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侧单极肌电信号接收气管导管
未命名
10-08
阅读:81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侧单极肌电信号接收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2.监测导管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监测病人术中支配喉部运动肌群的术中神经功能。其设计旨在通过将传感器置于病人的血管或腔道中,来实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并为医护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支持。监测导管最初是在20世纪发明的,最早应用于心脏手术中用来监测心脏的功能。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监测导管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现已广泛应用于危重病人的治疗和监测过程中。监测导管通常由柔软的管子制成,可以安置在血管或腔道中,如动脉、静脉、食道或气管等位置。其上面配有传感器和连接到监测仪器的电缆,以便实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参数。不同类型的监测导管根据需要可以监测的指标和位置而有所区别。
3.目前的表面型接收电极监测导管主要有两种最常见的是加强型气管插管,末端3cm处,两侧各裸露两根接收电极,术中与声带直接接触,易损伤声带表面粘膜,造成术后喉部不适感,声带肌出血、血肿等;且术中易因导管偏转而出现信号不良,trvantage监测导管将裸露的电极变为导电银涂层,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与声带接触不良,术中获得肌电信号效果不好。
4.因此,需要一种肌电信号接收气管导管,该气管导管能较大面积的接触声带,抗术中偏转干扰,能较好的获得肌电信号,制造用较少的导线材料即可,节约生产成本,不易损伤声带表面粘膜,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双侧单极肌电信号接收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所述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主体、气囊;所述气管导管为中空结构,一端为肺端口,另一端为喉端口;所述气囊充放气管设置在靠近所述肺端口的一侧;所述气管导管主体上靠近所述气囊一侧的管道外壁上设置有突出于所述气管导管主体表面的电极;所述电极以双维度的片状形式覆盖于所述气管导管主体管外壁的表面;所述电极靠近肺端口一侧伸入管壁内一端距离后伸出所述气管导管主体管外壁连接导线;
6.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管上垂直于电极的一侧设置有气囊充放气管,所述充放气管通过所述气管导管的内部连接到所述气囊上;
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电极的导线为银制带绝缘层的导线;且所述导线对应所述电极只有两根导线;
8.进一步的,所述气囊为沿着所述气管导管主体径向曲率较轴向大;
9.进一步的,所述电极与所述气囊充放气管始终处于相互不相交的状态,并且在电极接触声带时,导线恰好处于气管外的位置;
10.进一步的,所述导线与电极的连接处的连接通过导电材料做加厚处理;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发明以双维度的片状形式覆盖在所述气管导管主体管外壁的表面做电极处理,并且所述电极突出于所述气管导管主体表面;相比于传统的双侧双电极气管导管,在能更好的获得肌电信号,提高获得的振幅情况外还能增大与患者的声带的接触面积,减少患者咽喉部的损伤。
13.同时本发明以气囊沿着所述气管导管主体径向曲率较轴向大的形式构建该装置的气囊部分,相比与传统的气管导管中的气囊,在提供较少的气体时也能达到密封,防止气体泄露的情况发生;本发明利用导电性能非常好的银材料作为涂层,能在极大的程度上获得肌电信号,十分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5.图1是一种双侧单极肌电信号接收气管导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一种双侧单极肌电信号接收气管导管的主视图;
17.图3是一种双侧单极肌电信号接收气管导管的侧视图;
18.图4是一种双侧单极肌电信号接收气管导管的俯视图;
19.图5是一种双侧单极肌电信号接收气管导管的剖面示意图;
20.图6是一种双侧单极肌电信号接收气管导管的作用于气管时的矢状图。
2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2.1-气囊充放气管,2-肺端口,3-气管导管主体,4-导线,5-电极,6-气囊,7-喉端口,8-声带,9-环状软骨。
具体实施方式
2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侧单极肌电信号接收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所述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主体3、气囊6、气囊充放气管1;所述气管导管为中空结构,一端为肺端口2,另一端为喉端口7;所述气囊充放气管1设置在靠近所述肺端口2的一侧;所述气管导管主体3上靠近所述气囊6后侧的管道外壁两侧设置有突出于所述气管导管主体3表面的电极5;所述电极5以双维度的片状形式覆盖于所述气管导管主体3的管外壁的表面,两侧电极5留有一定间隙;所述电极5靠近肺端口2一侧伸入管内一段距离后伸出所述气管导管主体3管外壁后连接导线4;
24.实施例1
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极5以双维度的片状形式覆盖于所述气管导管主体3表面,并且略高于所述气管导管主体3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极5并非是一种金属片,而是一种导电银涂层,且该涂层的厚度高于气管导管的外直径;以这样的形式构建电极5,既可以增加电极5与声带8的接触面积增强信号的接收,又不损伤声带8表面粘膜;同时,临床实验表明,两侧的接收电极5从主流的双极变为单极,实际接收后的肌电信号振幅更高,信号接收效果更好;
26.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涂层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涂层,还包括:导电聚合物涂层(如聚苯
胺、聚噻吩等)、氧化物导电涂层(氧化锌导电涂层,氧化锡铟导电涂层等)、石墨烯导电涂层。
27.实施例2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管导管主体3上垂直于电极5的一侧设置有气囊充放气管1,所述气囊充放气管1通过所述气管导管主体3的内部连接到所述气囊6上;保证所述气管导管主体3不处于同一个水平面或不相交是为了保证接电极5的导线4能暴露在气管外,不会损伤到患者的气管同时可以更好的保证导线与检测仪器的连接。
29.实施例3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电极5的导线为银质带绝缘层的导线4;且所述导线4对应所述电极5只有两根导线4;利用两根导线4代替传统的四导线4气管,在制作时更加简单,并且利用两根导线4获得的信号较四根导线5的肌电信号更强;所述绝缘层的材料可选用聚氯乙烯、交联氯乙烯等材料,导线内部的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银;还有石墨,导电聚合物等。
31.实施例4
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囊6为沿着所述气管导管主体3径向曲率较轴向大;将气囊6的曲率改变后,可以保证在充入较少气体时即可达到密封的效果,同时可以节约材料,用较少的成本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所述气囊6充气后的曲率半径在4mm-30mm之间,对一般成年人的充气后的气囊6优选曲率半径为26mm。
33.实施例5
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极5与所述气囊6充放气管始终处于相互不相交的状态,并且在电极5接触声带8时,导线4恰好处于人体气管外的位置;电极5的作用是接收肌肉产生的电信号,气囊充放气管1往气囊6里面充气,实现固定的同时也形成密封作用;气囊充放气管和电极5不相交使得其在使用时能分开作用,并且不影响所述气管导管主体3的插入。
35.实施例6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线4与电极5的连接处的连接通过银材料做加厚处理;导线4与涂层相接的地方在使用时容易出现拉扯的情况,从而会导致接触不了或线路断裂的情况,从而影响接收的肌电信号的接收和处理,以至于影响医护人员的判断;所以做加厚处理,以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37.在本实施例中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两种方案;一种方式是利用热熔胶的形式进行粘连,在涂层和导线4的接点将二者粘连,这样的连接方式快捷方便,可直接进行粘连;另一方式是利用焊接的方式用银作为焊接介质将二者焊接在一起,再涂上绝缘材料将其与外界隔离;该种连接方式过程较热熔胶慢;但是该方式的连接关系紧密,在焊接的同时可以对其进行加厚处理,且由于银的延展性较好,导电性较强,不易出现断裂,接触不良的问题。
38.本发明的使用原理为:将需要的仪器和材料准备好,并对设备进行检查消毒后,将所述双侧单极肌电信号接收气管导管插入到患者的气管中,插入时将肺端口连接在患者肺部端,喉端口连接在患者的咽喉端,插入后使得所述的电极能处于声带的中部,并保证被声带包裹;完成后,通过气囊充放气管向所述沿着气管导管主体径向曲率较轴向大的气囊内冲入预定量的空气,使得气囊紧密贴合气管壁,以此保证气管导管稳定且不漏气;后通过所述银质导线将其连接到信号接收仪器上进行实时监测;完成后,按上述步骤逆向拆下即可。
39.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双侧单极肌电信号接收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管导管,所述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主体、气囊;所述气管导管为中空结构,一端为肺端口,另一端为喉端口;所述气囊充放气管设置在靠近所述肺端口的一侧;所述气管导管主体上靠近所述气囊一侧的管道外壁上设置有突出于所述气管导管主体表面的电极;所述电极以双维度的片状形式覆盖于所述气管导管主体管外壁的表面;所述电极靠近肺端口一侧伸入管壁内一段距离后伸出所述气管导管主体管外壁连接导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侧单极肌电信号接收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以双维度的片状形式覆盖于所述气管导管主体表面,并且略高于所述气管导管主体的表面;所述电极为一种导电涂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侧单极肌电信号接收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电极的导线为银制带绝缘层的导线;且所述导线对应所述电极只有两根导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侧单极肌电信号接收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为沿着所述气管导管主体径向曲率较轴向大;所述气囊充气后的曲率半径在4mm-30mm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侧单极肌电信号接收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与所述气囊充放气管始终处于相互不相交的状态,并且在电极接触声带时,导线恰好处于人体气管外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侧单极肌电信号接收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与电极的连接处的连接通过绝缘材料做加厚连接处理。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侧单极肌电信号接收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所述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主体、气囊;所述气管导管为中空结构,一端为肺端口,另一端为喉端口;所述气囊充放气管设置在靠近所述肺端口的一侧;所述气管导管主体上靠近所述气囊一侧的管道外壁上设置有突出于所述气管导管主体表面的电极;所述电极以双维度的片状形式覆盖于所述气管导管主体管外壁的表面;所述电极靠近肺端口一侧伸入管内一端距离后伸出所述气管导管主体管外壁连接导线;气管导管能较大面积的接触声带,能较好的获得肌电信号,制造用较少的导线材料即可,节约生产成本,不易损伤声带表面粘膜,方便实用。实用。实用。
技术研发人员:赵诣深 孙辉 张大奇 王铁 李世杰 周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6.15
技术公布日:2023/10/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