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设备及其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10-08 阅读:94 评论:0
1.本技术属于触控与显示驱动器集成(touchanddisplaydriverintegration,tddi)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设备及其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触控显示设备的普及与发展,要求触控显示设备的厚度能够更小、分辨率更高。触控显示设备通常搭载tddi芯片,目前,tddi芯片通常将显示面板(displaypanel,dp)和触控面板(touchpanel,tp)分开设计,使得数据通道(sourcechanel)和触控通道(touchchanel)相互独立,在显示画面时,dp和tp分时工作,压缩了显示时间,并且触控通道会占据一定的输出通道(outputchanel),导致分辨率降低。技术实现要素:3.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设备及其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以解决现有的tddi芯片通常将dp和tp分开设计,使得数据通道和触控通道相互独立,在显示画面时,dp和tp分时工作,压缩了显示时间,并且触控通道会占据一定的输出通道,导致分辨率降低的问题。4.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设备的驱动电路,包括:5.m个显示驱动单元,所述显示驱动单元的受控端、输入端及输出端用于与一条扫描线、一条数据线及一个子像素一一对应电连接;以及6.m个触控驱动单元,所述触控驱动单元的受控端、输入端及输出端用于与一个所述显示驱动单元对应的扫描线、数据线及一个触控传感单元一一对应电连接;7.其中,在一帧时间内,所述显示驱动单元根据对应的扫描线输出的高电平信号,将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子像素,为对应的子像素供电;8.在一帧时间内,所述触控驱动单元根据对应的扫描线输出的低电平信号,将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触控传感单元,为对应的触控传感单元供电;9.一个所述触控传感单元对应电连接n个所述触控驱动单元的输出端,m、n为正整数且m大于等于n。10.在一个实施例中,n等于1。11.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帧时间内,所述显示驱动单元根据对应的扫描线输出的高电平信号,将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子像素的像素电极,为对应的子像素的存储电容充电;12.在一帧时间内,所述触控驱动单元根据对应的扫描线输出的低电平信号,将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触控传感单元,为对应的触控传感单元与地之间形成的自电容充电。13.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帧时间内,所述显示驱动单元在对应的扫描线输出高电平信号时导通,将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子像素的像素电极,为对应的子像素的存储电容充电,所述触控驱动单元在对应的扫描线输出高电平信号时截止;14.在一帧时间内,所述触控驱动单元在对应的扫描线输出低电平信号时导通,将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触控传感单元,为对应的触控传感单元与地之间形成的自电容充电,所述显示驱动单元在对应的扫描线输出低电平信号时截止。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16.m个触控传感单元,所述触控传感单元用于响应于用户的触控操作输出对应的触控感应信号;以及17.一个触控检测单元,所述触控检测单元与所述触控传感单元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触控感应信号,确定用户的触控操作作用于所述触控显示设备的点位并输出对应的点位检测结果至所述触控显示设备的处理器;18.其中,m为正整数且m小于或等于m。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20.栅极驱动单元,所述栅极驱动单元与所述扫描线电连接,用于在一帧时间内,依次向所述m个显示驱动单元对应的m条扫描线输出电平信号;21.源极驱动单元,所述源极驱动单元与所述数据线电连接,用于在一帧时间内,依次向所述m个显示驱动单元对应的m条数据线输出电平信号。22.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设备的驱动方法,基于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的驱动电路实现,所述驱动方法包括:23.在一帧时间内,控制所述显示驱动单元对应的扫描线输出高电平信号、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电平信号,使所述显示驱动单元根据对应的扫描线输出的高电平信号,将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子像素,为对应的子像素供电;24.在一帧时间内,控制所述触控驱动单元对应的扫描线输出低电平信号、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电平信号,使所述触控驱动单元根据对应的扫描线输出的低电平信号,将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触控传感单元,为对应的触控传感单元供电。25.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设备,包括:26.m个子像素,所述m个子像素以阵列形式排列构成显示层;27.m个触控传感单元,所述m个触控传感单元以阵列形式排列构成传感层;以及28.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的驱动电路,所述m个显示驱动单元和所述m个触控驱动单元以阵列形式排列构成驱动层;29.其中,m为正整数且m小于或等于m。3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为液晶子像素,所述显示层包括液晶层和彩膜层,所述彩膜层覆盖于所述液晶层所述触控显示设备还包括背光模组;31.或者,所述子像素为自发光子像素。32.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的触控显示设备的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一个显示驱动单元和至少一个触控驱动单元,通过使显示驱动单元受控端、输入端及输出端用于与一条扫描线、一条数据线及一个子像素一一对应电连接,触控驱动单元的受控端、输入端及输出端用于与一个显示驱动单元对应的扫描线、数据线及一个触控传感单元一一对应电连接,一个触控传感单元对应电连接n个触控驱动单元的输出端,并在一帧时间内,使得显示驱动单元根据对应的扫描线输出的高电平信号,将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子像素,为对应的子像素供电,使得触控驱动单元根据对应的扫描线输出的低电平信号,将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触控传感单元,为对应的触控传感单元供电,使得tp能够嵌入dp中设计为incell面板,在显示画面时,通过分时复用数据通道作为触控通道,使得dp和tp能够同时工作,增加了显示时间,并且触控通道不会占据输出通道,提高了分辨率。33.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3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3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的第一种等效电路原理图;3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的时序图;3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的第二种等效电路原理图;3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电容的结构示意图;40.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41.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42.附图标记:43.显示驱动单元-11,触控驱动单元-12,扫描线-2,数据线-3,子像素-4,触控传感单元-5,触控检测单元-6;44.存储电容-cs,液晶电容-clc,寄生电容-cgd;45.显示设备-100,显示层101,液晶层-1011,彩膜层-1012,传感层-102,驱动层-103,背光模组-104。具体实施方式46.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技术的描述。47.还应当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48.另外,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49.在本技术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50.实施例一51.如图1或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设备的驱动电路,包括:52.m个显示驱动单元11,显示驱动单元11的受控端、输入端及输出端用于与一条扫描线2、一条数据线3及一个子像素4一一对应电连接;以及53.m个触控驱动单元12,触控驱动单元12的受控端、输入端及输出端用于与一个显示驱动单元11对应的扫描线2、数据线3及一个触控传感单元5一一对应电连接;54.一个触控传感单元5对应电连接n个触控驱动单元12的输出端。55.在应用中,显示驱动单元、触控驱动单元及子像素三者的数量相同。每个显示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一个子像素对应电连接,每个显示驱动单元的受控端和对应的一个触控驱动单元的受控端电连接至同一条扫描线,每个显示驱动单元的输入端和对应的一个触控驱动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至同一条数据线。56.在应用中,触控显示设备包括以阵列形式排列的m个子像素,每三个子像素(例如,r子像素、g子像素及b子像素)在行方向上排列构成一个像素,或者,每四个子像素(例如,r子像素、g子像素、g子像素、b子像素,或者,r子像素、g子像素、b子像素及w子像素)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以2×2阵列形式排列构成一个像素。57.在应用中,m、n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任意正整数且m大于等于n。一个触控传感单元可以仅与一个触控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或者,一个触控传感单元与多个触控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58.图1中示例性的示出了n=1时,也即一个触控传感单元5对应电连接一个触控驱动单元12的输出端的情况;59.图2中示例性的示出了n>1时,也即一个触控传感单元5对应电连接多个触控驱动单元12的输出端的情况。60.在应用中,通过使得一个触控传感单元对应电连接一个触控驱动单元的输出端,则使得触控传感单元的数量与显示驱动单元的数量相等,每个触控传感单元的尺寸覆盖一个子像素,从而使得触控显示设备的触控灵敏度最大。通过使得一个触控传感单元对应电连接多个触控驱动单元的输出端,则可以减少触控传感单元的整体数量、增大单个触控传感单元的面积,每个触控传感单元的尺寸覆盖多个子像素,降低布线难度,简化结构,使得多个显示驱动单元对应的多条扫描线依次输出低电平信号时,对应的多条数据线依次为一个触控传感单元供电。61.基于图1或图2所示的驱动电路的结构,在一帧时间内,每个显示驱动单元根据对应的一条扫描线输出的高电平信号,将对应的一条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一个子像素,为对应的一个子像素供电;62.在一帧时间内,每个触控驱动单元根据对应的一条扫描线输出的低电平信号,将对应的一条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一个触控传感单元,为对应的一个触控传感单元供电。63.在应用中,每条扫描线在一帧时间内先输出高电平信号、后输出低电平信号,上一条扫描线输出低电平信号的起始时刻早于下一条扫描线输出高电平信号的时刻;64.根据触控显示设备的极性翻转原理,当每个子像素电连接的公共电极线输出的电平信号的电压低于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的电压时,称之为正极性,当每个子像素电连接的公共电极线输出的电平信号的电压高于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的电压时,称之为负极性,要使得子像素的极性发生改变,就至少需要改变每个子像素电连接的公共电极线和数据线中的至少一个输出的电平信号的电压,来使得公共电极线和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的电压的大小关系发生变化;65.通常有两种极性翻转方式:66.第一种为保持子像素电连接的公共电极线输出的电平信号的电压不变、改变数据线相对于公共电极线输出的电平信号的电压的大小;67.第二种为保持子像素电连接的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的电压不变、改变公共电极线相对于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的电压的大小;68.第一种极性翻转方式使得每个触控驱动单元对应的一条数据线输出至对应的一个触控传感单元的电平信号的电压在对应的扫描线输出低电平信号之后持续变化;69.第二种极性翻转方式使得每个触控驱动单元对应的一条数据线输出至对应的一个触控传感单元的电平信号的电压在对应的扫描线输出低电平信号之后保持不变。70.如图3所示,示例性的示出了一帧时间内,m条扫描线g1、g2、……、gm以及两种不同翻转方式下的一条数据线s1和s2输出的电平信号的时序图;其中,t1、t2、……、tm分别表示为m条扫描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存储电容充电的时间,ts表示为触控传感单元的自电容充电的时间。71.如图1或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子像素4包括与对应的显示驱动单元11的输出端电连接的存储电容cs。72.在应用中,存储电容(storagecapacitor)是形成于显示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的走线与公共电极线之间的平行板电容器,也可以是形成于显示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的走线与下一显示驱动单元的受控端的走线之间的平行板电容器。图4示例性的示出存储电容cs为形成于显示驱动单元11的输出端的走线与用于提供公共电压vcom公共电极线之间的平行板电容器。73.基于图1或图2所示的结构,在一帧时间内,显示驱动单元根据对应的扫描线输出的高电平信号,将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子像素的像素电极,为对应的子像素的存储电容充电。74.如图1或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驱动单元11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一开关管q1的栅极、源极及漏极分别构成显示驱动单元11的受控端、输入端及输出端;75.触控驱动单元12包括第二开关管q2,第二开关管q2的栅极、漏极及源极分别构成触控驱动单元12的受控端、输入端及输出端。76.在应用中,显示驱动单元和触控驱动单元可以为开关管,开关管可以是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或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ransistor,mosfet)(简称mos管)等。77.在应用中,显示驱动单元通过第一开关管实现时,在一帧时间内,显示驱动单元在对应的扫描线输出高电平信号时导通,将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子像素的像素电极,为对应的子像素的存储电容充电,触控驱动单元在对应的扫描线输出高电平信号时截止;78.触控驱动单元通过第二开关管实现时,在一帧时间内,触控驱动单元在对应的扫描线输出低电平信号时导通,将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触控传感单元,为对应的触控传感单元与地之间形成的自电容充电,显示驱动单元在对应的扫描线输出低电平信号时截止。79.如图1或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子像素4包括与对应的显示驱动单元11电连接的液晶电容clc和寄生电容cgd。80.在应用中,液晶电容(capacitorofliquidcrystal)是形成于像素电极的走线和公共电极线之间的平板电容。图1或图2示例性的示出存储电容cs为形成于显示驱动单元11的输出端的走线与用于提供公共电压vcom公共电极线之间的平行板电容器。显示驱动单元通过开关管实现时,开关管的沟道与栅极之间形成的电容。81.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控传感单元5与地gnd之间形成有自电容c。82.基于图4所示的结构,在一帧时间内,触控驱动单元根据对应的扫描线输出的低电平信号,将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触控传感单元,为对应的触控传感单元与地之间形成的自电容充电。83.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驱动电路还包括:84.m个触控传感单元5,触控传感单元5用于响应于用户的触控操作输出对应的触控感应信号;以及85.一个触控检测单元6,触控检测单元6与触控传感单元5电连接,用于根据触控感应信号,确定用户的触控操作作用于触控显示设备的点位并输出对应的点位检测结果至触控显示设备的处理器。86.在应用中,m为正整数且m小于或等于m,每个触控传感单元对应电连接n个触控驱动单元的输出端,则m=mn。87.图5中示例性的示出了m=m时,也即一个触控传感单元5对应电连接一个触控驱动单元12的输出端的情况。88.在应用中,一个触控传感单元对应电连接一个触控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时,触控显示设备的点位数量等于子像素的数量,触控显示设备的触控灵敏度最大;一个触控传感单元对应电连接多个触控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时,触控显示设备的点位数量小于子像素的数量,能够降低布线难度,简化结构。点位检测结果可以是点位坐标数据,也可以是事先与点位坐标数据建立有对应关系的任意其他唯一标识数据(例如二进制代码),使得处理器可以根据该唯一标识数据快速查找到对应的点位坐标数据,从而根据点位坐标数据快速定位用户对触控显示设备进行触控操作的点位,从而作出相应的响应,执行对应的控制操作。89.在应用中,预设对应关系可以为映射关系,可以以对应关系表的形式存在,对应关系表可以是显示查找表(look-up-table,lut),也可以通过其他输入数据即可查找并输出对应的查找结果的形式存在。通过事先建立对应关系,可以根据该唯一标识数据快速查找到对应的点位坐标数据,有效节省处理器的算力资源和执行时间。90.在应用中,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例如,处理器可以是时序控制器(timingcontroller,tcon)。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91.在一个实施例中,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驱动电路还包括:92.栅极驱动单元,栅极驱动单元与扫描线电连接,用于在一帧时间内,依次向m个显示驱动单元对应的m条扫描线输出电平信号;93.源极驱动单元,源极驱动单元与数据线电连接,用于在一帧时间内,依次向m个显示驱动单元对应的m条数据线输出电平信号。94.在应用中,栅极驱动单元可以是任意的具有对触控显示设备的子像素进行逐行扫描充电功能的任意器件或电路,例如,栅极驱动芯片(gatedriveric)或薄膜栅极驱动芯片(g-cof,gate-chiponfilm)等。源极驱动单元可以是任意的具有对触控显示设备的子像素进行逐列充电功能的任意器件或电路,例如,源极驱动芯片(sourcedriveic)或薄膜源极驱动芯片(s-cof,source-chiponfilm)等。95.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触控显示设备的驱动电路,使得tp能够嵌入dp中设计为incell面板,在显示画面时,通过分时复用数据通道作为触控通道,使得dp和tp能够同时工作,增加了显示时间,并且触控通道不会占据输出通道,提高了分辨率。96.实施例二97.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设备的驱动方法,可以由触控显示设备的处理器在运行相应的计算机程序时执行,通过在一帧时间内,控制显示驱动单元对应的扫描线输出高电平信号、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电平信号,使显示驱动单元根据对应的扫描线输出的高电平信号,将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子像素,为对应的子像素供电,控制触控驱动单元对应的扫描线输出低电平信号、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电平信号,使触控驱动单元根据对应的扫描线输出的低电平信号,将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触控传感单元,为对应的触控传感单元供电,使得tp能够嵌入dp中设计为incell面板,在显示画面时,通过分时复用数据通道作为触控通道,使得dp和tp能够同时工作,增加了显示时间,并且触控通道不会占据输出通道,提高了分辨率。98.如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触控显示设备的驱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和s102:99.步骤s101、在一帧时间内,控制显示驱动单元对应的扫描线输出高电平信号、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电平信号,使显示驱动单元根据对应的扫描线输出的高电平信号,将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子像素,为对应的子像素供电,进入步骤s102;100.步骤s102、在一帧时间内,控制触控驱动单元对应的扫描线输出低电平信号、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电平信号,使触控驱动单元根据对应的扫描线输出的低电平信号,将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触控传感单元,为对应的触控传感单元供电。101.在应用中,处理器具体是通过控制栅极驱动单元输出扫描信号至扫描线,以实现步骤s101,通过控制源极驱动单元输出数据信号至数据线,以实现步骤s102。102.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驱动方法还包括:103.根据触控检测单元输出的点位检测结果,定位用户对触控显示设备进行触控操作的点位,作出相应的响应,执行对应的控制操作。104.在应用中,处理器响应于用户的触控操作所执行的控制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显示操作、语音播报操作、开机操作、关机操作、待机操作等基于用户的触控操作实现的对触控显示设备的控制操作。105.实施例三106.如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设备100,包括:107.由实施例一中的m个子像素以阵列形式排列构成的显示层101;108.由实施例一中的m个触控传感单元以阵列形式排列构成的传感层102;以及109.由实施例一中的m个显示驱动单元和m个触控驱动单元以阵列形式排列构成驱动层103。110.在应用中,显示层和驱动层是dp中的固有结构,本技术实施例三中通过将传感层设置在显示层和驱动层之间,在驱动层中额外设置触控驱动单元,使得tp能够嵌入dp中设计为incell面板,在显示画面时,通过分时复用数据通道作为触控通道,使得dp和tp能够同时工作,增加了显示时间,并且触控通道不会占据输出通道,提高了分辨率。111.在应用中,触控制显示设备为液晶显示(liquidcrystaldisplay,lcd)设备时,子像素为液晶子像素;触控制显示设备为有机电激光显示(organicelectroluminesencedisplay)设备、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设备、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dotlightemittingdiodes,qled)设备时,子像素为自发光子像素。112.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控制显示设备100为液晶显示设备,显示层101包括液晶层1011和彩膜层1012,彩膜层1012覆盖于液晶层1011,触控显示设备100还包括背光模组104;113.在应用中,背光模组可以为单侧发光式结构,也即背光源设置于触控制显示设备一侧侧板,从侧面发出光线。在其他实施例中,背光模组也可以为双侧发光式结构,也即触控制显示设备的两侧侧板都可以设置背光源,分别从两侧发出光线;背光模组还可以为背发光式结构,触控制显示设备的背板设置背光源,从背部发出光线。114.图7中示例性的示出背光模组为背发光式结构。115.应理解,图7所示的触控制显示设备仅仅是示例性的,还可以根据包括其他结构,例如,实施例一中提及的其他结构,以及上偏光片、下偏光片、壳体等。11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技术特征:
1.一种触控显示设备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m个显示驱动单元,所述显示驱动单元的受控端、输入端及输出端用于与一条扫描线、一条数据线及一个子像素一一对应电连接;以及m个触控驱动单元,所述触控驱动单元的受控端、输入端及输出端用于与一个所述显示驱动单元对应的扫描线、数据线及一个触控传感单元一一对应电连接;其中,在一帧时间内,所述显示驱动单元根据对应的扫描线输出的高电平信号,将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子像素,为对应的子像素供电;在一帧时间内,所述触控驱动单元根据对应的扫描线输出的低电平信号,将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触控传感单元,为对应的触控传感单元供电;一个所述触控传感单元对应电连接n个所述触控驱动单元的输出端,m、n为正整数且m大于等于n。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在一帧时间内,所述显示驱动单元根据对应的扫描线输出的高电平信号,将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子像素的像素电极,为对应的子像素的存储电容充电;在一帧时间内,所述触控驱动单元根据对应的扫描线输出的低电平信号,将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触控传感单元,为对应的触控传感单元与地之间形成的自电容充电。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n等于1。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驱动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源极及漏极分别构成所述显示驱动单元的受控端、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触控驱动单元包括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漏极及源极分别构成所述触控驱动单元的受控端、输入端及输出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在一帧时间内,所述显示驱动单元在对应的扫描线输出高电平信号时导通,将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子像素的像素电极,为对应的子像素的存储电容充电,所述触控驱动单元在对应的扫描线输出高电平信号时截止;在一帧时间内,所述触控驱动单元在对应的扫描线输出低电平信号时导通,将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触控传感单元,为对应的触控传感单元与地之间形成的自电容充电,所述显示驱动单元在对应的扫描线输出低电平信号时截止。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m个触控传感单元,所述触控传感单元用于响应于用户的触控操作输出对应的触控感应信号;以及一个触控检测单元,所述触控检测单元与所述触控传感单元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触控感应信号,确定用户的触控操作作用于所述触控显示设备的点位并输出对应的点位检测结果至所述触控显示设备的处理器;其中,m为正整数且m小于或等于m。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栅极驱动单元,所述栅极驱动单元与所述扫描线电连接,用于在一帧时间内,依次向所
述m个显示驱动单元对应的m条扫描线输出电平信号;源极驱动单元,所述源极驱动单元与所述数据线电连接,用于在一帧时间内,依次向所述m个显示驱动单元对应的m条数据线输出电平信号。8.一种触控显示设备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实现,所述驱动方法包括:在一帧时间内,控制所述显示驱动单元对应的扫描线输出高电平信号、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电平信号,使所述显示驱动单元根据对应的扫描线输出的高电平信号,将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子像素,为对应的子像素供电;在一帧时间内,控制所述触控驱动单元对应的扫描线输出低电平信号、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电平信号,使所述触控驱动单元根据对应的扫描线输出的低电平信号,将对应的数据线输出的电平信号传输至对应的触控传感单元,为对应的触控传感单元供电。9.一种触控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m个子像素,所述m个子像素以阵列形式排列构成显示层;m个触控传感单元,所述m个触控传感单元以阵列形式排列构成传感层;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所述m个显示驱动单元和所述m个触控驱动单元以阵列形式排列构成驱动层;其中,m为正整数且m小于或等于m。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为液晶子像素,所述显示层包括液晶层和彩膜层,所述彩膜层覆盖于所述液晶层所述触控显示设备还包括背光模组;或者,所述子像素为自发光子像素。

技术总结
本申请适用于TDDI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设备及其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一个显示驱动单元和至少一个触控驱动单元,通过使显示驱动单元受控端、输入端及输出端用于与一条扫描线、一条数据线及一个子像素一一对应电连接,触控驱动单元的受控端、输入端及输出端用于与一个显示驱动单元对应的扫描线、数据线及一个触控传感单元一一对应电连接,一个触控传感单元对应电连接N个触控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本申请实施例使得TP能够嵌入DP中设计为incell面板,在显示画面时,通过分时复用数据通道作为触控通道,使得DP和TP能够同时工作,增加了显示时间,并且触控通道不会占据输出通道,提高了分辨率。提高了分辨率。提高了分辨率。


技术研发人员:郭鑫鑫 马录俊 赵琪 李浩田 谢俊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31
技术公布日:2023/10/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