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样本收录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10-08
阅读:76
评论:0

一种实验室样本收录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实验室样本收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实验室样本收录方法。
背景技术:
2.生物样本库作为医学研究、生命健康研究的重要资源,是转化医学、精准医学、个体化医学等研究的基石。建立高质量的生物样本库对于揭示生命健康,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机制,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及健康预警与指导,开拓新的诊治手段,优化医药研发的资源配置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内分泌和代谢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亚健康人群的大规模增加、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蔓延,都是当今重要的公共卫生议题;建立大规模、以人群为基础的生物样本库,成为当前医学研究、提高生命健康水平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
3.样本在化学实验室、生物学实验室、独立医学实验室及医院检验科是不可缺少的耗材,尤其独立医学实验室及医院检验科,且样本量较大,收录时极其浪费人力,并且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样本标签上记载了过多的样本信息,导致查找取用并不方便,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实验室样本收录方法。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实验室样本收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a、将样本信息录入控制中心;
8.b、控制中心对样本信息进行编辑;
9.c、实验人员将样本放入贴标装置;
10.d、贴标装置内将编辑后的样本信息打印;
11.e、贴标装置对样本进行重新贴标;
12.f、根据重新贴标后的样本分类进行收录;
13.其中步骤b中对样本信息编辑包括修改编号、标记、分类,步骤d中编辑后的样本信息包括大字号编号以及颜色分类;步骤c中的贴标装置包括传送机构和输入输出复合箱,输入输出复合箱设置在传送机构上方。
14.本发明优点在于:
15.可以将样本信息录入控制中心,对样本信息进行重新编辑修改,根据实验室的需要进行重新编号,标记,分类,不同样本适用于不同标记,从而方便后续的查找,打印出的编辑后的标签上记载了更加明显的大字编号,或者通过颜色对样本类型进行分类,方便了后续的取用,通过对样本信息进行重新编辑打印并贴标,避免了原有标签字体过小,难以查找和取用,通过大号字体、颜色等特殊标记,能够更好的方便实验人员查找和取用,提高了样本收录的效率与可管理性。
【附图说明】
16.附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验室样本收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7.附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验室样本收录方法的贴标装置示意图;
18.附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验室样本收录方法的测量夹示意图;
19.附图4是本发明一种实验室样本收录方法的贴覆部件示意图。
20.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21.1、传送机构;2、输入输出复合箱;3、控制中心;4、测量夹;5、软壳;6活动板;7、贴标站;8、样本转运台;9、打印部件;10、标签带;11、退绕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可行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没有作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得到的其他实施例,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描述用于描述目的,不应当理解为其指示或隐含指示所限定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本说明书各个实施例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表明包括至少一个该被限定的技术特征。
24.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该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
25.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实验室样本收录方法,包括让如下步骤:
26.a、将样本信息录入控制中心3;
27.b、控制中心3对样本信息进行编辑;
28.c、实验人员将样本放入贴标装置;
29.d、贴标装置内将编辑后的样本信息打印;
30.e、贴标装置对样本进行重新贴标;
31.f、根据重新贴标后的样本分类进行收录;
32.其中步骤b中对样本信息编辑包括修改编号、标记、分类,步骤d中编辑后的样本信息包括大字号编号以及颜色分类;步骤c中的贴标装置包括传送机构1和输入输出复合箱2,输入输出复合箱2固定设置在传送机构1上方。
33.具体地,可以将样本信息录入控制中心3,对样本信息进行重新编辑修改,根据实验室的需要进行重新编号,标记,分类,不同样本适用于不同标记,从而方便后续的查找,打印出的编辑后的标签上记载了更加明显的大字编号,或者通过颜色对样本类型进行分类,方便了后续的取用,通过对样本信息进行重新编辑打印并贴标,避免了原有标签字体过小,难以查找和取用,通过大号字体、颜色等特殊标记,能够更好的方便实验人员查找和取用,提高了样本收录的效率与可管理性;本发明中的贴标装置包括用于传送样本的传送机构1,还有贴标的输入输出复合箱2,传送机构1将样本传送至输入输出复合箱2,在贴标完成后传出,并由实验人员进行收录。
34.进一步地,输入输出复合箱2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外侧的控制中心3,箱体内侧的
打印部件9以及贴覆部件。
35.具体地,箱体外侧设置有控制中心3,控制中心3包括显示屏以及中央处理器,可以记录并编辑样本信息并传输至打印部件9以及贴覆部件。
36.进一步地,贴覆部件包括样本转运台8和与样本转运台8相切的贴标站7,贴标站7包括卷绕成轴的标签带10和退绕组件11以及切割组件。
37.具体地,贴覆部件包括样本转运台8和与样本转运台8相切的贴标站7,转运台与贴标站7截面均为圆形,贴标站7包括用于卷绕成卷轴的标签带10的退绕组件11和切割滚筒,以使标签带10附着于切割滚筒的外侧表面,并且切割滚筒支撑至少一个切割装置,切割装置能通过致动装置而启用,以切割待运送到容器的标签,至少一个切割装置包括相应的抽吸腔,抽吸腔在切割滚筒的外侧表面处敞开并容纳至少一个刀片,抽吸腔能与空气抽吸装置连接,以向标签带10施加朝向抽吸腔内部吸引的作用并推动标签带10抵靠刀片,以使标签带10被切割,其特征在于,容器贴标机包括用于诊断至少一个切割装置的正确运行的诊断装置,诊断装置设置有用于检测与抽吸腔中存在的压力相关的至少一个参数的检测装置。
38.进一步地,贴覆部件下方设置有活动板6,活动板6由两块底板构成,活动板6设置有测量夹4并向输入输出复合箱2外延伸,延伸方向为传送机构1的输入方向,活动板6在传送带机构运动方向位置保持固定。
39.具体地,通过测量夹4设置在传送机构1的输入方向,可以测量出样本的直径,例如50*50mm或20*20mm的不同样本容器,由于测量夹4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块活动板6上,当测量夹4的距离发生变化时,两块活动板6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样本转运台8设置在其中一个活动板6上,贴标站7设置在另一活动板6上,根据样本容器的大小调节贴标站7与样品转运台之间的距离。
40.进一步地,测量夹4的端部两侧还设置有复位组件。
41.具体地,通过复位组件可以在输出样本后进行复位。
42.进一步地,复位组件包括弹簧和设置在弹簧外的软壳5。
43.进一步地,打印部件9设置在活动板6上。
44.具体地,打印部件9采取现有技术中的小型打印机,设置在与贴标站7同一侧的活动板6上。
45.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实验室样本收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将样本信息录入控制中心;b、控制中心对样本信息进行编辑;c、实验人员将样本放入贴标装置;d、贴标装置内将编辑后的样本信息打印;e、贴标装置对样本进行重新贴标;f、根据重新贴标后的样本分类进行收录;其中步骤b中对样本信息编辑包括修改编号、标记、分类,步骤d中编辑后的样本信息包括大字号编号以及颜色分类;步骤c中的贴标装置包括传送机构和输入输出复合箱,输入输出复合箱固定设置在传送机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室样本收录方法,其特征在于:输入输出复合箱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外侧的控制中心,箱体内侧的打印部件以及贴覆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验室样本收录方法,其特征在于:贴覆部件包括样本转运台和与样本转运台相切的贴标站,贴标站包括卷绕成轴的标签带和退绕组件以及切割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实验室样本收录方法,其特征在于:贴覆部件下方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由两块底板构成,活动板设置有测量夹并向输入输出复合箱外延伸,延伸方向为传送机构的输入方向,活动板在传送带机构运动方向位置保持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实验室样本收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测量夹的端部两侧还设置有复位组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实验室样本收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复位组件包括弹簧和设置在弹簧外的软壳。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实验室样本收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打印部件设置在活动板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验室样本收录方法,包括:a、将样本信息录入控制中心;b、控制中心对样本信息进行编辑;c、实验人员将样本放入贴标装置;d、贴标装置内将编辑后的样本信息打印;e、贴标装置对样本进行重新贴标;f、根据重新贴标后的样本分类进行收录;可以将样本信息录入控制中心,对样本信息进行重新编辑修改,通过对样本信息进行重新编辑打印并贴标,避免了原有标签字体过小,难以查找和取用,通过大号字体、颜色等特殊标记,能够更好的方便实验人员查找和取用,提高了样本收录的效率与可管理性。性。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柏旭 程翎 李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洛兮医疗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1
技术公布日:2023/10/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