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08
阅读:159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电力检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
背景技术:
2.绝缘升降平台主要用于高空电力设备的检修以及安装中,大部分绝缘升降台是以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为主要材料,通过拉挤成型获得中空结构的玻璃钢矩形型材,再与配重底座拼装能够伸缩的检修平台。由于城市改建的滞后性,老城区还存在大量通过路边电线杆架设的电力线路,需采用绝缘升降平台在老城区进行带电检修作业,然而,老城区街道狭窄,车流量、人流量大,现有的绝缘升降平台大都通过板车或自行式底盘车运输至检修点位,而底盘扯或板车的停靠,均容易导致交通陷入瘫痪。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不阻碍交通的情况下进行电力检修的绝缘升降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绝缘升降平台作业时容易导致老城区交通瘫痪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作业时仅第一支撑架抵触在路面,不会对道路的通行能力造成影响,适用于老城区电力设备的检修作业。
4.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包括:爬升架,为矩形中空的框架结构;抱杆机构,与所述爬升架的一侧相连,能够抱设在电杆外,且抱设在电杆外的状态下能够沿电杆高度方向移动;卷扬机,安装在所述爬升架上;第一支撑架,插设在所述爬升架内,通过第一拉索与所述卷扬机传动连接,且在所述卷扬机的驱动下沿所述爬升架长度方向向下滑动;第二支撑架,插设在所述爬升架内,能够沿所述爬升架长度方向滑动,通过第二拉索与所述卷扬机传动连接,且在所述卷扬机的驱动下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同步反向滑动;作业台,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架顶部;制动组件,设置在爬升架上,能够夹紧或释放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
6.本发明提供的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在矩形中空的框架结构的爬升架一侧设置有抱杆机构、内部插设有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适配有卷扬机和制动组件,作业台设置在第二支撑架的顶部,使得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在收拢状态下仅有爬升架加作业台的长度,可通过现有的运输车进行运输,而展开后作业台的高度为第一支撑架、爬升架和第二支撑架在高度方向投影长度的叠加,能够满足作业台作业高度的需求,同时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同时与卷扬机传动连接,而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在制动组件的限制下,相对于爬升架静止或滑动,且在卷扬机的驱动下,第一支撑架向下滑动、第二支撑架向上滑动,使得第一支撑架下端抵触在电杆周围的地面、第二支撑架带动作业台相对于爬升架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爬升架和作业台升高,达到作业台升高的效果。
7.在使用时,由运输设备将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运输至作业位置,并
将爬升架竖向放置,同时将抱杆机构抱设在电杆外,使得爬升架与电杆相连,以通过电杆对爬升架进行限位和侧向支撑,能够确保爬升架的稳定性;然后作业人员先通过爬升架爬至作业台上,通过卷扬机驱动第一支撑架向下滑动、第二支撑架向上滑动,使得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从爬升架高度方向的两端同时滑出,从而带动爬升架、作业台和抱杆机构升高,在升高的过程中,抱杆机构始终抱设在电杆外,能够避免爬升架晃动,并且,只需要对第一支撑架的下端进行支撑即可,不仅支设方便,而且占地面积小,适用于多种地形。
8.而在作业台升高至作业高度后,卷扬机停止动作,通过制动组件的动作夹紧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使得作业台保持相应的高度,从而进行检修作业。在作业完成后,制动组件释放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在作业台及作业人员的重力作用下,第二支撑架滑入爬升架,在爬升架与在作业台及作业人员的重力作用下,第一支撑架滑入爬升架,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恢复到收拢状态。
9.其中,在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作业过程中,体积较大的作业台和爬升架均被举升,仅第一支撑架支撑在地面,不会对道路的通行能力造成影响,适用于老城区电力设备的检修作业。
10.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动组件与所述卷扬机联动;其中,在所述卷扬机处于驱动状态下,所述制动组件蓄能,在所述卷扬机停机后所述制动组件的动作部件同时顶紧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在所述制动组件接收到释放信号后,能够给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施加复位阻尼,确保卷扬机在停止动作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处于被夹持状态,避免作业平台下移而导致反复升降和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而在制动组件接收到释放信号后,能够给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施加复位阻尼,使得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缓慢下移,确保作业台下落的平稳性,进一步的提高作业的安全性。
11.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动组件包括:储能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拉索和所述第二拉索的移动路径上,并且在所述第一拉索和所述第二拉索的驱动下能够沿自身轴线回转;加压气筒,适配有加压活塞、吸气阀和排气阀,所述加压活塞与所述储能存传动连接,且所述加压活塞在所述储能轮的驱动下往复移动;储气罐,用于储存压缩气体;多个制动气缸,缸体内活动插设有制动杆,各所述制动杆远离所述缸体的一端能够抵触在对应的支撑架侧壁;比例泄压阀,与所述制动气缸进气端相连;控制阀,设置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串接在所述储气罐与所述制动气缸之间,在所述加压气筒加压过程中导通所述气流通道;其中,所述加压气筒的出气端串接单向阀后与所述控制阀的驱动端相连,以通过所述加压气筒内的气压驱动所述气流通道打开,进而实现卷扬机与制动组件的联动性,提高制动组件动作的及时性。
12.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阀还设置有:控制筒,内腔与所述单向阀的出气端连通,侧壁设置与内腔连通的阻尼孔;驱动活塞,与所述控制筒的内腔适配;阀芯,一端插设在所述气流通道内,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活塞相连;复位弹簧,用于驱动所述阀芯复位;其中,在所述阀芯向远离所述气流通道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气流通道导通,以实现通过卷扬机的动作控制制动组件的制动动作。
13.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储能轮同轴设置有往复丝杠,所述加压活塞同轴设置有螺筒,所述螺筒与所述往复丝杠传动连接,以使得储能轮能够驱动挤压活塞在加压气筒内往复移动。
14.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卷扬机和所述储能轮均设置在所述爬升架的下端,所述爬升架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滑轮;所述第一拉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储能轮后与所述卷扬架相连;所述第二拉索的一端绕过所述支撑滑轮后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储能轮后与所述卷扬架相连,以使得在同一个卷扬机的驱动下,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相对远离,并带动储能轮旋转。
15.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爬升架内一相对的两侧分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支撑架能够滑动的卡设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支撑架能够滑动的卡设在所述第二滑槽内,以确保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滑动时的稳定性。
16.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抱杆机构包括第一箍框体和第二箍框体,所述第一箍框体一侧与所第二箍框体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箍框体的另一侧与所第二箍框体的另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箍框体和所述第二箍框体内侧均设置有至少两列导轮组,各所述导轮组均竖向设置,以确保抱杆机构能够抱设在电杆外并相对于电杆移动。
17.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抱杆机构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沿所述爬升架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杆一侧通过连接横担与所述爬升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箍框体和所述第二箍框体均包括多个竖向间隔设置的半箍体,所述半箍体一端与所述连接杆铰接、另一端通过弹簧拉杆与对应的所述半箍体另一端连接,各所述导轮组的轮体均能够沿自身轴线转动的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半箍体上,以使得导轮组的轮体能够始终贴紧在电杆侧面,确保抱杆机构连与电杆连接的稳定性。
18.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爬升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均由玻璃钢矩形型材搭设,以确保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有足够的电绝缘性。
19.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20.1、本发明提供的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在矩形中空的框架结构的爬升架一侧设置有抱杆机构、内部插设有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适配有卷扬机和制动组件,作业台设置在第二支撑架的顶部,同时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同时与卷扬机传动连接,而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在制动组件的限制下,相对于爬升架静止或滑动,且在卷扬机的驱动下,第一支撑架向下滑动、第二支撑架向上滑动,使得第一支撑架下端抵触在电杆周围的地面、第二支撑架带动作业台相对于爬升架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爬升架和作业台升高,达到作业台升高的效果,而杆机构抱设在电杆外,能够确保爬升架的稳定性因此,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作业过程中,体积较大的作业台和爬升架均被举升,仅第一支撑架支撑在地面,不会对道路的通行能力造成影响,适用于老城区电力设备的检修作业。
21.2、本发明提供的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在升高的过程中,抱杆机构始终抱设在电杆外,能够避免爬升架晃动,并且,只需要对第一支撑架的下端进行支撑即可,不仅支设方便,而且占地面积小,适用于多种地形。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3.在附图中:
2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加压气筒与储能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动组件的管路原理示意图;
28.图5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29.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抱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31.100-爬升架,110-支撑滑轮,120-第一滑槽,130-第二滑槽;
32.200-抱杆机构,210-第一箍框体,211-半箍体,220-第二箍框体,230-导轮组,240-连接杆,250-连接横担,260-弹簧拉杆;
33.300-卷扬机,310-第一拉索,320-第二拉索;
34.400-第一支撑架;
35.500-第二支撑架;
36.600-作业台;
37.700-制动组件,710-储能轮,711-往复丝杠,720-加压气筒,721-加压活塞,722-单向阀,723-螺筒,730-储气罐,740-制动气缸,741-制动杆,750-比例泄压阀,760-控制阀,761-气流通道,762-控制筒,762a-阻尼孔,763-驱动活塞,764-阀芯,765-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0.同时,术语“设置”、“开有”、“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1.实施例:
42.结合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包括:爬升架100,为矩形中空的框架结构;抱杆机构200,与所述爬升架100的一侧相连,能够抱设在电杆外,且抱设在电杆外的状态下能够沿电杆高度方向移动;卷扬机300,安装在所述爬升架100上;第一支撑架400,插设在所述爬升架100内,通过第一拉索310与所述卷扬机300传动连
接,且在所述卷扬机300的驱动下沿所述爬升架100长度方向向下滑动;第二支撑架500,插设在所述爬升架100内,能够沿所述爬升架100长度方向滑动,通过第二拉索320与所述卷扬机300传动连接,且在所述卷扬机300的驱动下与所述第一支撑架400同步反向滑动;作业台600,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架500顶部;制动组件700,设置在爬升架100上,能够夹紧或释放所述第一支撑架400和所述第二支撑架500。
43.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爬升架100内一相对的两侧分设有第一滑槽120和第二滑槽130,所述第一支撑架400能够滑动的卡设在所述第一滑槽120内,所述第二支撑架500能够滑动的卡设在所述第二滑槽130内,以确保第一支撑架400和第二支撑架500滑动时的稳定性。同时,在第一支撑架400上端和第二支撑架500下单均设置有限位部,避免对应的支撑架直接从爬升架100内完全滑出。
44.能够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在矩形中空的框架结构的爬升架100一侧设置有抱杆机构200、内部插设有第一支撑架400和第二支撑架500、适配有卷扬机300和制动组件700,作业台600设置在第二支撑架500的顶部,使得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在收拢状态下仅有爬升架100加作业台600的长度,可通过现有的运输车进行运输,而展开后作业台600的高度为第一支撑架400、爬升架100和第二支撑架500在高度方向投影长度的叠加,能够满足作业台600作业高度的需求。
45.结合图2~图4具体来讲,所述制动组件700与所述卷扬机300联动;其中,在所述卷扬机300处于驱动状态下,所述制动组件700蓄能,在所述卷扬机300停机后所述制动组件700的动作部件同时顶紧所述第一支撑架400和所述第二支撑架500,在所述制动组件700接收到释放信号后,能够给所述第一支撑架400和所述第二支撑架500施加复位阻尼,确保卷扬机300在停止动作后,第一支撑架400和第二支撑架500处于被夹持状态,避免作业平台下移而导致反复升降和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而在制动组件700接收到释放信号后,能够给第一支撑架400和第二支撑架500施加复位阻尼,使得第一支撑架400和第二支撑架500缓慢下移,确保作业台600下落的平稳性,进一步的提高作业的安全性。
46.继续结合图3和图4,所述制动组件700包括:储能轮710,设置在所述第一拉索310和所述第二拉索320的移动路径上,并且在所述第一拉索310和所述第二拉索320的驱动下能够沿自身轴线回转;加压气筒720,适配有加压活塞721、吸气阀和排气阀,所述加压活塞721与所述储能存传动连接,且所述加压活塞721在所述储能轮710的驱动下往复移动;储气罐730,用于储存压缩气体;多个制动气缸740,缸体内活动插设有制动杆741,各所述制动杆741远离所述缸体的一端能够抵触在对应的支撑架侧壁(在爬升架100上下两端均均布有多个制动气缸740);比例泄压阀750,与所述制动气缸740进气端相连;控制阀760,设置有气流通道761,所述气流通道761串接在所述储气罐730与所述制动气缸740之间,在所述加压气筒720加压过程中导通所述气流通道761;其中,所述加压气筒720的出气端串接单向阀722后与所述控制阀760的驱动端相连,通过所述加压气筒720内的气压驱动所述气流通道761打开,进而实现卷扬机300与制动组件700的联动性,提高制动组件700动作的及时性。
47.再次结合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阀760还设置有:控制筒762,内腔与所述单向阀722的出气端连通,侧壁设置与内腔连通的阻尼孔762a;驱动活塞763,与所述控制筒762的内腔适配;阀芯764,一端插设在所述气流通道761内,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活塞763相连;复位弹簧765,用于驱动所述阀芯764复位;其中,在所述阀芯764向远离所述气流通道
761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气流通道761导通,以实现通过卷扬机300的动作控制制动组件700的制动动作。
48.其中,结合图2,所述储能轮710同轴设置有往复丝杠711,所述加压活塞721同轴滑动设置有螺筒723,所述螺筒723与所述往复丝杠711传动连接,以使得储能轮710能够驱动挤压活塞在加压气筒720内往复移动。
49.结合图5,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卷扬机300和所述储能轮710均设置在所述爬升架100的下端,所述爬升架100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滑轮110;所述第一拉索3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400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储能轮710后与所述卷扬架相连;所述第二拉索320的一端绕过所述支撑滑轮110后与所述第二支撑架500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储能轮710后与所述卷扬架相连,以使得在同一个卷扬机300的驱动下,第一支撑架400和第二支撑架500相对远离。
50.具体来说,在初始状态下储气筒内存储有设定压力的压缩气体,储能轮710设置有绕设第一拉索310和第二拉索320的槽体,在卷扬机300收卷第一拉索310和第二拉索320时,第一拉索310和第二拉索320同时带动储能轮710转动;此时,往复丝杠711持续旋转,螺筒在往复丝杠711的旋转下沿加压气筒720轴向往复移动,以驱动加压活塞721往复移动,从而使得加压气筒720工作,而加压气筒720输入的气体则通过单向阀722后进入到控制筒762内,而阻尼侧壁设置有阻尼孔762a,控制筒762的气压维持在设定范围内,进而通过驱动活塞763两侧的压差带动阀芯764压缩复位弹簧765,最终切断气流通道761,使得制动气缸740与储气罐730的连接断开,而制动杆741处于松弛状态,第一支撑架400和第二支撑架500均能够相对于爬升架100滑动。
51.而在卷扬机300停止动作后,第一支撑架400和第二支撑架500失去动力、第一拉索310和第二拉索320处于停止状态,相应的加压活塞721停止工作,控制筒762内的气压在阻尼孔762a的作用下泄压,此时,复位弹簧765驱动阀芯764复位,流量通道导通,制动气缸740内的气压升高,使得制动杆741抵触在第一支撑架400和第二支撑架500侧壁,从而夹紧第一支撑架400和第二支撑架500,使得第一支撑架400和第二支撑架500相对于爬升架100静止。而在需要下降作业台600时,给比例泄压阀750输入动作信号(可以是手动控制比例泄压阀750的开口、也可以电动控制比例泄压阀750的开口),使得制动气缸740内的气压维持在设定范围内,继而给第一支撑架400和第二支撑架500施加复位阻尼。
52.结合图6,所述抱杆机构200包括第一箍框体210和第二箍框体220,所述第一箍框体210一侧与所第二箍框体220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箍框体210的另一侧与所第二箍框体220的另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箍框体210和所述第二箍框体220内侧均设置有至少两列导轮组230,各所述导轮组230均竖向设置,以确保抱杆机构200能够抱设在电杆外并相对于电杆移动。
5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抱杆机构200还包括连接杆240,所述连接杆240沿所述爬升架100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杆240一侧通过连接横担250与所述爬升架10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箍框体210和所述第二箍框体220均包括多个竖向间隔设置的半箍体211,所述半箍体211一端与所述连接杆240铰接、另一端通过弹簧拉杆260与对应的所述半箍体211另一端连接,各所述导轮组230的轮体均能够沿自身轴线转动的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半箍体211上。具体的,弹簧拉杆260两端为螺杆段、中部为弹簧段,弹簧段与对应的两螺杆固定连接,在弹簧
拉杆260受拉时弹簧段能够拉长,以使得导轮组230的轮体能够始终贴紧在电杆侧面,确保抱杆机构200连与电杆连接的稳定性。
54.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爬升架100、所述第一支撑架400和所述第二支撑架500均由玻璃钢矩形型材搭设,以确保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有足够的电绝缘性。
55.本实施例提供的绝缘升降台在使用时,由运输设备将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运输至作业位置,并将爬升架100竖向放置,同时将抱杆机构200抱设在电杆外,使得爬升架100与电杆相连,以通过电杆对爬升架100进行限位和侧向支撑,能够确保爬升架100的稳定性。此时,第一拉索310和第二拉索320均处于静止状态,控制阀760的控制筒762处于常压状态,此时制动气缸740直接与储气罐730连通处于制动状态,第一支撑架400和第二支撑架500在制动组件700的限制下,相对于爬升架100静止。
56.然后作业人员先通过爬升架100爬至作业台600上,通过卷扬机300驱动第一支撑架400向下滑动、第二支撑架500向上滑动,使得第一支撑架400和第二支撑架500从爬升架100高度方向的两端同时滑出,而第一支撑架400下端抵触在电杆周围的地面、第二支撑架500带动作业台600相对于爬升架100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爬升架100、作业台600和抱杆机构200升高。
57.在升高的过程中,抱杆机构200始终抱设在电杆外,能够避免爬升架100晃动,并且,只需要对第一支撑架400的下端进行支撑即可,不仅支设方便,而且占地面积小,适用于多种地形;同时第一拉索310和第二拉索320均带动。
58.而在作业台600升高至作业高度后,卷扬机300停止动作,制动气缸740获得压缩空气,以通过制动组件700的动作夹紧第一支撑架400和第二支撑架500,使得作业台600保持相应的高度,从而进行检修作业。
59.在作业完成后,打开比例泄压阀750,制动组件700释放第一支撑架400和第二支撑架500,在作业台600及作业人员的重力作用下,第二支撑架500滑入爬升架100,在爬升架100与在作业台600及作业人员的重力作用下,第一支撑架400滑入爬升架100,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恢复到收拢状态。
60.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在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作业过程中,体积较大的作业台600和爬升架100均被举升,仅第一支撑架400支撑在地面,不会对道路的通行能力造成影响,适用于老城区电力设备的检修作业。
61.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爬升架(100),为矩形中空的框架结构;抱杆机构(200),与所述爬升架(100)的一侧相连,能够抱设在电杆外,且抱设在电杆外的状态下能够沿电杆高度方向移动;卷扬机(300),安装在所述爬升架(100)上;第一支撑架(400),插设在所述爬升架(100)内,通过第一拉索(310)与所述卷扬机(300)传动连接,且在所述卷扬机(300)的驱动下沿所述爬升架(100)长度方向向下滑动;第二支撑架(500),插设在所述爬升架(100)内,能够沿所述爬升架(100)长度方向滑动,通过第二拉索(320)与所述卷扬机(300)传动连接,且在所述卷扬机(300)的驱动下与所述第一支撑架(400)同步反向滑动;作业台(600),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架(500)顶部;制动组件(700),设置在所述爬升架(100)上能够夹紧或释放所述第一支撑架(400)和所述第二支撑架(5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组件(700)与所述卷扬机(300)联动;其中,在所述卷扬机(300)处于驱动状态下,所述制动组件(700)蓄能,在所述卷扬机(300)停机后所述制动组件(700)的动作部件同时顶紧所述第一支撑架(400)和所述第二支撑架(500),在所述制动组件(700)接收到释放信号后,能够给所述第一支撑架(400)和所述第二支撑架(500)施加复位阻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组件(700)包括:储能轮(710),设置在所述第一拉索(310)和所述第二拉索(320)的移动路径上,并且在所述第一拉索(310)和所述第二拉索(320)的驱动下能够沿自身轴线回转;加压气筒(720),适配有加压活塞(721)、吸气阀和排气阀,所述加压活塞(721)与所述储能存传动连接,且所述加压活塞(721)在所述储能轮(710)的驱动下往复移动;储气罐(730),用于储存压缩气体;多个制动气缸(740),缸体内活动插设有制动杆(741),各所述制动杆(741)远离所述缸体的一端能够抵触在对应的支撑架侧壁;比例泄压阀(750),与所述制动气缸(730)的进气端相连;控制阀(760),设置有气流通道(761),所述气流通道(761)串接在所述储气罐(730)与所述制动气缸(740)之间,在所述加压气筒(720)加压过程中导通所述气流通道(761);其中,所述加压气筒(720)的出气端串接单向阀(722)后与所述控制阀(760)的驱动端相连,以通过所述加压气筒(720)内的气压驱动所述气流通道(761)打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760)还设置有:控制筒(762),内腔与所述单向阀(722)的出气端连通,侧壁设置与内腔连通的阻尼孔(762a);驱动活塞(763),与所述控制筒(762)的内腔适配;阀芯(764),一端插设在所述气流通道(761)内,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活塞(763)相连;复位弹簧(765),用于驱动所述阀芯(764)复位;
其中,在所述阀芯(764)向远离所述气流通道(761)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气流通道(761)导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轮(710)同轴设置有往复丝杠(711),所述加压活塞(721)同轴滑动设置有螺筒(723),所述螺筒(723)与所述往复丝杠(711)传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机(300)和所述储能轮(710)均设置在所述爬升架(100)的下端,所述爬升架(100)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滑轮(110);所述第一拉索(3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400)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储能轮(710)后与所述卷扬架相连;所述第二拉索(320)的一端绕过所述支撑滑轮(110)后与所述第二支撑架(500)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储能轮(710)后与所述卷扬架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升架(100)内一相对的两侧分设有第一滑槽(120)和第二滑槽(130),所述第一支撑架(400)能够滑动的卡设在所述第一滑槽(120)内,所述第二支撑架(500)能够滑动的卡设在所述第二滑槽(130)内。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抱杆机构(200)包括第一箍框体(210)和第二箍框体(220),所述第一箍框体(210)一侧与所第二箍框体(220)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箍框体(210)的另一侧与所第二箍框体(220)的另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箍框体(210)和所述第二箍框体(220)内侧均设置有至少两列导轮组(230),各所述导轮组(230)均竖向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抱杆机构(200)还包括连接杆(240),所述连接杆(240)沿所述爬升架(100)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杆(240)一侧通过连接横担(250)与所述爬升架(10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箍框体(210)和所述第二箍框体(220)均包括多个竖向间隔设置的半箍体(211),所述半箍体(211)一端与所述连接杆(240)铰接、另一端通过弹簧拉杆(260)与对应的所述半箍体(211)另一端连接,各所述导轮组(230)的轮体均能够沿自身轴线转动的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半箍体(211)上。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升架(100)、所述第一支撑架(400)和所述第二支撑架(500)均由玻璃钢矩形型材搭设。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网不停电作业自动升降绝缘平台,涉及电力检修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爬升架,为矩形中空的框架结构;抱杆机构,与爬升架的一侧相连,能够抱设在电杆外,且抱设在电杆外的状态下能够沿电杆高度方向移动;卷扬机,安装在爬升架上;第一支撑架,插设在爬升架内,通过第一拉索与卷扬机传动连接,且在卷扬机的驱动下沿爬升架长度方向向下滑动;第二支撑架,插设在爬升架内,能够沿爬升架长度方向滑动,通过第二拉索与卷扬机传动连接,且在卷扬机的驱动下与第一支撑架同步反向滑动;作业台,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架顶部;制动组件,设置在爬升架上,能够夹紧或释放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本发明适用于老城区电力设备的检修作业。业。业。
技术研发人员:钟建 杨智伟 程政 李亚军 万方 李杰 曾启才 曾强 张平 罗建文 王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泸州供电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9
技术公布日:2023/10/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