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夹爪撕排线膜机构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07
阅读:137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夹爪撕排线膜机构。
背景技术:
2.在手机总成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将排线膜撕下,然后进行电器元件的焊接,目前行业中使用的人工撕排线膜,由于排线膜与产品之间缝隙比较小,人手指放不进去,人工撕膜比较困难,导致工作效率低,且用手撕排线膜把产品划伤的风险会非常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夹爪撕排线膜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夹爪撕排线膜机构,包括x轴移动模组,所述x轴移动模组的移动端连接有y轴移动模组,所述y轴移动模组的移动端连接有z轴移动模组,所述移动模组的移动端固定连接有撕膜组件;所述撕膜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连接有夹爪组件和吸膜组件;所述夹爪组件包括水平移动组件、设置在水平移动组件上的安装板和设置在安装板上的上夹爪组件和撕膜下夹爪;所述吸膜组件包括垂直移动组件、设置在垂直移动组件上的安装块和设置在安装块上的吸嘴组件。
5.可选地,所述水平移动组件为撕膜夹爪伸缩气缸,且所述撕膜夹爪伸缩气缸被固定安装在连接板的底部。
6.可选地,所述上夹爪组件包括撕膜上夹爪下压气缸和设置在上夹爪下压气缸上的撕膜上夹爪。
7.可选地,所述撕膜上夹爪和撕膜下夹爪的夹持面相契合。
8.可选地,所述垂直移动组件为吸膜升降气缸。
9.可选地,所述吸嘴组件包括第一吸嘴、第二吸嘴和第三吸嘴。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板上的吸膜组件将排线膜边缘吸起,使排线膜与手机总成之间存在空隙,然后通过夹爪组件夹持排线膜,通过三轴移动模组配合运动,将排线膜撕下,通过该结构取代了之前人工完成撕排线膜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良率。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撕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4.100、x轴移动模组;200、y轴移动模组;300、z轴移动模组;400、撕膜组件;410、连接板;420、夹爪组件;421、水平移动组件;422、安装板;423、上夹爪组件;4233、撕膜上夹爪下压气缸;4232、撕膜上夹爪;424、撕膜下夹爪;430、吸膜组件;431、垂直移动组件;432、安装
块;433、吸嘴组件;4331、第一吸嘴;4332、第二吸嘴;4333、第三吸嘴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16.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双夹爪撕排线膜机构,包括x轴移动模组100,x轴移动模组100的移动端连接有y轴移动模组200,y轴移动模组200的移动端连接有z轴移动模组300,移动模组300的移动端固定连接有撕膜组件400;
17.人工把带排线膜的产品放到指定的位置,通过x轴移动模组100带动y轴移动模组200移动,然后y轴移动模组200带动z轴移动模组300移动,z轴移动模组300带动撕膜组件400进行移动,通过三轴移动模组带动撕膜组件400运动至撕膜起始位置,通过撕膜组件400撕去排线膜。
18.撕膜组件400包括连接板410,连接板410上连接有夹爪组件420和吸膜组件430。
19.当撕膜组件400在撕膜起始位置时,通过连接板410上的吸膜组件430将排线膜边缘吸起,使排线膜与手机总成之间存在空隙,然后通过夹爪组件420夹持排线膜,通过三轴移动模组配合运动,将排线膜撕下。
20.夹爪组件420包括水平移动组件421、设置在水平移动组件421上的安装板422和设置在安装板422上的上夹爪组件423和撕膜下夹爪424,具体的,水平移动组件421为撕膜夹爪伸缩气缸,且撕膜夹爪伸缩气缸被固定安装在连接板410的底部,具体的,上夹爪组件423包括撕膜上夹爪下压气缸4233和设置在上夹爪下压气缸上的撕膜上夹爪4232;
21.当通过吸膜组件430将排线膜与手机总成之间存在空隙撕至比撕膜下夹爪424最低位置更高时,撕膜夹爪伸缩气缸伸出,x轴移动模组100向排线膜方向移动固定距离,使排线膜与撕膜下夹爪424接触面积增大,撕膜上夹爪下压气缸4233下压,使撕膜上夹爪4232和撕膜下夹爪424把排线膜夹紧,z轴移动模组300上升至与产品没有干涉位置,x轴移动模组100向排线膜内方向运动直至排线膜被撕下,然后通过三轴移动模组配合运动,将夹爪组件420移动至丢膜位置,撕膜上夹爪下压气缸4233上升,完成丢膜,撕膜夹爪伸缩气缸缩回,三轴移动模组配合运动,将撕膜组件400移动至等到区域。
22.撕膜上夹爪4232和撕膜下夹爪424的夹持面相契合;
23.撕膜上夹爪4232和撕膜下夹爪424在夹持排线膜时,撕膜上夹爪4232契合的平面上有多个锯齿状凸台,撕膜下夹爪424契合的平面上有多个锯齿状凹槽,4232上的凸台与424上的凹槽刚好重合,夹持的效果会更牢固。
24.吸膜组件430包括垂直移动组件431、设置在垂直移动组件431上的安装块432和设置在安装块432上的吸嘴组件433,具体的,垂直移动组件431为吸膜升降气缸,具体的,吸嘴组件433包括第一吸嘴4331、第二吸嘴4332和第三吸嘴4333。
25.当吸膜组件430移动至撕膜起始位置时,吸膜升降气缸下降,打开真空,通过第一吸嘴4331、第二吸嘴4332和第三吸嘴4333吸附在排线膜上没有背胶的位置,吸膜升降气缸上升,把排线膜没有背胶的部分吸取至比撕膜下夹爪424最低位置高的位置,通过夹爪组件420夹持之后,然后通过三轴移动模组将排线膜撕下之后,将夹爪组件420移动至丢膜位置,
撕膜上夹爪下压气缸4233上升,关闭真空,打开破真空,完成丢膜,撕膜夹爪伸缩气缸缩回,三轴移动模组配合运动,将撕膜组件400移动至等到区域。
26.工作原理:人工把带排线膜的产品放到指定的位置,撕膜组件400通过撕膜三轴移动模组运动到撕膜起始位置,吸膜升降气缸下降,打开真空,把排线膜没有背胶的部分吸住,吸膜升降气缸上升,把排线膜没有背胶的部分吸取至比撕膜下夹爪424最低位置高,撕膜夹爪伸缩气缸伸出,x轴移动模组100向排线膜内方向移动固定距离,使排线膜和撕膜下夹爪424接触面积增加,撕膜上夹爪下压气缸4233下压,使撕膜上夹爪4232和撕膜下夹爪424把排线膜夹紧,z轴移动模组上升至与产品没有干涉位置,x轴移动模组100向排线膜内方向运动,直到排线膜被撕下,撕膜x、y、z模组移动到丢膜位置,关闭真空,打开破真空,撕膜上夹爪下压气缸4233上升,撕膜夹爪伸缩气缸缩回,丢完膜后,撕膜x、y、z模组移动到等待位置。
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夹爪撕排线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x轴移动模组(100),所述x轴移动模组(100)的移动端连接有y轴移动模组(200),所述y轴移动模组(200)的移动端连接有z轴移动模组(300),所述移动模组(300)的移动端固定连接有撕膜组件(400);所述撕膜组件(400)包括连接板(410),所述连接板(410)上连接有夹爪组件(420)和吸膜组件(430);所述夹爪组件(420)包括水平移动组件(421)、设置在水平移动组件(421)上的安装板(422)和设置在安装板(422)上的上夹爪组件(423)和撕膜下夹爪(424);所述吸膜组件(430)包括垂直移动组件(431)、设置在垂直移动组件(431)上的安装块(432)和设置在安装块(432)上的吸嘴组件(4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夹爪撕排线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移动组件(421)为撕膜夹爪伸缩气缸,且所述撕膜夹爪伸缩气缸被固定安装在连接板(410)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夹爪撕排线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爪组件(423)包括撕膜上夹爪下压气缸(4233)和设置在上夹爪下压气缸上的撕膜上夹爪(423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夹爪撕排线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膜上夹爪(4232)和撕膜下夹爪(424)的夹持面相契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夹爪撕排线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移动组件(431)为吸膜升降气缸。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夹爪撕排线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组件(433)包括第一吸嘴(4331)、第二吸嘴(4332)和第三吸嘴(433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夹爪撕排线膜机构,包括X轴移动模组,所述X轴移动模组的移动端连接有Y轴移动模组,所述Y轴移动模组的移动端连接有Z轴移动模组,所述移动模组的移动端固定连接有撕膜组件;所述撕膜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连接有夹爪组件和吸膜组件;所述夹爪组件包括水平移动组件、设置在水平移动组件上的安装板和设置在安装板上的上夹爪组件和撕膜下夹爪。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板上的吸膜组件将排线膜边缘吸起,使排线膜与手机总成之间存在空隙,然后通过夹爪组件夹持排线膜,通过三轴移动模组配合运动,将排线膜撕下,通过该结构取代了之前人工完成撕排线膜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良率。良率。良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雷 王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磐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5
技术公布日:2023/9/2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