一种贴退刀机构及分切机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1
阅读:67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分切技术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贴退刀机构及分切机。
背景技术:
2.锂电池的正极片和负极片通常采用隔膜隔开,在锂电池生产过程中,在对锂电池的正极片和负极片进行z型叠片之前,通常需要对隔膜进行分切,以使隔膜的尺寸满足叠片要求。目前通常采用分切机来实现对隔膜进行分切。
3.现有分切机的分切机构一般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呈前后平行设置的排刀辊和承接辊,排刀辊和承接辊均可相对机架转动,且承接辊可相对机架朝靠近或远离排刀辊的方向移动。排刀辊的外周套设有若干圆形切刀,承接辊的中心的外周套设有圆形底刀,通过排刀机构按照分切间距将圆形切刀和圆形底刀分别排布在排刀辊和承接辊上,使得圆形切刀和圆形底刀贴合在设定位置,对带材进行分切。但设备工作过程中,有时需要停机,此时需要圆形切刀与圆形底刀分离,即实现圆形切刀的退刀。现有分切机的排刀机构虽然可以实现该功能,但仅能对排刀辊上的圆形切刀逐个操作,退刀效率低,退刀时间长,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贴退刀机构及分切机,可以快速实现圆切刀与圆底刀的贴刀及退刀动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贴退刀机构,包括两个呈相对设置的安装座、底刀轴、上刀轴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底刀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底刀轴轴承座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两个安装座上,所述底刀轴的外周套设有圆底刀;所述上刀轴与所述底刀轴呈平行设置,所述上刀轴的外周套设有圆切刀,所述圆切刀的刀刃与所述底刀轴相靠近,所述圆切刀和圆底刀沿底刀轴和上刀轴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上刀轴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上刀轴轴承座、第二上刀轴轴承座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刀轴固定座内、第二刀轴固定座内,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和第二刀轴固定座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安装座上;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上刀轴轴承座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上刀轴轴承座在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内沿所述上刀轴的轴向往复移动,从而可带动所述上刀轴沿其轴向往复移动,进而可带动所述第二上刀轴轴承座在所述第二刀轴固定座内沿所述上刀轴的轴向往复移动,以及可带动所述圆切刀沿所述上刀轴的轴向往复移动以使所述圆切刀靠近或远离所述圆底刀。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内设有第一调节座,所述第二刀轴固定座内设有第二调节座,所述第一上刀轴轴承座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座内,所述第二上刀轴轴承座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座内,所述第一上刀轴轴承座可在所述第一调节座内沿所述上刀轴的轴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上刀轴轴承座可在所述第二调节座内沿所述上刀轴的轴向往复移动。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把手、连接杆和螺母,所述第一上刀轴轴承座的远离所述上刀轴中心的一端设有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远离所述第一上刀轴轴承座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座的通孔并伸出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之外,所述螺母位于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的外部并套设在所述连接杆的外周,所述螺母与所述连接杆外周面设置的外螺纹螺纹配合,所述驱动把手位于所述螺母的一侧,所述驱动把手的连接端与所述螺母连接,通过转动所述驱动把手,从而可带动所述螺母转动,所述螺母的转动可带动所述连接杆沿所述上刀轴的轴向往复移动,从而可带动所述第一上刀轴轴承座沿所述上刀轴的轴向往复移动。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母的外周套设有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具有锁定件开口,所述锁定件开口的两侧内壁分别设有两个锁定件安装孔,所述两个锁定件安装孔分别延伸至所述锁定件的外周面,所述两个锁定件安装孔中安装有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抵接到所述螺母的外周面,所述驱动把手的连接端与所述锁定件连接。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的远离所述上刀轴中心的一端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安装有第一表尺,所述第一表尺的测头杆与所述连接杆的远离所述第一上刀轴轴承座的一端连接。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调节座的远离所述上刀轴中心的一端设有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位于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的外部且第一端盖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的远离所述上刀轴中心的一端相抵,所述第一端盖套设在所述螺母的靠近所述第一上刀轴轴承座的一端外周,所述螺母可相对所述第一端盖转动,所述第一端盖的远离所述第一调节座的一端垂直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驱动把手位于同一侧并位于所述驱动把手的上方。
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母的外周套设有锁紧块,所述锁紧块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的远离所述第一调节座的一端,所述锁紧块具有锁紧块开口,所述锁紧块开口的两侧内壁分别设有两个锁紧块安装孔,所述两个锁紧块安装孔分别延伸至所述锁紧块的外周面,所述两个锁紧块安装孔中安装有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抵接到所述螺母的外周面。
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调节座的远离所述上刀轴中心的一端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远离所述第二调节座的一端设有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位于所述第二刀轴固定座的外部且第二端盖的顶端与第二刀轴固定座的远离所述上刀轴中心的一端相抵;所述安装块的内腔内设有定位轴和定位弹性件,所述定位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盖连接,所述定位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轴的一端连接,所述定位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安装块之外并与所述第二上刀轴轴承座连接;所述定位轴的外周形成有定位块,所述安装块的内腔的内壁形成有限位块,所述定位块位于所述内腔内并位于所述限位块和第二端盖之间,所述定位块与所述限位块相抵。
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对所述上刀轴与底刀轴之间的距离以及平行度进行调节的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
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表尺、第一杠杆和第一滚动体,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的第一侧设有第一孔位,所述第一孔位与第一刀轴固定座的内部连通且第一孔位延伸至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的顶端,所述第一孔位内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固定
轴,所述第二表尺设置在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的顶端,所述第一杠杆套设在所述第一固定轴的外周并相对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杠杆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二表尺的测头杆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内并设有第一滚动体,所述第一滚动体与所述第一调节座的第一侧相抵,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的第二侧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旋钮,所述第一调节旋钮的末端伸入到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内并与所述第一调节座的第二侧相抵。
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杠杆上设有第二滚动体,所述第二滚动体位于所述第一孔位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上方,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设有与所述第一孔位连通的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内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的第二侧设有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板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一传导块,所述第一传导块的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从所述第一安装位中伸出并位于所述第一孔位内,所述第一传导块的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滚动体相抵,所述第一弹性件呈压缩状态。
1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三表尺、第二杠杆和第三滚动体,所述第二刀轴固定座的第一侧设有第二孔位,所述第二孔位与第二刀轴固定座的内部连通且第二孔位延伸至所述第二刀轴固定座的顶端,所述第二孔位内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三表尺设置在所述第二刀轴固定座的顶端,所述第二杠杆套设在所述第二固定轴的外周并相对所述第二刀轴固定座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杠杆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刀轴固定座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三表尺的测头杆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刀轴固定座内并设有第三滚动体,所述第三滚动体与所述第二调节座的第一侧相抵,所述第二刀轴固定座的第二侧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螺纹安装有第二调节旋钮,所述第二调节旋钮的末端伸入到所述第二刀轴固定座内并与所述第二调节座的第二侧相抵。
1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杠杆上设有第四滚动体,所述第四滚动体位于所述第二孔位内并位于所述第二固定轴的上方,所述第二刀轴固定座设有与所述第二孔位连通的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内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刀轴固定座的第二侧设有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板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二传导块,所述第二传导块的远离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从所述第二安装位中伸出并位于第二孔位内,所述第二传导块的远离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滚动体相抵,所述第二弹性件呈压缩状态。
19.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分切机,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贴退刀机构。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上刀轴沿其轴向往复移动,以实现带动上刀轴上的圆切刀靠近或远离圆底刀,从而实现贴刀或退刀,便于隔膜的穿带以及对隔膜进行分切,且通过上刀轴带动圆切刀沿上刀轴的轴向进行贴刀或退刀,可实现生产过程中停机时的圆切刀与圆底刀的快速贴合和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2.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退刀机构的前侧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图1所示贴退刀机构的后侧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图1所示贴退刀机构的右端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图1所示贴退刀机构的右端后侧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图1所示贴退刀机构的左端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图1所示贴退刀机构的右端从上刀轴的轴线处剖开后的剖视示意图;
28.图7是图1所示贴退刀机构的左端从上刀轴的轴线处剖开后的剖视示意图;
29.图8是图1所示贴退刀机构的第一刀轴固定座、第一调节座以及第一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9是图1所示贴退刀机构的第一调节座以及第一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是图1所示贴退刀机构的第二刀轴固定座、第二调节座以及第二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1是图1所示贴退刀机构的第二调节座以及第二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34.请参照图1至图7,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退刀机构,包括两个呈左右相对设置的安装座10、底刀轴20、上刀轴30、驱动组件50、第一调节组件60以及第二调节组件70。
35.两个安装座10分别设置在两个底板12上,两个底板12分别用于设置在机架上。
36.底刀轴20的左端、右端分别通过两个底刀轴轴承座22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安装座10上。底刀轴20的外周套设有圆底刀21,本实施例中,圆底刀21靠近底刀轴20的左端。
37.上刀轴30位于底刀轴20的前方。上刀轴30与底刀轴20呈前后平行设置。上刀轴30的中部位置的外周套设有圆切刀31,圆切刀31的刀刃与底刀轴20相靠近,圆切刀31和圆底刀21沿底刀轴20和上刀轴30的轴向间隔设置。上刀轴30的右端通过第一上刀轴轴承座3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调节座36内,上刀轴30的左端通过第二上刀轴轴承座33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调节座37内。第一调节座36设置在第一刀轴固定座34内,第二调节座37设置在第二刀轴固定座35内。第一刀轴固定座34和第二刀轴固定座35分别设置在两个安装座10上。第一刀轴固定座34、第二刀轴固定座35分别位于两个底刀轴轴承座22的前方。底刀轴轴承座22为现有的结构,这里不再赘述其结构。
38.本实施例中,底刀轴20的左端设有第一齿轮41,上刀轴30的左端设有第二齿轮42,第二齿轮42与第一齿轮41相啮合。第一齿轮41用于通过传动齿轮等与驱动电机连接,通过驱动电机可驱动第一齿轮41转动,第一齿轮41的转动可带动底刀轴20同步转动,从而可带动圆底刀21同步转动,第一齿轮41的转动同时可带动第二齿轮42沿相反的方向同步转动,从而可带动上刀轴30沿与底刀轴20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同步转动,进而可带动圆切刀31沿与圆底刀21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同步转动,这样当隔膜从底刀轴20上经过时,通过圆
切刀31和圆底刀21可实现对隔膜进行分切。第一上刀轴轴承座32和第二上刀轴轴承座33也均为现有的结构,这里不再赘述其结构。
39.本实施例中,圆底刀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圆底刀21间隔设置,圆切刀31为一个。可以理解地,圆底刀21和圆切刀31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40.驱动组件50与第一上刀轴轴承座32连接。驱动组件50用于驱动第一上刀轴轴承座32在第一调节座36内沿上刀轴30的轴向往复移动(即左右移动),从而可带动上刀轴30沿其轴向往复移动,进而可带动第二上刀轴轴承座33在第二调节座37内沿上刀轴30的轴向往复移动,以及可带动圆切刀31沿上刀轴30的轴向往复移动以使圆切刀31靠近或远离圆底刀21,从而实现贴刀或退刀。本发明的附图中展示的圆切刀31均位于退刀位,在实际应用时,先将隔膜从底刀轴20上经过以实现对隔膜进行穿带,然后通过驱动组件50驱动第一上刀轴轴承座32沿上刀轴30的轴向向左移动,从而可带动上刀轴30向左移动,进而可带动圆切刀31向左移动直至到达贴刀位,此时通过底刀轴20、上刀轴30分别带动圆底刀21和圆切刀31沿相反的方向同步转动,从而通过圆切刀31和圆底刀21可实现对隔膜进行分切。分切完毕后,通过驱动组件50驱动第一上刀轴轴承座32沿上刀轴30的轴向向右移动至初始位置,从而可带动上刀轴30向左移动至初始位置,进而可带动圆切刀31向左移动至退刀位,这样方便下一次隔膜的穿带。
41.本发明通过驱动组件50驱动上刀轴30沿其轴向往复移动,以实现带动上刀轴30上的圆切刀31靠近或远离圆底刀21,从而实现贴刀或退刀,便于隔膜的穿带以及对隔膜进行分切,且通过上刀轴30带动圆切刀31沿上刀轴30的轴向进行贴刀或退刀,可实现生产过程中停机时的圆切刀31与圆底刀21的快速贴合和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42.驱动组件50包括驱动把手51、连接杆52和螺母53。第一上刀轴轴承座32的远离上刀轴30中心的一端设有连接杆52,连接杆52的远离第一上刀轴轴承座32的一端穿过第一调节座36的通孔367(见图8和图9)并伸出第一刀轴固定座34之外。螺母53位于第一刀轴固定座34的外部并套设在连接杆52的外周,螺母53与连接杆52外周面设置的外螺纹螺纹配合。驱动把手51位于螺母53的一侧比如螺母53的前方,驱动把手51的连接端与螺母53的远离第一上刀轴轴承座32的一端连接,驱动把手51的远离螺母53的一端呈向下倾斜设置。通过手动转动驱动把手51,从而可带动螺母53转动,螺母53的转动可带动连接杆52沿上刀轴30的轴向往复移动,从而可带动第一上刀轴轴承座32在第一调节座36内沿上刀轴30的轴向往复移动。
43.本实施例中,螺母53的远离第一上刀轴轴承座32的一端外周套设有环状的锁定件55。锁定件55具有锁定件开口552,锁定件开口552的两侧内壁分别设有两个锁定件安装孔553,两个锁定件安装孔553分别延伸至锁定件55的外周面。两个锁定件安装孔553中安装有第一紧固件例如螺栓等,第一紧固件抵接到螺母53的外周面,从而可实现将锁定件55和螺母53锁紧在一起。驱动把手51的连接端与锁定件55连接。通过手动转动驱动把手51,在锁定件55的作用下,从而可带动螺母53转动。通过将第一紧固件从两个锁定件安装孔553中拆卸下来,从而可实现将锁定件55和螺母53分开。在将第一紧固件从两个锁定件安装孔553中拆卸下来后,手动转动驱动把手51,此时驱动把手51会带动锁定件55在螺母53的外周面上转动,螺母53不会转动。
44.本实施例中,第一刀轴固定座34的靠近上刀轴30中心的一端、远离上刀轴30中心
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一调节座36的靠近上刀轴30中心的一端位于第一开口内并形成有第一凸部362,第一凸部362位于第一刀轴固定座34的外部且第一凸部362的顶端与第一刀轴固定座34的靠近上刀轴30中心的一端相抵。第一调节座36的远离上刀轴30中心的一端位于第二开口内并设有第一端盖363,第一端盖363位于第一刀轴固定座34的外部且第一端盖363的顶端与第一刀轴固定座34的远离上刀轴30中心的一端相抵,第一端盖363套设在螺母53的靠近第一上刀轴轴承座32的一端外周,螺母53可相对第一端盖363转动。设置的第一凸部362和第一端盖363,可分别对第一调节座32的靠近上刀轴30中心的一端、远离上刀轴30中心的一端进行限位,可避免第一调节座32沿上刀轴30的轴向往复移动。
45.螺母53的靠近第一上刀轴轴承座32的一端外周套设有限位环532,第一端盖363的远离第一调节座32的一端设有凹槽,限位环532与第一端盖363的凹槽相配合。设置的限位环532对螺母53起到限位作用,避免螺母53沿上刀轴30的轴向移动。
46.螺母53的外周套设有环状的锁紧块56,锁紧块56设置在第一端盖363的远离第一调节座36的一端。锁紧块56具有锁紧块开口562,锁紧块开口563的两侧内壁分别设有两个锁紧块安装孔563,两个锁紧块安装孔563分别延伸至锁紧块56的外周面。两个锁紧块安装孔563中安装有第二紧固件例如螺栓等,第二紧固件抵接到螺母53的外周面,从而可实现将锁紧块56和螺母53锁紧在一起。在实际应用时,当需要进行贴刀动作时,可先将第二紧固件从两个锁紧块安装孔563中拆卸下来,从而可实现将锁紧块56与螺母53分开,此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驱动把手51,在锁定件55的作用下,从而可带动螺母53相对第一端盖363和锁紧块56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通过螺母53可带动第一上刀轴轴承座32在第一调节座36内向左移动,进而通过上刀轴30可带动圆切刀31向左移动,从而实现贴刀,完毕后,将第二紧固件安装在两个锁紧块安装孔563中,使第二紧固件与螺母53相抵,使锁紧块56和螺母53锁紧在一起,此时转动驱动把手51,驱动把手51不会带动螺母53转动,如此可实现对上刀轴30进行锁定,使上刀轴30无法沿其轴向移动,如此可实现对圆切刀31的位置进行锁定。当需要进行退刀动作时,按前述步骤沿逆时针方向转动驱动把手51即可。
47.第一端盖363的远离第一调节座36的一端安装有弧形板3632,弧形板3632的一端凸出于第一端盖363的前侧并垂直设置有限位件57,限位件57与驱动把手51位于同一侧,即限位件57和驱动把手51均位于螺母53的前方。限位件57位于驱动把手51的上方,限位件57与驱动把手5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十字交叉状。限位件57对驱动把手51沿顺时针方向的转动进行限位。本发明的附图中展示的驱动把手51均位于初始位置,驱动把手51在初始位置时,圆切刀31位于退刀位,当驱动把手51转动到与限位件57相抵的位置时,此时圆切刀31位于贴刀位。
48.第一刀轴固定座34的远离上刀轴30中心的一端在靠近第一刀轴固定座34底端的位置设有l转的安装架542。安装架542的横部位于螺母53的下方,安装架542的竖部位于螺母53的右方。安装架542的竖部的顶端设有连接孔,第一表尺54的固定杆贯穿连接孔设置,从而实现第一表尺54安装在安装架542的竖部的顶端。第一表尺54的测头杆位于安装架542的竖部与螺母53之间,第一表尺54的测头杆与连接杆52的远离第一上刀轴轴承座32的一端连接。第一表尺54例如为千分表,可以理解地,第一表尺54也可以是例如百分表、万分表等。在连接杆52沿上刀轴30的轴向往复移动时,连接杆52可带动第一表尺54的测头杆移动,此时通过第一表尺54的表盘可显示出连接杆52移动的距离,该连接杆52移动的距离即圆切刀
31移动的距离,也即圆切刀31的贴刀量、退刀量。例如当连接杆52向左移动时,连接杆52可带动第一表尺54的测头杆向左移动,当连接杆52向右移动时,连接杆52可带动第一表尺54的测头杆向右移动。通过设置的第一表尺54,可对圆切刀31的移动距离进行测量,并可直观的显示圆切刀31的贴刀量、退刀量,操作方便,可进一步保证圆切刀31贴刀、退刀的准确性,进一步保证了分切质量,进一步提高可生产效率。在本发明使用之前需先观察第一表尺54的读数是否为零,若不是则表明驱动把手51不是位于初始位置,此时通过转动驱动把手51,直至第一表尺54的读数为零即可。
49.第二刀轴固定座35的靠近上刀轴30中心的一端、远离上刀轴30中心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三开口、第四开口。第二调节座35的靠近上刀轴30中心的一端位于第三开口内并形成有第二凸部372,第二凸部372位于第二刀轴固定座35的外部且第二凸部372的顶端与第二刀轴固定座35的靠近上刀轴30中心的一端相抵。第二调节座37的远离上刀轴30中心的一端设有安装块373,安装块373的远离第二调节座37的一端位于第四开口内并设有第二端盖374,第二端盖374位于第二刀轴固定座35的外部且第二端盖374的顶端与第二刀轴固定座35的远离上刀轴30中心的一端相抵。
50.安装块373的内腔内设有定位轴375和定位弹性件376,定位弹性件376的一端与第二端盖374连接,定位弹性件376的另一端与定位轴375的一端连接,定位轴375的另一端伸出安装块373之外并与第二上刀轴轴承座33连接。定位弹性件376优选为弹簧。在实际应用时,当上刀轴30带动第二上刀轴轴承座33向左移动直至圆切刀31位于贴刀位置时,此时定位弹性件376压缩,当上刀轴30带动第二上刀轴轴承座33向右移动直至圆切刀31回到退刀位置时,此时定位弹性件376可回复到自然状态。设置的定位弹性件376起到缓冲作用,可避免第二上刀轴轴承座33与安装块373产生硬碰撞。设置的第二凸部372和第二端盖374,可分别对第二调节座37的靠近上刀轴30中心的一端、远离上刀轴30中心的一端进行限位,可避免第二调节座37沿上刀轴30的轴向往复移动。
51.本实施例中,定位轴375的靠近定位弹性件376的一端外周形成有定位块3752,安装块373的内腔的靠近第二上刀轴轴承座33的一端内壁形成有限位块3732,定位块3752位于内腔内并位于限位块3732和第二端盖374之间,定位块3752与限位块3732相抵。在实际应用时,当上刀轴30向左移动时,在第二上刀轴轴承座33的带动下,定位块3752与限位块3732分开,在上刀轴30回到初始位置时,在第二上刀轴轴承座33的带动下,定位块3752与限位块3732相抵。设置的定位块3752与限位块3732对第二上刀轴轴承座33的向右移动起到限位作用。
52.第一调节组件60和第二调节组件70用于对上刀轴30与底刀轴20之间的距离以及平行度进行调节。
53.具体的,结合图8和图9所示,第一调节组件60包括第二表尺61、第一杠杆62和第一滚动体63。
54.第一刀轴固定座34的第一侧(即第一刀轴固定座34的靠近底刀轴20的一侧)设有“工”形的第一孔位342,第一孔位342与第一刀轴固定座34的内部连通且第一孔位342延伸至第一刀轴固定座34的顶端。第一刀轴固定座34的第二侧(即第一刀轴固定座34的远离底刀轴20的一侧)设有第五开口。第一孔位342内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固定轴621,具体的,第一孔位342的左侧内壁、右侧内壁分别设有两个安装位,第一固定轴621的两端分别通过例
如轴承等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安装位内。第二表尺61通过第二表尺安装块612设置在第一刀轴固定座34的顶端。第二表尺61优选为千分表,可以理解地,第二表尺61还可以是例如万分表、百分表等。第一杠杆62套设在第一固定轴621的外周并相对第一刀轴固定座34呈倾斜设置,具体是第一杠杆62相对第一刀轴固定座34朝靠近底刀轴20的方向倾斜。第一杠杆62的一端位于第一刀轴固定座34的上方并通过第一杠杆连接块613与第二表尺61的测头杆连接,另一端位于第一刀轴固定座34内并设有第一滚动体63,第一滚动体63与第一调节座36的第一侧(即第一调节座36的靠近底刀轴20的一侧)相抵。第一刀轴固定座34的第二侧设有第一连接板65,具体的,第一连接板65与第一刀轴固定座34的第五开口对应,第一连接板65的下端位于第五开口的下方并与第一刀轴固定座34的第二侧铰接,第一连接板65的上端位于第五开口的上方并具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第一锁紧旋钮652,第一锁紧旋钮652与第一刀轴固定座34的第二侧的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一连接板65具有第三螺纹孔,第三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旋钮66,第一调节旋钮66的末端经第一刀轴固定座34的第五开口伸入到第一刀轴固定座34内并与第一调节座36的第二侧(即第一调节座36的远离底刀轴20的一侧)相抵。设置的第一杠杆62和第一调节旋钮66可分别对第一调节座36的第一侧、第二侧进行限位,可避免第一调节座36沿靠近或远离底刀轴20的方向即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
55.通过调整第一调节旋钮66的旋入量,从而可调整第一调节座36与底刀轴20之间的距离。在实际应用时,若要将要第一调节座36与底刀轴20之间的距离调大,则减少第一调节旋钮66的旋入量,此时在第一固定轴621的作用下,第一杠杆62的设置第一滚动体63的一端可向前移动并通过第一滚动体63可推动第一调节座36向前移动,直至第一调节旋钮66的末端与第一调节座36的第二侧相抵,如此第一调节座36与底刀轴20之间的距离即增大了,同时第一杠杆62的远离第一滚动体63的一端可向后移动并带动第二表尺61的测头杆向后移动,从而通过第二表尺61的表盘可显示出第一杠杆62的远离第一滚动体63的一端移动的距离,该距离即第一调节座36向前移动的距离。若要将第一调节座36与底刀轴20之间的距离,则增加第一调节旋钮66的旋入量,在第一调节旋钮66旋入的作用下,第一调节旋钮66可推动第一调节座36向后移动,此时通过第一调节座36可推动第一滚动体63向后移动,在第一固定轴621的作用下从而可带动第一杠杆62的设置第一滚动体63的一端向后移动,同时第一杠杆62的远离第一滚动体63的一端向前移动,从而可带动第二表尺61的第二测头杆向前移动,如此第一调节座36与底刀轴20之间的距离即减小了,通过第二表尺61的表盘可显示出第一调节座36向后移动的距离。通过设置的第二表尺61,可对第一调节座36前后移动的距离进行测量,并可直观的显示出第一调节座36的移动量,调节比较方便。通过设置的第一滚动体63与第一调节座36相抵,可降低第一杠杆62的一端与第一调节座36之间的摩擦,可提高调节精度。
56.本实施例中,第一滚动体63为两个,两个滚动体63均与第一调节座36的第一侧相抵,具体的,第一杠杆62的一端贯穿设置有第一连接轴623,第一连接轴623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两个第一滚动体63,第一杠杆62位于两个第一滚动体63之间。
57.第一杠杆62上设有第二滚动体622。第二滚动体622位于第一孔位342内并位于第一固定轴621的上方。第一刀轴固定座34设有与第一孔位342连通的第一安装位,具体是,第一安装位贯穿第一刀轴固定座34的第一侧、第二侧设置。第一安装位内设有第一弹性件68,
第一弹性件68优选为弹簧。第一刀轴固定座34的第二侧设有第一压板67,第一弹性件68的一端与第一压板67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一传导块69,第一传导块69的远离第一弹性件68的一端从第一安装位内伸出并位于第一孔位342内。第一传导块69的远离第一弹性件68的一端与第二滚动体622相抵。第一弹性件68呈压缩状态。在实际应用时,当第一杠杆62的设置第一滚动体63的一端向前移动、远离第一滚动体63的一端向后移动时,第二滚动体622可在第一杠杆62的带动下向后移动,此时第一弹性件68会拉伸,当第一杠杆62的设置第一滚动体63的一端向后移动、远离第一滚动体63的一端向前移动时,第二滚动体622可在第一杠杆62的带动下向前移动,此时第一弹性件68会压缩。第一弹性件68通过第一传导块69可对第二滚动体622施压,从而可实现对第一杠杆62施压,从而可保证第一滚动体63能够始终处于与第一调节座36的第一侧相抵的状态。
58.本实施例中,第二滚动体622为两个,具体的,第一杠杆62上贯穿设置有第二连接轴624,第二连接轴624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两个第二滚动体622,第二连接轴624的左端、右端分别与第一孔位342的左侧内壁、右侧内壁不接触。第一杠杆62位于两个第二滚动体622之间,第一传导块69的远离第一弹性件68的一端与两个第二滚动体622相抵。
59.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调节组件70与第一调节组件60的结构相同。具体的,第二调节组件70包括第三表尺71、第二杠杆72和第三滚动体73。
60.第二刀轴固定座35的第一侧(即第二刀轴固定座35的靠近底刀轴20的一侧)设有“工”形的第二孔位352,第二孔位352与第二刀轴固定座35的内部连通且第二孔位352延伸至第二刀轴固定座35的顶端。第二刀轴固定座35的第二侧(即第二刀轴固定座35的远离底刀轴20的一侧)设有第六开口。第二孔位352内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二固定轴721,具体的,第二孔位352的左侧内壁、右侧内壁分别设有两个安装位,第二固定轴721的两端分别通过例如轴承等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安装位内。第三表尺71通过第三表尺安装块712设置在第二刀轴固定座35的顶端。第三表尺71优选为千分表,可以理解地,第三表尺71还可以是例如万分表、百分表等。第二杠杆72套设在第二固定轴721的外周并相对第二刀轴固定座35呈倾斜设置,具体是第二杠杆72相对第二刀轴固定座35朝靠近底刀轴20的方向倾斜。第二杠杆72的一端位于第二刀轴固定座35的上方并通过第二杠杆连接块713与第三表尺71的测头杆连接,另一端位于第二刀轴固定座35内并设有第三滚动体73,第三滚动体73与第二调节座37的第一侧(即第二调节座37的靠近底刀轴20的一侧)相抵。第二刀轴固定座35的第二侧设有第二连接板75,具体的,第二连接板75与第二刀轴固定座35的第六开口对应,第二连接板75的下端位于第六开口的下方并与第二刀轴固定座35的第二侧铰接,第二连接板75的上端位于第六开口的上方并具有第四螺纹孔,第四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第二锁紧旋钮752,第二锁紧旋钮752与第二刀轴固定座35的第二侧的第五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二连接板75具有第六螺纹孔,第六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旋钮76,第二调节旋钮76的末端经第二刀轴固定座35的第六开口伸入到第二刀轴固定座35内并与第二调节座37的第二侧(即第二调节座37的远离底刀轴20的一侧)相抵。设置的第二杠杆72和第二调节旋钮76可分别对第二调节座37的第一侧、第二侧进行限位,可避免第二调节座37沿靠近或远离底刀轴20的方向即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
61.通过调整第二调节旋钮37的旋入量,从而可调整第二调节座37与底刀轴20之间的距离。在实际应用时,若要将要第二调节座37与底刀轴之间的距离调大,则减少第二调节旋
钮37的旋入量,此时在第二固定轴721的作用下,第二杠杆72的设置第三滚动体723的一端可向前移动并通过第三滚动体73可推动第二调节座37向前移动,直至第二调节旋钮76的末端与第二调节座37的第二侧相抵,如此第二调节座37与底刀轴20之间的距离即增大了,同时第二杠杆72的远离第三滚动体73的一端可向后移动并带动第三表尺71的测头杆向后移动,从而通过第三表尺71的表盘可显示出第二杠杆72的远离第三滚动体73的一端移动的距离,该距离即第二调节座37向前移动的距离。若要将第二调节座37与底刀轴20之间的距离,则增加第二调节旋钮76的旋入量,在第二调节旋钮76旋入的作用下,第二调节旋钮76可推动第二调节座37向后移动,此时通过第二调节座37可推动第三滚动体73向后移动,在第二固定轴721的作用下从而可带动第二杠杆72的设置第三滚动体73的一端向后移动,同时第二杠杆72的远离第三滚动体73的一端向前移动,从而可带动第三表尺71的第二测头杆向前移动,如此第二调节座37与底刀轴20之间的距离即减小了,通过第三表尺71可测量出第二调节座37向后移动的距离。通过设置的第三表尺71,可测量出第二调节座37移动的距离,并可直观的显示出第二调节座37的移动量。通过设置的第三滚动体73与第二调节座37相抵,可降低第二杠杆72的一端与第二调节座37之间的摩擦,可提高调节精度。
62.通过调整第一调节座37与底刀轴20之间的距离、第二调节座36与底刀轴20之间的距离,从而可调整上刀轴30与底刀轴20之间的距离,进而可调节圆切刀31的刀刃与底刀轴20之间的距离,如此可适应不同厚度的隔膜。同时,通过调整第一调节座37与底刀轴20之间的距离、第二调节座36与底刀轴20之间的距离,从而可实现调节上刀轴30与底刀轴20之间的平行度,从而可保证上刀轴30与底刀轴20之间是平行的。
63.本实施例中,第三滚动体73为两个,两个第三滚动体73均与第二调节座37的第一侧相抵,具体的,第二杠杆72的一端贯穿设置有第三连接轴723,第二连接轴723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两个第三滚动体73,第二杠杆72位于两个第三滚动体73之间。
64.第二杠杆72上设有第四滚动体722。第四滚动体722位于第二孔位352内并位于第二固定轴721的上方。第二刀轴固定座35设有与第二孔位352连通的第二安装位,具体是,第二安装位贯穿第二刀轴固定座35的第一侧、第二侧设置。第二安装位内设有第二弹性件78,第二弹性件78优选为弹簧。第二刀轴固定座35的第二侧设有第二压板77,第二弹性件78的一端与第二压板77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二传导块79,第二传导块79的远离第二弹性件78的一端从第二安装位内伸出并位于第二孔位352内。第二传导块79的远离第二弹性件78的一端与第四滚动体722相抵。第二弹性件78呈压缩状态。在实际应用时,当第二杠杆72的设置第三滚动体73的一端向前移动、远离第三滚动体73的一端向后移动时,第四滚动体722可在第二杠杆72的带动下向后移动,此时第二弹性件78会拉伸,当第二杠杆72的设置第三滚动体73的一端向后移动、远离第三滚动体73的一端向前移动时,第四滚动体722可在第二杠杆72的带动下向前移动,此时第二弹性件78会压缩。第二弹性件78通过第二传导块79可对第四滚动体722施压,从而可实现对第二杠杆72施压,从而可保证第三滚动体73能够始终处于与第二调节座37的第一侧相抵的状态。
65.本实施例中,第四滚动体722为两个,具体的,第二杠杆72上贯穿设置有第四连接轴724,第四连接轴724的左端、右端与第二孔位352的左侧内壁、右侧内壁不接触。第四连接轴724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两个第四滚动体722,第二杠杆72位于两个第四滚动体722之间,第二传导块79的远离第二弹性件78的一端与两个第四滚动体722相抵。
66.本实施例中,第一滚动体63、第二滚动体622、第三滚动体73以及第四滚动体722均为深沟球轴承,可以理解地,第一滚动体63、第二滚动体622、第三滚动体73以及第四滚动体722也可以是例如滚轮。
6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分切机,包括上述的贴退刀机构。
68.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贴退刀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呈相对设置的安装座、底刀轴、上刀轴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底刀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底刀轴轴承座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两个安装座上,所述底刀轴的外周套设有圆底刀;所述上刀轴与所述底刀轴呈平行设置,所述上刀轴的外周套设有圆切刀,所述圆切刀的刀刃与所述底刀轴相靠近,所述圆切刀和圆底刀沿底刀轴和上刀轴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上刀轴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上刀轴轴承座、第二上刀轴轴承座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刀轴固定座内、第二刀轴固定座内,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和第二刀轴固定座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安装座上;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上刀轴轴承座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上刀轴轴承座在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内沿所述上刀轴的轴向往复移动,从而可带动所述上刀轴沿其轴向往复移动,进而可带动所述第二上刀轴轴承座在所述第二刀轴固定座内沿所述上刀轴的轴向往复移动,以及可带动所述圆切刀沿所述上刀轴的轴向往复移动以使所述圆切刀靠近或远离所述圆底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退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内设有第一调节座,所述第二刀轴固定座内设有第二调节座,所述第一上刀轴轴承座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座内,所述第二上刀轴轴承座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座内,所述第一上刀轴轴承座可在所述第一调节座内沿所述上刀轴的轴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上刀轴轴承座可在所述第二调节座内沿所述上刀轴的轴向往复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退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把手、连接杆和螺母,所述第一上刀轴轴承座的远离所述上刀轴中心的一端设有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远离所述第一上刀轴轴承座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座的通孔并伸出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之外,所述螺母位于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的外部并套设在所述连接杆的外周,所述螺母与所述连接杆外周面设置的外螺纹螺纹配合,所述驱动把手位于所述螺母的一侧,所述驱动把手的连接端与所述螺母连接,通过转动所述驱动把手,从而可带动所述螺母转动,所述螺母的转动可带动所述连接杆沿所述上刀轴的轴向往复移动,从而可带动所述第一上刀轴轴承座沿所述上刀轴的轴向往复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退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的外周套设有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具有锁定件开口,所述锁定件开口的两侧内壁分别设有两个锁定件安装孔,所述两个锁定件安装孔分别延伸至所述锁定件的外周面,所述两个锁定件安装孔中安装有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抵接到所述螺母的外周面,所述驱动把手的连接端与所述锁定件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退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的远离所述上刀轴中心的一端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安装有第一表尺,所述第一表尺的测头杆与所述连接杆的远离所述第一上刀轴轴承座的一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退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座的远离所述上刀轴中心的一端设有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位于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的外部且第一端盖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的远离所述上刀轴中心的一端相抵,所述第一端盖套设在所述螺母的靠近所述第一上刀轴轴承座的一端外周,所述螺母可相对所述第一端盖转动,所述第
一端盖的远离所述第一调节座的一端垂直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驱动把手位于同一侧并位于所述驱动把手的上方。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退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的外周套设有锁紧块,所述锁紧块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的远离所述第一调节座的一端,所述锁紧块具有锁紧块开口,所述锁紧块开口的两侧内壁分别设有两个锁紧块安装孔,所述两个锁紧块安装孔分别延伸至所述锁紧块的外周面,所述两个锁紧块安装孔中安装有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抵接到所述螺母的外周面。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退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座的远离所述上刀轴中心的一端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远离所述第二调节座的一端设有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位于所述第二刀轴固定座的外部且第二端盖的顶端与第二刀轴固定座的远离所述上刀轴中心的一端相抵;所述安装块的内腔内设有定位轴和定位弹性件,所述定位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盖连接,所述定位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轴的一端连接,所述定位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安装块之外并与所述第二上刀轴轴承座连接;所述定位轴的外周形成有定位块,所述安装块的内腔的内壁形成有限位块,所述定位块位于所述内腔内并位于所述限位块和第二端盖之间,所述定位块与所述限位块相抵。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贴退刀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所述上刀轴与底刀轴之间的距离以及平行度进行调节的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贴退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表尺、第一杠杆和第一滚动体,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的第一侧设有第一孔位,所述第一孔位与第一刀轴固定座的内部连通且第一孔位延伸至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的顶端,所述第一孔位内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二表尺设置在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的顶端,所述第一杠杆套设在所述第一固定轴的外周并相对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杠杆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二表尺的测头杆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内并设有第一滚动体,所述第一滚动体与所述第一调节座的第一侧相抵,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的第二侧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旋钮,所述第一调节旋钮的末端伸入到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内并与所述第一调节座的第二侧相抵。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贴退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杠杆上设有第二滚动体,所述第二滚动体位于所述第一孔位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上方,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设有与所述第一孔位连通的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内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刀轴固定座的第二侧设有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板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一传导块,所述第一传导块的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从所述第一安装位中伸出并位于所述第一孔位内,所述第一传导块的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滚动体相抵,所述第一弹性件呈压缩状态。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贴退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三表尺、第二杠杆和第三滚动体,所述第二刀轴固定座的第一侧设有第二孔位,所述第二孔位与第二刀轴固定座的内部连通且第二孔位延伸至所述第二刀轴固定座的顶端,所述第二孔位内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三表尺设置在所述第二刀轴固定座的顶端,所述第二杠杆套设在所述第二固定轴的外周并相对所述第二刀轴固定座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杠杆
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刀轴固定座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三表尺的测头杆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刀轴固定座内并设有第三滚动体,所述第三滚动体与所述第二调节座的第一侧相抵,所述第二刀轴固定座的第二侧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螺纹安装有第二调节旋钮,所述第二调节旋钮的末端伸入到所述第二刀轴固定座内并与所述第二调节座的第二侧相抵。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贴退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杠杆上设有第四滚动体,所述第四滚动体位于所述第二孔位内并位于所述第二固定轴的上方,所述第二刀轴固定座设有与所述第二孔位连通的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内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刀轴固定座的第二侧设有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板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二传导块,所述第二传导块的远离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从所述第二安装位中伸出并位于第二孔位内,所述第二传导块的远离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滚动体相抵,所述第二弹性件呈压缩状态。14.一种分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贴退刀机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贴退刀机构以及分切机,该贴退刀机构包括两个呈相对设置的安装座、底刀轴、上刀轴以及驱动组件;底刀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底刀轴轴承座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安装座上,底刀轴的外周套设有圆底刀;上刀轴与底刀轴呈平行设置,上刀轴的外周套设有圆切刀,圆切刀的刀刃与底刀轴相靠近,圆切刀和圆底刀沿底刀轴和上刀轴的轴向间隔设置,上刀轴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上刀轴轴承座、第二上刀轴轴承座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刀轴固定座内、第二刀轴固定座内,第一刀轴固定座和第二刀轴固定座分别设置在两个安装座上;驱动组件与第一上刀轴轴承座连接。本发明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了生产成本。了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峰 袁学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嘉拓新能源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4
技术公布日:2023/10/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