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双三氟虫脲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08
阅读:76
评论:0

一种含双三氟虫脲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1.本发明申请是申请号为202111303461.2、申请日为2021年11月5日、发明名称为“一种含双三氟虫脲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属于农药杀虫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双三氟虫脲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3.双三氟虫脲是从苯甲酰基脲衍生物中筛选出的一种高效昆虫生长调节剂,化学名称为:1-[(2-氟-3,5-二(三氟甲基)苯基)-3-(2,6-二氟苯甲酰)]脲。苯甲酰基脲类衍生物(bpus)是一类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并具有胃毒作用的昆虫生长调节剂(igrs),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幼期的昆虫非常有效,在环境中能够快速降解,对哺乳动物毒性低。化学结构式为:
[0004][0005]
多杀菌素(spinosad)是放线菌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发酵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从发酵液中直接提取后的生物杀虫剂。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别构调节剂—结合位点i,影响昆虫神经动作。变构激活其受体(不同于32组的结合位点-ii)引起昆虫神经系统过度兴奋。除主要成分a和d外,还有b、c、e、f、h、j。多杀菌素类杀虫剂的第一代产品,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及缨翅目害虫。
[0006]
呋虫胺(dinotefuran)是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竞争性调节剂,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与其受体上的乙酰胆碱位点结合,引起昆虫从过度兴奋到嗜睡和瘫痪的一系列症状。乙酰胆碱是昆虫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主要兴奋性神经递质。呋虫胺为第三代烟碱类杀虫剂,可以快速被植物吸收并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
[0007]
氟啶虫酰胺(flonicamid)是由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发现并开发的一种新型低毒吡啶酰胺类昆虫生长调节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内吸和渗透作用,对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较好的神经毒性和拒食活性,其拒食活性是不可恢复的。
[0008]
烯啶虫胺(nitenpyram)是一类新烟碱类杀虫剂,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对害虫的突突触受体具有神经阻断作用。烯啶虫胺具有很好的内吸和渗透作用,能够被植物组织吸收传导,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高效、低毒、持效期长等特点。
[0009]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害虫抗药性产生已经成为日益紧迫的问题,制定合适的抗药性治理措施是害虫综合防治中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一种新药剂相对来时间较长,投入较多,药剂因害虫抗性问题产生被淘汰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选择最佳且无交互抗性的
药剂进行复配,有效防治害虫抗药性产生是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关键。经过发明人的试验研究,发现将双三氟虫脲与多杀菌素、呋虫胺、氟啶虫酰胺、烯啶虫胺进行复配对害虫能产生良好的增效作用,且降低了害虫的抗药性,减少药剂用药量,降低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0010]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协同增效、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含双三氟虫脲的杀虫组合物。
[0011]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双三氟虫脲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杀虫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a为双三氟虫脲,活性成分b为呋虫胺、多杀菌素、氟啶虫酰胺、烯啶虫胺中的任一种,所述的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30~25:1。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的双三氟虫脲与多杀菌素的质量比为1:10~25:1;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的双三氟虫脲与多杀菌素的质量比为1:10~6:1;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的双三氟虫脲与多杀菌素的质量比为1:10、1:8、1:3、2:5、3:1、6:1
[0015]
进一步地,所述的双三氟虫脲与呋虫胺的质量比为1:15~10:1;
[0016]
进一步地,所述的双三氟虫脲与呋虫胺的质量比为2:9~10:1;
[0017]
进一步地,所述的双三氟虫脲与呋虫胺的质量比为2:9、3:4、5:1、10:1;
[0018]
进一步地,所述的双三氟虫脲与氟啶虫酰胺的质量比为1:25~10:1;
[0019]
进一步地,所述的双三氟虫脲与氟啶虫酰胺的质量比为2:15~7:1;
[0020]
进一步地,所述的双三氟虫脲与氟啶虫酰胺的质量比为2:15、1:8、3:2、1:3、7:1;
[0021]
进一步地,所述的双三氟虫脲与烯啶虫胺的质量比为1:10~7:1;
[0022]
进一步地,所述的双三氟虫脲与烯啶虫胺的质量比为1:7~7:1;
[0023]
进一步地,所述的双三氟虫脲与烯啶虫胺的质量比为1:7、1:3、2:5、5:1、7:1;
[0024]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在杀虫组合物中的含量为1~80wt%,优选为2~60wt%;
[0025]
进一步地,所述的杀虫组合物除活性成分外还包括辅助剂,所述辅助剂选自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增稠剂、崩解剂、防冻剂、消泡剂、溶剂、稳定剂、渗透剂和载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6]
进一步地,所述的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皂角粉、蚕沙或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27]
进一步地,所述的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或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28]
进一步地,所述的乳化剂选自烷基苯磺酸钙、op系列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三乙醇胺盐、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op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山梨醇酐单硬脂酸、失水
山梨醇脂酸酯聚氧乙烯醚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29]
进一步地,所述的增稠剂选自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或硅酸镁铝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30]
进一步地,所述的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氯化铝、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乳糖、柠檬酸、丁二酸或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31]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或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32]
进一步地,所述的消泡剂选自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c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或c8~c10脂肪醇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33]
进一步地,所述的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环己酮、丁醚、二甲苯、二甲基亚砜、甲醇、乙二醇、乙醇、丙醇、丁醇、三甲基环己酮、n-辛基吡咯烷酮、甲苯、乙醇胺、三乙醇胺、异丙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乙二醇、乙二醇甲醚、乙酸乙酯或乙腈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34]
进一步地,所述的稳定剂选自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bht、乙酸乙酯、磷酸三苯酯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35]
进一步地,所述的渗透剂选自渗透剂jfc、渗透剂t、氮酮或有机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36]
进一步地,所述的载体为溶剂或填料中的一种、二种或三种,水优选去离子水;
[0037]
进一步地,所述的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或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38]
上述物质均可通过市售获得。
[0039]
本杀虫组合物,可按照需要制备成农业上可接受的任意一种制剂剂型,所述的制剂剂型选自粉剂、颗粒剂、可溶粉剂、可溶粒剂、可溶片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片剂、可分散液剂、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悬乳剂、可溶液剂中的任一种;
[0040]
进一步地,所述的制剂剂型选自悬浮剂、乳油、水分散粒、可分散油悬浮剂;
[0041]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制备方法为:按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依次置于反应釜中,加水混合均匀,经高速剪切,湿法砂磨,最后匀质过滤即得悬浮剂产品;
[0042]
所述的乳油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比例,将计量后的活性成分、溶剂、助溶剂加入到调配釜中搅拌使其溶解,再加入乳化剂,用剩余溶剂补足余量,在搅拌釜中搅拌均匀,过滤后即得乳油;
[0043]
所述的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加入载体中,并在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加10~25%的水,然后经捏合、造粒、干燥、筛分制得水分散粒剂产品;或将粉碎过的粉体在沸腾造粒机中喷水、造粒、干燥,之后筛分制得产品;
[0044]
所述的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依次置于反应釜中,加油混合均匀,经高速剪切,湿法砂磨,最后匀质过滤即得可分散油悬浮剂产品。
[0045]
一种含双三氟虫脲的杀虫组合物在防治农业、林业、园艺害虫中的应用。
[0046]
进一步地,所述的害虫为鳞翅目、半翅目害虫;
[0047]
进一步地,所述的鳞翅目(lepidoptera)害虫包括:拟绿褐带卷蛾属种(adoxophyes spp.)、棉褐带卷蛾(adoxophyes orana)、地虎属种(agrotis spp.)(切根虫)、小地蚕(agrotis ipsilon)(黑切根虫(black cutworm))、棉叶波纹夜蛾(alabama argillacea)(棉叶虫(cotton leafworm))、amorbia cuneana、amyelosis transitella(脐橙螟(navel orangeworm))、anacamptodes defectaria、桃条麦蛾(anarsia lineatella)(桃枝麦蛾(peach twig borer))、黄麻桥夜蛾(anomis sabulifera)(jute looper)、黎豆夜蛾(anticarsiag emmatalis)、果树卷叶蛾(archips argyrospila)(fruittree leafroller)、玫瑰卷叶蛾(archips rosana)(rose leaf roller)、卷蛾属种(argyrotaenia spp.)(tortricid moths)、桔带卷蛾(argyrotaenia citrana)(桔卷叶蛾(orange tortrix))、autographa gamma、bonagota cranaodes、籼弄蝶(borbo cinnara)(稻纵卷叶螟(rice leaf folder))、bucculatrix thurberiella(cotton leaf perforator)、细蛾属种(caloptilia spp.)(潜叶虫(leaf miners))、capua reticulana、桃蛀果蛾(carposina niponensis)(peach fruit moth)、禾草螟属种(chilo spp.)、芒果横线尾夜蛾(chlumetia transversa)(mango shoot borer)、玫瑰色卷蛾(choristoneura rosaceana)(蔷薇斜条卷叶蛾(obliquebanded leafroller))、夜蛾属种(chrysodeixis spp.)、稻纵卷叶野螟(cnaphalocerus medinalis)(grass leafroller)、豆粉蝶属种(colias spp.)、荔枝爻纹细蛾(conpomorpha cramerella)、芳香木蠹蛾(cossus cossus)(木蠹蛾(carpenter moth))、草螟属种(crambus spp.)(草地螟(sod webworms))、李小食心虫(cydiafunebrana)(梅果蛾(plum fruit moth))、梨小食心虫(cydia molesta)(东方果蛾(oriental fruit moth))、cydia nignicana(豌豆蛾(pea moth))、苹果小卷蛾(cydia pomonella)(苹果蠹蛾(codling moth))、darna diducta、绢野螟属种(diaphania spp.)(螟虫(stem borers))、螟属种(diatraea spp.)(stalk borers)、小蔗螟(diatraea saccharalis)(甘蔗螟(sugarcane borer))、西南玉米杆草螟(diatraea graniosella)(西南玉米螟(southwester corn borer))、金刚钻属种(earias spp.)(棉铃虫)、埃及金刚钻(earias insulata)(埃及棉铃虫)、翠纹金刚钻(earias vitella)(rough northern bollworm)、ecdytopopha aurantianum、南美玉米苗斑螟(elasmopalpus lignosellus)(小玉米茎蛀虫(lesser cornstalk borer))、epiphysias postruttana(苹果浅褐卷叶蛾(light brown apple moth))、粉斑螟属种(ephestia spp.)(flour moths)、粉斑螟(ephestia cautella)(almond moth)、烟草粉斑螟(ephestia elutella)(烟草蛾(tobbaco moth))、地中海粉螟(ephestia kuehniella)(地中海粉蛾(mediterranean flour moth))、epimeces属种(epimeces spp.)、夜小卷蛾(epinotia aporema)、香蕉弄蝶(erionota thrax)(banana skipper)、女贞细卷蛾(eupoecilia ambiguella)(葡萄卷叶蛾(grape berry moth))、euxoa auxiliaris(原切根虫(army cutworm))、feltia属种(feltia spp.)(切根虫)、角剑夜蛾属种(gortyna spp.)(螟蛾(stemborers))、东方蛀果蛾(grapholita molesta)(东方果蛾(oriental fruit moth))、三纹螟蛾(hedylepta indicate)(豆卷叶螟(bean leaf webber))、青虫属种(helicoverpa s p p.)(夜蛾)、棉铃虫(helicover paarmigera)、谷实夜蛾(helicoverpa zea)、实夜蛾属种(heliothis spp.)、烟芽夜蛾(heliothis virescens)、菜心野螟(hellula undalis)(cabbage webworm)、indarbela属
proletella)、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es)、丝绒粉虱(aleurothrixus floccosus)(棉粉虱(woolly whitefly))、轮盾蚧属种(aluacaspis spp.)、红圆蚧(aonidiella aurantii)蚜虫属种(aphis spp.)、棉蚜(aphis gossypii)(棉蚜)、苹果蚜(aphis pomi)、马铃薯长须蚜(aulacorthum solani)(foxglove aphid)、粉虱属种(bemisia spp.)(粉虱)、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a vaporirum(westwood))、银叶粉虱(bemisia argentifolii)、甘薯粉虱(bemisia tabaci)(甘薯粉虱)、麦双尾蚜(brachycolus noxius)、天门冬小管蚜(brachycorynella asparagi)(芦笋蚜虫(asparagus aphid))、brevennia rehi、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蜡蚧属种(ceroplastes spp.)、红蜡蚧(ceroplastes rubens)(红蜡蚧)、雪盾蚧属种(chionaspis spp.)、圆盾蚧属种(chrysomphalus spp.)、车前圆尾蚜(dysaphis plantaginea)(红苹果棉蚜(rosy apple aphid))、绿小叶蝉属种(empoasca spp.)、苹果棉蚜(eriosoma lanigerum)、吹棉蚧(icerya purchasi)(吹棉蚧(cottony cushion scale))、芒果黄线叶蝉(idioscopus nitidulus)(芒果叶蝉(mango leafhopper))、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蛎盾蚧属种(lepidosaphes spp.)、长管蚜属种(macrosiphum spp.)、大戟长管蚜(macrosiphum euphorbiae)、麦长管蚜(macrosiphum granarium)、蔷薇长管蚜(macrosiphum rosae)(玫瑰蚜)、macrosteles quadrilineatus(aster leafhopper)、mahanarva frimbiolata、麦无网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mictis longicornis、瘤额蚜属种(myzus spp.)、桃蚜(myzus persicae)(绿桃蚜(green peach aphid))、黑尾叶蝉属种(nephotettix spp.)、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pes)(绿叶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糠片盾蚧(parlatoria pergandii)、玉米花翅飞虱(peregrinus maidis)(corndelphacid)、沫蝉属种(philaenus spp.)、葡萄根瘤蚜(phylloxera vitifoliae)(葡萄根瘤蚜(grape phylloxera))、去杉球蚧(physokermes piceae)(云杉圆盾蚧(spruce bud scale))、臀纹粉蚧属种(planococcus spp.)(粉蚧)、粉蚧属种(pseudococcus spp.)(粉蚧)、菠萝洁粉蚧(pseudococcus brevipes)(菠萝粉蚧(pine apple mealybug))、梨园盾蚧(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梨园盾蚧(san jose scale))、溢管蚜属种(rhopalosiphum spp.)、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a)(玉米叶蚜(corn leaf aphid))、禾谷溢管蚜(rhapalosiphum padi)(oat bird-cherry aphid)、珠蜡蚧属种(saissetia spp.)、榄珠蜡蚧(saissetia oleae)、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绿蚜(greenbug))、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english grain aphid))、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珠蜡蚧属种(therioaphis spp.)、龟蚧属种(toumeyella spp.)、结翅粉虱属种(trialeurodes spp.))、温室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0049]
再进一步地,所述的鳞翅目害虫包括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二化螟、粘虫、棉铃虫、菜青虫;所述的半翅目害虫包括粉虱、稻飞虱、蚜虫。
[0050]
一种含双三氟虫脲的杀虫组合物以有效剂量施用于需要控制的害虫或其生长介质上。
[0051]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52]
(1)双三氟虫脲与多杀菌素、呋虫胺、氟啶虫酰胺、烯啶虫胺中的任一种进行复配后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0053]
(2)减少药剂用药量,降低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
[0054]
(3)该杀虫组合物扩大了杀虫谱,对多种害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55]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下文中己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凡是本技术技术方案基础上做出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56]
制剂制备实施例:
[0057]
实施例1:28%双三氟虫脲
·
多杀菌素悬浮剂(2:5)
[0058]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8%双三氟虫脲、20%多杀菌素、1%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1%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苯乙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烷基芳基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0.2%黄原胶、1%硅酸镁铝、5%丙二醇、0.2%苯甲酸钾、0.5%硅油、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0059]
制备方法:按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依次置于反应釜中,加水混合均匀,经高速剪切,湿法砂磨,最后匀质过滤即得悬浮剂产品。
[0060]
实施例2:20%双三氟虫脲
·
多杀菌素悬浮剂(3:1)
[0061]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15%双三氟虫脲、5%多杀菌素、3%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聚羧酸钠盐、0.25%黄原胶、5%丙三醇、0.1%苯甲酸钠、0.5%硅油,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0062]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63]
实施例3:18%双三氟虫脲
·
多杀菌素悬浮剂(1:8)
[0064]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2%双三氟虫脲、16%多杀菌素、1%琥珀酸酯磺酸盐、3%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2%烷基芳基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1%木质素磺酸盐、1.5%硅酸镁铝、0.1%羧乙基纤维素、0.1%黄原胶、1%山梨酸钠、5%乙二醇、0.5%硅油、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0065]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66]
实施例4:20%双三氟虫脲
·
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1:3)
[0067]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5%双三氟虫脲、15%多杀菌素、10%木质素磺酸盐、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白炭黑、30%淀粉、高岭土补足余量。
[0068]
制备方法:按实施例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加入载体中,并在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加10~25%的水,然后经捏合、造粒、干燥、筛分制得水分散粒剂产品。
[0069]
实施例5:
[0070]
30%双三氟虫脲
·
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1:2)
[0071]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10%双三氟虫脲、20%多杀菌素、8%木质素磺酸钠、2.5%拉开粉bx、1.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硫酸铵、高岭土补足余量。
[0072]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
[0073]
实施例6:35%双三氟虫脲
·
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6:1)
[0074]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30%双三氟虫脲、5%多杀菌素、8%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聚羧酸钠盐、3%拉开粉bx、高岭土补足余量。
[0075]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
[0076]
实施例7:21%双三氟虫脲
·
呋虫胺悬浮剂(3:4)
[0077]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9%双三氟虫脲、12%呋虫胺、1%十二烷基硫酸钠、1%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苯乙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0.2%黄原胶、1%硅酸镁铝、4%丙二醇、0.01%苯并异噻唑啉酮钾、0.5%硅油、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0078]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79]
实施例8:20%双三氟虫脲
·
呋虫胺悬浮剂(1:3)
[0080]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5%双三氟虫脲、15%呋虫胺、0.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木质素磺酸钠、0.25%黄原胶、5%丙三醇、0.1%苯甲酸钠、0.5%硅油,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0081]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82]
实施例9:30%双三氟虫脲
·
呋虫胺悬浮剂(1:2)
[0083]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10%双三氟虫脲、20%呋虫胺、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烷基芳基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2%苯乙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酯、1%聚羧酸钠盐、1.5%硅酸镁铝、0.1%羧乙基纤维素、1%山梨酸钠、5%乙二醇、0.5%硅油、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0084]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85]
实施例10:20%双三氟虫脲
·
呋虫胺水分散粒剂(1:3)
[0086]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5%双三氟虫脲、15%呋虫胺、10%木质素磺酸盐、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十二烷基硫酸钠、5%白炭黑、30%淀粉、高岭土补足余量。
[0087]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
[0088]
实施例11:30%双三氟虫脲
·
呋虫胺水分散粒剂(1:2)
[0089]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10%双三氟虫脲、20%呋虫胺、8%木质素磺酸钠、2.5%拉开粉bx、1.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白糖、高岭土补足余量。
[0090]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
[0091]
实施例12:40%双三氟虫脲
·
呋虫胺水分散粒剂(1:3)
[0092]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10%双三氟虫脲、30%呋虫胺、8%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聚羧酸钠盐、2%十二烷基硫酸钠、10%硫酸铵、淀粉补足余量。
[0093]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
[0094]
实施例13:24%双三氟虫脲
·
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5)
[0095]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4%双三氟虫脲、20%呋虫胺、2%木质素磺酸盐、14%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二氧化硅、1%有机膨润土、20%200#溶剂油、油酸甲酯补足余量。
[0096]
制备方法:按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依次置于反应釜中,加油混合均匀,经高速剪切,湿法砂磨,最后匀质过滤即得可分散油悬浮剂产品。
[0097]
实施例14:20%双三氟虫脲
·
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3)
[0098]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5%双三氟虫脲、15%呋虫胺、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2%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聚羧酸钠盐、1%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大豆油补足余量。
[0099]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3。
[0100]
实施例15:15%双三氟虫脲
·
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2)
[0101]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5%双三氟虫脲、10%呋虫胺、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2%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琥珀酸酯磺酸盐、1.5%硅酸镁铝、1%特斯克869、玉米油补足余量。
[0102]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3。
[0103]
实施例16:30%双三氟虫脲
·
呋虫胺乳油(5:1)
[0104]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双三氟虫脲25%、呋虫胺5%、dmf 15%、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14%、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碳酸丙烯酯20%、二甲苯补足余量。
[0105]
制备方法:按配方比例,将计量后的活性成分、溶剂、助溶剂加入到调配釜中搅拌使其溶解,再加入乳化剂,用剩余溶剂补足余量,在搅拌釜中搅拌均匀,过滤后即得乳油。
[0106]
实施例17:18%双三氟虫脲
·
呋虫胺乳油(2:1)
[0107]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双三氟虫脲12%、呋虫胺6%、n-甲基吡咯烷酮2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4%、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dmf 10%、油酸甲酯补足余量。
[0108]
制备方法:同制备例16。
[0109]
实施例18:10%双三氟虫脲
·
呋虫胺乳油(1:1)
[0110]
配方:双三氟虫脲5%、呋虫胺5%、eo/po嵌段共聚物15%、苯乙酮15%、n-辛基吡咯烷酮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三甲苯补足余量。
[0111]
制备方法:同制备例16。
[0112]
实施例19:24%双三氟虫脲
·
氟啶虫酰胺悬浮剂(1:5)
[0113]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4%双三氟虫脲、20%氟啶虫酰胺、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聚羧酸钠盐、3%苯乙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2%烷基芳基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0.5%硅酸镁铝、0.20%黄原胶、4%丙二醇、0.2%苯甲酸钾、0.5%硅油、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0114]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115]
实施例20:20%双三氟虫脲
·
氟啶虫酰胺悬浮剂(1:3)
[0116]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5%双三氟虫脲、15%氟啶虫酰胺、1%异构醇聚氧乙烯醚、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木质素磺酸盐、2%烷基芳基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0.25%黄原胶、5%丙三醇、0.1%苯甲酸钠、0.5%硅油,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0117]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118]
实施例21:25%双三氟虫脲
·
氟啶虫酰胺悬浮剂(3:2)
[0119]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15%双三氟虫脲、10%氟啶虫酰胺、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烷基芳基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1%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4%苯乙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5%硅酸镁铝、0.1%羧乙基纤维素、1%山梨酸钠、5%乙二醇、0.5%硅油、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0120]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121]
实施例22:25%双三氟虫脲
·
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2:3)
[0122]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10%双三氟虫脲、15%氟啶虫酰胺、10%木质素磺酸盐、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十二烷基硫酸钠、30%淀粉、高岭土补足余量。
[0123]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
[0124]
实施例23:30%双三氟虫脲
·
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1:2)
[0125]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10%双三氟虫脲、20%氟啶虫酰胺、8%木质素磺酸钠、3%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5%拉开粉bx、1.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硫酸铵、高岭土补足余量。
[0126]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
[0127]
实施例24:40%双三氟虫脲
·
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1:3)
[0128]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10%双三氟虫脲、30%氟啶虫酰胺、10%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聚羧酸钠盐、4%十二烷基硫酸钠、轻质碳酸钙补足余量。
[0129]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
[0130]
实施例25:27%双三氟虫脲
·
氟啶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8)
[0131]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3%双三氟虫脲、24%氟啶虫酰胺、1%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12%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二氧化硅、1%有机膨润土、油酸甲酯补足余量;
[0132]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3。
[0133]
实施例26:20%双三氟虫脲
·
氟啶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3)
[0134]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5%双三氟虫脲、15%氟啶虫酰胺、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聚羧酸钠盐、大豆油补足余量;
[0135]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3。
[0136]
实施例27:15%双三氟虫脲
·
氟啶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2)
[0137]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5%双三氟虫脲、10%氟啶虫酰胺、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4%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2%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琥珀酸酯磺酸盐、1.5%硅酸镁铝、1%特斯克869、玉米油补足余量;
[0138]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3。
[0139]
实施例28:20%双三氟虫脲
·
氟啶虫酰胺乳油(3:1)
[0140]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双三氟虫脲15%、氟啶虫酰胺5%、二甲基亚砜10%、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13%、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碳酸丙烯酯20%、二甲苯补足余量。
[0141]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6。
[0142]
实施例29:18%双三氟虫脲
·
氟啶虫酰胺乳油(2:1)
[0143]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双三氟虫脲12%、氟啶虫酰胺6%、丙二醇甲醚2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dmf 10%、油酸甲酯补足余量。
[0144]
制备方法:同制备例16。
[0145]
实施例30:10%双三氟虫脲
·
氟啶虫酰胺乳油(1:1)
[0146]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双三氟虫脲5%、氟啶虫酰胺5%、eo/po嵌段共聚物15%、苯乙酮15%、丙二醇甲醚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三甲苯补足100%。
[0147]
制备方法:同制备例16。
[0148]
实施例31:20%双三氟虫脲
·
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1:3)
[0149]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5%双三氟虫脲、15%烯啶虫胺、10%分散剂nno、2%十二烷基硫酸钠、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0%淀粉、轻质碳酸钙补足余量。
[0150]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
[0151]
实施例32:30%双三氟虫脲
·
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1:2)
[0152]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10%双三氟虫脲、20%烯啶虫胺、10%木质素磺酸钠、2.5%拉开粉bx、1.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葡萄糖、淀粉补足余量。
[0153]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
[0154]
实施例33:40%双三氟虫脲
·
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1:3)
[0155]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10%双三氟虫脲、30%烯啶虫胺、4%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10%聚羧酸钠盐、2%十二烷基硫酸钠、5%白炭黑、高岭土补足余量。
[0156]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
[0157]
实施例34:14%双三氟虫脲
·
烯啶虫胺乳油(2:5)
[0158]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双三氟虫脲4%、烯啶虫胺10%、eo/po嵌段共聚物15%、二甲基亚砜10%、丙二醇甲醚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三甲苯补足100%。
[0159]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6。
[0160]
实施例35:18%双三氟虫脲
·
烯啶虫胺乳油(5:1)
[0161]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双三氟虫脲15%、烯啶虫胺3%、苯乙酮3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油酸甲酯补足100%。
[0162]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6。
[0163]
实施例36:15%双三氟虫脲
·
烯啶虫胺乳油(1:2)
[0164]
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双三氟虫脲5%、烯啶虫胺10%、碳酸丙烯酯30%、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0%、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松脂基植物油补足100%。
[0165]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6。
[0166]
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0167]
室内试验1双三氟虫脲与多杀菌素混配对二化螟、粘虫的联合毒力
[0168]
试验方法:浸叶法;
[0169]
试验药剂:94.7%双三氟虫脲原药(集团研发中心提供)、92%多杀菌素原药(齐鲁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提供)。
[0170]
试验靶标及龄期: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三龄初期;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三龄初期,供试虫源为研发中心在室内连续饲养繁殖的种群。
[0171]
幼虫采用新鲜茭白段作为饲料。饲养条件:温度25
±
1℃恒温养虫室,相对湿度65%
±
5%,光照l:d=14:10h。
[0172]
测定方法:分别配制单剂母液,并根据混配目的、药剂活性设计5组配比,各单剂及每组配比混剂按照等比的方法配制5个系列质量浓度。每处理20头试虫,重复4次。置于25
±
1℃恒温养虫室中,相对湿度65%
±
5%,光照l:d=14:10h。
[0173]
实施例参考ny/t 1154.7-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7部分: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ny/t 1154.14-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14部分:浸叶
法》。
[0174]
数据统计与分析:
[0175]
处理后72h检查试虫死亡情况,分别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按公式(1)和(2)计算,计算结果均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0176][0177]
式中:
[0178]
p——死亡率,单位为百分数(%);
[0179]
k——表示死亡虫数,单位为头;
[0180]
n——表示处理总虫数,单位为头。
[0181][0182]
式中:
[0183]
p1——校正死亡率,单位为百分数(%);
[0184]
p
t
——处理死亡率,单位为百分数(%);
[0185]
p0——空白对照死亡率,单位为百分数(%)。
[0186]
若对照死亡率<5%,无需校正;对照死亡率在5%~20%之间,应按照公式(2)进行校正;对照死亡率>20%,试验需重做。
[0187]
采用几率值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可以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统计分析系统分析,求出毒力回归线、lc
50
值及其95%置信限及相关系数r2,评价供试药剂对生物试材的活性。
[0188]
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按式(3)、式(4)、式(5)计算:
[0189][0190]
式中:
[0191]
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
[0192]
s——标准杀虫剂的lc
50
,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0193]
m——混剂的lc
50
,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0194]
tti=tia*pa+tib*pb·······
(4)
[0195]
式中:
[0196]
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0197]
tia——a药剂毒力指数;
[0198]
pa——a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0199]
tib——b药剂毒力指数;
[0200]
pb——b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0201][0202]
式中:
[0203]
ctc——共毒系数;
[0204]
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
[0205]
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0206]
复配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0207]
试验结果见表1和表2。
[0208]
表1双三氟虫脲与多杀菌素混配对二化螟的联合毒力
[0209][0210]
由上表可知,当双三氟虫脲与多杀菌素的质量比为1:30~25:1时,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当双三氟虫脲与多杀菌素的质量比为1:10~25:1时,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50,增效作用显著。
[0211]
表2双三氟虫脲与多杀菌素混配对粘虫的联合毒力
[0212][0213]
由上表可知,当双三氟虫脲与多杀菌素的质量比为1:10~8:1时,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当双三氟虫脲与多杀菌素的质量比为1:8~6:1时,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50,增效作用显著。
[0214]
室内试验2双三氟虫脲与呋虫胺混配对粉虱联合毒力
[0215]
试验方法:琼脂保湿浸叶法。
[0216]
试验靶标: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a vaporirum(westwood))成虫,供试虫源为集团研发中心在室内连续饲养繁殖多代的种群。
[0217]
试验药剂:94.7%双三氟虫脲原药、98%呋虫胺原药,均由集团研发中心提供。
[0218]
试验步骤:
[0219]
(1)配制液体琼脂:
[0220]
取琼脂粉于三角瓶中,加水后移置于微波炉中,加热至琼脂完全溶解。稍冷却后,用移液管吸取2ml液体琼脂,加入到平底玻璃管底部,待液体琼脂冷却凝固,管壁蒸汽挥发干净后备用。冷却过程中避免琼脂沾染管壁及凝固琼脂产生气泡。
[0221]
(2)药剂配制:分别配制单剂母液,并根据混配目的、药剂活性设计5组配比,各单剂及每组配比混剂按照等比的方法配制5个系列质量浓度。
[0222]
(3)药剂处理:
[0223]
用打孔器将新鲜、平整的黄瓜叶片打成叶碟。将叶碟浸入待测药液10s后,取出晾干,用镊子将叶片正面朝下平铺于已经加好琼脂的平底玻璃管中,叶碟与琼脂及管壁紧密贴合,不留空隙。每组处理4次重复,并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为空白对照。
[0224]
(3)接虫:经铺好叶碟的玻璃管,倾斜在培养粉虱的黄瓜叶片上,轻轻拍打叶片,使粉虱进入到玻璃管内,每管接入20头粉虱,将管口朝下待粉虱飞入到管底叶碟处,用棉花塞子距离管底约15mm处塞住,使粉虱强制性处于管底叶碟上。
[0225]
(4)饲养与观察:
[0226]
将处理后的试虫倒置于温度为(25
±
1)℃,相对湿度65%
±
5%,光周期为l:d=14:10h条件下饲养和观察。
[0227]
(5)调查:
[0228]
处理后48h逐一检查并记录每管内的活虫数,试虫不动或者不能正常行动即认为死亡。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试验数据计算公式如前所述。
[0229]
试验结果见表3。
[0230]
表3双三氟虫脲与呋虫胺混配对粉虱联合毒力
[0231][0232][0233]
由上表可知,当双三氟虫脲与呋虫胺的质量比为1:15~10:1时,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当双三氟虫脲与呋虫胺的质量比为2:9~10:1时,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50,增效作用显著。
[0234]
室内试验3双三氟虫脲与氟啶虫酰胺对粉虱的联合毒力
[0235]
试验方法:琼脂保湿浸叶法。
[0236]
试验靶标: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a vaporirum(westwood))成虫,供试虫源为集团研发中心在室内连续饲养繁殖多代的种群。
[0237]
试验药剂:94.7%双三氟虫脲原药、96%氟啶虫酰胺原药,均由集团研发中心提
供。
[0238]
试验步骤:
[0239]
(1)配制液体琼脂:
[0240]
取琼脂粉于三角瓶中,加水后移置于微波炉中,加热至琼脂完全溶解。稍冷却后,用移液管吸取2ml液体琼脂,加入到平底玻璃管底部,待液体琼脂冷却凝固,管壁蒸汽挥发干净后备用。冷却过程中避免琼脂沾染管壁及凝固琼脂产生气泡。
[0241]
(2)药剂配制:分别配制单剂母液,并根据混配目的、药剂活性设计5组配比,各单剂及每组配比混剂按照等比的方法配制5个系列质量浓度。
[0242]
(3)药剂处理:
[0243]
用打孔器将新鲜、平整的黄瓜叶片打成叶碟。将叶碟浸入待测药液10s后,取出晾干,用镊子将叶片正面朝下平铺于已经加好琼脂的平底玻璃管中,叶碟与琼脂及管壁紧密贴合,不留空隙。每组处理4次重复,并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为空白对照。
[0244]
(3)接虫:经铺好叶碟的玻璃管,倾斜在培养粉虱的黄瓜叶片上,轻轻拍打叶片,使粉虱进入到玻璃管内,每管接入20头粉虱,将管口朝下待粉虱飞入到管底叶碟处,用棉花塞子距离管底约15mm处塞住,使粉虱强制性处于管底叶碟上。
[0245]
(4)饲养与观察:
[0246]
将处理后的试虫倒置于温度为(25
±
1)℃,相对湿度65%
±
5%,光周期为l:d=14:10h条件下饲养和观察。
[0247]
(5)调查:
[0248]
处理后48h逐一检查并记录每管内的活虫数,试虫不动或者不能正常行动即认为死亡。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试验数据计算公式如前所述。
[0249]
试验结果见表4。
[0250]
表4双三氟虫脲与氟啶虫酰胺对粉虱的联合毒力
[0251][0252]
由上表可知,当双三氟虫脲与氟啶虫酰胺的质量比为1:25~10:1时,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当双三氟虫脲与氟啶虫酰胺的质量比为2:15~2:3时,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50,增效作用显著。
[0253]
室内试验4双三氟虫脲与烯啶虫胺对粉虱的联合毒力
[0254]
试验方法:琼脂保湿浸叶法。
[0255]
试验靶标: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a vaporirum(westwood))成虫,供试虫源为集团研发中心在室内连续饲养繁殖多代的种群。
[0256]
试验药剂:94.7%双三氟虫脲原药、98%烯啶虫胺原药,均由集团研发中心提供。
[0257]
试验步骤:
[0258]
(1)配制液体琼脂:
[0259]
取琼脂粉于三角瓶中,加水后移置于微波炉中,加热至琼脂完全溶解。稍冷却后,用移液管吸取2ml液体琼脂,加入到平底玻璃管底部,待液体琼脂冷却凝固,管壁蒸汽挥发干净后备用。冷却过程中避免琼脂沾染管壁及凝固琼脂产生气泡。
[0260]
(2)药剂配制:分别配制单剂母液,并根据混配目的、药剂活性设计5组配比,各单剂及每组配比混剂按照等比的方法配制5个系列质量浓度。
[0261]
(3)药剂处理:
[0262]
用打孔器将新鲜、平整的黄瓜叶片打成叶碟。将叶碟浸入待测药液10s后,取出晾干,用镊子将叶片正面朝下平铺于已经加好琼脂的平底玻璃管中,叶碟与琼脂及管壁紧密贴合,不留空隙。每组处理4次重复,并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为空白对照。
[0263]
(3)接虫:经铺好叶碟的玻璃管,倾斜在培养粉虱的黄瓜叶片上,轻轻拍打叶片,使粉虱进入到玻璃管内,每管接入20头粉虱,将管口朝下待粉虱飞入到管底叶碟处,用棉花塞子距离管底约15mm处塞住,使粉虱强制性处于管底叶碟上。
[0264]
(4)饲养与观察:
[0265]
将处理后的试虫倒置于温度为(25
±
1)℃,相对湿度65%
±
5%,光周期为l:d=14:10h条件下饲养和观察。
[0266]
(5)调查:
[0267]
处理后48h逐一检查并记录每管内的活虫数,试虫不动或者不能正常行动即认为死亡。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试验数据计算公式如前所述。
[0268]
试验结果见表5。
[0269]
表5双三氟虫脲与烯啶虫胺对粉虱的联合毒力
[0270][0271]
由上表可知,当双三氟虫脲与烯啶虫胺的质量比为1:10~7:1时,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当双三氟虫脲与烯啶虫胺的质量比为1:7~5:1时,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50,增效作用显著。
[0272]
田间药效实施例
[0273]
田间试验1双三氟虫脲与多杀菌素混配对粘虫的田间防效
[0274]
试验作物:玉米;
[0275]
试验靶标:粘虫;
[0276]
试验地点:青岛市平度玉米田;
[0277]
试验时间:2020年6月10日;
[0278]
试验环境:玉米受害程度一致,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均匀一致,采用相同的肥水管理水平。
[0279]
试验药剂:30%双三氟虫脲
·
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1:2)、20%双三氟虫脲
·
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1:3)、28%双三氟虫脲
·
多杀菌素悬浮剂(2:5)、42%双三氟虫脲
·
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4:3)、10%双三氟虫脲悬浮剂,25克/升多杀菌素悬浮剂,以上药剂由集团研发中心提供。
[0280]
试验方法:害虫发生初期进行,施药1次。
[0281]
小区面积及重复:每小区20平方米,每处理重复4次。
[0282]
调查方法: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1m2,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3天、7天调查粘虫存活数量,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各处理对粘虫的防效。
[0283]
计算公式与数据分析:
[0284][0285][0286]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两位。
[0287]
试验结果见表6。
[0288]
表6双三氟虫脲与多杀菌素混配对粘虫的田间防效
[0289][0290][0291]
由表6田间药效试验可以看出,双三氟虫脲与多杀菌素混配后对粘虫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药后7天,28%双三氟虫脲
·
多杀菌素悬浮剂(2:5)对粘虫的防效最好,防效为90.85%。
[0292]
田间试验2双三氟虫脲与多杀菌素混配对二化螟的田间防效
[0293]
试验作物:水稻;
[0294]
试验靶标:二化螟;
[0295]
试验地点:青岛市即墨水稻田;
[0296]
试验时间:2020年6月10日;
[0297]
试验环境:水稻受害程度一致,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均匀一致,采用相同的肥水管理水平。
[0298]
试验药剂:30%双三氟虫脲
·
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1:2)、20%双三氟虫脲
·
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1:3)、28%双三氟虫脲
·
多杀菌素悬浮剂(2:5)、10%双三氟虫脲悬浮剂、25克/升多杀菌素悬浮剂,以上药剂由集团研发中心提供。
[0299]
试验方法:害虫发生初期进行,施药1次。
[0300]
小区面积面积及重复:每小区20平方米,每处理重复4次。
[0301]
调查方法:空白对照区受害明显时(药后10d)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小区调查45丛稻,统计枯心率及死亡率。
[0302]
计算公式与数据分析:
[0303][0304][0305]
ck—空白对照区药后枯心率;
[0306]
pt—药剂处理区药后枯心率。
[0307]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两位。
[0308]
试验结果见表7。
[0309]
表7双三氟虫脲与多杀菌素混配对二化螟的田间防效
[0310][0311]
由表7田间药效试验可以看出,双三氟虫脲与多杀菌素混配对二化螟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0天,30%双三氟虫脲
·
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1:2)、20%双三氟虫脲
·
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1:3)、28%双三氟虫脲
·
多杀菌素悬浮剂(2:5)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均高于83%。
[0312]
田间试验3双三氟虫脲与呋虫胺、氟啶虫酰胺、烯啶虫胺混配对温室白粉虱的田间
防效试验作物:黄瓜;
[0313]
试验靶标:温室白粉虱;
[0314]
试验地点:试验在山东省潍坊市蔬菜基地大棚中进行;2020年3月15日定植,黄瓜品种为津优。
[0315]
试验地为壤质土,有机质含量在1.2%~1.3%。种植密度为3500~3700株/亩,黄瓜长势一致,管理良好。
[0316]
试验方法:试验采用叶面喷雾法,将试验药剂均匀喷洒在叶片正反面。每小区面积20m2,每处理重复4次。
[0317]
调查时间和次数:调查时间试验于2020年5月12日喷药,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3d、10d调查活虫数,共调查3次。
[0318]
调查方法: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固定5株黄瓜进行挂牌标记中上部2片叶,每小区共调查25株,分别调查定点定株上的温室白粉虱虫口基数及残存活虫数。
[0319]
药效计算方法:
[0320][0321][0322]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两位。
[0323]
试验结果见表8。
[0324]
表8双三氟虫脲与呋虫胺、氟啶虫酰胺、烯啶虫胺混配对温室白粉虱的田间防效
[0325][0326]
由表8田间药效试验可知,双三氟虫脲与呋虫胺、氟啶虫酰胺、烯啶虫胺混配后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效均优于对照单剂的防效。
[0327]
综上所述,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本发明所述的含双三氟虫脲的杀虫组合物对多种农业、林业、园艺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相对于单剂减少了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
技术特征:
1.一种含双三氟虫脲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a为双三氟虫脲,活性成分b为氟啶虫酰胺,所述的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30~2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三氟虫脲与氟啶虫酰胺的质量比为1:25~1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在杀虫组合物中的含量为1~80wt%,优选为2~60wt%。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除活性成分外还包括辅助剂,所述辅助剂选自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增稠剂、崩解剂、防冻剂、消泡剂、溶剂、稳定剂、渗透剂和载体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可制备成农业上可接受的任意一种制剂剂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剂型选自粉剂、颗粒剂、可溶粉剂、可溶粒剂、可溶片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片剂、可分散液剂、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悬乳剂、可溶液剂中的任一种;优选的,所述的制剂剂型选自悬浮剂、乳油、水分散粒剂、可分散油悬浮剂中的任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杀虫组合物在防治农业、林业、园艺害虫中的应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害虫为鳞翅目、半翅目害虫。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鳞翅目害虫包括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二化螟、粘虫、棉铃虫、菜青虫;所述的半翅目害虫包括粉虱、稻飞虱、蚜虫。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以有效剂量施用于需要控制的害虫或其生长介质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农药杀虫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双三氟虫脲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A为双三氟虫脲,活性成分B为呋虫胺、多杀菌素、氟啶虫酰胺、烯啶虫胺中的任一种,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30~25:1。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具有增效、降低抗性等优点,该杀虫组合物可用于防治农业、林业、园艺害虫。园艺害虫。
技术研发人员:葛尧伦 葛晓甜 张芳 刘桂娟 刘金玲 张永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5
技术公布日:2023/10/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