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余热利用系统及钢铁余热利用的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10-08
阅读:65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钢铁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铁余热利用系统及钢铁余热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2.钢铁行业是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包括金属铁、铬、锰等的矿物采选业、炼铁业、炼钢业、钢加工业、铁合金冶炼业、钢丝及其制品业等细分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之一。
3.同时,钢铁行业也是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大户,面临着严峻的节能减排任务。为适应钢铁行业结构升级,钢企纷纷进行低碳和低能耗规划,在技术改进、循环经济、环境改造、生态打造等全方位进行绿色转型。
4.相关技术中,在钢铁铸造过程中有大量的排放余热未得到有效利用,直接进行排放从而导致能源浪费,能源利用率较低。此外,在钢铁连铸工艺中需要使用工业气对钢材进行切割,其充分燃烧后的气体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还不利于降低碳排放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钢铁余热利用系统及钢铁余热利用的方法,以利于节约能源,提高钢铁工艺的环保性。
6.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钢铁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相互隔绝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配置为流通从钢铁工艺出来的废气,所述第二通道配置为流通做功介质,所述第一换热器配置为通过热交换将所述做功介质由液态变为气态;能量转换装置,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能量转换装置配置为将气态的所述做功介质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连接的发电机,所述发电机配置为将所述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的整流器,所述整流器配置为将所述电能由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及与所述整流器电连接的布朗气发生器,所述布朗气发生器配置为在所述直流电的电解作用下产生布朗气,所述布朗气配置为作为钢铁连铸工艺中钢材切割的燃烧用气。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做功介质为水或有机物的一种,所述有机物的沸点低于所述水的沸点。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机物包括戊烷、正丁烷、异丁烷、五氟丙烷、二氟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为汽轮机或膨胀机的一种。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膨胀机包括螺杆膨胀机和涡轮膨胀机。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钢铁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相互隔绝的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分别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和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所述第四通道配置为流通冷却液,所述第二换热器配置为通过热交换将所述做
功介质由气态变为液态。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钢铁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驱动泵。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管式换热器或翅片式换热器中的一种。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钢铁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补水箱,所述补水箱与所述布朗气发生器连通,以向所述布朗气发生器内补水。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钢铁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进出口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
16.所述钢铁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进口的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出口的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
17.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钢铁余热利用的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钢铁余热利用系统,包括:
18.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将所述做功介质与所述废气进行热交换,以得到气态做功介质;
19.通过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将所述气态做功介质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20.通过所述发电机将所述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1.通过所述整流器将所述电能由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22.在所述直流电的电解作用下,通过所述布朗气发生器产生布朗气,所述布朗气配置为作为钢铁连铸工艺中钢材切割的燃烧用气。
23.本技术中,从钢铁工艺中产生的废气在第一换热器中与做功介质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可以对废气的余热进行二次利用,进而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进一步地,废气将热量传递给做功介质后,做功介质由液态转化为高温高压的气态状态。之后,做功介质在能量转换装置以及发电机的作用下从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接着,输出的电能通过整流器整流为直流电,并作为布朗气发生器的电源,从而通过布朗气发生器源源不断的产生氢氧混合气体也即布朗气。最后,产生的布朗气可以作为钢铁连铸工艺中切割钢材的燃烧用气,燃烧后的产物绿化环保,无污染,进而还有利于提高钢铁工艺的环保性。也就是说,本技术一方面可以对钢铁工艺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另一方面还通过余热来产生清洁气体,作为钢铁连铸工艺中切割钢材的燃烧用气。这样,既有利于节约能源,同时还利于提高钢铁工艺的环保性。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钢铁余热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钢铁余热利用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
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9.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0.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2.如背景技术所述,在钢铁铸造过程中有大量的排放余热未得到有效利用,直接进行排放从而导致能源浪费,能源利用率较低。此外,在钢铁连铸工艺中需要使用工业气对钢材进行切割,其充分燃烧后的气体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还不利于降低碳排放量。这样,与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相悖。
33.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钢铁余热利用系统及钢铁余热利用的方法,以利于节约能源,提高钢铁工艺的环保性。
34.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钢铁余热利用系统100。如图1所示,钢铁余热利用系统100包括第一换热器110、能量转换装置120、与能量转换装置120连接的发电机130、与发电机130电连接的整流器140以及与整流器140电连接的布朗气发生器150。第一换热器110包括相互隔绝的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2,第一通道111配置为流通从钢铁工艺出来的废气s1,第二通道112配置为流通做功介质s2,第一换热器110配置为通过热交换将做功介质s2由液态变为气态。能量转换装置120与第二通道112连通,能量转换装置120配置为将气态的做功介质s2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130配置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整流器140配置为将电能由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布朗气发生器150配置为在直流电的电解作用
下产生布朗气s3,布朗气s3配置为作为钢铁连铸工艺中切割钢材的燃烧用气。
35.本技术中,钢铁余热利用系统100包括第一换热器110、能量转换装置120、发电机130、整流器140以及布朗气发生器150。第一换热器110是指用于热量交换的部件。第一换热器110包括相互隔绝的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2。从钢铁工艺出来的废气s1在第一通道111内流通,做功介质s2在第二通道112内流通。二者通过流通时的温度差实现热量交换,以使做功介质s2的温度升高,废气s1的温度较低。这样,废气s1的余热即被再次利用。进一步地,做功介质s2升温后的温度超过其沸点,从而由液态变为气态。也就是说,通过第一换热器110的热交换过程,做功介质s2从低温低压的液态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废气s1从高温变为低温,这样实现了余热的二次利用。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热交换效果,废气s1在第一通道111内的流通方向可以与做功介质s2在第二通道112内的流通方向相反,从而实现对流热交换。需要说明的是,废气s1可以是从钢铁工艺中任意一个需要气体燃烧的工序中产生。例如,废气s1可以是由原料烧结、焦化、高炉炼铁、电炉炼钢、退火以及回火等环节产生的,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36.能量转换装置120是指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能量进行相互转换的装置。本技术中,能量转换装置120与第二通道112连通,使得液态做功介质s2与废气s1热交换变为高温高压气态做功介质s2后,再通过能量转换装置120将气态做功介质s2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例如,能量转换装置120可以为汽轮机、膨胀机等中的一种。发电机130用于和能量转换装置120相配合,从而将能量转换装置120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进行输出。
37.整流器140是指把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装置。整流器140可以由真空管、引燃管、固态矽半导体二极管,汞弧等制成。布朗气发生器150是指以水、或者氢氧化钠(naoh)、或者氢氧化钾(koh)水溶液为电解质,通过水电解的电化学反应,从水中分解出氢气和氧气的装置。布朗气发生器150一般包括电源系统、电解槽系统、汽水分离系统、冷却系统,控制系统、安全防回火系统等。其中,布朗气s3是指氢氧按2:1比例进行混合的气体。布朗气s3是一种清洁气体,燃烧后生成的产物只有水蒸气,绿色环保。布朗气s3配置为作为钢铁连铸工艺中切割钢材的燃烧用气。
38.钢铁连铸工艺是指连续铸钢(continuous steel casting)的工艺技术。钢铁连铸是炼钢和轧钢的中间环节,是冶金流程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也是炼钢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钢铁厂生产各类钢铁产品过程中,使用钢水凝固成型有两种方法:传统的模铸法和连续铸钢法。模铸法是指把一炉钢水间断地浇注成多根钢锭,待凝固成形冷却后脱模后得到铸坯。因模铸法每浇一次要做模具、冷却再脱模,占地面积大,时间长且生产效率低。连续铸钢法也即钢铁连铸工艺是指钢水连续地流入中间包,经中间包混合分流后注入结晶器冷却凝固,从而得到无限长的铸坯的工艺。钢铁连铸工艺产生的铸坯经切割后可以直接供轧钢生产使用。一般使用火焰切割的方式对铸坯进行切割。钢铁连铸工艺过程简单、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同时还可以降低生产能耗,是目前主流的钢水凝固成型工艺。
39.本技术中,从钢铁工艺中产生的废气s1在第一换热器110中与做功介质s2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可以对废气s1的余热进行二次利用,进而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进一步地,废气s1将热量传递给做功介质s2后,做功介质s2由液态转化为高温高压的气态状态。之后,做功介质s2在能量转换装置120以及发电机130的作用下从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接着,输出的电能通过整流器140整流为直流电,并作为布朗气发生器150的电
源,从而通过布朗气发生器150源源不断的产生氢氧混合气体也即布朗气s3。最后,产生的布朗气s3可以作为钢铁连铸工艺中切割钢材的燃烧用气,燃烧后的产物绿化环保,无污染,进而还有利于提高钢铁工艺的环保性。也就是说,本技术一方面可以对钢铁工艺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另一方面还通过余热来产生清洁气体,作为钢铁连铸工艺中切割钢材的燃烧用气。这样,既有利于节约能源,同时还利于提高钢铁工艺的环保性。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做功介质s2为水或有机物的一种,有机物的沸点低于所述水的沸点。
41.本实施例中,做功介质s2可以为水或有机物的一种。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热力学的相关定理,热交换的两种物质需要存在温差。因此,做功介质s2的沸点需要低于废气s1的温度。
42.做功介质s2可以为水,水可以和废气s1进行热交换后变为水蒸气,从而使得水由低温低压的液态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最终经过能量转换装置120和发电机140后输出电能。由此,当做功介质s2为水时,可以对温度高于水沸点的高温废气进行余热利用。做功介质s2也可以为有机物,有机物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当做功介质s2为沸点低于水的沸点的有机物时,废气s1的温度可以较低,只要其温度高于有机物的沸点温度即可。这样,可以对低温废气也即低品位热能的余热进行利用,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余热利用率和利用效果。
43.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物包括戊烷、正丁烷、异丁烷、五氟丙烷(r245fa)、二氟乙烷(r152a)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有机物的沸点远低于水的沸点,从而可以实现对低温余热的充分利用,进而利于提高余热利用效率和利用效果。
44.在一些实施例中,能量转换装置120为汽轮机或膨胀机的一种。汽轮机和膨胀机均可以将气体的热能转化成机械能,同时也可以带动发电机旋转从而发出电能。汽轮机运行平稳安全,压力、温度和流量相对稳定,同时汽轮机的输出功率较大。汽轮机附属的辅助系统也较多例如油系统、真空系统、汽封系统等,构造复杂精密,成本较大。此外,汽轮机对工况要求比较严格,例如只能接收蒸汽,不能存在液体含量。由于汽轮机接收的为饱和水蒸气,因此一般可以利用例如温度大于300℃、500℃等的高温废气余热,但是很难利用例如温度小于300℃、100℃等的低温废气余热。膨胀机的结构相对汽轮机来说较为简单,对工况的要求较低,例如可以适用于气态或者气液双相物质;或者,可以允许做功介质s2的压力在范围内波动等。膨胀机的输出功率较小,其优点在于,可以适用于低温低压的蒸汽。也即,当做功介质s2为沸点低于水沸点的有机物时,可以使用膨胀机作为能量转换装置,从而可以回收例如温度小于200℃、100℃等的低温废气余热。具体可根据废气s1的余热温度而选择合适的做功介质s2以及能量转换装置12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沸点温度为标准气压下的沸点温度。
45.可选地,膨胀机包括螺杆膨胀机和涡轮膨胀机。螺杆膨胀机和涡轮膨胀机的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从而有利于降低钢铁余热利用系统的搭建成本。
4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钢铁余热利用系统100还包括第二换热器160,第二换热器160包括相互隔绝的第三通道161和第四通道162,第三通道161与能量转换装置120和第一换热器110连通,第四通道162配置为流通冷却液,第二换热器160配置为通过热交换将做功介质s2由气态变为液态。
47.本实施例中,钢铁余热利用系统100还包括第二换热器160。当做功介质s2通过能量转换装置120进行能量转换后,热能降低,但是流出的做功介质s2可能还是气态形态,或者为气态和液态的混合状。由此,钢铁余热利用系统100利用第二换热器160中的冷却液对做功介质s2进行降温,使其重新变为液态。也就是说,本技术中,第一换热器110可以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160可以为冷凝器,这样即可实现做功介质s2在不同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换热器160第四通道162内流通的冷却液可以为水,其温度需要低于做功介质s2的沸点温度。
4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钢铁余热利用系统10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换热器110与第二换热器160之间的驱动泵170。通过设置驱动泵170,从而可以提供做功介质s2在整个循环通道内流通的驱动力。需要说明的是,当做功介质s2为水时,第一换热器110、能量转换装置120、发电机130、第二换热器160以及驱动泵170构成了朗肯循环(图1中虚线内的部分)。当做功介质s2为有机物时,第一换热器110、能量转换装置120、发电机130、第二换热器160以及驱动泵170构成了有机肯朗循环。
4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10为板式换热器、管式换热器或翅片式换热器中的一种。上述为常见换热器的结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从而有利于降低钢铁余热利用系统100的搭建成本。
5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160为板式换热器、管式换热器或翅片式换热器中的一种。上述为常见换热器的结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从而有利于降低钢铁余热利用系统100的搭建成本。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钢铁余热利用系统100还包括补水箱180,补水箱180与布朗气发生器150连通,以向布朗气发生器150内补水。由于布朗气发生器150为通过电解水原理生成氢气和氧气。因此,通过设置补水箱1480,从而可以保证布朗气发生器150内的水溶液容积处于要求的范围内,进而有利于提高布朗气发生器150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钢铁余热利用系统10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通道111进出口的第一温度传感器t1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t2。通过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t1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t2,一方面可以实时检测废气s1热交换前和热交换后的温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对第一换热器120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具体地,当温差处于预设范围时,表明充分换热。若发生偏差,则表明第一换热器110内的换热出现问题,从而可以及时对其进行检修,进而还有利于提高换热可靠性。
53.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钢铁余热利用系统100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通道112进口的第三温度传感器t3和第一压力传感器p1,以及设置在第二通道112出口的第四温度传感器t4和第二压力传感器p2。通过设置第三温度传感器t3、第四温度传感器t4、第一压力传感器p1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p2,从而可以实时检测做功介质s2热交换前和热交换后的温度差和压力差。此外,还可以通过压力差和温度差的数据,来选择做功介质s2的类型以及第一换热器110的散热功率,从而更好的对余热进行回收利用。
54.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钢铁余热利用的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钢铁余热利用系统100。如图2所示,钢铁余热利用的方法包括:
55.通过第一换热器110将做功介质s2与高温废气进行热交换,以得到气态做功介质s2;
56.通过能量转换装置120将气态做功介质s2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57.通过发电机130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8.通过整流器140将电能由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59.在直流电的电解作用下,通过布朗气发生器150产生布朗气s3,布朗气s3配置为作为钢铁连铸工艺中钢材切割的燃烧用气。
60.本技术的钢铁余热利用的方法,可以利用从钢铁工艺中产生的废气s1的余热。具体地,废气s1在第一换热器110中与做功介质s2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可以对废气s1的余热进行二次利用,进而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进一步地,废气s1将热量传递给做功介质s2后,做功介质s2由液态转化为高温高压的气态状态。之后,做功介质s2在能量转换装置120以及发电机130的作用下从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接着,输出的电能通过整流器140整流为直流电,并作为布朗气发生器150的电源,从而通过布朗气发生器150源源不断的产生氢氧混合气体也即布朗气s3。最后,产生的布朗气s3可以作为钢铁连铸工艺中切割钢材的燃烧用气,燃烧后的产物绿化环保,无污染,进而还有利于提高钢铁工艺的环保性。也就是说,本技术一方面可以对钢铁工艺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另一方面还通过余热来产生清洁气体,作为钢铁连铸工艺中切割钢材的燃烧用气。这样,既有利于节约能源,同时还利于提高钢铁工艺的环保性。
61.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钢铁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相互隔绝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配置为流通从钢铁工艺出来的废气,所述第二通道配置为流通做功介质,所述第一换热器配置为通过热交换将所述做功介质由液态变为气态;能量转换装置,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能量转换装置配置为将气态的所述做功介质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连接的发电机,所述发电机配置为将所述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的整流器,所述整流器配置为将所述电能由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及与所述整流器电连接的布朗气发生器,所述布朗气发生器配置为在所述直流电的电解作用下产生布朗气,所述布朗气配置为作为钢铁连铸工艺中钢材切割的燃烧用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铁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做功介质为水或有机物的一种,所述有机物的沸点低于所述水的沸点;可选地,所述有机物包括戊烷、正丁烷、异丁烷、五氟丙烷、二氟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铁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为汽轮机或膨胀机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铁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机包括螺杆膨胀机和涡轮膨胀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铁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铁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相互隔绝的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分别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和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所述第四通道配置为流通冷却液,所述第二换热器配置为通过热交换将所述做功介质由气态变为液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铁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铁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驱动泵。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铁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管式换热器或翅片式换热器中的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铁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铁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补水箱,所述补水箱与所述布朗气发生器连通,以向所述布朗气发生器内补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铁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铁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进出口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钢铁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进口的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出口的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10.一种钢铁余热利用的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钢铁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将所述做功介质与所述废气进行热交换,以得到气态做功介质;通过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将所述气态做功介质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所述发电机将所述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通过所述整流器将所述电能由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在所述直流电的电解作用下,通过所述布朗气发生器产生布朗气,所述布朗气配置为
作为钢铁连铸工艺中钢材切割的燃烧用气。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铁余热利用系统及钢铁余热利用的方法。钢铁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相互隔绝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配置为流通从钢铁工艺出来的废气,所述第二通道配置为流通做功介质,所述第一换热器配置为通过热交换将所述做功介质由液态变为气态;能量转换装置,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能量转换装置配置为将气态的所述做功介质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连接的发电机;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的整流器,所述整流器配置为将所述电能由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及与所述整流器电连接的布朗气发生器,所述布朗气发生器配置为在所述直流电的电解作用下产生布朗气。生布朗气。生布朗气。
技术研发人员:吴松 孙国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华盈环能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6
技术公布日:2023/10/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