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9 阅读:88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电子设备在不同场景下的拍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电子设备采用可变光圈的设置也越来越普遍,同时,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发展,市场上的电子设备呈现出了小型、轻薄化的发展趋势。
3.因此,如何合理配置光学镜头的镜片数量、面型等参数,使镜头在具有可变光圈和小型化特性的同时,尽可能获得更优质的成像质量,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在满足高成像质量和小型化的同时,具有可变光圈的特点。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具有可变光圈,共有七片具有屈折力的透镜,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6.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7.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8.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9.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
10.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11.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12.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13.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14.25deg《fov/fno《60deg;
15.其中,fov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no为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圈数。
16.第二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光学镜头,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像侧。具有该光学镜头的摄像模组能够在满足高成像质量和小型化的同时,具有可变光圈的特点。
17.第三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设于所述壳体。具有该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能够在满足高成像质量和小型化的同时,具有可变光圈的特点。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该光学镜头具有可变光圈,能够使得光学镜头的光圈大小可调节,以使光学镜头能够在不同的拍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从而满足不同的拍摄需求,扩大光学镜头的使用范围。该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配合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的设计,可以使得大角度的入射光线进入到所述光学镜头,扩大光学镜头的视场角范围,以获得大视场角的特征,同时可以使入射光线得到有效会聚,从而有利于控制第一透镜在垂直光轴方向上尺寸,以满足光学镜头小型化的设计;配合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能够平衡第一透镜产生的像差,以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结合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透镜与第一透镜的面型更加匹配,以使入射光线平缓过渡,有利于校正轴外像差,降低光学镜头的公差敏感度,同时,还有利于合理配置前后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以降低产生鬼像的风险,从而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可进一步加强光学镜头于近光轴处的光线会聚,以控制光线的入射角度,从而有利于校正光学镜头的畸变及像面弯曲,进而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有利于校正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产生的像差,促进光学镜头的像差平衡;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结合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的设置,能够平衡第四透镜难以平衡的像差,以有利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像差平衡,提高所述光学镜头的解像力,从而提高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结合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的设置,既能使得边缘视场光线得到有效会聚,减小边缘视场光线的偏折,以校正入射光线经过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所产生的边缘视场像差,又能使得第六透镜与第五透镜的面型高度匹配,以降低光学镜头的公差敏感度,进一步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配合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七透镜,能够平衡前透镜组(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产生的难以校正的像差,促进光学镜头的像差平衡,以提高光学镜头的解像力,从而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结合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的设置,不仅能降低光学镜头的公差敏感度,还能缩短光学镜头的总长,以实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同时,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能够使得边缘视场的光线以较小的偏转角入射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以使像面边缘能够获得较高的相对亮度,从而有效避免暗角的产生,提升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
20.此外,光学镜头满足25deg《fov/fno《60deg,通过约束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与光圈数的比值,能够兼顾设计难度和视场角的需求,同时使得光圈在合理范围内,以提供一种宽视角和大光圈的组合效果。当其比值低于下限时,宽视角与大光圈的关系存在矛盾,光学镜头兼顾小视角和大光圈的性能时,光学镜头的设计难度增大,同时透镜的口径进一步扩大,不利于降低公差敏感度和提升制造合格率;光学镜头兼顾大视角和小光圈的性能时,易导致边缘视场的相对照度不足,造成光学镜头的解像力下降。当其比值高于上限时,光学镜头需同时兼顾宽视角和大光圈,对光学镜头的设计要求极高,难以确保透镜的公差敏感度。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
图。
22.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在第一光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在第一光圈状态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及畸变曲线图;
24.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在第二光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在第二光圈状态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及畸变曲线图;
26.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在第三光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在第三光圈状态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及畸变曲线图;
28.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在第一光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在第一光圈状态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及畸变曲线图;
30.图9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在第二光圈状态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及畸变曲线图;
31.图10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在第三光圈状态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及畸变曲线图;
32.图11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在第一光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2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在第一光圈状态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及畸变曲线图;
34.图13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在第二光圈状态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及畸变曲线图;
35.图14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在第三光圈状态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及畸变曲线图;
36.图15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在第一光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6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在第一光圈状态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及畸变曲线图;
38.图17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在第二光圈状态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及畸变曲线图;
39.图18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在第三光圈状态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及畸变曲线图;
40.图19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在第一光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1.图20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在第一光圈状态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及畸变曲线图;
42.图21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在第二光圈状态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及畸变曲线图;
43.图22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在第三光圈状态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及畸变曲线图;
44.图23是本技术公开的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45.图24是本技术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47.请参阅图1,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100,光学镜头100共有七片具有屈折力的透镜,包括沿光轴o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成像时,光线从第一透镜l1的物侧依次进入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并最终成像于光学镜头100的成像面101上。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第七透镜l7具有负屈折力。
48.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11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12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或凸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21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22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第三透镜的物侧面31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32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或凸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41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或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42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或凸面;第五透镜的物侧面51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52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61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六透镜的像侧面62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第七透镜的物侧面71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七透镜的像侧面72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
49.通过合理配置第一透镜l1至第七透镜l7之间的各透镜的面型和屈折力,使得光学镜头100能够满足小型化的设计,同时具有高成像质量。
50.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的材质均为塑料,此时,光学镜头100能够减少重量并降低成本。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的材质也可为玻璃,此时,能够使得光学镜头100具有良好的光学效果,同时还可以降低光学镜头100的温漂敏感度。
51.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加面型设计的自由度,上述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可均为非球面透镜。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加工成型,上述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也可采用球面透镜。
52.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还包括红外滤光片80,红外滤光片80设置于第七透镜l7与光学镜头100的成像面101之间。可选地,红外滤光片80可为红外截止滤光片,以滤除红外光,通过可见光,使得成像更符合人眼的视觉体验,从而提升成像质量。
5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红外滤光片80也可为红外带通滤光片,以使红外光通过,并反射可见光,以实现光学镜头100的红外成像,使得光学镜头100能够在暗光环境或特殊应用场景下成像并获得较好的成像质量。
54.可以理解的是,红外滤光片80可以是塑料制成的,也可以是光学玻璃镀膜制成的,或者其他材质的红外滤光片80,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55.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还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为孔径光阑和/或视场光
阑,例如光阑sto可为孔径光阑,或者,光阑sto可为视场光阑,或者,光阑sto可为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通过将光阑sto设置在第一透镜l1的物侧,能够使出射光瞳远离成像面101,在不降低光学镜头100的远心性的情况下还能减小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直径,从而实现小型化。
56.可选地,光阑sto是可变光阑,通过调节光阑sto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11的距离d1、光阑sto的开孔大小以及红外滤光片80至成像面101的距离d2,以调节光学镜头100的光圈大小,从而能够使得光学镜头100具有可变光圈的特性,以使光学镜头100能够适应不同的拍摄条件,满足不同的拍摄需求,进而扩大光学镜头100的使用范围,并提高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本发明示出了光阑sto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光学镜头100,以使光学镜头100具有光圈最大状态、光圈最小状态以及中间状态,这样,既能有助于对光学镜头100在不同状态下的理解和实现,又能控制光学镜头100的光圈变化范围,以实现较大范围的光圈调节。可以理解地,在调节光阑sto的过程中,光学镜头100的光圈大小也在随之变化,使得光学镜头100能够在多个不同的光圈状态之间切换,以使光学镜头100具有多个光圈状态,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三种状态。
57.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可选地,光阑sto分别具有三个不同的状态时,可以使得光学镜头100具有不同的光圈数,基于此,为方便对光阑sto的三个状态进行描述,定义光学镜头100的光圈最大的状态为第一光圈状态fno1,如图1所示,此时光学镜头100的光阑sto称为光学镜头100在第一光圈状态fno1下的光圈;定义光学镜头100的中间状态为第二光圈状态fno2,如图3所示,此时光学镜头100的光阑sto称为光学镜头100在第二光圈状态fno2下的光圈;定义光学镜头100的光圈最小的状态为第三光圈状态fno3,如图5所示,此时光阑sto称为光学镜头100在第三光圈状态fno3下的光圈。
58.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光阑sto也可设置在其他透镜之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59.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关系式:0.10mm-1
《ttl/(imgh*2)/f《0.12mm-1
,例如ttl/(imgh*2)/f=0.102mm-1
、0.105mm-1
、0.110mm-1
、0.112mm-1
、0.113mm-1
、0.114mm-1
、0.116mm-1
、0.117mm-1
、0.118mm-1
或0.119mm-1
等。其中,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11至光学镜头100的成像面101于光轴o上的距离(即光学镜头100的总长),imgh为光学镜头100的最大有效成像圆的半径(即光学镜头100的半像高),f为光学镜头100的焦距。
60.通过限制光学镜头100的总长、焦距与最大有效成像圆,能够使得光学镜头100的总长与成像面101的比值较小,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100的小型化。
61.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关系式:2《|r71/r72|《3,例如|r71/r72|=2.103、2.297、2.315、2.346、2.350、2.381、2.564、2.731、2.825或2.983等。其中,r71为第七透镜的物侧面71于光轴o处的曲率半径,r72为第七透镜的像侧面72于光轴o处的曲率半径。
62.可以理解地,曲率半径的大小能够呈现透镜中心位置的面型变化趋势,基于此,通过约束第七透镜的物侧面71与第七透镜的像侧面72的曲率半径的比值,使得第七透镜的物侧面71与第七透镜的像侧面72的曲率半径的差异更加合理,当第七透镜l7满足上述关系式时,第七透镜的物侧面71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七透镜的像侧面72的曲率半径,以使入射光线保持较小的偏转角度,有利于校正前透镜组(即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产生的像散,提高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
63.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关系式:6《|f7|/|sag71|《8,或者,|f7/sag72|》6,或者,6《|f7|/|sag71|《8且|f7/sag72|>6。示例性的,|f7|/|sag71|=6.123、6.245、6.635、6.736、6.745、6.932、7.155、7.365、7.566或7.812等,|f7/sag72|=6.061、6.233、6.546、6.741、6.903、10.120、11.075、25.781、32.502或35.810等。其中,f7为第七透镜l7的焦距,sag71为第七透镜的物侧面71与光轴o的交点至第七透镜的物侧面71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处于光轴o上的距离(即第七透镜的物侧面71的最大有效半径处的矢高),sag72为第七透镜的像侧面72与光轴o的交点至第七透镜的像侧面72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处于光轴o上的距离(即第七透镜的像侧面72的最大有效半径处的矢高)。
64.通过约束第七透镜l7的焦距与第七透镜的物侧面71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处的矢高的比值,或者,通过约束第七透镜l7的焦距与第七透镜的像侧面72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处的矢高的比值,或者,通过约束第七透镜l7的焦距分别与第七透镜的物侧面71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处的矢高以及第七透镜的像侧面72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处的矢高的比值,能够合理配置第七透镜l7的屈折力与透镜形状,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光学镜头100的色差与球差,提高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同时,通过合理分布第七透镜l7的屈折力,能够提高光学镜头100的收光能力,以有利于边缘视场的光线进入光学镜头100,提高光学镜头100的相对照度,降低暗角的产生风险。此外,通过约束第七透镜l7的焦距与矢高,能够有利于压缩光学镜头100的尺寸,以满足小型化设计。
65.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关系式:2《(|sag71|+|sag72|)/ct7《4,例如(|sag71|+|sag72|)/ct7=2.026、2.140、2.275、2.838、3.146、3.239、3.558、3.734、3.865或3.928等。其中,sag71为第七透镜的物侧面71与光轴o的交点至第七透镜的物侧面71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处于光轴o上的距离(即第七透镜的物侧面71的最大有效半径处的矢高),sag72为第七透镜的像侧面72与光轴o的交点至第七透镜的像侧面72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处于光轴o上的距离(即第七透镜的像侧面72的最大有效半径处的矢高),ct7为第七透镜l7于光轴o上的厚度(即第七透镜l7的中心厚度)。
66.通过限制第七透镜的物侧面71与第七透镜的像侧面72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处的矢高以及第七透镜l7的中心厚度,能够使得第七透镜l7的厚薄程度更加均匀,避免透镜过薄或过厚,以减小光线在成像面101的入射角,降低光学镜头100的敏感度,同时,搭配第七透镜的物侧面71和第七透镜的像侧面7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的面型,还能使得第七透镜l7的面型存在反曲,以修正前透镜组产生的畸变和场曲,使得光学镜头100的靠近成像面101的透镜的屈折力分布更加均匀,以提高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
67.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关系式:0.3《yc72/sd72《0.5,或者,0.5《yc62/sd62《0.7,或者,0.3《yc72/sd72《0.5且0.5《yc62/sd62《0.7。示例性的,yc72/sd72=0.327、0.348、0.376、0.386、0.396、0.403、0.415、0.453、0.479或0.495等,yc62/sd62=0.526、0.555、0.580、0.582、0.603、0.628、0.649、0.662、0.671或0.682等。其中,yc62为第六透镜的像侧面62的轴外临界点至光轴o的垂直距离(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62的垂轴高度,参见图1),yc72为第七透镜的像侧面72的轴外临界点至光轴o的垂直距离(即第七透镜的像侧面72的垂轴高度,参见图1),sd62为第六透镜的像侧面62的最大有效半口径,sd72为第七透镜的像侧面72的最大有效半口径。
68.由于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作为最靠近成像面101的两片透镜,其像侧面的最
大有效半口径大小决定最终到达成像面101的光线束,因此,通过约束第六透镜的像侧面62的垂轴高度与最大有效半口径的比值,或者,通过约束第七透镜的像侧面72的垂轴高度与最大有效半口径的比值,或者,通过约束第七透镜的像侧面72的垂轴高度与最大有效半口径的比值以及第六透镜的像侧面62的垂轴高度与最大有效半口径的比值,使得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与图像传感器的尺寸匹配,以确保在成像面101上具有足够的光线束,从而增大光学镜头100的成像面101尺寸,进而有利于匹配更大尺寸的图像传感器。同时,结合第六透镜的像侧面62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第七透镜的像侧面72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的面型设置,能够使得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设有多个反曲点,有利于边缘视场的光线进入光学镜头100,同时修正第一透镜l1至第五透镜l5产生的畸变和场曲,使得光学镜头100的靠近成像面101的透镜的屈折力分布更加均匀,以提高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
69.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关系式:1《f1/f《1.2,例如f1/f=1.036、1.091、1.105、1.128、1.139、1.145、1.156、1.162、1.183或1.196等。其中,f为光学镜头100的焦距,f1为第一透镜l1的焦距,
70.通过约束第一透镜l1的焦距与光学镜头100的焦距的比值,能够有利于合理配置第一透镜l1的屈折力,以支撑光学镜头100的大视场角及大光圈特性,有利于会聚由物侧进入光学镜头100的入射光线,减小偏转角度,从而减小光学镜头100的像差引入量,有利于光学镜头100的像差平衡,提高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
71.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关系式:7《f123《8,例如f123=7.034、7.126、7.255、7.350、7.411、7.568、7.629、7.876、7.928或7.990等。其中,f123为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的组合焦距。
72.通过约束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的组合焦距,使得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的组合透镜为正透镜,以使组合透镜的边缘厚度之和小于中心厚度之和,使得组合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以有利于使大角度的入射光线平缓过渡,从而减小光学镜头100的像差,提高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同时,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的组合透镜的面型简单,不仅能够使得变化量小,以使光学镜头100的像差引入量可控,有利于减小第四透镜l4至第七透镜l7带来的像差校正的压力,促进光学镜头100的像差平衡,还能提高第一透镜l1至第三透镜l3的可加工性,减小组合透镜的公差敏感度,以有利于提高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
73.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关系式:25deg《fov/fno《60deg,例如fov/fno=25.326deg、28.821deg、29.00deg、29.643deg、40.350deg、41.500deg、52.645deg、54.865deg、56.824deg或58.631deg等。其中,fov为光学镜头100的最大视场角,fno为光学镜头100的光圈数。
74.通过约束光学镜头100的最大视场角与光圈数的比值,能够兼顾设计难度和视场角的需求,同时使得光圈在合理范围内,以提供一种宽视角和大光圈的组合效果。当其比值低于下限时,宽视角与大光圈的关系存在矛盾,光学镜头100兼顾小视角和大光圈的性能时,光学镜头100的设计难度增大,同时透镜的口径进一步扩大,不利于降低公差敏感度和提升制造合格率;光学镜头100兼顾大视角和小光圈的性能时,易导致边缘视场的相对照度不足,造成光学镜头100的解像力下降。当其比值高于上限时,光学镜头100需同时兼顾宽视
角和大光圈,对光学镜头100的设计要求极高,难以确保透镜的公差敏感度。
75.可以理解地,由前述可知,光学镜头100的光阑sto具有多个不同的光阑状态,以使光学镜头100具有不同的光圈大小,基于此,fno1、fno2、fno3均满足上述关系式:25deg《fov/fno《60deg。其中,fno1为光学镜头100在第一光圈状态下的光圈数,fno2为光学镜头100在第二光圈状态下的光圈数,fno3为光学镜头100在第三光圈状态下的光圈数。
76.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关系式:0.8《imgh/f《0.9,例如imgh/f=0.816、0.827、0.834、0.849、0.852、0.864、0.872、0.875、0.885或0.899等。
77.通过约束光学镜头100的半像高和焦距的比值,能够有利于使光学镜头100在满足小型化的同时具有大像面的特点,以实现远距离拍摄。
78.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关系式:0.15《|(r51-r52)/(r51+r52)|《0.30,例如|(r51-r52)/(r51+r52)|=0.151、0.175、0.184、0.206、0.226、0.244、0.247、2.674、2.865或0.292等。其中,r51为第五透镜的物侧面51于光轴o处的曲率半径,r52为第五透镜的像侧面52于光轴o处的曲率半径。
79.通过合理配置第五透镜的物侧面51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52曲率半径,能够有效分配第五透镜l5承担的光学偏折角,同时改善轴外视场像散,提高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
80.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关系式:0.8《dl/ttl《0.9,例如dl/ttl=0.816、0.823、0.844、0.859、0.861、0.863、0.865、0.876、0.882或0.891。其中,d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11至第七透镜的像侧面72于光轴o上的距离。
81.通过约束第一透镜的物侧面11至第七透镜的像侧面72于光轴o上的距离和光学镜头100的总长的比值,使得光学镜头100的结构布局更合理,以有利于在满足小型化的同时,增大第七透镜的像侧面72至图像传感器的空间尺寸,从而有利于摄像模组的结构设计,提高摄像模组的结构可靠性。
82.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关系式:1.5《(dt34+ct5)/(dt45+dt56)《3,例如(dt34+ct5)/(dt45+ct56)=1.534、1.646、1.858、2.041、2.169、2.345、2.527、2.659、2.861或2.922等。其中,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11至光学镜头100的成像面101于光轴o上的距离,dt34为第三透镜的像侧面32至第四透镜的物侧面41于光轴o上的距离(即第三透镜l3至第四透镜l4的空气间隙),dt45为第四透镜的像侧面42至第五透镜的物侧面51于光轴o上的距离(即第四透镜l4至第五透镜l5的空气间隙),dt56为第五透镜的像侧面52至第六透镜的物侧面61于光轴o上的距离(即第五透镜l5至第六透镜l6的空气间隙),ct5为第五透镜l5于光轴o上的厚度(即第五透镜l5的中心厚度)。
83.通过合理配置第三透镜l3至第六透镜l6之间各透镜的空气间隙与第五透镜l5的中心厚度,能够在满足小型化的同时使得中间透镜(即第三透镜l3至第六透镜l6)的空气间隙足够大,以有利于降低光学镜头100的敏感度,同时,还能使入射光线通过第五透镜l5后得到有效发散,以有利于使光学镜头100具有大像面的特性。
84.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关系式:1.2《(ct1+ct3)/(ct4+ct5)《2,例如(ct1+ct3)/(ct4+ct5)=1.226、1.298、1.376、1.385、1.438、1.546、1.648、1.752、1.831或1.975等。其中,ct1为第一透镜l1于光轴o上的厚度(即第一透镜l1的中心厚度),ct3为第三透镜l3于光轴o上的厚度(即第三透镜l3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l4于光轴o上的厚度(即第四透镜l4的中心厚度),ct5为第五透镜l5于光轴o上的厚度(即第五透镜l5的中心厚度)。
85.通过合理配置第一透镜l1、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以及第五透镜l5的中心厚度,使得光学镜头100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以有利于降低光学镜头100的敏感度,并缓解光线的入射角度,从而有利于减少像差引入量,提高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同时,通过约束各透镜的中心厚度,还能有利于缩短光学镜头100的总长,以满足光学镜头100的小型化设计。
86.另外,第一透镜l1至第七透镜l7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0087][0088]
其中,z是非球面上相应点到与表面顶点相切的平面的距离,r是非球面上任一点到光轴的距离,c是非球面顶点的曲率,c=1/y,y为曲率半径(即,近轴曲率c为表1中的y半径的倒数),k是圆锥常数,ai为非球面面型公式中与第i项高次项相对应的系数。
[0089]
以下将结合具体参数对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0进行详细说明。
[0090]
第一实施例
[0091]
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光阑sto、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以及红外滤光片80。其中,关于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第七透镜l7的材料可参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0092]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第七透镜l7具有负屈折力。
[0093]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11、第一透镜的像侧面1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21、第二透镜的像侧面2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三透镜的物侧面31、第三透镜的像侧面3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41、第四透镜的像侧面4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和凸面;第五透镜的物侧面51、第五透镜的像侧面5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61、第六透镜的像侧面6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七透镜的物侧面71、第七透镜的像侧面7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
[0094]
第一实施例中,图1、图3以及图5分别示出了光阑sto处于三个不同的状态下的光学镜头100的示意图,其中,图3和图5所示的光阑sto在光学镜头100中的位置没有变化,仅焦平面有所变化。当光阑sto处于三个不同的状态时,能够使得光学镜头100具有不同的光圈数,基于此,为方便对光阑sto的三个状态进行描述,定义光学镜头100的光圈最大的状态为第一光圈状态fno1(参见图1),光学镜头100的中间状态为第二光圈状态fno2(参见图3),光学镜头100的光圈最小的状态为第三光圈状态fno3(参见图5)。可以理解地,光阑sto包括但不限于此三个状态,通过调节光阑sto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11的距离d1、光阑sto的开孔大小以及红外滤光片80至成像面101的距离,还能使得光阑sto具有其他不同的状态,以使光学镜头100获得不同大小的光圈数。下述各实施例的光阑sto也均具有三个不同的状态,以使得光学镜头100具有可变光圈的特性,而下述实施例不再对光阑sto的三个不同的状态的示例进行赘述,仅以光阑sto在其中一个状态处作为对该实施例的参考,而下述示例也对
此不再进行过多的说明。
[0095]
具体地,以光学镜头100的焦距f=6.40mm,光学镜头100的最大视场角fov=81.60deg,光学镜头100的光学总长ttl=7.899mm为例,光学镜头100的其他参数由下表1给出。其中,沿光学镜头100的光轴o由物侧至像侧的各元件依次按照表1从上至下的各元件的顺序排列。在同一透镜中,面序号较小的表面为该透镜的物侧面,面序号较大的表面为该透镜的像侧面,如面序号2和3分别对应第一透镜的物侧面11和第一透镜的像侧面12。表1中的y半径为相应面序号的物侧面或像侧面于光轴o处的曲率半径。透镜的“厚度”参数列中的第一个数值为该透镜于光轴o上的厚度,第二个数值为该透镜的像侧面至后一表面于光轴o上的距离。光阑sto于“厚度”参数列中的数值为光阑sto至后一表面顶点(顶点指表面与光轴o的交点)于光轴o上的距离,默认第一透镜的物侧面11到最后一枚透镜像侧面的方向为光轴o的正方向,当该值为负时,表明光阑sto设置于后一表面顶点的像侧,若光阑sto厚度为正值时,光阑sto在后一表面顶点的物侧。可以理解的是,表1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且表1中的折射率、阿贝数均在参考波长587.6nm下得到,焦距的参考波长为555nm。
[0096]
表2给出了第一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在第一光圈状态至第三光圈状态下,光阑sto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11于平行于光轴o方向上的距离d1、光圈数fno、光学总长ttl、最大视场角fov。其中,fno1为光学镜头100的第一光圈状态(即光学镜头100的光圈最大的状态),fno2为光学镜头100的第二光圈状态(即光学镜头100的中间状态),fno3为光学镜头100的第三光圈状态(即光学镜头100的光圈最小的状态)。
[0097]
表3中的k为圆锥常数,表3给出了可用于第一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0098]
表1
[0099][0100][0101]
表2
[0102]
第一实施例d1(单位:mm)fnofov(单位:deg)ttl(单位:mm)
fno1-0.2001.5581.607.899fno20.1002.0081.607.899fno30.1002.8081.607.899
[0103]
表3
[0104][0105][0106]
请一并参阅图2、图4以及图6中的(a),图2、图4以及图6中的(a)分别示出了在第一光圈状态、第二光圈状态以及第三光圈状态下,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分别在波长为650.00nm、610.00nm、555.00nm、510.00nm以及470.00nm下的纵向球差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单位为mm,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由2、图4以及图6中的(a)可以看出,在第一光圈状态(如图2)、第二光圈状态(如图4)以及第三光圈状态(如图6)下,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球差数值较佳,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较好。
[0107]
请参阅图2、图4以及图6中的(b),图2、图4以及图6中的(b)分别示出了在第一光圈状态、第二光圈状态以及第三光圈状态下,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55.00nm下的像散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单位为mm。像散图中的t表示成像面101在子午方向的弯曲、s表示成像面101在弧矢方向的弯曲。由图2、图4以及图6中的(b)可以看出,在该波长下,第一光圈状态(如图2)、第二光圈状态(如图4)以及第三光圈状态(如图6)的光学镜头100的像散得到了较好的补偿。
[0108]
请参阅图2、图4以及图6中的(c),图2、图4以及图6中的(c)分别示出了在第一光圈
状态、第二光圈状态以及第三光圈状态下,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55.00nm下的畸变曲线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畸变,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单位为mm。由图2、图4以及图6中的(c)可以看出,在该波长下,第一光圈状态(如图2)、第二光圈状态(如图4)以及第三光圈状态(如图6)的光学镜头100的畸变得到了很好的校正。
[0109]
第二实施例
[0110]
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光阑sto、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以及红外滤光片80。其材料可参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此处不再赘述。进一步地,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的物侧面41、第四透镜的像侧面4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其余透镜的屈折力及面型设置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111]
具体地,以光学镜头100的焦距f=6.33mm,光学镜头100的最大视场角fov=81.60deg,光学镜头100的光学总长ttl=7.926mm为例。该第二实施例中的其他参数由下表4、表5以及表6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可以理解的是,表4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且表4中的折射率、阿贝数均在参考波长587.6nm下得到,焦距的参考波长为555nm。
[0112]
表4
[0113][0114][0115]
表5
[0116]
第二实施例d1(单位:mm)fnofov(单位:deg)ttl(单位:mm)fno1-0.2001.5581.607.926fno20.1002.0081.607.926fno30.1002.8081.607.926
[0117]
表6
[0118][0119]
请参阅图8至图10,由图8至图10中的(a)纵向球差图、(b)像散图以及(c)畸变曲线图可知,在第一光圈状态、第二光圈状态以及第三光圈状态下,光学镜头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此外,关于图8至图10中的(a)、图8至图10中(b)以及图8至图10中(c)中各曲线对应的波长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关于图2、图4以及图6中的(a),图2、图4以及6中的(b),图2、图4以及图6中的(c)所描述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0120]
第三实施例
[0121]
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光阑sto、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以及红外滤光片80。其材料可参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此处不再赘述。进一步地,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的物侧面31、第三透镜的像侧面32于近光轴o处均为凸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41、第四透镜的像侧面42于近光轴o处均为凹面。其余透镜的屈折力及面型设置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122]
具体地,以光学镜头100的焦距f=6.23mm,光学镜头100的最大视场角fov=83.00deg,光学镜头100的光学总长ttl=7.801mm为例。该第三实施例中的其他参数由下表7、表8以及表9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可以理解的是,表7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且表7中的折射率、阿贝数均在参考波长587.6nm下得到,焦距的参考波长为555nm。
[0123]
表7
[0124][0125]
表8
[0126][0127][0128]
表9
[0129][0130]
请参阅图12至图14,由图12至图14中的(a)纵向球差图、(b)像散图以及(c)畸变曲线图可知,在第一光圈状态、第二光圈状态以及第三光圈状态下,光学镜头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此外,关于图12至图14中的(a)、图12至图14中的(b)以及图12至图14中的(c)中各曲线对应的波长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关于图2、图4以及图6中的(a),图2、图4以及6中的(b),图2、图4以及图6中的(c)所描述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0131]
第四实施例
[0132]
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光阑sto、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以及红外滤光片80。其材料可参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且透镜的屈折力及面型设置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133]
具体地,以光学镜头100的焦距f=6.42mm,光学镜头100的最大视场角fov=81.20deg,光学镜头100的光学总长ttl=8.121mm为例。该第四实施例中的其他参数由下表10、表11以及表12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可以理解的是,表10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且表10中的折射率、阿贝数均在参考波长587.6nm下得到,焦距的参考波长为555nm。
[0134]
表10
[0135][0136]
表11
[0137]
第四实施例d1(单位:mm)fnofov(单位:deg)ttl(单位:mm)fno1-0.2001.5581.208.121fno20.1002.0081.208.121fno30.1002.8081.208.121
[0138]
表12
[0139]
[0140][0141]
请参阅图16至图18,由图16至图18中的(a)纵向球差图、(b)像散图以及(c)畸变曲线图可知,在第一光圈状态、第二光圈状态以及第三光圈状态下,光学镜头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此外,关于图16至图18中的(a)、图16至图18中的(b)以及图16至图18中的(c)中各曲线对应的波长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关于图2、图4及图6中的(a),图2、图4及6中的(b),图2、图4及图6中的(c)所描述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0142]
第五实施例
[0143]
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光阑sto、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以及红外滤光片80。其材料可参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此处不再赘述。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12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的物侧面41、第四透镜的像侧面4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其余透镜的屈折力及面型设置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144]
具体地,以光学镜头100的焦距f=6.48mm,光学镜头100的最大视场角fov=80.70deg,光学镜头100的光学总长ttl=8.264mm为例。该第五实施例中的其他参数由下表13、表14以及表15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可以理解的是,表13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且表13中的折射率、阿贝数均在参考波长587.6nm下得到,焦距的参考波长为555nm。
[0145]
表13
[0146]
[0147][0148]
表14
[0149]
第五实施例d1(单位:mm)fnofov(单位:deg)ttl(单位:mm)fno1-0.2001.5580.708.264fno20.1002.0080.708.264fno30.1002.8080.708.264
[0150]
表15
[0151][0152]
请参阅图20至图22,由图20至图22中的(a)纵向球差图、(b)像散图以及(c)畸变曲线图可知,在第一光圈状态、第二光圈状态以及第三光圈状态下,光学镜头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此外,关于图20至图22中的(a)、图20至图22中的(b)以及图20至图22中的(c)中各曲线对应的波
长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关于图2、图4及图6中的(a),图2、图4及6中的(b),图2、图4及图6中的(c)所描述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0153]
请参阅表16,表1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各关系式的比值汇总。
[0154]
表16
[0155][0156]
请参阅图23,第二方面,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200,该摄像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201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光学镜头100,该图像传感器201设于光学镜头100的像侧。该光学镜头100用于接收被摄物的光信号并投射到图像传感器201,图像传感器201用于将对应于被摄物的光信号转换为图像信号,这里不做赘述。可以理解,具有上述光学镜头100的摄像模组200在满足高成像质量和小型化的同时,具有可变光圈的特点。由于上述技术效果已在光学镜头100的实施例中做了详细介绍,此处就不再赘述。
[0157]
请参阅图24,第三方面,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300,该电子设备300包括壳体301以及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摄像模组200,摄像模组200设于壳体301。其中,该电子设备300可以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监控器、行车记录仪、倒车影像等。可以理解,具有上述摄像模组200的电子设备300,也具有上述光学镜头的全部技术效果。即,在满足高成像质量和小型化的同时,具有可变光圈的特点。由于上述技术效果已在光学镜头的实施例中做了详细介绍,此处就不再赘述。
[0158]
本文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159]
应理解,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0160]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光学镜头,具有可变光圈,其特征在于,共有七片具有屈折力的透镜,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25deg<fov/fno<60deg;其中,fov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no为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圈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关系式:2<|r71/r72|<3;其中,r71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于所述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72为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于所述光轴处的曲率半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关系式:6<|f7|/|sag71|<8;和/或,|f7/sag72|>6;其中,f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sag71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与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处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sag72为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处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关系式:2<(|sag71|+|sag72|)/ct7<4;其中,sag71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与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处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sag72为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处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ct7为所述第七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关系式:0.3<yc72/sd72<0.5;和/或,0.5<yc62/sd62<0.7;其中,yc62为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轴外临界点至所述光轴的垂直距离,yc72为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轴外临界点至所述光轴的垂直距离,sd62为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sd72为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关系式:1<f1/f<1.2;和/或,7<f123<8;
其中,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123为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关系式:0.10mm-1
<ttl/(imgh*2)/f<0.12mm-1
;和/或,0.8<imgh/f<0.9;和/或,0.15<|(r51-r52)/(r51+r52)|<0.30;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有效成像圆的半径,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焦距,r51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所述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52为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所述光轴处的曲率半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关系式:0.8<dl/ttl<0.9;和/或,1.5<(dt34+ct5)/(dt45+dt56)<3;和/或,1.2<(ct1+ct3)/(ct4+ct5)<2;其中,d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dt34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dt45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dt56为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ct1为所述第一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ct3为所述第三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ct4为所述第四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ct5为所述第五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9.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像侧。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设于所述壳体。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光学镜头具有可变光圈,且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物侧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物侧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物侧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有负屈折力的第七透镜,物侧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光学镜头满足:25deg<FOV/FNO<60deg。从而,能够在满足高成像质量和小型化的同时,具有可变光圈的特点。具有可变光圈的特点。具有可变光圈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刘彬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欧菲光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4
技术公布日:2023/9/2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