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箱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9 阅读:121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箱。


背景技术:

2.空调箱内设置换热器,但是相关技术中,换热器的空气流道方向与风的流动方向垂直,并且空调箱内预留有狭长的流道,与换热器的空气流道相通且垂直,用于供风流向换热器的空气流道,但是这样的设计会导致进入空调箱体内的风,由于受到换热器的阻力,大部分优先经过狭长的流道后经过换热器中靠近出风口的空气流道向出风口流出。导致换热器的部分换热面没有被有效利用,大部分风未能与换热器进行有效换热,导致风场均匀度不高且换热性能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相关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风场均匀度以充分换热的空调箱。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空调箱,包括箱体、风机和换热器组件,所述箱体具有第一方向,所述箱体具有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第一空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互连通,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所述换热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空间内,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器单元,每一个所述换热器单元包括多个换热件,多个换热件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间隔排布,所述换热器单元具有空气流道,所述空气流道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换热件之间,所述空气流道沿所述第一方向上下贯通;所述风机具有出风端口,所述出风端口朝向换热器组件。
5.本技术中,本技术空调箱通过风机和换热器组件的布置方向与换热器组件的空气流道贯通方向相同,降低了换热件对风的阻力,并且风机的出风端口朝向换热器组件,使得进入箱体内的风能顺其自然的进入到换热器组件的空气流道中与换热器组件进行换热,第一空间空气能够相对均匀地经过所述换热器组件进行换热,因此换热效率高。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技术空调箱的立体图;
7.图2是去除了图1中箱体外其他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图;
8.图3是沿本技术空调箱中风机的轴向的剖视图;
9.图4是本技术空调箱中换热器组件通过固定板连接的立体图;
10.图5是申请空调箱中换热器组件的多个换热器单元上下排布的立体分解图;
11.图6是图5放大了一定比例的左侧视图;
12.图7是与图6类似的本技术空调箱的变形实施例中,多个换热器单元左侧的第一集流管通过第一折弯部连接为一体的组合状态图;
13.图8是图5放大了一定比例的右侧视图;
14.图9是与图8类似的本技术空调箱的变形实施例中,多个换热器单元右侧的第二集流管通过第二折弯部连接为一体的组合状态图;
15.图10是本技术空调箱的风机与风机安装板的立体分解图;
16.图11是本技术空调箱取消了后盖板的立体图;
17.图12是图11的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19.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20.应当理解,本技术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示例型实施例的空调箱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22.如图1至图12所示,本技术空调箱,包括箱体1、压缩机2、风机3、风机安装板4、换热器组件5和固定板6。
23.请参考图1至图3以及图11和图12,所述箱体1形成有第一方向(即图1中的上下方向)、第二方向(即图1中的前后方向)和第三方向(即图1中的左右方向),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所述箱体1具有第一空间11和第二空间12,所述第二空间12和所述第一空间1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互连通。所述第二空间12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l2较所述第一空间1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l1小,即,l2《l1;所述第二空间12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l3大于所述第二空间12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l2,即,l3》l2。具体实施方式中,l3》l1;但是本技术对l1和l3之间的大小关系不做限定。所述压缩机2和所述风机3位于所述第一空间11内,所述换热器组件5位于所述第二空间12内。所述换热器组件5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器单元50,每一个所述换热器单元50包括至少一个换热件51,相邻两个所述换热件51之间形成空气流道500,所述空气流道500沿所述第一方向即上下方向贯通。
24.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换热件51为在所述第二方向即前后方向上间隔布置的若干个扁管,所述扁管在第三方向上延伸,因此,前后相邻的两个扁管之间形成了所述空气流道500;当然,最前侧的扁管与所述箱体1的前挡板之间以及最后侧的扁管与所述箱体1的后挡板之间也形成了所述空气流道500。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组件5
的换热器单元50也可以整体调换90度,即,所述换热件51为在所述第三方向即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的若干个扁管,所述扁管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因此,也可以在最左侧的扁管与所述箱体1的左挡板之间以及最右侧的扁管与所述箱体1的右挡板之间形成所述空气流道500。总之,不管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扁管还是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延伸的扁管,所述的两种实施例均是形成了所述第一方向即上下方向贯通的空气流道500,保证了从所述第一空间11朝向所述第二空间12吹来的空气能够直接进入所述空气流道500,无需转弯直接进行与所述换热件51内流动的冷媒换热,提高了换热的均匀度和换热的效率。
25.每一个所述换热器单元50包括至少一个集流管52,所述换热件51的至少一端插接于所述集流管52。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换热件51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集流管52,即,每一个所述换热器单元50包括两个位于所述换热件51的两端且平行设置的集流管52,分别用于分配和回流;可选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换热件51的两端插接于同一个集流管52中,只不过同一个所述集流管52内可设置隔板,将同一个所述集流管52的内腔分隔成两个并排独立的腔室,一个腔室用于分配且另一个腔室用于回流,对应的其他实施例中,同一个所述换热件51需要在相对于同一个所述集流管52的远端,弧形弯360度后形成平行设置。
26.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针对同一个所述换热器单元50而言,所述集流管52包括第一集流管521和第二集流管522,所述第一集流管521和所述第二集流管522位于所述换热件51的相反两端。多个所述换热件51在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置即每一个所述换热件51沿着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时,所述第一集流管521和所述第二集流管522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多个所述换热件51在所述第三方向间隔布置即每一个所述换热件51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时,所述第一集流管521和所述第二集流管522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延伸。所述集流管52垂直设置在所述换热件51两侧的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习知技艺,本技术不再赘述。
27.本技术中,针对整个所述换热器组件5而言,所述换热器单元50至少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换热器单元501和第二换热器单元50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单元50还可以包括继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三换热器单元503、第四换热器单元504、第五换热器单元505、第六换热器单元506......。又,针对整个所述换热器组件5而言,所述换热件51可以在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上均有延伸,例如:相邻两层中,上层的所述换热件51例如第一换热器单元501的换热件5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下层的所述换热件51例如第二换热器单元502的换热件51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延伸。因为上下相邻两层是不同层且并不相接,仍可以实现空气流道500的上下贯通。所述第一换热器单元501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单元502通过固定板6连接在所述箱体1的内壁上;可选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换热器单元50,即所述第一换热器单元501、所述第二换热器单元502、第三换热器单元503、第四换热器单元504、第五换热器单元505、第六换热器单元506......均是躺平了的横向设置在每一个高度平面内。因此,本技术将所述换热器组件5横向设置后可以根据需要包括多个所述换热器单元50,空气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自下向上经过多个所述换热器单元50依次换热,保证了换热效果。
28.具体的,所述第一换热器单元501包括在第一高度面内平行延伸的第一多(m)个换热件51,所述第二换热器单元502包括在第二高度面内平行延伸的第二多(n)个换热件51,所述第一多(m)个换热件51和所述第二多(n)个换热件51的数量相同且均大于等于三,即m=n,m≥3,且,n≥3。不同高度面内的所述换热件51设置为数量相同且方向一致的多个,以
能够使得所述空气流道500能够上下一一对应,方便空气流通;同一高度面内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件51之间设有翅片,以加速换热。
29.进一步的,请参考图5,所述第一换热器单元501包括在第一高度面内平行延伸的第一集流管521和第二集流管522,所述第二换热器单元502也包括在第二高度面内平行延伸的第一集流管521和第二集流管522,类似的,所述第三换热器单元503同样包括在第三高度面内平行延伸的第一集流管521和第二集流管522等等。本技术不再赘述。所述换热器组件5通过固定板6连接在所述箱体1的内壁上,所述固定板6包括第一固定板61和第二固定板62。多个所述第一集流管52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平行设置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分布,所述第一集流管521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板61连接在所述箱体1的其中一个内侧壁上;多个所述第二集流管52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平行设置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分布,所述第二集流管522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板62连接在所述箱体1的另外一个内侧壁上。
30.以上所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换热器单元50之间,所有的集流管52均是上下平行间隔设置,没有连通的,具体请参考图6和图8;在本技术的变形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和图9,每一个所述集流管52具有两个反向设置的自由末端,所述第一集流管521的其中一个自由末端和相邻第一集流管521的其中一自由末端之间连通形成第一折弯部5201,所述第二集流管522的其中一自由末端和相邻第二集流管522的其中一自由末端之间形成第二折弯部5202。所述第一折弯部5201和所述第二折弯部5202将上、下两个所述换热器单元50连接为一体,所述换热器组件5成为一个整体,便于组装。
31.所述箱体1设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所述进风口101和所述出风口102均位于所述箱体1沿着第二方向上的其中一侧壁,所述进风口101和所述出风口102沿着第一方向分布。所述风机3是离心风机,所述风机3具有轴部30,所述轴部30的轴向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风机3具有进风端口和出风端口,所述风机3的进风端口朝向所述箱体1的进风口101,所述风机3的出风端口朝向所述换热器组件5,所述出风口102位于所述换热器组件5的上方。所述风机安装板4包括基部41和两侧部,所述基部4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竖直延伸且具有定位所述风机3的轴部30的定位孔410,所述两侧部包括弯折连接于所述基部41顶部边缘的第一侧部42和弯折连接于所述基部41底部边缘的第二侧部43。所述第一侧部42设有通风孔420,所述通风孔420用于所述风机3将离心后的空气流向所述上方空间12;所述第二侧部43设有安装孔430,所述安装孔430用于螺丝等固定件穿过,以将所述风机安装板4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1的底壁上。本技术的出风口102集中在顶部,便于换热后的空气排出。
32.综上所述,空气自本技术的进风口101进入所述第一空间11,经所述风机3的离心力作用,进入到所述上方空间12与所述换热器组件5进行换热;因为所述换热器组件5的相邻两个所述换热件51之间形成了竖向的空气流道500,所述空气流道500是沿所述第一方向即上下方向贯通的,也就是说,本技术将所述换热器组件5横向布置,进入所述箱体1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所述箱体1底部的空气自下向上直接进入所述空气流道500进行换热,即从所述第一空间11向所述上方空间12的流动过程中无需再转向90度;也即,风机3和换热器组件5的布置方向与换热器组件5的空气流道500贯通方向相同,降低了换热件51对风的阻力,并且风机3的出风端口朝向换热器组件5,使得进入箱体1内的风能顺其自然的进入到换热器组件5的空气流道500中进行换热,因此换热效率高。
33.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空调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风机和换热器组件,所述箱体具有第一方向,所述箱体具有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第一空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互连通,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所述换热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空间内,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器单元,每一个所述换热器单元包括多个换热件,多个换热件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间隔排布,所述换热器单元具有空气流道,所述空气流道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换热件之间,所述空气流道沿所述第一方向上下贯通;所述风机具有出风端口,所述出风端口朝向换热器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具有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所述第二空间较所述第一空间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小;所述换热件为在所述第二方向或所述第三方向上延伸的扁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箱,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换热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集流管,所述换热件的至少一端插接于所述集流管。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箱,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换热器单元的集流管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位于所述换热件的相反两端;多个所述换热件在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置时,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均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延伸;多个所述换热件在所述第三方向间隔布置时,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均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多个换热器单元,多个换热器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换热器单元通过固定板连接在所述箱体的内壁上;至少一个换热器单元的换热件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和/或,至少一个换热器单元的换热件沿着第三方向延伸。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箱,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换热器单元的相邻两个所述换热件之间设有翅片;所述第二空间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空间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所述换热器单元的空气流道沿着第三方向延伸。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多个所述换热器单元的第一集流管平行设置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分布,多个所述换热器单元的第二集流管平行设置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分布,所述第一集流管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在所述箱体沿着第三方向的其中一个内侧壁上,所述第二集流管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在所述箱体沿着第三方向的另外一个内侧壁上。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件为一个整体件,每一个所述集流管具有两个反向设置的自由末端,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其中一个自由末端和相邻第一集流管的其中一自由末端之间连通形成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其中一自由末端和相邻第二集流管的其中一自由末端之间形成第二折弯部。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机是离心风机,所述风机具有轴部,所述轴部的轴向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风机具有进风端口,所述进风端口朝向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换热器组件的上方,所述进风
口和出风口均位于所述箱体沿着第二方向上的其中一侧壁,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沿着第一方向分布。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箱包括风机安装板,所述风机安装板包括基部和两侧部,所述基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竖直延伸且具有定位所述风机的轴部的定位孔,所述两侧部包括弯折连接于所述基部顶部边缘的第一侧部和弯折连接于所述基部底部边缘的第二侧部,至少所述第一侧部设有通风孔,至少所述第二侧部设有安装孔;所述空调箱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所述压缩机与所述换热器组件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调箱,包括箱体、风机和换热器组件。所述箱体具有第一方向,所述箱体具有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第一空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互连通,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所述换热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空间内。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器单元,每一个所述换热器单元包括多个换热件,多个换热件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间隔排布。所述换热器单元具有空气流道,所述空气流道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换热件之间,所述空气流道沿所述第一方向上下贯通。所述风机具有出风端口,所述出风端口朝向换热器组件。本申请提高了风场均匀度,从而能够充分换热。从而能够充分换热。从而能够充分换热。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尹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9
技术公布日:2023/9/2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