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通部件导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19
阅读:57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插通部件导出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对包含人体的生物体进行治疗等时,存在线状的插通部件从生物体的壁状的组织的一方贯通到另一方的情况。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用于配置驱动线的皮肤按钮。为了向埋入人体的辅助人工心脏(vad)供给电力,在贯通了人体的皮肤、筋膜、肌肉层、腹膜等壁状的组织的状态下,通过皮肤按钮相对于人体的壁状的组织以规定的角度配置驱动线。皮肤按钮具有供驱动线插通的连通部和在连通部的周围凸缘状地设置的凸缘部。皮肤按钮在凸缘部配置于皮肤的表皮与真皮之间的状态下固定于人体的皮肤。
3.在将上述的驱动线从腹腔内向体外拔出时,能够使用隧道器,该隧道器用于在人体的壁状的组织形成供驱动线插通的插通孔。在该情况下,在使驱动线插通于由隧道器形成的人体的插通孔之后,使驱动线插通于皮肤按钮,将皮肤按钮配置于人体的皮肤,能够将皮肤按钮固定于人体的皮肤。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8153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8.但是,在通过隧道器来进行形成插通孔的手术时,形成插通孔的位置、角度有时相对于本来应该形成的理想的位置以及角度产生偏移。这样,若驱动线插通于在位置及角度产生偏移的插通孔,则插通孔内的配置驱动线的位置及角度也产生偏移。因此,若驱动线插通于皮肤按钮,皮肤按钮固定于皮肤,则皮肤按钮相对于皮肤浮起或下沉,有可能因对皮肤组织的拉伸、压缩载荷而阻碍组织的初始治疗的促进。
9.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准确且容易地向体外导出插入于生物体的壁状的组织的插通部件的插通部件导出装置。
10.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11.本发明的插通部件导出装置是用于将线状的插通部件插通于生物体的壁状的组织的插通部件导出装置,其中,所述插通部件导出装置具备:主体,能够配置于所述壁状的组织的壁厚方向的一侧;穿孔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相对移动,用于形成穿孔孔,所述穿孔孔在从所述一侧朝向另一侧的第一方向上将所述壁状的组织穿孔;及连接器,具备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能够在一端侧与所述穿孔部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在另一端侧与所述插通部件连接,所述连接器构成为将所述穿孔部件和所述插通部件连接,所述穿孔部件具有前端部及穿孔轴部,所述穿孔轴部在所述穿孔部件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前端部邻接而成为插入于所述壁状的组织的部位,所述穿孔轴部的在所述插通
部件的径向上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插通部件的外径,所述主体具有导出孔,该导出孔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内部空间,所述穿孔部件构成为,在所述导出孔的内部,在与所述导出孔的轴心相同的轴上,被向所述第一方向及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二方向引导,所述导出孔具有如下大小,该大小为在所述穿孔部件在所述壁状的组织的另一侧与连接于所述插通部件的状态的连接器连接的状态下使所述穿孔部件向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连接器及所述插通部件能够插通的大小。
12.发明效果
13.根据本发明的插通部件导出装置,能够将插入于生物体的壁状的组织的插通部件准确且容易地向体外导出。
附图说明
14.图1是表示插通于在壁状的组织形成的插通孔的插通部件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壁状的组织的状态的图。
15.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插通部件导出装置的分解图。
16.图3是表示组装图2所示的插通部件导出装置,且穿孔部件对壁状的组织进行穿孔之前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17.图4是表示穿孔部件从图3所示的状态向第一方向移动而穿孔部件穿孔了壁状的组织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18.图5是表示在插通部件导出装置的主体组装有引导部件的状态的俯视图。
19.图6是表示在插通部件导出装置的主体组装有引导部件的状态的主视图。
20.图7是表示连接穿孔部件、连接器以及插通部件之前的状态的图。
21.图8是表示连接穿孔部件、连接器以及插通部件后的状态的图。
22.图9是表示插通部件导出装置的主体配置于壁状的组织、穿孔部件对壁状的组织进行穿孔之前的状态的概略图。
23.图10是表示穿孔部件从图9所示的状态起将壁状的组织穿孔后的状态的概略图。
24.图11是表示从图10所示的状态将穿孔部件、连接器和插通部件连接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25.图12是表示连接器从图11所示的状态部分地进入壁状的组织并使穿孔孔局部地扩展的状态的概略图。
26.图13是表示插通部件从图12所示的状态起向壁状的组织的一侧导出后的状态的概略图。
27.图14是表示从图13所示的状态起将主体从壁状的组织卸下,插通有插通部件的固定装置固定于壁状的组织的状态的概略图。
28.图15是表示插通部件插通于以相对于与固定装置的连通通路平行地延伸的理想的插通孔产生了偏移的角度形成的插通孔的固定装置的参考图。
29.图16是表示在图15所示的固定装置中,皮肤产生浮起的状态的参考图。
30.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插通部件导出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插通部件导出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与a垂直”及与其类似的表述并非仅指相对于a完全垂直的方向,而是指包含相对于a大致垂直。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与b平行”及与其类似的表述并非仅指相对于b完全平行的方向,而是指包含相对于b大致平行。另外,在本说明书中,“c形状”以及与其类似的表述并非仅指完全的c形状,而是指包含在外观上联想到c形状的形状(大致c形状)。
32.本实施方式的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用于将线状的插通部件i(参照图1)插通于生物体的壁状的组织t(参照图9~图13)。详细情况后述,如图9~图13所示,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在从生物体的壁状的组织t的壁厚方向td的一方ta侧向另一方tb侧形成穿孔孔h1(参照图4)之后,在插通部件i从壁状的组织t的另一方tb侧向一方ta侧移动时,通过后述的连接器4扩大穿孔孔h1,形成比穿孔孔h1大的插通孔h2(参照图1及图13)。由此,插通部件i插通于壁状的组织t的插通孔h2,插通部件i从壁状的组织t被导出。
33.在本说明书中,“生物体”是指人和人以外的动物的身体。“壁状的组织”是指能够通过后述的穿孔部件3(参照图2)穿孔且具有能够贯通的规定的厚度的生物体的任意的壁、膜等组织。具体而言,壁状的组织是指皮肤(表皮、真皮、皮下组织)、肌肉层、构成各种脏器的组织等生物体内的各种组织、以及将它们组合而成的层。在本实施方式中,插通插通部件i的壁状的组织t是包含皮肤及肌肉层的组织。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壁状的组织t的一方ta侧为体外侧,壁状的组织的另一方tb侧为体内侧。此外,壁状的组织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只要是壁状的组织中的任一侧即可,能够根据插通部件导出装置的用途适当变更。
34.在本实施方式中,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用于将插通到固定于壁状的组织t的固定装置f(参照图1)的插通部件i导出到体外。更具体而言,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用于将埋入到人体内的医疗设备(例如,人工辅助心脏(vad)、人工肺等人工脏器)中使用的驱动线(插通部件i)插通腹部的壁状的组织t即皮肤、肌肉层,并从人体的体内向体外导出驱动线。如图1所示,导出到体外的驱动线经由固定装置f固定于腹部的规定位置。
35.插通部件i具有规定的长度,是插通于生物体的壁状的组织t的部件。此外,线状的插通部件i的“线状”是指无论是中空还是实心,插通部件i以规定的长度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插通部件i是以从生物体的壁状的组织t的一方ta侧贯通到另一方侧tb的状态配置的医疗用的长条部件。更具体而言,插通部件i是人工脏器(人工辅助心脏)用的驱动线。插通部件i的一个端部与配置于体内的规定位置的未图示的人工脏器连结,另一个端部与配置于体外的设备(电源等)连结。此外,如后所述,插通部件i在与配置于体外的设备连结之前,插通于生物体的壁状的组织t,从体内向体外被导出。
36.如图2及图4所示,插通部件i具有设置于插通部件i的另一个端部并用于与配置于体外的设备连结的连结部ia和插通部件主体ib。连结部ia例如能够设为与电源等配置于体外的设备的电源连接部(阴插头)连接的大致圆筒状的插头(阳插头),但连结部ia的形状以及结构没有特别限定。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及图4所示,连结部ia的外径构成为大于插通部件主体ib的外径。但是,连结部ia的外径可以比插通部件主体ib的外径小,也可以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插通部件主体ib具有规定的挠性及刚性。插通部件主体ib具有若受到弯曲变形则复原而欲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规定的弹性。
37.插通部件i的内部结构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插通部件i具
有:冷却水循环通路ic,使冷却水在体内的人工脏器与体外的压送泵之间循环;及电源电缆id,连结体内的人工脏器和体外的电源。此外,插通部件i可以构成为仅具有电源电缆,也可以构成为仅具有冷却水循环通路,还可以构成为包括具有其他功能的部件等,还可以构成为在内部不具有部件的中空部件。插通部件i在用作将体内与体外连通的中空部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于从体外向体内的治疗部位递送治疗用的药物。
38.当通过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将插通部件i插通于壁状的组织t时,例如,如图1所示,插通部件i插通于固定装置f,固定装置f被固定于壁状的组织t。由此,插通部件i在经由固定装置f插通于壁状的组织t的状态下固定于规定的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将插通部件i插通于壁状的组织t之后(参照图13),拆下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将作为与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不同的部件的固定装置f固定于壁状的组织t(参照图1及图14)。但是,如果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具备作为固定装置f所需的功能,则也可以不将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从壁状的组织t拆下而直接作为固定装置使用。
39.作为固定装置f,能够使用作为所谓的皮肤按钮而已知的公知的固定装置,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作为一个例子,如图1所示,固定装置f具有:固定部f1,固定于壁状的组织t;连通部f2,具有供插通部件i插通的连通通路f21;及卡盘部件f3,将插通部件i液密地固定。为了促进壁状的组织t(皮肤)的一部分的锚定,优选对固定装置f的至少一部分实施表面处理。另外,固定装置f的材料优选由具有生物体适合性的材料形成。作为具有生物体适合性的材料,在金属材料中,例如可举出钛、钛合金等,在树脂材料中,可举出基于压缩成型的高强度的聚四氟乙烯(ptfe)聚四氟乙烯、聚醚醚酮(peek)等。固定装置f所使用的材料根据使用固定装置f的部位或用途而适当选定。
40.在固定装置f的固定部f1引导切开的壁状的组织t(皮肤的皮肤组织),固定壁状的组织t。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f1以在连通部f2中的壁状的组织t侧的端部相对于连通部f2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f1形成为包围连通部f2的周围的凸缘状。
41.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部f2将生物体内与生物体外连通。连通部f2是供插通部件i插通的部分,构成为大致圆筒状。卡盘部件f3是配置于连通部f2的连通通路f21的内壁与插通部件i的外表面之间的部件,将插通部件i紧固而液密地保持。若将插通有插通部件i的状态的固定装置f固定于壁状的组织t,则细胞繁殖而固定装置f被固定于壁状的组织t。
42.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
43.如图2~图4所示,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具备:主体2,能够配置于壁状的组织t的壁厚方向td的一方ta侧;穿孔部件3,能够相对于主体2相对移动,用于形成穿孔孔h1,所述穿孔孔h1在从一方ta侧朝向另一方tb侧的第一方向d1上将壁状的组织t穿孔(参照图4);及连接器4(参照图2及图4),所述连接器4具备第一连接部41及第二连接部42,所述第一连接部41能够在一端4a侧与穿孔部件3连接(参照图7及图8),所述第二连接部42能够在另一端4b侧与插通部件i连接(参照图7及图8),所述连接器4构成为将穿孔部件3和插通部件i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4所示,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还具备引导部件5。
44.在本说明书中,“壁厚方向td”是指壁状的组织t的厚度方向、即连结壁状的组织t的一方ta侧的面与另一方tb侧的面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壁厚方向td也是相对于壁状的组织t的表面(体外侧的面或体内侧的面)接近的方向或远离的方向(相对于表面垂直的
方向)。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对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时,有时将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配置于壁状的组织t的状态下的与壁厚方向td平行的方向同样地称为壁厚方向td。另外,第一方向d1是指在穿孔部件3穿孔壁状的组织t时从一方ta侧朝向另一方tb侧移动的方向。“从一方ta侧朝向另一方tb侧的第一方向d1”可以相对于壁厚方向td倾斜,也可以与壁厚方向td平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d1(穿孔部件3的轴x)与壁状的组织t的与主体2相对的面(在面弯曲的情况下,与形成穿孔孔h1的部位相接的面)所成的角θ(参照图4)例如能够设为10~80
°
,优选设为20~70
°
,更优选设为30~60
°
。第二方向d2是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是指在穿孔部件3穿孔壁状的组织t之后拔出时移动的移动方向。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包含第一方向d1以及第二方向d2双方的方向称为轴x方向(穿孔部件3的轴x方向)。
45.如图3及图4所示,主体2是配置于壁状的组织t的壁厚方向td的一方ta侧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2固定于壁状的组织t的皮肤。主体2的形状以及结构只要能够配置于壁状的组织t的壁厚方向td的一方ta侧,且具有后述的导出孔24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2具有主体部21、凸缘部22以及把持部23。
46.主体部21是设置后述的导出孔24的部位,是成为占据主体2的大部分的基体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6所示,主体部21形成为沿壁厚方向td延伸的柱状。在主体部21贯通设置有导出孔24。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缘部22从主体部21的壁厚方向td的一个端部(壁状的组织t侧的端部)的外周与壁厚方向td垂直地朝向外侧延伸(参照图5及图6)。凸缘部22优选为与固定装置f的固定部f1对应的形状、大小。把持部23是在使主体2移动时、利用穿孔部件3进行穿孔时、导出插通部件i时等在使用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时由手术者把持的部位。
47.此外,主体2向壁状的组织t的固定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切除与主体部21对应的大小的皮肤(壁状的组织t),以使凸缘部22潜入皮肤下的方式对与凸缘部22对应的部分的皮肤进行切开处置。由此,如图3所示,主体2在凸缘部22潜入皮肤且主体部21从皮肤露出的状态下固定于壁状的组织t。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2的配置于壁状的组织t的部位具有与上述的固定装置f对应的形状,在将主体2从壁状的组织t拆下之后,能够将固定装置f以与主体2相同的状态(例如位置以及朝向)固定于壁状的组织t。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固定装置f向壁状的组织t的固定作业。另外,在固定装置f的连通通路f21与主体2的导出孔24以相同的大小、相同的位置、相同的角度延伸的情况下,如后所述,在将插通部件i插通于固定装置f的连通通路f21时,固定装置f难以受到从插通部件i相对于固定装置f的所希望的位置偏移的方向的力。在该情况下,如后所述,能够抑制固定装置f相对于壁状的组织t的浮起或下沉。
48.此外,主体2向壁状的组织t的固定方法只要是主体2相对于壁状的组织t难以产生位置偏移,则也能够使用例如医疗用的带等其他的固定方法。另外,主体2可以仅在手术中等暂时固定于壁状的组织t,也可以在患者的治疗所需的长期间或者永久地固定于壁状的组织t。另外,构成主体2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使用具有生物体适合性的金属或树脂等。
49.如上所述,如图2~图4所示,主体2具有导出孔24,该导出孔24具有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内部空间。另外,详情将在后面叙述,导出孔24具有如下大小,该大小为在穿孔部
件3在壁状的组织t的另一方tb侧与连接于插通部件i的状态的连接器4连接的状态下使穿孔部件3向第二方向d2移动时(参照图12及图13)连接器4以及插通部件i能够插通的大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及图4所示,导出孔24构成为,在穿孔部件3对壁状的组织t进行穿孔时穿过导出孔2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向导出孔24插入引导部件5的至少一部分。
50.导出孔24沿着第一方向d1(轴x方向)延伸,界定插通部件i插通于导出孔24时的插通部件i的插通角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所述,穿孔部件3构成为,如图3及图4所示,在导出孔24的内部,在与导出孔24的轴心相同的轴上(轴x上)被向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引导。在该情况下,如后所述,由穿孔部件3形成的壁状的组织t的穿孔孔h1的轴心与壁状的组织t被穿孔后插通于导出孔24(或固定装置f的连通通路f21)的插通部件i的轴心一致。由此,插通部件i的贯通壁状的组织t的部分和插通部件i的贯通主体2的导出孔24(或固定装置f的连通通路f21)的部分配置在相同的轴上。因此,详情将在后面叙述,主体2受到来自插通部件i中的插通于导出孔24(或固定装置f的连通通路f21)的部分的力,抑制相对于所希望的位置浮起或下沉。此外,“由导出孔24的内部引导穿孔部件3”是指穿孔部件3在导出孔24中直接或间接地被导出孔24引导。在本实施方式中,穿孔部件3经由引导部件5的引导孔51间接地由导出孔24的内部引导。此外,如后述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7)那样,穿孔部件3也可以直接由导出孔24的内部引导。另外,“相同的轴上”是指穿孔部件3和导出孔24实质上在共同的轴上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穿孔部件3的轴心的延伸方向与导出孔24的轴心的延伸方向实质上为同一直线上。另外,穿孔部件3以及导出孔24只要实质上在共同的轴上延伸,则也可以稍微弯曲。
51.导出孔24延伸的角度没有特别限定,如上所述,导出孔24的轴心(轴x)与壁状的组织t的一方ta侧的面(在面弯曲的情况下,与形成穿孔孔h1的部位相接的面)所成的角θ(参照图4)例如能够设为10~80
°
,优选设为20~70
°
,更优选设为30~60
°
。导出孔24的角度能够设为与固定装置f的连通通路f21的角度对应的角度(例如,与连通通路f21的轴心的角度之差为10
°
以下,优选为5
°
以下)或相同的角度。
52.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出孔24在轴x方向上呈直线状地以规定的长度延伸。导出孔24的截面形状只要能够供连接器4和插通部件i插通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出孔24的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截面构成为圆形。另外,导出孔24的大小只要是能够使穿孔部件3以可穿孔壁状的组织t的方式穿过且能够供连接器4以及插通部件i插通的大小,则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出孔24的内径具有与连接器4及插通部件i中的具有最大外径的部分对应的内径(例如,连接器4及插通部件i中具有最大外径的部分的外径的100~110%,优选为100~105%,更优选为100~103%的内径)。
53.如图2~图4所示,导出孔24具有面向壁状的组织t的第一开口部24a和成为与第一开口部24a相反的一侧的开口的第二开口部24b。在第一开口部24a与第二开口部24b之间形成有导出孔24的内部空间。第一开口部24a面向壁状的组织t,在主体部21的下表面开口。第二开口部24b在主体部21的侧面开口。
54.如图2~图4所示,在导出孔24的第二方向d2侧的内表面具有与后述的引导部件5的卡合部e卡合的被卡合部24c。如后所述,导出孔24的被卡合部24c与引导部件5的卡合部e卡合,从而抑制引导部件5的引导部52从导出孔24脱离。被卡合部的结构只要能够以可抑制引导部52从导出孔24脱离的方式与卡合部卡合,就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卡合
部24c是与作为外螺纹设置的卡合部e卡合的内螺纹。但是,被卡合部也能够根据卡合部的结构而设为卡合爪、卡合凹部、卡合凸部等。此外,被卡合部24c的内径(被卡合部24c中的内径最小的部分)比连接器4及插通部件i的外径大,以使连接器4及插通部件i能够从导出孔24的第二开口部24b向第二方向d2伸出。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被卡合部24c设置为外螺纹的情况下,如后所述,希望在连接器4的一端4a插通壁状的组织t之前(一端4a进入壁状的组织t之前),解除卡合部e与被卡合部24c的卡合。即,卡合部e、被卡合部24c以及连接器4的一端4a的位置被设定为,在卡合部e与被卡合部24c之间的卡合被解除时,连接器4的一端4a位于比壁状的组织t靠体内侧的位置。由此,在连接器4的一端4a通过壁状的组织t时,能够防止追随引导部件5的旋转(卡合部e与被卡合部24c之间的螺合被解除时的旋转)的连接器4的旋转。因此,抑制由于在连接器4进入到组织t的状态下旋转,穿孔轴部32与连接器4之间的螺合被解除。
55.如图2~图4所示,在导出孔24的第二方向d2侧具有主体侧抵接面25,该主体侧抵接面25与引导部件5的止动面54抵接,而限制引导部件5相对于主体2向第一方向d1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侧抵接面25由相对于轴x方向垂直地延伸的面即导出孔24的第二开口部24b的周缘部构成。
56.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6所示,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具备引导部件5,该引导部件5至少能够部分地插入于导出孔24内,具有将穿孔部件3与导出孔24的轴心(轴x)相同的轴地引导的引导孔51。引导部件5从第二开口部24b侧部分地插入于主体2的导出孔24,并以能够相对于主体2拆装的方式安装。引导部件5通过引导孔51向第一方向d1(沿着轴x)引导穿孔部件3。引导部件5的形状和结构只要至少能够部分地插入于导出孔24内,且具有将穿孔部件3与导出孔24的轴心在相同的轴上引导的引导孔51即可,没有特别限定。此外,如后所述,在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中,构成为使穿孔部件3具有引导部件5的功能的一部分(例如,引导部52的功能),也能够省略引导部件5(参照图17)。
57.引导孔51将穿孔部件3在与导出孔24的轴心相同的轴上引导,从而界定基于穿孔部件3的穿孔方向。如图3及图4所示,穿孔部件3以沿着轴x在第一方向d1上移动的方式被引导孔51引导,穿孔部件3能够在壁状的组织t形成沿着与导出孔24的轴心相同的轴的轴x的穿孔孔h1。穿孔孔h1的轴心和导出孔24的轴心都沿着第一方向d1在相同的轴上(轴x上)排列。由此,如上所述,在插通部件i插通于导出孔24(或固定装置f的连通通路f21)的状态下,插通部件i中的穿过贯通了壁状的组织t的插通孔h2的部分与插通部件i中的穿过主体2的导出孔24(或固定装置f的连通通路f21)的部分配置于相同的轴上。
58.引导孔51在轴x方向上贯通引导部件5而设置,具有第一方向d1侧的开口和第二方向d2侧的开口。引导孔51的形状只要能够将穿孔部件3在与导出孔24的轴心相同的轴上引导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孔51是截面为圆形的开口,构成为引导截面圆形的穿孔部件3。引导孔51的大小形成为与穿孔部件3的大小对应的大小,以便在穿孔部件3穿过引导孔51时穿孔部件3能够向第一方向d1稳定地移动,只要不会在穿孔部件3被引导孔51引导时,由于穿孔部件3相对于引导孔51松动而能够从向皮肤的规定的穿孔位置脱离,或者不会使插入部件3相对于引导孔51的插入、拔出时过度地作用力即可。
59.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6所示,引导部件5具备:筒状的引导部52,插入于导出孔24内;及伸出部53,设置于引导部52的第二方向d2侧,相对于引导部52的外周向径向外侧
伸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件5在第一方向d1上在引导部52与伸出部53之间具有直径比引导部52大的筒状部55,该筒状部55具有上述止动面54。
60.引导部52是插入于导出孔24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52以在插入于导出孔24内时引导部件5的引导孔51与导出孔24的轴心配置在相同的轴上的方式在导出孔24内被引导。在该情况下,引导部52在导出孔24内被引导,由此引导部件5相对于主体2稳定地被保持,穿孔部件3被引导部件5的引导孔51稳定地向第一方向d1引导。另外,引导部52被导出孔24引导,以便在通过穿孔部件3完成壁状的组织t的穿孔且穿孔部件3与连接器4及插通部件i被连接之后,穿孔部件3及引导部件5能够沿着导出孔24的轴心(轴x)向第二方向d2移动。由此,如后所述,在连接器4及插通部件i从壁状的组织t的另一方tb侧向一方ta侧插通时(参照图12及图13),朝向导出孔24的第一开口部24a准确地沿着轴x被引导,插通部件i以所希望的角度贯通壁状的组织t而插入于导出孔24。
61.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52以在导出孔24内稳定地引导及配置的方式具有与导出孔24对应的形状及大小。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52形成为圆筒状,导出孔24具有圆筒状的内部空间。此外,引导部52只要在配置于导出孔24内的状态下不产生必要以上的晃动,则也可以在与导出孔24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导出孔24的内径例如可以为引导部52的外径的100~110%,优选为100~105%,更优选为100~103%。
62.引导部52的轴x方向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以如下方式设定引导部52(以及导出孔24)的长度:利用穿孔部件3形成穿孔孔h1,从在壁状的组织t的另一方tb侧连接器4与穿孔部件3连接的状态(参照图11)到穿孔部件3及连接器4向第二方向d2移动而连接器4的一端4a到达导出孔24的第一开口部24a的状态为止的期间,引导部52被导出孔24引导。在该情况下,在从连接器4与穿孔部件3连接起到进入导出孔24为止的期间,连接器4及插通部件i在与导出孔24的轴相同的轴上沿着轴x移动。因此,能够使连接器4及插通部件i可靠地移动到导出孔24内。在连接器4进入导出孔24的第一开口部24a后,连接器4在导出孔24内被引导,因此即使在引导部52从导出孔24向第二方向d2脱离后,引导部件5、穿孔部件3以相对于导出孔24的轴心倾斜的方式移动,连接器4及插通部件i也在导出孔24内沿轴x移动。因此,能够稳定地导出连接器4及插通部件i。
63.如图2~图4所示,引导部件5具有卡合部e,该卡合部e与主体2卡合,抑制引导部件5的引导部52从导出孔24脱离。通过设置卡合部e,在利用穿孔部件3对壁状的组织t进行穿孔时,即使对引导部件5施加第二方向d2的力,也能够抑制引导部件5从导出孔24脱离。因此,能够使穿孔部件3稳定地向第一方向d1移动(参照图9以及图10)。卡合部e以相对于主体2限制引导部件5的第二方向d2上的移动的方式与主体2卡合。优选卡合部e构成为限制引导部件5相对于主体2向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这双方的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e是设置于引导部52的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的外螺纹,与设置于主体2的被卡合部24c的内螺纹卡合。但是,卡合部的形状和结构只要能够与主体2卡合而抑制引导部件5的引导部52从导出孔24脱离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卡合部也可以是具有与主体2的被卡合部的结构相应的结构且与被卡合部在轴x方向上卡合的卡合爪、卡合凹部、卡合凸部等。
64.卡合部e以能够解除卡合的方式与被卡合部24c卡合。由此,在利用穿孔部件3进行的壁状的组织t的穿孔完成之后,通过将引导部件5从主体2拆下,能够将连接器4及插通部件i向导出孔24导出(参照图11~图13)。
65.如图2~图6所示,伸出部53设置于引导部52的第二方向d2侧,相对于引导部52的外周向径向外侧伸出。伸出部53提高通过穿孔部件3穿孔壁状的组织t时的操作性。具体而言,能够将手指钩挂于伸出部53的第一方向d1侧的面,并将穿孔部件3向第一方向d1压入。换言之,穿孔部件3作为注射器的柱塞,伸出部53如注射器的针筒的凸缘部那样发挥作用。因此,容易对穿孔部件3施加力,由穿孔部件3进行的壁状的组织t的穿孔变得容易。另外,伸出部53也能够提高相对于主体2拆装引导部52时的操作性。具体而言,在进行作为螺纹结构的卡合部e与被卡合部24c之间的螺合及解除螺合时,通过把持伸出部53而使引导部件5旋转,能够容易地使引导部件5绕轴x旋转。因此,引导部件5相对于主体2的拆装变得容易。
66.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及图6所示,伸出部53设置于引导部件5的筒状部55的第二方向d2侧,构成为相对于筒状部55向周向的整体伸出。但是,伸出部53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构成为仅从周向的一部分突出。
67.穿孔部件3能够相对于主体2相对移动,是在壁状的组织t形成穿孔孔h1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穿孔部件3的前端部31形成为针状,但只要能够在壁状的组织t形成穿孔孔h1,则不必一定是针状。
68.在本实施方式中,穿孔部件3在壁状的组织t的穿孔时,如图3、图4、图9以及图10所示,通过相对于主体2及引导部件5向第一方向d1相对移动,从而从导出孔24的第一开口部24a沿着轴x向第一方向d1突出。由此,在壁状的组织t形成穿孔孔h1。另外,穿孔部件3在形成穿孔孔h1之后,如图11~图13所示,经由连接器4与插通部件i间接地连接,在穿孔部件3向第二方向d2移动而从壁状的组织t向第二方向d2拔出时,使插通部件i从壁状的组织t的另一方tb侧向一方ta侧导出。
69.如图2~图4所示,穿孔部件3具有前端部31及穿孔轴部32,所述穿孔轴部32在穿孔部件3的长度方向上与前端部31邻接而成为插入于壁状的组织t的部位。另外,穿孔部件3具有与连接器4连接的连接部c。
70.前端部31是在穿孔部件3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于第一方向d1侧的端部的部分。通过使穿孔部件3向第一方向d1移动,前端部31对壁状的组织t进行穿孔,形成从壁状的组织t的一方ta侧向另一方tb侧贯通的穿孔孔h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部31形成为朝向前端部31的前端而成为尖细的针状,但只要能够在壁状的组织t上形成穿孔孔h1即可,例如可以不成为筒状等尖细,前端部31的前端也可以不锋利。
71.穿孔轴部32在穿孔部件3的长度方向(轴x方向)上与前端部31邻接,插入于壁状的组织t。穿孔轴部32具有能够贯通壁状的组织t的轴x方向的长度,穿孔轴部32的至少一部分插入于壁状的组织t。穿孔轴部32的形状只要能够穿孔壁状的组织t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穿孔轴部32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形成为圆形。
72.穿孔轴部32的在插通部件i的径向(与插通部件i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的最大尺寸比插通部件i的外径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穿孔轴部32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具有相同外径的圆柱状,如图2~图4所示,穿孔轴部32的外径构成为小于插通部件i的外径。通过使穿孔轴部32的最大尺寸小于插通部件i的外径,与利用与插通部件i的外径相同尺寸的穿孔轴部在壁状的组织t开设穿孔孔的情况相比,能够以较小的力形成穿孔孔h1。在此,“穿孔轴部32的最大尺寸”是穿孔轴部32中的进入壁状的组织t的部分的最大尺寸。另外,“插通部件i的外径”在包含连结部ia的插通部件i的外径在插通部件i的长度方向上一样的情况下,
是指插通部件i的外径,在包含连结部ia的插通部件i的外径在长度方向上局部地变化的情况下,是指插通部件i从壁状的组织t的另一方tb侧向一方ta侧导出的部分中的最大的外径的部分(例如,在连结部ia的外径最大的情况下,连结部ia的外径成为最大的外径)。此外,穿孔部件3的穿孔轴部32的最大尺寸没有特别限定,穿孔部件3的穿孔轴部32的直径只要是穿孔于壁状的组织t所希望的尺寸且不会破损的尺寸,且在与连接器4连接时能够作用将连接器4以及插通部件i拉出所需的力的尺寸即可,例如能够设为插通部件i的外径的5~70%、优选为20~60%、更优选为35~50%。
7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4所示,穿孔部件3具有将穿孔部件3从主体2的突出量限制在规定范围内的止动部33。止动部33在通过穿孔部件3而壁状的组织t从一方ta侧向另一方tb侧被穿孔时,将穿孔部件3从主体2(导出孔24的第一开口部24a)的突出量(参照图4)限制在规定范围内。由此,例如,在壁状的组织t从体外朝向体内被穿孔部件3穿孔时,能够容易地控制穿孔部件3的前端部31到达的位置。因此,能够降低由于穿孔部件3的突出量变大而损伤其他脏器等组织的危险性。此外,“规定范围”例如能够设为在穿孔部件3进入壁状的组织t时穿孔部件的前端部不会到达内部的脏器等成为穿孔对象的组织以外的组织的程度的范围,该规定范围根据穿孔对象(生物体的穿孔部位、体格、年龄、性别等)而适当变更。
74.在本实施方式中,止动部33通过与设置于引导部件5的抵接部53a抵接,将穿孔部件3从主体2的突出量限制在规定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止动部33相对于穿孔轴部32向与轴x方向垂直的方向伸出。更具体而言,伸出的止动部33构成为与设置于引导部件5的引导孔51的第二方向d2侧的开口的周缘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伸出部53的第二方向d2侧的端面)的抵接部53a抵接。
75.此外,止动部的形状只要能够将穿孔部件3从主体2的突出量限制在规定范围内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圆盘状,也可以是矩形的板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止动部33设置于穿孔部件3的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但也可以设置于穿孔部件3的端部以外的部位(例如穿孔部件3的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与穿孔轴部32的中央部之间的位置等)。
7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止动部33与引导部件5在轴x方向上相互卡合。由此,在通过穿孔部件3在壁状的组织t形成穿孔孔h1后,将穿孔部件3从壁状的组织t拔出时,如图12及图13所示,通过使引导部件5相对于主体2向第二方向d2移动,穿孔部件3也能够同时向第二方向d2移动。并且,此时,连接器4及插通部件i从壁状的组织t的另一方tb侧向一方ta侧导出。因此,能够同时进行引导部件5从主体2的拆下、穿孔部件3从壁状的组织t的拔出以及插通部件i的导出,操作性提高,有助于手术时间的缩短。
77.连接部c是与连接器4连接的部位。连接部c的位置只要在壁状的组织t被穿孔部件3穿孔后,在壁状的组织t的另一方tb侧设置于能够与连接器4连接的位置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4所示,连接部c设置于相对于前端部31在第二方向d2侧邻接的位置。连接部c的形状和结构只要能够与连接器4连接以便能够从壁状的组织t导出插通部件i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c是与设置于连接器4的第一连接部41的内螺纹卡合的、设置于穿孔轴部32的外周的外螺纹。但是,连接部c也可以是具有与连接器4的第一连接部41的结构相应的结构且与第一连接部41在轴x方向上卡合的卡合爪、卡合凹部、卡合凸部等。
78.连接器4将穿孔部件3与插通部件i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连接器4在穿孔部件3穿孔了壁状的组织t的状态下,在壁状的组织t的另一方tb侧与穿孔部件3及插通部件i连接。如后所述,在壁状的组织t的另一方tb侧经由连接器4连接的穿孔部件3及插通部件i如图12及图13所示,通过穿孔部件3向第二方向d2移动而成为一体,穿过穿孔孔h1(插通孔h2)向壁状的组织t的一方ta侧移动。由此,插通部件i向壁状的组织t的一方ta侧导出。
79.如图7及图8所示,连接器4具备:第一连接部41,在一端4a侧能够与穿孔部件3连接;及第二连接部42,在另一端4b侧能够与插通部件i连接。连接器的整体形状只要能够将穿孔部件3与插通部件i连接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4为大致圆筒形状。
80.第一连接部41是与穿孔部件3连接的部位。如图7及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41具有与由外螺纹构成的穿孔部件3的连接部c螺合而连接的内螺纹。更具体而言,第一连接部41在连接器4的一端4a侧具有内螺纹,该内螺纹设置于沿着连接器4的轴心设置的筒状的中空部41a的内表面。如图8所示,第一连接部41的筒状的中空部41a形成为不仅是能够收容穿孔部件3的连接部c,还能够收容穿孔部件3的前端部31的大小。
81.第一连接部41的结构只要构成为在穿孔部件3、连接器4以及插通部件i连接的状态下穿孔部件3向第二方向d2移动时穿孔部件3与连接器4之间的连接不被解除,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第一连接部可以是卡合爪等其他机械连接结构,也可以构成为通过磁力连接。
82.第二连接部42是与插通部件i连接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42能够与设置于插通部件i的端部的连结部ia连接。更具体而言,在作为插通部件i的驱动线的端部设置有插入于驱动线的驱动部(电源)而连接的阳插头(连结部ia),第二连接部42构成为与该阳插头(连结部ia)嵌合连接。例如,在作为连结部ia的阳插头的外周设置有卡合突起(未图示),第二连接部42能够由在内表面设置有供连结部ia的卡合突起卡合的卡合凹部(未图示)的筒状的中空部42a构成。
83.第二连接部42的结构只要构成为在穿孔部件3、连接器4以及插通部件i连接的状态下穿孔部件3向第二方向d2移动时连接器4与插通部件i之间的连接不被解除,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第二连接部可以是螺钉、卡合爪等其他机械连接结构,也可以构成为通过磁力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42构成为将与插通部件i分离的状态的连接器4与插通部件i的端部连接,但连接器也可以预先与插通部件i连接。
84.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4在一端4a侧具有扩宽部43,但关于扩宽部43,将在后面叙述。
85.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中,如图3及图4所示,穿孔部件3构成为在导出孔24的内部,在与导出孔24的轴心相同的轴上(轴x上)被向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引导。另外,导出孔24具有如下大小,该大小为在穿孔部件3在壁状的组织t的另一方tb侧与连接于插通部件i的状态的连接器4连接的状态下使穿孔部件3向第二方向d2移动时连接器4及插通部件i能够插通的大小。由此,插通部件i中的穿过贯通了壁状的组织t的插通孔h2的部分与插通部件i中的穿过主体2的导出孔24的部分配置在相同的轴上。因此,抑制主体2从插通部件i中的插通于导出孔24的部分受力而相对于主体2的所希望的位置产生浮起或下沉。
86.另外,在通过穿孔部件3完成壁状的组织t的穿孔且穿孔部件3与连接器4及插通部件i连接之后(参照图11),穿孔部件3如图12及图13所示,以沿着导出孔24的轴心(轴x)向第二方向d2移动的方式被导出孔24引导。由此,在连接器4及插通部件i从壁状的组织t的另一方tb侧向一方ta侧插通时,朝向导出孔24的第一开口部24a准确地沿着轴x被引导,插通部件i以所希望的角度贯通壁状的组织t而插入于导出孔24。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能够准确且容易地从壁状的组织t导出插通部件i。
87.以下,对上述作用效果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88.穿孔部件3如上所述在导出孔24的内部在与导出孔24的轴心相同的轴上被引导,由此如图4所示,由穿孔部件3形成的穿孔孔h1形成为与导出孔24的轴心相同的轴的贯通孔。因此,在贯通壁状的组织t而形成的穿孔孔h1延伸的角度与壁状的组织t的一方ta侧的导出孔24的轴心的角度之间难以产生偏移。因此,如图13所示,在插通部件i从壁状的组织t的另一方tb侧向一方ta侧导出时,插通部件i中的穿过贯通了壁状的组织t的插通孔h2(参照图13)的部分p1和穿过导出孔24(或固定装置f的连通通路f21)的部分p2均沿着轴x成为直线状。因此,能够抑制插通部件i中的穿过贯通了壁状的组织t的插通孔h2的部分p1与穿过导出孔24的部分p2以不同的角度延伸而产生的主体2、固定装置f相对于壁状的组织t的表面浮起或下沉。特别是,在相对于人体的壁状的组织以规定的角度对穿孔孔h1进行穿孔时,在规定的角度是相对于人体的壁状的组织倾斜的角度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倾斜角度为30~60度的情况下,在以往使用的隧道器那样的前端通过圆弧状的导入部件扩大切开部位并插通壁状组织t的情况下,导入部件在皮肤表面上滑动,因此穿孔作业困难。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穿孔部件3不会在皮肤上表面上滑动,另外,通过上述的效果,穿孔作业变得容易。因此,在将固定装备f用作皮肤按钮的情况下,能够倾斜地导出驱动线,与相对于皮肤垂直地导出的情况相比,在衣服下驱动线不会成为障碍。
89.以下,对这一点更详细地进行说明。与本实施方式的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不同,在由隧道器等穿孔部件形成用于使插通部件i穿过的穿孔孔的情况下,需要从壁状的组织t的一侧向另一侧、或者从另一侧向一侧压入穿孔部件。但是,相对于穿孔的理想的位置以及角度容易产生偏移。穿孔的角度从理想的角度产生偏移的状态在图15的参考例中表示。在图15中,用h10表示理想的角度的穿孔孔,用h20表示实际形成的角度相对于理想的角度产生偏移的穿孔孔。此外,理想的角度的穿孔孔h10是穿孔孔的轴与固定装置f的连通通路f21的轴x成为相同的轴上的穿孔孔。
90.如图15所示,插入到以相对于理想的角度产生了偏移的角度形成的穿孔孔h20的插通部件i在穿过穿孔孔h20的部分p10和穿过固定装置f的连通通路f21的部分p20中延伸的角度不同,因此插通部件i受到弯曲变形。对受到了弯曲变形的插通部件i施加欲成为直线状的复原力。因此,从插通部件i向固定装置f施加图16中箭头a所示的力,固定装置f的一侧(图16中左侧的部分)相对于壁状的组织t浮起。这样,若在壁状的组织t与固定装置f之间产生浮起(或者下沉),则对壁状的组织t施加拉伸、压缩载荷,阻碍壁状的组织t的细胞的成长的促进,治疗可能延迟。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中,如图13及图14所示,插通部件i中的穿过贯通了壁状的组织t的插通孔h2的部分p1和穿过导出孔24(固定装置f的连通通路f21)的部分p2都沿着轴x成为直线状。因此,能够抑制在壁状的组织t与主体2(固定装置f)之间产生相对于壁状的组织t的浮起或下沉,抑制壁状的组织t的细胞的成
长的促进被阻碍的情况。
9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穿孔部件3的穿孔轴部32的最大尺寸小于插通部件i的外径。因此,能够在壁状的组织t容易地形成穿孔孔h1。在为了导出插通部件i而使用具有与插通部件i相同外径的粗的隧道器等穿孔部件的情况下,在对壁状的组织t进行穿孔时需要较大的力。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穿孔部件3的穿孔轴部32比插通部件i的外径细,因此能够以较小的力在壁状的组织t形成穿孔孔h1。
92.另外,如图12及图13所示,引导部件5构成为能够与穿孔部件3一起从导出孔24拉出。在该情况下,在将引导部件5从导出孔24拉出时,穿孔部件3也与引导部件5一起从导出孔24被拉出。因此,在从由引导部件5的引导部52堵塞的导出孔24拔出引导部52的操作时,同时进行穿孔部件3的第二方向d2上的移动和连接器4及插通部件i的导出操作。因此,能够不进行复杂的操作而进行插通部件i的导出,作业性提高。
93.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11以及图12所示,连接器4具有扩宽部43,所述扩宽部43是为了在穿孔部件3在壁状的组织t的另一方tb侧与连接于插通部件i的连接器4连接的状态下使穿孔部件3向第二方向d2移动时扩大由穿孔部件3穿孔而成的穿孔孔h1,径向上的宽度被扩宽的部分。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连接器4穿过穿孔孔h1向第二方向d2移动时,扩宽部43起到扩大由穿孔部件3形成的穿孔孔h1的作用。由此,在通过穿孔部件3形成穿孔孔h1后,穿孔部件3向第二方向d2移动时,穿孔孔h1通过同样向第二方向d2移动的连接器4的扩宽部43而扩展。因此,相对于连接器4在第一方向d1侧连接的插通部件i能够穿过穿孔孔h1扩展的插通孔h2(参照图13)。因此,通过利用细的穿孔部件3使壁状的组织t的穿孔容易,并且将穿孔部件3向第二方向d2拉出,穿孔孔h1被连接器4扩展,并导出插通部件i。因此,从向壁状的组织t的穿孔到插通部件i的导出为止的一系列的动作非常容易。
94.扩宽部43的形状只要能够在连接器4向第二方向d2移动时扩宽穿孔孔h1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11以及图12所示,扩宽部43具有锥形部43a,该锥形部43a形成为随着从连接器4的一端4a侧靠近另一端4b侧而扩宽的圆锥台状。锥形部43a的最大外径构成为与插通部件i的外径相等或比插通部件i的外径大。由此,能够更容易地扩大连接器4的扩宽部43穿过后的穿孔孔h1,穿孔孔h1扩大而形成的插通孔h2与插通部件i的外径相等或为插通部件i的外径以上。这样,通过连接器4在第二方向d2上前导到插通部件i而形成插通孔h2。由此,能够无阻力地从壁状的组织t导出插通部件i。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锥形部43a由平滑的斜面构成,但锥形部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台阶状地扩宽而成为圆锥台状。
95.接着,关于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的作用效果,参照图9~图13,以将人工辅助心脏的插通部件(驱动线,以下称为驱动线i)从体内向体外导出的情况为例更具体地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说明只不过是一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说明。
96.首先,将与驱动线i连接的人工辅助心脏(未图示)埋入患者的体内。接着,为了将驱动线i从体内向体外导出,如图9所示,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设置在壁状的组织t的规定的位置,具体而言,设置在患者的腹部的规定的位置。此外,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在导出驱动线i之后,最终被更换为固定装置f。
97.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向腹部的设置通过切开作为壁状的组织t的一部分的皮肤,使主体2的凸缘部22潜入皮肤的下侧来进行。主体2的主体部21及凸缘部22具有与固定装置f
的固定部f1及连通部f2(参照图1)对应的形状及大小,通过该设置作业,确认在之后可靠地安装固定装置f。
98.如图9所示,在主体2设置于壁状的组织t的状态下,引导部件5的引导部52插入到主体2的导出孔24内,作为外螺纹的引导部件5的卡合部e与作为内螺纹的主体2的被卡合部24c螺合,因此引导部件5在轴x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固定于主体2。另外,穿孔部件3插入到引导部件5的引导孔51内,穿孔部件3的前端部31不从导出孔24的第一开口部24a向第一方向d1突出。
99.若主体2向壁状的组织t的设置完成,则如图10所示,通过穿孔部件3在壁状的组织t形成穿孔孔h1。具体而言,在把持主体2的把持部23而使主体2不倾斜的状态下,穿孔部件3被向第一方向d1压入。穿孔部件3被引导孔51以在与导出孔24相同的轴上移动的方式引导,因此在壁状的组织t形成在与导出孔24相同的轴上延伸的穿孔孔h1。
100.此时,手术者的手指钩挂于引导部件5的伸出部53的第一方向d1侧的面,通过相同的手的其他手指将穿孔部件3向第一方向d1压入。由此,能够如注射器的柱塞的操作那样通过简单的操作将穿孔部件3压入壁状的组织t。穿孔部件3比驱动线i细,能够容易地贯通皮肤及肌肉层。
101.另外,若穿孔部件3向第一方向d1移动规定量,则穿孔部件3的止动部33与设置于伸出部53的第二方向d2侧的面的抵接部53a抵接,穿孔部件3停止。因此,能够抑制穿孔部件3错误地较深地穿孔于壁状的组织t。由此,能够抑制位于体内的其他脏器等组织or被穿孔部件3的前端部31损伤。
102.当穿孔部件3到达壁状的组织t的另一方(体内)tb侧时,如图11所示,由手术者在患者的体内通过连接器4连接穿孔部件3和驱动线i。具体而言,作为内螺纹的连接器4的第一连接部41与作为外螺纹的穿孔部件3的连接部c螺合,从而将穿孔部件3与连接器4连接。另外,连接器4和驱动线i通过设置于驱动线i的端部的作为阳插头的连结部ia插入设置于连接器4的另一端4b的作为阴插头的第二连接部42而连接。由此,穿孔部件3、连接器4以及驱动线i在轴x方向上被一体地连接。
103.若穿孔部件3与驱动线i经由连接器4连接,则如图12所示,将引导部件5从主体2拆下。具体而言,通过使引导部件5绕轴x旋转,引导部件5的卡合部e与主体2的被卡合部24c的螺合被解除,能够将引导部件5的引导部52从导出孔24拔出。当引导部件5的引导部52从导出孔24拔出,引导部件5进一步向第二方向d2移动时,在引导部件5和止动部33的部位在轴x方向上卡合的穿孔部件3也向第二方向d2移动。由此,连接器4和插通部件i也通过穿孔部件3向第二方向d2移动。
104.当连接器4向第二方向d2移动时,如图12所示,设置于连接器4的一端4a侧的锥形部43a在径向上推开穿孔孔h1。当连接器4进一步向第二方向d2移动时,穿孔孔h1通过连接器4的锥形部43a扩大到驱动线i能够穿过的大小,形成插通孔h2(参照图13)。当连接器4及驱动线i通过插通孔h2时,如图13所示,驱动线i通过主体2的导出孔24而被导出到体外。
105.当将驱动线i导出到体外时,解除连接器4与驱动线i的连接,将主体2从壁状的组织t拆下,如图14所示,将固定装置f固定于设有主体2的场所。固定装置f的连通通路f21以与主体2的导出孔24相同的角度倾斜,固定装置f的连通通路f21和插通孔h2在相同的轴上延伸。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驱动线i沿着连通通路f21和插通孔h2呈直线状地延伸。因此,
抑制因驱动线i中的穿过插通孔h2的部分p1与穿过连通通路f21的部分p2以不同的角度延伸而产生的固定装置f从壁状的组织t浮起或下沉。
106.<第二实施方式>
107.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未设置引导部件5,穿孔部件5被直接引导至主体2的导出孔24。此外,除了未设置引导部件5这一点以外,基本上能够设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相同的结构的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事项能够应用于第二实施方式。
108.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在穿孔部件3设置有被导出孔24引导的引导部34。导出孔24具有与引导部34的外径对应的内径(例如,引导部34的最大外径的100~110%,优选为100~105%,更优选为100~103%的内径)。引导部34设置于在通过穿孔部件3穿孔壁状的组织t时相对于导出孔24的第一开口部24a不向第一方向d1突出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穿孔部件3的引导部34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引导部件5的引导部52相同的功能。
10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2具有与穿孔部件3的止动部33抵接的抵接部26。抵接部26由导出孔24的第二方向d2侧的开口的周缘部构成。主体2的抵接部26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引导部件3的抵接部53a同样的功能。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主体2具有凸缘部27,在凸缘部27的第二方向d2侧的端面设置有抵接部26。
110.上述以外的结构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第二实施方式的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插通部件导出装置1相同的效果。
111.标号说明
112.1 插通部件导出装置
113.2 主体
114.21 主体部
115.22 凸缘部
116.23 把持部
117.24 导出孔
118.24a 第一开口部
119.24b 第二开口部
120.24c 被卡合部
121.25 主体侧抵接面
122.26 抵接部
123.27 凸缘部
124.3 穿孔部件
125.31 穿孔部件的前端部
126.32 穿孔轴部
127.33 止动部
128.34 引导部
129.4 连接器
130.4a 一端
131.4b 另一端
132.41 第一连接部
133.41a 筒状的中空部
134.42 第二连接部
135.42a 筒状的中空部
136.43 扩宽部
137.43a 锥形部
138.5 引导部件
139.51 引导孔
140.52 引导部
141.53 伸出部
142.53a 抵接部
143.54 止动面
144.55 筒状部
145.c 连接部
146.d1 第一方向
147.d2 第二方向
148.e 引导部件的卡合部
149.f 固定装置
150.f1 固定部
151.f2 连通部
152.f21 连通通路
153.f3 卡盘部件
154.h1 穿孔孔
155.h10 理想的角度的穿孔孔
156.h2 插通孔
157.h20相对于理想的角度产生了偏移的穿孔孔
158.i插通部件(驱动线)
159.ia 连结部
160.ib 插通部件主体
161.ic 冷却水循环通路
162.id 电源电缆
163.or 其他组织
164.p1插通部件中的穿过插通孔的部分
165.p10穿过穿孔孔的部分
166.p2穿过导出孔(或连通通路)的部分
167.p20 穿过连通通路的部分
168.t 壁状的组织
169.ta 壁状的组织的一方
170.tb 壁状的组织的另一方
171.td 壁状的组织的壁厚方向
172.x 穿孔部件的轴
173.θ第一方向和壁状的组织的一侧的面所成的角。
技术特征:
1.一种插通部件导出装置,用于将线状的插通部件插通于生物体的壁状的组织,其中,所述插通部件导出装置具备:主体,能够配置于所述壁状的组织的壁厚方向的一侧;穿孔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相对移动,用于形成穿孔孔,所述穿孔孔在从所述一侧朝向另一侧的第一方向上将所述壁状的组织穿孔;及连接器,具备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能够在一端侧与所述穿孔部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在另一端侧与所述插通部件连接,所述连接器构成为将所述穿孔部件和所述插通部件连接,所述穿孔部件具有前端部及穿孔轴部,所述穿孔轴部在所述穿孔部件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前端部邻接而成为插入于所述壁状的组织的部位,所述穿孔轴部的在所述插通部件的径向上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插通部件的外径,所述主体具有导出孔,该导出孔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内部空间,所述穿孔部件构成为,在所述导出孔的内部,在与所述导出孔的轴心相同的轴上,被向所述第一方向及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二方向引导,所述导出孔具有如下大小,该大小为在所述穿孔部件在所述壁状的组织的另一侧与连接于所述插通部件的状态的连接器连接的状态下使所述穿孔部件向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连接器及所述插通部件能够插通的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通部件导出装置,其中,所述插通部件导出装置还具备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至少能够部分地插入于所述导出孔内,并具有引导孔,所述引导孔在与所述导出孔的轴心相同的轴上引导所述穿孔部件,所述引导部件构成为能够与所述穿孔部件一起从所述导出孔拉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通部件导出装置,其中,所述引导部件具备:筒状的引导部,插入于所述导出孔内;及伸出部,设置于所述引导部的所述第二方向侧,相对于所述引导部的外周向径向外侧伸出,所述引导部件具有卡合部,该卡合部与所述主体卡合,抑制所述引导部件的所述引导部从所述导出孔脱离。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插通部件导出装置,其中,所述穿孔部件具有止动部,该止动部将所述穿孔部件从所述主体的突出量限制在规定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插通部件导出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器具有扩宽部,该扩宽部是为了在所述穿孔部件在所述壁状的组织的另一侧与连接于所述插通部件的连接器连接的状态下使所述穿孔部件向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扩大由所述穿孔部件穿孔形成的穿孔孔,所述径向上的宽度被扩宽的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通部件导出装置,其中,所述扩宽部具有锥形部,该锥形部形成为随着从所述连接器的所述一端侧靠近所述另一端侧而扩宽的圆锥台状,所述锥形部的最大的外径与所述插通部件的外径相等或比所述插通部件的外径大。
技术总结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插通部件导出装置,具备:主体(2);穿孔部件(3),用于形成穿孔孔(H1),所述穿孔孔(H1)在第一方向(D1)上将壁状的组织(T)穿孔;及连接器(4),构成为将穿孔部件(3)和插通部件(I)连接,穿孔部件(3)具有前端部(31)和穿孔轴部(32),穿孔轴部(32)的最大尺寸小于插通部件(I)的外径,主体(2)具有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导出孔(24),穿孔部件(3)构成为,在与导出孔(24)的轴心相同的轴上,被向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引导,导出孔(24)具有连接器(4)及插通部件(I)能够插通的大小,通过设为如上插通部件导出装置,能够将插入于生物体的壁状的组织的插通部件准确且容易地向体外导出。向体外导出。向体外导出。
技术研发人员:小岚伸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海莱客思
技术研发日:2022.03.31
技术公布日:2023/10/1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