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10-21
阅读:51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数据同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文档管理系统和局域网技术的发展,目前有许多公司构建仅供内部人员访问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包括用于管理公司内部资料(技术资料、人事信息等)的文档管理系统,以及用于员工沟通和发表观点的论坛系统等。
3.上述的不同系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一般情况下不同信息系统之间各自管理着其对应的不同信息。但在部分应用场景中,也存在不同信息系统之间需要进行信息共享的需求,例如对于员工论坛中某一员工发表的技术相关的文章,需要保存到公司的知识库(即对应于技术资料的文档管理系统)中,此时也即需要实现两独立的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
4.目前,对于多系统间的数据同步,主要所采取的方案有:通过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mq)这类消息中间件进行数据消息订阅消费;通过数据仓库技术(extract-transform-load,etl)或数据库链接(database link,dblink)对数据进行表对表的传输等。上述方案的共同点在于都需要一个中转服务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中转。也正是因为中转服务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带来中转的数据延迟、中转服务的专门维护与成本,数据同构是否成功依赖中转服务的稳定性等问题。尤其是对于少量数据的间歇性系统间同步,上述问题越发突出。
5.所以,现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要一种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法,解决在少量数据的间歇性系统间同步场景下,目前依赖中转服务实现的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案不符合用户期望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法,以解决在少量数据的间歇性系统间同步场景下,目前依赖中转服务实现的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案不符合用户期望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法,应用于发送方,包括:
8.获取同步数据,并对同步数据进行数据脱敏;
9.根据接口文档中存储的restful api接口规范,将脱敏后的同步数据转换成相应的接口格式,以得到目标传输数据;
10.通过访问接收方的接口,将目标传输数据发送至接收方,以便于接收方解析目标传输数据得到同步数据,并将同步数据落库。
11.另一方面,还包括:
12.通过访问接收方的接口,将身份验证信息发送至接收方,以便于接收方根据身份验证信息验证同步数据的合法性。
13.另一方面,获取同步数据的步骤由用户主动触发;
14.相应的,方法还包括:
15.获取用户的用户信息和预先存储的系统对接参数;
16.根据用户信息和系统对接参数,生成身份验证信息;
17.其中,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名、性别、年龄、岗位、家庭地址和联系电话;不同系统存储的系统对接参数不同。
18.另一方面,在根据用户信息和系统对接参数,生成身份验证信息之前,还包括:
19.对身份验证信息进行数据脱敏。
20.另一方面,数据脱敏方法包括:
21.根据预先存储的密码本,将敏感数据替换成对应的密文数据;其中,密码本的密文含义唯一,且仅对应于相应的明文。
22.另一方面,系统对接参数包括唯一识别码和签名密钥;其中,不同系统对应的唯一识别码不同、签名密钥相同;
23.相应的,根据用户信息和系统对接参数,生成身份验证信息包括:
24.根据签名密钥,对由用户信息和唯一识别码确定的数据串进行加密以生成数字签名;其中,数据串为根据预先与接收方约定的预设顺序拼接用户信息和唯一识别码得到的数据串;
25.根据数据串和数字签名,得到身份验证信息。
26.另一方面,在获取同步数据之后,还包括:
27.根据预设的加密算法对同步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28.另一方面,通过访问接收方的接口,将目标传输数据发送至接收方包括:
29.将目标传输数据和身份验证信息以http协议接口请求的方式,一同发送至接收方的接口。
3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法,应用于接收方,包括:
31.接收由发送方发送的目标传输数据;其中,目标传输数据为发送方根据接口文档中存储的restful api接口规范,将数据脱敏后的同步数据转换成相应接口格式得到的;
32.根据接口文档中存储的restful api接口规范,对目标传输数据进行解析,以得到同步数据;
33.保存同步数据。
34.另一方面,同步数据包括:内容类别;
35.相应的,保存同步数据包括:
36.根据内容类别,将同步数据保存至对应类别模块下的数据库中。
3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法,利用各信息系统对外提供的接口进行彼此之间的数据通信,进而实现数据同步。本技术这种利用接口实现的系统间数据同步方式不依赖数据同步中间件,也就不存在由同步中间件带来的成本以及维护问题;同时,数据同步的成功与否不再受限于同步中间件的稳定性;另外也不会因为数据中转导致不可避免的数据延迟,实现更好地数据同步效果。此外,本技术这种利用接口访问请求实现的接口通信方案很好地适应了少量数据间歇性通信的应用场景,对于这种间歇性的少量数据同步需
要,在发生时通过访问接口请求即可灵活实现,更好地满足了用户在间歇性少量数据同步场景下的需求。同时,还通过对同步数据进行脱敏,以避免敏感数据泄露时所造成的危害。
附图说明
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9.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系统间数据同步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40.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发送方侧的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41.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接收方侧的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42.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
44.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法。
4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46.在目前的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中,对于以电子信息等形式存在的技术资料以及重要文件,多以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的存储管理。如图1所示,存在一信息管理系统命名为知识库,其中包括:制度规范、项目文档、藏经阁、制品管理等子模块。
47.制度规范子模块中存储有关于公司规章制度的文件;项目文档子模块中存储有公司过去、正在进行、以及立档的项目信息;藏经阁子模块中存储有公司内部的技术资料,可以包括某些产品或生产工艺的详细实施方案;制品管理子模块则包括公司生产经营的制品的相关参数和信息,可以包括:原料来源、生产数量、验收结果、销售渠道等等。
48.除此之外,目前也存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对员工之间的交流日益重视,旨在维护一个更和谐友善的交流环境和企业文化,这也就需要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对员工的发言以及上传的文件进行统一的管理。同样如图1所示,存在一信息管理系统命名为岛民社区,用于根据员工交流信息的不同类型归类到不同子模块中进行管理,其中包括:行政管理、技术沙龙、吐槽区和话题区等子模块。
49.行政管理子模块即对公司的行政人员下发的行政通知进行传达、管理的子模块;技术沙龙子模块则用于管理和实现公司内部技术人员之间的技术交流;吐槽区和话题区则承载着员工间氛围更轻松的交流需要,针对某一话题进行探讨或吐槽。
50.由于上述两种信息管理系统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责和任务,又存在存储数据的重要性不同、以及用户访问的权限和信息管理的逻辑等不同,所以目前的上述两种信息管理系统之间通常是独立工作的。
51.但是在部分特定的应用场景中,两信息管理系统之间也会存在数据同步的需求,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格式。其中,rest是一种架构风格,跟编程语言和平台无关,采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做传输协议。
65.在将同步数据转换成符合接口规范的接口格式后,即可通过访问接收方系统的对外接口将同步数据发送至接收方。
66.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3中接收方对目标传输数据进行解析以获得同步数据的过程;其一,解析过程必然包括对基于restful api接口规范转换格式后的目标传输数据进行逆转换的过程,以得到脱敏后的同步数据;其二,解析过程可以包括对脱敏后的数据进行复原的过程,也即反向恢复敏感数据的过程。
67.但容易知道的是,脱敏数据是否复原是基于查看者的权限所决定的。如上述图1所示的示例,对于岛民社区这一系统而言,其大部分受众为不具备查看敏感数据的权限,所以当接收方为岛民社区系统时,接收方所进行的解析过程不一定包含脱敏数据的复原过程。而对于知识库这一系统而言,其受众多为管理人员,通常具备查看全部或部分敏感数据的权限,所以当接收方为知识库系统时,接收方所进行的解析过程可以包括脱敏数据的复原过程,以获取同步数据的原始数据。
68.进一步的,对于如知识库系统等接收方解析数据还包括敏感数据的复原的场景,同步数据的原始数据也不一定是直接展示给所有查阅者,可根据查阅者所持权限的不同,重新对部分或全部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再将脱敏后的数据展示给查阅者。
69.相应的,接收方系统在接收到同步数据之后,应将同步数据进行落库处理,也即如上述示例,将同步数据根据所属类型的不同存储到不同子模块对应的数据库或地址处,完成数据落库。
70.又由上述对于restful api的说明可知,系统间通过接口访问实现数据传输的实施方案,具体也即为将符合restful api接口规范的数据,以http协议接口请求的方式发送至接收方的接口处,以便于接收方系统接收数据。
71.而对于同步数据本身,在系统间的传输过程中,为进一步保证传输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也提供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即上述应用于发送方侧的方法在步骤s11之后,还包括:
72.s14:根据预设的加密算法对同步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7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并未对同步数据的具体加密方式作出限制,目前已有多种成熟的加密方案,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都有不同的加密算法实现,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安全性需要选择合适的加密方式。
74.此外,本实施例也提供一种应用在接收方的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
75.s21:接收由发送方发送的目标传输数据。
76.其中,目标传输数据为发送方根据接口文档中存储的restful api接口规范,将数据脱敏后的同步数据转换成相应接口格式得到的。
77.并且如上实施例所述,接口规范可以是restful api之外的接口规范。当接口文档中存储的接口规范具体为restful api接口规范时,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同步数据的形式是以http协议接口请求的方式实现的,所以步骤s21中接收由发送方发送的目标传输数据,具体又为:
78.接收并解析由发送方发送的http协议接口请求,以得到目标传输数据。
79.而对于上述的http协议接口请求,具体又可以是以restful风格的js对象简谱(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json)数据请求体的形式实现。
80.s22:根据接口文档中存储的restful api接口规范,对目标传输数据进行解析,以得到同步数据。
81.s23:保存同步数据。
82.对于步骤s23,如图1所示的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中,知识库和岛民社区两信息管理系统下都包含不同的子模块,分管不同类型的数据,且上述区分不同数据的类别则是基于信息管理系统需要而由管理人员自定义的,不同类别的数据信息在同一信息管理系统中可能也存在不同的管理策略。
83.基于上述,本实施例针对步骤s23的具体实施提供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由步骤s22解析得到的同步数据包括内容类别;该内容类别可以是同步数据中直接包含的唯一标识,也可以是由管理人员根据同步数据的具体内容定义、判别得到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84.在确定接收到的同步数据的内容类别后,上述的步骤s23具体又为:
85.根据内容类别,将同步数据保存至对应类别模块下的数据库中。
86.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数据库与模块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每个子模块对应一个数据库,也可以是每个子模块对应于同一数据库的不同存储地址,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区分为不同子模块划分的存储区域即可。
87.如图1示例,若本次数据同步过程是将岛民社区下技术沙龙子模块中发表的一篇技术文章同步至知识库中,则根据该同步数据的内容类别具体为“技术文章”,可以知道应被划分至知识库中的藏经阁子模块。进而知识库在获取到同步数据并进行保存落库时,应将该同步数据保存在藏经阁对应的数据库或存储地址中。
88.另一方面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应用于发送方,上述在不同系统间实现数据同步的过程中,还包括:
89.s15:通过访问接收方的接口,将身份验证信息发送至接收方,以便于接收方根据身份验证信息验证同步数据的合法性。
90.相应的,在接收方侧,也即需要根据接收到的身份验证信息对发送方的身份、同步数据的合法性进行校验。一般而言,同步数据的合法性建立在发送方的身份验证通过,且同步数据未被篡改的前提下。对于发送方身份的验证方法,可以采用已有的任意一种身份验证方式,用于实现接收方对接收到的数据的发送者身份的验证,以避免第三方攻击、干扰接收方侧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工作。而对于同步数据是否被篡改的判别,通常采取一致性校验的方式,目前已有多种成熟的数据是否被篡改的判别方案,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91.进一步的,又由上述存在系统间数据同步的应用场景示例可知,系统间的数据同步一大应用场景即为管理员等具有相应权限的用户主动触发的数据同步,除此之外,也可以是根据预设周期触发的定期数据同步,同步的数据同样需要预先配置。而本实施例即针对这种由用户主动触发的数据同步,提供一种优选的身份验证实施方案,上述方法应用于发送方侧,还包括:
92.s16:获取用户的用户信息和预先存储的系统对接参数。
93.s17:根据用户信息和系统对接参数,生成身份验证信息。
94.其中,用户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名、性别、年龄、岗位、家庭地址和联系电话;不同系统存储的系统对接参数不同。
95.用户信息也即上述具有相应权限用户的用户信息,用于识别主动触发数据同步的用户的身份,也方便进行信息留底,方便后续的管理与查证。另外,容易知道的是,上述所述的一种用户信息具体构成仅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自定义不同的用户信息用于数据同步间的身份验证。
96.而对于上述的系统对接参数,则是用于区分不同信息管理系统的参数信息,不同信息管理系统对应的系统对接参数不相同或者不完全相同,以使在身份验证过程中,可以根据系统对接参数唯一确定数据发送方的身份。
97.对于上述的系统对接参数,本实施例同样不做严格限制,但提供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上述的系统对接参数具体包括:唯一识别码和签名密钥;其中,不同系统对应的唯一识别码不同、签名密钥相同。
98.相应的,上述的步骤s17:根据用户信息和系统对接参数,生成身份验证信息具体又为:
99.s171:根据签名密钥,对由用户信息和唯一识别码确定的数据串进行加密以生成数字签名。
100.其中,数据串为根据预先与接收方约定的预设顺序拼接用户信息和唯一识别码得到的数据串。
101.s172:根据数据串和数字签名,得到身份验证信息。
102.唯一标识码(appid),即用于区分和唯一确定各提供服务的信息管理系统的编码,不同系统的appid不同且全局唯一,通过appid即可实现对数据发送方的确定。
103.而签名密钥如上所述的步骤s17,是用于对包含用户信息和唯一识别码的数据串进行加密的密钥,用于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并且,当身份验证信息被发送至接收方时,接收方可以根据预先存储的签名密钥对身份验证信息中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得到相应的数据串,再将解密得到的数据串与身份验证信息中的数据串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一致,从而得知本次数据同步过程中的数据是否合法。若一致,则说明数据未被篡改,同步数据合法,进行后续的同步数据落库操作,若不一致,则说明数据被篡改,不执行落库操作,清除接收到的同步数据。
104.另外,对于由签名密钥实现的加密方式,本实施例不做限制,一般接口采用对称加密即可,例如通过base64编码方式进行加密。又或者可采用非对称加密的方式进行加密,此时,上述的签名密钥具体为一对密钥,包括加密用的公钥和解密用的私钥,且各系统存储的公钥相同,但私钥不同。
105.另外,还可以采用其他加密方式进行加密,例如采用消息摘要算法(message-digest algorithm version.5,md5)进行加密,此时,数字签名的生成过程与上述几种方案略有不同,不是基于签名密钥实现,而是将签名密钥拼接在数据串中,将拼接得到的新的数据串利用md5算法进行加密,生成数字签名。此时,对于接受侧进行的同步数据合法性验证,则是在对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后根据得到的签名密钥和发送方发送的签名密钥进行比对,进而判断数据是否被篡改。也即在本实施例中,数据是否被篡改的验证依赖于上述签名密钥的一致性校验,而用户信息和唯一识别码仅用于进行发送方的身份验证。
106.进一步的,又由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信息和系统对接参数的具体实施方式可知,用户信息包含多种不同信息,还需要和系统对接参数中的唯一识别码进行拼接得到数据串以参与后续的身份验证等校验过程。
107.为方便实际实施,上述约定的预设顺序应为发送方和接收方两侧都支持的排序方式,以使用已有的排序方式为佳,例如具体可以是字典升/降序排列的方式,即根据各信息种类名称的英文拼写,按照英文字母排列顺序进行升序排列。结合上述示例,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名(username)、性别(sex)、年龄(age)、岗位(position)、家庭地址(address)和联系电话(telphone);以及系统对接参数中的唯一识别码(appid)。
108.对于上述种类的信息进行字典升序排列后,得到拼接数据串应具体为:address-appid+position-sex-telphone-username。
109.相应的,在接收方侧接收到上述的拼接数据串之后,即可确定数据串相应位置对应上述的何种信息,进而解析成用户信息和唯一识别码,用于参与后续的同步数据校验流程。
110.进一步的,由上述示例可知,除了同步数据之外,上述用于进行身份验证的信息中同样可能包含一些敏感信息,例如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等。此时,为进一步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对上述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工作,即在上述的步骤s17之前,方法还包括
111.s18:对身份验证信息进行数据脱敏。
112.对于上述步骤s12和步骤s18所涉及到的数据脱敏步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脱敏可能的实施方案,包括:
113.根据预先存储的密码本,将敏感数据替换成对应的密文数据。
114.其中,密码本的密文含义唯一,且仅对应于相应的明文。也即在将明文替换成相应的密文后,密文不应该具有其他含义,仅可用于进行基于密码本的解密替换,从而得到有具体含义的数据信息。
115.例如,对于用户信息中“性别”这一信息,假设密码本中,明文的“男”对应于密文的“a”,考虑到“a”还具有英文字母a本身的含义,所以如果在后续的系统管理中,存在英文语境的应用,则上述的明文-密文对不满足要求,转换后得到的密文可能会产生歧义,需要特别标记或更换密码本。反之,若后续在系统中,“a”仅表示密文“a”,不具备其本身作为一个英文字母的含义,则上述的密码本满足要求。
116.相应的,至于接收方侧,在接收并解密得到各用户信息之后,也可基于相同的密码本对上述加密后的敏感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最终的明文数据,以进行后续流程。也基于上述,在实现各系统间数据同步的敏感数据脱敏时,各系统应基于预先存储的同一密码本实现。
117.进一步的,对于同步数据和用户信息的不同数据脱敏过程,可以基于相同的密码本也可以基于不同的密码本实现,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使用相同的密码本更易实施,使用不同的密码本安全性更高,两种方案各有优势,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择合适的脱敏方案。
118.最后,本实施例综合上述应用发送方和接收方两侧的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法,针对整个数据同步流程的步骤时序,做出进一步说明,如图4所示,包括:
119.s301:管理员登录发送方系统,并选取同步数据。
120.s302:对同步数据和用户信息根据预存的密码本进行脱敏操作。
121.s303:将脱敏后的同步数据进行基于预设接口规范的格式转换,以得到目标传输数据;并根据脱敏后的用户信息和系统对接参数计算数字签名。
122.s304:以接口请求的方式发送加密后的目标传输数据和数字签名至接收方。
123.s305:解密接收到的数据,得到目标传输数据和数字签名。
124.s306:验证数字签名是否正确,若否则转至步骤s307,若是则转至步骤s308。
125.s307:返回拒绝请求信息。
126.s308:基于预设接口规范和预存的密码本,解析目标传输数据,得到同步数据的明文。
127.s309:基于同步数据的内容类别,将同步数据落库至对应的子模块下。
128.s310:返回数据同步成功结果。
129.本技术提供一种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法,基于数据同步过程中的发送方和接收方两侧实现,两侧系统基于预设的接口规范对传输的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以通过接口请求的方式实现数据传输,将同步数据传输至接收方并落库,从而完成数据共享。本技术所提供的利用接口通信实现的数据同步方式,不依赖于数据同步中间件,也就不存在由使用数据同步中间件所带来的成本及维护、受限于数据同步中间件的稳定性、数据延迟等问题。另外,使用接口请求的方式代替数据同步中间件也就不需要集成软件开发工具包,规避了代码的侵入性和不同信息系统所使用开发语言不一定相同的限制,更好地适应了本技术所针对的少量、间歇性数据同步的应用场景,当触发数据同步时灵活调用接口即可实现数据同步,更好地满足了企业用户在不同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需要。
130.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131.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技术特征:
1.一种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发送方,包括:获取同步数据,并对所述同步数据进行数据脱敏;根据接口文档中存储的restful api接口规范,将脱敏后的所述同步数据转换成相应的接口格式,以得到目标传输数据;通过访问接收方的接口,将所述目标传输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方,以便于所述接收方解析所述目标传输数据得到所述同步数据,并将所述同步数据落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访问接收方的接口,将身份验证信息发送至所述接收方,以便于所述接收方根据所述身份验证信息验证所述同步数据的合法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同步数据的步骤由用户主动触发;相应的,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和预先存储的系统对接参数;根据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系统对接参数,生成所述身份验证信息;其中,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名、性别、年龄、岗位、家庭地址和联系电话;不同系统存储的所述系统对接参数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系统对接参数,生成所述身份验证信息之前,还包括:对所述身份验证信息进行数据脱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脱敏方法包括:根据预先存储的密码本,将敏感数据替换成对应的密文数据;其中,所述密码本的密文含义唯一,且仅对应于相应的明文。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对接参数包括唯一识别码和签名密钥;其中,不同系统对应的所述唯一识别码不同、所述签名密钥相同;相应的,所述根据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系统对接参数,生成所述身份验证信息包括:根据所述签名密钥,对由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唯一识别码确定的数据串进行加密以生成数字签名;其中,所述数据串为根据预先与所述接收方约定的预设顺序拼接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唯一识别码得到的数据串;根据所述数据串和所述数字签名,得到所述身份验证信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同步数据之后,还包括:根据预设的加密算法对所述同步数据进行加密处理。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访问接收方的接口,将所述目标传输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方包括:将所述目标传输数据和所述身份验证信息以http协议接口请求的方式,一同发送至所述接收方的接口。9.一种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收方,包括:接收由发送方发送的目标传输数据;其中,所述目标传输数据为所述发送方根据接口
文档中存储的restful api接口规范,将数据脱敏后的同步数据转换成相应接口格式得到的;根据所述接口文档中存储的restful api接口规范,对所述目标传输数据进行解析,以得到所述同步数据;保存所述同步数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数据包括:内容类别;相应的,所述保存所述同步数据包括:根据所述内容类别,将所述同步数据保存至对应类别模块下的数据库中。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法,涉及数据同步技术领域,用于进行不同信息管理系统间的数据同步,针对目前依赖中转服务实现的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案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提供一种系统间数据同步方法,利用各信息系统对外提供的接口进行相互之间的数据通信,进而实现数据同步。本申请这种利用接口实现的系统间数据同步方式不依赖数据同步中间件,也就不存在由其带来的成本以及维护问题、数据同步的成功与否不再受限于同步中间件的稳定性、不会因为数据中转导致不可避免的数据延迟,很好地适应了少量数据间歇性通信的应用场景,当触发数据同步时灵活调用接口即可实现数据同步,更好地满足了企业用户在不同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需要。步需要。步需要。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虎 邓忠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4
技术公布日:2023/10/1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焦炉烟尘处理系统 下一篇:一种充电座、车辆及车辆充电座控制方法与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