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07
阅读:123
评论:0
1.本文涉及车辆技术,尤指一种可移动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动汽车是近几年国内大力发展的新兴技术,通过合理利用电能驱动汽车行驶,可以避免燃油驱动,实现节能、绿色环保的目的。
3.现有的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汽车充电桩为固定式,受限于充电站相较于加油站数量更少,每个充电站的充电桩数量有限,以及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相比于燃油车的加油时间更长,充电站经常出现充电桩紧缺的状况,这也是消费者不愿意驾驶电动汽车进行远程出行的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充电装置,可以实现电动汽车及时补能。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充电装置,包括可移动的架体、燃油发电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燃油发电系统设于所述架体、并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燃油发电系统设置成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所述控制系统设置成与电动汽车电连接、并将所述燃油发电系统产生的电能补充给所述电动汽车。
6.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充电装置还包括:悬置系统,所述燃油发电系统通过所述悬置系统安装在所述架体上。
7.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燃油发电系统包括发动机和发电机,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发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发电机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8.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燃油发电系统还包括供油机构,与所述发动机的燃油流路相连接,设置成储存燃油以及向所述发动机供给燃油。
9.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燃油发电系统还包括进气机构,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相连接,设置成过滤进入所述发动机的空气。
10.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燃油发电系统还包括排气机构,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相连接,设置成处理所述发动机排出的废气。
11.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燃油发电系统还包括冷却机构,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流路相连接,设置成对所述发动机进行冷却降温。
12.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架体包括框架和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安装在所述框架上,设置成带动所述框架移动。
13.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架体还包括壳体,安装在所述框架上、并罩住所述燃油发电系统。
14.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为逆变充放电控制系统。
15.本技术提供的可移动充电装置,与电动汽车电连接后,燃油发电系统运行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控制系统再将燃油发电系统产生的电能补充给电动汽车,实现在任意位置
为电动汽车进行及时充电,可以消除消费者不愿意驾驶电动汽车进行远程出行的忧虑。
16.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出的可移动充电装置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提出的可移动充电装置被消费者推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出的可移动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3所示可移动充电装置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3所示可移动充电装置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24.110框架,120行走轮,130壳体,200燃油发电系统,300逆变充放电控制系统,400电动汽车,500悬置系统,600供油机构,710进气机构,720排气机构,800冷却机构,900地面,1000可移动充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5.本技术描述了多个实施例,但是该描述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充电装置1000,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可移动的架体、燃油发电系统200和控制系统,燃油发电系统200设于架体、并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燃油发电系统200设置成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控制系统设置成与电动汽车400电连接、并将燃油发电系统200产生的电能补充给电动汽车400。
27.该可移动充电装置1000,与电动汽车400电连接后,燃油发电系统200运行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控制系统再将燃油发电系统200产生的电能补充给电动汽车400,实现在任意位置为电动汽车400进行及时充电(例如:驾驶者可以在充电站租赁这种可移动充电装置为电动汽车400进行及时充电),可以消除消费者不愿意驾驶电动汽车400进行远程出行的忧虑。标号900为地面。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为逆变充放电控制系统300,燃油发电系统200产生的电能通过逆变充放电控制系统300补充给电动汽车400。
29.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可移动充电装置还包括:悬置系统500,燃油发电系统200通过悬置系统500安装在架体上,悬置系统500设置成减小燃油发电系统200在运行时的振动和噪音。
30.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燃油发电系统200包括发动机和发电机,发动机和发电机传动连接,发电机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发动机可以是柴油机或汽油机等,均可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燃油发电系统200还包括供油机构600,供油机构600与发动机的燃油流路相连接,供油机构600设置成储存燃油以及向发动机供给燃油。供油机构600的油箱容量可以设置成10l~70l。
3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燃油发电系统200还包括进气机构710,进气机构710与发动机的进气口相连接,进气机构710设置成过滤进入发动机的空气,保证发动机使用寿命。
3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燃油发电系统200还包括排气机构720,排气机构720与发动机的排气口相连接,排气机构720设置成(如采用三元催化器)处理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以降低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3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燃油发电系统200还包括冷却机构800,冷却机构800与发动机的冷却液流路相连接,冷却机构800设置成对发动机进行冷却降温,保证发动机使用寿命。冷却机构800通过冷却液对发动机进行冷却降温。
35.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架体包括框架110和行走机构,行走机构安装在框架110上,行走机构设置成带动框架110移动。可以是,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轮120。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架体还包括壳体130,安装在框架110上、并罩住燃油发电系统200,壳体130可以设置拖拽拉手,以方便用户推拉可移动充电装置。壳体130还可以设置拖挂连接部,方便汽车拖挂。
37.该可移动充电装置体积小、连接灵活,方便汽车拖挂,
38.电动汽车400的电池的能量密度在0.46~0.72mj(兆焦)/kg,如果使用汽油作为能量来源,其能量密度为12~17mj/kg,按照内燃机装置(即汽油机)40%热效率计算,汽油可以提供能量密度为:4.8~6.8mj/kg,是电池的10倍。
39.本技术的发动机设置成一种排量是1.0l的汽油机,运行在高效节油区,供油机构600的油箱容量为10l~40l,发电量30kwh~120kwh(按0.3l/kwh估算),电动汽车400采用可移动充电装置充一次电就可以行驶200km~750km。
40.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可移动充电装置,与电动汽车电连接后,燃油发电系统运行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控制系统再将燃油发电系统产生的电能补充给电动汽车,实现在任意位置为电动汽车进行及时充电,可以消除消费者不愿意驾驶电动汽车进行远程出行的忧虑。
41.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边”、“相对”、“四角”、“周边”、
““
口”字结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
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3.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移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的架体、燃油发电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燃油发电系统设于所述架体、并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燃油发电系统设置成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所述控制系统设置成与电动汽车电连接、并将所述燃油发电系统产生的电能补充给所述电动汽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悬置系统,所述燃油发电系统通过所述悬置系统安装在所述架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移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发电系统包括发动机和发电机,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发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发电机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发电系统还包括供油机构,与所述发动机的燃油流路相连接,设置成储存燃油以及向所述发动机供给燃油。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发电系统还包括进气机构,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相连接,设置成过滤进入所述发动机的空气。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发电系统还包括排气机构,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相连接,设置成处理所述发动机排出的废气。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发电系统还包括冷却机构,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流路相连接,设置成对所述发动机进行冷却降温。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移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框架和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安装在所述框架上,设置成带动所述框架移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移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还包括壳体,安装在所述框架上、并罩住所述燃油发电系统。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移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为逆变充放电控制系统。
技术总结
本文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充电装置,包括可移动的架体、燃油发电系统和控制系统,燃油发电系统设于架体、并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燃油发电系统设置成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控制系统设置成与电动汽车电连接、并将燃油发电系统产生的电能补充给电动汽车。该可移动充电装置与电动汽车电连接后,燃油发电系统运行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控制系统再将燃油发电系统产生的电能补充给电动汽车,实现在任意位置为电动汽车进行及时充电,可以消除消费者不愿意驾驶电动汽车进行远程出行的忧虑。车进行远程出行的忧虑。车进行远程出行的忧虑。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 黄于倩 李飞 李素芳 秦一智 赵金强 李子祥 武贵荣 李强 朱小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6
技术公布日:2023/9/2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