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无人机飞行管理规定简析

近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令》,将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无人驾驶航空器(简称无人机),是指没有机载驾驶员、自备动力系统的航空器。分为军用无人机、警用无人机(警察、海关、应急管理部门辖有的无人机)和民用无人机。
针对大多数民用无人机用户,现将《条令》相关条款规定进行简要的梳理:
总体管理框架
无人机总体管理框架是建立在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基础之上,由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和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作为管理主体,为民用无人机用户提供飞行保障和服务。
市级以上人民政府:通过服务平台及时发布辖区内的管制空域信息。
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根据各地政府发布的管制空域信息,制定适飞空域电子围栏;通过服务平台受理无人机飞行活动与飞行计划的申请和审批;提供无人机空中监管和飞行保障服务。
民用航空管理部门:通过服务平台,为民用无人机用户提供相关管理服务;负责民用无人机适航许可管理工作。
公安机关:对违法违规飞行的无人机,进行低空先期处置和落地现场处置。
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制定非适航许可的民用无人机产品质量有关规定,以及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非适航许可的民用无人机产品实施市场监管。
民用无人机用户:通过服务平台,按照相关规定,办理使用无人机的各项业务手续,接受无人机飞行管理与保障服务。
飞行管理规定
民用无人机用户包括个人消费和单位运营两种类型。
民用无人机按照性能指标分为微型、轻型、小型、中型和大型五种类型。
农用无人机在常规农用作业(使用最大起飞重量不超过150千克的农用无人机在农林牧渔区域上方的适飞空域内从事农林牧渔作业飞行活动)时,有特殊的使用和运营规定,单独列为一种类型。
航空模型单独列为一种类型。
下表整理列出各种类型无人机的相关管理规定,以便于无人机用户查阅参考。
飞行管理规定大致分为操控员资质、无人机适航和保险、单位运营、飞行空域和报送信息、服务平台等方面的要求。
依法合规飞行
个人消费用户:如航拍摄影爱好者,可以选择购买微型或轻型航拍无人机,通过服务平台进行实名登记,下载设置电子围栏,即可在适飞空域进行航拍飞行活动。
农用无人机用户:如农机合作社植保无人机操控员,需要取得操作证书,使用适航许可、已投保且实名登记的农用无人机,通过服务平台下载设置电子围栏,即可从事常规农用作业飞行活动。
单位运营用户:如影视摄影公司航拍无人机操控员,必须获得操控员执照,取得单位运营合格证,使用适航许可(小型不需适航)、已投保且实名登记的航拍无人机,通过服务平台申报飞行活动和计划(小型在适飞空域不需申报),并按照飞行计划进行航拍飞行活动。
航空模型活动参与者:需要根据国务院体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只能在航空飞行营地划定的空域内飞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