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智能扭矩台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0
阅读:68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扭矩台技术领域,具体为移动式智能扭矩台。
背景技术:
2.工件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对于关键拧紧工序,需要操作人员手持扭矩设备进行拧紧作业,操作人员需要先将加工的工件手动固定(如通过各种夹具);然后在设备上设置好扭矩参数;手持扭矩设备进行作业,如果扭力较大(50牛米以上)的反作用力容忍然人受伤;只能单件操作,存在费时费力,不安全(扭力较大50牛米),订扭精度不高等问题;另外工件放置在工装上后,缺少压紧装置进行稳固,在拧紧作业时,工件容易受力产生移动,影响拧紧效果,对此我们提出了移动式智能扭矩台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移动式智能扭矩台,解决了传统的手动扳手作业,存在费时费力,不安全,订扭精度不高,缺少压紧装置对工件进行稳固的问题。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移动式智能扭矩台,包括电气箱,所述电气箱的顶部设置有支架,所述电气箱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电气箱的一侧设置有操作面板,所述转盘的顶部固定有两个工件安装工装,所述电气箱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气动顶出机构,所述气动顶出机构上设置有拧紧机,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有拧紧机控制器,所述拧紧机控制器与拧紧机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转盘顶部的中央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安装设置有两个自适应夹紧组件,所述升降机构上还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带动自适应夹紧组件对工件进行夹紧,所述拧紧机控制器内部设置有编有拧紧控制程序的控制模块。
5.优选的,所述气动顶出机构包括固定在电气箱顶部一侧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固定有气缸。
6.优选的,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有移动板,所述拧紧机安装在移动板的内部。
7.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在转盘顶部的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顶部固定有四个竖杆,四个所述竖杆的顶端之间固定有顶板。
8.优选的,所述自适应夹紧组件包括固定在安装块一侧的折弯杆,所述折弯杆的一端固定有横管,所述横管的两端均滑动连接有l型杆。
9.优选的,两个所述l型杆的相对端均贯穿横管并延伸至横管的内部,两个所述l型杆的另一端均固定有l型夹板,两个所述l型夹板的相对侧之间固定有两个弹簧。
10.优选的,两个l型夹板的相对侧之间转动有凸轮,所述凸轮的外表面与两个l型夹板的相对侧接触挤压,所述凸轮的顶部固定有立杆。
11.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顶板顶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底端贯穿顶板并延伸至顶板的下方。
12.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底端与安装块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外表面与其中一个立杆的顶端均固定有皮带轮一,两个所述皮带轮一之间通过皮带一传动连接。
13.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外表面与另一个立杆的顶端均固定有皮带轮二,两个所述皮带轮二之间通过皮带二传动连接。
14.有益效果
15.本发明提供了移动式智能扭矩台。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该移动式智能扭矩台,通过升降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对自适应夹紧组件的自动化升降,自适应夹紧组件下降时,可利用两个l型夹板对工件进行压紧,通过自适应夹紧组件的设置,进一步对工件进行夹紧,实现了对不同尺寸工件的夹紧,与升降机构相配合,实现了对工件的快速压紧稳固,避免了在拧紧作业时,工件产生移动,提升了拧紧效果。
17.(2)、该移动式智能扭矩台,通过驱动组件的设置,实现了自适应夹紧组的自动化工作,不需要手动操作,自动化程度,操作简单,提升了工作效率。
18.(3)、该移动式智能扭矩台,提供自动拧紧作业,支持多种工件,多种扭矩,批量作业,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操作便可完成相关工作,省时省力,智能拧紧设备提供的数据采集功能,记录工件的扭力值等关键信息,并及时反馈拧紧作业结果;通过采集的数据形成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报表,对生产过程提供决策支持。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立体图;
20.图2为本发明的升降机构、自适应夹紧组件和驱动组件立体图;
21.图3为本发明的自适应夹紧组立体图;
22.图4为本发明的驱动组件立体图;
23.图5为本发明的操作流程图。
24.图中:1、电气箱;2、支架;3、转盘;4、操作面板;5、工件安装工装;6、气动顶出机构;7、拧紧机;8、拧紧机控制器;9、升降机构;10、自适应夹紧组件;11、驱动组件;61、安装架;62、气缸;63、移动板;91、电动伸缩杆;92、安装块;93、竖杆;94、顶板;101、折弯杆;102、横管;103、l型杆;104、l型夹板;105、弹簧;106、凸轮;107、立杆;111、驱动电机;112、转杆;113、皮带轮一;114、皮带一;115、皮带轮二;116、皮带二。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三种技术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实施例:
27.实施例1
28.请参阅图1-图3、图5,移动式智能扭矩台,包括电气箱1,电气箱1的顶部设置有支架2,电气箱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盘3,转盘3通过电气箱1内部设置的电机带动转动,电气箱1的一侧设置有操作面板4,操作面板4可控制电气箱1内部的电机转动,转盘3的顶部固定
有两个工件安装工装5,电气箱1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气动顶出机构6,气动顶出机构6上设置有拧紧机7,支架2的一侧设置有拧紧机控制器8,拧紧机控制器8与拧紧机7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转盘3顶部的中央设置有升降机构9,升降机构9上安装设置有两个自适应夹紧组件10,升降机构9上还设置有驱动组件11,驱动组件11带动自适应夹紧组件10对工件进行夹紧,拧紧机控制器8内部设置有编有拧紧控制程序的控制模块,拧紧控制程序包含数据采集系统、数据管理系统、拧紧工具管理系统、拧紧参数管理系统、工件管理系统、手动操作系统和系统参数管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提供扭力值与角度显示,包括扭力值与角度的文本显示与曲线图的显示,如果值不合格通过红色字体显示,如果合格则通过绿色字体显示扭力值合格,并可以进行语音提醒;数据管理系统提供拧紧数据的查询功能,包括工件名称,扭矩名称,配方set,扭力值,角度值,是否合格,记录时间等;拧紧工具管理系统提供拧紧基本信息管理;拧紧参数管理系统主要提供拧紧机参数配置功能包括:配方set(根据拧紧机控制器配方id),扭力值,最大扭力值,最小扭力值等;工件管理系统提供工件基本信息管理,包括工件编号,工具名称,工具图片,拧紧工具,配方set,是否启用等;手动操作系统提供下位机相关信号状态信息,复位操作,并提供手动模式下操作拧紧机升降,转盘旋转等;系统参数管理系统提供plc,拧紧机设备的ip地址与端口的配置。
29.气动顶出机构6包括固定在电气箱1顶部一侧的安装架61,安装架61的顶部固定有气缸62,气缸62受操作面板4控制,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30.气缸62的输出端固定有移动板63,拧紧机7安装在移动板63的内部。
31.升降机构9包括固定在转盘3顶部的电动伸缩杆91,电动伸缩杆91受操作面板4控制,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电动伸缩杆91的输出端固定有安装块92,安装块92的顶部固定有四个竖杆93,四个竖杆93的顶端之间固定有顶板94。
32.自适应夹紧组件10包括固定在安装块92一侧的折弯杆101,折弯杆101的一端固定有横管102,横管102的两端均滑动连接有l型杆103。
33.两个l型杆103的相对端均贯穿横管102并延伸至横管102的内部,两个l型杆103的另一端均固定有l型夹板104,两个l型夹板104的相对侧之间固定有两个弹簧105。
34.两个l型夹板104的相对侧之间转动有凸轮106,凸轮106的外表面与两个l型夹板104的相对侧接触挤压,凸轮106的顶部固定有立杆107,通过升降机构9的设置,实现了对自适应夹紧组件10的自动化升降,自适应夹紧组件10下降时,可利用两个l型夹板104对工件进行压紧,通过自适应夹紧组件10的设置,进一步对工件进行夹紧,实现了对不同尺寸工件的夹紧,与升降机构9相配合,实现了对工件的快速压紧稳固,避免了在拧紧作业时,工件产生移动,提升了拧紧效果。
35.实施例2
3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见图4所示,驱动组件11包括固定在顶板94顶部的驱动电机111,驱动电机11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有转杆112,转杆112的底端贯穿顶板94并延伸至顶板94的下方。
37.转杆112的底端与安装块92的顶部转动连接,转杆112的外表面与其中一个立杆107的顶端均固定有皮带轮一113,两个皮带轮一113之间通过皮带一114传动连接。
38.转杆112的外表面与另一个立杆107的顶端均固定有皮带轮二115,两个皮带轮二115之间通过皮带二116传动连接,通过驱动组件11的设置,实现了自适应夹紧组10的自动
化工作,不需要手动操作,自动化程度,操作简单,提升了工作效率。
39.实施例3
40.将实施例1和实施例2结合得到本实施例,参见图1-图5所示,工作时,将工件放置在工件安装工装5上,进一步启动电动伸缩杆91,使得电动伸缩杆91开始收缩,进一步带动驱动组件11和自适应夹紧组件10向下移动,当两个l型夹板104与工件压紧后,进一步启动驱动电机111,使得驱动电机111带动转杆112转动,同时转杆112带动皮带轮一113和皮带轮二115转动,皮带轮一113和皮带轮二115转动的同时通过皮带一114和皮带二116带动另外两个皮带轮一113和皮带轮二115转动,同时皮带轮一113和皮带轮二115带动两个立杆107转动,同时两个立杆107带动凸轮106转动,开始时凸轮106的凸起部分与两个l型夹板104的相对侧接触,将两个l型夹板104撑开,弹簧105呈拉伸状态,最终使得凸轮106的窄边部分与两个l型夹板104接触挤压,此时弹簧105收缩,两个l型夹板104将工件夹紧在工件安装工装5上,进一步启动气缸62,使得气缸62带动拧紧机7向下移动,进一步通过拧紧机控制器8,启动拧紧机7对工件的螺栓进行拧紧,具体流程可参照图5。
41.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42.以上对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移动式智能扭矩台,包括电气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箱(1)的顶部设置有支架(2),所述电气箱(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盘(3),所述电气箱(1)的一侧设置有操作面板(4),所述转盘(3)的顶部固定有两个工件安装工装(5),所述电气箱(1)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气动顶出机构(6),所述气动顶出机构(6)上设置有拧紧机(7),所述支架(2)的一侧设置有拧紧机控制器(8),所述拧紧机控制器(8)与拧紧机(7)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转盘(3)顶部的中央设置有升降机构(9),所述升降机构(9)上安装设置有两个自适应夹紧组件(10),所述升降机构(9)上还设置有驱动组件(11),所述驱动组件(11)带动自适应夹紧组件(10)对工件进行夹紧,所述拧紧机控制器(8)内部设置有编有拧紧控制程序的控制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智能扭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顶出机构(6)包括固定在电气箱(1)顶部一侧的安装架(61),所述安装架(61)的顶部固定有气缸(6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智能扭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62)的输出端固定有移动板(63),所述拧紧机(7)安装在移动板(63)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智能扭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9)包括固定在转盘(3)顶部的电动伸缩杆(91),所述电动伸缩杆(91)的输出端固定有安装块(92),所述安装块(92)的顶部固定有四个竖杆(93),四个所述竖杆(93)的顶端之间固定有顶板(9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智能扭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夹紧组件(10)包括固定在安装块(92)一侧的折弯杆(101),所述折弯杆(101)的一端固定有横管(102),所述横管(102)的两端均滑动连接有l型杆(10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式智能扭矩台,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l型杆(103)的相对端均贯穿横管(102)并延伸至横管(102)的内部,两个所述l型杆(103)的另一端均固定有l型夹板(104),两个所述l型夹板(104)的相对侧之间固定有两个弹簧(105)。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式智能扭矩台,其特征在于:两个l型夹板(104)的相对侧之间转动有凸轮(106),所述凸轮(106)的外表面与两个l型夹板(104)的相对侧接触挤压,所述凸轮(106)的顶部固定有立杆(107)。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式智能扭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1)包括固定在顶板(94)顶部的驱动电机(111),所述驱动电机(11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有转杆(112),所述转杆(112)的底端贯穿顶板(94)并延伸至顶板(94)的下方。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式智能扭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112)的底端与安装块(92)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转杆(112)的外表面与其中一个立杆(107)的顶端均固定有皮带轮一(113),两个所述皮带轮一(113)之间通过皮带一(114)传动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式智能扭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112)的外表面与另一个立杆(107)的顶端均固定有皮带轮二(115),两个所述皮带轮二(115)之间通过皮带二(116)传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移动式智能扭矩台,包括电气箱,所述电气箱的顶部设置有支架,所述电气箱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电气箱的一侧设置有操作面板,所述转盘的顶部固定有两个工件安装工装,所述电气箱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气动顶出机构,所述气动顶出机构上设置有拧紧机,本发明涉及扭矩台技术领域。该移动式智能扭矩台,通过升降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对自适应夹紧组件的自动化升降,自适应夹紧组件下降时,可利用两个L型夹板对工件进行压紧,通过自适应夹紧组件的设置,进一步对工件进行夹紧,实现了对不同尺寸工件的夹紧,与升降机构相配合,实现了对工件的快速压紧稳固,避免了在拧紧作业时,工件产生移动,提升了拧紧效果。提升了拧紧效果。提升了拧紧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治平 肖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洲大衍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7
技术公布日:2023/10/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