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未命名 09-29 阅读:63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一种喹唑啉酮衍生物,特别涉及一种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2.当前,细菌性作物病害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噻菌铜、叶枯唑、中生霉素、农用硫酸链霉素均是主要的防治药剂。然而,这些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且多年的使用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抗药性。因此,研发可有效调控植物病原细菌的新型农用杀菌剂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3.发明目的:本发的第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对植物病原细菌病害具有抑制作用的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本发明的第二目的为提供所述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第三目的为提供所述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在防治植物病原细菌病害方面的应用。
4.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结构式如式a所示:
[0005][0006]
其中,r1选自氢、卤素、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n为含1~6碳原子的桥链;x为卤素。
[0007]
优选的,所述n为含1~2碳原子的桥链。
[0008]
优选的,所述x为氯或溴。
[0009]
优选的,所述喹唑啉酮衍生物的结构式为:
[0010][0011]
本发明所述的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以化合物ⅰ和吡啶为原料,溶于有机溶剂,加热反应至tlc监测反应原料消失,得到所述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合成路线如下:
[0012][0013]
优选的,所述加热反应温度为50~80℃;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甲醇或乙腈。
[0014]
优选的,所述化合物ⅰ与吡啶的摩尔比为1.0:1.0~5.0。
[0015]
优选的,所述反应结束后还包括后处理,所述后处理为:蒸除有机溶剂,加入二氯甲烷,抽滤取固体,最后用乙醇对固体进行重结晶。
[0016]
所述关键中间体化合物ⅰ通过发明人前期报道的方法(bioorg med chem,2021,45:116330)进行制备。
[0017]
本发明所述的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在防治植物病原细菌病害方面的应用。
[0018]
所述植物病原细菌为水稻白叶枯菌、柑橘溃疡菌和烟草青枯菌。
[0019]
申请人通过柔性改造tryptanthrin的分子结构,获取了一类对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3-苯氨基喹唑啉-4(3h)-酮仿生生物碱,并发现喹唑啉酮3位存在的取代基团类型对分子抑菌活性的发挥有十分重要的影响(j agric food chem,2022,70:13165-13175)。
[0020]
近20年来,科研工作者通过在抑菌先导的结构中引入吡啶单元来改善分子的理化性质,相继开发了氟吡菌胺、氯啶菌酯、啶酰菌胺、四唑吡氨酯等13个靶标各异的农用绿色杀菌剂。吡啶单元在杀菌剂分子结构中的频繁出现使之成为一种在农用杀菌剂的创制领域极具开发价值的含氮六元杂环。为进一步改善前期所得3-苯氨基喹唑啉-4(3h)-酮分子的抑菌活性,申请人尝试将吡啶单元引入喹唑啉-4(3h)-酮骨架的3位,得到了一系列含吡啶盐阳离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通过抑菌活性筛查,意外发现改造后的分子丧失了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然而却对柑橘溃疡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等植物病原细菌具有十分出众的抑菌效果。
[0021]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优点:(1)本发明所述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为一类新型化合物,对柑橘溃疡病菌或水稻白叶枯病菌具有抑制作用;(2)本发明所述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能显著抑制柑橘溃疡病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其在50μg/ml剂量下的最优抑制率为62.31%和50.47%;(3)化合物对柑橘溃疡病菌抑制活性(ec50值分别为32.96μg/ml、13.03μg/ml和37.72μg/ml、)超过了对照药剂噻菌铜(ec50=40.88μg/ml);(4)制备方法简便,原料易得。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的氢谱图;
[0023]
图2为实施例2制备的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的氢谱图;
[0024]
图3为实施例3制备的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的氢谱图;
[0025]
图4为实施例4制备的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的氢谱图;
[0026]
图5为实施例5制备的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的氢谱图;
[0027]
图6为实施例6制备的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的氢谱图;
[0028]
图7为实施例1制备的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的碳谱图;
[0029]
图8为实施例2制备的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的碳谱图;
[0030]
图9为实施例3制备的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的碳谱图;
[0031]
图10为实施例4制备的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的碳谱图;
[0032]
图11为实施例5制备的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的碳谱图;
[0033]
图12为实施例6制备的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的碳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35]
实施例1
[0036]
本发明所述的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r=h,n=2,x=br,化学名称1-(2-(4-氧代喹唑啉-3(4h)-基)乙基)-1-溴化吡啶盐,英文名称1-(2-(4-oxoquinazolin-3(4h)-yl)ethyl)pyridin-1-ium bromide,结构式如下:
[0037][0038]
第一步:中间体化合物ⅰ的合成
[0039]
(1)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0040][0041]
将邻氨基苯甲酸(50mmol)和甲酰胺(50mmol)加入100ml的三颈烧瓶中,随后加热至135~140℃反应约4~5h,tlc监测原料消失后,将上述反应物趁热转移至500ml冰水中,待静置30min后,产生大量白色絮状物。过滤后,将滤饼溶解于100ml二氯甲烷中,再次过滤,所得滤饼烘干即得中间体喹唑啉-4(3h)-酮。
[0042]
(2)3-(2-溴乙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0043][0044]
将喹唑啉-4(3h)-酮(20mmol)和氢化钠(30mmol)加入100ml的三颈烧瓶中并在冰浴下搅拌20~30min,随后将溶于dmf(20ml)中的二溴乙烷(60mmol)缓慢加入上述反应体系。滴加完毕继续在冰浴下搅拌30min,而后移除冰浴,加热至80℃反应约4~5h。随后,将反应液转移至300ml冰水中,搅拌约30min后析出大量白色固体,过滤,滤饼用100ml二氯甲烷溶解,再次过滤。所得滤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除去多余的二氯甲烷即得中间体3-(2-溴乙基)喹唑啉-4(3h)-酮。
[0045]
第二步:1-(2-(4-氧代喹唑啉-3(4h)-基)乙基)-1-溴化吡啶盐的合成
[0046]
在50ml的三口瓶中依次加入3-(2-溴乙基)喹唑啉-4(3h)-酮(2mmol)、吡啶
(6mmol)和乙醇(20ml),常温搅拌约30min后,加热至50℃反应3h。待tlc监测体系内原料消失后,减压蒸馏去除多余乙醇,加入适量二氯甲烷搅拌,抽滤得到目标化合物。
[0047]
目标化合物为白色固体;收率61%;m.p.248~250℃;1h nmr(400mhz,dmso-d6)δ9.14(d,j=5.7hz,2h),8.64(t,j=7.8hz,1h),8.36(s,1h),8.19

8.11(m,2h),8.04

7.97(m,1h),7.88

7.80(m,1h),7.68(d,j=8.0hz,1h),7.53(t,j=7.5hz,1h),5.11

5.04(m,2h),4.67

4.60(m,2h);
13
c nmr(400mhz,dmso-d6)δ160.96,148.22,148.09,146.60,145.84,135.13,128.55,127.76,126.52,121.58,60.22,46.69。
[0048]
实施例2
[0049]
本发明所述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r=h8-me,n=2,x=br,化学名称1-(2-(8-甲基-4-氧代喹唑啉-3(4h)-基)乙基)-1-溴化吡啶盐,英文名称1-(2-(8-methyl-4-oxoquinazolin-3(4h)-yl)ethyl)pyridin-1-ium bromide,结构式如下:
[0050][0051]
第一步:中间体化合物ⅰ的合成
[0052]
(1)8-甲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0053][0054]
将2-氨基-3-甲基苯甲酸(50mmol)和甲酰胺(50mmol)加入100ml的三颈烧瓶中,随后加热至135~140℃反应约4~5h。tlc监测原料消失后,将上述反应物趁热转移至500ml冰水中,待静置30min后,产生大量白色絮状物。过滤后,将滤饼溶解于100ml二氯甲烷中,再次过滤,所得滤饼烘干即得中间体8-甲基喹唑啉-4(3h)-酮。
[0055]
(2)8-甲基-3-(2-溴乙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0056][0057]
将8-甲基喹唑啉-4(3h)-酮(20mmol)和氢化钠(30mmol)加入100ml的三颈烧瓶中并在冰浴下搅拌20~30min,随后将溶于dmf(20ml)中的二溴乙烷(60mmol)缓慢加入上述反应体系。滴加完毕继续在冰浴下搅拌30min,而后移除冰浴,加热至80℃反应约4~5h。随后,将反应液转移至300ml冰水中,搅拌约30min后析出大量白色固体,过滤,滤饼用100ml二氯甲烷溶解,再次过滤。所得滤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除去多余的二氯甲烷即得中间体8-甲基-3-(2-溴乙基)喹唑啉-4(3h)-酮。
[0058]
第二步:1-(2-(8-甲基-4-氧代喹唑啉-3(4h)-基)乙基)-1-溴化吡啶盐的合成
[0059]
在50ml的三口瓶中依次加入8-甲基-3-(2-溴乙基)喹唑啉-4(3h)-酮(2mmol)、吡啶(6mmol)和乙醇(20ml),常温搅拌约30min后,加热至50℃反应3h。待tlc监测体系内原料消失后,减压蒸馏去除多余乙醇,加入适量二氯甲烷搅拌,抽滤得到目标化合物。
[0060]
目标化合物为白色固体;收率58%;m.p.268-270℃;1h nmr(400mhz,dmso-d6)δ9.13(d,j=5.7hz,2h),8.63(t,j=7.8hz,1h),8.37(s,1h),8.18

8.10(m,2h),7.83(d,j=
7.6hz,1h),7.70(d,j=7.2hz,1h),7.40(t,j=7.6hz,1h),5.09

5.03(m,2h),4.67

4.59(m,2h),2.52(d,j=4.2hz,3h);
13
c nmr(400mhz,dmso-d6)δ161.21,147.13,146.68,146.59,145.83,135.94,135.49,128.55,127.27,124.19,121.51,60.29,46.65,17.51.
[0061]
实施例3
[0062]
本发明所述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r=6-cl,n=2,x=br,化学名称1-(2-(6-氯-4-氧代喹唑啉-3(4h)-基)乙基)-1-溴化吡啶盐,英文名称1-(2-(6-chloro-4-oxoquinazolin-3(4h)-yl)ethyl)pyridin-1-ium bromide,结构式如下:
[0063][0064]
第一步:中间体化合物ⅰ的合成
[0065]
(1)6-氯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0066][0067]
将2-氨基-5-氯苯甲酸(50mmol)和甲酰胺(50mmol)加入100ml的三颈烧瓶中,随后加热至135~140℃反应约4~5h,tlc监测原料消失后,将上述反应物趁热转移至500ml冰水中,待静置30min后,产生大量白色絮状物。过滤后,将滤饼溶解于100ml二氯甲烷中,再次过滤,所得滤饼烘干即得中间体6-氯喹唑啉-4(3h)-酮。
[0068]
(2)6-氯-3-(2-溴乙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0069][0070]
将6-氯喹唑啉-4(3h)-酮(20mmol)和氢化钠(30mmol)加入100ml的三颈烧瓶中并在冰浴下搅拌20~30min,随后将溶于dmf(20ml)中的二溴乙烷(60mmol)缓慢加入上述反应体系。滴加完毕继续在冰浴下搅拌30min,而后移除冰浴,加热至80℃反应约4~5h。随后,将反应液转移至300ml冰水中,搅拌约30min后析出大量白色固体,过滤,滤饼用100ml二氯甲烷溶解,再次过滤。所得滤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除去多余的二氯甲烷即得中间体6-氯-3-(2-溴乙基)喹唑啉-4(3h)-酮。
[0071]
第二步:1-(2-(6-氯-4-氧代喹唑啉-3(4h)-基)乙基)-1-溴化吡啶盐的合成
[0072]
在50ml的三口瓶中依次加入6-氯-3-(2-溴乙基)喹唑啉-4(3h)-酮(2mmol)、吡啶(6mmol)和乙醇(20ml),常温搅拌约30min后,加热至50℃反应3h。待tlc监测体系内原料消失后,减压蒸馏去除多余乙醇,加入适量二氯甲烷搅拌,抽滤得到目标化合物。
[0073]
目标化合物为白色固体;收率72%;m.p.265-267℃;1h nmr(400mhz,dmso-d6)δ9.14(d,j=6.0hz,2h),8.64(t,j=7.8hz,1h),8.39(s,1h),8.19

8.11(m,2h),7.93(d,j=2.4hz,1h),7.88(dd,j=8.7,2.5hz,1h),7.75

7.69(m,1h),5.06(t,j=5.1hz,2h),4.63(t,j=5.2hz,2h);
13
c nmr(400mhz,dmso-d6)δ160.06,148.61,146.98,146.62,145.85,135.21,131.98,130.09,128.57,125.42,122.91,60.11,46.91.
[0074]
实施例4
[0075]
本发明所述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r=6,7-di-ome,n=2,x=br,化学名称
1-(2-(6,7-二甲氧基-4-氧代喹唑啉-3(4h)-基)乙基)-1-溴化吡啶盐,英文名称1-(2-(6,7-dimethoxy-4-oxoquinazolin-3(4h)-yl)ethyl)pyridin-1-ium bromide,结构式如下:
[0076][0077]
第一步:中间体化合物ⅰ的合成
[0078]
(1)6,7-二甲氧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0079][0080]
将2-氨基-4,5-二甲氧基苯甲酸(50mmol)和甲酰胺(50mmol)加入100ml的三颈烧瓶中,随后加热至135~140℃反应约4~5h,tlc监测原料消失后,将上述反应物趁热转移至500ml冰水中,待静置30min后,产生大量白色絮状物。过滤后,将滤饼溶解于100ml二氯甲烷中,再次过滤,所得滤饼烘干即得中间体6,7-二甲氧基喹唑啉-4(3h)-酮。
[0081]
(2)6,7-二甲氧基-3-(2-溴乙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0082][0083]
将6,7-二甲氧基喹唑啉-4(3h)-酮(20mmol)和氢化钠(30mmol)加入100ml的三颈烧瓶中并在冰浴下搅拌20~30min,随后将溶于dmf(20ml)中的二溴乙烷(60mmol)缓慢加入上述反应体系。滴加完毕继续在冰浴下搅拌30min,而后移除冰浴,加热至80℃反应约4~5h。随后,将反应液转移至300ml冰水中,搅拌约30min后析出大量白色固体,过滤,滤饼用100ml二氯甲烷溶解,再次过滤。所得滤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除去多余的二氯甲烷即得中间体6,7-二甲氧基-3-(2-溴乙基)喹唑啉-4(3h)-酮。
[0084]
第二步:1-(2-(6,7-二甲氧基-4-氧代喹唑啉-3(4h)-基)乙基)-1-溴化吡啶盐的合成
[0085]
在50ml的三口瓶中依次加入6,7-二甲氧基-3-(2-溴乙基)喹唑啉-4(3h)-酮(2mmol)、吡啶(6mmol)和乙醇(20ml),常温搅拌约30min后,加热至50℃反应3h。待tlc监测体系内原料消失后,减压蒸馏去除多余乙醇,加入适量二氯甲烷搅拌,抽滤得到目标化合物。
[0086]
目标化合物为白色固体;收率52%;m.p.234-236℃;1h nmr(400mhz,dmso-d6)δ9.08(d,j=5.8hz,2h),8.64(t,j=7.8hz,1h),8.19(s,1h),8.17

8.11(m,2h),7.30(s,1h),7.14(s,1h),5.04(t,j=5.3hz,2h),4.61(t,j=5.3hz,2h),3.91(s,3h),3.84(s,3h);
13
c nmr(400mhz,dmso-d6)δ160.15,155.12,149.30,146.63,146.51,145.78,144.38,128.55,114.55,108.43,105.33,60.21,56.54,56.25,46.51.
[0087]
实施例5
[0088]
本发明所述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r=h,n=1,x=cl,化学名称1-((4-氧代喹唑啉-3(4h)-基)甲基)-1-氯化吡啶盐,英文名称1-((4-oxoquinazolin-3(4h)-yl)methyl)pyridin-1-ium chloride,结构式如下:
[0089][0090]
第一步:中间体化合物ⅰ的合成
[0091]
(1)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0092][0093]
将邻氨基苯甲酸(50mmol)和甲酰胺(50mmol)加入100ml的三颈烧瓶中,随后加热至135~140℃反应约4~5h。tlc监测原料消失后,将上述反应物趁热转移至500ml冰水中,待静置30min后,产生大量白色絮状物。过滤后,将滤饼溶解于100ml二氯甲烷中,再次过滤,所得滤饼烘干即得中间体喹唑啉-4(3h)-酮。
[0094]
(2)中间体3-(羟基甲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0095][0096]
将喹唑啉-4(3h)-酮(3.00g)和1,4-二氧六环(40ml)加入100ml的三颈烧瓶中,常温下搅拌均匀,加入37%甲醛溶液(30ml),加热至80℃反应约5h。随后,减压蒸馏去除多余溶剂,转移至500ml冰水中,待静置30min后,产生大量白色絮状物,过滤,所得滤饼烘干即得中间体3-(羟基甲基)喹唑啉-4(3h)-酮。
[0097]
(3)3-(氯甲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0098][0099]
将3-(羟基甲基)8-甲基喹唑啉-4(3h)-酮(2.00g)和1,4-二氧六环(40ml)加入100ml的三颈烧瓶中,常温下搅拌均匀,加入二氯亚砜(15ml)。加热至78℃反应约5h后,将反应液转移至250ml烧杯中,加入浓氢氧化钾溶液并快速搅拌直至白色固体消失,而后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减压蒸馏去除溶剂,柱层析得到白色固体即为中间体3-(氯甲基)喹唑啉-4(3h)-酮。
[0100]
第二步:1-((4-氧代喹唑啉-3(4h)-基)甲基)-1-氯化吡啶盐的合成
[0101]
在50ml的三口瓶中依次加入3-(氯甲基)喹唑啉-4(3h)-酮(2mmol)、吡啶(6mmol)和乙醇(20ml),常温搅拌约30min后,加热至50℃反应3h。待tlc监测体系内原料消失后,减压蒸馏去除多余乙醇,加入适量二氯甲烷搅拌,抽滤得到目标化合物。
[0102]
目标化合物为白色固体;收率47%;m.p.217-219℃;1h nmr(400mhz,dmso-d6)δ9.48(d,j=5.6hz,2h,py-2,6-2h),9.07(s,1h,qu-2-h),8.70(t,j=7.8hz,1h,py-4-h),8.23(t,j=7.8hz,2h,py-3,5-2h),8.14(d,j=7.9hz,1h,qu-5-h),7.89(t,j=8.0hz,1h,qu-7-h),7.73(d,j=8.0hz,1h,qu-8-h),7.59(t,j=7.5hz,1h,qu-6-h),6.87(s,2h,ch2);
13
c nmr(400mhz,dmso-d6)δ161.36,148.04,147.83,147.56,145.97,135.79,128.30,128.17,127.94,126.70,121.85,67.79.
[0103]
实施例6
[0104]
本发明所述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r=8-me,n=1,x=cl,化学名称1-((8-甲基-4-氧代喹唑啉-3(4h)-基)甲基)-1-氯化吡啶盐,英文名称1-((8-methyl-4-oxoquinazolin-3(4h)-yl)methyl)pyridin-1-ium,结构式如下:
[0105][0106]
第一步:中间体化合物ⅰ的合成
[0107]
(1)中间体8-甲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0108][0109]
将2-氨基3-甲基苯甲酸(50mmol)和甲酰胺(50mmol)加入100ml的三颈烧瓶中,随后加热至135~140℃反应约4~5h,tlc监测原料消失后,将上述反应物趁热转移至500ml冰水中,待静置30min后,产生大量白色絮状物。过滤后,将滤饼溶解于100ml二氯甲烷中,再次过滤,所得滤饼烘干即得中间体8-甲基喹唑啉-4(3h)-酮。
[0110]
(2)中间体8-甲基-3-(羟基甲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0111][0112]
将8-甲基喹唑啉-4(3h)-酮(3.00g)和1,4-二氧六环(40ml)加入100ml的三颈烧瓶中,常温下搅拌均匀,加入37%甲醛溶液(30ml),加热至80℃反应约5h。随后,减压蒸馏去除多余溶剂,转移至500ml冰水中,待静置30min后,产生大量白色絮状物,过滤,所得滤饼烘干即得中间体8-甲基-3-(羟基甲基)喹唑啉-4(3h)-酮。
[0113]
(3)中间体8-甲基-3-(氯甲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0114][0115]
将8-甲基-3-(羟基甲基)喹唑啉-4(3h)-酮(2.00g)和1,4-二氧六环(40ml)加入100ml的三颈烧瓶中,常温下搅拌均匀,加入二氯亚砜(15ml)。加热至78℃反应约5h后,将反应液转移至250ml烧杯中,加入浓氢氧化钾溶液并快速搅拌直至白色固体消失,而后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减压蒸馏去除溶剂,柱层析得到白色固体即为中间体8-甲基-3-(氯甲基)喹唑啉-4(3h)-酮。
[0116]
第二步:1-((8-甲基-4-氧代喹唑啉-3(4h)-基)甲基)-1-氯化吡啶盐的合成
[0117]
在50ml的三口瓶中依次加入8-甲基-3-(氯甲基)喹唑啉-4(3h)-酮(2mmol)、吡啶(6mmol)和乙醇(20ml),常温搅拌约30min后,加热至50℃反应3h。待tlc监测体系内原料消失后,减压蒸馏去除多余乙醇,加入适量二氯甲烷搅拌,抽滤得到目标化合物。
[0118]
目标化合物为白色固体;收率51%;m.p.231-233℃;1h nmr(400mhz,dmso-d6)δ9.51(d,j=5.8hz,2h,py-2,6-2h),9.14(s,1h,qu-2-h),8.71(t,j=7.8hz,1h,py-4-h),8.24(t,j=7.1hz,2h,py-3,5-2h),7.96(d,j=7.7hz,1h,qu-5-h),7.74(d,j=7.2hz,1h,
qu-7-h),7.45(t,j=7.6hz,1h,qu-6-h),6.91(s,2h,ch2),2.54(s,3h,ch3);
13
c nmr(400mhz,dmso-d6)δ161.57,147.85,146.53,146.41,145.96,136.20,136.16,128.33,127.69,124.36,121.76,67.73,17.46.
[0119]
性能测试
[0120]
1、抑制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的测试方法:
[012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目标分子在药剂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s)、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效果。于800ml煮沸的二次水中加入土豆薄片200g,继续煮沸直至其能用玻棒轻松夹断,用纱布过滤,滤液备用。另量取200ml的二次水,加入琼脂粉20g,搅拌均匀后,加入上步所得滤液,补充二次水直至1l,煮沸后加入葡萄糖20g,搅拌均匀后分装至锥形瓶中得到pda培养基。将新制的pda培养基置于121℃条件下灭菌20min后,用200μl移液枪量取100μl含药dmso加入到45ml已灭菌且尚未冷却的pda培养基中。摇匀后,将含药的培养基均匀地转移至三个一次性培养皿中,在紫外灯照射下自然冷却。待冷却后,将直径为5mm的菌饼接种至一次性培养皿的中心处,随后转移至25℃恒温培养箱中于黑暗条件下倒置培养。待空白对照菌落直径(c)长至70

80mm时,用十字交叉法量取各个处理组的菌落直径(t)。随后根据空白组和用药组所得的菌落直径计算相应处理组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的抑制率(i)。其计算公式如下:
[0122][0123]
以农用杀真菌剂噁霉灵为阳性对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目标分子a1~a6在药剂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对植物病原真菌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124]
表1化合物a1~a6在50μg/ml浓度下对植物病原真菌抑制活性
[0125][0126]
由表1可得,目标分子a1~a6在50μg/ml时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均小于10%,未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活性。此外,目标分子a1、a3和a5在50μg/ml时对小麦赤霉病菌具有较突出抑制效果,其抑制率分别为24.88%、28.03%和33.27%,但均低于噁霉灵在此浓度下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46.58%)。
[0127]
2、抑制植物病原细菌活性的测试方法:
[0128]
采用浊度法测定了目标分子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citri)、烟草青枯病菌
(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抑制效果。于1l的二次水中加入牛肉膏3g、蛋白胨5g、酵母提取物1g和葡萄糖10g,搅拌均匀,随后用氢氧化钠溶液(5m)调节体系ph值为7。分装入不同容器内后,用灭菌锅于121℃条件下灭菌20min后,得到nb培养基。挑取新活化的水稻白叶枯病菌菌落放置于nb液体培养基中,将上述培养基置于设温为28℃、转速为180rmp的恒温摇床中培养至生长对数期备用。于试管中,将所得目标分子和噻菌铜配置为适宜质量浓度的nb液体培养基(5ml),并用酶标仪测定其在595nm波长处的od值(od1)。随后于上述含药培养基中加入40μl已处于对数期的菌液,并放置于设温为28℃、转速为180rmp的恒温摇床中培养直至od值为0.6。随后用酶标仪测定其在595nm波长处的od值(od2),计算出由菌体产生的实际od值(δod)。随后根据空白组和用药组所得的δod值计算相应化合物在不同浓度下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抑制率(i)。其计算公式如下:
[0129]
δod=od
2-od1[0130][0131]
以农用抑细菌剂噻菌铜为阳性对照,采用浊度法测定了目标分子a1~a6在药剂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对植物病原细菌水稻白叶枯病菌、柑橘溃疡病菌和烟草青枯病菌的抑制活性,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0132]
表2化合物a1~a6在50μg/ml浓度下对植物病原细菌的抑制活性.a
[0133][0134]
由表2可得,目标分子a1~a6在50μg/ml时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要显著优于其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制活性。其中,目标分子a1、a4、a5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抑制率(46.43%、50.47%、46.64%)和目标分子a1、a5、a6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率(53.59%、62.31%、54.73%)均优于噻菌铜在此浓度下对水稻白叶枯病菌(41.10%)和柑橘溃疡病菌(48.54%)的抑制率。
[0135]
进一步的生测结果如表3所示,发现目标分子a1、a5和a6对柑橘溃疡病菌的ec
50
值分别达到了32.96μg/ml、13.03μg/ml和37.72μg/ml,显著优于噻菌铜(40.88μg/ml)。
[0136]
表3部分化合物对植物细菌的ec
50

[0137][0138]
以上实验活性数据表明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对植物病原细菌(水稻白叶枯病菌、柑橘溃疡病菌和烟草青枯病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部分化合物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柑橘溃疡病菌表现出优异的抑制活性,具有作为潜在农用抑细菌剂使用的应用前景。

技术特征:
1.一种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其特征在于,结构式如式a所示:其中,r1选自氢、卤素、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n为含1~6碳原子的桥链;x为卤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n为含1~2碳原子的桥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x为氯或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喹唑啉酮衍生物的结构式为: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化合物ⅰ和吡啶为原料,溶于有机溶剂,加热反应至tlc监测反应原料消失,得到所述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合成路线如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反应温度为50~80℃;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甲醇或乙腈。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ⅰ与吡啶的摩尔比为1.0:1.0~5.0。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结束后还包括后处理,所述后处理为:蒸除有机溶剂,加入二氯甲烷,抽滤取固体,最后用乙醇对固体进行重结晶。9.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在防治植物病原细菌病害方面的应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病原细菌为水稻白叶枯菌、柑橘溃疡菌或烟草青枯菌。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式A的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为:以化合物Ⅰ和吡啶为原料,溶于有机溶剂,加热反应至TLC监测反应原料消失,得到所述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这一含吡啶盐的喹唑啉酮衍生物为一类新型化合物,对柑橘溃疡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等植物病原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可应用于制备抑植物病原细菌药剂。可应用于制备抑植物病原细菌药剂。可应用于制备抑植物病原细菌药剂。可应用于制备抑植物病原细菌药剂。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斌 严莉莉 张娟 顾一飞 王媛媛 张依琳 杨忆 高希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海洋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6.26
技术公布日:2023/9/2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