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门把手组件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9 阅读:95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车辆门把手领域,特别是带有齐平门把手手柄的类型。这样的车辆门把手组件通常包括电机,当驱动时,在齐平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移动把手手柄,在齐平位置中,把手手柄与外部门板表面齐平,在伸展位置中,所述把手手柄突出并可由用户抓取。电机通常连接到致动器齿轮箱和伸展机构,伸展机构配置为将把手手柄从齐平位置移动到伸展位置。在齐平位置,可以减少车辆的空气阻力,同时可以改进车辆的视觉方面。在伸展位置,把手手柄从所述外表面突出,以便用户可以抓住。用户可以抓住手柄并拉动它来解锁和/或打开车门。


背景技术:

2.当把手手柄处于伸展位置时,其从门体的外表面突出。把手手柄因此非常暴露于其当时的环境。通常,把手手柄在伸展位置的稳定性(即尽管向把手手柄施加压力或冲击,把手手柄保持在伸展位置的能力)由致动器齿轮箱中的摩擦来保证。但是,当施加在伸展的把手手柄上的压力和/或冲击超过给定阈值时,传递到致动器齿轮箱的负载可能导致严重损坏,在最坏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致动器齿轮箱和/或伸展机构的破损。例如,如果用户在伸展的把手手柄上推力过猛,伸展机构很可能会停止抵抗由此产生的压力。因此,需要改进的且可靠的伸展机构,以确保把手手柄在伸展位置的稳定性,同时也避免在重要压力和/或强烈冲击施加在把手手柄上的情况下损坏致动器齿轮箱。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发明的目标是克服至少部分现有技术的缺点,并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以避免当把手手柄在伸展位置时,载荷和/或冲击施加在把手手柄上的情况下,损坏致动器齿轮箱。
4.因此,本发明涉及车辆门把手组件,包括支架和伸展机构,伸展机构配置为在齐平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移动把手手柄,在齐平位置中,把手手柄与外部门板表面齐平,在伸展位置中,把手手柄突出并可由用户抓取,所述伸展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杆,特别地,前杆和后杆,杆分别包括在第一端连接到把手手柄的第一枢轴连接和与支架连接的第二枢轴连接,至少一个杆,特别地,前杆和后杆,围绕所述第二枢轴连接的旋转允许在其齐平位置和其伸展位置之间移动把手手柄,至少一个杆,特别地,前杆和后杆,还在其第二端分别包括与至少一个链接棒连接的第三枢轴连接,车辆门把手组件的特征在于,伸展机构还包括:
[0005]-在支架上的凹部,
[0006]-在至少一个杆(特别是前杆或后杆的任何一个)上的接触面,以及
[0007]-位于所述凹部和所述接触面之间的阻塞杆,阻塞杆具有与支架连接的枢轴连接,阻塞杆配置为从把手手柄齐平时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把手手柄伸展时的第二位置,
[0008]
其中,在其第二位置,阻塞杆一侧压靠支架的凹部上,另一侧压靠至少一个杆(特别是前杆或后杆的任何一个)的接触面上,从而阻塞所述至少一个杆(特别是前杆或后杆)
的旋转,
[0009]
其中,在其第一位置,阻塞杆倾斜,这样其不再被凹部或被接触面挤压,允许伸展机构的至少一个杆(特别是前杆或后杆的任何一个)围绕其与把手手柄连接的枢轴连接旋转。
[001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伸展机构包括锁定棒,锁定棒的第一端连接到前杆或后杆的任何一个的第二端,从而形成枢轴连接,锁定棒的第二端连接到阻塞杆,从而形成另一个枢轴连接。
[0011]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锁定棒的第一端连接到前杆的第二端,凹部面向后杆,其中所述后杆包括接触面,阻塞杆放置在所述凹部和后杆之间。
[0012]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前杆和链接棒之间的枢轴连接与在前杆和锁定棒之间的枢轴连接共用共同的枢轴轴线。
[0013]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阻塞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配置为充当用于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阻塞杆的铰链,第二部分配置为当阻塞杆处于第二位置时在一侧压靠支架上的凹部,在另一侧压靠至少一个杆(特别是前杆或后杆的任何一个)的接触面上。
[0014]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阻塞杆的第一部分包括沿给定方向延伸的两个直的分支,给定方向垂直于伸展机构中的枢轴连接的轴线。
[0015]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阻塞杆的第二部分的部分在与伸展机构中的枢轴连接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所述第二部分的部分延伸的方向与施加在伸展的把手手柄上的压力导致的载荷所取向的方向之间有角偏移。
[0016]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支架上的凹部具有与阻塞杆的第二部分上的角区域互补的形状。
[0017]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车辆门把手组件还包括弹性返回元件,其配置为当把手手柄从伸展位置移动到突出的解锁位置时,将阻塞杆移回第一位置。
[0018]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阻塞杆是一体式部件。
[0019]
因此,车辆门把手组件可以单独或组合呈现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附图说明
[0020]
图1a是车辆门把手组件的前透视图,其中把手手柄处于齐平位置;
[0021]
图1b是与图1a相似的视图,其中把手手柄处于伸展位置;
[0022]
图2a是图1a中的车辆门把手组件的伸展机构的侧透视图,其中把手手柄处于齐平位置;
[0023]
图2b是与图2a相似的视图,其中把手手柄处于伸展位置;
[0024]
图2c是与图2a和图2b相似的视图,其中把手手柄处于未锁的门打开位置;
[0025]
图3是支架和伸展机构的后透视图;
[0026]
图4是车辆门把手组件的局部截面图,其中当把手手柄处于伸展位置时,阻塞杆与后杆接触;
[0027]
图5是阻塞杆的透视图;
[0028]
图6是阻塞杆的另一透视图;
[0029]
图7是伸展机构的详细视图。
[0030]
在这些附图中,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在一些附图中,显示了xyz三面体,以定义车辆门把手组件在空间中的取向。第一方向,标记为x,对应于把手的纵向方向。第二方向,表示为y,指向车辆门把手组件的外侧。最后,第三方向,表示为z,指向大致向上的方向。这些方向x、y、z彼此正交。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描述是示例。尽管说明书涉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参考涉及相同的实施例,不意味着特征仅适用于单个实施例。
[0032]
在下面的描述中,术语前、后、上、上部、下、下部、垂直、水平指的是门把手组装到车辆上时的相对位置或方向。在描述中,某些项可以被索引,作为第一项或第二项。在这种情况下,它是简单的索引,用于区分和命名相似但不相同的元件。该索引并不意味着一个元件相对于另一个的优先级,并且在不脱离本描述的范围的情况下容易地互换这些名称。这种索引也不意味着时间的顺序。
[0033]
图1a和图1b显示了车辆门把手1组件,包括支架2和连接到支架2的把手手柄3,把手手柄3在齐平位置(如图1a所示)和伸展位置(如图1b所示)之间可移动,在齐平位置中,把手手柄3与外部门板表面齐平,在伸展位置中,把手手柄3突出并可由用户抓取。把手手柄3的移动通常由连接到致动器齿轮箱和致动器杆(图中未显示)的电动机启动。当电机运行时,致动器杆围绕轴线旋转。致动器杆的旋转移动引起伸展机构5中若干其他相互连接的零件的移动,伸展机构5也包含在车辆门把手1组件中。
[0034]
在图1a、1b、2a、2b和2c所示的把手手柄3的实施例中,把手手柄3包括形成外部外壳的纵向段31。当把手手柄3处于齐平位置时,该外部外壳是把手手柄3唯一可见的部分。当把手手柄3处于伸展位置时,把手手柄3的纵向段31的中间部段为用户提供可抓取的杆,以打开车门。在图1a中,纵向段31平行于x方向延伸。
[0035]
把手手柄3的纵向两端各有突出部32、33,突出部32、33在垂直于形成外部外壳的纵向段31的方向延伸。在图1b中,突出部32、33平行于y方向延伸。突出部32、33都布置在车辆门把手1组件的内侧,使得当把手手柄3处于齐平位置时,突出部32、33隐藏在车辆门把手1组件的支架2内部。然而当把手手柄3处于伸展位置时,这些突出部32、33从支架2中突出,如图1b所示。
[0036]
根据图1a、1b、2a、2b和2c所示的把手手柄3的实施例,在把手手柄3的纵向两端的突出部32、33不相同。突出部可以分为前突出部32和后突出部33。把手手柄3的前突出部32和后突出部33是部分中空的。
[0037]
根据图1a、1b、2a、2b和2c所示的把手手柄3的实施例,把手手柄3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和下壳一起组装形成纵向段31和在把手手柄3纵向两端的突出部32、33。上壳和下壳可以通过成型工艺获得。
[0038]
如前所述,车辆门把手1组件还包括伸展机构5,伸展机构5被配置为当电机被驱动时,将把手手柄3在齐平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移动。一旦把手手柄3已达到伸展位置,伸展机构5还为把手手柄3提供稳定性。
[0039]
伸展机构5包括至少一个杆,特别是前杆7和后杆9,其分别包括在第一端连接到把
手手柄3的第一枢轴连接a、b。
[0040]
在图2a、2b和2c所示的伸展机构5的一个实施例中,前杆7包括连接到把手手柄3的前突出部32的枢轴滑动连接a。根据前杆7的具体实施例,该前杆7呈钩状。该钩状前杆7的第一端布置在中空的前突出部32内部。枢轴滑动连接a既允许在前杆7和把手手柄3的前突出部32之间围绕前轴线旋转移动,也允许前杆7的第一端相对于把手手柄3的前突出部32平移移动。这里平移移动的方向平行于x方向。
[0041]
在图2a、2b和2c所示的伸展机构5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枢轴连接b将后杆9的第一端连接到把手手柄3的后突出部33。根据后杆9的具体实施例,它也是钩状的,尽管它的设计与前杆7有很大的不同。钩状后杆9的第一端布置在中空的后突出部33内。该钩状后杆9的第一端像铰链运转,从而形成枢轴连接b,以允许后杆9和把手手柄3的后突出部33之间的旋转移动。
[0042]
前杆7和后杆9还分别包括与支架2连接的第二枢轴连接c、d,如图2a、2b、2c所示。一方面支架2和前杆7之间的以及另一方面支架2和后杆9之间的第二枢轴连接c和d允许在其齐平位置和其伸展位置之间移动把手手柄3。
[0043]
如图2a所示,当把手手柄3处于齐平位置时,后杆9未存放在中空的后突出部33内部的部分布置在前突出部32与后突出部33之间。相似地,前杆7不位于中空的前突出部32内部的部分存储在所述前突出部32旁边,可以如图1a所示。
[0044]
当把手手柄3从齐平位置移动到伸展位置时,至少一个杆(更具体地,前杆7和后杆9)围绕其各自与支架2连接的第二枢轴连接c和d旋转移动。同时,由于枢轴滑动连接a,前杆7的第一端相对于前突出部32移动,由于枢轴连接b,后杆9的第一端相对于后突出部33移动。因此,前杆7和后杆9的移动都连接到把手手柄3沿y轴的平移移动。
[0045]
前杆7和后杆9还分别包括第三枢轴连接e、f,在其第二端有至少一个链接棒11。前杆7和后杆9通过至少一个链接棒11相互链接,这样链接棒11将前杆7的运动传递给后杆9,从而当把手手柄3从齐平位置移动到伸展位置时同步其各自的运动。更具体地,当连接到致动器齿轮箱和致动器杆(图中未显示)的电机运行时,致动器杆绕轴线旋转(图中未显示),从而推动前杆7,前杆7反过来绕其自身的枢轴连接a和c枢转移动。至少一个链接棒11将移动传递给后杆9,使得后杆9也围绕其自身的枢轴连接b和d移动。
[0046]
根据图2a、2b和2c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伸展机构5包括两个链接棒11。两个链接棒11可以放置在前杆7和后杆9的两侧。链接棒11在基本上平行于x方向的方向延伸。出于可见性的原因,在图2a、2b和2c中只说明了一个链接棒11,这是前杆7和链接棒11之间的枢轴连接e在所述附图中不可见的原因。
[0047]
至少一个链接棒11的第一端通过第三枢轴连接e(仅在图3中可见)连接到前杆7的第二端,而链接棒11的第二端通过第三枢轴连接f连接到后杆9的第二端。前杆7与链接棒11之间的第三枢轴连接e的轴线平行于后杆9与链接棒11之间的第三枢轴连接f的轴线。事实上,枢轴连接a、b、c、d、e和f的轴线都可以相互平行。
[0048]
为了为伸展机构5提供更多的安全性,特别是当把手手柄3处于伸展位置时,伸展机构5还包括支架2上的凹部14、前杆7或后杆9的任何一个的接触面23,以及放置在所述凹部14和所述接触面23之间的阻塞杆15。根据图4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接触面23位于后杆9上。
[0049]
阻塞杆15具有与支架2连接的枢轴连接g,并且配置为从把手手柄3齐平时阻塞杆15所处于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把手手柄3伸展时阻塞杆15所处于的第二位置。
[0050]
在其第二位置,阻塞杆15一侧压靠支架2的凹部14上,另一侧压靠前杆7或后杆9的任何一个的接触面23上,从而以以下方式阻止所述前杆7或后杆9的旋转,即所述前杆7或后杆9不能以本应该将把手手柄3从其伸展位置移动到其齐平位置的方式旋转。这在图4中特别地说明,其中阻塞杆15(因为局部截面图,其部分是阴影线的)被放置在所述凹部14和后杆9之间。在支架2的凹部14和后杆9的接触面23之间的阻塞杆15的该特定的第二位置有助于防止当外部载荷施加在把手手柄3上时伸展系统5在压力下屈曲。换句话说,当把手手柄3从其齐平位置移动到其伸展位置时,至少一个杆(更具体地,前杆7和后杆9)在给定方向上移动,但是一旦阻塞杆15在其第二位置,阻塞杆15阻止前杆7和后杆9旋转回到当把手手柄3齐平时它们所处于的位置。通过阻塞至少一个杆(更具体地,前杆7或后杆9)的旋转,如果对伸展的把手手柄3施加压力,阻塞杆15阻止把手手柄3意外地从其伸展位置移动回其齐平位置。
[0051]
在其第一位置,阻塞杆15倾斜成使得其不再被凹部14或接触面23挤压,允许伸展机构5的前杆7或后杆9中的任何一个围绕其与把手手柄3连接的枢轴连接旋转。在图2a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阻塞杆15处于其第一位置,并允许伸展机构5的后杆9围绕后杆9与支架2之间的枢轴连接d的轴线以及围绕后杆9与把手手柄3之间的枢轴连接的轴线a同时地旋转。
[0052]
伸展机构还可以包括锁定棒13。锁定棒13的第一端连接到前杆7或后杆9的任何一个,而锁定棒13的第二端连接到阻塞杆15。在图2a、2b、2c和3所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阻塞杆15通过所述锁定棒13链接到前杆7。在该具体实施例中,锁定棒13的第一端连接到前杆7的第二端,从而形成枢轴连接h,而锁定棒13的第二端连接到阻塞杆15,从而形成另一个枢轴连接i。在同一实施例中,凹部14面向后杆9。
[0053]
根据图2a、2b和2c所示实施例,枢轴连接h(前杆7与锁定棒13之间)和枢轴连接e(前杆7与链接棒11之间)共用共同的枢轴轴线。换句话说,前杆7、至少一个链接棒11和锁定棒13都可围绕相同的轴线旋转。这种部件的布置允许车辆门把手组件1的支架2内部的伸展机构5更紧凑且节省空间。
[0054]
根据图5和图6所示的阻塞杆15的具体实施例,阻塞杆15是一体式部件。
[0055]
根据阻塞杆15的优选实施例,它包括具有两种不同功能的两部分15a和15b。第一部分15a被配置为充当用于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阻塞杆15的铰链。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5a被特别地配置为在一方面充当用于阻塞杆15和支架2之间的枢轴连接g,另一方面充当用于阻塞杆15和锁定棒13之间的枢轴连接i的铰链。该第一部分15a设计为确保当阻塞杆15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而把手手柄3从齐平位置移动到伸展位置时,阻塞杆15围绕枢轴连接g和i旋转。
[0056]
在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阻塞杆15的第一部分15a是u形的,意味着第一部分15a包括沿j方向延伸的两个直的分支17(图5和图6中由双头箭头表示)。在伸展机构5的运动期间,该方向j可以在任何时刻垂直于枢轴连接a、b、c、d、e、f、g、h和/或i的轴。u形第一部分15a的分支17的两端都包括孔。这些孔的中心与枢轴轴线i对齐。
[0057]
在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阻塞杆15还包括第二部分15b,第二部分15b专门配置为当阻塞杆15处于第二位置时在一侧压靠车辆门把手1组件的支架2的凹部14,在另一侧
压靠伸展机构5的前杆7或后杆9的任何一个的接触面23。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阻塞杆15的第二部分15b所压靠的接触面23位于后杆9。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5b是l型的。l型的第二部分15b的长边可以在平行于枢轴连接a、b、c、d、e、f、g、h和/或i的轴线的方向上延伸。l型的第二部分15b的短边可以在垂直于枢轴连接a、b、c、d、e、f、g、h和/或i的轴线的方向k上延伸。方向k在图5和图6中由双头箭头表示。
[0058]
根据这些附图中所示的阻塞杆15的实施例,u形的第一部分15a的两个直的分支17延伸的方向j和l形的第二部分15b的短边延伸的方向k是不相同的。这两个方向之间可以有角偏移。
[0059]
l型的第二部分15b的长边和短边相汇的角区域的形状使其可以压靠车辆门把手1组件的支架2上的凹部14上,如图4所示。根据该具体实施例,支架2上的凹部14具有与阻塞杆15的第二部分15b的所述角区域互补的形状。凹部14的形状设计成使得一旦阻塞杆15到达第二位置,凹部14保持阻塞杆15在原位。凹部14的互补形状进一步紧固了阻塞杆15,因此有助于防止当外部载荷施加在伸展的把手手柄3上时伸展机构在压力下屈曲。
[0060]
根据图5和图6所示的阻塞杆15的实施例,l型的第二部分15b的短边的尖端25可以是圆形的。该尖端25配置为当把手手柄3处于伸展位置时,与伸展机构5的后杆9上的特定表面23接触。这在图4中更详细地显示。
[0061]
根据图2a、2b和2c所示的实施例,不位于中空的后突出部33内部的后杆9的末端包括庞大部分19,其轴向指部21在平行于枢轴连接a、b、c、d、e、f、g、h和/或i的轴的方向延伸。轴向指部21呈现出曲面23,曲面23被配置为当把手手柄3处于伸展位置时与l形的第二部分15b的短边的尖端25接触。
[0062]
因此,当在伸展的把手手柄3上施加外部压力或冲击时,l形的第二部分15b的短边的两端与车辆门把手1组件的其他部分接触。
[0063]
当尖端25与后杆9的轴向指部21的曲面23接触时,如果在把手手柄3上施加压力或冲击,则阻塞杆15的第二部分15b的取向使得其阻塞在伸展位置的把手手柄。换句话说,当阻塞杆15处于第二位置时,施加在伸展的把手手柄3上的压力和/或冲击所导致的载荷大部分被阻塞杆15吸收,而不会对伸展机构5的其余部分造成损坏。这是因为在施加在伸展的把手手柄3上的力的方向s和l型的第二部分15b的短边延伸的方向k之间有轻微的角偏移。该角偏移约为5度,如图4所示。
[0064]
通过吸收施加在伸展的把手手柄3上的压力和/或冲击所导致的大部分载荷,阻塞杆15有助于将把手手柄3稳定在伸展位置。这也有助于避免通过伸展机构5将导致的载荷传递到致动器齿轮箱。因此,阻塞杆15有助于防止对致动器齿轮箱的损坏。因此,当在处于伸展位置的把手手柄3上施加压力和/或冲击时,阻塞杆15确保伸展机构5不弯曲、扭曲或断裂。因此,当把手手柄3处于伸展位置时,动力学使伸展机构5不可逆。换句话说,一旦把手手柄3处于伸展位置,伸展机构5的相互连接的杆7、9、15和棒11、13的取向使得把手手柄3当被推动时不能受力回到齐平位置。
[0065]
用户可以像打开车门一样,拉动把手手柄3来解锁伸展机构5。通过将把手手柄3拉到打开位置(如图2c所示),伸展机构5的相互连接的杆7、9、15和棒11、13围绕各自的枢轴轴线进一步旋转。更具体地,阻塞杆15进一步围绕枢轴连接g和i旋转,使得阻塞杆15的第二部分15b不再压靠后杆的表面23上。
[0066]
为了确保阻塞杆15在移动到第二位置之后返回到第一位置,伸展机构5还可以包括弹性返回元件30,其配置为当把手手柄3从伸展位置移动到突出的解锁位置时,将阻塞杆15移动回第一位置。
[0067]
根据图7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弹性返回元件30可以是螺旋弹簧。例如,弹簧的一端可以固定到车辆门把手组件的支架2,而弹簧的另一端可以固定到锁定棒。当把手手柄3从齐平位置移动到伸展位置时,伸展机构5的杆7、9、15和棒11、13的移动使得弹性返回元件30弹性变形,从而存储能量。当用户将把手手柄3从伸展位置拉到突出的解锁位置时,伸展机构5的杆7、9、15和棒11、13进一步移动,使得释放存储在弹性返回元件30中的能量。弹性返回元件30然后返回到其初始位置,就像伸展机构的其余杆7、9、15和棒11、13一样。当把手手柄3回到齐平位置时,所有部件都移动回它们占据的位置。
[0068]
因此可以提供改进的且可靠的伸展机构,以确保把手手柄在伸展位置的稳定性,同时也避免在载荷和/或冲击施加在把手手柄上的情况下损坏致动器齿轮箱。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门把手组件(1),包括:支架(2)和伸展机构(5),所述伸展机构(5)配置为在齐平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移动把手手柄(3),在齐平位置中,把手手柄(3)与外部门板表面(100)齐平,在伸展位置中,把手手柄(3)突出并可由用户抓取,所述伸展机构(5)包括至少一个杆(7、9),所述至少一个杆(7、9)包括在第一端连接到所述把手手柄(3)的第一枢轴连接(a、b)和与所述支架(2)连接的第二枢轴连接(c、d),所述至少一个杆(7、9)围绕所述第二枢轴连接(c、d)的旋转允许把手手柄(3)在其齐平位置和其伸展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车辆门把手组件(1)的特征在于,所述伸展机构(5)还包括:-在所述支架(2)上的凹部(14),-在所述至少一个杆(7、9)上的接触面(23),以及-位于所述凹部(14)和所述接触面(23)之间的阻塞杆(15),所述阻塞杆(15)具有与所述支架(2)连接的枢轴连接(g),所述阻塞杆(15)配置为从所述把手手柄(3)齐平时所处于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把手手柄(3)伸展时所处于的第二位置,其中,在所述阻塞杆(15)的第二位置,所述阻塞杆(15)一侧压靠所述支架(2)上的凹部(14),另一侧压靠所述至少一个杆(7、9)的接触面(23),从而阻塞所述至少一个杆(7、9)的旋转,其中,在所述阻塞杆(15)的第一位置,所述阻塞杆(15)倾斜成使得所述阻塞杆(15)不再被所述凹部(14)或所述接触面(23)挤压,允许所述伸展机构(5)的至少一个杆(7、9)围绕其连接到所述把手手柄(3)的枢轴连接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展机构(5)包括前杆(7)和后杆(9),所述前杆(7)和所述后杆(9)分别包括在第一端连接到所述把手手柄(3)的第一枢轴连接(a、b)和与所述支架(2)连接的第二枢轴连接(c、d),所述前杆(7)和所述后杆(9)围绕所述第二枢轴连接(c、d)的旋转允许所述把手手柄(3)在其齐平位置和其伸展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前杆(7)和所述后杆(9)还分别包括在它们的第二端与至少一个链接棒(11)连接的第三枢轴连接(e、f)。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塞杆(15)一侧压靠所述支架(2)上的凹部(14),另一侧压靠所述前杆(7)或所述后杆(9)的任何一个的接触面(23),从而阻塞所述前杆(7)或所述后杆(9)的任何一个的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塞杆(15)在其第一位置倾斜成使得所述阻塞杆(15)不再被所述凹部(14)或所述接触面(23)挤压,允许所述伸展机构(5)的前杆(7)或后杆(9)中的任何一个围绕其到所述把手手柄(3)的枢轴连接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展机构(5)包括锁定棒(13),所述锁定棒(13)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前杆(7)或所述后杆(9)的任何一个的第二端,从而形成枢轴连接(h),所述锁定棒(13)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阻塞杆(15),从而形成另一个枢轴连接(i)。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棒(13)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前杆(7)的第二端,所述凹部(14)面向所述后杆(9),其中所述后杆(9)包括接触面(23),所述阻塞杆(15)放置在所述凹部(14)和所述后杆(9)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杆(7)和所述链接棒(11)之间的枢轴连接(e)与在所述前杆(7)和所述锁定棒(13)之间的枢轴连接(h)共用共同
的枢轴轴线。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塞杆(15)包括第一部分(15a)和第二部分(15b),所述第一部分(15a)配置为充当用于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阻塞杆(15)的铰链,所述第二部分(15b)配置为当所述阻塞杆(15)处于第二位置时在一侧压靠所述支架(2)上的凹部(14),在另一侧压靠所述至少一个杆(7、9)的接触面(23)。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塞杆(15)的第一部分(15a)包括沿方向(j)延伸的两个直的分支(17),此方向(j)垂直于所述伸展机构(5)中的枢轴连接(a、b、c、d、e、f、g、h、i)的轴线。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塞杆(15)的第二部分(15b)的部分在方向(k)上延伸,方向(k)与所述伸展机构(5)中的枢轴连接(a、b、c、d、e、f、g、h、i)的轴线垂直,并且在所述第二部分(15b)的部分延伸的方向(k)与施加在伸展的把手手柄(3)上的压力导致的载荷所取向的方向(s)之间有角偏移。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的凹部(14)具有与所述阻塞杆(15)的第二部分(15b)的角区域互补的形状。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返回元件(30),配置为当所述把手手柄(3)从伸展位置移动到突出的解锁位置时,将所述阻塞杆(15)移回第一位置。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门把手组件,其中所述阻塞杆(15)是一体式部件。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门把手组件(1),包括支架和伸展机构(5),伸展机构(5)配置为在齐平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移动把手手柄(3),所述伸展机构(5)包括至少一个杆(7、9),特别地,前杆(7)、后杆(9);支架上的凹部、至少一个杆(7、9)上的接触面(23),以及放置于所述凹部和所述接触面(23)之间的阻塞杆(15),阻塞杆(15)配置为从把手手柄(3)齐平时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把手手柄(3)伸展时的第二位置,在其第二位置,阻塞杆(15)压靠支架上的凹部并且压靠接触面(23),从而阻塞至少一个杆(7、9)的旋转,在其第一位置,阻塞杆(15)倾斜,使其不再被凹部或被接触面(23)挤压,允许至少一个杆(7、9)旋转。9)旋转。9)旋转。


技术研发人员:A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有信意大利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5
技术公布日:2023/9/2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