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念珠菌Ssa1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未命名
10-08
阅读:392
评论:0

一种抗念珠菌ssa1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念珠菌ssa1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由于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各种医学治疗手段的发展(肿瘤放疗/化疗、器官移植、重症监护与生命支持治疗、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逐渐增多,使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预后不佳,病死率高达30-70%,导致每年全球约160万人死亡(约等于结核病导致的全球死亡人数),已经成为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感染性疾病。念珠菌属特别是其中的白念珠菌是导致侵袭性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占全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40%-60%),其发病率已经升至医院内感染的第四位。虽然目前有新型氮唑类和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问世,但是临床可供选择的药物仍然有限,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存在较大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3.念珠菌是人体共生菌,主要定植在人体口腔、消化道等黏膜表面,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念珠菌不致病,呈酵母态生长,处于共生状态;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念珠菌可转化为菌丝态形成侵袭性感染。念珠菌通过与黏膜上皮细胞的粘附与侵袭由定植状态转变为感染状态、通过介导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内吞跨过血管内皮屏障而播散至组织器官,从而形成侵袭性感染。
4.ssa1蛋白属于热休克蛋白70家族,分布在白念珠菌酵母态和菌丝态细胞壁表面。ssa1蛋白可以介导白念珠菌对黏膜上皮细胞的粘附和损伤,通过与n-钙粘蛋白和上皮细胞e-钙粘蛋白的结合而介导内皮细胞对白念珠菌的内吞,从而促进白念珠菌侵袭性感染的形成。文献研究表明,编码ssa1蛋白的ssa1基因缺失的白念珠菌对上皮细胞的粘附与侵袭能力下降,血管内皮细胞对其内吞作用也明显下降,同时在小鼠体内不能形成侵袭性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念珠菌ssa1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该单克隆抗体为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其具有以下性质:1)能够特异性结合白念珠菌ssa1蛋白;2)能够阻断白念珠菌对黏膜上皮细胞的粘附和损伤;3)能够抑制内皮细胞对白念珠菌的内吞;4)能够治疗白念珠菌感染及其并发症。
6.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抗念珠菌ssa1单克隆抗体,包括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1~3所示的重链互补决定区hcdr1~hcdr3;所述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4~6所示的轻链互补决定区lcdr1~lcdr3。
8.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单克隆抗体为鼠源抗体分子,所述鼠源抗体分子的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
9.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单克隆抗体为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分子的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0所示。
1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核酸分子,该核酸分子编码所述的抗念珠菌ssa1单克隆抗体。
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重组dna表达载体,该重组dna表达载体包含所述的核酸分子。
1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宿主细胞,该宿主细胞中导入有所述的核酸分子或者所述的重组dna表达载体。
1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药物,该药物包含所述的抗念珠菌ssa1单克隆抗体。
1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述药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15.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抗念珠菌ssa1单克隆抗体用于制备抗念珠菌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念珠菌包括但不限于最常见的白念珠菌。
16.本发明还提供制备所述的抗念珠菌ssa1单克隆抗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培养所述的宿主细胞,以及从细胞培养物中回收所述单克隆抗体的步骤。
17.术语定义
18.在本技术中,术语“分离的”通常指从天然状态下经人工手段获得的。如果自然界中出现某一种“分离”的物质或成分,那么可能是其所处的天然环境发生了改变,或从天然环境下分离出该物质,或二者情况均有发生。例如,某一活体动物体内天然存在某种未被分离的多聚核苷酸或多肽,而从这种天然状态下分离出来的高纯度的相同的多聚核苷酸或多肽即称之为分离的。术语“分离的”不排除混有人工或合成的物质,也不排除存在不影响物质活性的其它不纯物质。
19.在本技术中,术语“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通常指脱离了其天然存在状态的具有抗原结合能力的蛋白。该“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以包含结合抗原的部分和任选地,允许抗原结合部分采用促进所述抗原结合部分结合抗原的构象的框架或构架部分。抗原结合蛋白可以包含例如抗体来源的蛋白框架区(fr)或具有移植的cdr或cdr衍生物的备选蛋白框架区或人工框架区。此类框架包括,但不限于包含被引入例如以稳定抗原结合蛋白的三维结构的突变的抗体来源的框架区以及包含例如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的完全合成的框架区。参见korndorfer等,2003,proteins:structure,function,andbioinformatics,53(1):121-129(2003);roque等,biotechnol.prog.20:639-654(2004)。抗原结合蛋白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人抗体;人源化抗体;嵌合抗体;重组抗体;单链抗体;双功能抗体;三功能抗体;四功能抗体;fab,fab’,fv片段,bs-fv,f(ab’)2,f(ab)2,scfv,di-scfv,dab,igd抗体;ige抗体;igm抗体;igg1抗体;igg2抗体;igg3抗体;或igg4抗体以及其片段。
20.在本技术中,术语“cdr”也称“互补决定区”,通常指抗体可变结构域中的区域,其序列是高度可变的和/或形成结构定义环。通常,抗体包括六个cdr;在vh中三个(hcdr1、hcdr2、hcdr3),和在vl中三个(lcdr1、lcdr2、lcdr3)。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仅由重链组成的天然存在的骆驼抗体在缺乏轻链的情况下,其功能也能够正常且稳定。参见,例如,hamers-casterman et al.,nature 363:446-448(1993);sheriffet al,nature struct.biol.3:733-736(1996)。抗体cdr可以通过多种编码系统来确定,如ccg、kabat、abm、chothia、imgt、综合考虑kabat/chothia等。这些编码系统为本领域内已知,具体可参见,例如,http://www.bioinf.org.uk/abs/index.html#kabatnum。例如,所述抗原结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编
号可以按照imgt编号方案(imgt,the international immunogenetics information system@imgt.cines.fr;http://imgt.cines.fr;lefranc等,1999,nucleic acids res.27:209-212;ruiz等,2000nucleic acids res.28:219-221;lefranc等,2001,nucleic acids res.29:207-209;lefranc等,2003,nucleic acids res.31:307-310;lefranc等,2005,devcomp immunol 29:185-203)。例如,所述抗原结合蛋白的cdr可以根据kabat编号系统确定(参见例如kabat ea&wu tt(1971)ann ny acadsci 190:382-391和kabat ea et al.,(1991)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fifthedition,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nih publication no.91-3242)。
21.在本技术中,术语“可变结构域”与“可变区”可以互换使用,通常指抗体重链和/或轻链的一部分。重链和轻链的可变结构域可以分别称为“vh”和“vl”。这些结构域通常是抗体的变化最大的部分(相对于相同类型的其它抗体),且包含抗原结合位点。
22.在本技术中,术语“可变”通常指在抗体之间可变结构域的某些区段在序列上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可变结构域介导抗原结合并决定特定抗体对其特定抗原的特异性。然而,可变性并非在整个可变结构域范围内均匀分布。它通常集中在轻链和重链可变结构域中称为高变区(cdr或hvr)的三个区段中。可变结构域的更高度保守的部分称为框架区(fr)。天然重链和轻链的可变结构域各自包含四个fr区,大多数采用β-折叠构型,通过三个cdr连接,其形成环形连接,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形成β-折叠结构的一部分。每条链中的cdr通过fr区紧密靠近地保持在一起,并且来自另一条链的cdr一同促进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的形成(参见kabat et al,sequence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fifth edition,national institute ofhealth,bethesda,md.(1991))。
23.制备方法
24.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制备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的方法。所述方法可包括,在使得所述的抗原结合蛋白表达的条件下,培养所述本技术所述的宿主细胞。例如,可通过使用适当的培养基、适当的温度和培养时间等,这些方法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了解的。
25.任何适于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方法都可用于产生本技术的抗原结合蛋白。例如,可以用连接或天然存在的白念珠菌ssa1蛋白或其片段免疫动物。可以使用合适的免疫接种方法,包括佐剂、免疫刺激剂、重复加强免疫接种,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途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提取免疫羊驼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细胞核酸片段克隆至载体,通过噬菌体表面展示系统筛选并富集针对白念珠菌ssa1蛋白的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
26.任何合适形式的白念珠菌ssa1蛋白都可以作为免疫原(抗原),用于产生对白念珠菌ssa1蛋白特异的非人抗体,筛选所述抗体的生物学活性。例如,激发免疫原可以是全长的白念珠菌ssa1蛋白,或含单个/多个表位的肽。免疫原可以单独使用,或与本领域已知的一种或多种免疫原性增强剂组合使用。
27.方法和用途
28.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所述核酸分子、所述载体、所述细胞、所述免疫缀合物和/或所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所述药物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疾病和/或病症。
29.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预防和/或治疗疾病和/或病症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向有需要的受试者施用本技术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所述核酸分子、所述载体、所
述细胞、所述免疫缀合物和/或所述药物组合物。
30.在本技术中,所述施用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例如静脉内、瘤内、腹膜内、皮下、肌肉内、局部或真皮内施用。
31.另一方面,本技术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所述核酸分子、所述载体、所述细胞、所述免疫缀合物和/或所述药物组合物,其可以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疾病和/或病症。
32.在本技术中,所述疾病和/或病症可以由念珠菌引起或介导。
33.在本技术中,所述疾病和/或病症可以是念珠菌引起或介导的疾病和/或病症的并发症。
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35.1,本发明提供的鼠源抗原结合蛋白13f4与重组白念珠菌ssa1蛋白具有很好的结合活性(ec50值为0.03978μg/ml);本发明提供的人源化抗原结合蛋白hu13f4与重组白念珠菌ssa1蛋白具有较强的亲和力(ec50=0.1092μg/ml)。
36.2,本发明提供的单克隆抗体对白念珠菌ssa1蛋白具有体外亲和力,并且在动物体内具有抗白念珠菌感染的药效学活性,对白念珠菌导致的小鼠感染具有保护作用,具有制备成为抗念珠菌感染药物的前景。
附图说明
3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elisa方法检测抗原结合蛋白13f4与重组白念珠菌ssa1蛋白的结合活性示意图。
38.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抗原结合蛋白13f4与白念珠菌的结合示意图。
39.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7中抗原结合蛋白13f4对白念珠菌粘附宿主细胞影响的结果示意图。
40.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8中抗原结合蛋白13f4对白念珠菌损伤宿主细胞影响的结果示意图。
41.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9中抗原结合蛋白13f4对念珠菌感染小鼠的药效学作用结果示意图。
42.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2中人源化抗原结合蛋白hu13f4与重组白念珠菌ssa1蛋白的结合检测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以下采用的试剂和生物材料如未特别说明,均为商业化产品。
44.实施例1白念珠菌ssa1蛋白的重组表达
45.构建重组白念珠菌ssa1(ssa1蛋白的序列编号为uniport kb-p41797,c端加his标签)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至bl21(de3)plyss感受态细胞后,使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进行蛋白表达,将菌液超声裂解后的上清液,经ni-nta亲和层析纯化得到重组白念珠菌ssa1蛋白。
46.实施例2白念珠菌ssa1蛋白抗原免疫balb/c小鼠
47.采用制备的重组白念珠菌ssa1蛋白,皮下多点免疫方法对5只balb/c小鼠进行皮下多点免疫。
48.免疫流程如下所示:
[0049][0050]
实施例3免疫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及分泌ssa1抗原结合蛋白的单克隆细胞的筛选
[0051]
利用peg3350将骨髓瘤细胞p3x63ag8.653与重组ssa1蛋白免疫小鼠脾脏细胞进行融合。将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培养。于24,48小时后分别加入含hat培养基和ht的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培养12天后,取100μl细胞培养上清液。通过elisa实验筛选能够产生ssa1蛋白抗原结合蛋白的杂交瘤克隆细胞。将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团通过有限稀释法加入含小鼠脾脏细胞的96孔板中,并标记单克隆细胞。通过elisa进一步筛选到能够分泌ssa1蛋白抗原结合蛋白的单克隆细胞。
[0052]
实施例4与重组ssa1蛋白具有亲和力的鼠源抗原结合蛋白序列的获得
[0053]
利用rnafast200试剂盒(上海飞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取1
×
106cell分泌ssa1蛋白抗原结合蛋白的单克隆细胞总rna。并利用反转录试剂盒(takara),将总rna反转成cdna。利用引物扩增cdna片段(anke krebber.1997),利用dna产物纯化试剂盒(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将pcr产物纯化,利用连接试剂盒(北京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连接到t载体上,并转化到感受态细胞中,委托上海生工进行序列测定,最终获得鼠源抗原结合蛋白13f4的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序列。
[0054]
13f4重链可变区(13f4vh):
[0055]
evqvvesggglvqpggsrklscavsrftfssfgmhwvrqtperglewvayissdsttiyyadtvkgrftisrdnpkntlflqmtslrsedtamyycardgflaywgqgtlvtvsa(seq id no:7)
[0056]
13f4轻链可变区(13f4vl):
[0057]
divmtqspdslavslgeratincksshsllnssnqknylawyqqkpgqppkllvyfastresgvpdrfsgsgsgtdftltissvqaedvavyycqqhyttpltfgqgtkleik(seq id no:8)
[0058]
其中下划线部分表示使用kabat方法定义的cdr区域。抗原结合蛋白13f4的cdr区如表1所示。
[0059]
表1
[0060][0061][0062]
实施例5elisa方法检测抗原结合蛋白13f4与重组白念珠菌ssa1蛋白的结合
[0063]
将实施例1中制备的重组白念珠菌ssa1蛋白用pbs缓冲液稀释至1μg/ml,每孔100μl包被于96孔板(thermo)4℃孵育过夜;次日取出96孔板,用pbst(含0.5%pbs)洗板,每次浸润1min后彻底甩干残余水分。样品孔中分别加入200μl的含5%bsa pbst,置于37℃封闭1h;然后用pbst洗板,并甩干孔中水分。分别向96孔板中加入抗原结合蛋白13f4100μl 4℃孵育过夜。取出96孔板后用pbst洗板后每孔加入二抗100μl hrp抗体(北京鼎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置于37℃孵育1h。再用pbst洗5次,每孔加入100μl substrate solution(invitrogen),于37℃孵育10min;每孔加入1mol硫酸50μl终止反应后于酶标仪(multiskcin fc,thermo)450nm波长处检测吸光度。
[0064]
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结果显示所述抗原结合蛋白13f4与重组白念珠菌ssa1蛋白具有结合活性,其中ec
50
值为0.03978μg/ml。
[0065]
实施例6流式细胞术检测抗原结合蛋白13f4与白念珠菌的结合
[0066]
将约106cfu的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白念珠菌sc5314分别与不同浓度(0μg/ml、32μg/ml、64μg/ml、128μg/ml)的抗原结合蛋白13f4在1.5ml离心管中混合均匀,并置于4℃孵育过夜;用pbs洗涤3次后,加入300μl 1:2000稀释的fitc标记的二抗(invitrogen),并置于30℃孵育1h;再用pbs洗涤3次,用1%多聚甲醛于4℃过夜固定后,使用200目筛过滤样品,于分析型流式细胞仪(bd facsverse)488nm波长处检测激发波长。
[0067]
抗原结合蛋白13f4与白念珠菌的结合结果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抗原结合蛋白13f4与白念珠菌呈现剂量依赖性的结合。
[0068]
实施例7抗原结合蛋白13f4对白念珠菌粘附宿主细胞的阻断作用
[0069]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白念珠菌sc5314与抗原结合蛋白13f4于37℃共孵育1h;使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扩增人颊粘膜上皮细胞(fadu)和肠粘膜上皮细胞(caco-2),分别将106cfu的fadu细胞或caco-2细胞与200cfu的白念珠菌sc5314在6孔板(thermo)中共培养,置于37℃孵育1.5h;使用pbs洗涤3次后,每孔加入ypd琼脂,置于30℃培养48h,统计白念珠菌菌落数。
[0070]
抗原结合蛋白13f4对白念珠菌粘附宿主细胞影响的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a图为抗原结合蛋白13f4对人颊粘膜上皮细胞(fadu)的影响,b图为抗原结合蛋白13f4对肠粘膜上皮细胞(caco-2)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原结合蛋白13f4能够阻断白念珠菌对人颊粘膜上皮细
胞(fadu)和肠粘膜上皮细胞(caco-2)的粘附作用。
[0071]
实施例8抗原结合蛋白13f4对白念珠菌损伤宿主细胞的阻断作用
[0072]
使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扩增kb细胞和fadu细胞,并于96孔板(thermo)中稀释至每孔2.5
×
104cfu个细胞;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白念珠菌sc5314与抗原结合蛋白13f4于37℃孵育1h,随后取2.5
×
103cfu处理后的白念珠菌sc5314加入至上述96孔板中,置于37℃孵育24h;孵育结束后,使用乳酸脱氢酶(ldh)检测试剂盒(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490nm波长处检测吸光度,计算细胞上清中ldh的相对含量。
[0073]
抗原结合蛋白13f4对白念珠菌损伤宿主细胞影响的结果如图4所示,其中a图为抗原结合蛋白13f4对kb细胞的影响,b图为抗原结合蛋白13f4对fadu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原结合蛋白13f4阻断白念珠菌对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kb)和肠粘膜上皮细胞(caco-2)的损伤作用。
[0074]
实施例9抗原结合蛋白13f4对念珠菌感染小鼠的药效学作用
[0075]
取出白念珠菌sc5314种子库,于sda固体培养基平板上活化2代,接种至ypd液体培养基中过夜培养。离心收集菌体,并用pbs缓冲液重悬备用。根据体重对c57bl/6j小鼠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模型组、抗原结合蛋白药物治疗组、氟康唑药物(flc)对照组。各组小鼠经尾静脉感染白念珠菌sc53141
×
106cfu/只,并于感染后2h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0076]
抗原结合蛋白13f4对念珠菌感染小鼠的药效学作用结果如图5所示。结果表明:抗原结合蛋白13f4与药物flc联合使用,能够显著增强治疗效果。抗原结合蛋白13f4对于白念珠菌导致的小鼠菌血症模型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以显著提高小鼠生存率并显著降低感染靶器官组织载菌量。
[0077]
实施例10鼠源抗原结合蛋白13f4的人源化
[0078]
通过ncbi数据库比对(https://www.ncbi.nlm.nih.gov/igblast/),选取与13f4抗原结合蛋白最接近的germline序列为模板,对13f4进行人源化,并对抗原结合蛋白翻译后修饰位点进行优化,获得人源化序列如下。
[0079]
人源化抗原结合蛋白hu13f4重链可变区:
[0080]
qvqlvesgggvvqpggslrlscaasrftfssfgmhwvrqapgkglewvayissdsttiyyadtvkgrftisrdnskntlylqmnslraedtavyycardgflaywgqgtlvtvss(seq id no:9)
[0081]
人源化抗原结合蛋白hu13f4轻链可变区:
[0082]
divmtqspdslavslgeratincksshsllnssnqknylawyqqkpgqppkllvyfastresgvpdrfsgsgsgtdftltissvqaedvavyycqqhyttpltfgqgtkleik(seq id no:10)
[0083]
其中,下划线部分表示使用kabat方法定义的cdr区域。
[0084]
实施例11人源化抗原结合蛋白hu13f4的重组表达及纯化
[0085]
将17c7人源化重链可变区与人免疫球蛋白γ1(igg1)构建至pcdna3.4载体,17c7人源化轻链可变区与轻链kappa恒定区构建至pcdna3.4载体;使用expi293f瞬时转染表达体系进行表达,并利用proteina磁珠进行纯化,收集到纯度达到95%以上的抗原结合蛋白,即为人源化抗原结合蛋白hu13f4。
[0086]
实施例12人源化抗原结合蛋白hu13f4与重组白念珠菌ssa1蛋白的亲和力检测
[0087]
将重组白念珠菌ssa1蛋白用pbs缓冲液稀释至1μg/ml,每孔100μl包被于96孔板(thermo)4℃孵育过夜;次日取出96孔板,用pbst(含0.5%pbs)洗板,每次浸润1min后彻底
甩干残余水分。样品孔中分别加入200μl的含5%bsa pbst,置于37℃封闭1h;然后用pbst洗板,并甩干孔中水分。分别向96孔板中加入人源化hu13f4100μl 4℃孵育过夜。取出96孔板后用pbst洗板后每孔加入二抗100μl hrp抗体(北京鼎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置于37℃孵育1h。再用pbst洗5次,每孔加入100μl substrate solution(invitrogen),于37℃孵育10min;每孔加入1mol硫酸50μl终止反应后于酶标仪(multiskcin fc,thermo)450nm波长处检测吸光度。
[0088]
人源化抗原结合蛋白hu13f4与重组白念珠菌ssa1蛋白的结合检测结果如图6所示,结果表明,人源化抗原结合蛋白hu13f4与重组白念珠菌ssa1蛋白具有较强亲和力(ec
50
=0.1092μg/ml)。
[0089]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优选实施例,本发明并不仅限于实施例的内容。对于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构思范围内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所作的任何变化和更改,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抗念珠菌ssa1单克隆抗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1~3所示的重链互补决定区hcdr1~hcdr3;所述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4~6所示的轻链互补决定区lcdr1~lcdr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念珠菌ssa1单克隆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克隆抗体为鼠源抗体分子,所述鼠源抗体分子的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念珠菌ssa1单克隆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克隆抗体为人源化抗体,所述人源化抗体分子的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0所示。4.一种核酸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核酸分子编码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抗白念珠菌ssa1单克隆抗体。5.一种重组dna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dna表达载体包含权利要求4所述的核酸分子。6.一种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宿主细胞中导入有权利要求4所述的核酸分子或者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组dna表达载体。7.一种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包含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抗白念珠菌ssa1单克隆抗体。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9.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抗念珠菌ssa1单克隆抗体用于制备抗念珠菌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10.制备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抗念珠菌ssa1单克隆抗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培养权利要求6所述的宿主细胞,以及从细胞培养物中回收所述单克隆抗体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念珠菌Ssa1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所述单克隆抗体包括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1~3所示的重链互补决定区HCDR1~HCDR3;所述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4~6所示的轻链互补决定区LCDR1~LCDR3。本发明提供的单克隆抗体对白念珠菌Ssa1蛋白具有体外亲和力,并且在动物体内具有抗白念珠菌感染的药效学活性,对白念珠菌导致的小鼠感染具有保护作用,具有制备成为抗念珠菌感染药物的前景。备成为抗念珠菌感染药物的前景。备成为抗念珠菌感染药物的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慎慧 安毛毛 邱熙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同济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3/10/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