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及蛋白质加工食品与流程
未命名
10-08
阅读:82
评论:0

1.本公开涉及使用了用内部加热方式连续地加热被加热物的方法且以畜肉、鸡肉、水产品、蛋、植物等蛋白质为主原料的加热成型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装置以及蛋白质加工食品。
背景技术:
2.在日本专利第5113934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技术:使被加热物通过的加热筒体自身以筒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旋转轴进行旋转,由此将筒体内的被加热物均匀地进行加热。在该文献中公开了制造在中央部贯通有其他混合物的形状的蛋白质加工食品。
3.另外,在日本专利第5727412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技术:连续地制造在以畜肉或源自水产品的肉为主原料的混合物的加热加工品中进一步组合有不同的原材料的食品,并且如金太郎饴糖那样,在食品的截面上用上述不同的原材料描绘图案。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然而,上述现有例中制造的蛋白质加工食品均为实心,对于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没有任何考虑。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将热凝固性的蛋白质加工食品连续且中空形状地制造。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6.第一方式中涉及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是在使含有热凝固性蛋白质、脂质和水分且具有流动性的混合物一边在筒体中移动一边通过内部加热方式连续地加热凝固而成型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中,使用在一端具有上述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出口的上述筒体和配置于上述筒体的内侧且沿着上述筒体的轴向至少延伸至上述出口的芯材,一边使上述芯材绕其轴向旋转,一边将上述混合物供给至上述筒体与上述芯材之间,向上述出口挤出,在比上述出口靠上游侧将上述混合物进行内部加热而使其凝固,使凝固后的中空的上述蛋白质加工食品从上述出口排出。
7.在该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中,一边使芯材绕其轴向旋转,一边将含有蛋白质、脂质和水分且具有流动性的混合物供给至筒体与芯材之间,向出口挤出,在比该出口靠上游侧对混合物进行内部加热而使其凝固,将凝固后的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从出口排出。通过使芯材旋转,抑制混合物对芯材的附着,因此能够顺畅挤出。另外,由此,在芯材的外表面与混合物之间形成间隙。进而,在筒体的内表面与混合物之间也形成间隙。虽然在混合物的内部加热时会产生蒸气,但这些间隙成为蒸汽的通路,从而蒸汽向筒体外部排出。因此,与没有芯材而制造实心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情况相比,蒸气的扩散变得容易,抑制筒体的内侧的内压的上升。因此,能够稳定地进行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连续排出。
8.上述筒体和配置于上述筒体的内侧且沿上述筒体的轴向至少延伸至上述出口的芯材能够设置为水平~垂直的任意的倾斜度。此时,如果出口设置于在垂直方向上比入口
高的位置,则产生背压,能够稳定地进行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连续排出。
9.第二方式为在第一方式涉及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中,将上述筒体和上述芯材以各自的轴向为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的方式配置。
10.在上述筒体和配置于上述筒体的内侧且沿上述筒体的轴向至少延伸至上述出口的芯材为垂直方向的情况下,通过使混合物的排出方向为从下方到上方,能够防止混合物在重力方向上落下,和/或通过将混合物的内部加热时的蒸气在上方排出,能够稳定地进行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连续排出。
11.第三方式为在第一方式涉及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中,将上述筒体和上述芯材以各自的轴向为水平方向的方式配置,将上述芯材设置为在比上述出口靠上游侧的位置进行旋转支承且在上述出口不进行支承,将上述芯材的比重设定为与上述混合物的比重相等。
12.在筒体和芯材以各自的轴向成为水平方向的方式配置的情况下,通过将芯材在比出口靠上游侧旋转支承,并且在出口处设为不支承,能够连续排出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然而,在该情况下,芯材的特别是前端侧(出口侧)因自重而向下方挠曲,因此抑制该挠曲成为课题。
13.在该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中,将芯材的比重设定为与混合物的比重相等,因此能够抑制芯材的挠曲,使筒体的出口处的芯材的中心与期望的位置一致或接近。因此,能够将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制造成期望的形状。
14.第四方式为在第一至第三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涉及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中,将上述筒体和上述芯材以各自的轴向成为水平方向的方式配置,在上述筒体的上述出口附近设置旋转支承上述芯材且能将上述蛋白质加工食品以纵向分割方式分割的纵向分割部,一边通过上述纵向分割部对上述芯材进行旋转支承,一边进行上述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加热成形,并在上述出口将上述蛋白质加工食品以纵向分割方式分割。
15.在该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中,将筒体和芯材以各自的轴向成为水平方向的方式配置,并且在筒体的出口附近设置有对芯材进行旋转支承的纵向分割部。利用该纵向分割部支承芯材的前端侧(出口侧),因此抑制芯材的特别是前端侧(出口侧)因自重而向下方挠曲。
16.另外,利用纵向分割部将从出口排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以纵向分割方式分割。由此,能够连续地制造将中空结构一分为二的蛋白质加工食品。
17.第五方式为在第一至第四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涉及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中,对上述混合物的外表面进行着色。
18.在该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中,由于对混合物的外表面进行着色,因此能够制造例如鱿鱼的仿制品那样的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
19.第六方式涉及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装置是在使含有热凝固性蛋白质、脂质和水分且具有流动性的混合物一边在筒体中移动,一边通过内部加热方式连续地加热凝固而成型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装置,具有:上述筒体,其具有供给上述混合物的入口和设置于一端且排出上述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出口;芯材,其配置于上述筒体的内侧,沿上述筒体的轴向至少延伸至上述出口,并绕轴向旋转;以及内部加热装置,其设置于上述筒体中的比上述出口靠上游侧的位置,在上述混合物从上述入口供给至上述筒体与上述芯材之间并向上
述出口挤出的过程中,上述混合物被上述内部加热装置加热而凝固,成为中空的上述蛋白质加工食品。
20.在该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装置中,一边使芯材绕其轴向旋转,一边将含有蛋白质、脂质和水分且具有流动性的混合物供给至筒体与芯材之间,向出口挤出,在比该出口靠上游侧的位置利用内部加热装置对混合物进行内部加热而使其凝固,将凝固后的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从出口排出。此时,在芯材旋转的同时混合物向出口挤出,混合物对芯材的附着被抑制,因此能够顺畅挤出。另外,由此在芯材的外表面与混合物之间形成间隙。进而,在筒体的内表面与混合物之间也形成间隙。虽然在混合物的内部加热时会产生蒸气,但这些间隙成为蒸汽的通路,从而蒸汽向筒体外部排出。因此,与没有芯材而制造实心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情况相比,蒸气的扩散变得容易,抑制筒体的内侧的内压的上升。因此,能够稳定地进行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连续排出。
21.上述筒体和配置于上述筒体的内侧且沿上述筒体的轴向至少延伸至上述出口的芯材能够设置为水平~垂直的任意的倾斜度。此时,如果出口设置于在垂直方向上比入口高的位置,则产生背压,能够稳定地进行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连续排出。
22.第七方式为在第六方式涉及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装置中,上述筒体和上述芯材以各自的轴向为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的方式配置。
23.在上述筒体和配置于上述筒体的内侧且沿上述筒体的轴向至少延伸至上述出口的芯材为垂直方向的情况下,通过使混合物的排出方向为从下方到上方,能够防止混合物在重力方向上落下,和/或通过将混合物的内部加热时的蒸气在上方排出,能够稳定地进行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连续排出。
24.第八方式为在第五方式涉及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装置中,上述筒体和上述芯材以各自的轴向为水平方向的方式配置,上述芯材设置为在比上述出口靠上游侧的位置被旋转支承且在上述出口不被支承,上述芯材的比重被设定为与上述混合物的比重相等。
25.在筒体和芯材以各自的轴向成为水平方向的方式配置的情况下,通过将芯材在比出口靠上游侧旋转支承,并且在出口处设为不支承,能够连续排出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然而,在该情况下,芯材的特别是前端侧(出口侧)因自重而向下方挠曲,因此抑制该挠曲成为课题。
26.在该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装置中,由于芯材的比重被设定为与混合物的比重相等,因此芯材在混合物中成为浮动状态,抑制了芯材的挠曲。由此,筒体的出口处的芯材的中心与期望的位置一致或接近。因此,能够将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制造成期望的形状。
27.第九方式为在第六至第八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涉及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装置中,在上述筒体的上述出口附近设置有纵向分割部,该纵向分割部旋转支承上述芯材,并且能将上述蛋白质加工食品以纵向分割方式分割。
28.在该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装置中,筒体和芯材以各自的轴向成为水平方向的方式配置,芯材在筒体的出口附近被纵向分割部旋转支承。利用该纵向分割部支承芯材的前端侧(出口侧),因此抑制芯材的特别是前端侧(出口侧)因自重而向下方挠曲。
29.另外,利用纵向分割部将从出口排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以纵向分割方式分割。由此,能够连续地制造将中空结构一分为二的蛋白质加工食品。
30.第十方式为在第六至第九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涉及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
装置中,上述筒体具有供给用于对上述混合物的外表面进行着色的着色剂的着色剂供给口。
31.在该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装置中,从设置于筒体的着色剂供给口供给着色剂,对混合物的外表面进行着色,因此能够制造例如鱿鱼的仿制品那样的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
32.第十一方式涉及的蛋白质加工食品是将含有蛋白质、脂质和水分、且凝胶刚性为180~370g/cm的具有流动性的混合物连续且中空地加热凝固而成的。
33.混合物的凝胶刚性的测定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将加热前的混合物填充到偏二氯乙烯制管中,在90℃的煮沸槽中进行40分钟加热处理后,在冰水中骤冷,在10℃下放置一晚,测定物性。测定使用sun scientific co.,ltd.制的rheo tex sd-700,用的球形柱塞测定凝胶刚性(gel stiffness)(g/cm)作为凝胶物性的指标,因此测定断裂强度(breaking strength)(g)和断裂应变(breaking strain)(cm)。
34.该蛋白质加工食品能够得到具有粘弹性的口感以及只有中空结构才会有的口感。发明效果
35.根据本公开,能够将热凝固性的蛋白质加工食品连续且中空形状地制造。
附图说明
36.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和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筒体和芯材的剖视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蒸汽通过筒体与混合物之间的间隙、以及芯材的外表面与混合物之间的间隙而被排出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从出口排出作为蛋白质加工食品的鱿鱼的仿制品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变形例1涉及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和装置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在筒体的出口附近设置有纵向分割部的例子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被纵向分割部一分为二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立体图。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变形例2涉及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和装置的剖视图。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和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式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的构成要素是指相同或同样的构成要素。应予说明,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有时会省略重复的说明和附图标记。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附图均是示意性的,附图所示的各要素的尺寸的关系、各要素的比率等未必与现实的情况一致。另外,在多个附图的相互之间,各要素的尺寸的关系、各要素的比率等也未必一致。
38.[第一实施方式]在图1中,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装置10是使含有热凝固性蛋白质、脂质和水分且具有流动性的混合物12一边在筒体14中移动一边通过内部加热方式连
续地加热凝固而成型的装置。该装置能够将例如竹轮、鱿鱼那样的形状的食品连续地进行加热成型。
[0039]
混合物12的凝胶刚性例如为180~370g/cm。作为混合物12中包含的蛋白质,除了具有热凝固性的蛋白质,例如畜肉、鱼肉、蛋这样的动物性蛋白质以外,还可以使用植物性蛋白质。
[0040]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装置10具有筒体14、芯材16和内部加热装置18。在本实施方式中,筒体14和芯材16以各自的轴向成为水平方向的方式配置。在此,水平方向是指水平方向
±
10
°
的范围。正的角度意味着后述的出口26位于比入口22高的位置。负的角度意味着后述的出口26位于比入口22低的位置。与出口设置为比入口负的角度相比,设置为正的角度能够更稳定地排出,因此优选。内部加热装置18是设置于筒体14中的比出口26靠上游侧的位置的例如微波加热装置。
[0041]
筒体14具有供给混合物12的入口22、和设置于一端24且排出蛋白质加工食品30的出口26。也如图2所示,筒体14例如形成为圆筒形。入口22例如设置于筒体14的另一端28附近。另一端28在筒体14的轴向上位于与一端24的相反侧,被封闭。出口26在筒体14的一端24向轴向的外侧呈圆形开口。在筒体14的内部,例如在内部加热装置18的上游侧附近设置有芯材16的支承部32。支承部32被构成为混合物12能够在筒体14的轴向上通过。
[0042]
筒体14具有供给用于对混合物12的外表面进行着色的着色剂34的着色剂供给口36。着色剂34可食用。如果蛋白质加工食品30为鱿鱼的仿制品,则作为着色剂34,使用与鱿鱼相似的颜色。在筒体14中的着色剂供给口36的部分设置有引导部38。该引导部38是外径比筒体14的内径小且与筒体14同轴状地安装的管。引导部38在未到达支承部32的范围内从着色剂供给口36的位置向下游侧延伸。在筒体14的内表面与引导部38之间形成有着色剂34的供给路40。供给路40的下游侧端部在筒体14的轴向上开口,但上游侧端部被封闭。由此,着色剂34会在比支承部32靠上游侧被供给至混合物12的外表面与筒体14之间。另外,通过着色剂34的供给,混合物12与筒体14之间的滑动容易度提高,由此可期待混合物12的堵塞抑制效果。通过在使着色剂34附着于混合物12后进行内部加热,着色剂34与混合物12密合,还可得到能够将蛋白质加工食品30稳定地着色的效果。
[0043]
芯材16是配置于筒体14的内侧,沿筒体14的轴向至少延伸至出口26,并绕轴向旋转的部件。芯材16被马达等驱动源17绕轴向旋转驱动。该芯材16构成为实心或中空。另外,芯材16从筒体14的另一端28贯通至一端24。芯材16例如以芯材16的中心与筒体14的中心一致的方式被支承部32旋转支承。具体而言,芯材16被比出口26靠上游侧的例如支承部32旋转支承,另一方面,在出口26不被支承。即,芯材16的出口26侧的前端成为自由端。因此,根据芯材16的结构,特别是前端侧(出口26侧)因自重而向下方挠曲,因此抑制该挠曲成为课题。
[0044]
作为用于抑制这样的芯材16的挠曲的手段,首先考虑芯材16的轻量化。应予说明,在芯材16过轻的情况下,芯材16因浮力而会在混合物12中浮起,因此考虑将芯材16的比重设定为与混合物12的比重相等。
[0045]
在此,举出具体例。混合物12的比重根据配比而稍微变化,大致为1.14g/cm3。在铝制的芯材16中,设为外径10mm,内径8mm,长度10mm,比重2.7g/cm3。如果与相同尺寸的混合物12比较质量,则芯材16的质量=2.43g<混合物12的质量=2.85g,可知铝制的芯材16更
轻。因此,只要对芯材16附加适当的重量即可。
[0046]
作为选择芯材16时的其他基准,可举出耐压性高、而且如上所述,是轻的。另外,在内部加热装置18为微波加热装置的情况下,作为选择芯材16时的基准,可举出具有微波透过性或为微波非透过性。具有微波透过性的原材料例如是聚四氟乙烯。另外,微波非透过性的原材料例如是金属。微波吸收性原材料自发热,因此不适合于芯材16的原材料,但如果通过镀敷加工等以反射微波的方式构成,则具有能够使用的可能性。应予说明,通过用聚四氟乙烯的热收缩管覆盖芯材16的外周面、或者在该外周面实施聚四氟乙烯的涂布,混合物12的滑动容易性提高,可期待混合物12的堵塞抑制效果。
[0047]
在图2中,如果将芯材16的外径设为d,将筒体14的内径设为d,则在蛋白质加工食品30为鱿鱼的仿制品的情况下,例如为d=49mm,d=32mm。在该情况下,与没有芯材16的情况相比,面向混合物12的表面积(描绘有双点划线的部分的表面积)为143%。另外,在蛋白质加工食品30为竹轮的情况下,例如d=23mm、d=10mm。此时,与没有芯材16的情况相比,面向混合物12的表面积为119%。
[0048]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装置10中,构成为在混合物12从入口22向筒体14与芯材16之间供给并向出口26挤出的过程中,混合物12被内部加热装置18加热而凝固,成为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30。
[0049]
此外,如图4所示,也可以在筒体14的一端24的前端设置输送蛋白质加工食品30的导辊42、传送带44等。
[0050]
此外,如图5、图6所示的变形例1那样,在筒体14以其轴向成为水平方向的方式配置的结构中,也可以在筒体14的出口26附近设置纵向分割部46。纵向分割部46构成为旋转支承芯材16并且能够将蛋白质加工食品30以纵向分割方式分割。该纵向分割部46例如具有环状的轴承48和刃部50。轴承48通过刃部50保持在筒体14的内侧,旋转支承芯材16。刃部50例如在直径方向上排列配置于轴承48与筒体14之间的两个部位。另外,刃部50的刃尖朝向筒体14的上游侧。由此,能够将蛋白质加工食品30一边以纵向分割方式分割(图7),一边从筒体14的出口26排出。
[0051]
在这样设置有纵向分割部46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也可以将芯材16的驱动源17配置在筒体14的出口26侧的端部。蛋白质加工食品30被以纵向分割方式分割而从出口26排出,因此能够抑制与驱动源17的干涉。
[0052]
(作用)本实施方式如上述那样构成,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制备含有蛋白质、脂质和水分且具有流动性的混合物12(未图示)。在图1中,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装置10中,一边使芯材16绕其轴向旋转,一边将混合物12从入口22供给至筒体14与芯材16之间,向出口26挤出。在比出口26靠上游侧,利用内部加热装置18的微波mw(图3)对混合物12进行内部加热而使其凝固,将凝固后的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30从出口26排出。此时,由于在芯材16进行旋转的同时混合物12向出口26挤出,抑制了混合物12对芯材16的附着,因此能够顺畅挤出。另外,由此,在芯材16的外表面与混合物12之间形成间隙。而且,在筒体14的内表面与混合物12之间也形成间隙。如图3所示,虽然在混合物12的内部加热时会产生蒸气,但这些间隙成为蒸汽的通路,从而蒸气向筒体14的外部排出。因此,与没有芯材16而制造实心的蛋白质加工食品30的情况相比,蒸气的扩散变得容易,抑制在筒体
14的内侧的内压的上升。因此,能够稳定地进行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30的连续排出。
[0053]
如图1所示,在筒体14和芯材16以各自的轴向成为水平方向的方式配置的情况下,利用支承部32将芯材16在比出口26靠上游侧旋转支承,并且在出口26设为不支承,由此能够连续排出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30。然而,在该情况下,芯材16的特别是前端侧(出口26侧)因自重而向下方挠曲,因此抑制该挠曲成为课题。
[0054]
此外,由于芯材16的比重被设定为与混合物12的比重相等,因此芯材16在混合物12中成为浮动状态,从而抑制了芯材16的挠曲。由此,筒体14的出口26处的芯材16的中心与期望的位置一致或接近。因此,能够将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30制造成期望的形状。通过使芯材16的中心与筒体14的中心一致,能够抑制蛋白质加工食品30的中空部分偏心。
[0055]
进而,从设置于筒体14的着色剂供给口36供给着色剂34,对混合物12的外表面进行着色,因此能够制造例如鱿鱼的仿制品那样的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30。
[0056]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热凝固性的蛋白质加工食品30连续且中空形状地制造。另外,通过该蛋白质加工食品30,能够得到具有粘弹性的口感以及只有中空结构才会有的口感。
[0057]
如图4所示,从筒体14排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30例如由导辊42、传送带44输送。
[0058]
应予说明,在图5、图6所示的变形例1中,筒体14和芯材16以各自的轴向成为水平方向的方式配置,芯材16在筒体14的出口26附近由纵向分割部46旋转支承。通过该纵向分割部46支承芯材16的前端侧(出口26侧),因此抑制芯材16的特别是前端侧(出口26侧)因自重而向下方挠曲。另外,也抑制了芯材16在混合物12中因浮力而浮起。由此,筒体14的出口26处的芯材16的中心与期望的位置一致或接近。
[0059]
另外,从出口26排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30被纵向分割部46以纵向分割方式分割。由此,如图7所示,能够连续地制造将中空结构一分为二的蛋白质加工食品30。
[0060]
在此,通常的竹轮的制法是在30℃左右的弹力提升工序之后进行烧制,因此在弹力提升工序中水分蒸发,最终的成品率为80%左右。根据本实施方式,不需要弹力提升工序,能够在筒体14内使竹轮加热凝固,因此能够抑制水分的蒸发,成品率为94%左右。成品率越高,即食品的水分越多,成本越降低。
[0061]
另外,在通常的竹轮中,在混合物12的原料的肉糜的品质的偏差大的情况下,含有大量蛋白酶,在弹力提升工序中蛋白酶发挥作用,从而蛋白被分解,无法成为具有粘弹性的口感。因此,竹轮的原料不太能使用品质偏差大的肉糜。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不需要弹力提升工序就能够制造竹轮,因此品质偏差大的肉糜也能够用作混合物12的原料。
[0062]
另外,在通常的竹轮中,在烧制工序中从竹轮的外侧升温,但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内部加热而均匀地升温,并且升温速度快。被称为参与凝胶形成的ss键、离子键、氢键、疏水键等化学键和/或物理键有时因肉糜中所含的酶而受到影响。在肉糜中所含的酶中,已知有蛋白质分解酶等在特定的温度带阻碍由肉糜引起的凝胶形成的酶。为了以不受到该影响的方式急速地通过特定的温度带,升温温度快是有利的。根据升温的不同,通过外部加热制作的竹轮与通过本实施方式得到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凝胶结构不同。凝胶结构的差异可以通过部分的凝胶强度的测定、利用显微镜的观察、评价口感或触感的感官评价、其他方法来检测。例如,通过外部加热制作的竹轮与外层部的升温温度相比,内层部的升温温度相对较慢。因此,与外层部相比,内层部为柔软的口感,在咬断时有时会感觉到不适感。根据本实施
方式,在通过内部加热而均匀地升温且加快升温速度的情况下,在外层部和内层部不易产生口感的差异,能够防止不适感。
[0063]
[第二实施方式]
[0064]
在图9中,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装置20中,筒体14和芯材16以各自的轴向成为垂直方向的方式配置。在此,垂直方向是指垂直方向
±
10
°
的范围。
[0065]
这样,如果以芯材16的轴向成为垂直方向的方式配置,则芯材16的挠曲、混合物12中的浮起不会成为问题,因此即使不进行芯材16的比重调整,也能够将热凝固性的蛋白质加工食品30连续且中空形状地制造。另外,通过使混合物12的排出方向为从下方至上方,能够防止混合物12沿重力方向落下,和/或通过将混合物12的内部加热时的蒸气在上方排出,能够稳定地进行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30的连续排出。
[0066]
关于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部分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0067]
(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是使含有蛋白质、脂质和水分且具有流动性的混合物12一边在筒体14中移动,一边通过内部加热方式连续地加热凝固而成型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其中,使用在一端24具有蛋白质加工食品30的出口26的筒体14和配置于筒体14的内侧且沿筒体14的轴向至少延伸至出口26的芯材16,一边使芯材16绕其轴向旋转,一边将混合物12供给至筒体14与芯材16之间,向出口26挤出,在比出口26靠上游侧对混合物12进行内部加热而使其凝固,使凝固后的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30从出口26排出。
[0068]
在该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中,一边使芯材16绕其轴向旋转,一边将含有蛋白质、脂质和水分且具有流动性的混合物12供给至筒体14与芯材16之间,向出口26挤出,在比该出口26靠上游侧的位置对混合物12进行内部加热而使其凝固,将凝固后的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30从出口26排出。通过使芯材16旋转,抑制混合物12对芯材16的附着,因此能够顺畅挤出。另外,由此,在芯材16的外表面与混合物12之间形成间隙。而且,在筒体14的内表面与混合物12之间也形成间隙。在混合物12的内部加热时会产生蒸汽,但这些间隙成为蒸汽的通路,从而蒸汽向筒体14外部排出。因此,与没有芯材16而制造实心的蛋白质加工食品30的情况相比,蒸气的扩散变得容易,抑制在筒体14的内侧的内压的上升。因此,能够稳定地进行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30的连续排出。
[0069]
也可以将筒体14和芯材16以各自的轴向成为水平方向的方式配置,将芯材16在比出口26靠上游侧旋转支承,并且在出口26设为不支承,将芯材16的比重设定为与混合物12的比重相等。
[0070]
如图1所示,在筒体14和芯材16以各自的轴向成为水平方向的方式配置的情况下,通过将芯材16在比出口26靠上游侧旋转支承,并且在出口26设为不支承,由此能够连续排出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30。然而,在该情况下,芯材16的特别是前端侧(出口26侧)因自重而向下方挠曲,因此抑制该挠曲成为课题。
[0071]
在该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中,将芯材16的比重设定为与混合物12的比重相等,因此能够抑制芯材16的挠曲,使筒体14的出口26处的芯材16的中心与期望的位置一致或接近。因此,能够将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30制造成期望的形状。
[0072]
另外,如图6、图7所示,也可以将筒体14和芯材16以各自的轴向成为水平方向的方
式配置,在筒体14的出口26附近设置旋转支承芯材16并且能够将蛋白质加工食品30以纵向分割方式分割的纵向分割部46,一边利用纵向分割部46旋转支承芯材16一边进行蛋白质加工食品30的加热成型,在出口26将蛋白质加工食品30以纵向分割方式分割。
[0073]
也可以对混合物12的外表面进行着色。通过对混合物12的外表面进行着色,能够制造例如鱿鱼的仿制品那样的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30。
[0074]
[其他实施方式]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当然也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而实施。
[0075]
筒体14和芯材16能够设置为水平~垂直的任意的倾斜度。此时,如果出口26设置于在垂直方向上比入口22高的位置,则产生背压,能够稳定地进行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30的连续排出。
[0076]
虽然筒体14设为圆筒形,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多边形截面、椭圆截面等筒形。
[0077]
虽然筒体14设为使用一个芯材16,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多个芯材16。
[0078]
筒体14可以固定,也可以在与芯材16相反的方向或相同的方向上以与芯材16不同的速度旋转。
[0079]
作为内部加热装置18,列举了微波加热装置,但作为加热装置,也可以使用焦耳加热、高频加热。
[0080]
在2021年2月1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21-20080号的公开通过参照将其整体纳入本说明书中。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所有的文献、专利申请和技术标准以各个文献、专利申请和技术标准通过参照进行的纳入与具体且分别记载的情况相同的程度通过参照而被纳入本说明书中。
技术特征:
1.一种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所述蛋白质加工食品是在使含有热凝固性蛋白质、脂质和水分且具有流动性的混合物一边在筒体中移动一边通过内部加热方式连续地加热凝固而成型的,在所述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中,使用在一端具有所述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出口的所述筒体和配置于所述筒体的内侧且沿所述筒体的轴向至少延伸至所述出口的芯材,一边使所述芯材绕其轴向旋转,一边将所述混合物供给至所述筒体与所述芯材之间,向所述出口挤出,在比所述出口靠上游侧的位置将所述混合物进行内部加热而使其凝固,将凝固后的中空的所述蛋白质加工食品从所述出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所述筒体和所述芯材以各自的轴向为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的方式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所述筒体和所述芯材以各自的轴向为水平方向的方式配置,将所述芯材设置为在比所述出口靠上游侧的位置进行旋转支承且在所述出口不进行支承,将所述芯材的比重设定为与所述混合物的比重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筒体的所述出口附近设置有纵向分割部,所述纵向分割部旋转支承所述芯材,并且能将所述蛋白质加工食品以纵向分割方式分割,一边通过所述纵向分割部旋转支承所述芯材,一边进行所述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加热成型,在所述出口将所述蛋白质加工食品纵向分割。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其中,对所述混合物的外表面进行着色。6.一种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装置,所述蛋白质加工食品是在使含有热凝固性蛋白质、脂质和水分且具有流动性的混合物一边在筒体中移动一边通过内部加热方式连续地加热凝固而成型的,所述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装置具有:所述筒体,其具有供给所述混合物的入口和设置于一端且排出所述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出口;芯材,其配置于所述筒体的内侧,沿所述筒体的轴向至少延伸至所述出口,并绕轴向旋转;以及内部加热装置,其设置于所述筒体中比所述出口靠上游侧的位置,在所述混合物从所述入口供给至所述筒体与所述芯材之间并向所述出口挤出的过程中,所述混合物被所述内部加热装置加热而凝固,成为中空的所述蛋白质加工食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筒体和所述芯材以各自的轴向为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的方式配置。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筒体和所述芯材以各自的轴向为水平方向的方式配置,所述芯材设置为在比所述出口靠上游侧的位置被旋转支承且在所述出口不被支承,
所述芯材的比重设定为与所述混合物的比重相等。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装置,其中,在所述筒体的所述出口附近设置有纵向分割部,该纵向分割部旋转支承所述芯材,并且能将所述蛋白质加工食品以纵向分割方式分割。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筒体具有供给用于对所述混合物的外表面进行着色的着色剂的着色剂供给口。11.一种蛋白质加工食品,是将含有蛋白质、脂质和水分、且凝胶刚性为180~370g/cm的具有流动性的混合物连续且中空地加热凝固而成的。
技术总结
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制造方法使用在一端具有蛋白质加工食品的出口的筒体和配置于筒体的内侧且沿筒体的轴向至少延伸至出口的芯材,一边使芯材绕其轴向旋转,一边将混合物供给至筒体与芯材之间,向出口挤出,在比出口靠上游侧将混合物进行内部加热而使其凝固,使凝固的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从出口排出。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从出口排出。中空的蛋白质加工食品从出口排出。
技术研发人员:吉富文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日水
技术研发日:2022.02.02
技术公布日:2023/10/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