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进的致动机构的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08
阅读:72
评论:0

具有改进的致动机构的医疗装置
1.本发明涉及医疗装置,包括用于药物递送的系统,所述医疗装置适于插入患者的管腔中并且能够被激活以将组织穿透构件移动到组织中。
背景技术:
2.在本发明的公开中,主要参考通过递送治疗剂来治疗疾病或其他病症,然而,这仅是本发明的示例性用途。
3.人们可能患有疾病,这需要他们定期并且经常每天接受药物注射。为了治疗他们的疾病,这些人需要执行不同的任务,所述任务可能被认为是复杂的,并且可能会让人感到不舒服。此外,需要他们在离开家时随身携带注射装置、针头和药物。因此,如果治疗可以基于口服片剂或胶囊,则将被认为是对此类疾病治疗的重大改进。
4.然而,这样的解决方案很难实现,因为基于蛋白质的药物在摄入时会被降解和消化而不是被吸收。
5.为了提供一种用于通过口服将治疗物质递送到血流中的有效解决方案,药物必须首先被递送到胃肠道的管腔中,然后被进一步递送到胃肠道的壁(管腔壁)中。这提出了几个挑战,其中包括:(1)药物必须受到保护免于被胃中的酸降解或消化。(2)药物必须在其在胃中或在下胃肠道中(即在胃之后)的同时被释放,这限制了药物释放的机会窗口。(3)药物必须在管腔壁处被递送以限制暴露于胃中和下胃肠道中的流体的降解环境的时间。如果未在壁处释放,则药物在其从释放点行进到壁期间可能会降解,或者可能通过下胃肠道而未被吸收,除非受到保护以免受分解流体的影响。
6.涉及活性剂的口服给药以及解决一个或多个上述挑战的现有技术参考文献包括wo 2018/213600 a1、wo 2020/160399a1、us2020/0129441a1和wo 2020/157324a1。
7.对于医用胶囊,例如在所述参考文献中公开的医用胶囊,内部构造设计提供了若干设计挑战权衡。为了使口服装置可行,例如用于递送固体针状api形式的api,需要递送足以用于预期治疗的量的api。同时,对于固体针形api片剂,需要将api片剂可靠地递送到组织层中足以实现全身摄取的深度。通常,需要大的注射力以将api片剂递送到正确深度。因此,挑战是设计一种装置,所述装置足够小以可吞咽,同时可靠地自回正并注射足够量的api足够深。此外,低成本和稳健的性能是至关重要的。
8.对于这种致动机构,获得运转良好机构的典型约束和要求包括以下:
[0009]-即使对于施加大幅度的负荷的驱动弹簧也能长时间保持致动构件抵抗驱动弹簧的负荷的能力。
[0010]-致动构件应在可溶解保持构件溶解期间保持就位,以便在致动时保持所需的加速度,以及
[0011]-可溶解保持构件优选地需要完全溶解以避免可能阻塞致动机构的未溶解碎片。
[0012]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胶囊设计,所述胶囊设计被优化以用于提供有力的致动力,并且其中胶囊的外部尺寸被最小化。
[0013]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依赖于用于使组织穿透构件相对于管腔壁的目标位置处
的组织定向的自回正能力的实施例中,提高自回正胶囊装置的自回正能力,而不损害致动力和/或外部尺寸。
[0014]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摄取到患者的管腔中的医疗装置,并且该医疗装置高度有效且可靠地允许将组织穿透构件插入受试者的管腔的组织壁中。
技术实现要素:
[0015]
在本发明的公开内容中,将描述各实施例和方面,它们将解决上述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目的,或者将解决从下面的公开内容以及从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将显而易见的目的。
[0016]
因此,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胶囊装置,所述胶囊装置适合于摄取以行进到患者的胃肠道的管腔中,其中所述管腔具有管腔壁。所述胶囊装置构造为自回正胶囊,包括:
[0017]-胶囊壳体,所述胶囊壳体包括隔室和外部组织接合表面,所述外部组织接合表面限定从所述隔室通向胶囊外部的出口开口,
[0018]-组织穿透构件,所述组织穿透构件沿着轴线布置并且构造成从所述隔室中的第一位置轴向前进通过所述出口开口并在目标位置处进入管腔壁,以及
[0019]-用于联接到所述组织穿透构件的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具有第一构型和第二构型,其中所述致动器构造成在致动时从所述第一构型移动到所述第二构型,由此使所述组织穿透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轴向前进并进入所述管腔壁,
[0020]
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形成为锥形螺旋张力弹簧的弹簧,所述弹簧具有联接到所述胶囊壳体的宽的第一端和联接到所述组织穿透构件的窄的第二端,其中,在所述第一构型中,所述弹簧中的累积张力被保持,并且其中,在致动时,所述弹簧中的累积张力被释放,由此使所述致动器朝向所述第二构型移动。
[0021]
先前提出的自回正胶囊装置的设计,例如wo 2020/157324 a1中公开的,所提出的胶囊装置包含构造为驱动弹簧的直圆柱形压缩弹簧。在这些设计中,致动器包括可溶解丸粒触发装置,所述可溶解丸粒触发装置与驱动弹簧轴向重叠,这意味着弹簧需要配合在丸粒触发装置周围,即,在丸粒触发装置的径向外侧。
[0022]
对于给定尺寸的胶囊,为了增加组织穿透构件的冲击力,可以通过减小卷绕直径和/或增加丝直径来优化弹簧特性。然而,减少了为触发系统留下的可用空间。
[0023]
根据第一方面,通过替代地将驱动弹簧设置为锥形螺旋张力弹簧,可以在不必增加胶囊装置的总体外部尺寸的情况下增加弹簧的动力。通过利用布置在胶囊壳体与可致动部件之间的圆锥形螺旋弹簧形式的张力弹簧,驱动弹簧现在积极地有助于自定向。现在可以同时增加力/速度和api有效载荷,而不必增加装置的总体尺寸。
[0024]
在一些形式中,组织穿透构件具有成形为用于穿透组织的远端和联接或可联接到致动器的近端,其中当组织穿透构件采取第一位置时,远端与出口开口轴向地分离分离距离,由此使得组织穿透构件能够朝向出口开口前进对应于分离距离的加速行程。通过增加加速行程,将可获得用于穿透粘膜组织的更多能量。
[0025]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加速行程在1mm与8mm之间,例如在2mm与7mm之间,并且例如在3mm与5mm之间。
[0026]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引导结构布置在胶囊壳体与组织穿透构件之间,引导结构包
括中心部分,所述中心部分构造成用于与组织穿透构件的远端协作,由此在组织穿透构件的远端朝向出口开口移动时引导远端沿着轴线移动。
[0027]
在一些形式中,引导结构构造成用于沿着加速行程的大部分,例如加速行程的大于60%、例如大于70%、例如大于80%、以及例如大于90%,引导组织穿透构件的远端。
[0028]
在另外其它形式中,中心部分形成为与组织穿透构件接合,并且当组织穿透构件前进通过胶囊壳体的出口开口时,允许组织穿透构件通过中心部分脱离。
[0029]
引导结构可以形成为使得其包括联接到胶囊壳体的周边部分,其中中心部分构造成用于轴向移动,并且其中引导结构包括将周边部分与中心部分连接的至少一个挠性连接器。
[0030]
在第一构型中,至少一个挠性连接器可以形成为呈现具有相对于轴线倾斜的部分的形状,以便在径向向内和近侧方向上从周边部分延伸到中心部分。
[0031]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挠性连接器构造成使得当组织穿透构件的远端在出口开口处采取轴向位置时,挠性连接器的所述部分已移位以呈现相对于轴线倾斜的形状,以便在径向向内和远侧方向上从周边部分延伸到中心部分。
[0032]
在一些形式中,引导结构至少部分地由诸如橡胶的弹性体材料形成,并且其中,在第一构型中,至少一个挠性连接器为圆锥形的。
[0033]
弹簧可以设置成使得在第一构型中,弹簧呈现沿着轴线延伸的圆锥形状。
[0034]
在一些形式中,致动器包括致动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构件可以构造成相对于组织穿透构件联接,以便在致动器在第一构型与第二构型之间移动期间保持组织穿透构件。
[0035]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弹簧构造成用于使致动构件最初在远侧方向上移动并且随后在近侧方向上移动。
[0036]
弹簧包括多个绕组。对于一些实施例,当处于第一构型时,多个绕组中的至少一个以轴向重叠方式环绕组织穿透构件。
[0037]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处于第一构型时,多个绕组中的大部分以轴向重叠方式环绕组织穿透构件。
[0038]
在一些形式中,组织穿透构件是部分或全部由包括治疗有效载荷的制剂形成的固体递送构件,并且其中制剂由可溶解材料制成,所述可溶解材料在插入管腔壁的组织中时溶解以至少部分地将治疗有效载荷释放到血流中。
[0039]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处于第一构型时,弹簧的窄的第二端位于弹簧的宽的第一端的近侧,而在第二构型中,弹簧的窄的第二端位于弹簧的宽的第一端的远侧。
[0040]
致动器可以设置为包括击发机构的致动机构,所述击发机构构造成用于致动致动机构以使得驱动弹簧能够在预定条件发生时驱动致动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定条件提供为管腔中的预定条件、管腔中的一组预定条件,或由胶囊装置接收并由外部控制装置发射的信号中的一者或多者。在另外其它实施例中,击发机构包括环境敏感机构。击发机构可以构造成使得在致动前构型中,击发机构将致动器保持在第一构型中,并且在击发构型中释放致动器以使得弹簧能够将致动构件从第一构型驱动到第二构型。
[0041]
在一些实施例中,击发机构设置为可溶解丸粒触发装置,其中可溶解丸粒构造成相对于胶囊壳体并抵抗由弹簧提供的机械负荷可释放地保持致动构件。可溶解丸粒可以构
造成暴露于生物流体,例如胃肠道的胃液,以使得可溶解丸粒能够溶解,由此例如通过相对于胶囊壳体释放致动构件来致动致动机构。
[0042]
在一些实施例中,击发机构的非限制性示例设置为可溶解丸粒触发装置,并且可以利用wo2020/157324a1中公开的任何原理。
[0043]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另外其它实施例中,胶囊装置由以下限定:
[0044]-具有近端和远端的胶囊壳体,所述胶囊壳体包括多个保持部分,以及
[0045]-致动机构,所述致动机构可在致动前构型与致动构型之间操作,
[0046]
其中所述致动机构包括:
[0047]-致动构件,所述致动构件布置在所述胶囊壳体内并且构造成用于沿着轴线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向远侧移动,其中所述致动构件包括基部部分和从所述基部部分向近侧延伸的多个闩锁臂,其中每个闩锁臂限定径向面向外和径向面向内的闩锁表面,并且其中每个闩锁臂是径向可偏转的,
[0048]-驱动弹簧,所述驱动弹簧具有沿着所述轴线布置的螺旋绕组,所述驱动弹簧具有联接到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和联接到所述致动构件的相对的第二端,其中处于所述致动前构型的驱动弹簧被张紧以将负荷施加到所述致动构件上以用于朝向所述第二位置驱动所述致动构件,以及
[0049]-可溶解闩锁支撑件,
[0050]
其中所述可溶解闩锁支撑件居中地布置在轴上,其中所述保持部分围绕所述可溶解闩锁支撑件同轴地布置,并且其中所述闩锁臂径向地布置在其间,
[0051]
其中,在所述致动前构型中,所述径向面向外的闩锁表面与相应的保持器部分以锁定接合的方式接合,并且所述径向面向内的闩锁表面与所述可溶解闩锁支撑件的相应的径向面向外的表面支撑接合,由此限制所述闩锁臂径向向内移动并防止所述锁定接合的释放,并且
[0052]
其中,在其中所述可溶解闩锁支撑件已变得至少部分溶解的致动构型中,允许所述闩锁臂径向向内移动,由此释放所述锁定接合并允许所述驱动弹簧将致动构件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0053]
在一些这样的胶囊实施例中,在致动前构型中,闩锁臂从致动构件的基部部分向近侧并径向向外延伸,使得每个闩锁臂的径向面向内的闩锁表面相对于轴线倾斜,并且其中可溶解闩锁支撑件的相应的径向面向外的表面倾斜,由此沿着径向面向内的闩锁表面支撑相应的闩锁臂。
[0054]
通过将闩锁机构构造成具有从基部部分向近侧和径向向外延伸的闩锁臂,使得每个闩锁臂的径向面向内的闩锁表面相对于轴线倾斜,这使得在致动构型中,闩锁臂能够以闩锁臂仅在径向方向上占据极少空间的方式朝向彼此径向塌缩。这使得与胶囊壳体相关联的保持部分能够以径向较小的尺寸形成。
[0055]
与现有技术的闩锁机构相比,所提出的闩锁机构提供了对负荷承载表面的改进,并且降低了闩锁机构部件中蠕变的风险。
[0056]
此外,该解决方案能够更有效地润湿可溶解闩锁支撑件,使得提高了及时释放锁定接合的精度。
[0057]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处于致动前构型时,主要由压缩力作用于可溶解闩锁支撑件
上,所述压缩力通过闩锁臂朝向可溶解闩锁支撑件径向推压而施加到可溶解闩锁支撑件上。
[0058]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致动前构型中,至少一对闩锁臂和保持器部分被构造成保持(即,可释放地保持)致动构件。
[0059]
在胶囊装置的一些形式中,当采取致动前构型时,弹簧在致动构件上施加负荷,并且至少一对闩锁臂和保持器部分抵抗由弹簧施加的负荷相对于基部构件保持致动构件。
[0060]
在其他形式中,当胶囊装置投入使用时,弹簧最初不会在致动构件上施加负荷,而是可以例如通过用户启动的步骤进行操作以提供所述负荷。
[0061]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闩锁臂设置为以v形构造布置的两个径向相对的闩锁臂,并且其中可溶解闩锁支撑构件大体上为楔形或成形为圆锥体。在其他实施例中,闩锁臂的数量可以是三个、四个、五个或更多个,其中闩锁臂围绕轴线分布。
[0062]
胶囊装置可以形成为使得在胶囊壳体近端中设置流体进入开口,其中可溶解闩锁支撑件设置在流体进入开口中以使得能够润湿可溶解闩锁支撑件。
[0063]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保持部分各自包括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具有指向近侧且径向向内的表面法线,并且其中每个闩锁臂的径向面向外的闩锁表面包括对应倾斜表面。
[0064]
胶囊壳体限定外表面。保持部分的倾斜表面可以形成为与胶囊壳体外表面相交。
[0065]
在某些实施例中,径向面向外的闩锁表面与相应的保持器部分之间的接合界面可以设置为平面界面或单曲面界面,例如圆锥形界面。
[0066]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径向面向内的闩锁表面与可溶解闩锁支撑件的相应的径向面向外的表面之间的接合界面可以设置为平面界面或单曲面界面,例如圆锥形界面。
[0067]
胶囊壳体的外部限定壳体最近端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溶解闩锁支撑件限定可溶解闩锁支撑件近端表面,并且其中,在致动前构型中,可溶解闩锁支撑件近端表面相对于壳体外部最近端位于近侧。在替代实施例中,可溶解闩锁支撑件近端表面在远侧位于距壳体外部最近端2mm内、例如1.5mm内、例如1.0mm内、例如0.5mm内。
[0068]
在一些形式中,组织穿透构件包括治疗有效载荷。
[0069]
在一些另外形式中,组织穿透构件设置为固体递送构件,所述固体递送构件部分地或全部地由包括治疗有效载荷的制剂形成,并且其中制剂由可溶解材料制成,所述可溶解材料在插入管腔壁的组织中时溶解以至少部分地将治疗有效载荷释放到血流中。
[0070]
在其他实施例中,治疗有效载荷可以是包封固体、液体、凝胶或粉末或其任何组合的形式,并且构造成用于通过限定组织穿透构件的递送构件递送。
[0071]
在一些实施例中,胶囊装置包括与治疗有效载荷相关联的递送构件,递送构件构造成用于插入管腔壁中以递送治疗有效载荷的至少一部分。递送构件可以具有作为针的外部形状。然而,在替代实施例中,可以提供用于递送构件的不同形状。
[0072]
在另外的其他实施例中,递送构件是具有在注射针头内延伸的纵向管腔的注射针头,其中治疗有效载荷作为可通过注射针头从容纳在胶囊装置内的贮存器排出的液体、凝胶或粉末提供。
[0073]
在一些形式中,胶囊装置限定适合于由患者吞咽并行进到患者的胃肠道的管腔(例如,胃或小肠)中的可摄取装置。装置的胶囊壳体可以成形为和尺寸设定成允许其被受
试者(例如人)吞咽。
[0074]
通过以上布置,口服药物可以安全地且可靠地递送到活的哺乳动物受试者(例如人)的胃或肠壁中。
[0075]
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构件可以限定毂,所述毂构造成用于将组织穿透构件从储存在胶囊壳体内的第一位置移动到不同于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使得在第二位置,组织穿透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胶囊壳体外部的组织直接接合。
[0076]
在一些形式中,致动器包括致动构件,所述致动构件在致动器从第一构型移动到第二构型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0077]
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机构可从致动前构型操作,通过致动构型并以致动构型结束。致动构型可以被称为中间构型,其中致动机构释放致动构件以朝向致动构型移动。
[0078]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致动前构型中,组织穿透构件附接到毂。
[0079]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致动前构型中,组织穿透构件不由毂接合,但是其中在毂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期间,毂最初接合组织穿透构件,并且随后移动组织穿透构件,使得组织穿透构件的至少一部分插入胶囊壳体外部的组织中。
[0080]
毂可以构造成将有效载荷、递送构件和传感器中的一者或多者从相对于胶囊壳体的第一位置运送或推动到相对于胶囊壳体的第二位置。
[0081]
在特定形式中,毂本身形成从相对于胶囊壳体的第一位置移动到相对于胶囊壳体的第二位置的有效载荷、递送构件和传感器中的一者或多者。
[0082]
在一些形式中,毂包括接口部分,其中组织穿透构件相对于毂的接口部分附接。
[0083]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毂可以被致动以将毂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其中组织穿透构件构造成在毂采取第二位置时相对于毂的接口部分脱离。
[0084]
在另外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胶囊装置限定包括胶囊壳体的胶囊装置,所述胶囊壳体具有形成为圆形物体的外部形状并限定外表面。胶囊装置还包括固体递送构件,所述固体递送构件具有针形或飞镖形形式并且部分或全部由包括治疗有效载荷的制剂形成,其中制剂由在插入管腔壁的组织中时溶解的可溶解材料制成。致动构件形成为包括接口部分的毂,其中固体递送构件相对于毂的接口部分保持或附接。胶囊装置构造为具有几何中心和沿着轴线偏离几何中心的质心的自回正胶囊,其中当胶囊装置在定向成使得质心横向偏离几何中心的同时由管腔壁的组织支撑时,胶囊装置由于重力作用而承受外部施加的扭矩以将胶囊装置定向成轴线沿着重力方向定向,从而使固体递送构件能够在目标位置处与管腔壁相互作用。在进入致动构型时,毂沿着轴线移动,由此将固体递送构件插入组织中。在插入之后,固体递送构件可以至少部分地溶解并释放一种或多种治疗剂至组织中。
[0085]
自回正胶囊装置的非限制性示例可以包括构造成在装置位于患者的胃腔中时致动的装置。其他非限制性示例可以包括构造成在装置位于小肠或大肠中时致动的装置。
[0086]
尽管本公开主要涉及从胶囊装置到管壁的药物递送,但本发明在其最广泛的方面不限于药物或物质递送。根据本发明的胶囊装置可以构造成用于其他用途。非限制性用途包括:从身体管腔获得一个或多个样本,例如通过包括用于将样本从身体管腔壁引入胶囊装置中的样本采集装置;以及递送监测或分析装置,例如通过将传感器装置从胶囊装置布置或定位到管腔壁中。
[0087]
如本文所用,术语“药物”、“治疗剂”、“有效负载”或“治疗有效负载”意在涵盖能够
被递送到指定目标部位中或上的任何药物制剂。药物可以是单一药物化合物或预混合或共同配制的多药物化合物。代表性非限制性药物包括固体、粉末或液体形式的药品,例如肽(例如胰岛素、含胰岛素的药物、含glp-1的药物及其衍生物)、蛋白质和激素、生物衍生或活性剂、基于激素和基因的试剂、营养配方和其他物质。具体地,药物可以是胰岛素或含glp-1的药物,这包括其类似物以及与一种或多种其他药物的组合。
附图说明
[0088]
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以下实施例,其中:
[0089]
图1a和1b各自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胶囊装置100的横截面前视图,该装置分别采取致动前构型和致动构型,
[0090]
图2是处于致动前构型的第一实施例胶囊装置100的透视部分剖视图,
[0091]
图3a和3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胶囊装置100的毂150的两个不同透视图,
[0092]
图4a和4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胶囊装置100的可溶解闩锁支撑件160的两个不同透视图,
[0093]
图5a至5c各自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胶囊装置100’的横截面前视图,该装置分别采取致动前构型、中间构型和致动构型,
[0094]
图6是处于致动前构型的第二实施例胶囊装置100’的透视部分剖视图,
[0095]
图7a和7b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胶囊装置100’的毂150的两个不同透视图,以及
[0096]
图8a和8b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胶囊装置100’的可溶解闩锁支撑件160的两个不同透视图。
[0097]
在代表不同实施例的视图的附图中,相似结构主要由相似附图标记标识。
具体实施方式
[0098]
当使用诸如“上”和“下”、“右”和“左”、“水平”和“竖直”或类似的相对表达的以下术语时,这些术语仅仅参考附图,而未必是实际的使用情境。所示附图是示意性表示,由于该原因,不同结构的构型以及它们的相对尺寸仅用于说明目的。当术语构件或元件用于给定部件时,它通常指示在所述实施方案中部件是单一部件,然而,相同构件或元件可以替代地包括多个子部件,就像所述部件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可以作为单一部件被提供,例如作为单个注塑件被制造。术语“组件”和“子组件”并不意味着所述部件必须能够被组装以在给定组装过程期间提供单一或功能组件或子组件,而仅用于将组合在一起的部件描述为在功能上更紧密相关。
[0099]
参考图1a、1b和2,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药物递送装置的第一实施例,该实施例设计成提供具有用于从固体剂量胶囊装置部署固体剂量的期望致动构型的胶囊装置100。所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胶囊装置100,其适合于由患者摄取以允许胶囊装置进入胃腔,随后相对于胃壁定向,并最终部署固体剂量有效载荷以插入胃壁组织中的目标位置。通常,固体剂量有效载荷的至少一部分穿透受试者的组织,并且有效载荷内的治疗剂的至少一部分溶解到组织中以在受试者的血流中摄取。对于胶囊装置100,用于相对于胃壁定向胶囊的一般原理可以利用wo 2018/213600 a1中公开的任何原理。图1a和2中所示的状态表示在吞咽胶囊之前的致动前构型,而图1b中所示的状态表示致动构型,即,对应于递送后状
态。
[0100]
可摄取自回正胶囊装置100包括具有平均密度的第一部分100a,具有与第一部分100a的平均密度不同的平均密度的第二部分100b。胶囊装置100容纳形成有效载荷部分130的组织穿透构件,其用于运载用于在摄取制品的受试者用户内部释放的试剂。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胶囊装置在部署前的平均密度大于胃肠液的平均密度,使得胶囊装置能够下沉到胃腔的底部。自回正制品的外部形状是冈布茨(gomboc)形状,即冈布茨型(gomboc-type)形状,当以该形状的单一稳定取向以外的任何取向放置在表面上时,则该形状将倾向于重新定向为其单一稳定取向。
[0101]
所示的胶囊装置包括上(近侧)胶囊壳体110,其配合并附接到下(远侧)胶囊壳体120。上胶囊壳体110和下胶囊壳体120一起形成装置的胶囊壳体。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上胶囊壳体110和下胶囊壳体120通过卡扣接合相对于彼此安装。胶囊壳体部分110/120限定具有容纳有效载荷部分130以及致动和推进机构的内部中空部的壳。后者包括预应变驱动弹簧140形式的能量源,以及毂150形式的致动构件,该致动构件保持并向前驱动有效载荷部分130以在从驱动弹簧140释放能量时递送有效载荷。有效载荷部分130沿着致动轴线定向并且构造成沿着致动轴线移动。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上胶囊壳体部分110和下胶囊壳体部分120形成大致旋转对称部分,其中对称轴线沿着致动轴线布置。在附图中,该装置的取向为致动轴线竖直指向,有效载荷部分130竖直向下指向居中布置在下胶囊壳体120中的出口开口/出口孔124,出口孔允许有效载荷部分130传输通过出口孔并移动到胶囊装置100外部。下胶囊壳体部分120包括组织接合表面123,所述组织接合表面形成为围绕出口孔124的基本上平坦的下外表面。
[0102]
在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中,有效载荷部分130的远侧尖端相对于致动轴线上的轴线与组织接合表面123相交的点轴向地定位一定距离,该距离被称为分离距离。这使得组织穿透构件能够朝向出口开口124前进对应于分离距离的加速行程。
[0103]
关于用于图1a和1b所示的实施例的胶囊壳体的合适材料,上胶囊壳体110可以合适地由低密度材料(例如聚己内酯(pcl))制成,而下胶囊壳体120可以合适地由高密度材料(例如316l不锈钢)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其他材料。
[0104]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整个胶囊装置100的密度分布,并且由于装置的外部形状,当胶囊装置支撑在诸如组织壁的壁上且受到重力时,胶囊装置100将倾向于将其自身定向为致动轴线大致垂直于表面(例如,大致正交于重力的表面,诸如胃肠道壁的组织的表面)。因此,胶囊装置寻求相对于重力方向定向,使得组织接合表面123竖直面向下。
[0105]
上胶囊壳体110的内部包括设置为内套筒115的安装结构,所述内套筒与致动轴线同心地从上胶囊壳体110的上部朝向形成在下胶囊壳体120中的面向近侧的底表面延伸。
[0106]
此外,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毂保持结构113设置为向内延伸的圆形凸缘,其与致动轴线同心地布置,并且相对于内套筒115从上胶囊壳体110径向向内延伸并沿着致动轴线向下延伸。毂保持结构113用作用于抵抗从布置在胶囊内的张紧驱动弹簧140发出的驱动力可释放地保持毂150的保持几何结构。主要参考图1b,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毂保持器结构113提供圆锥形保持器表面113a,其中垂直于圆锥形保持器表面113a的表面指向近侧且径向向内。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圆锥形保持器表面113a在上胶囊壳体110的近端部分处与圆形外表面直接相接。在所示的胶囊装置100的第一实施例中,毂保持结构113的圆锥形保持器表面
113a相对于致动轴线形成25度的角。
[0107]
在圆锥形保持器表面113a的最远侧部分处,在其中心处形成中心开口。中心开口尺寸设定成使得当毂采取释放状态时毂150可轴向移动通过中心开口,但是其中当毂150采取对应于致动构型的状态时毂150不能轴向移动通过中心开口。圆锥形保持器表面113在圆锥形保持器表面113的上边缘与胶囊壳体110的外表面相交的位置处,该结构限定流体进入开口,从而允许胃液与流体操作的致动机构接触。
[0108]
在图1a和1b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有效载荷部分130限定全部或部分地由包括治疗有效载荷的制剂形成的固体递送构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固体递送构件形成为细圆柱形杆,其成形为穿透管腔壁的组织,圆柱形杆具有组织穿透端(即尖端部分)和与组织穿透端相对的尾端。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杆的组织穿透端是尖的,以便于容易地插入管腔壁的粘膜组织中,而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尾端限定由90度切口切断的截头圆柱体。适合于通过胶囊装置100递送的药物的非限制性示例是干燥压缩的api,例如胰岛素。
[0109]
主要参考图3a和3b,毂150包括上保持部分151和下接口部分155,所述上保持部分构造成用于相对于胶囊壳体可释放地保持毂,所述下接口部分构造成用于将有效载荷部分130的尾端保持就位。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下接口部分155包括向下开口的孔157,其以使得有效载荷部分130牢固地附接在孔内的方式接收有效载荷部分130的尾端。下接口部分155还限定环形弹簧座,在下文中称为“第二弹簧座”146。
[0110]
毂150的上保持部分151形成基部部分,所述基部部分在近端处与以两个可独立偏转的闩锁臂153的形式提供的两个闩锁连接。在图1a所示的状态下,闩锁臂153围绕致动轴线对称地布置。每个闩锁臂相对于轴线以一定角度从保持部分151延伸,使得它们从基部部分向近侧并径向向外倾斜延伸。两个闩锁臂因此构造成v形构造。每个闩锁臂153可通过相对于上保持部分151的旋转运动在径向向内方向上弹性地移动。闩锁臂153各自限定径向面向外的闩锁表面153a,其构造成以锁定接合的方式与圆锥形保持器表面113a的相应部分接合。每个闩锁臂153还包括径向面向内的闩锁表面153b,其构造成与居中设置的可溶解闩锁支撑件160协作,参见图1a和4a/4b。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所有表面153a和153b形成为圆锥形表面。
[0111]
在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在图1a所示的致动前构型中,径向面向外的闩锁表面153a的倾斜角相对于轴线形成25度的角,而径向面向内的闩锁表面153b的倾斜角相对于轴线形成22度的角。因此,从基部部分151朝向闩锁臂的自由端,每个闩锁臂的侧向厚度朝向自由端处的较大侧向厚度逐渐增加。在其他实施例中,表面153a和153b可以使用不同的倾斜角。而且,表面153a和153b的倾斜角可以相同,或者表面153a与153b之间的倾斜角的差可以甚至更大。
[0112]
在所示的毂150的实施例中,闩锁臂153通过铰链部段连接到上保持部分151的基部部分,从而允许两个闩锁臂相对于它们在图1a中采取的位置径向向内朝向塌缩位置偏转,其中闩锁臂彼此接触或定位成在它们之间具有较小的径向间隔。因此,在径向向内偏转时,允许可偏转闩锁臂从圆锥形保持器表面113a释放,由此允许毂150通过形成在圆锥形保持器表面113a中的中心开口相对于胶囊壳体110/120向远侧移动。
[0113]
应当注意,图3a和3b示出了处于对应于图1a中所示的致动前构型的状态的毂150。然而,在组装胶囊装置100之前,即在将毂150插入上胶囊壳体110中之前,闩锁臂可以在它
们采取松弛状态时采取不同的取向。因此,在制造毂150期间,所述毂可以通过注射成型,例如通过使用诸如聚甲醛(pom)或类似材料的高强度热塑性材料成型制造,闩锁臂153可以形成为使得当闩锁臂处于松弛状态时,闩锁臂采取塌缩位置,其中臂朝向彼此径向塌缩。通过允许毂150在近侧方向上通过形成在圆锥形保持器表面113a中的中心开口插入,而不需要将闩锁臂朝向塌缩状态移动的单独步骤,这使得能够容易地组装胶囊装置。
[0114]
图4和4b示出了可溶解闩锁支撑件160的两个透视图。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可溶解闩锁支撑件160形成为大致圆锥形构件,其尺寸设定成以楔入方式插入两个闩锁臂153之间,从而迫使闩锁臂153与毂保持器结构113的圆锥形保持器表面113a紧密接触。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圆锥形表面163b以相对于圆锥体的中心轴线22度的倾斜角与闩锁臂的表面153b匹配。
[0115]
对于可溶解闩锁支撑件160,可以使用不同的形式和组成。非限制性示例包括由山梨糖醇或微晶纤维素(mcc)制成的丸粒。其它非限制性示例包括注塑异麦芽酮糖醇丸粒,压缩颗粒异麦芽酮糖醇丸粒,由柠檬酸盐/nahco3的颗粒组合物制成的压缩丸粒,或由异麦芽酮糖醇/柠檬酸盐/nahco3的颗粒组合物制成的压缩丸粒。
[0116]
当经受诸如胃肠道的胃液的液体时,这种可溶解闩锁支撑件将分解。通过仔细选择可溶解闩锁支撑件的组成、几何形状以及可选地用于确保可溶解闩锁支撑件的润湿的暴露通道,释放时间可以被控制在吞咽胶囊装置100之后的选定时间延迟内发生。
[0117]
第一实施例胶囊装置100附加地包括一对密封元件170、180,其用于在致动之前保持组织穿透构件(即有效载荷部分130)与胶囊装置100外部的环境流体隔离。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形成为柔软柔韧材料(例如弹性体材料)的环的上密封元件170插入圆锥形保持器表面113a的最下环形表面与毂150的面向近侧的环形凸缘表面158之间。
[0118]
另一密封元件(即下密封元件180)形成流体门,所述流体门构造成在致动之前保持出口孔124被流体阻挡。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密封元件180包括具有大致盘形形式的弹性密封构件。密封元件180的外周边安装在驱动弹簧140的最下部绕组下方,并且夹紧在下胶囊壳体120的面向近侧的环形表面上方。如us 2020/0129441a1中所公开的,密封元件180的中心区域可以包括形成为提供自密封阀的流体门,例如由部分或完全延伸通过流体门的厚度的一个或多个薄切口(例如,一个或多个薄狭缝)形成。
[0119]
因此密封元件170和180协作以在胶囊装置100内部形成隔室,所述隔室在致动前用于使有效载荷部分130保持与胶囊装置100外部的生物流体流体隔离,但允许有效载荷部分在致动时容易地穿透密封元件180以将有效载荷递送到组织中。
[0120]
在组装期间,在毂150的闩锁臂已完全通过形成在圆锥形保持器表面113a中的中心开口向近侧插入并且密封元件170夹持在毂150与上胶囊壳体110之间之后,闩锁支撑件160在闩锁臂153之间在远侧方向上轴向受力。由于可溶解闩锁支撑件160与闩锁臂153之间的圆锥形界面,允许可溶解闩锁支撑件160以楔入动作向远侧移动,同时闩锁臂153变为径向向外展开成与圆锥形保持器表面113a接合。在该组装步骤结束时,楔入动作在可溶解闩锁支撑件160与闩锁臂153之间提供静摩擦,从而产生安装接合,其中可溶解闩锁支撑件160保持固定地附接到闩锁臂153。这使得能够安全地储存和处理,而没有可溶解闩锁支撑件160从闩锁臂153意外拆卸的风险。如图1a中所见,可溶解闩锁支撑件的顶表面162定位成与由圆锥形保持器表面113a限定的近侧开口大致齐平。这用于确保可溶解闩锁支撑件160在
浸没到胃液中时充分润湿。在其他实施例中,顶表面162可以位于上胶囊壳体110的最近端的近侧或远侧。
[0121]
关于上述驱动弹簧140,在胶囊装置100中,驱动弹簧以预应变螺旋张力弹簧的形式设置,所述预应变螺旋张力弹簧与致动轴线同轴地设置在胶囊壳体内部。在图1a所示的致动前构型中,驱动弹簧限定相对于胶囊壳体110/120安装的宽的第一端147和安装到致动器150上的窄的第二端146,即,使得驱动弹簧140在第一端147处限定大直径部分并且在第二端146处限定窄直径部分,大直径部分大于窄直径部分。在致动前构型中,第一端147位于第二端146的远侧。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驱动弹簧140设置为专门布置成用于在张紧模式下操作的圆锥形弹簧。在该实施例中,驱动弹簧的第一端147安装在胶囊的最远侧部分处,即在靠近出口孔124的轴向位置处,并且因此容纳在由下胶囊壳体120围绕的空间中。
[0122]
驱动弹簧140的第一端147抵靠布置在胶囊装置100的远端部分中的第一弹簧座安置。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弹簧座由内套筒115的远端面形成。内套筒115的远端面布置成相对于下胶囊壳体120的面向近侧的表面具有微小的轴向间隔。驱动弹簧140的最下部绕组的大部分限定与内套筒115的直径相当的直径。内套筒115形成有远端面,所述远端面设置成相对于下胶囊壳体120的面向近侧的端表面具有一定距离,从而允许驱动弹簧140的最下部绕组的所述部分与内套筒115径向重叠,并且以该方式夹持在内套筒115与下胶囊壳体120之间的周向槽中。
[0123]
驱动弹簧140的第二端146抵靠由毂150的下接口部分155形成的第二弹簧座156安置。作为组装胶囊装置100的一部分,驱动弹簧140通过在两个弹簧座之间轴向张紧驱动弹簧140而被激励。因此,毂150最初处于来自驱动弹簧的张力负荷下。
[0124]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最终组装之前并且在驱动弹簧140沿着致动轴线布置但驱动弹簧采取非激励状态的情况下,弹簧的窄的第二端146将定位在弹簧的宽的第一端147的远侧。然而,在驱动弹簧140逐渐应变的组装期间,窄的第二端146将相对于宽的第一端147向近侧移动以进入图1a中所示的致动前状态,其中驱动弹簧被完全激励。
[0125]
现在转向胶囊装置100的操作,首先参考示出初始状态的图1和2,所述初始状态代表胶囊装置在储存期间或刚摄入后采取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致动器150采取致动前构型,其中两个闩锁臂153通过与可溶解闩锁支撑件160的径向面向外的表面163b接合而保持在所示位置,所述径向面向外的表面接合闩锁臂的径向面向内的闩锁表面153b。结果,闩锁臂的径向面向外的闩锁表面153a保持与圆锥形保持器表面113a接合,从而防止闩锁臂相对于圆锥形保持器表面滑动。当闩锁臂153在圆锥形保持器表面113a的近侧被捕获时,即使驱动弹簧140将其全部拉伸负荷施加到致动器150上,毂150也不能向远侧移动。
[0126]
上密封元件170接合凸缘158以及毂保持器结构113的下表面以保持该界面流体密封。而且,下密封元件180保持出口孔124不透流体。
[0127]
在摄取胶囊装置100之后,胶囊装置迅速下沉至胃的底部。当由胃壁支撑时,由于胶囊装置的自回正能力,胶囊装置将快速重新定向,以使其组织相接表面123与组织胃壁接合,其中胶囊装置的击发轴线实质上竖直定向,即有效载荷部分130指向下方。由于暴露于胃液,可溶解闩锁支撑件160的溶解已开始。这在图1b中结合附图标记160表示。可溶解闩锁支撑件160抵靠闩锁臂153的支撑将在吞咽后的特定时间停止。驱动弹簧140的负荷使闩锁臂153逐渐径向向内偏转,由此允许闩锁臂从与圆锥形保持器表面113a的接合滑出。在某个
时间点,闩锁臂153将到达其塌缩位置,之后具有有效载荷部分130的毂150将从毂保持器结构113释放。该状态对应于致动构型。当驱动弹簧140将张力施加到毂150上时,使毂和有效载荷部分130不受阻碍地朝向出口孔124行进,其中有效载荷部分穿透下密封元件180并进一步进入目标位置处的粘膜组织。在致动构型中,如图1b中所示,布置在胶囊壳体120的底部处的面向近侧的毂止动表面128防止毂150进一步向远侧移动。可以看出,在递送行程的过程中,弹簧的第二端146已在轴向上稍微远离弹簧的第一端147行进。由于张力弹簧的锥形性质,毂将具有明显的自定心趋势以沿着致动轴线行进,而不需要相对于胶囊壳体的进一步径向引导。
[0128]
在预期使用的情况下,有效载荷部分130插入管腔壁的组织中,其中它将大致在沿着致动轴线的方向上锚固。如上所述,根据胶囊装置的具体设计,有效载荷部分130可以在插入行程结束时从胶囊的其余部分主动释放。当胶囊装置100已递送预期剂量时,胶囊将相对于沉积的有效载荷部分130释放,沉积的有效载荷部分保留在组织壁内部以将治疗剂释放到受试者的血流中。
[0129]
尽管在本文公开的实施例中未示出,但是任何实施例可以被修改为包括用于在有效载荷部分130和毂150的组件到达胶囊壳体中的最远侧位置时将有效载荷部分130与毂150分离的机构。合适的非限制性原理可以包括wo 2020/245448 a1中公开的原理,其中压头(类似于毂)在插入行程结束时变得倾斜以将递送构件的组织插入部分从压头脱离。
[0130]
替代地,当胶囊相对于组织保持静止时,胶囊可以长时间保持静止,从而允许有效载荷部分130将治疗剂释放到受试者的血流中。在这些情况中的任一种情况下,在药物递送之后,胶囊装置的剩余部分将通过用户的消化系统行进离开并被处理掉。
[0131]
现在转到根据本发明的胶囊装置100’的第二实施例,参考图5a-5c、6、7a-7b和8a-8b。胶囊装置100’与上述胶囊装置100的对应特征有许多共同结构特征,并且操作的一般原理是相同的。然而,已修改驱动弹簧140,并且已引入用于在递送行程期间引导有效载荷部分的引导系统。
[0132]
将图5a和6与图1a和2(它们全部示出了处于致动前构型的胶囊)进行比较,与第一实施例装置100相比,第二实施例装置100’的总体致动设计是相同的,即,其中可溶解闩锁支撑件形成为圆锥体,并且闩锁臂具有与上述相同的结构和功能。如图7a和7b中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毂150仅被稍微修改。而且,上密封元件170是类似的。另外,如图8a和8b中所示,可溶解闩锁支撑件160形成为大致圆锥形元件。
[0133]
在第二实施例胶囊装置100’中,下密封元件180夹持在上胶囊壳体110与下胶囊壳体120之间。据此,下密封元件180的周边部分181布置成略低于胶囊壳体110/120的远端部分和近端部分之间的轴向中间点。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驱动弹簧的第一端147安装在下密封元件180的近侧,其中它被夹持在布置在上胶囊壳体110与下胶囊壳体120之间的界面处的弹簧座部分之间。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上胶囊壳体110在其最远侧部分处包括具有面向远侧的表面的环形凸缘,所述面向远侧的表面适于为驱动弹簧140的第一端提供座。
[0134]
当有效载荷部分在递送行程期间行进时,即在胶囊装置100’的隔室内部朝向出口孔124行进时,下密封元件180附加地执行引导有效载荷部分130,并且更具体地,引导有效载荷部分130的尖端部分的功能。密封元件180再次包括大致盘形结构,并且可以由诸如硅橡胶的弹性橡胶状材料制成。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致动前构型中,密封元件180的中心部
分182限定圆锥形部分,所述圆锥形部分尺寸设定成和成形为与有效载荷部分130的远侧形状配合,以便为有效载荷部分130的尖端提供自定心引导部分。由于密封元件180由弹性材料制成,因此将周边部分181与中心部分182连接的材料部分形成挠性连接器183,并且允许中心部分182相对于周边部分181向远侧轴向移动。
[0135]
初始地,在致动前构型中,密封元件180可以提供密封紧密屏障,防止隔室外部的流体进入隔室,因此保护有效载荷部分130免于降解。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下密封元件180的中心部分18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薄切口、刻痕或类似弱化部分,其允许有效载荷部分130的尖端在递送行程期间强行穿过下密封元件。
[0136]
在图5b中,示出了胶囊装置100’的中间状态,其中由毂和有效载荷部分组成的组件已向远侧移动,使得有效载荷部分130的尖端部分已移动到出口孔124的轴向位置。在该实施例中,尖端部分此时已穿透下密封元件180。然而,在其初始移动期间,尖端部分已由中心部分182引导,原因是将中心部分182与周边部分181连接的挠性连接器183已被拉伸。在该状态下,张力弹簧(即驱动弹簧140)采取接近平坦的构型,其中窄的第二端146定位成仅稍微靠近宽的第一端147。
[0137]
在胶囊装置100’采取致动构型的情况下,参考图5c,毂150已一直向远侧移动,并通过与布置在胶囊壳体120的底部的面向近侧的毂止动表面128协作而停止,并且有效载荷部分已移动到有效载荷部分已穿透并插入组织中的位置。驱动弹簧140采取相对于初始致动前构型几乎反转的构型,使得窄的第二端146定位在宽的第一端147的远侧并且靠近出口孔124。
[0138]
应当注意,根据本发明的另外未示出的实施例可以包括致动器机构,所述致动器机构具有与结合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示出的圆锥形界面表面不同地形成的致动器界面。例如,致动器界面可以在毂保持器结构113与闩锁臂153之间和/或在闩锁臂153与可溶解闩锁支撑件160之间的界面处形成有平坦表面而不是圆锥形表面。对于具有两个径向相对的闩锁臂的这种实施例,可溶解闩锁支撑件160可以形成为楔形件,所述楔形件具有在楔形件的尖锐边缘处彼此相交的两个平坦表面。
[0139]
此外,闩锁臂的数量可以不同于两个,例如三个、四个或甚至更多个单独的闩锁臂。在某些实施例中,多个闩锁臂可以围绕致动轴线相等地设置,但是这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任何实施例可能不是严格必需的。
[0140]
有效载荷部分130与毂150之间的界面的上述变型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替代地使用其他构造。有效载荷部分与毂之间的可拆卸附接可以通过使用摩擦配合或压配合来获得。替代地,可以在界面处使用粘合剂,例如蔗糖。进一步替代地,可以通过最初润湿有效载荷部分并利用毂与有效载荷部分之间的固有静摩擦来获得附接。在使用的情况下,当毂到达其最终目的地时,在有效载荷部分与毂之间的界面处可能发生脱离。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有效载荷部分的大部分与仍粘附或紧固到毂的剩余有效载荷部分脱离来获得期望脱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效载荷部分包括确定分离点的弱化点。在另外其它实施例中,毂和有效载荷部分可以形成为全部由包含api的组合物制成的整体部件,并且其中要从胶囊装置推出的预期有效载荷部分与毂部分分离。此外,在替代实施例中,有效载荷本身可以用作毂以完全远离胶囊装置输送。
[0141]
尽管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上描述主要涉及用于在胃中递送的可摄取胶囊,但本致动
原理通常在一般用于管腔插入的胶囊装置中得到使用,其中胶囊装置定位到身体管腔中,并且其中流体通过溶解可溶解闩锁支撑件来激活致动机构以将部件从第一构型带入第二构型,例如从第一位置带入第二位置。胶囊装置的非限制性示例可以包括用于通过递送至肠腔或肠腔的组织壁中来肠递送有效载荷或药物的胶囊装置。药物递送可以使用递送构件(例如用于注射液体药物或粉末的针头)或经由插入管腔的组织壁中或直接致动到管腔中的微针来执行。替代地,可以通过胶囊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出口开口,而不使用递送构件,例如通过将液体药物或颗粒流喷射注射到管腔壁的粘膜内层中进行药物递送。
[0142]
在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描述中,在本领域读者将清楚本发明的概念的程度上描述了为不同部件提供所述功能的不同结构和装置。不同部件的详细构造和说明被认为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按照本说明书中所陈述的路线执行的正常设计过程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胶囊装置(100、100’),所述胶囊装置适合于摄取以行进到患者的胃肠道的管腔中,所述管腔具有管腔壁,其中所述胶囊装置(100、100’)构造为自回正胶囊,包括:-胶囊壳体(110、120),所述胶囊壳体包括隔室和外部组织接合表面(123),所述外部组织接合表面限定从所述隔室通向胶囊外部的出口开口(124),-组织穿透构件(130),所述组织穿透构件沿着轴线布置并且构造成从所述隔室中的第一位置轴向前进通过所述出口开口(124)并且在目标位置处进入所述管腔壁,以及-用于联接到所述组织穿透构件(130)的致动器(140、150),所述致动器(140、150)具有第一构型和第二构型,其中所述致动器(140、150)构造成在致动时从所述第一构型移动到所述第二构型,由此使所述组织穿透构件(130)从所述第一位置轴向前进并且进入所述管腔壁,其中所述致动器(140、150)包括形成为锥形螺旋张力弹簧的弹簧(140),所述弹簧(140)具有联接到所述胶囊壳体(110、120)的宽的第一端和联接到所述组织穿透构件(130)的窄的第二端,其中,在所述第一构型中,所述弹簧(140)中的累积张力被保持,并且其中,在致动时,所述弹簧(140)中的累积张力被释放,由此使所述致动器(140、150)朝向所述第二构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装置(100、100’),其中所述组织穿透构件(130)具有成形为用于穿透组织的远端和联接或可联接到所述致动器(140、150)的近端,其中当所述组织穿透构件(130)采取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远端与所述出口开口(124)轴向分离分离距离,由此使得所述组织穿透构件(130)能够朝向所述出口开口(124)前进对应于所述分离距离的加速行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囊装置(100、100’),其中所述加速行程在1mm与8mm之间,例如在2mm与7mm之间,并且例如在3mm与5mm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胶囊装置(100、100’),其中引导结构(180)布置在所述胶囊壳体(110、120)与所述组织穿透构件(130)之间,所述引导结构(180)包括中心部分(182),所述中心部分构造成用于与所述组织穿透构件(130)的远端协作,由此在所述组织穿透构件(130)的远端朝向所述出口开口(124)移动时引导所述远端沿着所述轴线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囊装置(100、100’),其中所述引导结构(180)构造成用于沿着所述加速行程的位移的大部分,例如所述加速行程的大于60%、例如大于70%、例如大于80%、以及例如大于90%,引导所述组织穿透构件(130)的远端。6.根据权利要求4-5中任一项所述的胶囊装置(100、100’),其中所述中心部分(182)形成为与所述组织穿透构件(130)接合,并且在所述组织穿透构件(130)前进通过所述胶囊壳体(110、120)的出口开口(124)时,允许所述组织穿透构件(130)通过所述中心部分脱离。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胶囊装置(100、100’),其中所述引导结构(180)包括联接到所述胶囊壳体(110、120)的周边部分(181),其中所述中心部分(182)构造成用于轴向移动,并且其中所述引导结构(180)包括将所述周边部分与所述中心部分(182)连接的至少一个挠性连接器(183)。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胶囊装置(100、100’),其中在所述第一构型中,所述至少一个挠性连接器(183)呈现具有相对于所述轴线倾斜的部分的形状,以便在径向向内和近侧方向上从所述周边部分(181)延伸到所述中心部分(18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胶囊装置(100、100’),其中当所述组织穿透构件(130)的远端在所述出口开口(124)处采取轴向位置时,所述挠性连接器(183)的所述部分已移位以呈现相对于所述轴线倾斜的形状,以便在径向向内和远侧方向上从所述周边部分(181)延伸到所述中心部分(182)。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胶囊装置(100、100’),其中所述引导结构(180)至少部分地由诸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形成,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构型中,所述至少一个挠性连接器(182)是圆锥形的。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胶囊装置(100、100’),其中所述弹簧(140)在所述第一构型中呈现沿着所述轴线延伸的圆锥形状。12.根据权利要求11中任一项所述的胶囊装置(100、100’),其中所述弹簧(140)构造成用于使所述致动器(140、150)的致动构件(150)在远侧方向上移动并且随后在近侧方向上移动。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胶囊装置(100、100’),其中所述弹簧(140)包括多个绕组,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构型中,所述多个绕组中的至少一个以轴向重叠方式环绕所述组织穿透构件(130)。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胶囊装置(100、100’),其中所述弹簧(140)包括多个绕组,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构型中,所述多个绕组中的大部分以轴向重叠方式环绕所述组织穿透构件(130)。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胶囊装置(100、100’),其中所述组织穿透构件(130)是部分或全部地由包括治疗有效载荷的制剂形成的固体递送构件,并且其中所述制剂由可溶解材料制成,所述可溶解材料在插入所述管腔壁的组织中时溶解以至少部分地将所述治疗有效载荷释放到血流中。
技术总结
一种胶囊装置(100),所述胶囊装置适合于摄取以行进到患者的胃肠道的管腔中,所述管腔具有管腔壁,其中所述胶囊装置(100)构造为自回正胶囊,包括:a)胶囊壳体(110、120),所述胶囊壳体包括隔室和外部组织接合表面(123),所述外部组织接合表面限定从所述隔室通向胶囊外部的出口开口(124);b)组织穿透构件(130),所述组织穿透构件沿着轴线布置并且构造成从所述隔室中的第一位置轴向前进通过所述出口开口(124)并在目标位置处进入所述管腔壁;以及c)用于联接到所述组织穿透构件(130)的致动器(140、150),所述致动器(140、150)构造成在致动时从第一构型移动到第二构型,由此使所述组织穿透构件(130)从所述第一位置轴向前进并进入所述管腔壁,其中所述致动器(140、150)包括形成为锥形螺旋张力弹簧的弹簧(140),所述弹簧(140)具有联接到所述胶囊壳体(110、120)的宽的第一端和联接到所述组织穿透构件(130)的窄的第二端,其中,在所述第一构型中,所述弹簧(140)中的累积张力被保持,并且其中,在致动时,所述弹簧(140)中的累积张力被释放,由此使所述致动器(140、150)朝向所述第二构型移动。150)朝向所述第二构型移动。150)朝向所述第二构型移动。
技术研发人员:N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诺和诺德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27
技术公布日:2023/10/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