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10-08
阅读:63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在进行手术、注射等穿刺手术后,患者需要使用敷料进行包扎,以防止组织液的外漏,保持创面清洁,促进创面愈合。然而,许多敷料防止组织液外漏的效果并不理想,对创面愈合有一定的影响。且现有敷料缺乏对病原菌生长的有效抑制作用,可能会导致部分病菌在创面中繁殖生长,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现有敷料对皮肤和粘膜有一定的刺激性,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使用需求。同时,现有敷料需要经常更换,增加了护理工作量,过于频繁地更换敷料也不利于病患的休息和康复,还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
3.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有效促进创面愈合、阻止组织液外漏、抑制多种病原菌生长的优良敷料,以及敷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上述技术背景,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菌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抗菌敷料包括抗菌混合物,所述抗菌混合物涂覆在内层材料上,所述抗菌混合物由包括双烷基季铵盐、醋酸氯己定、星型晶体锌盐、壳聚糖和胶原蛋白的原料制得,通过上述抗菌材料和生肌材料的添加,能够有效防止组织液的外漏,抑制多种病原菌的生长,促进创面愈合,从而完成本发明。
5.本发明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抗菌敷料,所述抗菌敷料包括敷料内层和敷料外层,敷料外层置于敷料内层上,所述敷料内层包括抗菌混合物和内层材料,抗菌混合物涂覆在内层材料上,所述敷料外层包括透气膜和外层材料,透气膜置于外层材料上;
6.所述抗菌混合物由包括双烷基季铵盐、醋酸氯己定、星型晶体锌盐、壳聚糖和胶原蛋白的原料制得,所述双烷基季铵盐、醋酸氯己定、星型晶体锌盐、壳聚糖和胶原蛋白的质量比为1:1:(1~4):1:1。
7.优选地,所述双烷基季铵盐、醋酸氯己定、星型晶体锌盐、壳聚糖和胶原蛋白的质量比为1:1:(1.5~3):1:1。
8.优选地,所述原料还包括水凝胶,所述水凝胶与星型晶体锌盐的质量比为(2~5):1。
9.优选地,所述星型晶体锌盐由氧化锌晶体、氢氧化锌晶体、吡咯烷酮羧酸锌晶体、枸橼酸锌晶体制得;
10.氧化锌晶体、氢氧化锌晶体、吡咯烷酮羧酸锌晶体、枸橼酸锌晶体的质量比为(1~2):(1~2):(2~4):(1~2)。
11.优选地,所述抗菌敷料还包括吸液复合层,吸液复合层位于敷料内层和敷料外层之间,所述吸液复合层包括多层吸液层,多层所述吸液层上下堆叠。
12.更优选地,所述吸液层包括第一吸液层和第二吸液层,第一吸液层置于第二吸液
层上方,所述第一吸液层与第二吸液层的面积比为(2~5):1;
13.所述第二吸液层与第一吸液层的厚度比为(4~8):1。
14.本发明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抗菌敷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步骤1、将抗菌混合物混合均匀,涂覆在内层材料上,并进行恒温干燥,得到敷料内层;
16.步骤2、将透气膜置于外层材料上,然后进行恒温干燥,得到敷料外层,将敷料外层置于敷料内层上,然后进行封口处理,得到抗菌敷料。
17.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干燥温度为70~90℃,干燥时间为1~3h。
18.优选地,步骤2中,在敷料外层和敷料内层之间设置吸液复合层,所述吸液复合层通过以下步骤制得:将第一吸液层置于第二吸液层之上,得到吸液层,将吸液层依次堆叠,得到吸液复合层。
19.步骤2中,所述干燥温度为70~90℃,干燥时间为1~3h。
20.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21.(1)本发明所述抗菌敷料的主要成分为双烷基季铵盐、醋酸氯己定、星型晶体锌盐、壳聚糖和胶原蛋白等抗菌、抗炎、生肌愈合作用的成分,星型晶体锌盐由氧化锌晶体、氢氧化锌晶体、吡咯烷酮羧酸锌晶体和枸橼酸锌晶体混合而成,赋予敷料更好的杀菌和生肌愈合作用;
22.(2)本发明在抗菌敷料中增加了透气膜,以排除创面内的湿气,减少二次感染的发生;
23.(3)本发明所述抗菌敷料增设多个吸液复合层,同于提高敷料的吸水能力,使创面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湿润,有利于创面愈合;
24.(4)本发明所述敷料可在创面愈合过程中促进肌肤再生和组织修复,具有无刺激性、低过敏性的优点,而且能长时间保持其作用效果,可以保持2~3天不更换敷料,减少患者的疼痛感,更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
25.(5)本发明所述敷料能够有效防止组织液外漏、抑制多种病原菌的生长,对皮肤和粘膜没有任何刺激性,可以用于各类手术切口、
ⅰ‑ⅱ
烧伤、烫伤、开放性创伤手术、化脓性伤口感染、粘膜杀菌、止痒病中;
26.(6)本发明所述敷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相对较低,适用面广,为创面治疗提供了更为可靠、安全、舒适的方案,具有较为明显的市场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将随着这些说明而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28.本发明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抗菌敷料,所述抗菌敷料包括敷料内层和敷料外层,敷料外层置于敷料内层上,所述敷料内层包括抗菌混合物和内层材料,抗菌混合物涂覆在内层材料上,所述敷料外层包括透气膜和外层材料,透气膜置于外层材料上。
29.所述抗菌混合物由包括双烷基季铵盐、醋酸氯己定、星型晶体锌盐、壳聚糖和胶原蛋白的原料制得,所述双烷基季铵盐、醋酸氯己定、星型晶体锌盐、壳聚糖和胶原蛋白的质
量比为1:1:(1~4):1:1。
30.优选地,所述双烷基季铵盐、醋酸氯己定、星型晶体锌盐、壳聚糖和胶原蛋白的质量比为1:1:(1.5~3):1:1。
31.更优选地,所述双烷基季铵盐、醋酸氯己定、星型晶体锌盐、壳聚糖和胶原蛋白的质量比为1:1:2:1:1。
32.本发明通过上述生肌材料和抗菌材料的添加能够有效防止组织液的外漏,抑制多种病原菌生长,促进创面愈合。
33.根据本发明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原料还包括水凝胶,所述水凝胶与星型晶体锌盐的质量比为(2~5):1,优选3:1。
34.通过水凝胶的添加可增加敷料的吸水性能,保持创面湿润,有助于创面愈合。
35.根据本发明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星型晶体锌盐由氧化锌晶体、氢氧化锌晶体、吡咯烷酮羧酸锌晶体、枸橼酸锌晶体制得。
36.所述氧化锌晶体、氢氧化锌晶体、吡咯烷酮羧酸锌晶体、枸橼酸锌晶体的质量比为(1~2):(1~2):(2~4):(1~2)。优选质量比为1:1:2:1。
37.本发明中,氧化锌晶体、氢氧化锌晶体、吡咯烷酮羧酸锌晶体和枸橼酸锌晶体等按照上述质量比混合后,双烷基季铵盐、醋酸氯己定、星型晶体锌盐、壳聚糖和胶原蛋白等具有抗菌、抗炎、生肌愈合等作用,星型晶体锌盐由氧化锌晶体、氢氧化锌晶体、吡咯烷酮羧酸锌晶体和枸橼酸锌晶体混合而成,赋予敷料更好的杀菌和生肌愈合作用,协同作用,能够有效的促进创面愈合,同时抑制多种病原菌的生长。
38.根据本发明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抗菌敷料还包括吸液复合层,吸液复合层位于敷料内层和敷料外层之间,吸液复合层的设置可进一步提高敷料的吸水性能,促进创面愈合。
39.所述吸液复合层包括多层吸液层,多层所述吸液层上下堆叠,优选包括4~10层上下堆叠的吸液层,更优选包括4~7层吸液层。
40.所述吸液层包括第一吸液层和第二吸液层,第一吸液层置于第二吸液层上方,所述第一吸液层与第二吸液层的面积比为(2~5):1,优选(3~4):1。
41.所述第二吸液层与第一吸液层的厚度比为(4~8):1,优选(5~7):1。
42.所述第一吸液层和第二吸液层均由高吸水性树脂涂覆在内层材料上得到,所述高吸水性树脂优选为聚丙烯酸或聚乙烯醇。
43.优选地,所述第一吸液层的高吸水性树脂为聚丙烯酸,第二吸液层的高吸水性树脂为聚乙烯醇。聚丙烯酸树脂和聚乙烯醇吸水性优异,且无毒无害,不会对皮肤产生任何伤害。
44.将洗液料件设置为上述吸液层的组合并至少包含4层吸液层,可有效提高敷料的吸水性能,使本发明所述敷料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创面湿润,有利于创面愈合。
45.本发明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抗菌敷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6.步骤1、将抗菌混合物混合均匀,涂覆在内层材料上,并进行恒温干燥,得到敷料内层;
47.步骤2、将透气膜置于外层材料上,然后进行恒温干燥,得到敷料外层,将敷料外层
置于敷料内层上,然后进行封口处理,得到抗菌敷料。
48.步骤1中,所述星型晶体锌盐通过以下步骤制得:将氧化锌晶体、氢氧化锌晶体、吡咯烷酮羧酸锌晶体、枸橼酸锌晶体进行混合,即得星型晶体锌盐。
49.所述干燥温度为70~90℃,优选80℃。所述干燥时间为1~3h,优选2h。
50.所述内层材料为纱布或弹性抗菌无纺布,优选为弹性抗菌无纺布。
51.步骤2中,所述透气膜选自聚乙烯微孔膜、膨体聚四氟乙烯和透气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中的一种,优选为透气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即透气tpu)。
52.所述外层材料为纱布或弹性抗菌无纺布,优选为弹性抗菌无纺布。
53.所述干燥温度为70~90℃,优选80℃。所述干燥时间为1~3h,优选2h。
54.所述封口处理优选通过热激封口处理。
55.根据本发明优选地实施方式,在敷料外层和敷料内层之间设置吸液复合层,所述吸液复合层通过以下步骤制得:
56.s1、将聚丙烯酸涂覆在内层材料上,干燥后,得到第一吸液层,将聚乙烯醇涂覆在内层材料上,经干燥得到第二吸液层;
57.s2、将第一吸液层置于第二吸液层之上,得到吸液层,将多层吸液层依次堆叠,得到吸液复合层。
58.将吸液复合层置于敷料内层上,将敷料外层置于吸液复合层上,然后进行封口处理,得到抗菌敷料。
59.所述吸液复合层包括4~10层上下堆叠的吸液层,优选包括4~7层上下堆叠的吸液层。
60.吸液复合层可加工成不同形状,如圆形、长方形、环状等。
61.实施例
62.以下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限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范围。
63.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原料均购买得到。
64.实施例1
65.按照质量比为1:1:2:1称取氧化锌晶体、氢氧化锌晶体、吡咯烷酮羧酸锌晶体和枸橼酸锌晶体,然后混合均匀,得到星型晶体锌盐。
66.按照质量比为2:1:1:1:1:6称取星型晶体锌盐、双烷基季铵盐、醋酸氯己定、壳聚糖、胶原蛋白和水凝胶,将星型晶体锌盐、双烷基季铵盐、醋酸氯己定、壳聚糖和胶原蛋白置于水凝胶中,混合均匀,得到抗菌混合物。将抗菌混合物均匀涂覆在弹性抗菌无纺布内层材料上,然后置于烘箱中于80℃恒温干燥2h,得到敷料内层。
67.将聚丙烯酸涂覆在弹性抗菌无纺布内层材料上,干燥后,得到第一吸液层,将聚乙烯醇涂覆在弹性抗菌无纺布内层材料上,干燥后得到第二吸液层,将第二吸液层置于第一吸液层的下方,得到吸液层,第二吸液层的厚度为第一吸液层厚度的6倍,第一吸液层的面积是第二吸液层面积的4倍,将4层吸液层进行堆叠,得到吸液复合层。
68.将透气膜置于弹性抗菌无纺布外层材料上,然后置于烘箱中于80℃恒温干燥2h,得到敷料外层,将吸液复合层置于敷料内层上,将敷料外层置于吸液复合层上,然后进行封口处理,得到抗菌敷料。
69.实施例2
70.按照质量比为1:1:2:1称取氧化锌晶体、氢氧化锌晶体、吡咯烷酮羧酸锌晶体和枸橼酸锌晶体,然后混合均匀,得到星型晶体锌盐。
71.按照质量比为3:1:1:1:1:6称取星型晶体锌盐、双烷基季铵盐、醋酸氯己定、壳聚糖、胶原蛋白和水凝胶,将星型晶体锌盐、双烷基季铵盐、醋酸氯己定、壳聚糖和胶原蛋白置于水凝胶中,混合均匀,得到抗菌混合物。将抗菌混合物均匀涂覆在弹性抗菌无纺布内层材料上,然后置于烘箱中于80℃恒温干燥2h,得到敷料内层。
72.将聚丙烯酸涂覆在弹性抗菌无纺布内层材料上,干燥后,得到第一吸液层,将聚乙烯醇涂覆在弹性抗菌无纺布内层材料上,干燥后得到第二吸液层,将第二吸液层置于第一吸液层的下方,得到吸液层,第二吸液层的厚度为第一吸液层厚度的7倍,第一吸液层的面积是第二吸液层面积的3倍,将5层吸液层进行堆叠,得到吸液复合层。
73.将透气膜置于弹性抗菌无纺布外层材料上,然后置于烘箱中于80℃恒温干燥2h,得到敷料外层,将吸液复合层置于敷料内层上,将敷料外层置于吸液复合层上,然后进行封口处理,得到抗菌敷料。
74.实施例3
75.按照质量比为1:1:2:1称取氧化锌晶体、氢氧化锌晶体、吡咯烷酮羧酸锌晶体和枸橼酸锌晶体,然后混合均匀,得到星型晶体锌盐。
76.按照质量比为1.5:1:1:1:1:6称取星型晶体锌盐、双烷基季铵盐、醋酸氯己定、壳聚糖、胶原蛋白和水凝胶,将星型晶体锌盐、双烷基季铵盐、醋酸氯己定、壳聚糖和胶原蛋白置于水凝胶中,混合均匀,得到抗菌混合物。将抗菌混合物均匀涂覆在弹性抗菌无纺布内层材料上,然后置于烘箱中于80℃恒温干燥2h,得到敷料内层。
77.将聚丙烯酸涂覆在弹性抗菌无纺布内层材料上,干燥后,得到第一吸液层,将聚乙烯醇涂覆在弹性抗菌无纺布内层材料上,干燥后得到第二吸液层,将第二吸液层置于第一吸液层的下方,得到吸液层,第二吸液层的厚度为第一吸液层厚度的5倍,第一吸液层的面积是第二吸液层面积的3倍,将7层吸液层进行堆叠,得到吸液复合层。
78.将透气膜置于弹性抗菌无纺布外层材料上,然后置于烘箱中于80℃恒温干燥2h,得到敷料外层,将吸液复合层置于敷料内层上,将敷料外层置于吸液复合层上,然后进行封口处理,得到抗菌敷料。
79.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范例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不过这些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及其实施方式进行多种等价替换、修饰或改进,这些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抗菌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敷料包括敷料内层和敷料外层,敷料外层置于敷料内层上,所述敷料内层包括抗菌混合物和内层材料,抗菌混合物涂覆在内层材料上,所述敷料外层包括透气膜和外层材料,透气膜置于外层材料上;所述抗菌混合物由包括双烷基季铵盐、醋酸氯己定、星型晶体锌盐、壳聚糖和胶原蛋白的原料制得,所述双烷基季铵盐、醋酸氯己定、星型晶体锌盐、壳聚糖和胶原蛋白的质量比为1:1:(1~4):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烷基季铵盐、醋酸氯己定、星型晶体锌盐、壳聚糖和胶原蛋白的质量比为1:1:(1.5~3):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混合物还包括水凝胶,所述水凝胶与星型晶体锌盐的质量比为(2~5):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星型晶体锌盐由氧化锌晶体、氢氧化锌晶体、吡咯烷酮羧酸锌晶体、枸橼酸锌晶体制得;氧化锌晶体、氢氧化锌晶体、吡咯烷酮羧酸锌晶体、枸橼酸锌晶体的质量比为(1~2):(1~2):(2~4):(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敷料还包括吸液复合层,吸液复合层位于敷料内层和敷料外层之间,所述吸液复合层包括多层吸液层,多层所述吸液层上下堆叠。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菌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层包括第一吸液层和第二吸液层,第一吸液层置于第二吸液层上方,所述第一吸液层与第二吸液层的面积比为(2~5):1;所述第二吸液层与第一吸液层的厚度比为(4~8):1。7.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抗菌敷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抗菌混合物混合均匀,涂覆在内层材料上,并进行恒温干燥,得到敷料内层;步骤2、将透气膜置于外层材料上,然后进行恒温干燥,得到敷料外层,将敷料外层置于敷料内层上,然后进行封口处理,得到抗菌敷料。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干燥温度为70~90℃,干燥时间为1~3h。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在敷料外层和敷料内层之间设置吸液复合层,所述吸液复合层通过以下步骤制得:将第一吸液层置于第二吸液层之上,得到吸液层,将吸液层依次堆叠,得到吸液复合层。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干燥温度为70~90℃,干燥时间为1~3h。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抗菌敷料包括敷料内层和敷料外层,敷料外层置于敷料内层上,所述敷料内层包括抗菌混合物和内层材料,所述抗菌混合物由包括双烷基季铵盐、醋酸氯己定、星型晶体锌盐、壳聚糖和胶原蛋白的原料制得,所述双烷基季铵盐、醋酸氯己定、星型晶体锌盐、壳聚糖和胶原蛋白的质量比为1:1:(1~4):1:1。所述抗菌敷料能够有效防止组织液外漏、抑制多种病原菌的生长,对皮肤和粘膜没有任何刺激性,而且能长时间保持其作用效果,可保持2~3天不更换敷料,减少患者的疼痛感,更符合患者的需求,具有较为明显的市场优势。具有较为明显的市场优势。
技术研发人员:王秋寒 李庆 黄钢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德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1
技术公布日:2023/10/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