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约束式气囊装置、控制方法以及汽车与流程
未命名
10-21
阅读:112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约束式气囊装置、控制方法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进一步发展,从传统的被动安全开始到逐步融入主动安全技术,为了给车内驾乘人员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更舒适的驾乘体验,当前汽车的安全性能表现出了主被动融合的技术特点。
3.驾乘人员在车辆驾驶过程中,由于主动安全技术的介入,会实时对车辆的碰撞风险进行评估,当出现主动安全技术识别出险态工况后,会在发生碰撞前,车辆主被动安全技术将接管车辆控制进行紧急避让,避免发生碰撞或者将碰撞损失减少到最小。在此情形下,在车辆的紧急避让等主动安全介入行为会造成乘员躯干在座椅上随之左右晃动,这种晃动是不能通过安全带消除的。在带来较差的驾乘体验同时车上乘员也呈现在离位状态。当碰撞不可避免发生,由于驾乘人员处于离位状态,可能会因此造成额外的伤害。
4.由此可见,相关技术中存在当车辆存在主动安全介入行为下,驾乘人员可能会造成额外的伤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双约束式气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车辆存在主动安全介入行为下,驾乘人员可能会造成额外的伤害的问题;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方法;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装置;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目的之五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目的之六在于提供一种存储介质。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双约束式气囊装置,包括:两个双约束式气囊以及充放气控制系统;
8.所述充放气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两个双约束式气囊气路连接;
9.所述两个双约束式气囊分别设于车辆座椅靠背骨架侧边板的两侧,所述两个双约束式气囊展开时,覆盖驾乘人员后背,并对驾乘人员的身体两肩方向的移动进行约束;
10.所述充放气控制系统还与车辆的控制系统通信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系统对所述车辆主动安全介入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控制系统发送的充气执行信号,将气体冲入所述两个双约束式气囊中,令所述两个双约束式气囊进行初级展开,并对驾乘人员进行初级约束。
11.通过本实施例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可以在车辆主动安全介入,从而接管车辆的情况下,能够令两个双约束式气囊进行初级展开,并对驾乘人员进行初级约束,从而可以有效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进而可以有效克服相关技术中当车辆存在主动安全介入行为下,驾乘人员可能会造成额外的伤害的技术问题。
12.可选地,如前述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两个双约束式气囊气路连接的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
13.所述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14.所述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用于在所述控制系统确定车辆发生撞击或车辆倾斜角度达到阈值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控制系统的点爆请求信号点爆后,将产生的气体冲入所述两个双约束式气囊,并对驾乘人员进行深度约束,其中,所述深度约束的约束力大于所述初级约束的约束力。
15.通过本实施例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通过采用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的设计,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的作用是车辆因主动安全介入或者车辆发生翻滚导致驾乘人员发生剧烈的晃动时,迅速的将双约束式气囊进一步展开,从而可以提高对驾乘人员的安全性的保护;并且,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在点爆后,可以对其进行更换,而双约束式气囊等部件可以继续使用,从而可以节约样件的更换成本。
16.可选地,如前述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还包括:自锁式进气管接头、进气管卡带以及导气管;
17.所述自锁式进气管接头与所述双约束式气囊的进气口通过所述进气管卡带连接;
18.所述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自锁式进气管接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充放气控制系统连接。
19.通过本实施例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通过上述自锁式进气管接头、进气管卡带以及导气管的设计,从而可以将各个组件之间稳固地连接。
2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21.获取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信息;
22.在根据所述车辆运行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目标车辆即将发生碰撞,并对所述目标车辆主动安全介入的情况下,生成充气执行信号;
23.将所述充气执行信号发送至充放气控制系统,以使所述充放气控制系统响应于所述控制系统发送的充气执行信号,将气体冲入两个双约束式气囊中,令所述两个双约束式气囊进行初级展开,并对驾乘人员进行初级约束。
24.通过本实施例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方法,可以在车辆主动安全介入,从而接管车辆的情况下,能够令两个双约束式气囊进行初级展开,并对驾乘人员进行初级约束,从而可以有效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进而可以有效克服相关技术中当车辆存在主动安全介入行为下,驾乘人员可能会造成额外的伤害的技术问题。
25.可选地,如前述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26.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状态信息;
27.在根据所述当前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车辆发生撞击或车辆倾斜角度达到阈值的情况下,生成点爆请求信号,并将所述点爆请求信号发送至所述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以使所述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响应于所述点爆请求信号进行点爆,将产生的气体冲入所述两个双约束式气囊,并对驾乘人员进行深度约束,其中,所述深度约束的约束力大于所述初级约束的约束力。
28.通过本实施例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对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的控
制,可以在车辆因主动安全介入或者车辆发生翻滚导致驾乘人员发生剧烈的晃动时,迅速的将双约束式气囊进一步展开,从而可以提高对驾乘人员的安全性的保护。
29.可选地,如前述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方法,在所述将所述点爆请求信号发送至所述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以使所述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响应于所述点爆请求信号进行点爆,将产生的气体冲入所述两个双约束式气囊,并对驾乘人员进行深度约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30.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最新状态信息;
31.在根据所述最新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碰撞过程结束的情况下,生成放气执行信号;
32.将所述放气执行信号发送至所述充放气控制系统,以使所述充放气控制系统响应于所述放气执行信号将所述双约束式气囊中的气体排出。
33.通过本实施例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在目标车辆碰撞过程结束的情况下,生成双约束式气囊放气请求信号;以使所述充放气控制系统响应于所述双约束式气囊放气请求信号将所述双约束式气囊中的气体排出,从而可以在碰撞结束后,结束对车内驾乘人员的深度约束,便于驾乘人员逃生或对驾乘人员展开施救。
3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装置,包括:
35.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信息;
36.生成模块,用于在根据所述车辆运行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目标车辆即将发生碰撞,并对所述目标车辆主动安全介入的情况下,生成充气执行信号;
37.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充气执行信号发送至充放气控制系统,以使所述充放气控制系统响应于所述控制系统发送的充气执行信号,将气体冲入两个双约束式气囊中,令所述两个双约束式气囊进行初级展开,并对驾乘人员进行初级约束。
3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前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以及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装置。
3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通过运行所述存储器上所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来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
4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
4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42.通过本实施例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可以在车辆主动安全介入,从而接管车辆的情况下,能够令两个双约束式气囊进行初级展开,并对驾乘人员进行初级约束,从而可以有效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进而可以有效克服相关技术中当车辆存在主动安全介入行为下,驾乘人员可能会造成额外的伤害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43.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4.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安装在车辆座椅上的结构示意图;
45.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6.图4是根据本技术应用例的一种可选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7.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48.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51.如图1及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约束式气囊装置,包括:两个双约束式气囊1以及充放气控制系统2;
52.充放气控制系统2分别与两个双约束式气囊1气路连接;
53.两个双约束式气囊1分别设于车辆座椅靠背骨架侧边板3的两侧,两个双约束式气囊1展开时,覆盖驾乘人员后背,并对驾乘人员的身体两肩方向的移动进行约束;
54.充放气控制系统2还与车辆的控制系统通信连接,用于在控制系统对车辆主动安全介入的情况下,响应于控制系统发送的充气执行信号,将气体冲入两个双约束式气囊1中,令两个双约束式气囊1进行初级展开,并对驾乘人员进行初级约束。
55.进一步的,可以是控制系统中的安全集成控制子系统对车辆主动安全介入的情况下,安全集成控制子系统将双约束式气囊充气请求信号通过can总线传递给控制系统中的acu控制单元(即,区域控制单元);acu控制单元接收到双约束式气囊充气请求信号后,向执行机构充放气控制系统2发送该充气执行信号,充放气控制系统2响应于该充气执行信号对两个双约束式气囊1进行充气,从而快速将气体充入双约束式气囊1,使双约束式气囊1快速展开,从而对座椅上的驾乘人员进行初级约束。
56.通过本实施例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可以在车辆主动安全介入,从而接管车辆的情况下,能够令两个双约束式气囊1进行初级展开,并对驾乘人员进行初级约束,从而可以有效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进而可以有效克服相关技术中当车辆存在主动安全介入行为下,驾乘人员可能会造成额外的伤害的技术问题。
5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如前述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还包括:与两个双约束式气囊1气路连接的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7;
58.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7与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59.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7用于在控制系统确定车辆发生撞击或车辆倾斜角度达到阈值的情况下,响应于控制系统的点爆请求信号点爆后,将产生的气体冲入两个双约束式气囊1,并对驾乘人员进行深度约束,其中,深度约束的约束力大于初级约束的约束力。
60.进一步的,可以是控制系统中的安全集成控制子系统继续进行次级判断,如果安全集成控制子系统确定车辆发生撞击或车辆倾斜角度达到阈值(例如,30度,40度等等),将气体发生器点爆请求信号通过can总线传递给acu控制单元,acu控制单元接收到气体发生器点爆请求信号后,向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7发送点爆信号,将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7响应于该点爆信号进行点爆,以进一步展开两个双约束式气囊1,从而对车辆驾乘人员进行深度约束,提供更好的保护功能。
61.通过本实施例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通过采用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7的设计,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7的作用是车辆因主动安全介入或者车辆发生翻滚导致驾乘人员发生剧烈的晃动时,迅速的将双约束式气囊1进一步展开,从而可以提高对驾乘人员的安全性的保护;并且,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7在点爆后,可以对其进行更换,而双约束式气囊1等部件可以继续使用,从而可以节约样件的更换成本。
6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如前述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还包括:自锁式进气管接头4、进气管卡带5以及导气管6;
63.自锁式进气管接头4与双约束式气囊1的进气口通过进气管卡带5连接;
64.导气管6的一端与自锁式进气管接头4连接,另一端与充放气控制系统2连接。
65.通过本实施例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通过上述自锁式进气管接头4、进气管卡带5以及导气管6的设计,从而可以将各个组件之间稳固地连接。
66.进一步的,双约束式气囊1可以与座椅靠背骨架侧边板3通过螺栓连接,自锁式进气管接头4与双约束式气囊1的进气口通过进气管卡带5连接,导气管6一端与自锁式进气管接头4连接,另一端与充放气控制系统2连接,充放气控制系统2集成在座椅靠背骨架8上。
6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方法。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由终端和服务器所构成的硬件环境中。服务器通过网络与终端进行连接,可用于为终端或终端上安装的客户端提供服务(如广告推送服务、应用服务等),可在服务器上或独立于服务器设置数据库,用于为服务器提供数据存储服务。
68.上述网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上述有线网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上述无线网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蓝牙。终端可以并不限定于为pc、手机、平板电脑等。
69.本技术实施例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方法可以由服务器来执行,也可以由终端来执行,还可以是由服务器和终端共同执行。其中,终端执行本技术实施例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方法也可以是由安装在其上的客户端来执行。
70.以由服务器来执行本实施例中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方法为例,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所述步骤:
71.步骤s101,获取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信息。
72.本实施例中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需要控制前述实施例中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如何展开的场景中。
73.具体的,车辆运行状态信息可以包括:通过摄像头采集得到的目标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例如,车辆、障碍物)以及目标车辆自身的运行参数(例如,速度、质心、各个组件是否能正常运行等等)。
74.步骤s102,在根据车辆运行状态信息判断目标车辆即将发生碰撞,并对目标车辆主动安全介入的情况下,生成充气执行信号。
75.在获取车辆运行状态信息之后,可以判断目标车辆是否即将发生碰撞,此处的碰撞可以是:目标车辆与其他车辆的碰撞、目标车辆与固定障碍物的碰撞等等。
76.在根据车辆运行状态信息判断目标车辆即将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则对目标车辆主动安全介入,以尽量避免发生碰撞,同时,生成充气执行信号。
77.充气执行信号的生成方式可以是:控制系统中的安全集成控制子系统对车辆主动安全介入的情况下,安全集成控制子系统将双约束式气囊充气请求信号通过can总线传递给控制系统中的acu控制单元(即,区域控制单元);acu控制单元接收到双约束式气囊充气请求信号后,生成与该双约束式气囊充气请求信号对应的充气执行信号。
78.步骤s103,将充气执行信号发送至充放气控制系统,以使充放气控制系统响应于控制系统发送的充气执行信号,将气体冲入两个双约束式气囊中,令两个双约束式气囊进行初级展开,并对驾乘人员进行初级约束。
79.acu控制单元生成该充气执行信号后,向执行机构充放气控制系统2发送该充气执行信号,充放气控制系统响应于该充气执行信号对两个双约束式气囊进行充气,从而快速将气体充入双约束式气囊,使双约束式气囊快速的初级展开,从而对座椅上的驾乘人员进行初级约束。
80.通过本实施例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方法,可以在车辆主动安全介入,从而接管车辆的情况下,能够令两个双约束式气囊进行初级展开,并对驾乘人员进行初级约束,从而可以有效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进而可以有效克服相关技术中当车辆存在主动安全介入行为下,驾乘人员可能会造成额外的伤害的技术问题。
8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如前述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方法,方法还包括如下所述步骤:
82.获取目标车辆的当前状态信息;
83.在根据当前状态信息确定目标车辆发生撞击或车辆倾斜角度达到阈值的情况下,生成点爆请求信号,并将点爆请求信号发送至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以使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响应于点爆请求信号进行点爆,将产生的气体冲入两个双约束式气囊,并对驾乘人员进行深度约束,其中,深度约束的约束力大于初级约束的约束力。
84.具体的,当前状态信息的获取时刻晚于车辆运行状态信息的获取时刻,且当前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可以与车辆运行状态信息一致。
85.可以是控制系统中的安全集成控制子系统继续基于该当前状态信息进行次级判断,如果安全集成控制子系统确定目标车辆发生撞击或车辆倾斜角度达到阈值(例如,30度,40度等等),将气体发生器点爆请求信号通过can总线传递给acu控制单元,acu控制单元接收到气体发生器点爆请求信号后,向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发送点爆信号,将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响应于该点爆信号进行点爆,以进一步展开两个双约束式气囊,从而对车辆驾乘人员进行深度约束,提供更好的保护功能。
86.通过本实施例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对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的控制,可以在车辆因主动安全介入或者车辆发生翻滚导致驾乘人员发生剧烈的晃动时,迅速的将双约束式气囊进一步展开,从而可以提高对驾乘人员的安全性的保护。
8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如前述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方法,在将点爆请求信号发送至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以使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响应于点爆请求信号进行点爆,将产生的气体冲入两个双约束式气囊,并对驾乘人员进行深度约束之后,方法还包括如下所述步骤:
88.获取目标车辆的最新状态信息;
89.在根据最新状态信息确定目标车辆碰撞过程结束的情况下,生成放气执行信号;
90.将放气执行信号发送至充放气控制系统,以使充放气控制系统响应于放气执行信号将双约束式气囊中的气体排出。
91.具体的,最新状态信息的获取时刻晚于当前状态信息的获取时刻,且最新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可以与当前状态信息一致。
92.具体的,可以是控制系统中的安全集成控制子系统基于获取的最新状态信息继续进行检测,当判断碰撞过程结束之后,安全集成控制子系统将双约束式气囊放气请求信号通过can总线传递给acu控制单元;acu控制单元接收到双约束式气囊放气请求信号后,生成与该双约束式气囊放气请求信号对应的放气执行信号,并向执行机构充放气控制系统发送放气执行信号,充放气控制系统通过导气管将双约束式气袋中的气体排出,结束对目标车辆内的驾乘人员的深度约束,便于驾乘人员逃生或对驾乘人员展开施救。
93.通过本实施例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在目标车辆碰撞过程结束的情况下,生成双约束式气囊放气请求信号;以使充放气控制系统响应于双约束式气囊放气请求信号将双约束式气囊中的气体排出,从而可以在碰撞结束后,结束对车内驾乘人员的深度约束,便于驾乘人员逃生或对驾乘人员展开施救。
94.如图4所示,提供一种应用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应用例:
95.当安全集成控制子系统判断即将发生碰撞后,将双约束式气囊充气请求信号通过can总线传递给acu控制单元(即,区域控制单元),acu控制单元接收到信号后向执行机构充放气控制系统发送充气执行信号,充放气控制系统5进行充气,通过导气管快速将气体充入双约束式气囊,使双约束式气囊快速展开对座椅上的驾乘人员进行初级约束。安全集成控制子系统继续进行次级判断,如果车辆发生撞击或车辆倾斜角度达到阈值,将气体发生器点爆请求信号通过can总线传递给acu控制单元,acu控制单元接收到信号后向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发送点爆信号,将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点爆进一步展开气囊对车辆驾乘人员进行
深度约束,提供更好的保护功能。安全集成控制子系统继续进行检测,当判断碰撞过程结束,将双约束式气囊放气请求信号通过can总线传递给acu控制单元,acu控制单元接收到信号后向执行机构充放气控制系统发送放气执行信号,充放气控制系统通过导气管将双约束式气袋中的气体排出,结束对车内乘员的深度约束,便于驾乘员逃生或展开施救。
96.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技术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技术,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技术所必须的。
97.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9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装置。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99.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信息;
100.生成模块2,用于在根据车辆运行状态信息判断目标车辆即将发生碰撞,并对目标车辆主动安全介入的情况下,生成充气执行信号;
101.发送模块3,用于将充气执行信号发送至充放气控制系统,以使充放气控制系统响应于控制系统发送的充气执行信号,将气体冲入两个双约束式气囊中,令两个双约束式气囊进行初级展开,并对驾乘人员进行初级约束。
102.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获取模块1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步骤s101,该实施例中的生成模块2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步骤s102,该实施例中的发送模块3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步骤s103。
103.本实施例中的装置,除包含上述模块之外,还可以包含执行如前述任一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中任意方法的模块。
104.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示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作为装置的一部分可以运行在实现如图1所示方法的硬件环境中,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其中,硬件环境包括网络环境。
1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前任一实施例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以及如前述实施例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装置。
1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服务器、终端、或者其组合。
10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可
以包括:处理器1501、通信接口1502、存储器1503和通信总线1504,其中,处理器1501,通信接口1502,存储器1503通过通信总线15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108.存储器15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109.处理器1501,用于执行存储器15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110.步骤s101,获取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信息。
111.步骤s102,在根据车辆运行状态信息判断目标车辆即将发生碰撞,并对目标车辆主动安全介入的情况下,生成充气执行信号。
112.步骤s103,将充气执行信号发送至充放气控制系统,以使充放气控制系统响应于控制系统发送的充气执行信号,将气体冲入两个双约束式气囊中,令两个双约束式气囊进行初级展开,并对驾乘人员进行初级约束。
113.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通信接口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114.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115.上述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可以包含但不限于: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np(network processor,网络处理器)等;还可以是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11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方法步骤。
117.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rom、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118.上述本技术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119.上述实施例中的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上述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或多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120.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121.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客户端,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
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122.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案的目的。
123.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124.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双约束式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双约束式气囊以及充放气控制系统;所述充放气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两个双约束式气囊气路连接;所述两个双约束式气囊分别设于车辆座椅靠背骨架侧边板的两侧,所述两个双约束式气囊展开时,覆盖驾乘人员后背,并对驾乘人员的身体两肩方向的移动进行约束;所述充放气控制系统还与车辆的控制系统通信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系统对所述车辆主动安全介入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控制系统发送的充气执行信号,将气体冲入所述两个双约束式气囊中,令所述两个双约束式气囊进行初级展开,并对驾乘人员进行初级约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两个双约束式气囊气路连接的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所述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所述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用于在所述控制系统确定车辆发生撞击或车辆倾斜角度达到阈值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控制系统的点爆请求信号点爆后,将产生的气体冲入所述两个双约束式气囊,并对驾乘人员进行深度约束,其中,所述深度约束的约束力大于所述初级约束的约束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锁式进气管接头、进气管卡带以及导气管;所述自锁式进气管接头与所述双约束式气囊的进气口通过所述进气管卡带连接;所述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自锁式进气管接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充放气控制系统连接。4.一种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信息;在根据所述车辆运行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目标车辆即将发生碰撞,并对所述目标车辆主动安全介入的情况下,生成充气执行信号;将所述充气执行信号发送至充放气控制系统,以使所述充放气控制系统响应于所述控制系统发送的充气执行信号,将气体冲入两个双约束式气囊中,令所述两个双约束式气囊进行初级展开,并对驾乘人员进行初级约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状态信息;在根据所述当前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车辆发生撞击或车辆倾斜角度达到阈值的情况下,生成点爆请求信号,并将所述点爆请求信号发送至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以使所述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响应于所述点爆请求信号进行点爆,将产生的气体冲入所述两个双约束式气囊,并对驾乘人员进行深度约束,其中,所述深度约束的约束力大于所述初级约束的约束力。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点爆请求信号发送至所述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以使所述可拆卸式气体发生器响应于所述点爆请求信号进行点爆,将产生的气体冲入所述两个双约束式气囊,并对驾乘人员进行深度约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最新状态信息;
在根据所述最新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碰撞过程结束的情况下,生成放气执行信号;将所述放气执行信号发送至所述充放气控制系统,以使所述充放气控制系统响应于所述放气执行信号将所述双约束式气囊中的气体排出。7.一种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车辆的车辆运行状态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在根据所述车辆运行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目标车辆即将发生碰撞,并对所述目标车辆主动安全介入的情况下,生成充气执行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充气执行信号发送至充放气控制系统,以使所述充放气控制系统响应于所述控制系统发送的充气执行信号,将气体冲入两个双约束式气囊中,令所述两个双约束式气囊进行初级展开,并对驾乘人员进行初级约束。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约束式气囊装置的控制装置。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运行所述存储器上所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来执行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步骤。10.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约束式气囊装置、控制方法以及汽车。其中,装置包括:两个双约束式气囊以及充放气控制系统;充放气控制系统分别与两个双约束式气囊气路连接;两个双约束式气囊分别设于车辆座椅靠背骨架侧边板的两侧,两个双约束式气囊展开时,覆盖驾乘人员后背,并对驾乘人员的身体两肩方向的移动进行约束;充放气控制系统还与车辆的控制系统通信连接,用于在控制系统对车辆主动安全介入的情况下,响应于控制系统发送的充气执行信号,将气体冲入两个双约束式气囊中,令两个双约束式气囊进行初级展开,并对驾乘人员进行初级约束。通过本申请,可以有效克服相关技术中当车辆存在主动安全介入行为下,驾乘人员可能会造成额外的伤害的技术问题。技术问题。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胡雷 毛溶洁 尹长青 崔泰松 许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9
技术公布日:2023/10/1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塞斯纳造了一架直升机 下一篇:一种防撞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