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勒护耳垫及应用其的口罩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1 阅读:57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医护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防勒护耳垫及应用其的口罩。


背景技术:

2.口罩的佩戴一般是通过挂耳绳套挂在耳部上,挂耳绳通常为直径较小的棉绳,为了使口罩佩戴可靠不松动,挂耳绳通常要对耳部施加一定压力,这使得挂耳绳对耳部的压迫感较强,长时间佩戴口罩容易造成耳部疼痛等不适问题。
3.为了缓解上述口罩佩戴带来的问题,现有市面上有相应的防勒护耳垫产品出现,一种是临时将其依托在耳朵上,然后将挂耳绳抵接于护耳垫上,该种结构护耳垫容易脱落,且分离式结构容易忘记携带;另一种是在口罩生产的过程中直接将护耳垫套接固定在挂耳绳上,当护耳垫或口罩损坏或者肮脏后,只能一同更换,造成较大的浪费,综合现有市面上的护耳垫结构使用效果不佳,因此需要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现有市面上的护耳垫使用不佳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勒护耳垫及应用其的口罩。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防勒护耳垫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防勒护耳垫,包含耳垫本体以及开设于所述耳垫本体侧壁上且连通于所述耳垫本体两侧端面的通绳切口,所述耳垫本体的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通绳切口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通绳切口朝向所述通孔的内径由宽变窄;所述通绳切口包含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与中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连通于所述耳垫本体一侧端面,所述第二连接口连通于所述耳垫本体的另一侧端面,所述中接口位于所述耳垫本体的侧壁中部,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中接口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转折口,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中接口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转折口。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佩戴口罩时,可以将口罩上的挂耳绳由通绳切口进入安装通孔内,利用可拆卸式的耳垫本体实现辅助佩戴,相对于传统分离式的耳垫,两者不会产生分离现象,使得耳垫本体在佩戴的过程中不会造成脱落,同时当口罩临时摘下时,也不会造成耳垫本体忘记在某个位置没有及时携带的现象;同时可拆卸式的耳垫本体可以在耳垫本体或者口罩任一损坏或肮脏后,可以单独进行拆解更换,降低了更换或者清洗的成本;通绳切口朝向通孔的内径由宽变窄,使得挂耳绳在准备通过通绳切口移动至通孔内时,因放置开口较宽,能够更好的抵接进入,不会产生明显的干涉,同时当挂耳绳进入至通孔内时,又能够利用较窄的内径方向使得挂耳绳不容易朝外部脱离,能够有效实现固定防护;当耳垫本体套接于口罩的挂耳绳上时,使用者在佩戴的过程中,由于挂耳绳处于绷紧状态,且耳垫本体与挂耳绳处于转动连接状态,挂耳绳可能从通绳切口脱出,而通过设
置第一转折口与第二转折口,当挂耳绳的局部可能卡接在第一转折口或第二转折口时,也能阻挡挂耳绳进入到中接部,从而有效的防止耳垫本体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从挂耳绳上脱离利用该结构,整体结构简单,各方面使用效果好,且能够兼容市面上的大部分口罩,适用范围广。
7.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口的径向投影之间形成有90-180度的夹角。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之间存在夹角,当挂耳绳处于佩戴绷紧状态时,挂耳绳与耳垫本体的局部贴合处为整体平面的弧形线,使得挂耳绳不会同时从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进入到中接口处,避免了挂耳绳脱离的情况,同时利用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之间的投影夹角设置,对耳垫本体整体强度影响也较小。
9.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口长度相同且占所述耳垫本体长度的1/10至1/5。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10至1/5长度的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占用的耳垫本体长度较少,使得挂耳绳通过外力能够较为轻松的卡入耳垫本体,同时挂耳绳在佩戴的过程中,在不通过外力的情况下也较难脱离耳垫本体。
11.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与所述中接口,均平行于所述耳垫本体长度方向的轴线。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行于耳垫本体长度方向轴线的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与中接口便于开设成形,加工成本低;其次该种结构对耳垫本体两侧端面之间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小,使得耳垫本体能够保持一个较高的抗压能力。
13.可选的,所述耳垫本体的两侧端面开设有导圆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圆面能够提升耳垫本体的美观度,同时也能够提升取放耳垫本体时的舒适程度。
15.可选的,所述导圆面上开设有若干卡线槽。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卡线槽,当挂耳绳绷紧时,耳垫本体两端的挂耳绳能够卡入卡线槽中,从而卡线槽限制了挂耳绳的转动,同时由于卡线槽增大了与挂耳绳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保持耳垫本体在口罩穿戴下的位置稳定。
17.可选的,所述耳垫本体的长度为4-6cm,所述耳垫本体由弹性件一体成形。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4-6cm长度的耳垫本体,能够适配耳朵,不会太长导致材料的浪费,同时也不会因太长影响护耳的效果;耳垫本体由弹性件一体成形,材质柔软,便于通过外力施加使其产生形变,过程方便控制通绳切口的内径大小,更好的进行挂耳绳的安装和拆卸,同时利用该结构不会破坏本体结构,可以重复利用,减小耳垫本体的投入成本。
1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口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口罩,包含罩体与挂耳绳,所述挂耳绳套接有前述的防勒护耳垫。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耳垫增大了挂耳绳与耳朵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使用者佩戴口罩时产生的勒耳的感觉。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当在佩戴口罩时,可以将口罩上的挂耳绳由通绳切口进入安装通孔内,利用可拆卸式的耳垫本体实现辅助佩戴,相对于传统分离式的耳垫,两者不会产生分离现象,使得耳垫本体在佩戴的过程中不会造成脱落,同时当口罩临时摘下时,也不会造成耳垫本体忘记在某个位置没有及时携带的现象;同时可拆卸式的耳垫本体可以在耳垫本体或者口罩任一损坏或肮脏后,可以单独进行拆解更换,降低了更换或者清洗的成本,利用该结构,整体结构简单,各方面使用效果好,且能够兼容市面上的大部分口罩,适用范围广,具有较大的市场推广价值;2.通绳切口朝向通孔的内径由宽变窄,使得挂耳绳在准备通过通绳切口移动至通孔内时,因放置开口较宽,能够更好的抵接进入,不会产生明显的干涉,同时当挂耳绳进入至通孔内时,又能够利用较窄的内径方向使得挂耳绳不容易朝外部脱离,能够有效实现固定防护;3.当耳垫本体套接于口罩的挂耳绳上时,使用者在佩戴的过程中,由于挂耳绳处于绷紧状态,且耳垫本体与挂耳绳处于转动连接状态,挂耳绳可能从通绳切口脱出,而通过设置第一转折口与第二转折口,当挂耳绳的局部可能卡接在第一转折口或第二转折口时,也能阻挡挂耳绳进入到中接部,从而有效的防止耳垫本体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从挂耳绳上脱离;4.由于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之间存在夹角,当挂耳绳处于佩戴绷紧状态时,挂耳绳与耳垫本体的局部贴合处为相同平面的弧形线,使得挂耳绳不会从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进入到中接口处,避免了挂耳绳脱离的情况,同时利用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之间的投影夹角设置,对耳垫本体整体强度影响也较小。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配合口罩的挂耳绳使用效果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耳垫本体;110、通绳切口;111、第一连接口、112、第二连接口;113、中接口;114、第一转折口;115、第二转折口;120、通孔;130、导圆面;140、卡线槽;200、口罩;210、罩体;220、挂耳绳。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4.实施例1防勒护耳垫,参看图1,包含耳垫本体100,耳垫本体100为弹性件一体制成,弹性件可为硅胶材质,便于安装受力时产生弹性形变,更好的贴合耳朵使用,耳垫本体100的中心开设有通孔120,整体呈圆管状,其轴向长度为4-6cm,径向长度为0.5-1cm之间,在耳垫本体100安装使用的过程中,利用耳垫本体100的轴向与径向尺寸能够适配耳朵,整体不会太长
导致材料的浪费,同时也不会因太短影响护耳的效果。
25.参看图1与图2,耳垫本体100的侧壁上开设有通绳切口110,通绳切口110的两端分别连通于耳垫本体100的左右两侧端面,通绳切口110与通孔120相连通,使得挂耳绳220能够直接穿过通绳切口110安装于通孔120内借由通绳切口110实现脱离耳垫本体100,当佩戴口罩200时,可以将口罩200上的挂耳绳220由通绳切口110进入安装通孔120内,利用可拆卸式的耳垫本体100实现辅助佩戴,相对于传统分离式的耳垫,两者不会产生分离现象,使得耳垫本体100在佩戴的过程中不会造成脱落,同时当口罩200临时摘下时,也不会造成耳垫本体100忘记在某个位置没有及时携带的现象;同时利用可拆卸式的耳垫本体100可以在耳垫本体100或者口罩200任一损坏或肮脏后,可以单独进行拆解更换,降低了更换或者清洗的成本。
26.具体地,为了使得挂耳绳220便于从通绳切口110进入安装或移出脱离,本实施例中,通绳切口110朝向通孔120的内径由宽变窄,截面呈“v”形,当挂耳绳220在准备通过通绳切口110移动至通孔120内时,因放置时开口较宽,能够更好的抵接进入,不会产生明显的干涉,同时当挂耳绳220进入至通孔120内时,又能够利用较窄的内径方向使得挂耳绳220不容易朝外部脱离,能够有效实现固定防护。本实施例中耳垫本体100采用弹性件制成,材质柔软,过程还方便借由外力控制通绳切口110的内径大小,更好的进行挂耳绳220的安装和拆卸,同时利用该结构不会破坏本体结构,可以重复利用,减小耳垫本体100的投入成本。
27.通绳切口110包含第一连接口111、第二连接口112与中接口113,第一连接口111与第二;连接口结构长度相同,第一连接口111连通于耳垫本体100一侧端面,第二连接口112连通于耳垫本体100的另一侧端面,中接口113位于耳垫本体100的侧壁中部,第一连接口111、第二连接口112与中接口113三者相互平行,且第一连接口111、第二连接口112与中接口113不共线,第一连接口111与中接口113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二连接口112与中接口113之间的间距,第一连接口111与中接口113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转折口114,第二连接口112与中接口113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转折口115,第一转折口114与第二转折口115结构长度相同。
28.当耳垫本体100套接于口罩200的挂耳绳220上时,使用者在佩戴的过程中,由于挂耳绳220处于绷紧状态,且耳垫本体100与挂耳绳220处于转动连接状态,挂耳绳220可能从通绳切口110脱出,而通过设置第一转折口114与第二转折口115,当挂耳绳220的局部可能卡接在第一转折口114或第二转折口115时,也能阻挡挂耳绳220进入到中接部,从而有效的防止耳垫本体100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从挂耳绳220上脱离。
29.同时因第一连接口111、第二连接口112与中接口113三者相互平行,及第一连接口111、第二连接口112与所述中接口113均平行于耳垫本体100长度方向的轴线,该结构便于开设成形,加工成本低;其次该种结构对耳垫本体100两侧端面之间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小,使得耳垫本体100能够保持一个较高的抗压能力。
30.第一连接口111与第二连接口112长度相同且占耳垫本体100长度的1/10至1/5,1/10至1/5长度的第一连接口111与第二连接口112,占用的耳垫本体100长度较少,使得挂耳绳220通过外力能够较为轻松的卡入耳垫本体100,同时挂耳绳220在佩戴的过程中,在不通过外力的情况下也较难脱离耳垫本体100。
31.为了防止挂耳绳220佩戴过程中不会脱离耳垫本体100,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口111与第二连接口112的径向投影之间形成90度夹角,利用90度投影夹角设计,当挂耳绳220
处于佩戴绷紧状态时,挂耳绳220与耳垫本体100的局部贴合处为整体平面的弧形线,使得挂耳绳220不会同时从第一连接口111与第二连接口112进入到中接口113处,避免了挂耳绳220脱离的情况,同时利用第一连接口111与第二连接口112之间的投影夹角设置,对耳垫本体100整体强度影响也较小。
32.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耳垫本体100与挂耳绳220为滑动连接,不同用户可以通过滑移护耳垫本体100至耳朵上的相应位置,来提升过程体验感。
33.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佩戴口罩200时,可以将口罩200上的挂耳绳220由通绳切口110进入安装通孔120内,利用可拆卸式的耳垫本体100实现辅助佩戴,相对于传统分离式的耳垫,两者不会产生分离现象,使得耳垫本体100在佩戴的过程中不会造成脱落,同时当口罩200临时摘下时,也不会造成耳垫本体100忘记在某个位置没有及时携带的现象;同时可拆卸式的耳垫本体100可以在耳垫本体100或者口罩200任一损坏或肮脏后,可以单独进行拆解更换,降低了更换或者清洗的成本。
34.实施例2参看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连接口111与第二连接口112的径向投影之间形成180度夹角,通过扩大第一连接口111与第二连接口112的径向投影夹角,使得挂耳绳220更不容易同时进入第一连接口111与第二连接口112从中接口113处脱出,提升限位效果,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35.实施例3参看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耳垫本体100的两侧端面开设有导圆面130,导圆面130为圆弧角,导圆面130能够提升耳垫本体100的美观度,同时也提升了取放耳垫本体100时的舒适程度,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36.实施例4参看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导圆面130上开设有若干卡线槽140,卡线槽140呈圆形阵列分布于导圆面130上,横截面呈“v”字形,利用卡线槽140,当挂耳绳220绷紧时,耳垫本体100两端的挂耳绳220能够卡入卡线槽140中,从而卡线槽140限制了挂耳绳220的转动,同时由于卡线槽140增大了与挂耳绳220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保持耳垫本体100在口罩200穿戴下的位置稳定。
37.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防勒护耳垫,其特征在于:包含耳垫本体(100)以及开设于所述耳垫本体(100)侧壁上且连通于所述耳垫本体(100)两侧端面的通绳切口(110),所述耳垫本体(100)的中心开设有通孔(120),所述通绳切口(110)与所述通孔(120)连通;所述通绳切口(110)朝向所述通孔(120)的内径由宽变窄;所述通绳切口(110)包含第一连接口(111)、第二连接口(112)与中接口(113),所述第一连接口(111)连通于所述耳垫本体(100)一侧端面,所述第二连接口(112)连通于所述耳垫本体(100)的另一侧端面,所述中接口(113)位于所述耳垫本体(100)的侧壁中部,所述第一连接口(111)与所述中接口(113)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转折口(114),所述第二连接口(112)与所述中接口(113)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转折口(1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勒护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口(111)与所述第二连接口(112)的径向投影之间形成有90-180度的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勒护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口(111)与所述第二连接口(112)长度相同且占所述耳垫本体(100)长度的1/10至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勒护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口(111)、第二连接口(112)与所述中接口(113),均平行于所述耳垫本体(100)长度方向的轴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勒护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垫本体(100)的两侧端面开设有导圆面(13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勒护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圆面(130)上开设有若干卡线槽(14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勒护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垫本体(100)的长度为4-6cm,所述耳垫本体(100)由弹性件一体成形。8.口罩,包含罩体(210)与挂耳绳(220),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耳绳(220)套接有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防勒护耳垫。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医护用品技术领域,提供了防勒护耳垫,包含耳垫本体以及开设于所述耳垫本体侧壁上且连通于所述耳垫本体两侧端面的通绳切口,所述耳垫本体的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通绳切口与所述通孔连通。基于此,利用可拆卸式的耳垫本体实现辅助佩戴,相对于传统分离式的耳垫,两者不会产生分离现象,使得耳垫本体在佩戴的过程中不会造成脱落,同时当口罩临时摘下时,也不会造成耳垫本体忘记在某个位置没有及时携带的现象;同时可拆卸式的耳垫本体可以在耳垫本体或者口罩任一损坏或肮脏后,可以单独进行拆解更换,降低了更换或者清洗的成本,利用该结构,整体结构简单,各方面使用效果好。此外,还提供一种口罩。还提供一种口罩。还提供一种口罩。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高科防静电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1
技术公布日:2023/10/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