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08 阅读:108 评论:0

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x-荧光检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2.x-荧光仪是一种用于化学领域的分析仪器。x-荧光仪对金属片进行检测时通常对金属片试样的双面均进行检测,在现有的自动化检测线中,常用外部机器人去完成金属片试样的上下料、翻面等动作,在金属片试样通过荧光仪完成检测的过程中,外部机器人面对一台荧光仪的检测需完成多组动作,当多个工位分别设置荧光仪需同时进行检测时,机器人无法同时完成多组动作,一些工位的荧光仪则需要等待,各工位无法同步工作,降低整条检测线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其能够改善x荧光仪对金属片进行检测效率不高的问题。
4.本发明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x荧光试样检测系统,其能够改善x荧光仪对金属片进行检测效率不高的问题。
5.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6.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用于与机器人配合使用,所述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包括待料装置、运输装置、荧光仪以及翻转装置;所述待料装置用于定位放置金属样片;所述运输装置设置在所述待料装置与荧光仪之间,所述运输装置用于承接机器人从所述待料装置上吸取的金属样片并将金属样片输送到所述荧光仪内进行检测或者将金属样片从所述荧光仪送出;所述翻转装置设置在所述运输装置的一侧,所述翻转装置用于夹住机器人从所述运输装置上吸取的金属样片并对金属样片进行翻面。
7.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8.可选地,所述待料装置包括平台、定位销座以及规整件;所述定位销座设置在所述平台的第一工位上,所述规整件设置在所述平台的第二工位上;所述定位销座用于与样杯底部的定位口配合,以对所述样杯相对所述平台的位置进行定位,所述样杯用于层叠装纳金属样片;所述规整件设置有柱状的导正空间,所述导正空间用于接纳并限位机器人从所述样杯吸取的金属样片,以调整金属样片相对机器人的位置。
9.可选地,所述定位销座包括圆柱形的定位部以及锥形的导入部,所述导入部设置在所述定位部的顶部,所述导入部用于引导样杯底部的定位口装配在所述定位部上。
10.可选地,所述规整件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平台的所述第二工位上的至少三个导正销,至少三个所述导正销围成所述导正空间。
11.可选地,至少三个所述导正销的顶端均设置有呈锥形的导入尖端,所述导入尖端用于引导金属样片滑入所述导正空间内。
12.可选地,所述导正销均为圆柱状;所述导正销的表面用于金属样片的边沿接触。
13.可选地,所述运输装置包括驱动机构以及料杯;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料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料杯沿所述待测装置到所述荧光仪的方向来回往复移动,所述料杯用于容置金属样片。
14.可选地,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滑轨;所述滑轨沿所述待测装置到所述荧光仪的方向延伸,所述料杯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上;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所述气缸与所述料杯连接。
15.可选地,所述翻转装置包括机架、翻转气缸以及夹钳,所述机架设置在所述荧光仪的一侧,所述翻转气缸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夹钳设置在所述翻转气缸的一端,所述翻转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夹钳转动,所述夹钳用于夹住金属样片。
16.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x荧光试样检测系统。所述x荧光试样检测系统包括机器人以及多个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多个所述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环绕所述机器人的四周设置。
17.本发明实施例的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及系统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18.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包括待料装置、运输装置、荧光仪以及翻转装置;待料装置用于定位放置金属样片;运输装置设置在待料装置与荧光仪之间,运输装置用于承接机器人从待料装置上吸取的金属样片并将金属样片输送到荧光仪内进行检测或者将金属样片从荧光仪送出;翻转装置设置在运输装置的一侧,翻转装置用于夹住机器人从运输装置上吸取的金属样片并对金属样片进行翻面。
19.金属样片在待料装置与运输装置,运输装置与翻转装置之间的转移需借助机器人完成,其余的动作则分别由待料装置、运输装置以及荧光仪分别完成,这样单台荧光仪检测工作的上下料及翻转动作均可以独立完成,减少机器人的工作量,在多工位的荧光仪同时进行工作时确保单台机器人就能满足各台荧光仪的上下料、翻转以及测试的同时完成,降低成本,确保了自动线的工作效率。
20.x荧光试样检测系统,包括多个上述的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能够改善x荧光仪对金属片进行检测效率不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的轴侧视图;
2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2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25.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中的待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中的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中的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标:10-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11-支架组件;100-待料装置;110-平台;120-定位
销座;121-定位部;122-导入部;130-规整件;131-导正销;132-导正空间;133-导入尖端;200-运输装置;210-驱动机构;220-料杯;230-滑轨;400-翻转装置;410-机架;420-翻转气缸;430-夹钳。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3.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35.下面结合图1至图6对本实施例提供的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10进行详细描述。
36.请参照图1、图2以及图3,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10,用于与机器人配合使用,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10包括待料装置100、运输装置200、荧光仪以及翻转装置400;待料装置100用于定位放置金属样片;运输装置200设置在待料装置100与荧光仪之间,运输装置200用于承接机器人从待料装置100上吸取的金属样片并将金属样片输送到荧光仪内进行检测或者将金属样片从荧光仪送出;翻转装置400设置在运输装置200的一侧,翻转装置400用于夹住机器人从运输装置200上吸取的金属样片并对金属样片进行翻面。
37.待料装置100用于放置金属样片,机器人将金属样片吸取到运输装置200上,运输装置200将金属样片输送到荧光仪内,然后在荧光仪内完成检测,完成检测的金属样片由运输装置200送出荧光仪,然后由机器人将检测完成的金属样片吸取到翻转装置400上,翻转装置400对金属样片进行翻面,翻面完成后,机器人将翻面后的金属样片吸取到运输装置200上,再由运输装置200将翻面后的金属样片输送到荧光仪内进行检测,这样完成对金属样片的双面检测。
38.金属样片在待料装置100与运输装置200,运输装置200与翻转装置400之间的转移需借助机器人完成,其余的动作则分别由待料装置100、运输装置200以及荧光仪分别完成,这样单台荧光仪检测工作的上下料及翻转动作均可以独立完成,减少机器人的工作量,在
多工位的荧光仪同时进行工作时确保单台机器人就能满足各台荧光仪的上下料、翻转以及测试的同时完成,降低成本,确保了自动线的工作效率。
39.参照图1、图2以及图3,本实施例中,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10还包括支架组件11,待料装置100、运输装置200以及翻转装置400均设置在支架组件11上。待料装置100、运输装置200沿支架组件11的长度方向设置,翻转装置400设置在运输装置200的一侧。
40.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待料装置100包括平台110、定位销座120以及规整件130;定位销座120设置在平台110的第一工位上,规整件130设置在平台110的第二工位上;定位销座120用于与样杯底部的定位口配合,以对样杯相对平台110的位置进行定位,样杯用于层叠装纳金属样片;规整件130设置有柱状的导正空间132,导正空间132用于接纳并限位机器人从样杯吸取的金属样片,以调整金属样片相对机器人的位置。
41.机器人将装有批量金属样片的样杯放于此处,样杯底部定位口与该区定位销座120配合保证上料位置准确,然后机器人用吸盘将样杯中金属样片顺次放入规整区,通过规整件130规整保证金属样片的位置精度能够满足后续动作。
42.样杯放置在定位销座120上,样杯内放置金属样片,机器人吸取金属样片后移动到规整件130的上方,然后将金属样片放入规整件130的导正空间132内,此时金属样片的位置由导正空间132进行调整,机器人的吸取位置不会发生变化,金属样片相对机器人的吸取位置发生调整,机器人再次将导正空间132内的金属样片吸取后放置到运输装置200上,由于导正空间132调整了金属样片相对机器人的吸取位置,保证机器人在吸取金属样片放在运输装置200上后能够与运输装置200上的位置对应。机器人只需要移动到指定位置进行吸取放下动作即可,减少机器人的动作,提高整条工作线的效率。
43.规整件130的规整作用原理如下:机器人移动到规整件130上处于第一位置,机器人移动到运输装置200上处于第二位置,机器人从规整件130移动到运输装置200,即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金属样片在样杯内的位置处于第三位置,金属样片在导正空间132内的位置处于第四位置,金属样片在运输装置200上的位置处于第五位置;机器人在第一位置吸取处于第四位置的金属样片,才能在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将金属样片准确放置在第五位置上,因此,机器人将位于第三位置的金属样片吸取到导正空间132内进行调整,保证机器人可以将金属样片准确的放置到运输装置200的第五位置上。因为样杯的直径大于金属样片的直径,因此,样杯无法对容纳的金属样片的位置进行统一确定,机器人吸取后,金属样片相对机器人的位置各不相同,在放入运输装置200后无法精确放入。
44.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定位销座120包括圆柱形的定位部121以及锥形的导入部122,导入部122设置在定位部121的顶部,导入部122用于引导样杯底部的定位口装配在定位部121上。
45.定位销座120的下半部为圆柱状,定位销座120的上半部为圆锥状,样杯的定位口插入定位销座120,然后对样杯进行定位,金属样片依次层叠在样杯内。
46.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规整件130包括间隔设置在平台110的第二工位上的至少三个导正销131,至少三个导正销131围成导正空间132。
47.三个导正销131的侧壁分别与机器人放下的金属样片的边沿接触,以对放入导正空间132的金属样片的位置统一进行调整,则在机器人下一次移动到位的情况下,金属样片通过导正空间132调整后的位置与机器人对应,机器人吸取后不需要按照原来的位移,不需
要再通过位置调整,可以直接放入运输装置200。也就是导正空间132规整的金属样片的位置是机器人吸取到运输装置200上的位置对应的。
48.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至少三个导正销131的顶端均设置有呈锥形的导入尖端133,导入尖端133用于引导金属样片滑入导正空间132内。
49.呈锥形的导入尖端133,除了起到引导的作用,锥形的表面相对导正销131的弧面,能够提供金属样片相对机器人错位的位置余量,然后在顺着导入尖端133滑入导正空间132后进行位置调整。
50.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导正销131均为圆柱状;导正销131的表面用于金属样片的边沿接触。具体地,导正销131的数量为三根,三根导正销131间隔设置,围成导正空间132,对金属样片进行限位,在金属样片放入导正空间132后,三根导正销131的表面同时与金属样片的边沿接触。
51.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运输装置200包括驱动机构210以及料杯220;驱动机构210与料杯220连接,驱动机构210用于驱动料杯220沿待测装置到荧光仪的方向来回往复移动,料杯220用于容置金属样片。具体地,驱动机构210为气缸。
52.机器人用吸盘将规整后的金属样片放入料杯220中,气缸往复运动实现荧光仪的上下料工作。
53.料杯220的位置即是机器人吸取金属样片放置在运输装置200上的位置,机器人吸取导正空间132内的样片后放入料杯220。然后将料杯220送入荧光仪进行检测。
54.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运输装置200还包括滑轨230;滑轨230沿待测装置到荧光仪的方向延伸,料杯220滑动设置在滑轨230上;驱动机构210为气缸,气缸与料杯220连接。
55.料杯220沿滑轨230将待检测的金属样片输送到荧光仪内,检测完成后,料杯220顺着滑轨230移出荧光仪,然后金属样片装在翻转装置400上后进行翻转,翻转完成后沿滑轨230继续送入荧光仪检测。
56.参照图6,本实施例中,翻转装置400包括机架410、翻转气缸420以及夹钳430,机架410设置在荧光仪的一侧,翻转气缸420设置在机架410上,夹钳430设置在翻转气缸420的一端,翻转气缸420用于驱动夹钳430转动,夹钳430用于夹住金属样片。
57.当金属样片单面检测完成后,气缸将料杯220带出,机器人用吸盘吸出金属样片至翻转气缸420的夹钳430上,翻转气缸420夹紧后吸盘松开并移出,待金属样片完成翻转后再将金属样片吸走放入料杯220进行另一面检测。
58.夹钳430具有夹持空间,夹持空间大小可调,机器人吸取金属样片后放置在夹钳430上,然后翻转气缸420翻转后,将金属样片翻面,然后机器人取后放在运输装置200的料杯220上,再送入荧光仪进行检测。
59.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1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60.通过待料装置100、运输装置200以及翻转装置400,代替机器人完成了物料进入荧光仪前需要完成的若干动作,在多工位同时工作时确保单台机器人就能满足各台荧光仪的测试节拍需求,降低成本,确保了自动线的工作效率。
61.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x荧光试样检测系统。x荧光试样检测系统包括机器人以及多个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10;多个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10环绕机器人的四周设置。改善x荧光仪对金属片进行检测效率不高的问题。
6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用于与机器人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包括:待料装置(100)、运输装置(200)、荧光仪以及翻转装置(400);所述待料装置(100)用于定位放置金属样片;所述运输装置(200)设置在所述待料装置(100)与荧光仪之间,所述运输装置(200)用于承接机器人从所述待料装置(100)上吸取的金属样片并将金属样片输送到所述荧光仪内进行检测或者将金属样片从所述荧光仪送出;所述翻转装置(400)设置在所述运输装置(200)的一侧,所述翻转装置(400)用于夹住机器人从所述运输装置(200)上吸取的金属样片并对金属样片进行翻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料装置(100)包括平台(110)、定位销座(120)以及规整件(130);所述定位销座(120)设置在所述平台(110)的第一工位上,所述规整件(130)设置在所述平台(110)的第二工位上;所述定位销座(120)用于与样杯底部的定位口配合,以对所述样杯相对所述平台(110)的位置进行定位,所述样杯用于层叠装纳金属样片;所述规整件(130)设置有柱状的导正空间(132),所述导正空间(132)用于接纳并限位机器人从所述样杯吸取的金属样片,以调整金属样片相对机器人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座(120)包括圆柱形的定位部(121)以及锥形的导入部(122),所述导入部(122)设置在所述定位部(121)的顶部,所述导入部(122)用于引导样杯底部的定位口装配在所述定位部(12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整件(130)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平台(110)的所述第二工位上的至少三个导正销(131),至少三个所述导正销(131)围成所述导正空间(13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三个所述导正销(131)的顶端均设置有呈锥形的导入尖端(133),所述导入尖端(133)用于引导金属样片滑入所述导正空间(132)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正销(131)均为圆柱状;所述导正销(131)的表面用于金属样片的边沿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200)包括驱动机构(210)以及料杯(220);所述驱动机构(210)与所述料杯(220)连接,所述驱动机构(210)用于驱动所述料杯(220)沿所述待测装置到所述荧光仪的方向来回往复移动,所述料杯(220)用于容置金属样片。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200)还包括滑轨(230);所述滑轨(230)沿所述待测装置到所述荧光仪的方向延伸,所述料杯(220)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230)上;所述驱动机构(210)为气缸,所述气缸与所述料杯(220)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400)包括机架(410)、翻转气缸(420)以及夹钳(430),所述机架(410)设置在所述荧光仪的一侧,所述翻转气缸(420)设置在所述机架(410)上,所述夹钳(430)设置在所述翻转气缸(420)的一端,所述翻转气缸(420)用于驱动所述夹钳(430)转动,所述夹钳
(430)用于夹住金属样片。10.一种x荧光试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x荧光试样检测系统包括机器人以及多个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多个所述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环绕所述机器人的四周设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及系统,涉及X-荧光检测领域。旨在改善X荧光仪对金属片进行检测效率不高的问题。X荧光试样检测装置包括料装置、运输装置、荧光仪以及翻转装置;运输装置设置在待料装置与荧光仪之间,运输装置用于承接机器人从待料装置上吸取的金属样片并将金属样片输送到荧光仪内进行检测或者将金属样片从荧光仪送出;翻转装置设置在运输装置的一侧,翻转装置用于夹住机器人从运输装置上吸取的金属样片并对金属样片进行翻面。X荧光试样检测系统包括上述的装置。在多工位的荧光仪同时进行工作时确保单台机器人就能满足各台荧光仪的上下料、翻转以及测试的同时完成,提高效率。提高效率。提高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闫早龙 甘煜中 陈凝睿 张大春 黄政博 毛一玮 徐嘉 李阳 罗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齐宝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8
技术公布日:2023/10/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