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紧限力机构及车辆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9 阅读:201 评论:0


1.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时具有预紧和限力功能的预紧限力机构,以及具有该预紧限力机构的车辆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车辆安全产品对于乘客保护的需求日益加强,目前市场上的预紧装置需求日益增多,各种车型的预紧产品配置率越来越高,此类产品例如包括腰部预紧器、预紧插锁(或锁扣)、安全气囊收紧器等。预紧装置通常设有气体发生器,在发生碰撞的过程中,气体发生器根据点火策略及指令信号触发后,气体发生器迅速释放气体用于产生预紧力并实现锁止,从而约束驾乘人员,防止人体过度迁移而与方向盘或车辆内饰发生碰撞而产生伤害。
3.市场上传统的技术和产品均为单向的预紧装置,也就是在乘客发生不可避免的碰撞后点爆气体发生器实现预紧之后锁止,在载荷峰值时对乘客会造成较大的压迫力,并可能造成较大的压迫伤害。例如,安全带预紧插锁以及预紧式固定点在预紧后立即锁止,并没有限力功能,在约束驾乘人员过程中不能进行缓冲以进一步降低伤害。故而,在某些方案中,提供有力限制装置。力限制装置的目的是发生车辆碰撞时在驾乘人员向前移动期间适当减小载荷峰值,从而限制施加在驾乘人员身上的力。安全带的力限制装置一般集成在安全带预收卷收器上,力限制装置的增加不可避免地需要额外相对增大的安装空间,并且,预紧装置和力限制装置的激活或触发需要彼此协同,这也增加了控制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预紧和限力功能的预紧限力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通过将预紧功能和限力功能相结合,在碰撞时能够实现提供预紧力的同时吸收碰撞动能,对驾乘人员提供合适的约束,实现安全可靠的保护。
5.为此,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预紧限力机构,所述预紧限力机构包括:管体;预紧组件,所述预紧组件装设于所述管体内,并包括适于在所述管体内往复移动的运动件以及力传递件;限力组件,所述限力组件装设于所述管体内,并包括与所述预紧组件协同运动的限力件;其中,所述预紧限力机构配置为能够在预紧状态和限力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预紧状态,所述运动件被驱动并带动所述力传递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实现预紧,在所述限力状态,所述运动件由所述力传递件驱动以沿相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并通过所述限力件实现限力。
6.根据上述技术构思,本公开可进一步包括任何一个或多个如下的可选形式。
7.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运动件移动完成预紧后即通过力传递件从所述预紧状态切换为所述限力状态。
8.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管体设有与驱动件相连的第一管口和相对的第二管口,所述第二管口设有收缩部以限定预紧极限位置。
9.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驱动件包括气体发生器,在所述限力状态,所述运动件沿
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克服所述管体内的气体压力实现限力。
10.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预紧组件还包括附接于所述力传递件和/或所述运动件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有与所述收缩部配合的止挡部。
11.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运动件配置为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管体的内壁密封接合并设有供所述力传递件延伸穿过的通孔。
12.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力传递件配置为织带或拉索。
13.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活塞包括活塞座以及从所述活塞座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出的活塞体,所述活塞座与所述管体的内壁密封接合,所述活塞体具有连接至所述活塞座的第一端和从所述第一端尺寸渐增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管体的内壁接合。
14.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限力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塞座和所述活塞体之间的球座,所述限力件配置为能够在所述球座和所述活塞体之间移动的摩擦球。
15.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球座设有周向布置的限位槽,在所述预紧状态,所述摩擦球限位于所述限位槽中,在所述限力状态,所述摩擦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所述活塞体的表面移动并与所述管体的内壁接合。
16.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球座设有周向布置的多个限位槽,所述限力组件通过调整多个限位槽中的所述摩擦球的位置和/或数量来调整预设的阻力大小。
17.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摩擦球的材料为金属、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任意一种。
18.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安全装置,所述车辆安全装置适用于安全座椅、安全气囊收紧装置、安全锁扣中的任意一种,并包括气体发生器以及上述的预紧限力机构,所述预紧限力机构的管体连接至所述气体发生器。
19.本公开的预紧限力机构提供了一种集成预紧功能和限力功能的双向约束结构,实现预紧后不会锁止,而是反向实现限力功能吸收碰撞动能,缓解作用于驾乘人员身上的力,减小对人体的伤害。此外,本公开的预紧限力机构整体结构紧凑且制造简单,成本低廉,能够根据不同的耐撞性预设负载或限力的阻力大小,适于应用于多种场合,满足系统碰撞的安全性能要求和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附图说明
20.本公开的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可选实施方式更好地理解,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标识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其中:
21.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预紧限力机构应用于车辆安全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22.图2是图1预紧限力机构中活塞的示意图,示出了采用摩擦球实现限力的方式;
23.图3是摩擦球在球座上的几种不同布置方式;
24.图4是图1预紧限力机构处于预紧极限位置的截面示意图;
25.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示出了预紧状态下的摩擦球的状态;
26.图6是图1预紧限力机构处于限力状态的示意图;
27.图7是图6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示出了限力状态下的摩擦球的状态;
28.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预紧限力机构应用于安全气囊收紧装置的示意图;
29.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预紧限力机构应用于车辆腰部预紧器的示意图;
30.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预紧限力机构应用于车辆预紧锁扣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详细讨论实施例的实施和使用。然而,应理解,所讨论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示范性地说明实施和使用本公开的特定方式,而非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描述时各个部件的结构位置例如上、下、顶部、底部等方向的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各个部件如图中所示布置时,这些方向表述是恰当的,但图中各个部件的位置改变时,这些方向表述也相应改变。
32.本文中,表述“包含”或与其同义的类似表述“包括”、“含有”和“具有”等是开放性的,不排除额外的未列举的元素、步骤或成分。
33.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类似表述并不用于限定先后顺序以及组件数量,除非另有说明。
34.本文中,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安装”、“连接”、“附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文中的具体含义。
35.应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预紧限力机构适用于各种适当的交通工具,术语“交通工具”包括但不限于车辆、船只、飞机等,其中,“车辆”包括燃料车辆、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氢动力车辆等,且可为各种车型,例如小型汽车、公共汽车、轨道车辆等。下文中,预紧限力机构的应用环境主要以小型汽车的车辆安全装置来描述,然而并不排除本公开可应用于其他类型的交通工具中。
36.在现有车辆的预紧装置中,例如腰部预紧器、预紧锁扣、安全气囊预紧器等,通常配备有气体发生器以用于产生预紧力,一旦触发启动后产生气体作用于例如活塞等执行件使其移动,并通过连接件拉动织带或者钢丝绳等起到预紧作用。例如,腰部预紧器根据点火策略及指令触发后,通过连接件带动安全带以消除驾乘人员与安全带之间的间隙;预紧锁扣则与锁舌连接,根据点火策略及指令触发后通过锁舌收紧安全带,当与腰部预紧器配合时能够达到更好的预紧效果;安全气囊预紧器可安装在座椅靠背上并与气囊收紧带连接,根据点火策略及指令触发后,气囊预紧器收紧气囊收紧带,从而将安全气囊调整至最佳的保护位置。
37.已意识到,现有预紧装置均是单向预紧,在实现预紧功能后即锁止,并无限力功能,也就是无法吸收碰撞能量,进而无法降低施加在驾乘人员身上的压力,在压力峰值时会对驾乘人员造成较大的压迫伤害。额外的力限制器则需要额外的安装空间,并且需要协同与预紧装置的激活或触发,实施复杂、成本较高。因而,出于空间和成本的考虑,将预紧功能和限力功能相结合是经济且有效的方式。根据本公开的构思,提供一种具有双向约束的预紧限力机构,在不显著改变预紧装置的前提下,以简单紧凑的结构设计、经济的成本效益实现预紧之后提供限力功能,适当减小碰撞期间施加在驾乘人员身体上的载荷。
38.结合图1至图7所示一种实施方式的预紧限力机构100,包括管体10、预紧组件和限力组件。管体10设有与驱动件相连的第一管口101和相对的第二管口102,其中,驱动件包括
气体发生器20,第一管口101经由进气岐管11连接至气体发生器20,并设有与进气岐管11配合的密封套12实现密封。结合图4所示,第二管口102设有收缩部13以限定预紧极限位置,当预紧组件移动至该预紧极限位置时停止预紧。
39.根据本公开,预紧组件装设于管体10内,并包括适于在管体10内往复移动的运动件以及力传递件,限力组件装设于管体10内,并包括与预紧组件协同运动的限力件。以此方式,预紧限力机构能够在预紧状态和限力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预紧状态,运动件被气体发生器20产生的气体驱动并带动力传递件沿第一方向(例如图1中的方向d1)移动实现预紧,在限力状态,运动件由力传递件驱动以沿相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例如图1中的方向d2)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克服气体压力并通过限力件实现限力。由此,不同于现有的单向预紧装置,本公开的预紧限力机构实现了双向约束,即在预紧之后并不锁止,而是可以反向移动实现一定程度上的预紧力的释放,从而降低驾乘人员身上受到的压迫力或过量载荷。进而,根据不同需要对反向移动时限力组件提供的不同阻力大小的设定,本公开的预紧限力机构能够适用于多种场合实现限力功能。
40.有利地,运动件移动完成预紧后即通过力传递件从预紧状态切换为限力状态。也就是,运动件带动力传递件移动并实现预紧功能之后,没有锁止以及解除锁止的过程,直接从预紧状态切换至限力状态。这可通过预紧过程中力传递件自身积蓄的预紧力的释放来实现,当运动件连同力传递件移动至预紧行程,力传递件释放预紧力,并通过释放的力自动驱动运动件反向移动,在此过程中,运动件持续克服气体压力并由限力件实现限力,这就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预紧功能和限力功能分别激活或触发控制所产生的不协调的问题,状态切换有效可靠,且成本低廉。
41.应理解,针对不同应用环境,预紧行程可以不同,预紧行程的长度与负载有关,负载越大,行程越小。在负载较大的情况下,达到平衡后,预紧自动结束。预紧力的大小同样取决于负载,保证预紧所需的预紧力阈值例如约1.5kn至2kn。在图4所示状态下,预紧组件移动至预紧极限位置,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预紧组件并不需要移动至预紧极限位置,而是沿着管体10在第一方向d1上移动至提供设定的预紧力阈值之后就开始反向沿第二方向d2移动。
42.从图4中还可见,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预紧组件还包括附接于力传递件和/或运动件的限位块50,所述限位块50设有与管体10的收缩部13配合的止挡部51,以防止预紧组件和/或限位组件从管体中脱落。某些实施方式中,限位块50可附接有缓冲圈52以缓解限位块撞击收缩部13时产生的振动。
43.结合图1和图2,实现预紧功能的预紧组件可以采用现有任何适合的形式,例如活塞预紧器、机械预紧器等。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运动件配置为活塞40,所述活塞与管体10的内壁密封接合并设有供力传递件延伸穿过的通孔47(图3)。根据不同应用环境,力传递件可配置为织带或拉索30或者其它适合的形式。限位块50可例如通过压铆的方式附接于拉索30上并与活塞40抵接,从而拉索30、活塞40和限位块50能够协同运动。应理解,在没有设置限位块50的方式中,活塞40可与拉索30固定连接,从而拉索30和活塞40能够协同运动。当气体发生器20收到点火指令被点火爆发时,产生的高压气体从进气岐管11进入管体10并提供推力f1驱动活塞40及限位块50连同拉索30一起沿第一方向d1移动,从而将拉索30拉紧实现预紧功能。拉索30被拉紧的同时积蓄预紧力。
44.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活塞40包括活塞座41以及从活塞座41朝向第一方向d1延伸出
的活塞体42,其中,活塞座41与管体10的内壁密封接合,例如,活塞座41设有卡槽以容置密封圈45,活塞体42具有与管体10的内壁接合的部分。应理解,当拉索30反向释放预紧力而带动活塞40沿第二方向d2移动的同时,活塞座41和活塞体42与管体10的内壁接合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供阻力的作用,管体10内部的密封高压气体也起到提供阻力的作用。换句话说,活塞40沿第二方向d2移动的同时持续克服管体10内的气体压力而吸收碰撞能量(类似气弹簧),实现限力功能。
45.某些实施方式中,活塞体42具有连接至活塞座41的第一端421和从第一端421尺寸渐增的第二端422,其中第二端422与管体10的内壁接合。以此方式,活塞体42形成有斜面423,该斜面423提供了限力件在限力行程中移动的空间。
46.某些实施方式中,限力组件包括设置在活塞座41和活塞体42之间的球座43,限力件配置为能够在球座43和活塞体42之间移动的摩擦球44。通过摩擦球44沿活塞体42的斜面423在第一方向d1上的移动实现限力功能。
47.具体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球座43设有周向布置的限位槽46,在预紧状态,摩擦球44限位于限位槽46中,在限力状态,摩擦球44从限位槽46中移出并沿活塞体42的表面(斜面423)移动而与管体10的内壁接合,从而提供阻力,以下将会进一步详细描述。
48.应理解,摩擦球44的尺寸与活塞体42的斜面423和管体10的内壁之间的距离相关联,这里的“关联”是指预紧状态下,限位于限位槽中的摩擦球44与管体10的内壁接触但彼此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或者几乎没有力的作用,从而不对活塞沿第一方向d1的移动产生阻碍;反之,在限力状态下,摩擦球44与管体10的内壁之间产生摩擦,使得摩擦球44在第一方向d1上沿斜面423逐渐移动,在此过程中,斜面423和管体10的内壁均与摩擦球44产生相互挤压/变形来吸收能量,并由此产生摩擦力/阻力,实现限力功能,从而不会将过量载荷施加到驾乘人员身体上,避免人体受到伤害。
49.某些实施方式中,球座43设有周向布置的多个限位槽46,例如图3中示例性示出的10个限位槽46,限力组件能够通过调整多个限位槽46中的摩擦球44的位置和/或数量来调整预设的阻力大小。图3中分别示例性示出了10个、8个、6个、4个和3个摩擦球44在限位槽46中的分布。应理解,限位槽的数量以及摩擦球的数量和分布可取决于不同需要来合理设计,只要能够提供大致均匀适当的阻力即可。
50.此外,除了摩擦球的位置和/或数量,还可通过摩擦球的材料来调整阻力。作为选择,摩擦球的材料为金属、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任意一种,例如,可选择为铝球或者塑料球等。某些实施方式中,管体和/或活塞的材料亦可选择为具有一定变形程度,例如金属或者聚合物等。
51.以下结合图4至图7描述本公开的预紧限力机构实现预紧和限力的过程。
52.图4示出了在高压气体的推力f1作用下处于预紧极限位置的活塞,此时,限位块50的止挡部51与管体10的收缩部13相互抵接限位。如上所述的,取决于不同实际应用的预紧行程,活塞并非一定移动至预紧极限位置。预紧状态下,摩擦球44限位于球座43的限位槽中,不与管体10的内壁产生作用力,如图5所示。当达到预紧行程,拉索30释放预紧力并提供反向的拉力f2,如图6所示,拉索30带动限位块50并连同活塞沿第二方向d2移动进入限力状态。此时,具体参见图7,摩擦球44移出球座43并沿斜面423移动,分别与斜面423和管体10的内壁挤压/变形并产生摩擦力/阻力,从而吸收碰撞能量消除载荷峰值,缓解对驾乘人员身
体的压迫,实现限力功能。
53.本公开的预紧限力机构通过将预紧功能和限力功能相结合,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间布置的问题,还有效解决了碰撞发生时预紧功能和限力功能彼此触发协调的问题,能够可靠地对驾乘人员形成保护。此外,本公开的预紧限力机构没有对现有预紧装置大幅改动,并有利地添加了限力组件提供限力功能,产品体积小、成本低、限力传递稳定可靠。
54.进一步,本公开还提供了车辆安全装置,车辆安全装置适用于安全座椅、安全气囊收紧装置、安全锁扣中的任意一种,并包括气体发生器以及上述的预紧限力机构100,其中,预紧限力机构的管体连接至气体发生器。图8示出了应用于安全气囊收紧装置的示例,图9示出了应用于安全座椅的腰部预紧器的示例,图10示出了应用于安全带的预紧锁扣的示例。取决于不同系统碰撞的安全性能要求,通过调节密封在管体内部的气体压力大小,以及摩擦球的数量、位置、材料,能够实现预设阻力的限力功能,获得对驾乘人员适当的约束。例如,应用于气囊预紧器时,可以与安全带/气囊一起吸收驾乘人员上半身运动能量,降低胸压;应用于腰部预紧器和预紧锁扣时,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驾乘人员腰部受到的压迫力。以图8所示安全气囊收紧装置为例,本公开的预紧限力机构100可安装在座椅靠背s上并与气囊收紧带300连接,根据点火策略及指令触发头部气囊(hab)展开后,首先收紧气囊收紧带300(预紧作用),将气囊收紧到合适预紧位置。当驾乘人员p的头部和胸部与气囊部分200接触时,气囊收紧带300拉出(限力作用)吸收驾乘人员p的碰撞动能,避免对驾乘人员p造成伤害。
55.这里应当理解的是,图中所示实施方式仅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预紧限力机构及所应用的车辆安全装置的各个可选部件的可选架构、形状、尺寸和布置方式,然而其仅为示意而非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思想和范围的情况下,亦可采取其他形状、尺寸和布置方式。
56.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例如发明概念等)已经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在本专利文件的说明书中描述和/或在图中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仅以举例的方式提出,并不打算作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如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和/或图中所说明的本发明中所体现的发明概念的元素的结构和/或安排仅是说明性的。尽管在本专利文件中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示例性实施例和替代性实施例的主题事项的等同物、修改、变化等是可能的,并被认为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所有这些主题事项(例如修改、变化、实施例、组合、等同物等)都旨在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还应注意的是,在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和/或安排中(例如在概念、设计、结构、装置、形式、装配、构造、手段、功能、系统、过程/方法、步骤、过程/方法步骤的顺序、操作、操作条件、性能、材料、组成、组合等方面)可以做出各种/其他修改、变化、替代、等同、改变、遗漏等。)而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所有这些主题(例如修改、变化、实施例、组合、等同物等)都旨在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的范围并不打算局限于本专利文件的说明书和/或图中所描述的主题(如细节、结构、功能、材料、行为、步骤、顺序、系统、结果等)。考虑到本专利文件的权利要求将被适当地解释为涵盖本发明主题的完整范围(例如包括任何和所有这样的修改、变化、实施例、组合、等同物等);应理解本专利文件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提供示范性实施例的主题的描述,而不是作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57.还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可以包括常规技术(例如在示例性实施例、修改、变化、组合、等价物中实施和/或集成的技术),或者可以包括任何其他适用技术
(现在和/或未来),具有执行说明书中描述的功能和过程/操作和/或图中说明的能力。所有这些技术(例如以实施例、修改、变化、组合、等同物等方式实现的技术)都被认为是在本专利文件的本发明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预紧限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限力机构包括:管体;预紧组件,所述预紧组件装设于所述管体内,并包括适于在所述管体内往复移动的运动件以及力传递件;限力组件,所述限力组件装设于所述管体内,并包括与所述预紧组件协同运动的限力件;其中,所述预紧限力机构配置为能够在预紧状态和限力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预紧状态,所述运动件被驱动并带动所述力传递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实现预紧,在所述限力状态,所述运动件由所述力传递件驱动以沿相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并通过所述限力件实现限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紧限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件移动完成预紧后即通过所述力传递件从所述预紧状态切换为所述限力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紧限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设有与驱动件相连的第一管口和相对的第二管口,所述第二管口设有收缩部以限定预紧极限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紧限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气体发生器,在所述限力状态,所述运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克服所述管体内的气体压力实现限力。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紧限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组件还包括附接于所述力传递件和/或所述运动件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有与所述收缩部配合的止挡部。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预紧限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件配置为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管体的内壁密封接合并设有供所述力传递件延伸穿过的通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紧限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递件配置为织带或拉索。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紧限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包括活塞座以及从所述活塞座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出的活塞体,所述活塞座与所述管体的内壁密封接合,所述活塞体具有连接至所述活塞座的第一端和从所述第一端尺寸渐增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管体的内壁接合。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紧限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力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塞座和所述活塞体之间的球座,所述限力件配置为能够在所述球座和所述活塞体之间移动的摩擦球。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紧限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座设有周向布置的限位槽,在所述预紧状态,所述摩擦球限位于所述限位槽中,在所述限力状态,所述摩擦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所述活塞体的表面移动并与所述管体的内壁接合。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预紧限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座设有周向布置的多个限位槽,所述限力组件通过调整多个限位槽中的所述摩擦球的位置和/或数量来调整预设的阻力大小。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紧限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球的材料为金属、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任意一种。13.一种车辆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安全装置适用于安全座椅、安全气囊收
紧装置、安全锁扣中的任意一种,并包括气体发生器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预紧限力机构,所述预紧限力机构的管体连接至所述气体发生器。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一种预紧限力机构及车辆安全装置。预紧限力机构包括:管体;预紧组件,预紧组件装设于管体内,并包括适于在管体内往复移动的运动件以及力传递件;限力组件,限力组件装设于管体内,并包括与预紧组件协同运动的限力件。预紧限力机构配置为能够在预紧状态和限力状态之间切换,在预紧状态,运动件被驱动并带动力传递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实现预紧,在限力状态,运动件由力传递件驱动以沿相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并通过限力件实现限力。本公开的预紧限力机构提供了一种集成预紧功能和限力功能的双向约束结构,缓解作用于驾乘人员身上的力,减小对人体的伤害,整体结构紧凑且制造简单,能够根据不同的耐撞性预设负载或限力的阻力大小。力的阻力大小。力的阻力大小。


技术研发人员:刘崇庆 赵伟 郑生慧 杨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8
技术公布日:2023/9/2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