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装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08
阅读:81
评论:0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服装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服装。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运动服装,为了增加美观程度,体现外形的流畅线条感,会在部分位置做收紧处理,这会导致使用者在运动过程中感到束缚,即服装存在紧绷感,既限制了使用者的动作幅度,也有可能因为动作幅度较大而造成服装的损坏。
3.并且现有的运动服装,例如运动裙仅可以作为运动裙使用,适用人群仅限于女士。而不能做出改进以实现更多功能来迎合更广泛的运动人群,功能单一,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服装,以至少部分解决上述问题。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装,所述服装具有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所述服装包括: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平铺状态为四边形,所述功能层包括两个上顶角、内侧面、外侧面和至少两个能够开合的第一开叉区,所述内侧面朝向使用者,所述外侧面背离所述使用者;第一省位褶,所述第一省位褶设置至所述第一开叉区;第一限位扣组,所述第一限位扣组设置至所述功能层;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至所述内侧面;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至所述外侧面;以及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设置至所述外侧面,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之间具有夹角;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两个所述上顶角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均靠近两个所述上顶角的其中另一个,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扣组扣合,所述服装形成裙装类型的所述第一使用状态,两个所述第一开叉区分别对应使用者的躯体左右两侧,所述功能层在所述使用者的躯体前侧的至少部分重叠;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时,所述服装形成披肩类型的所述第二使用状态。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装,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或第三连接件的分别连接,使服装可以快速穿脱,并可以在裙类型的第一使用状态和披肩类型的第二使用状态之间自由切换。因此,使本技术实施例的服装通过使用状态的改变具有了更多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场景,适合更广泛的使用人群。此外,在功能层开设第一开叉区并设置第一省位褶,使用者在穿着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服装运动时,即使运动过程中动作幅度较大,服装下部可以在第一开叉区分开,并通过第一省位褶的展开有效提升服装的整体宽度。不会限制运动过程中的动作,使穿着体感更舒适,运动动作不受限。保证服装整体的线条流畅度以及美观的前提下,提升穿着舒适度。第一限位扣组,使服装在第一使用状态时,功能层在使用者的躯体前侧至少部分重合,使服装遮挡风雨的效果更好。
7.可选地,所述服装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可拆卸地设置至所述内侧面,所述保温层开设有与所述功能层的所述第一开叉区对应的第二开叉区。
8.可选地,所述保温层包括:发热片,所述发热片能够对使用者升温;和/或保温片,
所述保温片能够对所述使用者保温。
9.可选地,所述发热片包括气凝胶发热棉、冷膨胀面料和两层石墨烯蓄热网面布,所述气凝胶发热棉和所述冷膨胀面料设置至两层所述石墨烯蓄热网面布之间。
10.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扣组包括第一限位公扣和第一限位母扣,所述第一限位公扣和所述第一限位母扣分别设置至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所述第一限位公扣设置至靠近所述功能层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中的一个,所述第一限位母扣设置至靠近所述功能层的所述左侧边缘和所述右侧边缘中的另一个,当所述服装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公扣和所述第一限位母扣扣合。
11.可选地,所述服装还包括第二限位扣组,所述第二限位扣组包括第二限位公扣和第二限位母扣,所述第二限位公扣和所述第二限位母扣均设置至所述内侧面,当所述服装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公扣和所述第二限位母扣扣合,并形成环绕所述使用者的手臂的衣袖部。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叉区的顶部距离所述功能层的上边缘至少10cm,所述第一开叉区打开后在其下边缘形成至少30cm的圆弧。
13.可选地,所述服装还包括第二省位褶,所述第二省位褶设置至所述功能层。
14.可选地,所述功能层的至少部分由防风、防水、透气或防晒面料中的至少一种制成。
15.可选地,所述服装还包括:第一钩挂件,所述第一钩挂件设置至两个所述上顶角的其中一个,且所述第一钩挂件与所述功能层的至少部分重合;调节扣,所述调节扣设置至两个所述上顶角的其中另一个,所述调节扣与所述第一钩挂件可拆卸地连接。
16.可选地,所述服装还包括调节绳,所述调节绳设置至所述功能层的上边缘的中部。
17.可选地,所述服装还包括:收纳袋,所述收纳袋设置至所述功能层;第二钩挂件,所述第二钩挂件设置至所述功能层的所述外侧面。
18.可选地,所述功能层还包括:开合口,所述开合口开设于所述功能层的下边缘;卡扣,所述卡扣设置至所述开合口的开合处以使所述开合口打开和关闭。
19.可选地,多个所述功能层能够拼接连接。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服装在第一使用状态的正视图;
22.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服装的局部放大图;
23.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服装的第一限位扣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服装在第一使用状态的后视图;
25.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服装在第一使用状态的侧视图;
26.图6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服装的功能层的后面展开示意图;
27.图7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服装的功能层的正面展开示意图;
28.图8为图7中的a处放大图;
29.图9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服装在第二使用状态的正视图;
30.图10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服装在第二使用状态的后视图;
31.图1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服装的发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服装的发热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3.图1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服装的保温片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服装的保温层与功能层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服装的保温层的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6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服装在第一使用状态时的一种穿搭的正面视图;
37.图17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服装在第一使用状态时的另一种穿搭的正面视图;
38.图18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服装在第二使用状态时的穿搭正面视图。
39.附图标记说明:
40.服装100;
41.功能层1;上顶角11;内侧面12;外侧面13;第一开叉区14;开合口15;卡扣16
42.第一省位褶2;第一限位扣组3;第一限位公扣31;第一限位母扣32;
43.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第三连接件6;
44.保温层7;发热片71;石墨烯蓄热网面布711;气凝胶发热棉712;冷膨胀面料713;保温片72;
45.第二限位扣组8;第二限位公扣81;第二限位母扣82;
46.第二省位褶9;第一钩挂件10;调节扣20;调节绳30;
47.收纳袋40;第二钩挂件50;使用者200。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49.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附图1-图18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具体实现。
5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服装100,如图1和图9所示,服装100具有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如图1所示,第一使用状态可以为裙装类型。如图9所示,第二使用状态可以为披肩类型。由此可以满足多种穿搭和使用需求。
51.如图1和图4-图7所示,服装100包括:功能层1、第一省位褶2、第一限位扣组3、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和第三连接件6。
52.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功能层1平铺状态为四边形,四边形的功能层1包括两个上顶角11、内侧面12、外侧面13和至少两个能够开合的第一开叉区14。至少两个的意思为不少于两个,第一开叉区14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三个,还可以为四个或者更过。对于第一开叉区14的数量设置根据实际的使用环境设置。其中,内侧面12为朝向使用者200的一面,外侧面13为服装100的外表面,即背离使用者200的一面。
53.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连接件4设置至内侧面12,第二连接件5和第三连接件6均设置至外侧面13,第二连接件5和第三连接件6之间具有夹角。优选地,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均为横向设置。第三连接件6因与第二连接件5之间具有夹角,可以为倾斜设置。
54.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4靠近两个上顶角11的其中一个,第二连接件5和第三连接件6均靠近两个上顶角11的其中另一个。因此,在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连接后,即服装100的两个上顶角11对应水平连接,服装100的上边缘形成平口,服装100形成裙类型。在第一连接件4和第三连接件6连接后,由于第三连接件6具有倾斜角度,因此服装100的上边缘形成倾斜口,服装100的下边缘展开,形成披肩类型。
55.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和第三连接件6可以为采用魔术贴,方便快速穿脱。优选地,第一连接件4可以采用毛面魔术贴,第二连接件5和第三连接件6可以采用勾面魔术贴。
56.为了便于理解,本文中的横向方向可以为如图6所示的左右方向。对于上下方向的定义,可以为如图1和图6中所定义的上下方向,对于前后方向的定义可以为如图5中所示的前后方向。
57.如图1和图4-图7所示,第一省位褶2设置至第一开叉区14。使用者200在穿着本技术实施例的服装100运动时,功能层1可以通过第一开叉区14打开,同时第一省位褶2伸展开,有效的提升服装100在穿着运动时的开合度,不会对使用者200的动作形成限制,从而提升运动体感舒适度。
58.而使用者200在静止状态或运动动作幅度较小时,第一开叉区14可以闭合或小幅度展开。第一省位褶2内收于功能层1的内侧,即功能层1的内侧面12和使用者200的躯体之间。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一省位褶2可以为内置于服装100内侧的褶位,例如内藏式省位褶。对于第一省位褶2的褶位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置。在满足服装100的整体外观的美观度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升体感舒适度。优选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省位褶2可以为内置的两个褶位。
59.如图1所示,第一限位扣组3设置至功能层1,通过第一限位扣组3扣合后,可以将功能层1如图6和图7所示的左右侧连接形成如图1所示的裙类型,并且在服装100的前侧,功能层1至少部分重叠,即形成双层防护,提升服装100的防风防寒效果。并且可以有效避免女性使用者200在穿着服装100运动时,由于动作幅度较大导致服装100的前侧下部打开,导致不雅观。
6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装100,通过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或第三连接件6的分别连接,使服装100可以快速穿脱,并可以在裙类型的第一使用状态和披肩类型的第二使用状态之间自由切换。因此,使本技术实施例的服装100通过使用状态的改变具有了更多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场景,适合更广泛的使用人群。此外,在功能层1开设第一开叉区14并设置第一省位褶2,使用者200在穿着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服装100运动时,即使运动过程中动作幅度较大,服装100下部可以在第一开叉区14分开,并通过第一省位褶2的展开有效提升服装100的整体宽度。不会限制运动过程中的动作,使穿着体感更舒适,运动动作不受限。保证服装100整体的线条流畅度以及美观的前提下,提升穿着舒适度。第一限位扣组3,使服装100在第一使用状态时,功能层1在使用者200的躯体前侧至少部分重合,使服装100遮挡风雨的效果更好。
61.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对于功能层1的材料的选取可以为多种。具体地,功能层1的至少部分由防风、防水、透气或防晒面料中的至少一种制成。也就是说,功能层1的面料可以为防风、防水、透气或防晒面料中的至少一种,也可以是具有多种功能的面料的组合。从而具有多种功能,满足更多使用环境和使用需求。
62.优选地,本技术的服装100的功能层1采用轻薄7d梭织三层冲锋衣面料,既具有防风防水功能,并且透气不闷汗,有效提升穿着体验。
63.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服装100中,如图5所示。第一开叉区14的顶部距离功能层1的上边缘至少10cm,第一开叉区14打开后在其下边缘形成至少30cm的圆弧。上边缘可以为腰线处,第一开叉区14距离腰线10cm处开始打省位,如图5中h所示。在运动过程中,第一开叉区14打开,省位褶展开后,其下边缘的弧线如图5中的弧l所示,至少为30cm。
6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图13,服装100还包括保温层7。保温层7可以有效的提升服装100的保温性能。保温性能可以为在寒冷天气,保持服装100内部的较高温度,提升保暖性。保温性能也可以为在高温炎热天气,保持服装100内部的较低温度,时刻保持服装100穿着者的清凉感。
65.如图14所示,保温层7可拆卸地设置至内侧面12,并且保温层7开设有与功能层1的第一开叉区14对应的第二开叉区(图中未示出)。由此可以在应对不同天气情况时,及时拆装保温层7以改变本技术的服装100的适用范围。例如,可以在常温天气,将保温层7拆下,使服装100形成普通的运动裙,方便普通运动场景或日常穿搭。在低温或高温天气,可以将保温层7装配后,使服装100作为保温外搭。第二开叉区也可以具有随着使用者200的运动幅度的改变而展开和闭合的能力,避免束缚使用者200的运动动作。
66.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1-图12所示,保温层7可以包括发热片71,发热片71能够对使用者200升温。在低温寒冷天气,使用者200在进行户外运动或野外训练时,可以通过保温层7的发热片71具有的升温效果,提升服装100内部温度,防寒保暖。
67.在本技术的再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保温层7可以包括保温片72,保温片72能够对使用者200保温。即前文所说的使服装100内部保持较高温度或较低温度。保温层7可以为可折叠薄片结构,在折叠后可以便于收纳。使用时可以快速展开在装配在内侧面12,有效的防寒保暖。
68.在本技术的还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保温层7可以同时包括发热片71和保温片72,可以在寒冷天气提升服装100内部温度的同时,保持内部较高温度,进一步地提升防寒保暖性能。
69.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发热片71可以包括气凝胶发热棉712、冷膨胀面料713和两层石墨烯蓄热网面布711,气凝胶发热棉712和冷膨胀面料713设置至两层石墨烯蓄热网面布711之间。
70.其中,气凝胶发热棉712可以为3d打印气凝胶面料,其导热系数为0.026w/(m
·
k)。该材料构成包括两层涤纶再生纤维层和设置在两层涤纶再生纤维层中间的3d打印气凝胶中间层。采用3d打印工艺可以将二氧化硅气凝胶粉体附着在纤维表面,锁住更多空气,从而更好的保温性能,并且质量小,透气性好,穿着体感更加轻薄舒适。配合3d打印技术使棉料不易移位,无钻绒。
7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通常把导热系数较低称为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凡平
均温度不高于350℃时导热系数不大于0.12w/(m
·
k)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而把导热系数在0.05w/(m
·
k)以下的材料称为高效保温。
72.冷膨胀面料713可以为智能冷膨胀面料,一种可以自主感知温度,发生形态变化调整的保温新材料。具体为,温度降低时,智能冷膨胀面料可以自主感知温度下降,并发生膨胀增厚,增大中间保温层的空气层厚度,切换成保温模式。当温度升高时,智能冷膨胀面料也会自主感知,并变薄,进入常温模式。
73.因此,如图12所示,发热片71采用气凝胶发热棉712和冷膨胀面料713设置至两层石墨烯蓄热网面布711之间的结构,提升保温性能的同时,可以高效快速升温。并且有效降低服装100质量,轻薄舒适。
74.由前文所说可知,对于本技术的服装100在第一使用状态的稳定,通过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的连接,以及第一限位扣组3的扣合实现。
75.具体地,如图1结合图6和图7所示可知。第一限位扣组3包括第一限位公扣31和第一限位母扣32,第一限位公扣31和第一限位母扣32分别设置至内侧面12和外侧面13。对于第一限位公扣31和第一限位母扣32的设置,并不做限制。需要理解的是,第一限位公扣31和第一限位母扣32分别设置至功能层1的不同表面。由此,在两者扣合后,服装100会形成前侧具有重叠部分的裙类型服装100,进而具有了更好的防风防尘效果和遮挡效果。
76.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限位公扣31设置至靠近功能层1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中的一个,第一限位母扣32设置至靠近功能层1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中的另一个,当服装100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第一限位公扣31和第一限位母扣32扣合。
77.也就是说,功能层1的左右侧边缘如图6和图7中所示的左右两侧。第一限位公扣31和第一限位母扣32可以分别设置在左右侧边边缘的其中之一处。由此在扣合后使功能层1的左右两侧连接形成裙类型服装100。
78.可选地,第一限位扣组3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底面内置四合扣,扣合方便快捷,方便服装100的快速穿脱。并且四合扣的成本低,拆卸和更换方便。
79.如图4-图6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服装100还包括第二省位褶9,第二省位褶9设置至功能层1。在功能层1具有第一省位褶2的情况下,可以增设第二省位褶9。进一步地在保证服装100穿着美观的前提下,提升服装100的外形线条感,并提升运动舒适性。
80.由前文可知,本技术的服装100还具有披肩形成的第二使用状态。即如图9和图10所示。在作为披肩使用时,为了提升穿着的稳定,防止披肩在身体转动或移位。也为了防止在运动过程中披肩与使用者200的躯体之间脱离。服装100还包括第二限位扣组8。
81.对于本技术的服装100的第一使用状态的穿搭可以分别如图16和图17所示,既可以将服装100的开口朝向躯体前侧,如图16所示作为类似裙装的服装100穿着。也可以将服装100的后部遮挡使用者200的躯体前侧,如图17所示穿着。由于服装100的后部为整面一体面料制成,如图17所示的穿着方式更适合使用者200在风雨天气做冲刺运动,例如徒步或越野跑等运动,防风防雨性能更好。
82.如图9所示,第二限位扣组8包括第二限位公扣81和第二限位母扣82,第二限位公扣81和第二限位母扣82均设置至内侧面12。如图18所示,当服装100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第二限位公扣81和第二限位母扣82扣合,并形成环绕使用者200的手臂的衣袖部。由此使披肩形成类似蝙蝠衫的服装100,即使使用者200的动作幅度较大,披肩的下部也不会轻易与
使用者200之间脱离。并且避免了披肩的转动或错位。
83.本技术并不限于此。
8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服装100还包括第一钩挂件10和调节扣20。第一钩挂件10设置至两个上顶角11的其中一个,且第一钩挂件10与功能层1的至少部分重合。即可以在功能层1的上边缘沿着上边缘设置第一钩挂件10,并且第一钩挂件10的端部由上顶角11延伸出,形成类似挂钩的结构。调节扣20设置至两个上顶角11的其中另一个,调节扣20与第一钩挂件10可拆卸地连接。第一钩挂件10和调节扣20连接时,服装100的左右两侧连接。
85.如图2所示,调节扣20可以设置多个,并且可以依次连接的设置。也可以每个调节扣20之间具有一定间隔的设置。当第一钩挂件10与调节扣20连接时,可以通过与不同位置的调节扣20的连接,改变服装100的上边缘的收口的大小尺寸或松紧度。
86.如图4和图6所示,服装100还包括调节绳30,调节绳30设置至功能层1的上边缘的中部。并且调节绳30可以选取具有一定弹性的橡筋。在服装100穿着后,使服装100的上边缘具有一定微调功能。并且调节绳30可以为内置于服装100的上边缘处的并且具有12cm宽松度的橡筋。
87.如图7和图8所示,服装100还包括收纳袋40和第二钩挂件50,收纳袋40设置至功能层1。收纳袋40可以采用拉链防水收纳袋40,可以收纳手机等物品,防水防尘。还可以收纳折叠后的保温层7,即上文所说的发热片71和保温片72,遇到极寒天气可以快速取出使用。
88.进一步地,在服装100的外侧面13可以设置第二钩挂件50,第二钩挂件50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第二钩挂件50可以为细绳挂耳袢,也可以为橡筋绳挂耳袢。用来钩挂登山杖等物件。第二钩挂件50可以设置在外侧面13的中部位置,也可以设置在外侧面13的边缘处,具体的设置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以满足使用需求。并且第二钩挂件50也可以为可拆卸的钩挂件,通过拆卸装配到服装100的不同位置,主要的设置根据使用者200的习惯。
89.如图6和图7所示,功能层1还包括开合口15和卡扣16,开合口15开设于功能层1的下边缘,卡扣16设置至开合口15的开合处以使开合口15打开和关闭。在运动过程中可以将卡扣16打开,使开合口15可以开合,进一步增加服装100在运动过程中的开合度。在需要防风防雨的环境下,扣合卡扣16可以提升服装100的防护性能。
90.此外,对于本技术实施例的服装100,还可以在服装100的部分位置设置连接扣组(图中未示出)。可以将多个功能层1拼接连接形成长裙或长披肩结构。
91.同时,本技术的服装100在功能层1的内侧面12可以采用拆卸的形式设置防晒层,使本技术的服装100具有防晒功能。当然,本技术的服装100的内侧面12可以通过可拆卸的与多种功能面料连接,使本技术的服装100具有更多的功能。既可以作为轻薄时尚的普通服装100穿着,也可以形成功能服,实现多种使用,适用范围更广泛,适用人群也更多。
92.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实施例,而并非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技术实施例的范畴,本技术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服装具有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所述服装包括: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平铺状态为四边形,所述功能层包括两个上顶角、内侧面、外侧面和至少两个能够开合的第一开叉区,所述内侧面朝向使用者,所述外侧面背离所述使用者;第一省位褶,所述第一省位褶设置至所述第一开叉区;第一限位扣组,所述第一限位扣组设置至所述功能层;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至所述内侧面;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至所述外侧面;以及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设置至所述外侧面,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之间具有夹角;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两个所述上顶角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均靠近两个所述上顶角的其中另一个,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扣组扣合,所述服装形成裙装类型的所述第一使用状态,两个所述第一开叉区分别对应使用者的躯体左右两侧,所述功能层在所述使用者的躯体前侧的至少部分重叠;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时,所述服装形成披肩类型的所述第二使用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服装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可拆卸地设置至所述内侧面,所述保温层开设有与所述功能层的所述第一开叉区对应的第二开叉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包括:发热片,所述发热片能够对使用者升温;和/或保温片,所述保温片能够对所述使用者保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片包括气凝胶发热棉、冷膨胀面料和两层石墨烯蓄热网面布,所述气凝胶发热棉和所述冷膨胀面料设置至两层所述石墨烯蓄热网面布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扣组包括第一限位公扣和第一限位母扣,所述第一限位公扣和所述第一限位母扣分别设置至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所述第一限位公扣设置至靠近所述功能层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中的一个,所述第一限位母扣设置至靠近所述功能层的所述左侧边缘和所述右侧边缘中的另一个,当所述服装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公扣和所述第一限位母扣扣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服装还包括第二限位扣组,所述第二限位扣组包括第二限位公扣和第二限位母扣,所述第二限位公扣和所述第二限位母扣均设置至所述内侧面,当所述服装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公扣和所述第二限位母扣扣合,并形成环绕所述使用者的手臂的衣袖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叉区的顶部距离所述功能层的上边缘至少10cm,所述第一开叉区打开后在其下边缘形成至少30cm的圆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服装还包括第二省位褶,所述第二省位褶设置至所述功能层。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的至少部分由防风、防水、透气
或防晒面料中的至少一种制成。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服装还包括:第一钩挂件,所述第一钩挂件设置至两个所述上顶角的其中一个,且所述第一钩挂件与所述功能层的至少部分重合;调节扣,所述调节扣设置至两个所述上顶角的其中另一个,所述调节扣与所述第一钩挂件可拆卸地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服装还包括调节绳,所述调节绳设置至所述功能层的上边缘的中部。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服装还包括:收纳袋,所述收纳袋设置至所述功能层;第二钩挂件,所述第二钩挂件设置至所述功能层的所述外侧面。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还包括:开合口,所述开合口开设于所述功能层的下边缘;卡扣,所述卡扣设置至所述开合口的开合处以使所述开合口打开和关闭。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功能层能够拼接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装,服装具有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服装包括功能层、第一省位褶、第一限位扣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功能层包括至少两个能够开合的第一开叉区,第一省位褶设置至第一开叉区,第一限位扣组设置至功能层,当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且第一限位扣组扣合,服装形成裙装类型的第一使用状态,当第一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连接时,服装形成披肩类型的第二使用状态。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装,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或第三连接件的分别连接,实现快速穿脱以及使用状态的切换,适合的人群更广泛,第一省位褶展开可以有效提升服装的整体宽度,使运动动作不受限,提升穿着舒适度。舒适度。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童清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引擎鸟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5
技术公布日:2023/10/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