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暴活动分布预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08
阅读:102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雷暴分布预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雷暴活动分布预测系统。
背景技术:
2.强雷暴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包括了雷电、狂风、暴雨和冰雹等现象,其中,雷电会引起雷击火险,狂风将造成房屋损毁,冰雹会导致果木蔬菜等农作物损失严重,并且暴雨还可能引起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但雷暴云的出现到消失,它具有较强的局地性和突发性,因此对雷暴活动的地区分布进行预测至关重要。
3.现有的雷暴活动分布预测系统一般是通过雷达进行降雨探测然后通过降雨探测结果进行雷暴预测,但是这种方式忽略了复杂地势对雷暴活动的影响,导致雷暴地区内地势环境不同的区域均采用统一的降雨探测标准进行雷暴预警,使得雷暴预测结果精确性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能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特别是现有技术中雷暴地区内地势环境不同的区域均采用统一的降雨探测标准进行雷暴预警,使得雷暴预测结果精确性低下的技术缺陷。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雷暴活动分布预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地势分析模块、降雨管理模块和预测分析模块;
6.所述地势分析模块用于获取雷暴地区中的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数据,并基于每一监测区域的地势数据确定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和所述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生成地势分析结果,并将所述地势分析结果发送至所述预测分析模块;
7.所述降雨管理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时间段内各个监测区域的日均雨量和即时雨量,并基于每一监测区域的日均雨量和即时雨量确定各个监测区域的降雨系数,生成降雨分析结果,并将所述降雨分析结果发送至所述预测分析模块;
8.所述预测分析模块用于在接收所述地势分析结果和所述降雨分析结果后,根据所述地势分析结果和所述降雨分析结果确定每一监测区域的预警系数,并基于每一监测区域的预警系数将各个监测区域分别标记为正常区域或预警区域,生成雷暴分布预测报告。
9.可选地,所述地势分析模块用于获取雷暴地区中的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数据的过程,包括:
10.所述地势分析模块将每一监测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以及获取每一子区域的海拔最高值和海拔最低值,并基于每一监测区域中的各个子区域的海拔最高值和海拔最低值确定每一监测区域对应的高差值、低差值和分布值,形成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数据。
11.可选地,所述地势分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的过程,包括:
12.所述地势分析模块依次将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与预设地势阈值进行比对,并根据所述比对结果将各个监测区域标记为普通区域或重点区域,以及,根据所述雷暴地区
中重点区域的个数对所述雷暴地区进行特征标记,得到所述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
13.可选地,所述地势分析模块根据所述比对结果将各个监测区域标记为普通区域或重点区域的过程,包括:
14.所述地势分析模块在确认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小于预设地势阈值时,将该监测区域标记为普通区域;
15.所述地势分析模块在确认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不小于所述预设地势阈值时,将该监测区域标记为重点区域。
16.可选地,所述地势分析模块根据所述雷暴地区中重点区域的个数对所述雷暴地区进行特征标记的过程,包括:
17.所述地势分析模块根据所述雷暴地区中重点区域的个数计算所述雷暴地区中重点区域的占比,作为所述雷暴地区的重点系数,以及,将所述重点系数与预设重点阈值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所述雷暴地区进行特征标记。
18.可选地,所述地势分析模块根据比对结果对所述雷暴地区进行特征标记的过程,包括:
19.所述地势分析模块在确认所述重点系数小于预设重点阈值时,将所述雷暴地区标记为普通地区;
20.所述地势分析模块在确认所述重点系数不小于所述预设重点阈值时,将所述雷暴地区标记为重点地区。
21.可选地,所述预测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势分析结果和所述降雨分析结果确定每一监测区域的预警系数的过程,包括:
22.所述预测分析模块根据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将每一监测区域分配至对应的地势区间中,以及,对每一地势区间中各个监测区域的降雨系数进行排序,并在将排序结果中的最小值作为对应地势区间的区间系数后,根据所述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对各个区间系数进行优化,得到每一地势区间的预警系数。
23.可选地,所述预测分析模块根据所述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对各个区间系数进行优化的过程,包括:
24.所述预测分析模块根据所述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确定对应的调整系数,并根据所述调整系数对各个区间系数进行调整;其中,所述预测特征包括普通地区和重点地区,所述普通地区的调整系数大于所述重点地区的调整系数。
25.可选地,所述预测分析模块基于每一监测区域的预警系数将各个监测区域分别标记为正常区域或预警区域的过程,包括:
26.所述预测分析模块在监测到监测区域的降雨系数小于对应的预警系数时,将该监测区域标记为正常区域;
27.所述预测分析模块在监测到监测区域的降雨系数不小于对应的预警系数时,将该监测区域标记为预警区域。
28.可选地,所述预测分析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雷暴分布预测报告中的预警区域的区域信息,并根据所述区域信息生成雷暴预警信号后发送至相应的管理人员的设备终端中进行预警。
29.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3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雷暴活动分布预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地势分析模块、降雨管理模块和预测分析模块;其中,地势分析模块可以获取雷暴地区中的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数据,并基于每一监测区域的地势数据确定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和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生成地势分析结果,接着可以将该地势分析结果发送至预测分析模块,而降雨管理模块可以获取当前时间段内各个监测区域的日均雨量和即时雨量,并基于每一监测区域的日均雨量和即时雨量确定各个监测区域的降雨系数,生成降雨分析结果,接着可以将降雨分析结果发送至预测分析模块,在此通过将雷暴地区分割为多个监测区域进行地势和降雨分析,可以减少雷暴地区中复杂地势对雷暴活动分布预测的影响,从而提高雷暴预测结果的精确性,最后预测分析模块可以在接收到地势分析结果和降雨分析结果后,根据地势分析结果和降雨分析结果确定每一监测区域的预警系数,并基于每一监测区域的预警系数将各个监测区域分别标记为正常区域或预警区域,生成雷暴分布预测报告,这样可以避免雷暴地区内地势环境不同的区域均采用统一的降雨探测标准进行雷暴预警,从而提高雷暴预测结果的精确性。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3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雷暴活动分布预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势分析模块标记监测区域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3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势分析模块标记雷暴地区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3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测分析模块标记监测区域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7.强雷暴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包括了雷电、狂风、暴雨和冰雹等现象,其中,雷电会引起雷击火险,狂风将造成房屋损毁,冰雹会导致果木蔬菜等农作物损失严重,并且暴雨还可能引起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但雷暴云的出现到消失,它具有较强的局地性和突发性,因此对雷暴活动的地区分布进行预测至关重要。
38.现有的雷暴活动分布预测系统一般是通过雷达进行降雨探测然后通过降雨探测结果进行雷暴预测,但是这种方式忽略了复杂地势对雷暴活动的影响,导致雷暴地区内地势环境不同的区域均采用统一的降雨探测标准进行雷暴预警,使得雷暴预测结果精确性低下。
39.基于此,本技术提出了如下述技术方案,具体参见下文:
4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图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雷暴活动分布预测系
统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雷暴活动分布预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包括地势分析模块、降雨管理模块和预测分析模块。
41.所述地势分析模块用于获取雷暴地区中的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数据,并基于每一监测区域的地势数据确定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和所述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生成地势分析结果,并将所述地势分析结果发送至所述预测分析模块。
42.所述降雨管理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时间段内各个监测区域的日均雨量和即时雨量,并基于每一监测区域的日均雨量和即时雨量确定各个监测区域的降雨系数,生成降雨分析结果,并将所述降雨分析结果发送至所述预测分析模块。
43.所述预测分析模块用于在接收所述地势分析结果和所述降雨分析结果后,根据所述地势分析结果和所述降雨分析结果确定每一监测区域的预警系数,并基于每一监测区域的预警系数将各个监测区域分别标记为正常区域或预警区域,生成雷暴分布预测报告。
44.本实施例中,雷暴活动分布预测系统可以包括地势分析模块、降雨管理模块和预测分析模块,预测分析模块分别与地势分析模块和降雨管理模块连接,主要负责获取地势分析模块和降雨管理模块对雷暴地区中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和实时降雨进行分析得到的区域数据,接着基于得到的区域数据将雷暴地区中各个监测区域分别标记为正常区域或预警区域,从而生成雷暴分布预测报告并进行管理,本技术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雷暴活动分布预测系统。
45.其中,工作人员可以提起根据雷暴地区的复杂地势将雷暴地区划分为多个监测区域,以提高雷暴活动分布预测的精确性。在对雷暴地区的雷暴活动分布进行预测时,地势分析模块可以对雷暴地区中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进行分析,地势分析模块在确定雷暴地区中的各个监测区域后,可以获取雷暴地区中的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数据,接着可以基于每一监测区域的地势数据计算得到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进而可以依据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确定该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最后地势分析模块还可以根据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和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生成地势分析结果。而降雨管理模块可以对雷暴地区中各个监测区域的降雨进行分析,降雨管理模块在确定雷暴地区中的各个监测区域后,可以获取当前时间段内各个监测区域的日均雨量和即时雨量,并基于每一监测区域的日均雨量和即时雨量计算得到各个监测区域的降雨系数,最后降雨管理模块还可以根据各个检测区域的降雨系数生成降雨分析结果。
46.可以理解的是,降雨管理模块在获取当前时间段内各个监测区域的日均雨量和即时雨量的过程中,可以对各个监测区域的降雨量进行实时监测,并在需要对雷暴活动分布进行预测时,针对每一监测区域,可以获取该监测区域当前时间段的降雨量总值,这里的当前时间段可以是12小时、18小时或24小时等,在此不做限制。在获取到当前时间段的降雨量总值后,可以计算当前时间段的降雨量总值与当前时间段的时长的比值,得到相应监测区域的日均雨量,接着可以根据按照工作人员提前设置好的即时时长,统计各个监测区域在该即时时长内的降雨量总值,得到即时雨量,这里的即时时长可以是30分钟、1小时或2小时等。
47.具体地,降雨管理模块在获取到当前时间段内各个监测区域的日均雨量和即时雨量后,可以根据对监测区域的日均雨量和即时雨量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监测区域的降雨系数。需要说明的是,日均雨量和即时雨量的加权系数为工作人员根据多个监测区域和历史
降雨数据进行不断迭代计算得到的最优值,在后续的降雨系数计算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最新的降雨变化对日均雨量和即时雨量的加权系数进行调整,其中,日均雨量和即时雨量的加权系数均大于1,并且日均雨量的加权系数小于即时雨量的加权系数。
48.另外,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地势系数分析雷暴活动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影响,在确定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时,地势分析模块可以获取每一监测区域对应的高差值、低差值和分布值,作为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数据,接着可以对监测区域的高差值、低差值和分布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其中,高差值、低差值和分布值的加权系数均大于1,并且高差值的加权系数大于低差值的加权系数以及分布值的加权系数,低差值的加权系数大于分布值的加权系数。
49.上述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雷暴活动分布预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地势分析模块、降雨管理模块和预测分析模块;其中,地势分析模块可以获取雷暴地区中的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数据,并基于每一监测区域的地势数据确定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和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生成地势分析结果,接着可以将该地势分析结果发送至预测分析模块,而降雨管理模块可以获取当前时间段内各个监测区域的日均雨量和即时雨量,并基于每一监测区域的日均雨量和即时雨量确定各个监测区域的降雨系数,生成降雨分析结果,接着可以将降雨分析结果发送至预测分析模块,在此通过将雷暴地区分割为多个监测区域进行地势和降雨分析,可以减少雷暴地区中复杂地势对雷暴活动分布预测的影响,从而提高雷暴预测结果的精确性,最后预测分析模块可以在接收到地势分析结果和降雨分析结果后,根据地势分析结果和降雨分析结果确定每一监测区域的预警系数,并基于每一监测区域的预警系数将各个监测区域分别标记为正常区域或预警区域,生成雷暴分布预测报告,这样可以避免雷暴地区内地势环境不同的区域均采用统一的降雨探测标准进行雷暴预警,从而提高雷暴预测结果的精确性。
5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地势分析模块用于获取雷暴地区中的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数据的过程,可以包括:地势分析模块将每一监测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以及获取每一子区域的海拔最高值和海拔最低值,并基于每一监测区域中的各个子区域的海拔最高值和海拔最低值确定每一监测区域对应的高差值、低差值和分布值,形成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数据。
51.本实施例中,地势分析模块在获取每一监测区域的地势数据时,针对每一监测区域,地势分析模块可以将该监测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并检测每一子区域的海拔最高值和海拔最低值,并根据各个子区域的海拔最高值和海拔最低值,计算得到该检测区域的高差值、低差值和分布值,从而形成监测区域的地势数据,以作为确定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时的数据支撑。
52.具体地,地势分析模块可以将监测区域中的各个子区域的海拔最高值进行方差计算,得到监测区域的高差值,以及,将监测区域中的各个子区域的海拔最低值进行方差计算,得到监测区域的低差值;接着,地势分析模块可以根据每一子区域的海拔最高值和海拔最低值计算得到海拔差值,并在将各个子区域的海拔差值进行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后,将排序结果中的最大值作为监测区域的分布值,本技术可以通过该方式分别计算得到各个监测区域的高差值、低差值和分布值,从而形成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数据。
5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地势分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的过程,
可以包括:地势分析模块依次将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与预设地势阈值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将各个监测区域标记为普通区域或重点区域,以及,根据雷暴地区中重点区域的个数对雷暴地区进行特征标记,得到所述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
54.本实施例中,地势分析模块在计算得到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后,可以确定雷暴地区对应的预设地势阈值,以将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与预设地势阈值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并根据该比对结果将各个监测区域标记为普通区域或重点区域,最后可以统计雷暴地区中重点区域的个数并进行分析,以确定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并进行标记。
55.可以理解的是,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各个雷暴地区的地势分布设置对应的预设地势阈值并提前存储至地势分析模块中,地势分析模块在需要对雷暴地区中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进行比对时,可以从预先存储的阈值中确定与该雷暴地区对应的预设地势阈值,从而可以将该预设地势阈值与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进行比对,进而根据比对结果对各个监测区域进行区域标记以及对雷暴地区进行特征标记。
5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地势分析模块根据所述比对结果将各个监测区域标记为普通区域或重点区域的过程,可以包括:地势分析模块在确认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小于预设地势阈值时,将该监测区域标记为普通区域;地势分析模块在确认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不小于预设地势阈值时,将该监测区域标记为重点区域。
57.本实施例中,地势分析模块可以根据比对结果将雷暴地区中的各个监测区域标记为普通区域或重点区域,其中,当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小于预设地势阈值时,标记该监测区域为普通区域,表征该监测区域遭受雷暴活动的可能性较小;当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不小于预设地势阈值时,标记该监测区域为重点区域,该表征该监测区域遭受雷暴活动的可能性较大。
58.示意性地,如图2所示,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势分析模块标记监测区域过程的流程示意图;图2中,地势分析模块判断比对结果中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是否小于预设地势阈值;若是,则将该监测区域标记为普通区域;若否,则将该监测区域标记为重点区域。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地势系数越大的监测区域,对雷暴活动分布的影响越大,因此,根据地势系数将雷暴地区的各个监测区域标记为普通区域和重点区域,进而对雷暴活动分布进行分析,可以提高预测和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地势分析模块根据所述雷暴地区中重点区域的个数对所述雷暴地区进行特征标记的过程,可以包括:地势分析模块根据雷暴地区中重点区域的个数计算所述雷暴地区中重点区域的占比,作为雷暴地区的重点系数,以及,将重点系数与预设重点阈值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雷暴地区进行特征标记。
60.本实施例中,地势分析模块在将雷暴地区中的各个监测区域标记为普通区域或重点区域后,可以统计重点区域的个数,接着将重点区域的个数与雷暴地区中监测区域总数的比值作为雷暴地区的重点系数,最后,可以将该重点系数与预设重点阈值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并根据该比对结果对雷暴地区进行特征标记。
61.可以理解的是,工作人员可以提前设置一个重点阈值并存储至地势分析模块中,地势分析模块在计算得到雷暴地区的重点系数后,可以将该重点系数与提前存储的预设重点阈值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进而根据比对结果对雷暴地区进行特征标记。
6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地势分析模块根据比对结果对所述雷暴地区进行特征标记
的过程,可以包括:地势分析模块在确认重点系数小于预设重点阈值时,将雷暴地区标记为普通地区;地势分析模块在确认重点系数不小于预设重点阈值时,将雷暴地区标记为重点地区。
63.本实施例中,地势分析模块可以根据比对结果将雷暴地区中标记为普通地区或重点地区,其中,当雷暴地区的重点系数小于预设重点阈值时,标记该雷暴地区为普通地区,表征该雷暴地区受雷暴活动的影响不大;当雷暴地区的重点系数不小于预设重点阈值时,标记雷暴地区为重点地区,表征该雷暴地区受雷暴活动的影响较大。
64.示意性地,如图3所示,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势分析模块标记雷暴地区过程的流程示意图;图3中,地势分析模块判断比对结果中雷暴地区的重点系数是否小于预设重点阈值;若是,则将雷暴地区标记为普通地区;若否,则将雷暴地区标记为重点地区。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雷暴地区的重点系数越大,说明雷暴活动分布的影响越大,因此,根据重点系数将雷暴地区标记为普通地区和重点地区,进而对雷暴活动分布进行分析,可以提高预测和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测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势分析结果和所述降雨分析结果确定每一监测区域的预警系数的过程,可以包括:预测分析模块根据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将每一监测区域分配至对应的地势区间中,以及,对每一地势区间中各个监测区域的降雨系数进行排序,并在将排序结果中的最小值作为对应地势区间的区间系数后,根据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对各个区间系数进行优化,得到每一地势区间的预警系数。
66.本实施例中,预测分析模块通过地势分析模块和降雨管理模块得到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和降雨系数后,可以根据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将每一监测区域分配至对应的地势区间中,接着,针对每一地势区间,可以将该地势区间中各个监测区域的降雨系数从低到高进行排序,并将排序结果中的最小值作为该地势区间的区间系数,最后可以根据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对该区间系数进行优化,得到该地势区间的预警系数,该预警系数即为该地势区间中每一监测区域的预警系数。
67.具体地,预测分析模块在将每一监测区域分配至对应的地势区间时,可以先获取雷暴地区中各个地势系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构成雷暴地区的地势范围,并按照预设区间大小将该地势范围划分为多个地势区间,并根据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将每一监测区域分配至对应的地势区间中,在得到多个分配好的地势区间后,可以获取每一地势区间中各个监测区域的降雨系数,并将降雨系数中的最小值作为相应地势区间的区间系数,并根据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对区间系数进行优化,得到预警系数。
6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测分析模块根据所述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对各个区间系数进行优化的过程,可以包括:预测分析模块根据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确定对应的调整系数,并根据调整系数对各个区间系数进行调整。
69.本实施例中,预测分析模块在对各个区间系数进行优化时,可以根据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确定对应的调整系数,然后利用该调整系数对各个区间系数进行调整,得到预警系数。其中,预测特征包括普通地区和重点地区,并且普通地区的调整系数大于重点地区的调整系数。
70.举例来说,当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为普通地区时,其对应的调整系数为1,即直接将地势区间的区间系数作为预警系数;当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为重点地区时,其对应的调
整系数可以时低于1的系数,例如0.85,然后将地势区间的区间系数乘以该低于1的系数,以对地势区间的区间系数进行打压,减少重点地区对雷暴活动分析时的影响,从而提高预测结果的精确性。
7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测分析模块基于每一监测区域的预警系数将各个监测区域分别标记为正常区域或预警区域的过程,可以包括:预测分析模块在监测到监测区域的降雨系数小于对应的预警系数时,将该监测区域标记为正常区域;预测分析模块在监测到监测区域的降雨系数不小于对应的预警系数时,将该监测区域标记为预警区域。
72.本实施例中,预测分析模块可以根据每一监测区域的预警系数将各个监测区域分别标记为正常区域或预警区域,其中,当监测区域的降雨系数小于对应的预警系数时,标记该监测区域为正常区域,表征该监测区域的降雨处于正常范围内,对监测区域的影响不大;当监测区域的降雨系数不小于对应的预警系数时,标记该监测区域标记为预警区域,表征该监测区域的降雨超出正常范围,该监测区域存在安全隐患。
73.示意性地,如图4所示,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测分析模块标记监测区域过程的流程示意图;图4中,预测分析模块实时监测相应的监测区域的降雨系数是否小于对应的预警系数;若是,则将该监测区域标记为正常区域;若否,则将该监测区域标记为预警区域。本技术对各个监测区域的降雨状态进行分析和预测,进而将预测结果以正常区域和预警区域的方式进行标记和可视化,以便工作人员直观查看来报地区中各个监测区域的降雨状态。
7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测分析模块还可以用于获取所述雷暴分布预测报告中的预警区域的区域信息,并根据所述区域信息生成雷暴预警信号后发送至相应的管理人员的设备终端中进行预警。
75.本实施例中,预测分析系统在生成雷暴地区的雷暴分布预测报告后,可以将进行雷暴分布预测报告存储,并对雷暴分布预测报告进行简单评估,若评估结果为雷暴地区存在预警区域时,可以向工作人员发起预警,该预警的方式可以是利用警示灯、警报、预警弹屏进行提醒,也可以是生成雷暴预警信号并将雷暴预警信号以及预警区域发送至管理人员的手机终端,在此不做限制。工作人员在接收到预警后,可以根据该雷暴分布预测报告对雷暴地区的各个监测区域进行查看和分析,从而了解雷暴地区中雷暴活动的分布情况,并可以针对雷暴活动的分布情况制订精准防控措施。
76.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77.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且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7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雷暴活动分布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地势分析模块、降雨管理模块和预测分析模块;所述地势分析模块用于获取雷暴地区中的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数据,并基于每一监测区域的地势数据确定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和所述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生成地势分析结果,并将所述地势分析结果发送至所述预测分析模块;所述降雨管理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时间段内各个监测区域的日均雨量和即时雨量,并基于每一监测区域的日均雨量和即时雨量确定各个监测区域的降雨系数,生成降雨分析结果,并将所述降雨分析结果发送至所述预测分析模块;所述预测分析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地势分析结果和所述降雨分析结果后,根据所述地势分析结果和所述降雨分析结果确定每一监测区域的预警系数,并基于每一监测区域的预警系数将各个监测区域分别标记为正常区域或预警区域,生成雷暴分布预测报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暴活动分布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势分析模块用于获取雷暴地区中的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数据的过程,包括:所述地势分析模块将每一监测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以及获取每一子区域的海拔最高值和海拔最低值,并基于每一监测区域中的各个子区域的海拔最高值和海拔最低值确定每一监测区域对应的高差值、低差值和分布值,形成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暴活动分布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势分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的过程,包括:所述地势分析模块依次将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与预设地势阈值进行比对,并根据所述比对结果将各个监测区域标记为普通区域或重点区域,以及,根据所述雷暴地区中重点区域的个数对所述雷暴地区进行特征标记,得到所述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雷暴活动分布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势分析模块根据所述比对结果将各个监测区域标记为普通区域或重点区域的过程,包括:所述地势分析模块在确认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小于预设地势阈值时,将该监测区域标记为普通区域;所述地势分析模块在确认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不小于所述预设地势阈值时,将该监测区域标记为重点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雷暴活动分布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势分析模块根据所述雷暴地区中重点区域的个数对所述雷暴地区进行特征标记的过程,包括:所述地势分析模块根据所述雷暴地区中重点区域的个数计算所述雷暴地区中重点区域的占比,作为所述雷暴地区的重点系数,以及,将所述重点系数与预设重点阈值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对所述雷暴地区进行特征标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雷暴活动分布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势分析模块根据比对结果对所述雷暴地区进行特征标记的过程,包括:所述地势分析模块在确认所述重点系数小于预设重点阈值时,将所述雷暴地区标记为普通地区;所述地势分析模块在确认所述重点系数不小于所述预设重点阈值时,将所述雷暴地区标记为重点地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暴活动分布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分析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地势分析结果和所述降雨分析结果确定每一监测区域的预警系数的过程,包括:所述预测分析模块根据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将每一监测区域分配至对应的地势区间中,以及,对每一地势区间中各个监测区域的降雨系数进行排序,并在将排序结果中的最小值作为对应地势区间的区间系数后,根据所述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对各个区间系数进行优化,得到每一地势区间的预警系数。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雷暴活动分布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分析模块根据所述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对各个区间系数进行优化的过程,包括:所述预测分析模块根据所述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确定对应的调整系数,并根据所述调整系数对各个区间系数进行调整;其中,所述预测特征包括普通地区和重点地区,所述普通地区的调整系数大于所述重点地区的调整系数。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暴活动分布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分析模块基于每一监测区域的预警系数将各个监测区域分别标记为正常区域或预警区域的过程,包括:所述预测分析模块在监测到监测区域的降雨系数小于对应的预警系数时,将该监测区域标记为正常区域;所述预测分析模块在监测到监测区域的降雨系数不小于对应的预警系数时,将该监测区域标记为预警区域。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暴活动分布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分析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雷暴分布预测报告中的预警区域的区域信息,并根据所述区域信息生成雷暴预警信号后发送至相应的管理人员的设备终端中进行预警。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雷暴活动分布预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地势分析模块、降雨管理模块和预测分析模块,地势分析模块可以根据获取到雷暴地区中的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数据确定各个监测区域的地势系数和雷暴地区的预测特征,生成地势分析结果,而降雨管理模块可以根据获取到的各个监测区域的日均雨量和即时雨量确定各个监测区域的降雨系数,生成降雨分析结果,接着预测分析模块可以根据获取的地势分析结果和降雨分析结果确定每一监测区域的预警系数,并基于各个预警系数将相应的监测区域标记为正常区域或预警区域,生成雷暴分布预测报告,这样可以避免雷暴地区内地势环境不同的区域均采用统一的降雨探测标准进行雷暴预警,以提高雷暴预测结果的精确性。雷暴预测结果的精确性。雷暴预测结果的精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玉琴 屈路 杨跃光 廖民传 秦浩东 陈喜鹏 王敩青 贾磊 李文荣 刘刚 陈怀飞 胡上茂 蔡汉生 祁汭晗 胡泰山 梅琪 刘浩 姚成 吴泳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4
技术公布日:2023/10/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浮动补偿的水下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超薄导热胶带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