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抗菌材料、其制品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10-19 阅读:61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医用包装与装饰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抗菌材料、其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口罩、手套、纱布、医疗器械等医疗用品通常会使用抗菌包装,抗菌包装是将抗菌剂与产品接触的pp、pe等包装材料进行结合,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传统的抗菌包装材料主要是pp、pe等塑料母粒与抗菌剂共混后挤出制得的单层片材结构或者该共挤片材与塑料基材层复合的结构。
3.现有的抗菌包装存在抗菌剂易挥发和氧化而导致抗菌时效短的问题,尤其是有机抗菌剂,受光受热后挥发速度加快,不仅缩短包装材料抗菌时效,而且还可能分解产生有毒物质而对室内环境甚至人体造成危害。无机抗菌剂在安全性上要优于有机抗菌剂,但目前用其制备的常规抗菌包装也无法解决易挥发和氧化的问题。
4.经资料查询,发现日本有采用特殊玻璃微球包裹纳米银抗菌剂再与树脂共混的方法,这是利用有微孔的玻璃微粒延缓抗菌剂的挥发,但这种方式涉及到玻璃微球与纳米级金属微粒包裹与定向微孔等技术工艺,控制复杂,成本极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新型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抗菌材料,是抗菌包装的原材料,具有抗菌寿命长、成本低、安全美观的特点。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新型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抗菌材料,包括由树脂细丝编织而成的编织网布,所述编织网布具有若干上下贯通的网孔(网孔的形状、尺寸可以根据需求设计编织方式,可以是规则性编织,也可以是非规则性编织);所述编织网布的上下表面及四周覆有金属镀层;所述编织网布的下方设有一含有纳米银微粒的流延树脂层,所述流延树脂层包括将所述编织网布的网孔填充的若干内嵌部以及位于所述内嵌部下方的覆盖所述编织网布的外盖部,所述内嵌部的填充深度不超过所述网孔的高度(即内嵌部的顶部位置不超过编织网布上表面的金属镀层所在平面);所述编织网布的上方设有透明油墨层,所述透明油墨层的表面不完全覆盖有uv涂层(这里的不完全覆盖指的是uv涂层留出了供纳米银释放的孔隙或者通道,在透明油墨层的覆盖面积小于透明油墨层的表面积);所述流延树脂层的下表面设有起保护隔绝作用和连接后续工序结合的胶粘剂或热熔胶等树脂作用的底涂层。
8.本发明抗菌材料首先设置了具有网孔结构的编织网布,再将安全性高的无机抗菌剂纳米银与树脂母粒混合挤出流延到编织网布,形成将编织网布下表面覆盖并将网孔填充的流延树脂层,这样利用编织网布的网孔结合流延树脂层的填充覆盖,在为纳米银提供释放通道的同时对其造成阻碍,进而延缓纳米银的挥发,同时达到空气阻隔作用而延缓纳米
银的氧化,这两方面的改善有效延长了抗菌时效;然后,本发明为了实现仿金属丝编织外观效果,在编织网布上设置了透明油墨层并在透明油墨层上设置了uv涂层,油墨的微孔结构不会对纳米银释放造成大的阻碍但uv涂层会,这必然导致纳米银难以析出而影响材料抗菌水平,因此本发明将uv涂层设置为对透明油墨层不完全覆盖的结构,为纳米银留出表层释放通道。由此,本发明有效解决现有抗菌包装存在的抗菌剂易挥发易氧化的问题,并且本发明抗菌材料通过常规的挤出流延、涂布、印刷工序即可制备得到,工艺简单,加工成本低。
9.除了抗菌方面的提升,本发明抗菌材料的另一大优点是具有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装饰效果。具体是通过编织网布上下表面和四周镀设的金属镀层、透明油墨层、uv涂层组合实现的,其中,覆有金属镀层的编织网布实现多角度立体化的金属丝仿制,透明油墨层可以满足不同金属外观颜色的需求,uv涂层用于提高耐磨和抗刮擦水平以从表面特性上趋向金属。由此,本发明抗菌材料成功呈现金属丝编织外观,视觉效果立体逼真,而材料成本有效降低,性价比高。
10.综上,本发明编织网布、金属镀层、透明油墨层、uv涂层组合的主体结构设计,在延缓抗菌剂挥发与氧化的同时实现了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呈现,一举两得。此外,本发明抗菌材料的结构对于流延树脂层起到良好的包裹保护作用,避免了银离子在杀菌过程中与细菌细胞酶反应化合而导致的产品黄变和透明度下降的问题。
11.优选的,所述透明油墨层正对所述网孔的部分向下凹陷,形成若干凹陷单元,所述uv涂层覆盖所述透明油墨层的非凹陷区。透明油墨层在编织网布的上方将其全覆盖,其由非凹陷区和若干凹陷单元构成的凹陷区组成,这样的分区结构为uv涂层提供了理想的加工基底,只要选择网槽深度较浅的网辊,即可使uv涂层涂料在透明油墨层非凹陷区进行涂布而无法进入凹陷单元,进而在凹陷单元上方形成抗菌剂释放通道,实现不完全覆盖结构的uv涂层的加工。同样的,只要根据所需油墨量选择对应网槽深度的凹印网辊,即可在编织网布上形成具有凹陷单元的全覆盖透明油墨层。因此,透明油墨层这样的结构设计大大降低了uv涂层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
12.优选的,所述底涂层由聚乙烯亚胺、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或高分子聚酯水溶液涂布固化而成。采用水性涂布液形成的底涂层,与流延树脂层互相不渗透,减少相互影响。
13.优选的,所述树脂细丝为pet丝、bopa丝、pc丝、ps丝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树脂细丝的常见直径为1-100μm;所述编织网布的厚度为20-180μm。树脂细丝采用这些较硬的材质,目的是提高抗菌材料的硬度和机械强度。
14.优选的,所述金属镀层为铝镀层,厚度为100-400nm。除了铝以外,金属镀层也可以选择铬、镍等其他金属材质,铝镀层的优势在于价格便宜。
15.优选的,所述流延树脂层的材质为pe、eva、pp或者mpe,所述流延树脂层的厚度为10-60μm(这里流延树脂层的厚度是包括外盖部和内嵌部的)。流延树脂的材质选择这些低温树脂,一方面可以避免编织网布的变形,另一方面原料和加工成本低。
16.优选的,所述透明油墨层的厚度≥1μm。
17.优选的,所述内嵌部的填充深度不超过所述网孔高度的70%,以留出至少30%的空间显露出金属镀层,进一步提升仿金属编织外观的立体性。所述内嵌部的填充深度通过改变挤出机流延模头的狭缝宽度来调节控制。
18.优选的,所述纳米银微粒在所述流延树脂中的质量占比为0.15-0.5%,以同步实
现良好的抗菌效果和成本控制。
19.优选的,所述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0.s1.利用树脂细丝编织成编织网布后收卷;
21.s2.对编织网布的上下表面以及四周进行真空镀,形成金属镀层;
22.s3.完成真空镀后在编织网布的上表面进行凹印透明油墨层;
23.s4.在透明油墨层的上表面辊涂uv涂层;
24.s5.将纳米银微粒与树脂混合,利用挤出复合机挤出流延树脂层将编织网布的下表面覆盖并填充网孔;
25.s6.在流延树脂层下表面涂覆底涂层,涂布干重为0.02-0.07g/m2(需严格控制涂布量,以形成很薄的一层底涂层,底涂层越薄,与流延树脂层结合越紧密,涂布干重超过0.07g/m2,剥离力减小),固含量为0.7%-5.0%。
26.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采用上述抗菌材料制成的新型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抗菌制品。本发明根据底涂层工序之后工艺的选择不同,对应产生同一系列的不同类型的抗菌制品:比如经过凹版辊涂压敏胶,成为压敏胶型抗菌胶带;经过凹版辊涂溶剂型热熔胶,成为热熔胶型抗菌胶带;经过凹版辊涂增粘底涂层,进行模内注塑(简称“imd”)成为抗菌型医疗器械箱等部件;经过挤出复合低熔点树脂,成为预涂型抗菌胶带;经过干式复合或无溶剂复合高分子薄膜,成为干复型或无溶剂复合型抗菌复合材料。可以开发出包括抗菌包装在内的多样的抗菌产品,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27.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8.1、本发明抗菌材料通过编织网布孔隙的设计结合与编织网布嵌合的流延树脂层中纳米银的用量控制,有效延缓抗菌剂挥发,同时对纳米银所在树脂层的包裹结构设计也有效延缓其氧化,从两方面提升了材料抗菌寿命;抗菌材料及其制品抗菌能力强,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杀灭效果。
29.2、本发明抗菌材料呈金属丝编织外观,视觉效果立体逼真,其仿制的金属丝可以是黄铜丝、紫铜丝、银色不锈钢丝、钨钢丝等,颜色多样,美观性好;与金属丝编织材料相比,成本明显降低。
30.3、本发明抗菌材料因金属镀层和特殊的结构设计而具有抗静电这一附加功能,表面电阻率<1
×
106ω
·
cm,将其作为衣物面料,在抗静电效果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31.4、本发明抗菌材料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抗刮擦性、机械强度、防水渗透性和耐黄变性,综合性能优异。
32.5、本发明抗菌材料通过常规的挤出流延、涂布、印刷工序即可制备得到,工艺简单,加工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33.6、本发明抗菌材料主要应用于医疗行业,具体可以作为包装或者装饰材料应用在医疗检测器械仪器、医院地板、医用车辆、医用办公用品、医用服装和口罩等;同时也可以应用于汽车内饰、家电产品、文具、服装服饰、家具装饰与奢侈品包装、建筑材料、食品相关用品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34.图1:实施例1所述新型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抗菌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实施例1所述新型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抗菌材料中编织网布真空镀银后的外观图。
36.图3:实施例1所述新型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抗菌材料的表面外观图。
37.图4:实施例2所述新型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抗菌制品的结构示意图。
38.图中:1-uv涂层,2-透明油墨层,3-编织网布,4-流延树脂层,5-底涂层;6-第一附加层,7-第二附加层;31-网孔,32-金属镀层,41-内嵌部,42-外盖部。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40.实施例1
41.一种新型仿不锈钢丝编织外观的抗菌材料,具体为一种仿银色不锈钢丝编织外观的抗菌材料薄膜,未进行涂胶或复合后工序,属于抗菌半成品。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uv涂层1、透明油墨层2、具有金属镀层32的编织网布3、流延树脂层4和底涂层5。更加具体的,所述编织网布3由pet丝编织而成,编织网布3具有若干上下贯通的网孔31。所述编织网布3的上下表面及四周覆有金属镀层32,所述金属镀层32为铝镀层。所述编织网布3的下方设有一分散有0.3wt%纳米银微粒的流延树脂层4,所述流延树脂层4的材质为pe;所述流延树脂层4包括将所述编织网布3的网孔31填充的若干内嵌部41以及位于所述内嵌部41下方的覆盖所述编织网布3的外盖部42,所述内嵌部41的填充深度为所述网孔31高度的一半。所述编织网布3的上方设有透明油墨层2;所述透明油墨层2的表面不完全覆盖有uv涂层1;所述透明油墨层2正对所述网孔31的部分向下凹陷,形成若干凹陷单元21,所述uv涂层1覆盖所述透明油墨层2的非凹陷区。所述流延树脂层4的下表面设有底涂层5,所述底涂层5由聚乙烯亚胺水溶液涂布固化而成。
42.产品尺寸如下:pet丝的直径为45μm,编织网布3的厚度为90μm,金属镀层32的厚度为300nm;流延树脂层4的厚度为55μm,透明油墨层2的厚度为4μm,底涂层5的干重为0.07g/m2,厚度为0.02μm,固含量3%。所述编织网布3真空镀铝后的外观如图2所示;产品(即抗菌材料)外观如图3所示,具有银色不锈钢金属丝编织外观,视觉效果立体逼真。
43.所述抗菌材料制备方法如下:
44.s1.制作pet丝编织网布:设定pet丝直径与编织图案,利用静电吸附原理和编织热压机完成编织网布3的制作后成卷;
45.s2.真空镀膜:通过反转架对编织丝网布3执行真空镀膜,基本实现编织丝全部表面覆盖铝镀层,完成金属镀层32的制备;
46.s3.凹印刷透明油墨:采用凹印机,使用100目凹版,在编织丝网布3上表面印刷透明无色油墨,形成仿银色不锈钢丝编织效果的透明油墨层2;
47.s4.uv硬化处理:采用凹印机在透明油墨层2上使用100目凹版涂布透明uv型聚氨酯树脂,紫外灯曝光硬化,形成不完全覆盖的uv涂层1;
48.s5.制作流延树脂层4:
49.1)原料检测:使用激光散射仪检测确定后银微粒径满足设计要求,使用卡尔-费舍尔湿度滴度器检测含水率≤0.2%为合格指标;
50.2)原料混合:将纳米银微粒浸在丁酮溶液中进行表面改性以降低分散难度,取出
后烘干,再与树脂母粒混合,搅拌混匀;
51.3)单面挤出抗菌树脂:采用单面挤出复合机,对pet编织丝网布的下表面流延pe,单面挤出流延包含银离子抗菌剂的混合型pe树脂,通过调节模头的狭缝宽度将编织网布3的缝隙填充,形成不透水的流延树脂层4;
52.s6.涂布底涂层树脂:使用凹印机的120目凹版,在流延树脂层4的下表面涂布聚乙烯亚胺水溶液,经干燥形成底涂层5。
53.实施例2
54.一种新型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抗菌制品,具体为一种仿黄铜丝编织外观的压敏胶型抗菌胶带。其结构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1基础上增加了第一附加层6和第二附加层7,所述第一附加层6为设置在底涂层5下表面的psa胶层,所述第二附加层7为设置在所述第一附加层6下表面的离型膜。
55.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56.s1-s6:基本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步骤s3中采用的油墨为金黄色透明油墨,形成仿黄铜效果的透明油墨层2;
57.s7.涂布压敏胶:在步骤6制得的抗菌材料的下表面涂布压敏胶,形成psa胶层,同步烘干溶剂和贴合离型膜收卷后,制得仿黄铜丝编织外观的压敏胶型抗菌胶带。
58.产品特点:压敏胶型抗菌胶带经过常温粘贴在室内物品及板上,具有逼真的黄铜丝外观效果和抗菌功能,比真正由黄铜丝编织的板材成本低很多。
59.实施例3
60.一种新型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抗菌制品,具体为一种仿紫铜丝编织外观的涂布热熔胶型抗菌胶带。其结构基本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附加层6为涂布的热熔胶层,且不含第二附加层7。
61.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62.s1-s6:基本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步骤s3中采用的油墨为透明紫铜色油墨,形成仿紫铜效果的透明油墨层2;
63.s7.涂布热熔胶:在步骤6制得的抗菌材料的下表面涂布热熔胶,形成热熔胶层,同步烘干溶剂和收卷后,制得仿紫铜丝编织外观的热熔胶型抗菌胶带。
64.产品特点:热熔胶型抗菌胶带经过高温热压在其他板材上,替代了紫铜丝编织外观效果网布或板材进行金属表面的机械加工,且具有抗菌功能,比真正的紫铜丝金属编织板成本低很多。
65.实施例4
66.一种新型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抗菌制品,具体为一种仿银色不锈钢丝编织布外观、采用模内注塑工艺成型(简称“imd”)的抗菌型医疗器械箱。其材质的结构基本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附加层6为abs树脂层,且不含第二附加层7。
67.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68.s1-s6:同实施例1;
69.s7.模内注塑:在步骤6制得的抗菌材料模切成型后放入imd的成型模具内,对下表面进行模内注塑abs树脂后取出,制得仿银色不锈钢丝编织布外观的医疗器械箱,一般箱体和箱盖是分为单独零件多次imd而成。
70.产品特点:经过imd工序成为不锈钢丝编织外观的医疗器械箱,具有比较理想的机械强度、抗菌功能以及优良外观装饰效果。
71.实施例5
72.一种新型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抗菌制品,具体为一种仿镍合金钢丝编织布外观的预涂型抗菌胶带。其结构基本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附加层6为高温挤出的eva树脂层,且不含第二附加层7。
73.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74.s1-s6:基本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步骤s3中采用的油墨为浅灰色透明油墨,形成仿镍合金丝外观的透明油墨层2;
75.s7.进行挤出复合的预涂热熔胶树脂工艺:将熔融指数mi=15g/10min(190℃,2.16kg),熔点85℃的eva热熔胶粒料经过干燥处理后投入挤出机,在215-230℃的熔融温度下挤出和流延于底涂层5上,挤出厚度25μm;经冷却辊与挤压辊的作用,与模头挤出的熔融态eva复合在一起收卷,制得仿镍合金钢丝编织布外观的预涂型抗菌胶带,其剥离力值大于0.7n/15mm。
76.产品特点:挤出型热熔胶层在高温复合后和粘贴物牢固,适合在钢板、复合板、模板等表面不平有缝隙或微孔的材质上使用。与之对比的涂布型热熔胶层主要适合与表面平滑的薄膜、树脂、纸张等轻包装产品结合使用。
77.实施例6
78.一种新型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抗菌制品,具体为一种仿天蓝色不锈钢丝编织布外观的干复型抗菌复合材料。其结构基本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附加层6为干复胶层,所述第二附加层7为mpe基材薄膜。
79.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80.s1-s6:基本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步骤s3中采用的油墨为天蓝色透明油墨,形成天蓝色不锈钢外观的透明油墨层2;
81.s7.涂布干复胶:
82.利用干复机,在步骤6制得的抗菌材料的下表面涂布干复胶,同步烘干溶剂和收卷后,制得一种透明天蓝色的仿不锈钢丝编织外观效果的多层复合材料;其中,干复胶采用汉高异氰酸酯性双组分胶粘剂uk2788/5015,主剂/固化剂/乙酯=7:1:13.5,胶粘剂工作粘度:25
±
2s,稀释溶剂是乙酸乙酯,溶剂残留指标≤5mg/m2;
83.干复工艺条件如下:一放轴是编织丝卷材,二放是厚度80μm的mpe,收卷锥度50
±
5%,复合速度:20
±
5m/min,三段式烘箱温度:65/75/65
±
5℃,熟化条件:熟化室50
±
5℃≥48h,复合辊温度:70-90℃。
84.产品特点:制得的干复型抗菌复合材料具有抗菌功能和仿天蓝色不锈钢丝编织布外观,可作为包装材料使用;若再涂布压敏胶,则可成为复合功能性胶带产品。
85.实施例7
86.一种新型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抗菌制品,具体为一种仿天蓝色不锈钢丝编织布外观的无溶剂复合型抗菌复合材料。其结构基本同实施例6,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附加层6为无溶剂胶层。
87.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88.s1-s6:同实施例6;s7.涂布双组分聚氨酯型无溶剂复合胶:
89.利用无溶剂复合机,将步骤6制得的抗菌材料卷膜置于第一放卷轴,在其下表面涂布无溶剂复合胶,经过传送导辊后和二放轴过来的基材在复合辊处室温下复合收卷,制得一种透明天蓝色的仿不锈钢丝编织外观效果的多层复合材料;其中,无溶剂复合胶采用波士聚氨酯型的双组分胶粘剂,稀释溶剂是乙酸乙酯,溶剂残留指标≤1mg/m2;熟化条件:室温下自然熟化或熟化室30
±
5℃≥24h,复合辊温度:30-40℃。
90.产品特点:制得的无溶剂复合型抗菌复合材料具有抗菌功能和仿天蓝色不锈钢丝编织布外观,可作为包装材料使用;若再涂布压敏胶,则可成为复合功能性胶带产品。
91.性能测试:
92.一、抗菌效果
93.同等测试条件下,本发明抗菌材料或其制品抗菌时效可达半年,而传统结构(抗菌剂和塑料母粒共混挤出的pe片材单层或者与基材复合结构)的抗菌包装抗菌时效最多维持三个月,可见本发明对于抗菌剂的延缓挥发和氧化的作用明显。
94.在pe中加入0.2%金属银抗菌微粒作为挤出流延混合型pe树脂,挤出流延前仿金属编织布(空白试样)上大肠杆菌菌数级别是105,金黄色葡萄球菌数级别是104;在单面挤出流延24h后,仿金属编织布上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数级别分别降低到102。可见,本发明抗菌材料抗菌能力强。
95.二、渗透性
96.经检测,实施例1-7产品对水蒸气透过量≤12(g/m2.24h),氧气透过量≤1400cm3/(m2.24h.0.1mpa),耐候性好,阻隔效果佳,流延树脂层4中纳米银不易受环境干扰而影响抗菌效果。
97.对比例1
98.一种抗菌材料,结构基本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流延树脂层4上表面平整,没有内嵌部41,流延树脂层4和编织网布3通过热压结合。这种结构的抗菌材料存在以下缺陷:纳米银微粒很容易在材料摩擦过程中移位而提早被消耗掉,抗菌效果衰减较快,抗菌材料会在短期内会变黄色,与实施例1相比,在同等测试条件下抗菌时效会缩短1/3左右。
99.对比例2
100.一种抗菌材料,结构基本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未设置uv涂层1。这种结构的抗菌材料存在以下缺陷:表面编织丝硬度不够(≤0.1h),不抗刮擦,易起毛,因此它的使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
101.对比例3
102.一种抗菌材料,结构基本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未设置底涂层5。这种结构的抗菌材料存在以下缺陷:流延树脂层4与后工序的涂胶或复合工序的结合处会有毛孔,导致结合各处剥离强度不稳定,产品中间层起泡。
103.对比例4
104.一种抗菌材料,结构基本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本对比例采用双面印刷金属油墨的方式在编织网布上形成金属外观效果,结果仿金属丝编织外观视觉效果不立体、有反射花点成为金属被锈蚀生锈的外观效果。
105.本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
员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说明书之后所做的任何改变,只要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都将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抗菌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树脂细丝编织而成的编织网布(3),所述编织网布(3)具有若干上下贯通的网孔(31);所述编织网布(3)的上下表面及四周覆有金属镀层(32);所述编织网布(3)的下方设有一含有纳米银微粒的流延树脂层(4),所述流延树脂层(4)包括将所述编织网布(3)的网孔(31)填充的若干内嵌部(41)以及位于所述内嵌部(41)下方的覆盖所述编织网布(3)的外盖部(42),所述内嵌部(41)的填充深度不超过所述网孔(31)的高度;所述编织网布(3)的上方设有透明油墨层(2),所述透明油墨层(2)的表面不完全覆盖有uv涂层(1);所述流延树脂层(4)的下表面设有底涂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抗菌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油墨层(2)正对所述网孔(31)的部分向下凹陷,形成若干凹陷单元(21),所述uv涂层(1)覆盖所述透明油墨层(2)的非凹陷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抗菌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涂层(5)由聚乙烯亚胺、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或高分子聚酯水溶液涂布固化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抗菌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细丝为pet丝、bopa丝、pc丝、ps丝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编织网布(3)的厚度为20-180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抗菌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镀层(32)为铝镀层,厚度为100-400n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抗菌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延树脂层(4)的材质为pe、eva、pp或者mpe,所述流延树脂层(4)的厚度为10-60μm;所述纳米银微粒在所述流延树脂层中的质量占比为0.15-0.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抗菌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油墨层(2)的厚度≥1μm。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新型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抗菌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树脂细丝编织成编织网布(3)后收卷;s2.对编织网布(3)的上下表面以及四周进行真空镀,形成金属镀层(32);s3.完成真空镀后在编织网布(3)的上表面进行凹印透明油墨层(2);s4.在透明油墨层(2)的上表面辊涂uv涂层(1);s5.将纳米银微粒与树脂混合,利用挤出复合机挤出流延树脂层(4)将编织网布(3)的下表面覆盖并填充网孔(31);s6.在流延树脂层(4)下表面涂覆底涂层(5),涂布干重为0.02-0.07g/m2,固含量为0.7-5.0%。9.新型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抗菌制品,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新型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抗菌材料。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抗菌制品,其特征在于:是对所述底涂层(5)的下表面进行热熔胶涂布、压敏胶涂布、挤出复合、干式复合、无溶剂复合或者模内注塑工艺制成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医用包装与装饰包装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仿金属丝编织外观的抗菌材料、其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抗菌材料包括由树脂细丝编织而成的具有贯通网孔的编织网布;所述编织网布的上下表面及四周覆有金属镀层;所述编织网布的下方设有一含有纳米银微粒的流延树脂层,所述流延树脂层包括外盖部以及填充网孔的内嵌部,所述内嵌部的填充深度不超过所述网孔的高度;所述编织网布的上方设有透明油墨层,所述透明油墨层的表面不完全覆盖有UV涂层;所述流延树脂层的下表面设有底涂层。本发明抗菌材料具有抗菌寿命长、成本低、安全美观、防水渗透性好、耐黄变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阔。阔。


技术研发人员:金仁周 许朗 王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嘉兴瑞冠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5
技术公布日:2023/10/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