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务器、服务器冷却系统及服务器冷却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10-21 阅读:61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冷却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服务器、服务器冷却系统及服务器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2.服务器是计算机的一种,它比普通计算机运行更快、负载更高。服务器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避免服务器温度过高导致硬件故障或者系统崩溃等,需要对服务器进行散热。服务器中的散热方式大多为风冷液冷混合散热方式。
3.在风冷液冷混合散热方式中,风扇引导的风流吹向主板,液冷散热部分中的液冷板与主板上的发热部件接触。其中,风扇的利用效率低,且噪声较大;而液冷散热部分都是以最恶劣工况进行设计,当服务器负载下降会造成流量的浪费,浪费能耗且增加了冷却剂分配单元中循环泵负担和管路承压负担。
4.显然,现有技术中的风冷液冷混合散热方式具有噪音大和能耗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服务器、服务器冷却系统及服务器冷却方法,以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服务器的风冷液冷混合散热方式具有噪音大和能耗浪费的问题。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设备主体、主板、风扇和液冷板,所述主板、所述风扇和所述液冷板均设于所述设备主体内;所述主板的一侧为第一发热区,所述主板的相对另一侧为第二发热区,所述主板在工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发热区的发热量小于所述第二发热区的发热量;所述风扇对应所述第一发热区设置,用于冷却所述第一发热区;所述液冷板设于所述第二发热区,用于冷却所述第二发热区。
8.进一步的,所述服务器还包括间隔板,所述间隔板设于所述设备主体内,且与所述主板垂直;所述间隔板的一面对应所述第一发热区,所述间隔板的相对另一面对应所述第二发热区。
9.进一步的,所述设备主体的一端为前窗,所述设备主体的相对另一端为后窗,所述第一发热区和所述第二发热区均沿所述前窗到所述后窗的方向设置。
10.进一步的,所述风扇与所述前窗连接,所述风扇引导的风流从所述前窗进入后从所述后窗流出;或者,所述风扇与所述后窗连接,所述风扇引导的风流从所述后窗进入后从所述前窗流出。
11.进一步的,所述风扇位于所述第一发热区的中部,所述风扇引导的风流从所述前窗进入后从所述后窗流出,或者,所述风扇引导的风流从所述后窗进入后从所述前窗流出。
12.进一步的,所述主板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位于所述第一发热区,所述第二部件位于所述第二发热区;所述主板在工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发热。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硬盘、低功耗板卡、电源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部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条、图形处理器中的至少一种。
15.进一步的,所述液冷板与所述第二部件一一对应接触。
16.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服务器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控制器、冷却液循环控制机构、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第二温度检测模块和上述的服务器;所述冷却控制器与所述冷却液循环控制机构、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模块、所述第二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服务器中的风扇连接,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发热区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二发热区的温度;所述冷却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温度控制风扇转速;所述冷却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温度控制所述冷却液循环控制机构动作,所述冷却液循环控制机构控制液冷板中冷却液的流量。
17.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服务器冷却方法,包括,检测第一发热区的温度,根据所述第一发热区的温度控制风扇的转速;检测第二发热区的温度,根据所述第二发热区的温度控制液冷板中冷却液的流量。
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服务器具有以下优势:
19.本发明的服务器中,主板的一侧为第一发热区,主板的相对另一侧为第二发热区,主板在工作的情况下,第一发热区的发热量小于第二发热区的发热量;风扇对应第一发热区设置,用于冷却第一发热区;液冷板设于第二发热区,用于冷却第二发热区。主板根据工作的情况下的发热量进行分区,分别为第一发热区和第二发热区,风扇和液冷板分别对第一发热区和第二发热区冷却。由于风扇仅对第二发热区冷却,可以减少风扇数量,降低成本,减少风扇噪声;可以避免风扇引导的风流在液冷板位置有旁流浪费,减少风冷的无效空间,提高风冷效率;而且可以避免第二发热区处部件和液冷板的流阻降低风扇的利用效率,提高风流利用率,降低风扇使用时的能耗,有效节能;还可以避免风流流经部件众多,易形成湍流区造成服务器噪音过大,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感;液冷板仅对第二发热区冷却,可以减少服务器负载下降造成的流量浪费,减少能耗浪费且减少冷却剂分配单元中循环泵负担和管路承压负担。服务器还可以通过建立针对风扇和液冷板的调节机制,进一步减少能耗。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服务器具有噪音小和节能降耗的优点。
20.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服务器的布局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服务器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服务器冷却方法的流程图一;
26.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服务器冷却方法的流程图二。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设备主体;2-主板;3-风扇;4-液冷板;5-第一发热区;6-第二发热区;7-间隔板;8-前窗;9-后窗;10-第一部件;11-第二部件;12-入水管;13-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参照图1,其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服务器的布局示意图。该服务器包括设备主体1、主板2、风扇3和液冷板4,主板2、风扇3和液冷板4均设于设备主体1内;主板2的一侧为第一发热区5,主板2的相对另一侧为第二发热区6,主板2在工作的情况下,第一发热区5的发热量小于第二发热区6的发热量;风扇3对应第一发热区5设置,用于冷却第一发热区5;液冷板4设于第二发热区6,用于冷却第二发热区6。
31.具体的,设备主体1设有容纳空间,主板2、风扇3和液冷板4均设于容纳空间内,设备主体1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撑主板2、风扇3和液冷板4的作用。设备主体1例如包括外壳等部件。
32.主板2包括硬盘、低功耗板卡、中央处理器、内存条、图形处理器等部件,主板2在工作的情况下,硬盘、低功耗板卡、中央处理器、内存条、图形处理器的发热情况不同。可以将发热量相对较高的部件设于第一发热区5,发热量相对较高的部件例如为中央处理器、内存条、图形处理器等;将发热量相对较低的部件设于第二发热区6,发热量相对较低的部件例如为硬盘、低功耗板卡。此时,主板2在工作的情况下,第一发热区5的发热量会小于第二发热区6的发热量。进一步参照图1所示,主板2的上侧为第一发热区5,主板2的下侧为第二发热区6。
33.风扇3为可以利用电动机驱动扇叶旋转,来达到使空气加速流通的电器。风扇3通过增加第一发热区5处空气流通来实现对第一发热区5的冷却。
34.液冷板4中具有冷却液流动通道,服务器在使用时,液冷板4的冷却液流动通道内用于冷却液流动,冷却液在流动过程中会吸收第二发热区6的热量,以实现对第二发热区6的冷却。其中,本技术实施例对液冷板4内的冷却液流动通道不作具体限定,满足冷却液流动需求以及第二发热区6的冷却需求即可。
35.本技术实施例的服务器中,主板2的一侧为第一发热区5,主板2的相对另一侧为第二发热区6,主板2在工作的情况下,第一发热区5的发热量小于第二发热区6的发热量;风扇3对应第一发热区5设置,用于冷却第一发热区5;液冷板4设于第二发热区6,用于冷却第二发热区6。主板2根据工作的情况下的发热量进行分区,分别为第一发热区5和第二发热区6,风扇3和液冷板4分别对第一发热区5和第二发热区6冷却。由于风扇3仅对第二发热区6冷却,可以减少风扇3数量,降低成本,减少风扇3噪声;可以避免风扇3引导的风流在液冷板4位置有旁流浪费,减少风冷的无效空间,提高风冷效率;而且可以避免第二发热区6处部件和液冷板4的流阻降低风扇3的利用效率,提高风流利用率,降低风扇3使用时的能耗,有效
节能;还可以避免风流流经部件众多,易形成湍流区造成服务器噪音过大,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感;液冷板4仅对第二发热区6冷却,可以减少服务器负载下降造成的流量浪费,减少能耗浪费且减少冷却剂分配单元中循环泵负担和管路承压负担。服务器还可以通过建立针对风扇3和液冷板4的调节机制,进一步减少能耗。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服务器具有噪音小和节能降耗的优点。
36.进一步的,随着服务器集成度和计算性能逐步提高,关键部件的功耗几乎呈现翻倍增长,且对服务器工作时的温度要求越来越低,因此服务器具有较高的冷却需求。其中,关键部件例如为中央处理器、内存条等,本技术实施例对关键部件不作具体限定。
37.现有技术中,服务器散热主要采取风冷散热、液冷散热、以及风冷液冷混合散热。其中,风冷散热的散热效率有限,风冷散热方式基本已接近经济有效的散热极限,而且风扇3的噪声也较大。服务器的液冷散热方式主要包括冷板式液冷和浸没式液冷,其中,冷板式液冷方案基本都是适配原有的服务器风冷架构,并未根据液冷设计相应的服务器液冷架构,对服务器的节能性仍存在一定的限制。此外,液冷散热处于粗放式发展,都是以最恶劣工况进行设计,当服务器负载下降会造成流量的浪费,浪费能耗且增加了冷却剂分配单元的循环泵负担和管路承压负担。风冷液冷混合散热为在风冷设计上去兼容液冷,风扇3和液冷板4混合于同一空间共同用于散热,风流在液冷位置有旁流浪费,风冷无效空间大,散热器内流阻大导致风扇3利用效率低。而且,风扇引导的风流吹向主板,风流流经部件众多,易形成湍流区造成系统噪音过大,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感。风冷液冷混合散热的冷板式液冷均按照最恶劣工况设计,无反馈调节机制,当服务器负载降低时仍会按照初始最大流量对服务器进行冷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能耗浪费。
38.本技术实施例的服务器中,主板2根据工作的情况下的发热量进行分区,分为第一发热区5和第二发热区6,风扇3和液冷板4分别对第一发热区5和第二发热区6冷却,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服务器具有噪声小、冷却效率高、且可以实现节能降耗;并能够满足对于数据中心的pue值(数据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与it负载消耗的能源的比值)要求。而且,本技术实施例的服务器可以设计为更高的集成性、模块化、以及高密特性。
39.可选的,服务器还包括间隔板7,间隔板7设于设备主体1内,且与主板2垂直;间隔板7的一面对应第一发热区5,间隔板7的相对另一面对应第二发热区6。服务器中间隔板7的设置,将第一发热区5和第二发热区6完全分隔开,能够有效避免风流进入吹至第二发热区6造成的旁流浪费,减少风冷的无效空间,提高风冷效率,有效提升风流利用率,降低风扇3使用时的能耗,有效节能;并且,避免风流流经第二发热区6的部件造成湍流区,可以有效降噪。
40.可选的,参照图1所示,设备主体1的一端为前窗8,设备主体1的相对另一端为后窗9,第一发热区5和第二发热区6均沿前窗8到后窗9的方向设置。
41.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风扇3与前窗8连接,风扇3引导的风流从前窗8进入后从后窗9流出。风扇3设于设备主体1内,前窗8作为进风口,后窗9作为出风口,风流从前窗8进入后从后窗9流出过程中,带走第一发热区5的热量,实现对第一发热区5的冷却。
42.可选的,在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风扇3与后窗9连接,风扇3引导的风流从后窗9进入后从前窗8流出。风扇3设于设备主体1内,前窗8作为出风口,后窗9作为进风口,
风流从后窗9进入后从前窗8流出过程中,带走第一发热区5的热量,实现对第一发热区5的冷却。
43.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对风扇3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例如风扇3设置有3个、4个、5个等。其中,图1中风扇设置有3个。
44.可选的,在本技术的第三种具体实施例中,风扇3位于第一发热区5的中部,风扇3引导的风流从前窗8进入后从后窗9流出,或者,风扇3引导的风流从后窗9进入后从前窗8流出。
45.可选的,参照图1所示,主板2包括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11,第一部件10位于第一发热区5,第二部件11位于第二发热区6;主板2在工作的情况下,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11发热。风扇3对应第一发热区5设置,具体冷却第一发热区5的第一部件10;液冷板4设于第二发热区6,具体冷却第二发热区6的第二部件11。
46.可选的,第一部件10包括硬盘、低功耗板卡、电源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47.其中,硬盘是服务器中主要的存储设备。
48.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对低功耗板卡不作具体限定,例如,低功耗板卡为阵列卡(raid卡)、扩展卡(pcie卡)、显卡(例如t4卡)等的至少一种。具体的,raid(磁盘阵列)是由很多块独立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数据采集卡的通道数是4通道同步采集,存储器深度是64k字。显卡将显示信息进行转换驱动显示器,并向显示器提供逐行或隔行扫描信号,控制显示器的正确显示。
49.可选的,第二部件11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条、图形处理器中的至少一种。
50.具体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作为服务器的运算和控制核心,是信息处理、程序运行的最终执行单元。内存条(dimm)是cpu可通过总线寻址,并进行读写操作的电脑部件。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缩写:gpu),又称显示核心、视觉处理器、显示芯片,是一种做图像和图形相关运算工作的微处理器。
51.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11并不做具体限定,且本技术实施例对主板2上的部件不作具体限定。例如,主板2还包括网卡,网卡属于低功耗部件,网卡工作时的发热量相对于中央处理器、内存条等工作时的发热量低,网卡可以设置在第一发热区5。当风扇3对网卡的散热效果不佳时,网卡还可以设置在第二发热区6,由液冷板4散热。其中,网卡是一块被用来允许服务器在网络上进行通讯的硬件。
52.参照图1所示,主板2上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11的布置位置及数量均为根据服务器的使用需求设置,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图1和图2所示。
53.本技术实施例的服务器中,主板2上的部件可以根据具体的散热需求选择性的设置在第一发热区5或者第二发热区6以采用风冷或者液冷散热,满足对主板2上部件的散热需求即可。
54.可选的,液冷板4与第二部件11一一对应接触,以实现对第二部件11的有效散热。
55.可选的,在第二部件11具有至少两个的情况下,液冷板4也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液冷板4之间可以通过管路连接,且至少两个液冷板4可以串联连接,也可以并联连接,本技术实施例对液冷板4之间的联系关系和连接方式不作具体限定,满足对第二部件11的冷却需求即可。参照图1所示,液冷板4设有四个,四个液冷板4通过管路串联。从入水管12流
入的冷却液依次通过四个液冷板4后通过出水管13流出。
56.本技术实施例的服务器,参照图1所示,主板2上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11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布置,第一部件10位于第一发热区5,第二部件11位于第二发热区6。在图1的左右方向上,设备主体1的右端为前窗8,设备主体1的左端为后窗9,第一发热区5和第二发热区6均沿左右方向设置,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风扇3靠近前窗8设置。
57.主板2在工作的情况下,第一发热区5上的第一部件10和第二发热区6的第二部件11均发热。风扇3对应第一发热区5吹,风流从前窗8进入经过第一发热区5后从后窗9吹出,风流在第一发热区5流动过程中带走第一发热区5上第一部件10的热量,实现对第一发热区5的冷却。冷却板内用于冷却液流动,冷却液流动过程中吸收第二部件11的热量,吸收热量的冷却液流出服务器时将热量带出服务器,以实现对第二发热区6的冷却。
58.本技术实施例的服务器,主板2的一侧为第一发热区5,主板2的相对另一侧为第二发热区6,主板2的第一部件10位于第一发热区5,主板2的第二部件11位于第二发热区6。主板2在工作的情况下,第一发热区5上的第一部件10的发热量相对较小,风扇3对应第一发热区5设置,风扇3转动的风流在第一发热区5流动过程中带走第一发热区5上第一部件10的热量,实现对第一发热区5的冷却。第二发热区6上的第二部件11的发热量相对较大,液冷板4设于第二发热区6且与第二发热区6上的第二部件11接触,液冷板4内的冷却液流动过程中吸收第二部件11的热量,吸收热量的冷却液流出服务器时将热量带出服务器,以实现对第二发热区6的冷却。
59.主板2根据工作情况下的发热量进行分区,分为第一发热区5和第二发热区6,分隔板将第一发热区5和第二发热区6分隔开。风扇3仅对第一发热区5冷却,可以减少风扇3使用数量,降低成本,且减少风扇3转动时的噪音;分隔板的设置,可以避免风扇3引导的风流在第二发热区6位置有旁流浪费,减少风冷的无效空间;而且可以避免第二发热区6处部件和液冷板4的流阻降低风扇3的利用效率,可提高风冷效率,提高风流利用率,降低风扇3使用时的能耗,有效节能;还可以避免风流流经第二发热区6,造成风流流经部件众多,易形成湍流区造成服务器噪音过大,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感。液冷板4仅对第二发热区6冷却,可以减少服务器负载下降造成的流量浪费,减少能耗浪费且减少冷却剂分配单元中循环泵负担和管路承压负担。服务器还可以通过建立针对风扇3和液冷板4的调节机制,进一步减少能耗。综上,本技术实施例的服务器具有节能降耗的优点。
60.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冷却系统,参照图3所示,该服务器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控制器、冷却液循环控制机构、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第二温度检测模块和上述的服务器;冷却控制器与冷却液循环控制机构、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第二温度检测模块、服务器中的风扇连接,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服务器中第一发热区5的温度,第二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服务器中第二发热区6的温度;冷却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温度控制服务器中风扇3转速,风扇3转动用于冷却第一发热区5;冷却控制器根据第二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温度控制冷却液循环控制机构动作,冷却液循环控制机构控制服务器中液冷板4中冷却液的流量,液冷板4用于冷却第二发热区6。
61.具体的,冷却控制器用于服务器冷却系统的综合控制,冷却控制器与冷却液循环控制机构、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第二温度检测模块连接,冷却控制器可以接收第一温度检测模块和第二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温度信号,并能够控制风扇3转动,以及控制冷却液循环控
制机构动作,使得冷却液循环控制机构控制液冷板4中冷却液的流量。
62.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发热区5的温度,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一温度检测模块不作具体限定,满足对第一发热区5的温度检测需求即可。例如,第一温度检测模块为第一部件10上的温度检测单元;例如第一温度检测模块为可以检测第一部件10的温度传感器;又例如第一温度检测模块为检测第一发热区5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检测模块为一种部件,第一温度检测模块也可以是多种部件的组合。
63.可选的,在第一温度检测模块具有多个的情况下,冷却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多个温度中最高的温度控制风扇3转速。
64.更进一步的,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第一发热区5的温度包括第一温度,冷却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控制风扇3转动时,当第一温度的温度较高时,风扇3的转速增加,以增加第一发热区5处风流的流量,增加风流流动过程中带走第一发热区5的热量。当第一温度相对较低时,风扇3的转速降低,以减少第一发热区5处风流的流量,在满足第一发热区5散热需求的情况下,更加的节能且降低风扇3转动时的噪音。其中,第一温度相对较低和相对较高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设置。例如,服务器冷却系统设有第一阈值温度,当第一温度大于第一阈值温度时,第一温度相对较高;当第一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温度时,第一温度相对较低。
65.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温度和第一阈值温度之间作比较,第一温度每升高1度或者降低1度,风扇3的转速提高1%或者降低1%。
66.第二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二发热区6的温度,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二温度检测模块不作具体限定,满足对第二发热区6的温度检测需求即可。例如,第二温度检测模块为第二部件11上的温度检测单元;例如第二温度检测模块为可以检测第二部件11的温度传感器;又例如第二温度检测模块为检测第二发热区6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检测模块还可以为底板管理控制器;第二温度检测模块为一种部件,第二温度检测模块也可以是多种部件的组合。
67.可选的,在第二温度检测模块具有多个的情况下,冷却控制器根据第二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多个温度中最高的温度控制冷却液循环控制机构动作,冷却液循环控制机构控制液冷板4中冷却液的流量。
68.冷却液循环控制机构包括冷却液循环机构、冷却剂分配单元等。其中,冷却液循环机构可以冷却从服务器流出的温度升高的冷却液,从冷却液循环机构流出的冷却液温度较低可以再次流入服务器以用于散热,冷却液循环机构可以实现冷却液的循环使用。冷却剂分配单元可以智能流量、压力等,管理服务器冷却系统的性能。
69.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服务器冷却系统的第二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到第二发热区6中第二部件11的温度,并将该温度信息传输至冷却控制器,冷却控制器根据该第二部件11的温度控制冷却剂分配单元,由冷却剂分配单元控制冷却液进入到服务器内液冷板4的冷却液流量,从而达到冷却第二部件11的目的。
70.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温度检测模块包括底板管理控制器(bmc)时,底板管理控制器可以获取第二部件11中芯片的温度及功耗信息并将其传输给冷却控制器,由冷却控制器进行处理,冷却控制器获取到该信息后再发出控制指令到冷却剂分配单元,冷却剂分配单元调节提供给服务器中液冷板4的冷却液流量以将服务器中第二发热区6温度调节到
预设值,实现动态调节以达到节能目的。
71.本技术实施例的服务器冷却系统中,服务器的主板2根据工作的情况下的发热量进行分区,分为第一发热区5和第二发热区6,分隔板将第一发热区5和第二发热区6分隔开,风扇3和液冷板4分别对第一发热区5和第二发热区6冷却。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发热区5的温度,第二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二发热区6的温度;冷却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温度控制风扇3转速,风扇3转动用于冷却第一发热区5;冷却控制器根据第二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温度控制冷却液循环控制机构动作,冷却液循环控制机构控制液冷板4中冷却液的流量,液冷板4用于冷却第二发热区6。本技术实施例的服务器冷却系统根据第一发热区5的温度和第二发热区6的温度相应的控制风扇3的转速和冷却液流量,具有节能降耗的优点。
72.风扇3仅对第一发热区5冷却,可以减少风扇3使用数量,降低成本,且减少风扇3转动时的噪音;分隔板的设置,可以避免风扇3引导的风流在第二发热区6位置有旁流浪费,减少风冷的无效空间;而且可以避免第二发热区6处部件和液冷板4的流阻降低风扇3的利用效率,提高风冷效率,提高风流利用率,降低风扇3使用时的能耗,有效节能;还可以避免风流流经部件众多,易形成湍流区造成服务器噪音过大,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73.液冷板4仅对第二发热区6冷却,可以减少服务器负载下降造成的流量浪费,减少能耗浪费且减少冷却剂分配单元中循环泵负担和管路承压负担。
74.本技术实施例的服务器还可以通过建立针对风扇3和液冷板4的调节机制,更加具有节能降耗的优点。
7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冷却方法,该服务器冷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6.s01,检测第一发热区5的温度。
77.在该步骤中,使用第一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第一发热区5的温度,第一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第一发热区5的温度信号会发送至冷却控制器。
78.s02,根据第一发热区5的温度控制风扇3的转速。
79.在该步骤中,冷却控制器会接收第一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第一发热区5的温度信号,并根据第一发热区5的温度调节风扇3的转速,使得风扇3转动冷却第一发热区5。
80.s03,检测第二发热区6的温度。
81.在该步骤中,使用第二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第二发热区6的温度,第二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第二发热区6的温度信号会发送至冷却控制器。
82.s04,根据第二发热区6的温度控制液冷板4中冷却液的流量。
83.在该步骤中,冷却控制器会接收第二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第二发热区6的温度信号,并根据第二发热区6的温度调节液冷板4内冷却液的流量,使得液冷板4冷却第二发热区6。
84.本技术实施例的服务器冷却方法中,检测第一发热区5的温度,根据第一发热区5的温度控制风扇3的转速;检测第二发热区6的温度,根据第二发热区6的温度控制液冷板4中冷却液的流量。服务器的主板2根据工作的情况下的发热量进行分区,分为第一发热区5和第二发热区6,分隔板将第一发热区5和第二发热区6分隔开,风扇3和液冷板4分别对第一发热区5和第二发热区6冷却。服务器冷却方法根据第一发热区5的温度控制风扇3的转速,以及根据第二发热区6的温度控制液冷板4中冷却液的流量,可以实现极致节能降耗。
85.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对检测第一发热区5的温度,根据第一发热区5的温
度控制风扇3的转速,以实现风扇3散热的方法不作具体限定,现有技术具有的多种检测温度并根据该温度调节风扇3的转速从而实现散热的方法,在满足本技术的使用需求的情况下,均可以适用于本技术实施的服务器冷却方法中。
86.例如,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获取到第一阈值温度,检测第一发热区5的温度,第一发热区5的温度包括第一温度,将第一温度和第一阈值温度之间作比较,第一温度每升高1度或者降低1度,风扇3的转速提高1%或者降低1%。
87.进一步的,第一发热区5包括多个第一部件10的情况下,该第一温度可以是第一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多个温度中最高的温度为第一温度。根据检测到的多个温度中最高的温度调节风扇3的转速,可以保证风扇3对第一发热区5的散热效果。
88.可以理解的是,为保证对服务器的散热效果,需要持续检测第一发热区5的温度,并根据获得的第一温度调节风扇3的转速。
89.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对检测第二发热区6的温度,根据第二发热区6的温度控制液冷板4中冷却液的流量,以实现液冷板4散热的方法不作具体限定,现有技术具有多种检测温度并根据该温度调节液冷板4中冷却液的流量从而实现散热的方法,在满足本技术的使用需求的情况下,均可以适用于本技术实施的服务器冷却方法中。
90.例如,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在步骤检测第二发热区6的温度,根据第二发热区6的温度控制液冷板4中冷却液的流量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91.s11,获取第二阈值温度。
92.s12,检测第二发热区6的温度,获得第二温度。
93.s13,判断第二温度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温度;
94.s14,在第二温度大于第二阈值温度时,增大冷却剂分配单元中循环泵的转速。
95.s15,在第二温度不大于第二阈值温度时,判断第二温度是否等于第二阈值温度。
96.s16,在第二温度不等于第二阈值温度时,减小冷却剂分配单元中循环泵的转速。
97.s17,在冷却剂分配单元中循环泵的转速增大或减小后,判断第二温度是否等于第二阈值温度。
98.在冷却剂分配单元中循环泵的转速增大或减小后,第二温度不等于第二阈值温度时,则执行步骤s13。
99.s18,在第二温度等于第二阈值温度时,调节完毕。
100.在上述步骤中,在第二温度等于第二阈值温度时,调节完毕后,等待设定时间后返回步骤s11,例如3s后返回步骤s11,以对第二发热区6进行持续温度监控和调节散热。
101.在上述步骤中,第二发热区6包括多个第二部件11的情况下,该第二温度可以是检测到的多个温度中最高的温度为第二温度。根据检测到的多个温度中最高的温度调节液冷板4中冷却液的流量,可以保证液冷板4对第二发热区6的散热效果。
102.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步骤中,为持续检测第二发热区6的温度,步骤s12中的第二温度为液冷板4中冷却液的流量调节前的第二发热区6的温度,步骤s17中的第二温度为液冷板4中冷却液的流量提高或减小后第二发热区6的温度。
103.可选的,第二温度可以是第二部件11中芯片的温度。此时,上述步骤s11-s18为根据芯片温度来调节冷却剂分配单元中循环泵的转速,以调节对液冷板4中冷却液的供液量。
104.可以理解的是,冷却剂分配单元中循环泵的转速提高或减小的幅度根据使用需求
设置,例如,步骤s14中,在第二温度大于第二阈值温度时,增大冷却剂分配单元中循环泵的转速,该冷却剂分配单元中循环泵的转速提高2%。又例如,步骤s16中,在第二温度不等于第二阈值温度时,减小冷却剂分配单元中循环泵的转速,冷却剂分配单元中循环泵的转速减小2%。
105.本技术实施例中服务器冷却方法,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粗放大流量定流量散热方案,本技术实施例中服务器冷却方法可以根据不同芯片负载时的实时温度进行反馈调节,有效的提高能效,进一步降低pue,且可以降低以往持续大流量造成的管路承压风险及冷却剂分配单元中循环泵高转速造成的泵寿命影响;通过上述s11-s18的步骤,实现反馈调节,将冷却剂分配单元和服务器深度结合,可将芯片温度持续控制在设定温度阙值,将冷却剂分配单元中循环泵转速控制在实际所需范围,可实现深度节能。
106.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技术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技术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都是本技术实施例所必须的。
10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0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1)、主板(2)、风扇(3)和液冷板(4),所述主板(2)、所述风扇(3)和所述液冷板(4)均设于所述设备主体(1)内;所述主板(2)的一侧为第一发热区(5),所述主板(2)的相对另一侧为第二发热区(6),所述主板(2)在工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发热区(5)的发热量小于所述第二发热区(6)的发热量;所述风扇(3)对应所述第一发热区(5)设置,用于冷却所述第一发热区(5);所述液冷板(4)设于所述第二发热区(6),用于冷却所述第二发热区(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间隔板(7),所述间隔板(7)设于所述设备主体(1)内,且与所述主板(2)垂直;所述间隔板(7)的一面对应所述第一发热区(5),所述间隔板(7)的相对另一面对应所述第二发热区(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的一端为前窗(8),所述设备主体(1)的相对另一端为后窗(9),所述第一发热区(5)和所述第二发热区(6)均沿所述前窗(8)到所述后窗(9)的方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3)与所述前窗(8)连接,所述风扇(3)引导的风流从所述前窗(8)进入后从所述后窗(9)流出;或者,所述风扇(3)与所述后窗(9)连接,所述风扇(3)引导的风流从所述后窗(9)进入后从所述前窗(8)流出。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3)位于所述第一发热区(5)的中部,所述风扇(3)引导的风流从所述前窗(8)进入后从所述后窗(9)流出,或者,所述风扇(3)引导的风流从所述后窗(9)进入后从所述前窗(8)流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2)包括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11),所述第一部件(10)位于所述第一发热区(5),所述第二部件(11)位于所述第二发热区(6);所述主板(2)在工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部件(10)和所述第二部件(11)发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10)包括硬盘、低功耗板卡、电源装置中的至少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11)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条、图形处理器中的至少一种。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4)与所述第二部件(11)一一对应接触。10.一种服务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控制器、冷却液循环控制机构、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第二温度检测模块和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服务器;所述冷却控制器与所述冷却液循环控制机构、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模块、所述第二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服务器中的风扇连接,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发热区(5)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二发热区(6)的温度;所述冷却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温度控制所述风扇(3)转速;所述冷却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温度控制所述冷却液循环控制机构动作,所述冷却液循环控制机构控制液冷板(4)中冷却液的流量。11.一种服务器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第一发热区的温度,根据所述第一发热区的温度控制风扇的转速;
检测第二发热区的温度,根据所述第二发热区的温度控制液冷板中冷却液的流量。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冷却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服务器、服务器冷却系统及服务器冷却方法。服务器包括设备主体、主板、风扇和液冷板,所述主板、所述风扇和所述液冷板均设于所述设备主体内;所述主板的一侧为第一发热区,所述主板的相对另一侧为第二发热区,所述主板在工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发热区的发热量小于所述第二发热区的发热量;所述风扇对应所述第一发热区设置,用于冷却所述第一发热区;所述液冷板设于所述第二发热区,用于冷却所述第二发热区。本申请实施例的服务器具有节能降耗的优点。申请实施例的服务器具有节能降耗的优点。申请实施例的服务器具有节能降耗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伟 刘广志 蒋少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8
技术公布日:2023/10/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