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拆解装置及电芯拆解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10-20
阅读:60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到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电芯拆解装置及电芯拆解方法。
背景技术:
2.ab电芯包括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通过胶带连接。回收后,需要对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进行拆解作业。
3.目前普遍采用的拆解方法是人工拆解,即连接用的胶带,需要人工进行裁切。而且裁切方式是在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不分开的情况下进行。该方法通过手动拆解,效率低下。而且,拆解过程容易对电芯造成伤害,甚至导致电芯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芯拆解装置及电芯拆解方法,用以提高电池的拆解效率。
5.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芯拆解装置,包括:
6.预拆解机构和裁切机构,其中,
7.所述预拆解机构包括固定机构和移动机构,
8.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呈相对设置的两个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用于分别吸附固定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
9.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固定机构固定连接,用于带着所述固定组件进行移动,将待拆解电芯分为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
10.所述裁切机构,用于分开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得到独立的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预拆解机构和裁切机构,先利用预拆解机构将待拆解电芯分为相互连接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再利用裁切机构,分开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得到独立的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实现了ab电芯拆解过程的自动化,提高了ab电芯拆解的效率;而且,拆解过程是在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分开的情况下进行裁切,保证了电芯的安全,降低了拆解的成本。
12.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所述的电芯拆解装置的电芯拆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利用传送机构将待拆解电芯由下至上传送到吸附组件上,并使待拆解电芯被吸附在一个吸附组件上;
14.利用吸附组件分别吸附固定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
15.利用旋转组件带动吸附组件向着相反方向进行旋转,将待拆解电芯分为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
16.利用裁切机构分开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得到独立的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预拆解机构和裁切机构,先利用预拆解机构将待拆解电芯分为相互连接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再利用裁切机构,分开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一电芯
和所述第二电芯,得到独立的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实现了ab电芯拆解过程的自动化,提高了ab电芯拆解的效率;而且,拆解过程是在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分开的情况下进行裁切,保证了电芯的安全,降低了拆解的成本。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拆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拆解开始状态);
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拆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拆解结束状态);
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拆解方法的步骤框图。
21.附图标记
22.1-机构,2-裁切机构,3-第一电芯,4-第二电芯,5-吸附组件,6-旋转组件,8-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技术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24.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25.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26.为方便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拆解装置及电芯拆解方法,先说明一下其应用场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拆解装置及电芯拆解方法用以提高电池的拆解效率,其应用于电芯拆解中。ab电芯包括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通过胶带连接。回收后,需要对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进行拆解作业。目前普遍采用的拆解方法是人工拆解,即连接用的胶带,需要人工进行裁切。而且裁切方式是在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不分开的情况下进行。该方法通过手动拆解,效率低下。而且,拆解过程容易对电芯造成伤害,甚至导致电芯报废。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拆解装置及电芯拆解方法,以提高电池的拆解效率。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以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27.一并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拆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拆解开始状态)。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拆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拆解结束状态)。在图1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拆解装置,包括:预拆解机构1和裁切机构2。其中,预拆解机构1,用于将待拆解电芯分为相互连接的第一电芯3和第二电芯4。这里的互相连接是指裁断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原来的四个连接端的三个连接端,此时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粘连在一起,使待拆解电芯只有一端连接,且这一端连接是不会干涉到后续的吸附组件的张开,达到加快电芯拆解,加速拆解流程的目的。裁切机构2,用于分开相互连接的第一电芯3和第二电芯4,得到独立的第一电芯3和第二电芯4。具体地,预拆解机构包括固定机构和移动机构。其中,固定机构,包括呈相对设置的两个吸附组件5,吸附组件用于分别吸附固定第一电芯3和第二电芯4。移动机构与固定机构固定连接,用于带着固定组件进行移动,将待拆解电芯分为相互连接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预拆解机构1和裁切机构2,
先利用预拆解机构1将待拆解电芯分为相互连接的第一电芯3和第二电芯4;再利用裁切机构2,分开相互连接的第一电芯3和第二电芯4,得到独立的第一电芯3和第二电芯4;实现了ab电芯拆解过程的自动化,不需要人工拆解,提高了ab电芯拆解的效率;而且,拆解过程是在第一电芯3和第二电芯4分开的情况下进行裁切,保证了电芯的安全,降低了拆解的成本。
2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预拆解机构1包括固定机构和移动机构。其中,固定机构,用于固定第一电芯3和第二电芯4。移动机构,用于固定固定组件,并带着固定组件进行移动。具体地,固定机构包括吸附组件5。吸附组件5为真空吸盘。其中,吸附组件5,用于分别吸附固定第一电芯3和第二电芯4。移动机构包括旋转组件6。其中,旋转组件6,用于分别固定一个吸附组件5,并向着不同方向进行旋转。移动机构包括动力组件。其中,动力组件,用于驱动旋转组件6进行旋转。包括两个旋转组件6,旋转组件6上有吸附组件5,旋转组件6带动吸附组件5旋转第一电芯3和第二电芯4分开。待拆解电芯先放在一侧的旋转组件6上,旋转组件6带动待拆解电芯转动将待拆解电芯夹持于两个旋转组件6之间,吸附组件5吸附待拆解电芯,旋转组件6再带动第一电芯3和第二电芯4向着相反的方向旋转,将第一电芯3和第二电芯4分开;相反方向指的是一个吸附组件向远离另一个吸附组件的方向。旋转组件6的动力组件采用电机,具体实施时,还可以采用液压马达,气压马达。
2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电芯拆解装置还包括接近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接近传感器,设置在旋转组件上,用于检测旋转组件6上是否有待拆解电芯;控制器,用于当接近传感器检测到的旋转组件6上有待拆解电芯时,控制动力组件驱动旋转组件6进行旋转。接近传感器检测装置上是否有电芯,避免机器进行无意义工作,提高效率。
3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电芯拆解装置还包括机体。旋转组件6与机体转动连接,一个吸附组件5与一个旋转组件6固定连接。还包括传送机构。其中,传送机构,用于传送待拆解电芯。待拆解电芯通过传送机构传送到旋转组件6之间,传送的方向是从该设备的底部从下往上传送,如图1中的箭头a所示。待拆解电芯由下至上使其被吸附在吸附组件上,这样是不与在待拆解电芯上方的裁切机构之间发生干涉,提高裁切效率。裁切机构2包括裁刀,用于切断第一电芯3和第二电芯4之间的连接件8。连接件8为胶带,还可以是胶体。裁刀位于两个旋转组件6之间的上方,裁刀从上往下伸出,便于裁切第一电芯3和第二电芯4之间的胶带。吸附组件5有两个,分别吸住第一电芯3和第二电芯4将其分开,裁刀裁开第一电芯3和第二电芯4之间的胶带,不需要人工拆解,提高了电池的拆解效率。
31.参考图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拆解方法的步骤框图。在图3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的上述的电芯拆解装置的电芯拆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2.利用预拆解机构1,将待拆解电芯分为相互连接的第一电芯3和第二电芯4;
33.利用裁切机构2,分开相互连接的第一电芯3和第二电芯4,得到独立的第一电芯3和第二电芯4。
3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预拆解机构1和裁切机构2,先利用预拆解机构1将待拆解电芯分为相互连接的第一电芯3和第二电芯4;再利用裁切机构2,分开相互连接的第一电芯3和第二电芯4,得到独立的第一电芯3和第二电芯4;实现了ab电芯拆解过程的自动化,提高了ab电芯拆解的效率;而且,拆解过程是在第一电芯3和第二电芯4分开的情况下进行裁切,保证了电芯的安全,降低了拆解的成本。
35.具体地,电芯拆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6.利用传送机构将待拆解电芯由下至上传送到吸附组件上,并使待拆解电芯被吸附在一个吸附组件上;待拆解电芯由下至上使其被吸附在吸附组件上,这样是不与在待拆解电芯上方的裁切机构之间发生干涉,提高裁切效率;利用吸附组件,分别吸附固定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
37.利用接近传感器,检测旋转组件上是否有待拆解电芯;
38.利用控制器,当接近传感器检测到的旋转组件上有待拆解电芯时,控制动力组件驱动旋转组件进行旋转;
39.利用旋转组件,分别固定一个吸附组件,并向着不同方向进行旋转,得到通过胶带相连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
40.利用旋转组件带动吸附组件向着相反方向进行旋转,将待拆解电芯分为相互连接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相反方向指的是一个吸附组件向远离另一个吸附组件的方向。
41.利用裁切机构分开相互连接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得到独立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具体地,利用裁刀,用于切断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之间连接的胶带,得到独立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
42.进一步地,其过程为:电芯通过一个传送机构将电芯传送到吸附组件5之间;吸附组件5吸住待拆解电芯,再旋转组件6的带动下将待拆解电芯分开;裁刀从上往下对待拆解电芯之间的胶带进行裁切,之前的裁切方式是在ab电芯不分开的情况下对ab电芯之间的绝缘胶带进行裁切,容易切到极片,造成对极片的损坏,本方法保证了拆解的安全性,提高了拆解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电芯被损坏的几率。
43.在上述方法中,实现了ab电芯拆解过程的自动化,提高了ab电芯拆解的效率;而且,拆解过程是在第一电芯3和第二电芯4分开的情况下进行裁切,保证了电芯的安全,降低了拆解的成本。
4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技术工作状态下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6.以上结合了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说明,不过这些实施方式仅是范例性的,仅起到说明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多种替换和改进,这些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芯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拆解机构和裁切机构,其中,所述预拆解机构包括固定机构和移动机构,其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呈相对设置的两个吸附组件,所述两个吸附组件用于分别吸附固定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固定机构固定连接,用于带着所述固定机构进行移动,将待拆解电芯分为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所述裁切机构,用于分开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得到独立的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两个旋转组件,其中,一个所述旋转组件与一个所述吸附组件固定连接,用于带着所述吸附组件向着相反方向进行旋转,将待拆解电芯分为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动力组件,其中,所述动力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旋转组件进行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近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所述接近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旋转组件上,用于检测所述旋转组件上是否有所述待拆解电芯;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接近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旋转组件上有所述待拆解电芯时,控制所述动力组件驱动所述旋转组件进行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送机构,其中,所述传送机构,用于传送所述待拆解电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体,所述旋转组件与所述机体转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切机构包括裁刀,用于切断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之间的连接件,得到独立的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为真空吸盘。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拆解装置的电芯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利用传送机构将待拆解电芯由下至上传送到吸附组件上,并使待拆解电芯被吸附在一个吸附组件上;利用吸附组件分别吸附固定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利用旋转组件带动吸附组件向着相反方向进行旋转,将待拆解电芯分为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利用裁切机构分开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得到独立的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芯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利用接近传感器,检测所述旋转组件上是否有待拆解电芯;利用控制器,当接近传感器检测到的旋转组件上有待拆解电芯时,控制动力组件驱动旋转组件进行旋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芯拆解装置及电芯拆解方法,该电芯拆解装置包括:预拆解机构和裁切机构,预拆解机构包括固定机构和移动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呈相对设置的两个吸附组件,吸附组件用于分别吸附固定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移动机构与固定机构固定连接,用于带着固定组件进行移动,将待拆解电芯分为相互连接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裁切机构,用于分开相互连接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得到独立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预拆解机构和裁切机构,实现了AB电芯拆解过程的自动化,提高了AB电芯拆解的效率;而且,拆解过程是在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分开的情况下进行裁切,保证了电芯的安全,降低了拆解的成本。降低了拆解的成本。降低了拆解的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强 辛晓冬 杨正科 项罗毅 王洪远 王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7
技术公布日:2023/10/1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