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搭接锚固缺陷柱的预应力螺纹杆-角钢主动约束加固装置及方法
未命名
10-08
阅读:85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结构工程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方形截面柱的加固装置和设计方法,可用于搭接锚固方形截面柱的改造加固。
背景技术:
2.既有钢筋混凝土柱类构件多采用搭接的方式连接纵向受力钢筋,这类构造措施可能无法满足修订、升级后的建筑规范的要求;此外,柱类构件的底部配筋要求也随着现行规范的不断升级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对此类构件进行加固改造。对构件施加侧向约束作为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抗震性能的有效方法,成为了加固改造的主流。当前加固技术可分被动约束和主动约束两类,其区别在于:被动约束技术的约束力出现在构件出现横向变形之后,此时构件内部已经出现了内部破坏;主动约束技术的约束力出现在构件发生横向变形之前,可以引起构件一定程度的预应变,从而抵消部分轴向压力带来的横向变形。由此可见,主动约束装置的服役时间更早,效果也更好。
3.常见的主动约束加固方法可分为四类,分别是预应力状态下的碳纤维布(frp)加固、钢板(箍)加固、形状记忆金属sma加固和其他复合加固方法。这些方法适用于钢混、钢结构等大多数建筑结构,可提高试件的抗震性能,改善开裂情况,但存在着施工复杂、影响试件自身刚度等局限性,因此,工程中需要一种操作简单、对结构自身影响小的主动约束加固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方形截面搭接锚固缺陷柱的主动约束方法,包括主动约束加固装置及配套设计方法。本发明可以用于绑扎搭接工艺和通长搭接的矩形截面梁、柱构件,装置可加设在锚固搭接区域,特点为(1)可分布式加设,安装灵活,且不影响构件自身刚度;(2)可模块化生产,使用者可根据本装置的配套设计方法,自主选取需要的装置尺寸、数量。
5.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用于方形截面柱加固的螺纹杆-角钢主动约束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可按照设计方法多层布置,其中每层结构包括四个布置于方形截面柱四个侧面的精轧螺纹杆系1,布置于精轧螺纹杆系1端部的杆系附带高强螺栓5,布置于精轧螺纹杆系1上的调位套筒6;所述精轧螺纹杆系1(螺纹杆)为中空杆状结构,设有外螺纹,每根精轧螺纹钢1上带有一对高强螺栓5;所述调位套筒6用于调整高强螺栓5的位置。
7.进一步的,所述的螺纹杆-角钢主动约束加固装置还包括四个约束模块2,固定于方形截面柱四个顶面,用于传递侧向主动约束力。所述的接触模块2由l形转角接触角钢3和固定于转角接触角钢3两个外端面的两个连接角钢4组成,具体的:转角接触角钢3内侧面与方形截面柱固定连接,外侧面通过连接角钢4与精轧螺纹杆系1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角钢4为l形结构,其一个端面设有用于穿过精轧螺纹杆系1的螺纹孔8,两个端面之间设有构造加劲肋7,用于保证连接角钢4的强度。
9.进一步的,所述的调位套筒6的数量根据设计方法和实际情况确认,保证高强螺栓5能通过扳手调节预应力即可。
10.一种用于方形截面柱加固的螺纹杆-角钢主动约束加固方法,基于上述加固装置实现,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1.第一步:确定加固所需侧向约束力。
12.1.1:根据所需加固搭接锚固缺陷柱设计时的对应设计手册,确定出加固对象(搭接锚固缺陷柱)的搭接长度ls。
13.1.2:明确ls后,根据公式(1),计算出加固需要的总侧向约束力f
l
。
[0014][0015]
式中,f
l
为n层装置需要施加的总侧向约束力,ns为锚固搭接钢筋数量,设计方法取值为1,ls为加固对象的既有搭接长度,db为加固对象的纵向钢筋直径。ab为纵向钢筋的横截面面积,fy为纵向钢筋的屈服强度设计值/实测值,f’c
为混凝土柱的混凝土抗压强度,c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上述公式1来自于:harajli m h,dagher f.seismic strengthening of bond-critical regions in rectangular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using fiber-reinforced polymer wraps[j].aci structural journal,2008,105(1):68-77.
[0016]
第二步:确定装置安装位置、数量及约束模块尺寸。
[0017]
2.1:确定装置安装层数n。装置安装于搭接区段ls内,搭接接头处布置一层,其余布置位置根据工程情况确定,装置的有效约束区域应覆盖整个搭接区域,安装层数n根据工程情况确定,一般为n取值为2或3。
[0018]
2.2:确定装置约束模块高度b,高度可根据如下公式求得;
[0019]
n(b+4c)≥ls[0020]
具体的,b的取值范围为:
[0021][0022]
式中,n为安装层数,b为约束模块高度,c为混凝土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ls为加固对象的搭接长度。
[0023]
进一步地,确定出安装层数n和约束模块高度b后,可根据下述公式进行验算,反复迭代,求得最优解。
[0024]
nb/ls≤0.55
[0025]
2.3:确定约束模块宽度,约束模块的宽度w根据下式确定;
[0026]
w∈[0.2a,0.5a],a>0
[0027]
式中,a为混凝土柱宽度。
[0028]
2.4:确定约束模块厚度t,约束模块角钢的厚度根据下式确定;
[0029][0030]
式中,σs为约束模块材料的屈服强度,n为装置安装层数,b为约束模块高度,n和b在上述步骤中已经确定,σs可翻阅制作材料参数表得知。
[0031]
第三步:确定连接模块尺寸。
[0032]
3.1:确定螺纹杆直径;
[0033][0034]
式中,f
l
为n套装置所需要的总侧向约束力,n为装置层数,f
l
/n即为每套装置上,每根螺纹杆的所需拉力,d为螺纹杆直径,σb为螺纹杆材料的屈服强度。
[0035]
3.2:确定连接模块细节尺寸;
[0036]
进一步的,连接模块细节尺寸需满足如下公式:
[0037][0038]
式中,f
l
为n层装置需要施加的总侧向约束力;βf为正面角焊缝的强度设计值增大系数;d1、b2、b3、h2为连接模块的细节尺寸,具体的:d1为螺纹孔直径,b1为连接模块底板厚度,b2为连接角钢的宽度,b3为连接角钢的长度,h1为连接模块的高度,h2为螺纹孔下边缘至连接角钢下下底板的高度;τ
fav
和σ
fav
为约束模块所受的内力,f
t
为单个精轧螺纹杆所受拉力,e为f
t
和接触模块之间的间距,f
fw
为角焊缝的强度设计值。在设计中,建议近似取h1=b2=b3。
[0039]
阶段性的,在完成上述四个步骤之后,即可开始加工装置。
[0040]
第四步:计算所需扭矩。
[0041][0042]
式中,μ'为摩擦系数,当加工表面为干燥加工表面时,取值为0.1-0.16,当加工表面为有润滑的加工表面时,取值为0.06-0.10。ls为加固对象的既有搭接长度;db为加固对象的纵向钢筋直径;ab为纵向钢筋的横截面面积;fy为纵向钢筋的屈服强度设计值/实测值;fc′
为混凝土柱的混凝土抗压强度;c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0043]
第五步:安装装置。
[0044]
按照1-3步确定的各种参数,对装置加工生产并进行安装,步骤如下:
[0045]
5.1:清理加固位置表面的凸起部分,确保装置的转角接触角钢3和加固对象表面贴合紧密,以获得最好的加固效果;
[0046]
5.2:将精轧螺纹钢杆系1穿过连接角钢4上的螺纹杆孔8,并在精轧螺纹钢杆系1外侧安装调位套筒6和高强螺栓5,调位套筒6的连接位置,将一层装置的四组约束模块均通过精轧螺纹钢杆系1在指定位置连接好,用扳手拧动高强螺栓5,施加预紧力分两段进行,第一段对各个螺栓施加目标扭矩的20%,保证装置在指定位置不因为重力发生脱落;第二段对
四根精轧螺纹钢杆均匀施加扭矩,当四根螺纹杆上的扭矩均到达目标扭矩后,装置安装工作即可结束。
[004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48]
(1)可大幅提高加固对象的抗震性能。本装置可增强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能力,从而大幅提高加固对象的延性、改善刚度衰退情况,最后提高加固对象在地震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0049]
(2)可根据不同尺寸的柱子进行精细定制,根据所给的设计流程,可针对不同年代、不同情况的老旧混凝土柱进行加固。
附图说明
[0050]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51]
图2是本发明的装置平面图;
[0052]
图3是连接精轧螺纹杆系示意图;
[0053]
图4是约束模块示意图;
[0054]
图5是连接角钢示意图;
[0055]
图6是实施步骤中第二步2.1的参数示意图;
[0056]
图7是实施步骤中第二步2.2、2.3的参数示意图;
[0057]
图8是实施步骤中第三步的参数示意图;
[0058]
图中:1精轧螺纹钢杆,2约束模块,每个约束模块2由3转角接触角钢和4连接角钢组成;5高强螺栓;6调位套筒;7构造加劲肋;8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59]
以下结合附图和技术方案,通过设计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装置的具体实施方法。
[0060]
一种用于方形截面柱加固的螺纹杆-角钢主动约束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可按照设计方法多层布置,其中每层结构包括四个布置于方形截面柱四个侧面的精轧螺纹杆系1,布置于精轧螺纹杆系1端部的杆系附带高强螺栓5,布置于精轧螺纹杆系1上的调位套筒6;所述精轧螺纹杆系1(螺纹杆)为中空杆状结构,设有外螺纹,每根精轧螺纹钢1上带有一对高强螺栓5;所述调位套筒6用于调整高强螺栓5的位置。
[0061]
设计参数:截面宽度为400mm的方形截面钢筋混凝土锚固搭接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为20mm直径的hrb400带肋钢筋,搭接长度为700mm。进一步的,对于上述设计实例,f’c
=24mpa,ls=700mm,db=20mm,fy=360mpa,ab=314.5mm2。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40mm。
[0062]
安装及使用步骤为:
[0063]
第一步:确定加固所需侧向约束力。
[0064][0065]
第二步:确定装置安装位置、数量及约束模块尺寸。
[0066]
搭接区域长度为700mm,选取三层加固,搭接接头一层,柱根一层,中间一层,此时n=3。
[0067]
根据第二步所给公式,计算出b的取值范围
[0068]
b∈[73,128]
[0069]
取b=120mm。
[0070]
对b和n进行验算,
[0071]
n(b+4c)=3
×
(120+4
×
40)=840≥ls=700
[0072]
尺寸合理。
[0073]
约束模块的宽度w取值范围为:
[0074]
w∈[80,200],a>0
[0075]
取w=100mm。
[0076]
约束模块的厚度取值范围是
[0077][0078]
具体的,n=3,b=120mm,选用市场常见的45号钢材,σs=405.430mpa,f
t
=f
l
/3=47.91kn。
[0079]
求得t≥1.09mm
[0080]
取t=20mm。
[0081]
第三步:确认连接模块尺寸。
[0082]
3.1:确定螺纹杆直径;
[0083][0084]
式中,n为装置安装层数,f
l
为n层装置所需要的总约束力,d为螺纹杆直径,σb为螺纹杆所用材料的屈服强度,一般取为和装置材料一致,计算可得d≥12.26mm,安全起见,d取为32mm。
[0085]
3.2:确定连接模块细节尺寸;
[0086]
根据公式
[0087][0088]
取b2=b3=h1=80mm,b1=10mm,d1=d=32mm,h2=24mm,将上述参数带入验算,符合要求。
[0089]
第四步:计算所需扭矩。
[0090]
根据公式,所需扭矩为:
[0091][0092]
第五步:进行装置的安装工作。
[0093]
在第一步中已经确定,装置安装层数为3层,安装位置确定为搭接区域接头处一
层,柱根一层,搭接区域中间一层。确定安装位置后,具体安装操作可按照上述步骤进行。
[0094]
本装置可应用于按照旧规范设计建造的锚固搭接混凝土柱,经试验验证效果如下:
[0095]
加固对象为30d搭接的混凝土柱(d为纵向钢筋直径,验证试验中取为20mm),搭接长度为700mm。经过装置加固后,混凝土的位移延性系数提高114%,不同加载级别下,加固试件/不加固试件的刚度比值最高为1.6,说明该装置可以有效提高搭接长度不足混凝土柱的延性,改善刚度衰退情况,从而提高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
[0096]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的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搭接锚固缺陷柱的预应力螺纹杆-角钢主动约束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装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多层结构,其中每层结构包括四个布置于方形截面柱四个侧面的精轧螺纹杆系(1),布置于精轧螺纹杆系(1)端部的杆系附带高强螺栓(5),布置于精轧螺纹杆系(1)上的调位套筒(6),固定于方形截面柱四个顶面的四个约束模块(2);所述精轧螺纹杆系(1)为中空杆状结构,设有外螺纹,每根精轧螺纹钢(1)上带有一对高强螺栓(5);所述调位套筒(6)用于调整高强螺栓(5)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搭接锚固缺陷柱的预应力螺纹杆-角钢主动约束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触模块(2)由l形转角接触角钢(3)和固定于转角接触角钢(3)两个外端面的两个连接角钢(4)组成;转角接触角钢(3)内侧面与方形截面柱固定连接,外侧面通过连接角钢(4)与精轧螺纹杆系(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搭接锚固缺陷柱的预应力螺纹杆-角钢主动约束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角钢(4)为l形结构,其一个端面设有用于穿过精轧螺纹杆系(1)的螺纹孔(8),两个端面之间设有构造加劲肋(7),用于保证连接角钢(4)的强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搭接锚固缺陷柱的预应力螺纹杆-角钢主动约束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位套筒(6)的数量根据设计方法和实际情况确认。5.一种用于方形截面柱加固的螺纹杆-角钢主动约束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加固装置实现,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确定加固所需侧向约束力;1.1: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加固对象即搭接锚固缺陷柱的搭接长度l
s
;1.2:确认l
s
后,计算出加固需要的总侧向约束力f
l
;第二步:确定装置安装位置、数量及约束模块尺寸;2.1:确定装置安装层数n;装置安装于搭接区段l
s
内,搭接接头处布置一层,其余布置位置根据工程情况确定,装置的有效约束区域应覆盖整个搭接区域,安装层数n根据工程情况确定,2.2:确定装置约束模块高度b,高度根据如下公式求得;n(b+4c)≥l
s
具体的,b的取值范围为:式中,n为安装层数,b为约束模块高度,c为混凝土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l
s
为加固对象的搭接长度;确定安装层数n和约束模块高度b后,根据下述公式进行验算,反复迭代,求得最优解;nb/l
s
≤0.552.3:确定约束模块宽度,约束模块的宽度w根据下式确定;w∈[0.2a,0.5a],a>0式中,a为混凝土柱宽度;2.4:确定约束模块厚度t,约束模块角钢的厚度根据下式确定;
式中,σ
s
为约束模块材料的屈服强度,n为装置安装层数,b为约束模块高度;第三步:确定连接模块尺寸;3.1:确定螺纹杆直径;式中,f
l
为n套装置所需要的总侧向约束力,n为装置层数,f
l
/n即为每套装置上,每根螺纹杆的所需拉力,d为螺纹杆直径,σ
b
为螺纹杆材料的屈服强度;3.2:确定连接模块细节尺寸;连接模块细节尺寸需满足如下公式:式中,f
l
为n层装置需要施加的总侧向约束力;β
f
为正面角焊缝的强度设计值增大系数;d1、b2、b3、h2为连接模块的细节尺寸,具体的:d1为螺纹孔直径,b1为连接模块底板厚度,b2为连接角钢的宽度,b3为连接角钢的长度,h1为连接模块的高度,h2为螺纹孔下边缘至连接角钢下下底板的高度;τ
fav
和σ
fav
为约束模块所受的内力,f
t
为单个精轧螺纹杆所受拉力,e为f
t
和接触模块之间的间距,f
fw
为角焊缝的强度设计值。第四步:计算所需扭矩;式中,μ'为摩擦系数,当加工表面为干燥加工表面时,取值为0.1-0.16,当加工表面为有润滑的加工表面时,取值为0.06-0.10;l
s
为加固对象的既有搭接长度;d
b
为加固对象的纵向钢筋直径;a
b
为纵向钢筋的横截面面积;f
y
为纵向钢筋的屈服强度设计值/实测值;f
′
c
为混凝土柱的混凝土抗压强度;c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第五步:安装装置;5.1:清理掉加固位置表面的凸起部分,确保装置的转角接触角钢(3)和加固对象表面贴合紧密,以获得最好的加固效果;5.2:将精轧螺纹钢杆系(1)穿过连接角钢(4)上的螺纹杆孔(8),并在精轧螺纹钢杆系(1)外侧安装调位套筒(6)和高强螺栓(5),调位套筒(6)的连接位置见图2,将一层装置的四组约束模块均通过精轧螺纹钢杆系(1)在指定位置连接好,用扳手拧动高强螺栓(5),施加预紧力分两段进行:第一段对各个螺栓施加目标扭矩的20%,保证装置在指定位置不因为重力发生脱落;第二段对四根精轧螺纹钢杆均匀施加扭矩,当四根螺纹杆上的扭矩均到达目标扭矩后,装置安装工作即可结束。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方形截面柱加固的螺纹杆-角钢主动约束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2中,根据下述公式计算加固需要的总侧向约束力f
l
:
式中,f
l
为n层装置需要施加的总侧向约束力,n
s
为锚固搭接钢筋数量,设计方法取值为1,l
s
为加固对象的既有搭接长度,d
b
为加固对象的纵向钢筋直径;a
b
为纵向钢筋的横截面面积,f
y
为纵向钢筋的屈服强度设计值/实测值,f’c
为混凝土柱的混凝土抗压强度,c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方形截面柱加固的螺纹杆-角钢主动约束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1中,n取值为2或3。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搭接锚固缺陷柱的预应力螺纹杆-角钢主动约束加固装置及方法,属于结构工程领域。所述加固装置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多层结构,每层结构包括四个布置于方形截面柱四个侧面的精轧螺纹杆系,布置于精轧螺纹杆系端部的杆系附带高强螺栓,布置于精轧螺纹杆系上的调位套筒;每根精轧螺纹钢上带有一对高强螺栓,通过调位套筒调整高强螺栓的位置。还包括四个约束模块,固定于方形截面柱四个顶面,用于传递侧向主动约束力。本发明可大幅提高加固对象的抗震性能。可根据不同尺寸的柱子进行精细定制,根据所给的设计流程,可针对不同年代、不同情况的老旧混凝土柱进行加固。不同情况的老旧混凝土柱进行加固。不同情况的老旧混凝土柱进行加固。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 赵宇恒 郭昱峰 赵艾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7.04
技术公布日:2023/10/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