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铺设的电缆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07 阅读:96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便于铺设的电缆。


背景技术:

2.电缆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组成的电能或信号传输设备,常用于电力传送和信息运输。
3.电缆铺设的过程中,电缆的收线和放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中在放线过程中,在同一电缆沟内常常需要铺设多条电缆,在铺设中,多根电缆容易发生缠绕现象,同时绕在绕线轮上的电缆在铺设过程不便于对电缆进行拉直处理。在对电缆进行连接时,需要人工进行连接,具有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避免了多根电缆铺设时发现缠绕、便于对电缆两端进行连接的便于铺设的电缆。
5.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壳体内部设置有多个固定框,每个固定框内贯穿电缆,每个固定框内设置有与电缆滑动连接的单向传送机构,每个固定框内设置有第一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第一连接机构与电缆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机构与电缆另一端连接,每个固定框上分别设置有支撑板,每个支撑板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机构连接的第一锁定机构,每个支撑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机构连接的第二锁定机构。
6.进一步的,所述的单向传送机构为:固定框内设置有第一外套筒,第一外套筒内圆周侧壁设置有第一挡圈,第一外套筒内部设置有第一半圆内套筒和第二半圆内套筒,第一外套筒内圆周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半圆内套筒和第二半圆内套筒抵触的第一限位盘,第一半圆内套筒和第二半圆内套筒的内圆周侧壁与电缆外圆周接触,第一半圆内套筒和第二半圆内套筒一端外圆周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半圆挡圈,第一半圆内套筒和第二半圆内套筒另一端外圆周均匀设置有与第一挡圈接触的第一凸块,第一半圆内套筒外圆周设置有与第一半圆挡圈连接的第一弹簧。
7.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半圆内套筒和第二半圆内套筒的内圆周侧壁均匀设置有与电缆外圆周接触的锯齿。
8.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锁定机构与第二锁定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的第一锁定机构为:支撑板上加工有与第一滑块滑动连接的第二滑槽,支撑板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与第一滑块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上转动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一滑块上的齿条啮合传动,第一齿轮一侧面偏心设置有第三滑块、另一侧面偏心设置有第四滑块,第一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一侧面加工有与第三滑块水平滑动连接的第三滑槽,第一连接板另一侧面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机构连接的第一插杆,第一插杆底部与卡块接触,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上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一端设置有第一挡块,第
一连接轴外圆周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一固定块一侧面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挡块连接,第二固定块上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一端设置有第二挡块,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分别与卡块接触,固定框上加工有与第二滑块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槽,第一插杆与第二滑块接触,第二连接轴外圆周设置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一端与第二固定块一侧面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挡块连接,第二连接板一侧面加工有与第四滑块水平滑动连接的第四滑槽,第二连接板另一侧面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机构接触的第一挡板。
9.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连接机构为:固定框内设置有第二外套筒,第二外套筒一端外圆周设置有第一连接筒,第一连接筒外圆周设置有外螺纹,第二外套筒外圆周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筒连接的第二连接筒,第二连接筒内圆周侧壁设置有第五滑块,第二外套筒上加工有与第五滑块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孔,第二外套筒上加工有与第一锁定机构的卡块卡接的第一卡槽,第三半圆内套筒与卡块抵触,第二外套筒内部设置有第三半圆内套筒和第四半圆内套筒,第三半圆内套筒和第四半圆内套筒一端外圆周分别设置有第二半圆挡圈,第三半圆内套筒和第四半圆内套筒外圆周设置有与第二半圆挡圈连接的第四弹簧,第三半圆内套筒和第四半圆内套筒另一端外圆周均匀设置有第二凸块,第二外套筒内圆周侧壁设置有与第二凸块接触的第二挡圈,第二外套筒内圆周一端设置有与第三半圆内套筒和第四半圆内套筒接触的第二限位盘,第三半圆内套筒和第四半圆内套筒的内圆周与电缆另一端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连接机构为:固定框内设置有第三外套筒,第三外套筒外圆周设置有第三连接筒,第三连接筒与第四连接筒连接,第四连接筒内圆周加工有内螺纹,第三连接筒内圆周侧壁设置有第六滑块,第三外套筒外圆周加工有与第六滑块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孔,第三外套筒上加工有与第二锁定机构连接的第二卡槽,第三外套筒内部设置有第五半圆内套筒和第六半圆内套筒,第五半圆内套筒与卡块抵触,第五半圆内套筒和第六半圆内套筒一端外圆周分别设置有第三半圆挡圈,第五半圆内套筒和第六半圆内套筒外圆周设置有与第三半圆挡圈连接的第五弹簧,第五半圆内套筒和第六半圆内套筒另一端外圆周均匀设置有第三凸块,第三外套筒内圆周设置有与第三凸块接触的第四挡圈,第三外套筒一端内圆周设置有与第五半圆内套筒和第六半圆内套筒一端抵触的第三限位盘,第五半圆内套筒和第六半圆内套筒的内圆周与电缆一端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当电缆一端从第二连接机构拉出后,第一锁定机构固定第一连接机构,第二锁定机构与第二连接机构分离,第二连接机构与电缆一端固定连接,继续拉动电缆,当电缆另一端接近第一连接结构,第一锁定机构与第一连接机构分离,第一连接结构与电缆另一端固定连接,重复对多根电缆进行以上操作,多根电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固定连接,其中一根电缆一端的第一连接机构与电缆另一端的第二连接机构固定连接,便于对电缆的两端进行连接,同时也便于对电缆的铺设。
12.(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在铺设电线时,第一锁定机构固定第一连接机构,第二锁定机构固定第二连接机构,分别将每根电缆依次贯穿固定框中的单向传送机构、第一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避免了多根电缆铺设时发现缠绕的情况,单向传送机构用于单向传输电缆,避免了电缆倒退,同时也能够拉直电缆。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铺设的电缆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固定框上的零件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固定框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固定框的内部零件结构示意图。
17.图5是单向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是第一半圆内套筒和第一半圆内套筒上的零件结构示意图。
19.图7是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8是第一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9是图8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2.图10是第一连接板、第三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23.图11是第二连接板、第四滑槽的结构四意图。
24.图12是第一齿轮、第二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3是第一齿轮、第三滑块与第四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4是图8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7.图15是第一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6是图15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17是第二连接筒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8是第二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9是第三半圆内套筒和第四半圆内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0上第二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1是图2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4.图22是第三连接筒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3是第三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4是第五半圆内套筒和第六半圆内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记:1、电缆;2、固定框;3、壳体;401、第一外套筒;402、第一半圆挡圈;403、第一弹簧;404、第一挡圈;405、第一凸块;406、第一限位盘;407、第一半圆内套筒;408、锯齿;409、第二半圆内套筒;501、第二滑槽;502、第一滑块;503、第一固定块;504、第二滑块;505、第一插杆;506、第二固定块;507、齿条;508、第一齿轮;509、第一支撑架;510、第一挡板;511、第一连接板;512、第三滑槽;513、第二连接板;514、第四滑槽;515、第三滑块;516、第二支撑架;517、第一连接轴;518、第二弹簧;519、第一挡块;520、第二挡块;521、第二连接轴;522、第三弹簧;523、第四滑块;524、卡块;701、第二外套筒;702、第一连接筒;703、第二连接筒;704、第一卡槽;705、第二半圆挡圈;706、第四弹簧;707、第二挡圈;708、第二限位盘;709、第二凸块;710、第三半圆内套筒;711、第五滑块;712、第一滑孔;713、第四半圆内套筒;801、第三外套筒;802、第三连接筒;803、第二卡槽;804、第四连接筒;805、第三半圆挡圈;806、第五弹簧;807、第三凸块;808、第五半圆内套筒;809、第六滑块;810、第二滑孔;811、第四挡圈;812、第三限位盘;813、第六半圆内套筒;9、支撑板;10、第一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9.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便于铺设的电缆由电缆1、固定框2、壳体3、单向传送机构、锁定机构、第二锁定机构、第一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支撑板9联接构成。
40.在壳体3内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固定框2,每个固定框2内贯穿电缆1,每个固定框2内设置有与电缆1滑动连接的单向传送机构,每个固定框2内设置有第一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第一连接机构与电缆1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机构与电缆1另一端连接,每个固定框2上分别设置有支撑板9,每个支撑板9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机构连接的第一锁定机构,每个支撑板9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机构连接的第二锁定机构。
41.如图5至图6所示,单向传送机构由第一外套筒401、第一半圆挡圈402、第一弹簧403、第一挡圈404、第一凸块405、第一限位盘406、第一半圆内套筒407、锯齿408、第二半圆内套筒409联接构成。
42.单向传送机构为:固定框2内设置有第一外套筒401,第一外套筒401内圆周侧壁设置有第一挡圈404,第一外套筒401内部设置有第一半圆内套筒407和第二半圆内套筒409,第一外套筒401内圆周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半圆内套筒407和第二半圆内套筒409抵触的第一限位盘406,第一半圆内套筒407和第二半圆内套筒409的内圆周侧壁与电缆1外圆周接触,第一半圆内套筒407和第二半圆内套筒409的内圆周侧壁均匀设置有与电缆1外圆周接触的锯齿408。第一半圆内套筒407和第二半圆内套筒409一端外圆周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半圆挡圈402,第一半圆内套筒407和第二半圆内套筒409另一端外圆周均匀设置有与第一挡圈404接触的第一凸块405,第一半圆内套筒407外圆周设置有与第一半圆挡圈402连接的第一弹簧403。
43.如图7至图14所示,第一锁定机构与第二锁定机构的结构相同,第一锁定机构由第二滑槽501、第一滑块502、第一固定块503、第二滑块504、第一插杆505、第二固定块506、齿条507、第一齿轮508、第一支撑架509、第一挡板510、第一连接板511、第三滑槽512、第二连接板513、第四滑槽514、第三滑块515、第二支撑架516、第一连接轴517、第二弹簧518、第一挡块519、第二挡块520、第二连接轴521、第三弹簧522、第四滑块523、卡块524联接构成。
44.第一锁定机构为:支撑板9上加工有与第一滑块502滑动连接的第二滑槽501,支撑板9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架509,第一支撑架509与第一滑块502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架509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架516,第二支撑架516上转动安装有第一齿轮508,第一齿轮508与第一滑块502上的齿条507啮合传动,第一齿轮508一侧面偏心设置有第三滑块515、另一侧面偏心设置有第四滑块523,第一支撑架509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511、第二连接板513,第一连接板511一侧面加工有与第三滑块515水平滑动连接的第三滑槽512,第一连接板511另一侧面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机构连接的第一插杆505,第一插杆505底部与卡块524接触,支撑板9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块503和第二固定块506,第一固定块503上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517,第一连接轴517一端设置有第一挡块519,第一连接轴517外圆周设置有第二弹簧518,第二弹簧518一端与第一固定块503一侧面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挡块519连接,第二固定块506上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521,第二连接轴521一端设置有第二挡块520,第一挡块519和第二
挡块520分别与卡块524接触,固定框2上加工有与第二滑块504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槽10,第一插杆505与第二滑块504接触,第二连接轴521外圆周设置有第三弹簧522,第三弹簧522一端与第二固定块506一侧面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挡块520连接,第二连接板513一侧面加工有与第四滑块523水平滑动连接的第四滑槽514,第二连接板513另一侧面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机构接触的第一挡板510。
45.如图15至图19所示,第一连接机构由第二外套筒701、第一连接筒702、第二连接筒703、第一卡槽704、第二半圆挡圈705、第四弹簧706、第二挡圈707、第二限位盘708、第二凸块709、第三半圆内套筒710、第五滑块711、第一滑孔712、第四半圆内套筒713联接构成。
46.第一连接机构为:固定框2内设置有第二外套筒701,第二外套筒701一端外圆周设置有第一连接筒702,第一连接筒702外圆周设置有外螺纹,第二外套筒701外圆周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筒702连接的第二连接筒703,第二连接筒703内圆周侧壁设置有第五滑块711,第二外套筒701上加工有与第五滑块711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孔712,第二外套筒701上加工有与第一锁定机构的卡块524卡接的第一卡槽704,第三半圆内套筒710与卡块524抵触,第二外套筒701内部设置有第三半圆内套筒710和第四半圆内套筒713,第三半圆内套筒710和第四半圆内套筒713一端外圆周分别设置有第二半圆挡圈705,第三半圆内套筒710和第四半圆内套筒713外圆周设置有与第二半圆挡圈705连接的第四弹簧706,第三半圆内套筒710和第四半圆内套筒713另一端外圆周均匀设置有第二凸块709,第二外套筒701内圆周侧壁设置有与第二凸块709接触的第二挡圈707,第二外套筒701内圆周一端设置有与第三半圆内套筒710和第四半圆内套筒713接触的第二限位盘708,第三半圆内套筒710和第四半圆内套筒713的内圆周与电缆1另一端连接。
47.如图20至图24所示,第二连接机构由第三外套筒801、第三连接筒802、第二卡槽803、第四连接筒804、第三半圆挡圈805、第五弹簧806、第三凸块807、第五半圆内套筒808、第六滑块809、第二滑孔810、第四挡圈811、第三限位盘812、第六半圆内套筒813联接构成。
48.第二连接机构为:固定框2内设置有第三外套筒801,第三外套筒801外圆周设置有第三连接筒802,第三连接筒802与第四连接筒804连接,第四连接筒804内圆周加工有内螺纹,第三连接筒802内圆周侧壁设置有第六滑块809,第三外套筒801外圆周加工有与第六滑块809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孔810,第三外套筒801上加工有与第二锁定机构连接的第二卡槽803,第三外套筒801内部设置有第五半圆内套筒808和第六半圆内套筒813,第五半圆内套筒808与卡块524抵触,第五半圆内套筒808和第六半圆内套筒813一端外圆周分别设置有第三半圆挡圈805,第五半圆内套筒808和第六半圆内套筒813外圆周设置有与第三半圆挡圈805连接的第五弹簧806,第五半圆内套筒808和第六半圆内套筒813另一端外圆周均匀设置有第三凸块807,第三外套筒801内圆周设置有与第三凸块807接触的第四挡圈811,第三外套筒801一端内圆周设置有与第五半圆内套筒808和第六半圆内套筒813一端抵触的第三限位盘812,第五半圆内套筒808和第六半圆内套筒813的内圆周与电缆1一端连接。
49.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铺设电线时,第一锁定机构固定第一连接机构,第二锁定机构固定第二连接机构,分别将每根电缆1依次贯穿固定框2中的单向传送机构、第一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避免了多根电缆1铺设时发现缠绕的情况,拉直电缆时,单向传送机构用于单向传输电缆1,避免了电缆1倒退,当电缆1一端从第二连接机构拉出后,第一锁定机构固定第一连接机构,第二锁定机构与第二连接机构分离,第二连接机构与电缆1一端
固定连接,继续拉动电缆1,当电缆1另一端接近第一连接结构,第一锁定机构与第一连接机构分离,第一连接结构与电缆另一端固定连接,重复对多根电缆1进行以上操作,多根电缆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固定连接,其中一根电缆1一端的第一连接机构与电缆1另一端的第二连接机构固定连接,便于对电缆1的两端进行连接,同时也便于对电缆1的铺设。
50.其中,在铺设电线时,第一锁定机构固定第一连接机构,第二锁定机构固定第二连接机构的工作原理:手动将第一滑块502在第二滑槽501中滑动,第一滑块502带动齿条507水平移动,齿条507带动第一齿轮508转动,第一齿轮508带动第三滑块515转动,第三滑块515在第三滑槽512中滑动同时带动第一连接板511运动,第一连接板511带动第一插杆505上升,第一齿轮508带动第四滑块523转动,第四滑块523在第四滑槽514中滑动并同时带动第二连接板513运动,第二连接板513带动第一挡板510下降,第一挡板510与第一连接机构的第二外套筒701抵触,达到第一锁定机构固定第一连接结构目的,由于第一锁定机构与第二锁定机构的结构相同,因此第二锁定机构固定第二连接机构的原理与以上原理相同。
51.其中,当电缆1贯穿单向传送机构时的工作原理为:电缆1经过第一半圆内套筒407和第二半圆内套筒409内部时,锯齿408能够增加第一半圆内套筒407和第二半圆内套筒409与电缆1的摩擦力,第一半圆内套筒407和第二半圆内套筒409一端与第一限位盘406抵触,对电缆1进行拉直处理,第一凸块405与第一挡圈404抵触,第一半圆内套筒407和第二半圆内套筒409夹紧电缆1外圆周,避免电缆1在铺设过程中倒退。
52.其中,当电缆1一端从第二连接机构拉出后,第二锁定机构与第二连接机构分离,第二连接机构与电缆1一端固定连接的工作原理为:由于第二锁定机构与第一锁定机构的结构相同,手动继续将第一滑块502在第二滑槽501中滑动,第一滑块502带动齿条507水平移动,齿条507带动第一齿轮508转动,第一齿轮508带动第三滑块515转动,第三滑块515在第三滑槽512中滑动同时带动第一连接板511运动,第一连接板511带动第一插杆505下降,第一插杆505带动卡块524下降,第一挡块519和第二挡块520与卡块524分离,卡块524卡在第二卡槽803中,电缆1在第二卡槽803和第六半圆内套筒813中通过时,第二卡槽803抵挡第二卡槽803,第二卡槽803和第六半圆内套筒813夹紧电缆1,电缆1继续抽动拉直过程中,电缆1一端与第二连接机构固定连接,同时第一齿轮508带动第四滑块523转动,第四滑块523在第四滑槽514中滑动并同时带动第二连接板513运动,第二连接板513带动第一挡板510上升,第一挡板510与第一连接机构的第二外套筒701分离。
53.其中,当电缆1另一端接近第一连接结构,第一锁定机构与第一连接机构分离,第一连接结构与电缆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工作原理为:原理同上。
54.其中,其中一根电缆1一端的第一连接机构与电缆1另一端的第二连接机构固定连接的工作原理为:手动推动第二连接筒703,第二连接筒703上的第五滑块711在第一滑孔712上水平滑动,第二连接筒703带动第一连接筒702滑出第二外套筒701,手动推动第三连接筒802,第三连接筒802上的第六滑块809在第二滑孔810上滑动,第三连接筒802带动第四连接筒804滑出第三外套筒801,将第四连接筒804的内螺纹与第一连接筒702的外螺纹螺纹连接,将两个电缆1的两端固定连接。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铺设的电缆,其特征在于:在壳体(3)内部设置有多个固定框(2),每个固定框(2)内贯穿电缆(1),每个固定框(2)内设置有与电缆(1)滑动连接的单向传送机构,每个固定框(2)内设置有第一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第一连接机构与电缆(1)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机构与电缆(1)另一端连接,每个固定框(2)上分别设置有支撑板(9),每个支撑板(9)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机构连接的第一锁定机构,每个支撑板(9)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机构连接的第二锁定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铺设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传送机构为:固定框(2)内设置有第一外套筒(401),第一外套筒(401)内圆周侧壁设置有第一挡圈(404),第一外套筒(401)内部设置有第一半圆内套筒(407)和第二半圆内套筒(409),第一外套筒(401)内圆周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半圆内套筒(407)和第二半圆内套筒(409)抵触的第一限位盘(406),第一半圆内套筒(407)和第二半圆内套筒(409)的内圆周侧壁与电缆(1)外圆周接触,第一半圆内套筒(407)和第二半圆内套筒(409)一端外圆周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半圆挡圈(402),第一半圆内套筒(407)和第二半圆内套筒(409)另一端外圆周均匀设置有与第一挡圈(404)接触的第一凸块(405),第一半圆内套筒(407)外圆周设置有与第一半圆挡圈(402)连接的第一弹簧(4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铺设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半圆内套筒(407)和第二半圆内套筒(409)的内圆周侧壁均匀设置有与电缆(1)外圆周接触的锯齿(40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铺设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锁定机构与第二锁定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的第一锁定机构为:支撑板(9)上加工有与第一滑块(502)滑动连接的第二滑槽(501),支撑板(9)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架(509),第一支撑架(509)与第一滑块(502)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架(509)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架(516),第二支撑架(516)上转动安装有第一齿轮(508),第一齿轮(508)与第一滑块(502)上的齿条(507)啮合传动,第一齿轮(508)一侧面偏心设置有第三滑块(515)、另一侧面偏心设置有第四滑块(523),第一支撑架(509)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511)、第二连接板(513),第一连接板(511)一侧面加工有与第三滑块(515)水平滑动连接的第三滑槽(512),第一连接板(511)另一侧面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机构连接的第一插杆(505),第一插杆(505)底部与卡块(524)接触,支撑板(9)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块(503)和第二固定块(506),第一固定块(503)上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517),第一连接轴(517)一端设置有第一挡块(519),第一连接轴(517)外圆周设置有第二弹簧(518),第二弹簧(518)一端与第一固定块(503)一侧面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挡块(519)连接,第二固定块(506)上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521),第二连接轴(521)一端设置有第二挡块(520),第一挡块(519)和第二挡块(520)分别与卡块(524)接触,固定框(2)上加工有与第二滑块(504)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槽(10),第一插杆(505)与第二滑块(504)接触,第二连接轴(521)外圆周设置有第三弹簧(522),第三弹簧(522)一端与第二固定块(506)一侧面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挡块(520)连接,第二连接板(513)一侧面加工有与第四滑块(523)水平滑动连接的第四滑槽(514),第二连接板(513)另一侧面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机构接触的第一挡板(5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铺设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机构为:固定框(2)内设置有第二外套筒(701),第二外套筒(701)一端外圆周设置有第一连接筒(702),第一连接筒(702)外圆周设置有外螺纹,第二外套筒(701)外圆周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筒
(702)连接的第二连接筒(703),第二连接筒(703)内圆周侧壁设置有第五滑块(711),第二外套筒(701)上加工有与第五滑块(711)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孔(712),第二外套筒(701)上加工有与第一锁定机构的卡块(524)卡接的第一卡槽(704),第三半圆内套筒(710)与卡块(524)抵触,第二外套筒(701)内部设置有第三半圆内套筒(710)和第四半圆内套筒(713),第三半圆内套筒(710)和第四半圆内套筒(713)一端外圆周分别设置有第二半圆挡圈(705),第三半圆内套筒(710)和第四半圆内套筒(713)外圆周设置有与第二半圆挡圈(705)连接的第四弹簧(706),第三半圆内套筒(710)和第四半圆内套筒(713)另一端外圆周均匀设置有第二凸块(709),第二外套筒(701)内圆周侧壁设置有与第二凸块(709)接触的第二挡圈(707),第二外套筒(701)内圆周一端设置有与第三半圆内套筒(710)和第四半圆内套筒(713)接触的第二限位盘(708),第三半圆内套筒(710)和第四半圆内套筒(713)的内圆周与电缆(1)另一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铺设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接机构为:固定框(2)内设置有第三外套筒(801),第三外套筒(801)外圆周设置有第三连接筒(802),第三连接筒(802)与第四连接筒(804)连接,第四连接筒(804)内圆周加工有内螺纹,第三连接筒(802)内圆周侧壁设置有第六滑块(809),第三外套筒(801)外圆周加工有与第六滑块(809)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孔(810),第三外套筒(801)上加工有与第二锁定机构连接的第二卡槽(803),第三外套筒(801)内部设置有第五半圆内套筒(808)和第六半圆内套筒(813),第五半圆内套筒(808)与卡块(524)抵触,第五半圆内套筒(808)和第六半圆内套筒(813)一端外圆周分别设置有第三半圆挡圈(805),第五半圆内套筒(808)和第六半圆内套筒(813)外圆周设置有与第三半圆挡圈(805)连接的第五弹簧(806),第五半圆内套筒(808)和第六半圆内套筒(813)另一端外圆周均匀设置有第三凸块(807),第三外套筒(801)内圆周设置有与第三凸块(807)接触的第四挡圈(811),第三外套筒(801)一端内圆周设置有与第五半圆内套筒(808)和第六半圆内套筒(813)一端抵触的第三限位盘(812),第五半圆内套筒(808)和第六半圆内套筒(813)的内圆周与电缆(1)一端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铺设的电缆,属于电力施工设备技术领域,每个固定框内贯穿电缆,每个固定框内设单向传送机构,每个固定框内设置有第一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第一连接机构与电缆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机构与电缆另一端连接,每个支撑板上分第一锁定机构,每个支撑板上分别设第二锁定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了当电缆一端从第二连接机构拉出后,第二连接机构与电缆一端固定连接,继续拉动电缆,当电缆另一端接近第一连接结构,多根电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固定连接,其中一根电缆一端的第一连接机构与电缆另一端的第二连接机构固定连接,便于对电缆的两端进行连接,同时也便于对电缆的铺设。同时也便于对电缆的铺设。同时也便于对电缆的铺设。


技术研发人员:解奔峰 张勇 刘孝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金广丰线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8
技术公布日:2023/9/2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