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光圈、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9-29 阅读:84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图像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光圈、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许多终端设备都配置了镜头模组,用户可以利用终端设备进行拍照。在传统终端设备中,其光学系统更追求大光圈,光圈越大,到达传感器的光线就越多,画面就越明亮,大光圈还可以用更高速的快门来防止画面抖动。所以在拍照运动的场景,或者环境光线较差的时候,大光圈镜头比小光圈镜头更有优势。而在拍照人物静物的时候,大光圈也可以带来接近单反的背景虚化效果。但是,有些终端设备还需要兼具扫码功能,例如手持终端pda,在仓库盘点、出入库管理等场景下被广泛的使用。但当终端设备需要使用扫码功能时,小光圈更有利于提高扫码性能。因此,该类型终端设备在面对不同功能的需求时存在冲突,难以兼容,存在设备通用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能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特别是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难以同时兼容拍照和扫码功能的问题。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光圈,应用于具有拍照功能和扫码功能的终端设备,可变光圈包括:
5.光圈滑块,沿光圈滑块的运动方向依次开设有两个以上孔径不同的光圈孔;
6.光圈底座,设置有滑道和位于终端设备的镜头模组的光轴的通光孔;
7.驱动模组,用于在终端设备用于扫码时,驱动光圈滑块滑动,使扫码功能对应的光圈孔的光轴与镜头模组的光轴重合,以及在终端设备用于拍照时,驱动光圈滑块滑动,使拍照功能对应的光圈孔的光轴与镜头模组的光轴重合。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孔径不同的光圈孔包括第一光圈孔和第二光圈孔,第一光圈孔的孔径小于第二光圈孔的孔径;
9.扫码功能对应的光圈孔为第一光圈孔,拍照功能对应的光圈孔为第二光圈孔。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模组包括第一伸缩件、第二伸缩件和驱动单元;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在通电状态下拉伸,在失电状态下复原;
11.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的第一端分别设置在光圈底座位于光圈滑块运动方向上的两个边沿,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的第二端与光圈滑块机械连接,第一伸缩件拉伸,第二伸缩件复原时,第一光圈孔的光轴与镜头模组的光轴重合,第一伸缩件复原,第二伸缩件拉伸时,第二光圈孔的光轴与镜头模组的光轴重合;
12.驱动单元用于在终端设备用于扫码时向第一伸缩件通电并保持第二伸缩件失电,以及用于在终端设备用于拍照时向第二伸缩件通电并保持第一伸缩件失电。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为记忆金属合金制成的。
1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具有拍照功能和扫码功能,终端
设备包括镜头模组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可变光圈。
15.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包括:
16.在终端设备的镜头模组处于工作状态时,获取镜头模组采集到的图像;
17.基于图像进行场景识别;
18.根据场景识别的结果进行光圈孔切换。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图像进行场景识别,包括:
20.判断图像中是否存在条码;
21.若是,则判定终端设备正用于扫码;
22.若否,则判定终端设备正用于拍照。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判断图像中是否存在条码,包括:
24.对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和二值化处理,得到二值图像;
25.对二值图像进行轮廓检测,得到多个轮廓;
26.判断多个轮廓中是否存在符合条码布设规律的轮廓;
27.若是,则判定图像中存在条码;
28.若否,则判定图像中不存在条码。
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判断多个轮廓中是否存在符合条码布设规律的轮廓,包括:
30.判断多个轮廓中是否存在包括两级子轮廓的轮廓;
31.若是,则将该轮廓及其子轮廓确定为第一待选轮廓组;
32.判断第一待选轮廓组中的轮廓是否符合定位图案的布设规律;
33.若是,则将该第一待选轮廓组确定为第一目标轮廓组;
34.在第一目标轮廓组的数量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判定多个轮廓中存在符合条码布设规律的轮廓。
3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判断第一待选轮廓组中的轮廓是否符合定位图案的布设规律,包括:
36.若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项,则判定第一待选轮廓组中的轮廓符合定位图案的布设规律:
37.第一待选轮廓组中的各轮廓的面积比例与预设比例匹配;
38.第一待选轮廓组中的各轮廓中心重合。
3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判断多个轮廓中是否存在符合条码布设规律的轮廓,包括:
40.判断多个轮廓中是否存在数量超过第二阈值的相互平行的矩形轮廓;
41.若是,则判定多个轮廓中存在符合条码布设规律。
4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判断多个轮廓中是否存在数量超过第二阈值的相互平行的矩形轮廓,包括:
43.对多个轮廓分别进行角点数量提取,并将其中具有四个角点的轮廓确定为矩形轮廓;
44.提取矩形轮廓的四个角点坐标;
45.基于四个角点坐标之间的距离,从四个顶点中确定位于目标直线上的两点;目标直线为矩形轮廓的长边、短边所在直线;
46.根据目标直线上的两点的坐标,确定目标直线;
47.在矩形轮廓对应的目标直线平行的情况下,判定矩形轮廓相互平行。
48.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49.基于本实施例中的可变光圈,在镜头模组装配光圈底座,使得光圈底座上的通光孔的光轴与镜头模组的光轴重合,令光线可通过通光孔进入镜头模组。再利用驱动模组驱动开设有不同孔径的光圈孔的光圈滑块在光圈基座上的滑块滑动。驱动模组在终端设备使用不同功能时,驱动光圈滑块滑动,以切换对应的光圈孔运动到通光孔所在位置处,实现为镜头模组切换不同大小的光圈,以在终端设备兼容拍照功能和扫码功能。该可变光圈使得终端设备可兼容拍照和扫码功能,且该可变光圈结构简单,有利于整体模组的小型化,方便对终端设备的外置升级。
附图说明
5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51.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光圈大小与景深之间的关系图;
52.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光圈的爆炸图;
53.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光圈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54.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光圈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55.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光圈孔滑动到镜头模组的光轴的示意图;
56.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光圈孔滑动到镜头模组的光轴的示意图;
57.图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58.图8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判断图像中是否存在条码的流程示意图;
59.图9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qr码的样式示意图;
60.图10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判断图像中是否存在qr码的流程示意图;
61.图1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6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6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光圈,应用于具有拍照功能和扫码功能的终端设备。图1示出了光圈大小与景深的关系,f后的数字越大,则代表光圈越小。光圈增大,终端设备的进光量会增加,景深会减少,可出现更好地背景虚化效果,更适合于终端设备启用拍照功能。光圈减小,终端设备的进光量会降低,景深会增加,更容易在全视野范围获得均匀的成像,更适合于终端设备在不同距离启用扫码功能。为了使终端设备可同时适用扫码功能和拍照功能,本技术在终端设备的镜头模组1上增加了可变光圈,请参阅图2,可变光圈包括光圈滑块
2、光圈底座3和驱动模组。
64.光圈滑块2沿光圈滑块2的运动方向依次开设有两个以上孔径不同的光圈孔。图2中具体包括第一光圈孔21和第二光圈孔22,第一光圈孔21的孔径小于第二光圈孔22的孔径。在有些实施例中,还可进一步多设置其他孔径不同的光圈孔。
65.光圈底座3设置有滑道31和位于终端设备的镜头模组的光轴的通光孔32。可以理解,滑道31是限制光圈滑块2在固定的运动方向上滑动的轨道。光圈滑块2将装配滑道31上。图2中的光圈滑块2和滑道31均为矩形,光圈滑块2和滑道31的宽度匹配,而光圈滑块2的长度小于滑道31的长度,使得光圈滑块2在滑道31的长度方向上左右运动。光圈底座3将根据装配时与镜头模组之间的位置关系,在镜头模组的光轴对应的位置处开设通光孔32,使得在光圈底座3与镜头模组装配的时候,光线可以通过通光孔32入射镜头模组。在光圈滑块2滑动时,由于光圈孔是沿着光圈滑块2的运动方向开设的,不同孔径的光圈孔可以移动到通光孔32所在位置处。
66.驱动模组用于在终端设备用于扫码时,驱动光圈滑块2滑动,使扫码功能对应的光圈孔的光轴与镜头模组的光轴重合,以及在终端设备用于拍照时,驱动光圈滑块2滑动,使拍照功能对应的光圈孔的光轴与镜头模组的光轴重合。可以理解,驱动模组可以根据终端设备当前所使用的功能驱动光圈滑块2在滑道31上移动,使得通光孔32、镜头模组的光轴与不同孔径的光圈孔的光轴重合,通过控制光圈孔的大小来切换镜头模组的光圈大小,从而控制镜头模组的进光量,可同时适用于两种功能的使用需求。其中,扫码功能对应的光圈孔的孔径小于拍照功能对应的光圈孔。即终端设备使用拍照功能时,切换到大光圈孔,获得更大的进光量,减小景深。终端设备使用拍照功能时,切换到小光圈孔,获得更少的进光量,增加景深。以图2所示的结构为例,扫码功能对应的光圈孔为第一光圈孔21,拍照功能对应的光圈孔为第二光圈孔22。扫码模组用于在终端设备用于扫码时,驱动光圈滑块2滑动,使第一光圈孔21的光轴与镜头模组的光轴重合,以及在终端设备用于拍照时,驱动光圈滑块2滑动,使第二光圈孔22的光轴与镜头模组的光轴重合。
67.进一步地,在光圈孔数量较多的情况下,驱动模组还可结合环境光的强度和终端设备当前的功能,选择对应的光圈孔。即在不同环境光的强度下,拍照功能对应的光圈孔可以不相同,扫码功能对应的光圈孔也可以不相同。只需保证同一环境光强度下,扫码功能对应的光圈孔小于拍照功能对应的光圈孔即可。例如,假设有大中小三个光圈孔,在弱环境光强度下,拍照功能对应大光圈孔,而扫码功能对应中光圈孔。在正常环境光强度下,扫码功能对应小光圈孔,拍照功能对应大光圈孔和中光圈孔。在强环境光强度下,扫码功能对应小光圈孔,拍照功能对应中光圈孔。环境光强度的划分可以对环境光强度设置对应的取值范围,当采集到的环境光强度落在哪一取值范围内,即认为其属于对应的强度级别。
68.基于本实施例中的可变光圈,在镜头模组装配光圈底座3,使得光圈底座3上的通光孔32的光轴与镜头模组的光轴重合,令光线可通过通光孔32进入镜头模组。再利用驱动模组驱动开设有不同孔径的光圈孔的光圈滑块2在光圈基座上的滑块滑动。驱动模组在终端设备使用不同功能时,驱动光圈滑块2滑动,以切换对应的光圈孔运动到通光孔32所在位置处,实现为镜头模组切换不同大小的光圈,以在终端设备兼容拍照功能和扫码功能。该可变光圈使得终端设备可兼容拍照和扫码功能,且该可变光圈结构简单,有利于整体模组的小型化,方便对终端设备的外置升级。
6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4,驱动模组包括第一伸缩件41、第二伸缩件42和驱动单元(图中未示出)。第一伸缩件41和第二伸缩件42在通电状态下拉伸,在失电状态下复原。即第一伸缩件41和第二伸缩件42通过电控,可在通电状态下按照固定长度伸长,并在失去电场作用时复原。第一伸缩件41和第二伸缩件42的第一端分别设置在光圈底座3位于光圈滑块2运动方向上的两个边沿,第一伸缩件41和第二伸缩件42的第二端与光圈滑块2机械连接,使得光圈滑块2可以固定在滑道31上。请参阅图5,第一伸缩件41拉伸,第二伸缩件42复原时,第一光圈孔21的光轴与镜头模组的光轴重合。请参阅图6,第一伸缩件41复原,第二伸缩件42拉伸时,第二光圈孔22的光轴与镜头模组的光轴重合。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伸缩件41和第二伸缩件42在通电状态下的伸长量,以及在复原状态下的长度可测量。以第一伸缩件41与滑道31连接的边沿称为第一边沿,第二伸缩件42与滑道31连接的边沿称为第二边沿。在设计滑道31、光圈滑块2的尺寸时,应满足第一光圈孔21的中心与光圈滑块2接近第一边沿的一边的加上第一伸缩件41的伸长量等于通光孔32到第一边沿的距离,并且第二光圈孔22的中心与光圈滑块2接近第二边沿的一边的加上第二伸缩件42的伸长量等于通光孔32到第二边沿的距离。这样可保证第一伸缩件41拉伸,第二伸缩件42复原时,第一光圈孔21的光轴与镜头模组的光轴重合。第一伸缩件41复原,第二伸缩件42拉伸时,第二光圈孔22的光轴与镜头模组的光轴重合。在有些实施例中,镜头模组可适用的最大光圈为f2.2,视场角为79.8
°
,可设置光圈底座3的厚度为0.5mm,第一光圈孔21的孔径为1.45mm,第二光圈孔22的孔径为2.9mm,滑道31的长度为12.3mm。
70.驱动单元用于在终端设备用于扫码时向第一伸缩件41通电并保持第二伸缩件42失电,以及用于在终端设备用于拍照时向第二伸缩件42通电并保持第一伸缩件41失电。驱动单元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控制芯片以及控制向第一伸缩件41和第二伸缩件42输出电流大小的输出组件。控制芯片也可以是额外设置的。
7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伸缩件41和第二伸缩件42为记忆金属合金制成的。记忆金属合金是一种特殊的合金材料,它可以在达到相变温度时发生形变,在冷却后又复原。使用记忆金属合金制成第一伸缩件41和第二伸缩件42,在通电后,由于电阻的热效应会被加热,从而伸长。而在失电状态下,由于没有热源,又会迅速冷却,从而复原。
7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具有拍照功能和扫码功能,终端设备包括镜头模组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可变光圈。请参阅图2,可变光圈通过光圈基座与终端设备上的镜头模组装配。这里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手持终端设备pda,物流、仓管等行业常使用的巴枪等。由于本技术中的可变光圈是机械结构在工业场景下有更强的可靠性。当然,该可变光圈也可应用在智能终端、平板电脑等设备上。
7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请参阅图7,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702至s706。
74.s702,在终端设备的镜头模组处于工作状态时,获取镜头模组采集到的图像。
75.可以理解,即用户启动终端设备的镜头模组时,镜头模组中感光芯片根据镜头处入射的光线,生成图像。此时,若可变光圈的驱动模组中的控制芯片是终端设备中的控制芯片,则镜头模组直接将生成的图像发送到终端设备中的控制芯片。若驱动模组中的控制芯片是额外设置的专门芯片,则镜头模组直接将生成的图像发送到该专门芯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的控制芯片根据图像进行场景识别,再将图像识别的结果发送到该专门芯片。
76.s704,基于图像进行场景识别。
77.由于终端设备在拍照或扫码时采集到的有各自的特点,通过预设的场景识别算法,可以将所采集的图像中的特点找到,从而区分出当前终端设备是正应用于拍照或是扫码。在有些实施例中,可以直接利用终端设备中的条码读取功能,若读码成功,则判定终端设备正用于扫码,否则,判定终端设备正用于拍照。但该种方法在用户拍照背景中存在条码时容易出现误判。在有些实施例中,可通过识别图像中是否包含条码来进行场景识别。当图像中包含条码时判定终端设备正用于扫码,否则,判定终端设备正用于拍照。这里所说的条码可以同时包括一维码和二维码。还为了进一步避免误判的情况出现,利用该种方式进行场景识别前,还可先对图像进行剪裁,按照预设的剪裁比例,以保留图像中心位置的部分。这是由于在利用终端设备进行扫码时,一般会将待扫条码放在画面中心,将边缘区域的画面裁掉,一方面可以提高处理速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在使用拍照功能时,将待拍对象背景中的条码误识别,从而造成对场景识别的误判。
78.s706,根据场景识别的结果进行光圈孔切换。
79.具体而言,在终端设备用于扫码时,驱动光圈滑块滑动,使扫码功能对应的光圈孔的光轴与镜头模组的光轴重合,以及在终端设备用于拍照时,驱动光圈滑块滑动,使拍照功能对应的光圈孔的光轴与镜头模组的光轴重合。以图2所示的结构为例,扫码功能对应的光圈孔为第一光圈孔,拍照功能对应的光圈孔为第二光圈孔。扫码模组用于在终端设备用于扫码时,驱动光圈滑块滑动,使第一光圈孔的光轴与镜头模组的光轴重合,以及在终端设备用于拍照时,驱动光圈滑块滑动,使第二光圈孔的光轴与镜头模组的光轴重合。在有些实施例中,用户还可通过终端设备上的按键,手动向驱动模组发出场景切换的信号,以进行光圈孔切换。
8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判断图像中是否存在条码,请参阅图8,包括步骤s802至步骤s810。
81.s802,对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和二值化处理,得到二值图像。
82.摄像模组采集到的图像为彩色的,而灰度化处理是将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的过程,即将每个像素的rgb值转换为一个灰度值。二值化处理是将灰度图像转换为黑白图像的过程,即将每个像素的灰度值转换为0或255。灰度化处理和二值化处理在图像处理阶段可以将无用信息都排除掉,更方便也更容易从二值图像中提取特征。灰度化处理和二值化处理有许多成熟函数可直接使用。例如,matlab中的rgb2gray、im2bw,opencv中的color_rgb2gray、cv.threshold等。
83.s804,对二值图像进行轮廓检测,得到多个轮廓。
84.本实施例中需要提取的特征是二值图像中各个图形的轮廓。轮廓提取有许多成熟函数可直接使用。例如,matlab中的bwboundaries,opencv中的findcontours等。
85.s806,判断多个轮廓中是否存在符合条码布设规律的轮廓。
86.可以理解,无论是一维码还是二维码,其形状构造都与其他非条码物体不相同。而条码布设规律即为条码独有的布局特点。例如,一维码是由多个平行的矩形条构成的,而二维码中最为常用的qr码上有三个用于定位的、相互嵌套的、黑白相间的定位图案。如图9中左上、右上和右下的标志。而从二值图像中提取出的轮廓可以反映二值图像中各图形的形状构造。当多个轮廓中存在符合条码布设规律的轮廓时,则转步骤s808,即判定图像中存在
条码。否则,转步骤s810,即判定图像中不存在条码。
87.s808,若是,则判定图像中存在条码。
88.s810,若否,则判定图像中不存在条码。
8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于qr码制的二维码而言,判断多个轮廓中是否存在符合条码布设规律的轮廓,请参阅图10,包括步骤s1002至步骤s1010。
90.s1002,判断多个轮廓中是否存在包括两级子轮廓的轮廓。
91.可以理解,在进行轮廓提取时,还可以提取到各轮廓的嵌套关系。从图9可看出,qr码中的定位图案是具有三层嵌套关系的矩形结构。当一个图形具有两层子轮廓,该图形将有可能是qr码中的定位图案,可以转步骤s1004,将包括两级子轮廓的轮廓及其子轮廓确定为第一待选轮廓组,做进一步筛选。在有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004前,还可以判断包括两级子轮廓的轮廓及其子轮廓是否均为矩形轮廓。若是,才执行步骤s1004。判断方法可以是对包括两级子轮廓的轮廓及其子轮廓进行角点数量确定。在opencv中,可以先对这部分轮廓进行多边形近似(可通过approxpolydp函数),再利用len()函数对近似结果进行处理,即可得到角点数量。判断角点数量是否为四个,即可确定轮廓是否为矩形轮廓。
92.s1004,若是,则将该轮廓及其子轮廓确定为第一待选轮廓组。
93.s1006,判断第一待选轮廓组中的轮廓是否符合定位图案的布设规律。
94.可以理解,定位图案的布设规律即一般仅会在定位图案上出现的结构特点。例如,如图9所示,定位图案各层矩形框之间的尺寸比例是按照qr码制的规定设计的,因此,第一待选轮廓组中的各轮廓的面积比例应与预设比例匹配。另外,定位图案各层矩形框的是同心嵌套关系,因此,第一待选轮廓组中的各轮廓中心重合。
95.s1008,若是,则将该第一待选轮廓组确定为第一目标轮廓组。
96.当第一待选轮廓组中的轮廓符合定位图案的布设规律,即可确定第一待选轮廓组中的轮廓对应qr码中的一个定位图案,将这样的第一待选轮廓组确定为第一目标轮廓组。而qr码中包括三个定位图案,因此,可据此选定一个第一阈值,如三个,当第一目标轮廓组的数量大于第一阈值时,即确定多个轮廓中存在符合条码布设规律的轮廓。
97.s1010,在第一目标轮廓组的数量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判定多个轮廓中存在符合条码布设规律的轮廓。
9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一维码而言,判断多个轮廓中是否存在符合条码布设规律的轮廓,包括:
99.(1)判断多个轮廓中是否存在数量超过第二阈值的相互平行的矩形轮廓。
100.可以理解,对于一维码而言,条码布设规律是一维码是多个相互平行的黑色矩形条块组成的,因此,可判断多个轮廓中是否存在多个相互平行的矩形轮廓,其第二阈值的数量较大,与拍照场景中出现的物体有较大区别。因此,在此情况下判定多个轮廓中存在符合条码布设规律。
101.(2)若是,则判定多个轮廓中存在符合条码布设规律。
10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判断多个轮廓中是否存在数量超过第二阈值的相互平行的矩形轮廓,包括:
103.(1)对多个轮廓分别进行角点数量提取,并将其中具有四个角点的轮廓确定为矩形轮廓。
104.具体而言,在opencv中,可以先对多个轮廓进行多边形近似(可通过approxpolydp函数),再利用len()函数对近似结果进行处理,即可得到角点数量。判断角点数量是否为四个,即可确定轮廓是否为矩形轮廓。
105.(2)提取矩形轮廓的四个角点坐标。
106.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的角点检测技术从矩形轮廓中提取出四个角点坐标,例如基于harris角点检测算法、shi-tomasi角点检测算法等。
107.(3)基于四个角点坐标之间的距离,从四个顶点中确定位于目标直线上的两点。目标直线为矩形轮廓的长边、短边所在直线。
108.具体而言,矩形轮廓之间平行时,每个矩形轮廓的长边相互平行、短边相互平行。因此,可以选择长边或者短边作为目标直线。通过判断目标直线是否平行,来确定矩形轮廓是否平行。由于提取出四个角点坐标后,无法直接确定各角点是否位于同一条长边或短边。因此,在点的坐标已知的情况下,各点之间的距离可基于坐标差进行计算。本实施例为了确定四个角点中的哪两个点是位于同一条长边或短边,即位于目标直线上时。先以其中一个角点作为基础点,计算基础点与其他三点之间的距离。位于短边的两点计算出的距离最小,位于长边的两点计算出的距离第二小,而位于对角线的两点计算出的距离最大。据此,若选择目标直线为长边,则选择基础点和计算出第二小距离的角点确定为同一长边上的两点。若选择目标直线为短边,则选择基础点和计算出最小距离的角点确定为同一短边上的两点。
109.(4)根据目标直线上的两点的坐标,确定目标直线。
110.可以理解,根据目标直线上的两点的坐标,可以确定目标直线的表达式,基于目标直线的表达式,即可确定不同矩形轮廓对应的目标直线是否平行。
111.(5)在矩形轮廓对应的目标直线平行的情况下,判定矩形轮廓相互平行。
1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在终端设备的镜头模组处于工作状态时,获取镜头模组采集到的图像;基于图像进行场景识别;根据场景识别的结果进行光圈孔切换。
1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判断图像中是否存在条码;若是,则判定终端设备正用于扫码;若否,则判定终端设备正用于拍照。
1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对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和二值化处理,得到二值图像;对二值图像进行轮廓检测,得到多个轮廓;判断多个轮廓中是否存在符合条码布设规律的轮廓;若是,则判定图像中存在条码;若否,则判定图像中不存在条码。
1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判断多个轮廓中是否存在包括两级子轮廓的轮廓;若是,则将该轮廓及其子轮廓确定为第一待选轮廓组;判断第一待选轮廓组中的轮廓是否符合定位图案的布设规律;若是,则将该第一待选轮廓组确定为第一目标轮廓组;在第一目标轮廓组的数量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判定多个轮廓中存在符合条码布设规律的轮廓。
1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若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项,则判定第一待选轮廓组中的轮廓符合定位图案的布设规律:第一
待选轮廓组中的各轮廓的面积比例与预设比例匹配;第一待选轮廓组中的各轮廓中心重合。
1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判断多个轮廓中是否存在数量超过第二阈值的相互平行的矩形轮廓;若是,则判定多个轮廓中存在符合条码布设规律。
1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对多个轮廓分别进行角点数量提取,并将其中具有四个角点的轮廓确定为矩形轮廓;提取矩形轮廓的四个角点坐标;基于四个角点坐标之间的距离,从四个顶点中确定位于目标直线上的两点;目标直线为矩形轮廓的长边、短边所在直线;根据目标直线上的两点的坐标,确定目标直线;在矩形轮廓对应的目标直线平行的情况下,判定矩形轮廓相互平行。
119.示意性地,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1,计算机设备1100包括处理组件1102,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由存储器1101所代表的存储器资源,用于存储可由处理组件1102的执行的指令,例如应用程序。存储器1101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组件1102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120.计算机设备1100还可以包括一个电源组件1103被配置为执行计算机设备1100的电源管理,一个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104被配置为将计算机设备1100连接到网络,和一个输入输出(i/o)接口1105。计算机设备11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1101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server tm、mac os xtm、unix tm、linux tm、free bsdtm或类似。
12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1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技术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12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在终端设备的镜头模组处于工作状态时,获取镜头模组采集到的图像;基于图像进行场景识别;根据场景识别的结果进行光圈孔切换。
1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判断图像中是否存在条码;若是,则判定终端设备正用于扫码;若否,则判定终端设备正用于拍照。
1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对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和二值化处理,得到二值图像;对二值图像进行轮廓检测,得到多个轮廓;判断多个轮廓中是否存在符合条码布设规律的轮廓;若是,则判定图像中存在条码;若否,则判定图像中不存在条码。
1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判断多个轮廓中是否存在包括两级子轮廓的轮廓;若是,则将该轮廓及其子轮廓确定为第一待选轮廓组;判断第一待选轮廓组中的轮廓是否符合定位图案的布设规律;若是,则将该第一待选轮廓组确定为第一目标轮廓组;在第一目标轮廓组的数量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判定多个轮廓中存在符合条码布设规律的轮廓。
1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若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项,则判定第一待选轮廓组中的轮廓符合定位图案的布设规律:第一待选轮廓组中的各轮廓的面积比例与预设比例匹配;第一待选轮廓组中的各轮廓中心重合。
1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判断多个轮廓中是否存在数量超过第二阈值的相互平行的矩形轮廓;若是,则判定多个轮廓中存在符合条码布设规律。
1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对多个轮廓分别进行角点数量提取,并将其中具有四个角点的轮廓确定为矩形轮廓;提取矩形轮廓的四个角点坐标;基于四个角点坐标之间的距离,从四个顶点中确定位于目标直线上的两点;目标直线为矩形轮廓的长边、短边所在直线;根据目标直线上的两点的坐标,确定目标直线;在矩形轮廓对应的目标直线平行的情况下,判定矩形轮廓相互平行。
129.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30.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且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131.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变光圈,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具有拍照功能和扫码功能的终端设备,所述可变光圈包括:光圈滑块,沿所述光圈滑块的运动方向依次开设有两个以上孔径不同的光圈孔;光圈底座,设置有滑道和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镜头模组的光轴的通光孔;驱动模组,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扫码时,驱动所述光圈滑块滑动,使所述扫码功能对应的光圈孔的光轴与所述镜头模组的光轴重合,以及在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拍照时,驱动所述光圈滑块滑动,使所述拍照功能对应的光圈孔的光轴与所述镜头模组的光轴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径不同的光圈孔包括第一光圈孔和第二光圈孔,所述第一光圈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光圈孔的孔径;所述扫码功能对应的光圈孔为所述第一光圈孔,所述拍照功能对应的光圈孔为所述第二光圈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光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组包括第一伸缩件、第二伸缩件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伸缩件和所述第二伸缩件在通电状态下拉伸,在失电状态下复原;所述第一伸缩件和所述第二伸缩件的第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光圈底座位于所述光圈滑块运动方向上的两个边沿,所述第一伸缩件和所述第二伸缩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光圈滑块机械连接,所述第一伸缩件拉伸,所述第二伸缩件复原时,所述第一光圈孔的光轴与所述镜头模组的光轴重合,所述第一伸缩件复原,所述第二伸缩件拉伸时,所述第二光圈孔的光轴与所述镜头模组的光轴重合;所述驱动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扫码时向所述第一伸缩件通电并保持所述第二伸缩件失电,以及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拍照时向所述第二伸缩件通电并保持所述第一伸缩件失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光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件和所述第二伸缩件为记忆金属合金制成的。5.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具有拍照功能和扫码功能,所述终端设备包括镜头模组和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光圈。6.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终端设备的镜头模组处于工作状态时,获取所述镜头模组采集到的图像;基于所述图像进行场景识别;根据所述场景识别的结果进行光圈孔切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图像进行场景识别,包括:判断所述图像中是否存在条码;若是,则判定所述终端设备正用于扫码;若否,则判定所述终端设备正用于拍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图像中是否存在条码,包括:对所述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和二值化处理,得到二值图像;
对所述二值图像进行轮廓检测,得到多个轮廓;判断所述多个轮廓中是否存在符合条码布设规律的轮廓;若是,则判定所述图像中存在条码;若否,则判定所述图像中不存在条码。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多个轮廓中是否存在符合条码布设规律的轮廓,包括:判断所述多个轮廓中是否存在包括两级子轮廓的轮廓;若是,则将该轮廓及其子轮廓确定为第一待选轮廓组;判断所述第一待选轮廓组中的轮廓是否符合定位图案的布设规律;若是,则将该所述第一待选轮廓组确定为第一目标轮廓组;在所述第一目标轮廓组的数量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判定所述多个轮廓中存在符合条码布设规律的轮廓。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待选轮廓组中的轮廓是否符合定位图案的布设规律,包括:若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项,则判定所述第一待选轮廓组中的轮廓符合定位图案的布设规律:所述第一待选轮廓组中的各轮廓的面积比例与预设比例匹配;所述第一待选轮廓组中的各轮廓中心重合。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多个轮廓中是否存在符合条码布设规律的轮廓,包括:判断所述多个轮廓中是否存在数量超过第二阈值的相互平行的矩形轮廓;若是,则判定所述多个轮廓中存在符合条码布设规律。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多个轮廓中是否存在数量超过第二阈值的相互平行的矩形轮廓,包括:对所述多个轮廓分别进行角点数量提取,并将其中具有四个角点的轮廓确定为矩形轮廓;提取所述矩形轮廓的四个角点坐标;基于所述四个角点坐标之间的距离,从四个顶点中确定位于目标直线上的两点;所述目标直线为所述矩形轮廓的长边、短边所在直线;根据所述目标直线上的两点的坐标,确定所述目标直线;在所述矩形轮廓对应的所述目标直线平行的情况下,判定所述矩形轮廓相互平行。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变光圈、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该可变光圈应用于具有拍照功能和扫码功能的终端设备,可变光圈包括:光圈滑块,沿光圈滑块的运动方向依次开设有两个以上孔径不同的光圈孔;光圈底座,设置有滑道和位于终端设备的镜头模组的光轴的通光孔;驱动模组,用于在终端设备用于扫码时,驱动光圈滑块滑动,使扫码功能对应的光圈孔的光轴与镜头模组的光轴重合,以及在终端设备用于拍照时,驱动光圈滑块滑动,使拍照功能对应的光圈孔的光轴与镜头模组的光轴重合。该可变光圈使得终端设备可兼容拍照和扫码功能,且该可变光圈结构简单,有利于整体模组的小型化,方便对终端设备的外置升级。的外置升级。的外置升级。


技术研发人员:顾善中 曹鑫 田晓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9
技术公布日:2023/9/2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