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奇观”的诞生:原型机的制作与试飞

军事 03-29 阅读:802 评论:0

回到1969年,依据新机方针要求,320厂用两个月做好的两个风洞模型于12月分别送到沈阳和北京大学,完结了第一轮高/低速风洞实验;与此一起全机结构打样和体系原理规划也根本完结。在全体开展顺畅的一起,也有两个需求解决的问题:首要是风洞实验证明飞机阻力大于核算值,有必要对飞机进行跨音速面积律修形——陆孝彭总师最初的判断完全正确;别的打样核算后发现飞机结构体系要超重,正常起飞分量至少要到4.4吨。

在初次自行研制超音速歼击机的过程中,有些波折是很正常的,并且这也使得陆孝彭的技能权威进一步得到认可。在他的领导下,320厂第十营展开了广泛的技能剖析研讨,并征求了601所和南京航空学院的定见,终究于1970年第一季度完结了加长机身并进行蜂腰修形(但仍不行完全)、机翼外翼选用7°上反角以进步横向安定性并下降诱导阻力、压低座舱高度并控制机体外表整流罩尺度等改善。经核算,新计划在M1.5时零升阻力可下降12%。

1970年3月,三机部下达公函,正式命名新机为歼击-12型飞机。面临进入详细规划时人手不行的问题,320厂第十营为了添加规划力气想尽了一切办法。比方何永钧当年在厦大航空工程系的老同学,时任南京航空学院教授的周建功,由他带领前往南昌的40多名师生,成为了歼-12详细规划的“生力军”。

人的主观能动性,再加上机器的力气,确实可以创造出奇观。625所(航空工业制作所)在协助试制时,对机身机翼进行数学建模,并在上海华东核算研讨所(中电科32所)用核算机算出了机身机翼准确外形及斜角值,经过625所自己规划制作的数控绘图机完结了12平方米、多为杂乱曲线的绘图。这部分约占全机理论模线作业量的40%,且质量杰出、可直接作为出产依据,为“一年奇观”做出了重要贡献。

就这样,仅用一个月的时刻,歼-12开端全面发图,320厂于6月9日组成了代号“六九单位”的歼-12试制部门,满怀信心投入了原型机试制。为了力保不超重,歼-12使用了许多新工艺,其间补偿压低座舱带来的视界损失、并完结减重的全体式前风挡最常被人提及。不过歼-12并不是第一款有着这一特征的国产飞机,在早几个月首飞的强-5乙鱼雷机上,就首要运用了由姑苏公民化工厂供给三合有机玻璃材料,320厂加工成型的全体式前风挡。

尽管都是320厂的产品,但两种风挡的形制仍有所区别。强-5乙的风挡更薄、尺度更大,且全为曲面、曲率变化陡峭,加工起来较为容易;歼-12的风挡正面挨近平面(起到老式战机瞄准具前方防弹玻璃的效果),其与旁边面的接缝处曲率变化显着,厚度也较大。这使得直到歼-12下马前,320厂仍在进行工艺实验以消除接缝处的折光现象,在装机件上则经过粘贴有色胶纸带来缓解。

“一物两用”的全体式前风挡,代表了在陆孝彭领导下,“为节省1克分量而斗争”的歼-12减重规划思维中的一个首要方向。例如其主起落架舱门盖板分为两段,一段随起落架收放而闭合翻开,另一端则安置在机身下方,除了与起落架收放配合动作外,还兼做独立收放的减速板用。

除了“两用”,减重大计更多还要靠“内功”。全机共用21块化铣全体壁板,在减重的一起也下降了全机铆接作业量;在进气道内壁和机头罩运用金属蜂窝结构和泡沫塑料填充的夹层结构;初次较广泛地运用钛合金成形件,用于发动机喷管延伸筒导风罩、机炮整流罩和中外翼对接带板等部位;初次选用铝合金前起落架,初次在大后掠全动平尾上完结直轴管梁操作……

在歼-12的工艺立异中,320厂最为出彩的是选用大尺度滚焊结构件和化铣垫板制作的机身全体油箱。这一规划使得载油量进步11%,结构和燃油体系减重83.47千克。歼-12内油量到达了1350千克,以其正常起飞分量4442千克核算,内载油系数为0.30,这在一、二代喷气式歼击机中属于很高的水平。

随着原型机在总装线上逐步成形,为歼-12试飞使命从空14师40大队(1970年后改称团)调来的优异飞翔员徐少臣(曾任“杜凤瑞中队”中队长),也已抵达320厂开端了解这款新机。1966年5月9日,我国初次进行增强型原子弹实验,40大队9位飞翔员先后驾机穿过爆炸后发生的蘑菇云,进行放射性烟云取样,他们被誉为“勇闯蘑菇云九勇士”,徐少臣便是其间之一。

1970年12月12日,01架原型机总装下线,机号为7012号,70代表1970年首飞,12代表歼-12。12月中旬,02架原型机完结了规划载荷的静力实验,加载到规划载荷(损坏载荷的67%)时无残余变形,证明强度满足首飞安全要求;12月17日,01架原型机进行初次地面开车实验,证明了涡喷-6Ⅱ的状况足以完结首飞使命。12月22日至24日,歼-12依照程序完结了低、中、高速滑行实验,飞翔员徐少臣以为飞机状况杰出,完全可以准时首飞,向毛主席报喜!

1970年12月26日,徐少臣驾驶歼-12首飞成功。他在下降后表明,飞机分量轻、起飞加快快、安稳性和操作性杰出,转弯半径小,机动灵活,歼-12的研制是成功的。现已为之连续数日挑灯夜战的陆孝彭和320厂试飞站、“六九单位”全体人员无不欢天喜地,纷繁与徐少臣握手拥抱,庆祝首飞节点到达的一刻!

尽管与同一天在渤海造船厂下水的091型核潜艇首艇1701号相比,小小的歼-12看上去微乎其微,但关于320厂来说,可以以微薄之力完结新机研制一年多就首飞,依然是值得道贺的大喜事。1971年2月11日,02架机在全机损坏性静力实验中,加载到104.1%出现损坏,证明了在保证强度满足的一起,全机分量控制很成功。

1971年4月,01架机在最大平飞速度试飞中最大M数只到达0.98。经剖析,这首要是蜂腰规划仍不完全所造成的,别的为了减重把发动机喷管延伸筒截短了0.6米,也下降了实践推力,一起机身外表凸起的整流罩也需求进一步处理。03架原型机(7112号)除了无法修正蜂腰规划之外,对后两点进行了改善,于1971年(一说1972年)首飞成功,但其最大平飞M数仍只到达1.2。

不过1972年9月三机部在南昌举行的歼-12讨论会上,与会航空专家教授对歼-12的规划特色和试飞数据,仍是以肯定为主。特别是该机实测中获得的起降滑跑长度均在500米左右,尽管间隔1969年定下的400米还有间隔,但这个比歼-5还要短,长时刻位居国产喷气式飞机之冠的数据,现已使得歼-12的安置条件十分宽松。

各方以为,假如可以对飞机进一步做蜂腰处理,即便涡喷-6Ⅱ的加力推力依然无法合格,歼-12的最大平飞M数仍是有望到达1.4的——与选用三角翼,更合适进步高空高速方针的春风104共同;其他功能也会得到进一步进步。依据这种状况,三机部1973年5月要求320厂派歼-12飞抵北京陈述,03架原型机于1973年7月2日飞抵北京南苑机场,并于9月10日进行了正式飞翔扮演。

观看了这次陈述扮演后,除了那句广为人知、描述其机动灵活的赞誉“空中李向阳”之外,叶剑英元帅还对320厂随机赴京陈述的人员指出,“要搞一条出产线,转小批出产,先少量搞、逐步改善,二三年时刻安稳出产、配备部队”。依据首长指示精神,三机部在1973年第四季度连续向320厂宣布两个文件:一是要求树立年产300架飞机才能的出产线,二是要求再研宣布产10架飞机,力求1974年末规划定型,1975年出产定型,进入大批量出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