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废水的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19
阅读:102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养殖废水的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及其他产业的不断发展,人均土地用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地资源显得愈发紧张;而此时随着人们对环境的日益重视,环保意识的逐步加强,对工业废水及养殖废水的排放要求也更加严格,一体化废水处理系统应运而生,而随着我国开始推出并且实行“可持续发展方针”,这就需要废水处理系统的功能不仅仅只限于“净水”,原有的水处理技术工艺排出水质没办法得到保障,原料利用率低,没有产出副产品。
3.由于养殖废水中悬浮物浓度大,有机污染物浓度高,在饲养过程中排出一定量的毛、粪便等,从而导致废水污泥含量较高,在实际处理时,不易分离,容易堵塞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养殖废水的处理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5.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养殖废水的处理设备,包括处理池,处理池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和排水管,处理池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座,处理池为圆桶形结构,处理池的上方安装有电机对转座进行转动驱动,转座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铲板,铲板的顶部向后倾斜设置,此后方表示铲板运动方向的反方向,铲板的后方固定连接有储泥箱,铲板的顶部与储泥箱之间设置有进泥口,储泥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翻挡板,内翻挡板向前翻折,从而在实际使用时,利用进水管将养殖废水排放到处理池中,而后驱动转座不断转动,带动铲板在处理池中与废水产生相对运动,而废水受到铲板的反作用,会倾斜向上流动,并流至铲板的后方,而废水中的污泥,也会受到铲板阻挡,并沿着铲板表面逐渐向上移动堆积,并在内翻挡板的翻转阻碍下,最终流至储泥箱中,进而不断的驱动铲板缓慢周转,即可对废水中的污泥部分进行隔断和收集,进而提高废水的洁净度。
6.优选的,内翻挡板为过滤网板结构,从而使铲板前侧上涌的水可以直接透过内翻挡板向后流动,而污泥被过滤下来。
7.优选的,铲板远离转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紧贴处理池的内壁转动,从而提高设备运转的稳定性。
8.优选的,处理池的侧壁底部设置有排泥管口,对应储泥箱的位置处设置有与排泥管口连通的开口,从而当转座转动至储泥箱与排泥管口对齐时,可以利用排泥管口将储泥箱内部的污泥排出。
9.优选的,排泥管口的端部安装有封口塞,封口塞螺纹插接在排泥管口的内部,从而在工作时利用封口塞对排泥管口分封堵,需要清洁时,再将封口塞打开。
10.优选的,处理池的外部设置有抽水泵,排水管的一端延伸至处理池内壁位于铲板上方的位置,从而不会对铲板造成影响,排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抽水泵,进而可以借助抽水泵
从废水上部开始抽水排放,给污泥向底部沉淀的时间。
11.优选的,处理池内部靠近排水管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网箱,排水管延伸至网箱内部,从而可以借助网箱对排水管抽取部分的废水进行有效过滤,确保污泥留在处理池中。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本发明通过驱动转座不断转动,带动铲板在处理池中与废水产生相对运动,废水倾斜向上流动,并流至铲板的后方,而废水中的污泥,沿着铲板表面堆积至储泥箱中,进而不断的驱动铲板缓慢周转,即可对废水中的污泥部分进行隔断和收集,提高废水的洁净度,以便于后期处理,极大的提高了对养殖废水的处理效率,增强了设备使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5.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铲板的铲泥状态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18.附图标记说明:
19.1、处理池;11、进水管;12、排水管;13、抽水泵;14、排泥管口;15、网箱;2、转座;3、铲板;31、储泥箱;32、进泥口;33、内翻挡板;4、封口塞。
具体实施方式
20.实施例
21.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养殖废水的处理设备,包括处理池1,处理池1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11和排水管12,处理池1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座2,处理池1为圆桶形结构,处理池1的上方安装有电机对转座2进行转动驱动,转座2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铲板3,铲板3的顶部向后倾斜设置,此后方表示铲板3运动方向的反方向,铲板3的后方固定连接有储泥箱31,铲板3的顶部与储泥箱31之间设置有进泥口32,储泥箱3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翻挡板33,内翻挡板33向前翻折,从而在实际使用时,利用进水管11将养殖废水排放到处理池1中,而后驱动转座2不断转动,带动铲板3在处理池1中与废水产生相对运动,而废水受到铲板3的反作用,会倾斜向上流动,并流至铲板3的后方,而废水中的污泥,也会受到铲板3阻挡,并沿着铲板3表面逐渐向上移动堆积,并在内翻挡板33的翻转阻碍下,最终流至储泥箱31中,进而不断的驱动铲板3缓慢周转,即可对废水中的污泥部分进行隔断和收集,进而提高废水的洁净度。
22.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内翻挡板33为过滤网板结构,从而使铲板3前侧上涌的水可以直接透过内翻挡板33向后流动,而污泥被过滤下来。
23.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铲板3远离转座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34,34紧贴处理池1的内壁转动,从而提高设备运转的稳定性。
24.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处理池1的侧壁底部设置有排泥管口14,34对应储泥箱31的位置处设置有与排泥管口14连通的开口,从而当转座2转动至储泥箱31与排泥管口14对齐时,可以利用排泥管口14将储泥箱31内部的污泥排出。
25.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排泥管口14的端部安装有封口塞4,封口塞4螺纹插接在排泥管口14的内部,从而在工作时利用封口塞4对排泥管口14分封堵,需要清洁时,再将封口塞4打开。
26.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处理池1的外部设置有抽水泵13,排水管12的一端延伸至处理池1内壁位于铲板3上方的位置,从而不会对铲板3造成影响,排水管12的另一端连接抽水泵13,进而可以借助抽水泵13从废水上部开始抽水排放,给污泥向底部沉淀的时间。
27.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处理池1内部靠近排水管12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网箱15,排水管12延伸至网箱15内部,从而可以借助网箱15对排水管12抽取部分的废水进行有效过滤,确保污泥留在处理池1中。
28.工作原理:实际使用时,利用进水管11将养殖废水排放到处理池1中,而后驱动转座2不断转动,带动铲板3在处理池1中与废水产生相对运动,而废水受到铲板3的反作用,会倾斜向上流动,并流至铲板3的后方,而废水中的污泥,也会受到铲板3阻挡,并沿着铲板3表面逐渐向上移动堆积,并在内翻挡板33的翻转阻碍下,最终流至储泥箱31中,进而不断的驱动铲板3缓慢周转,即可对废水中的污泥部分进行隔断和收集,进而提高废水的洁净度,以便于后期处理,且启动抽水泵13利用排水管12从表面,将洁净些的废水抽走,即可形成循环作业,而处理一段时间后,利用抽水设备将废水抽完,而后控制铲板3对接排泥管口14,打开封口塞4,即可使储泥箱31中的污泥流出,并进行清洁,极大的提高了对养殖废水的处理效率,增强了设备使用的便捷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养殖废水的处理设备,包括处理池(1),所述处理池(1)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11)和排水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1)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座(2),所述处理池(1)为圆桶形结构,所述转座(2)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铲板(3),所述铲板(3)的顶部向后倾斜设置,所述铲板(3)的后方固定连接有储泥箱(31),所述铲板(3)的顶部与储泥箱(31)之间设置有进泥口(32),所述储泥箱(3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翻挡板(33),所述内翻挡板(33)向前翻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废水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翻挡板(33)为过滤网板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废水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板(3)远离转座(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34),所述(34)紧贴处理池(1)的内壁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养殖废水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1)的侧壁底部设置有排泥管口(14),所述(34)对应储泥箱(31)的位置处设置有与排泥管口(14)连通的开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养殖废水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管口(14)的端部安装有封口塞(4),所述封口塞(4)螺纹插接在排泥管口(14)的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废水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1)的外部设置有抽水泵(13),所述排水管(12)的一端延伸至处理池(1)内壁位于铲板(3)上方的位置,从而不会对铲板(3)造成影响,所述排水管(12)的另一端连接抽水泵(1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养殖废水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1)内部靠近排水管(12)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网箱(15),所述排水管(12)延伸至网箱(15)内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养殖废水的处理设备,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处理池,处理池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和排水管,处理池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座,处理池为圆桶形结构,处理池的上方安装有电机对转座进行转动驱动,转座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铲板,铲板的顶部向后倾斜设置,铲板的后方固定连接有储泥箱,铲板的顶部与储泥箱之间设置有进泥口,储泥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翻挡板。本发明通过驱动铲板在处理池中与废水产生相对运动,废水中的污泥,沿着铲板表面堆积至储泥箱中,进而不断的驱动铲板缓慢周转,即可对废水中的污泥部分进行隔断和收集,以便于后期处理,极大的提高了对养殖废水的处理效率,增强了设备使用的便捷性。增强了设备使用的便捷性。增强了设备使用的便捷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招民 黄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红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9
技术公布日:2023/10/1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