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咬合调节器制作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10-21
阅读:202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咬合调节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咬合调节器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2.人类具有上颌和铰接下颌,所述上颌称为形成上牙弓的上颌骨,所述下颌称为形成下牙弓的下颌骨。当上牙弓与下牙弓的大小和形状匹配而使得在闭合上、下颌时上颌和下颌接触时,患者具有正确的咬合。另外,上牙弓和下牙弓的各自的牙齿沿所述牙弓的长度相对于彼此正确地定位,从而它们彼此正确地匹配。
3.正常人的咬合称为一类咬合,其特征是上牙弓的牙齿覆盖下牙弓的牙齿上,下牙弓的前牙齿位于上牙弓前牙齿的后面1-2mm处。当人的上颌位置相对于下颌位置向前超过一类咬合的位置时,就形成二类咬合,主要症状为深覆盖、前牙深覆盖、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等。当人的上颌位置相对于下颌位置向后超过一类咬合的位置时,就形成了三类咬合,主要症状为地包天(反颌)、对刃等。
4.矫治时,每个患者前后牙有不同的咬合厚度。目前,大部分公司只提供几个固定的型号,医师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选择相对适合的咬合调节器,这种方式无法满足大部分患者的舒适度要求,而且矫治效率较低,导致矫治周期较长。
5.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咬合调节器的制作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咬合调节器制作方法,根据患者前后牙不同的咬合厚度制作不同的咬合调节器,保证牙齿矫治的效率,缩短矫治周期。
7.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咬合调节器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s1:对患者头颅侧面进行x光片拍摄,并在获取的x光片上标记若干个特征点;
9.s2:由标记的特征点连接特征平面,并根据测得的特征平面测量面型角度;
10.s3:根据s2中测量的面型角度确定咬合调节器咬合面的厚度;
11.其中,所述咬合调节器的咬合面厚度范围为0.2mm~50mm。
12.s4:根据咬合面的厚度制作咬合调节器。
13.制作咬合调节器时要先根据咬合面的厚度制作咬合调节器模具,将制作材料注入成型模具中,通过填充、保压、冷却,顶出得到成型的咬合调节器。
14.所述咬合调节器的制作并不限定于上述工艺,还可以通过热压成型,即将制作材料用成型模具热压成型,通过热压、保压以及冷却工序制成咬合调节器,或通过3d打印操作实现模具制作,利用打印后的模具制成对应的咬合调节器。
15.进一步的,s1中标记的特征点为颅面标志点、上颌标志点以及下颌标志点。
16.进一步的,所述颅面标志点包括蝶鞍点、鼻根点、耳点、颅底点以及bolton点,所述上颌标志点包括眶点、翼上颌裂点、前鼻棘、后鼻棘、上牙槽座点、上牙槽缘点、上中切牙点,
所述下颌标志点包括下牙槽座点、下牙槽缘点、下中切牙点、颏前点、颏顶点、颏下点以及下颌角点。
17.所述蝶鞍点是指蝶鞍影像的中心,常用的一个颅部标志点;所述鼻根点是指鼻额缝的最前点,这是前颅部的标志点,代表面部与颅部的结合处;所述耳点是指外耳道的最上点,髁突顶点后上1mm处,分为机械耳点和解剖耳点;所述颅底点是指枕骨大孔前缘之中点,后颅底的标志;所述bolton点是指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
18.所述眶点是指眶下缘的最低点;所述翼上颌裂点是指翼上颌裂轮廓的最下点;所述前鼻棘是指前鼻棘之尖,硬腭的最前点,骨性ⅱ类要将点标在向前多0.5mm处;所述后鼻棘是指硬腭后部骨棘之尖;所述上牙槽座点是指前鼻棘与上牙槽缘点间的骨部最凹点;所述上牙槽缘点是指上牙槽突的最前下点。上中切牙的釉质-牙骨质界处;所述上中切牙点是指上中切牙切缘的最前点。
19.所述下牙槽座点是指下牙槽突缘点与颏前点间的骨部最凹点;所述下牙槽缘点是指下牙槽突的最前上点,下中切牙的釉质-牙骨质界处;所述下中切牙点是指下中切牙切缘的最前点;所述颏前点是指颏部之最突点;所述颏下点是指颏部之最下点;所述颏顶点是指颏前点与颏下点之中点;所述下颌角点是指下颌角的后下点。
20.进一步的,s2中连接的特征平面包括基准平面、测量平面以及下颌平面。所述高角、低角是指下颌骨平抄面与眶耳平面的角度大于28度为高角,小于22度为低角。
21.进一步的,所述基准平面包括前颅底平面、眼耳平面、bolton平面,所述测量平面包括腭平面以及牙合平面。
22.进一步的,所述s2中测量的面型角度包括sna角、snb角、anb角、面角以及下颌平面角。
23.所述sna角是指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牙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反映上颌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当此角过大时,上颌前突、面部侧貌可呈凸面型,反之上颌后缩面部呈凹面型;所述snb角是指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牙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反映下颌相对于颅部的位置关系;所述anb角是指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与下牙槽座点构成的角,此角亦即sna角与snb角之差。此角反映上下颌骨对颅部的相互位置关系;所述面角是指面平面np与眼耳平面fh相交的后下角。此角反映下颌的突缩程度,角越大,下颌越前突,反之,下颌后缩;所述下颌平面角是指由下颌平面与眼耳平面的交角。此角代表下颌体的陡度,下颌角的大小,也反映面部的高度。
24.进一步的,所述咬合调节器一体成型,且为硅胶材质。使用医用液态硅胶在模具中灌注成型,拆除模具、简单修整,即可获得成品矫治器。
25.进一步的,所述咬合调节器的上下颌牙列关系可使用咬蜡记录、接受扫描并记录颌间关系。
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7.本发明用于针对不同面型的患者制作咬合调节器,其咬合面的尺寸值均应不同。针对不同面型,设计不同厚度的咬合面,前后牙区域的咬合厚度均不同,以保证对病例的最佳的治疗效果,根据患者前后牙不同的咬合厚度制作不同的咬合调节器,保证牙齿矫治的效率,缩短矫治周期。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制作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2.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咬合调节器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3.s1:对患者头颅侧面进行x光片拍摄,并在获取的x光片上标记若干个特征点;
34.s2:由标记的特征点连接特征平面,并根据测得的特征平面测量面型角度;
35.s3:根据s2中测量的面型角度确定咬合调节器咬合面的厚度;
36.其中,所述咬合调节器的咬合面厚度范围为0.2mm~50mm。
37.s4:根据咬合面的厚度制作咬合调节器。
38.制作咬合调节器时要先根据咬合面的厚度制作咬合调节器模具,将制作材料注入成型模具中,通过填充、保压、冷却,顶出得到成型的咬合调节器。
39.所述咬合调节器的制作并不限定于上述工艺,还可以通过热压成型,即将制作材料用成型模具热压成型,通过热压、保压以及冷却工序制成咬合调节器,或通过3d打印操作实现模具制作,利用打印后的模具制成对应的咬合调节器。
40.针对不同面型的患者制作咬合调节器,其咬合面的尺寸值均应不同。针对不同面型,设计不同厚度的咬合面,前后牙区域的咬合厚度均不同,以保证对病例的最佳的治疗效果,根据患者前后牙不同的咬合厚度制作不同的咬合调节器,保证牙齿矫治的效率,缩短矫治周期。
41.s1中标记的特征点为颅面标志点、上颌标志点以及下颌标志点。
42.所述颅面标志点包括蝶鞍点、鼻根点、耳点、颅底点以及bolton点,所述上颌标志点包括眶点、翼上颌裂点、前鼻棘、后鼻棘、上牙槽座点、上牙槽缘点、上中切牙点,所述下颌标志点包括下牙槽座点、下牙槽缘点、下中切牙点、颏前点、颏顶点、颏下点以及下颌角点。
43.所述蝶鞍点是指蝶鞍影像的中心,常用的一个颅部标志点;所述鼻根点是指鼻额缝的最前点,这是前颅部的标志点,代表面部与颅部的结合处;所述耳点是指外耳道的最上点,髁突顶点后上1mm处,分为机械耳点和解剖耳点;所述颅底点是指枕骨大孔前缘之中点,后颅底的标志;所述bolton点是指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
44.所述眶点是指眶下缘的最低点;所述翼上颌裂点是指翼上颌裂轮廓的最下点;所述前鼻棘是指前鼻棘之尖,硬腭的最前点,骨性ⅱ类要将点标在向前多0.5mm处;所述后鼻
棘是指硬腭后部骨棘之尖;所述上牙槽座点是指前鼻棘与上牙槽缘点间的骨部最凹点;所述上牙槽缘点是指上牙槽突的最前下点。上中切牙的釉质-牙骨质界处;所述上中切牙点是指上中切牙切缘的最前点。
45.所述下牙槽座点是指下牙槽突缘点与颏前点间的骨部最凹点;所述下牙槽缘点是指下牙槽突的最前上点,下中切牙的釉质-牙骨质界处;所述下中切牙点是指下中切牙切缘的最前点;所述颏前点是指颏部之最突点;所述颏下点是指颏部之最下点;所述颏顶点是指颏前点与颏下点之中点;所述下颌角点是指下颌角的后下点。
46.s2中连接的特征平面包括基准平面、测量平面以及下颌平面。所述高角、低角是指下颌骨平抄面与眶耳平面的角度大于28度为高角,小于22度为低角。
47.针对于高角病例,在制作咬合调节器时,制定的后牙区厚度5mm,前牙区厚度2mm;
48.针对于低角病例,在制作咬合调节器是,制定的后牙区厚度2mm,前牙区厚度4mm。
49.所述基准平面包括前颅底平面、眼耳平面、bolton平面,所述测量平面包括腭平面以及牙合平面。
50.所述s2中测量的面型角度包括sna角、snb角、anb角、面角以及下颌平面角。
51.所述sna角是指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牙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反映上颌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当此角过大时,上颌前突、面部侧貌可呈凸面型,反之上颌后缩面部呈凹面型;所述snb角是指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牙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反映下颌相对于颅部的位置关系;所述anb角是指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与下牙槽座点构成的角,此角亦即sna角与snb角之差。此角反映上下颌骨对颅部的相互位置关系;所述面角是指面平面np与眼耳平面fh相交的后下角。此角反映下颌的突缩程度,角越大,下颌越前突,反之,下颌后缩;所述下颌平面角是指由下颌平面与眼耳平面的交角。此角代表下颌体的陡度,下颌角的大小,也反映面部的高度。
52.所述咬合调节器一体成型,且为硅胶材质。使用医用液态硅胶在模具中灌注成型,拆除模具、简单修整,即可获得成品矫治器。
53.所述咬合调节器的上下颌牙列关系可使用咬蜡记录、接受扫描并记录颌间关系。
54.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咬合调节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患者头颅侧面进行x光片拍摄,并在获取的x光片上标记若干个特征点;s2:由标记的特征点连接特征平面,并根据测得的特征平面测量面型角度;s3:根据s2中测量的面型角度确定咬合调节器咬合面的厚度;s4:根据咬合面的厚度制作咬合调节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咬合调节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标记的特征点为颅面标志点、上颌标志点以及下颌标志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咬合调节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颅面标志点包括蝶鞍点、鼻根点、耳点、颅底点以及bolton点,所述上颌标志点包括眶点、翼上颌裂点、前鼻棘、后鼻棘、上牙槽座点、上牙槽缘点、上中切牙点,所述下颌标志点包括下牙槽座点、下牙槽缘点、下中切牙点、颏前点、颏顶点、颏下点以及下颌角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咬合调节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连接的特征平面包括基准平面、测量平面以及下颌平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咬合调节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平面包括前颅底平面、眼耳平面、bolton平面,所述测量平面包括腭平面以及牙合平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咬合调节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测量的面型角度包括sna角、snb角、anb角、面角以及下颌平面角。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咬合调节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调节器一体成型,且为硅胶材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咬合调节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调节器的上下颌牙列关系可使用咬蜡记录、接受扫描并记录颌间关系。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咬合调节器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患者头颅侧面进行X光片拍摄,并在获取的X光片上标记若干个特征点;由标记的特征点连接特征平面,并根据测得的特征平面测量面型角度;根据测量的面型角度确定咬合调节器咬合面的厚度;根据咬合面的厚度制作咬合调节器。本发明根据患者前后牙不同的咬合厚度制作不同的咬合调节器,保证牙齿矫治的效率,缩短矫治周期。短矫治周期。短矫治周期。
技术研发人员:揭良栋 韩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博思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7
技术公布日:2023/10/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