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未命名 10-08 阅读:88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多孔微球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2.核酸提取和纯化是进行核酸结构和功能研究的基础,包括pcr、qpcr、建库测序等都需要先进行核酸的提取和纯化。
3.核酸提取纯化有多种方法,其中离心柱分离方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是通过特殊硅基材料特定吸附dna,而rna和蛋白质可以顺利通过。一种硅基材料是球形纳米二氧化硅。因此,现有技术公开了多种球形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或者改进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现有的一种对纳米二氧化硅的改进方法是将球形纳米二氧化硅包覆在聚合物微球中,形成复合包覆微球,但存在整个包覆微球的粒径较低(一般平均粒径在100μm以下)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5.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将第一高分子水溶液和油包水初乳液混合,搅拌均匀,形成w/o/w复合乳液,冷冻真空干燥,获得所述多孔微球;所述油包水初乳液的油相为非水溶性高聚物溶液,所述非水溶性高聚物溶液的溶剂与水不相溶;所述油包水初乳液的内水相为含有纳米二氧化硅的第二高分子水溶液。
6.优选的,所述第一高分子水溶液和所述第二高分子水溶液的浓度分别为0.3-5wt%。
7.优选的,所述第一高分子水溶液和所述油包水初乳液的重量比为1:0.1-1。
8.优选的,所述混合为采用微流控注射泵装置进行操作。
9.优选的,所述搅拌的同时从液体底部进行鼓气。
10.优选的,所述非水溶性高聚物溶液中非水溶性高聚物选自聚酯。
11.优选的,所述油包水初乳液的内水相还含有致孔剂,所述致孔剂在所述油包水初乳液的内水相中的重量占比为0.1-5wt%。
12.更优选的,所述致孔剂选自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13.更优选的,所述冷冻真空干燥之后,还包括:升温至所述致孔剂分解。
14.一种上述任一实施方案所述的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获得的多孔微球的应用,应用于核酸的提取和/或纯化或者检测试剂盒。
15.综上所述,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w/o/w复合乳液的方法,内水相为含有球形纳米二氧化硅的高分子水溶液,油相为高聚物溶液,经过冷冻真空干燥后,内水相中被冻结的高分子水溶液中的水
直接升华,内水相形成多孔结构,而且高聚物形成的微球表面也由于水的升华作用,也形成多孔结构,因此,能获得多孔微球。
16.2、本技术中,内水相进一步加入致孔剂,致孔剂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分解生成的气体对微球的微孔起到撑开的作用,尤其是对微球表面的孔隙,撑开作用更显著,多孔微球的多孔特征更加显著。
17.3、本技术中,形成的w/o/w复合乳液,当采用低沸点有机溶剂,比如二氯甲烷时,随着搅拌,二氯甲烷挥发,油相剩余固体状的高聚物,如果复合乳液沉到底部,由于重力作用,会导致复合乳液微颗粒变形,最终多孔微球变得不够圆。本技术中,在w/o/w复合乳液搅拌时,从底部通入气体,形成一个向上的力,带动复合乳液微颗粒向上运动,避免沉到底部,因此可以获得圆度较好的多孔微球,而且也能加快油相中有机溶剂的挥发。
附图说明
18.图1为实施例2的多孔微球的显微镜照片(带刻度);图2为实施例2的多孔微球的显微镜照片(不带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20.在整个说明书中,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文使用的术语应理解为如本领域中通常所使用的含义。因此,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含义。若存在矛盾,本说明书优先。
21.本技术一方面提出一种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将第一高分子水溶液和油包水初乳液混合,搅拌均匀,形成w/o/w复合乳液,冷冻真空干燥,获得多孔微球;油包水初乳液的油相为非水溶性高聚物溶液,非水溶性高聚物溶液的溶剂与水不相溶;非水溶性高聚物溶液是指溶液中的高聚物不溶于水,溶液中的溶剂也不溶于水。与水不相溶的溶剂可以是低沸点溶剂(一般是一个大气压下的沸点不超过100℃),也可以是高沸点溶剂(一般是一个大气压下的沸点超过100℃),举例的,低沸点溶剂可以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等,高沸点溶剂可以是乙酸丁酯、乙酸己酯、乙酸辛酯等。非水溶性高聚物溶液的重量浓度可以是3-40%,或者进一步重量浓度为5-30%,比如重量浓度为5%、10%、12%、15%、18%、20%、23%、25%、27%、30%等。
22.油包水初乳液的内水相为含有纳米二氧化硅的第二高分子水溶液。本技术中,纳米二氧化硅为亲水性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硅在第二高分子水溶液中的重量占比可以是1-10%,举例的,重量占比可以是1%、2%、3%、4%、5%、6%、7%、8%、9%、10%等。
23.本技术的油包水初乳液的制备方法无特别的限制,举例的,可以按照如下的方法制备:将高聚物(比如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溶解到有机溶剂(比如二氯甲烷)中,配制成浓度3-10wt%的油相;将平均粒径5-50nm的亲水性纳米二氧化硅和pva 1788分散到水中,配制成纳米二氧化硅含量3-10wt%、pva 1788含量0.8-2wt%的水分散液,并在水分散液中加入水重量0.5-2%的乳化剂(比如司盘80),配制成内水相;按油相和内水相重量比1:0.2-1,将油相缓慢滴加到内水相中,滴加过程维持搅拌转速在400-600rpm,滴加完继续搅拌1-4小
时,即得油包水初乳液。
24.w/o/w复合乳液,是指包含内水相、中间油相和外水相的多重乳液,其中内水相位于最内层,中间油相位于内水相和外水相的中间。本技术采用w/o/w复合乳液,经过冷冻真空干燥后,内水相的水发生冻结并直接升华,由于内水相中第二高分子的存在,水升华后内水相会形成微孔结构,中间油相的高聚物也随着溶剂挥发形成多孔微球的多孔表面。因此,本技术的制备方法能获得内部和表面都存在多孔结构的多孔微球。
25.本技术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为,第一高分子水溶液和第二高分子水溶液的浓度分别为0.3-5wt%。第一高分子水溶液和第二高分子水溶液在上述重量浓度范围,粘度在较为合适的范围。更优选的,第一高分子水溶液中的第一高分子具有乳化性能或者乳液颗粒稳定的性能,比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硬脂酸酯、壳聚糖、明胶等,可以直接获得w/o/w复合乳液;或者,第一高分子水溶液中还含有乳化剂,可以进一步提高复合乳液的稳定性,乳化剂的用量在第一高分子水溶液中的重量占比可以是0.5-3wt%,乳化剂可以是司盘80、吐温80、aeo-3、aeo-9、aeo-12、at-70等,既可以是单一的乳化剂,也可以是由两种及以上乳化剂组成的复合乳化剂。更优选的,第二高分子水溶液的浓度为1-5wt%,更有利于形成多孔微球内部的微孔结构。
26.本技术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为,第一高分子水溶液和油包水初乳液的重量比为1:0.1-1。第一高分子水溶液和油包水初乳液的重量比在上述范围,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w/o/w复合乳液。举例的,第一高分子水溶液和油包水初乳液的重量比可以是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等。
27.本技术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为,混合为采用微流控注射泵装置进行操作。采用微流控注射泵装置进行第一高分子水溶液和油包水初乳液的混合操作,可以按照第一高分子水溶液和油包水初乳液的重量比,控制两者的流速比,通过微流控注射泵装置进行混合,并在混合处形成初步复合乳液,初步复合乳液收集在容器中并进行进一步的搅拌分散,可以获得稳定的w/o/w复合乳液。
28.本技术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为,搅拌的同时从液体底部进行鼓气。此时,搅拌的转速可以是50-200rpm,搅拌的一个目的是防止乳液颗粒黏连。当中间相的溶剂为低沸点溶剂时,随着搅拌,溶剂逐渐挥发,乳液颗粒会逐渐往下沉,当沉到底部时,此时溶剂还未完全挥发完,中间油相的高聚物还呈可流动状态或者非常软的状态,在重力作用下,沉到底部的乳液颗粒会发生变形,不会维持圆球状结构,导致获得的多孔微球也有部分的圆度较低。从液体底部进行鼓气,给乳液颗粒提供一个向上的力,使得乳液颗粒不会沉到底部,而且也可以加速中间油相中溶剂的挥发,使得乳液颗粒的形状更快的稳定为圆球状,即使短暂时间内沉到底部也不容易发生变形。本技术中,鼓气的速度无特别的限制,可根据复合乳液的体积进行设置,比如复合乳液的体积为100ml,鼓气速率可以是10-1000ml/min,或者是30-500ml/min。鼓气可以从上往底部并且靠近底部表面的位置设置一根通气导管并持续的鼓气,也可以直接在底部开口并连通一根通气导管并持续的鼓气,无特别的限制。随着搅拌和/或鼓气的持续进行,低沸点溶剂逐渐挥发,当油相中的低沸点溶剂减少到高聚物可以固化成型时,可以停止鼓气,并收集微球沉淀,然后置于纯水中进行清洗,除去微球表面的第二高分子。
29.当采用高沸点溶剂时,溶剂较慢或较难在搅拌和/或鼓气下挥发完全,可以适当延
长搅拌时间,当有鼓气时,可以加速溶剂的挥发。可以在微球成型,比如采用冷冻真空干燥后,和/或致孔剂发泡后,再采用纯水清洗的方法除去微球表面的第二高分子。
30.本技术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为,非水溶性高聚物溶液中非水溶性高聚物选自聚酯。聚酯无特别的限制,可以选自生物相容性聚酯或者其他聚酯,举例的,生物相容性聚酯可以是聚丙交酯pla、聚乙交酯pga、聚己内酯pcl、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和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酯pbas中的一种,或者其中的两种及以上的组合。聚酯的平均分子量无特别的限制,可以是5000-200000。
31.采用生物相容性聚酯,可以将多孔微球应用于核酸的提取和/或纯化。
32.本技术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为,油包水初乳液的内水相还含有致孔剂,致孔剂在油包水初乳液的内水相中的重量占比为0.1-5wt%。加入致孔剂后,致孔剂在冷冻真空干燥后也可以进一步进行成孔,提高了多孔微球的成孔数量,尤其是对多孔微球表面的成孔更为有利。本技术中,致孔剂可以在上述制备油包水初乳液时,加入到内水相中。更优选的,致孔剂在内水相中的重量占比为0.5-3.5%,举例的,重量占比可以是0.5%、1%、1.5%、2%、2.5%、3%、3.5%等。
33.本技术中,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为,致孔剂选自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碳酸盐和碳酸氢盐是常用的致孔剂,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可以发生分解产生大量的气体,提高成孔数量。举例的,致孔剂可以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碳酸氢钾、碳酸铵等,比如碳酸氢铵在超过30℃后快速分解,分解产物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和氨气,不会有残留,碳酸氢钠在50℃以上就开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为了实现致孔剂的成孔,在冷冻真空干燥之后,还包括:升温至致孔剂分解。致孔剂分解的分解温度可以由所用的致孔剂决定,比如,致孔剂采用碳酸氢铵,分解温度可以设置为35℃或40℃,致孔剂采用碳酸氢钠,分解温度可以设置为70-80℃或者更高。
34.本技术另一方面提出一种上述任一实施方案所述的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获得的多孔微球的应用,作为分离材料应用于核酸的提取和/或纯化,具有提取效率高、纯度高的特点。本技术的多孔微球还可以应用于检测试剂盒,尤其是免疫荧光检测试剂盒,具体是利用了多孔微球表面的材料(即聚酯,或者进一步的,是生物相容性聚酯)和多孔性,可以吸附固定抗体,比如羊抗鼠igg抗体、羊抗兔igg抗体等,结合标记鼠抗体荧光微球,进行相应的检测。
3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比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36.制备例1-5制备油包水初乳液制备例1将平均分子量11000的plga溶解到二氯甲烷中,配制成浓度10wt%的油相;将平均粒径12nm的亲水性纳米二氧化硅和pva 1788分散到水中,配制成纳米二氧化硅含量5wt%、pva1788含量1.1wt%的水分散液,pva1788溶解在水中,并在水分散液中加入水重量1%的司盘80,配制成内水相;按油相和内水相重量比1:0.6,将油相缓慢滴加到内水相中,滴加过程维持搅拌转速在500rpm,滴加完继续搅拌2小时,即得油包水初乳液。
37.制备例2将平均分子量16000的pla溶解到三氯甲烷中,配制成浓度15wt%的油相;将平均粒径20nm的亲水性纳米二氧化硅和pvp k60分散到水中,配制成纳米二氧化硅含量7wt%、
pvp含量1.5wt%的水分散液,并在水分散液中加入水重量1.5%的司盘80,配制成内水相;按油相和内水相重量比1:0.3,将油相缓慢滴加到内水相中,滴加过程维持搅拌转速在550rpm,滴加完继续搅拌1.5小时,即得油包水初乳液。
38.制备例3制备例3与制备例2的区别为:水分散液中加入碳酸氢铵,碳酸氢铵在内水相中的重量占比为1.5%。其余步骤保持不变。
39.制备例4将平均分子量20000的pcl溶解到乙酸丁酯中,配制成12wt%的油相;将平均粒径30nm的亲水性纳米二氧化硅和pva1792分散到水中,配制成纳米二氧化硅含量10wt%、pva 1792含量1.8wt%的水分散液,并在水分散液中加入水重量1.2%的aeo-3,配制成内水相;按油相和内水相重量比1:1,将油相缓慢滴加到内水相中,滴加过程维持搅拌转速在400-600rpm,滴加完继续搅拌3.5小时,即得油包水初乳液。
40.制备例5制备例5与制备例4的区别为:水分散液中加入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在内水相中的重量占比为3%。其余步骤保持不变。
41.实施例1将pva1792溶解在水中,配制浓度为1wt%的水溶液。
42.将上述水溶液和制备例1中的油包水初乳液按重量比1:0.7,采用微流控注射泵装置通过控制流速比1:0.7进行混合,持续转移到100ml容器中,控制容器中搅拌转速为70rpm,搅拌至容器中出现微球沉淀,再继续搅拌1小时,收集微球沉淀,采用纯水清洗后置于冷冻真空干燥中在-20℃下进行干燥,获得多孔微球。
43.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实施例1中水溶液和油包水初乳液的重量比由1:0.7调整为1:0.3。其余步骤保持不变。
44.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实施例1中水溶液和油包水初乳液的重量比由1:0.7调整为1:0.95。其余步骤保持不变。
45.实施例4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在搅拌的同时,从容器的底部持续按30ml/min通入氮气进行鼓气,直至搅拌停止。其余步骤保持不变。
46.实施例5将明胶溶解在水中,配制浓度为1.5wt%的水溶液。
47.将上述水溶液和制备例2中的油包水初乳液按重量比1:0.6,采用微流控注射泵装置通过控制流速比1:0.6进行混合,持续转移到100ml容器中,控制容器中搅拌转速为80rpm,在搅拌的同时,从容器的底部持续按50ml/min通入氮气进行鼓气,搅拌至容器中出现微球沉淀,再继续搅拌1小时,停止鼓气,收集微球沉淀,采用纯水清洗后置于冷冻真空干燥中在-20℃下进行干燥,获得多孔微球。
48.实施例6实施例6与实施例5的区别为:实施例5中,制备例2的油包水初乳液替换为等重量
制备例3的油包水初乳液,冷冻真空干燥后取出,并置于40℃下进行发泡0.5h。其余步骤保持不变。
49.实施例7将pvp k30和aeo-9溶解在水中,配制pvp浓度为1.5wt%、aeo-9浓度为0.8wt%的水溶液。
50.将上述水溶液和制备例4中的油包水初乳液按重量比1:0.8,采用微流控注射泵装置通过控制流速比1:0.8进行混合,持续转移到100ml容器中,控制容器中搅拌转速为60rpm,搅拌1小时,置于冷冻真空干燥中在-20℃下进行干燥,干燥后的固体置于纯水中进行清洗,再干燥,获得多孔微球。
51.实施例8将实施例7中的水溶液和制备例4中的油包水初乳液按重量比1:0.8,采用微流控注射泵装置通过控制流速比1:0.8进行混合,持续转移到100ml容器中,控制容器中搅拌转速为60rpm,在搅拌的同时,从容器的底部持续按80ml/min通入氮气进行鼓气,搅拌至容器中出现微球沉淀,再继续搅拌2小时,停止鼓气,收集微球沉淀,采用纯水清洗后置于冷冻真空干燥中在-20℃下进行干燥,获得多孔微球。
52.实施例9实施例9与实施例8的区别为:实施例8中,制备例4的油包水初乳液替换为等重量制备例5的油包水初乳液,冷冻真空干燥后取出,常压下升温至90℃,维持1h。其余步骤保持不变。
53.对比例1在制备例1的油相中,加入上制备例1中的纳米二氧化硅以及由aeo-12和司盘80按重量比3:1组成的乳化剂,纳米二氧化硅的浓度为5wt%,乳化剂的浓度为1.5%,配制成内油相。
54.将纯水和上述内油相按重量比1:0.7,采用微流控注射泵装置通过控制流速比1:0.7进行混合成o/w乳液,持续转移到100ml容器中,控制容器中搅拌转速为70rpm,搅拌至容器中出现微球沉淀,再继续搅拌1小时,收集微球沉淀,采用纯水清洗后置于-20℃进行冷冻真空干燥,获得多孔微球。
55.对比例2对比例2与对比例1的区别为:对比例1中的冷冻真空干燥置换为升温至60℃真空干燥过夜。其余步骤保持不变。
56.对比例3对比例3与对比例1的区别为;在对比例1的内油相中加入碳酸氢铵,浓度为2wt%,冷冻真空干燥结束后取出,常压下升温至40℃发泡0.5h。其余步骤保持不变。
57.性能测试bet比表面积:测试微球置于60℃烘箱中真空干燥过夜。采用bet吸附法测试微球的bet比表面积。
58.平均粒径:采用显微图像法进行测试,统计5个不同区域的数据。结果如下表1所示。
59.表1
由表1数据可知,本技术的多孔微球的粒径可以达到1mm左右,而且加入致孔剂发泡后,虽然微球膨胀、平均粒径更大,但是由于孔隙更多,比表面积也更大。
60.应用测试1将实施例2的多孔微球替代现有的离心柱的硅基材料,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提取。新型冠状病毒样本取自咽拭子。将样本加入到市售的裂解液(上海一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通用rna提取试剂盒(离心柱型))中混合均匀,用多孔微球进行吸附、8000rpm转速离心半小时后,进行洗涤,再用洗脱剂(上海一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通用rna提取试剂盒(离心柱型))进行洗脱,获得提取的rna,检测提取的rna的浓度为21.52ng/μl,并在260nm和280nm处检测提取的rna的吸光度,测得od260/od280为1.91。
61.应用测试2取3颗实施例2的多孔微球置于1.5ml试管中,滴加50μl 1%bsa溶液(pbs为溶剂),浸泡12h,去除bsa溶液,将微球置于载玻片上,移入37℃烘箱中孵育30min,再置于1.5ml试管中,滴加1μl浓度为1mg/ml的标记鼠抗体荧光微球溶液(荧光微球平均粒径100nm),滴加pbs溶液(50μl pbs和950μl纯水组成),浸泡10min,再去除pbs溶液和标记鼠抗体荧光微球溶液,并用pbs溶液(50μl pbs和950μl纯水组成)清洗3次,微球置于载玻片观察到微球不显色。说明用bsa包被,多孔微球吸附标记鼠抗体荧光微球,微球不显色。
62.取3颗实施例2的多孔微球置于1.5ml试管中,滴加50μl 1mg/ml的羊抗鼠溶液,浸泡12h,去除羊抗鼠溶液,并用pbs溶液(50μl pbs和950μl纯水组成)清洗3次,将微球再置于1.5ml试管中,滴加1μl浓度为1mg/ml的标记鼠抗体荧光微球溶液(荧光微球平均粒径100nm),滴加pbs溶液(50μl pbs和950μl纯水组成),浸泡10min,再去除pbs溶液和标记鼠抗体荧光微球溶液,并用pbs溶液(50μl pbs和950μl纯水组成)清洗3次,微球置于载玻片观察到微球显粉红色。说明多孔微球可以吸附标记鼠抗体荧光微球。
63.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将第一高分子水溶液和油包水初乳液混合,搅拌均匀,形成w/o/w复合乳液,冷冻真空干燥,获得所述多孔微球;所述油包水初乳液的油相为非水溶性高聚物溶液,所述非水溶性高聚物溶液的溶剂与水不相溶;所述油包水初乳液的内水相为含有纳米二氧化硅的第二高分子水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分子水溶液和所述第二高分子水溶液的浓度分别为0.3-5wt%。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分子水溶液和所述油包水初乳液的重量比为1:0.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为采用微流控注射泵装置进行操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的同时从液体底部进行鼓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溶性高聚物溶液中非水溶性高聚物选自聚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包水初乳液的内水相还含有致孔剂,所述致孔剂在所述油包水初乳液的内水相中的重量占比为0.1-5wt%。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孔剂选自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真空干燥之后,还包括:升温至所述致孔剂分解。10.一种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获得的多孔微球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核酸的提取和/或纯化或者检测试剂盒。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多孔微球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将第一高分子水溶液和油包水初乳液混合,搅拌均匀,形成W/O/W复合乳液,冷冻真空干燥,即得;油包水初乳液的油相为非水溶性高聚物溶液,非水溶性高聚物溶液的溶剂与水不相溶;油包水初乳液的内水相为含有纳米二氧化硅的第二高分子水溶液。进一步的,还可以在搅拌阶段从底部进行鼓气,或者在内水相中加入致孔剂。本申请可以获得具有良好多孔结构的多孔微球,可用于核酸的提取和/或纯化。可用于核酸的提取和/或纯化。可用于核酸的提取和/或纯化。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坚 刘峰 林志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为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7
技术公布日:2023/10/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