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9
阅读:127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具有通道的插入设备。
背景技术:
2.作为插入设备的内窥镜通过将细长的插入部插入到被检体的体内,观察从外部看不到的区域,或者将钳子等处置器具插入到通道中,使用从前端的通道开口突出的处置器具进行各种处置,该通道是贯插于插入部的管。
3.在处置器具通道兼作吸引通道的内窥镜中,为了高效地进行吸引,将处置器具通道的内径设定得较大。
4.并且,为了使用多个处置器具,与多个处置器具中外径最大的处置器具相比,处置器具通道的内径设定得较大。
5.在日本特开平7-184831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内窥镜装置,其在覆盖内窥镜的插入部的罩的前端具有延伸设置到操作部的作为传递部件的线。通过操作部的线旋钮的操作,线被推拉,通道前端的方向变化。
6.在日本特开2020-9291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管体的制造方法,其通过将网状管沿长度方向拉伸来减小插入到网状管的管的直径。
7.在日本特开2015-29764号公报中公开了能够改变送水管路的送水的方向的内窥镜。
技术实现要素:
8.实施方式的插入设备具备:插入部,其插入被检体,在前端具有前端结构部;操作部,其配设于所述插入部的基端侧;通道,其贯插于所述插入部并与所述前端结构部连通,在前端侧具有可变形部件;以及变形单元,其通过所述操作部的操作,使所述可变形部件的形状变化。
附图说明
9.图1是包含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内窥镜系统的结构图。
10.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侧视剖视图。
11.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俯视剖视图。
12.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侧视剖视图。
13.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剖视图。
14.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内窥镜的变形单元的结构的示意图。
15.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内窥镜的变形单元的结构的示意图。
16.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侧视剖视图。
17.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侧视剖视图。
18.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剖视图。
19.图1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侧视剖视图。
20.图1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的内窥镜的网状管的示意图。
21.图1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侧视剖视图。
22.图1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6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侧视剖视图。
23.图1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6的内窥镜的操作部的侧视剖视图。
24.图16是包含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内窥镜系统的结构图。
25.图1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入设备的前端部的侧面剖视图。
26.图1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入设备的第二管的剖视图。
27.图19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插入设备的第二管的前端的结构图。
28.图19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插入设备的第二管的前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第一实施方式>
30.作为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插入设备的内窥镜1与处置器具9、监视器6、处理器7以及吸引装置8一起构成作为插入设备的内窥镜系统2。内窥镜1是使用1次后被废弃的所谓的单次使用内窥镜。
31.另外,基于实施方式的附图是示意性的。附图的各部分的厚度与宽度的关系、各个部分的厚度的比率等与现实不同。在附图相互之间也包括彼此的尺寸关系、比率不同的部分。省略一部分构成要素的图示、附图标记的标注。
32.内窥镜1具备:插入部10,其插入被检体;操作部20,其配设于插入部10的基端侧;以及通用线缆30,其从操作部20延伸。
33.插入部10连续设置有:配设有摄像单元40的前端部11、配设在前端部11的基端侧的弯曲部12、以及连接弯曲部12和操作部20的软质管13。
34.在操作部20设置有弯曲操作拨盘21、送气送水按钮22、吸引按钮23、操作杆24以及多个操作开关25。弯曲部12根据弯曲操作拨盘21的转动而弯曲。操作开关25是操作摄像单元40等的电子开关。操作杆24是后述的变形单元60的操作部件。
35.包含cpu的处理器7对摄像单元40输出的摄像信号进行处理,将图像信号发送到监视器6。监视器6显示内窥镜图像。处理器7包括产生照明光的光源。光源也可以包含在与处理器7分体的光源单元中。
36.操作部20具有插入口h50a,该插入口h50a是贯插于插入部10的管路即通道50(图2)的开口。并且,钳子等处置器具9具有用于进行处置的末端执行器和设置于末端执行器的后端的轴体。
37.处置器具9从插入口h50a插入到作为管路的通道50中,贯插于通道50,末端执行器从前端部11的开口h50b突出。
38.吸引装置8是从体内吸引流体、例如空气和血液的吸引泵。从前端部11的开口h50b吸引的流体经由通道50从配设于操作部20的插入口h50a的t字管的侧面管的开口排出。
39.为了高效地进行吸引,优选通道50的内径大。但是,当通道50的内径大于处置器具9的轴体的外径时,从开口h50b突出的处置器具9的位置不稳定。因此,有时不容易将处置器具9引导至目标位置。并且,由于从通道50突出的处置器具9摆动,因此操作性有可能变差。
40.<前端部的构成>
41.图2表示前端部11的包含通道50和操作线62的第一面(yz面)。图3是前端部11的俯视图,表示与第一面正交的第二面(xz面)。
42.作为内窥镜1的前端部11的主要部件的前端结构部11a是由金属或树脂构成的硬质部件。前端结构部11a的一部分被树脂罩10a覆盖。弯曲部12和软性管13的外表面也被树脂罩10a覆盖。
43.通道50具有刚性的管53、与管53连续设置的由挠性树脂构成的通道管51、以及作为可变形部件的弹性管52。管53安装于前端结构部11a。通道管51和弹性管52与管53连续设置。
44.通道50与前端结构部11a的开口h50b连通。管53由不锈钢等硬质材料构成。管53具有切口c52。配设于通道50的前端侧的弹性管52覆盖管53的形成有切口c52的区域。
45.弹性管52由软性树脂构成,该软性树脂的形状因外力而变化,但若去除力,则再次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自然状态的圆筒形)。
46.弹性管52由弹性模量(杨氏模量)为5mpa的硅橡胶构成。弹性模量根据jisk6250在室温(25℃)下测定。弹性管52优选为弹性模量超过1mpa且小于50mpa的软性硅树脂、软质聚酯树脂、软质氯乙烯树脂或橡胶等。弹性管52特别优选为具有橡胶弹性的弹性体,例如聚氨酯橡胶、硅橡胶、氟类橡胶等。
47.通道管51由具有挠性但比弹性管52硬的材料、例如弹性模量为500mpa的氟树脂构成。
48.覆盖切口c52的弹性管52的区域是当受到外力时变形的变形区域52da。
49.在弹性管52的变形区域52da挂有作为变形单元60的长条部件的线61。线61贯插于作为前端结构部11a的引导件的2个孔h60(h60a、h60b),并向基端方向延伸设置。即,如图3所示,线61的一部分构成挂在变形区域52da的环状部件。
50.环状的线61的两端与作为变形单元60的长条部件的1根线62连接,贯插于插入部10而延伸设置至操作部20。线61的两端也可以延伸设置至操作部20。线61由金属或刚性树脂构成。
51.虽未图示,但在操作部20配设有操作转换单元。操作转换单元将作为变形单元60的操作部件的操作杆24的转动操作转换为线62的牵引动作。操作转换单元的结构与配设于内窥镜的操作部的抬起台操作部件大致相同,该内窥镜在前端部11具有处置器具抬起台。
52.在内窥镜1的变形单元60中,当操作杆24转动时,作为长条部件的线62被牵引。于是,如图4所示,环状的线61对弹性管52的变形区域c53的外表面施加应力。于是,如图5所示,弹性管52变形。即,弹性管52通过与长轴正交的截面的形状变化,从而所述截面的截面积变小。当操作杆24返回到初始位置时,弹性管52由于弹性力而返回到作为变形前的自然状态的形状的圆筒形。
53.内窥镜1由于通道50的内径大,因此即使突发性地产生大量出血,吸引效率也高,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吸引处置。另外,通过变形单元60的操作,通道50的变形区域52da变形。
54.因此,即使变形前的通道50的内径大于处置器具9的轴体的外径,通过使弹性管52变形,也能够使从开口h50b突出的处置器具9的位置稳定。
55.即,内窥镜1具有使通道50的形状变化的变形单元60,因此吸引效率不会降低,操作性良好。
56.此外,变形单元也可以具有牵引线62的马达,控制对马达的电力供给的开关是操作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通道截面形状为圆形,但通道截面形状也可以是椭圆、长圆、局部包含圆弧的形状等各种卵形状等。
57.<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58.以下说明的、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插入设备的内窥镜1a~1e与内窥镜1类似,具有相同的效果。因此,对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图6、图7中,未图示弹性管。
59.<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60.在图6所示的本变形例的内窥镜1a中,在管53a的切口c53a挂有环状线61a。环状线61a与线62连接。线62经由从未图示的前端结构部11a延伸设置的梁(引导件)而向基端侧延伸设置。
61.当操作部20的操作杆24转动时,作为长条部件的线62被牵引。于是,环状线61a被拉起,因此覆盖切口c53a的弹性管(未图示)变形,其内部空间的截面积变小。
62.<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63.在图7所示的本变形例的内窥镜1b中,变形单元60b具有被旋转轴a61支承的板状部件61b。在板状部件61b的一端连接有线62。
64.当操作部20的操作杆24转动时,作为长条部件的线62被牵引。于是,板状部件61b旋转,按压覆盖切口c53b的弹性管(未图示),因此其内部空间的截面积变小。
65.变形例的内窥镜1a、1b具有与内窥镜1相同的效果。即,管53a的切口的形状、前端结构部11a的引导件的结构、长条部件的前端部的结构等并不限定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
66.<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67.在图8所示的本变形例的内窥镜1c的变形单元50c中,弹性管52将管53与通道管51连接。
68.在内窥镜1c中,通过操作部20的操作杆24的转动动作来牵引通道管51。于是,如图9和图10所示,对弹性管52施加拉伸应力,变形区域52da的弹性管52的直径缩小。
69.内窥镜1c的结构比内窥镜1等简单。
70.<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
71.在图11所示的本变形例的内窥镜1d的变形单元50d中,弹性管52将管53与通道管51连接。具有前端和后端的网状管54覆盖弹性管52。网状管54的前端在固定于管53的网状管54的后端连接有作为长条部件的线55。
72.如图12所示,网状管54通过将排列有多个由金属或树脂构成的细线的部件编织而形成。作为构成细线的材料,例如优选使用不锈钢、铜合金、氟树脂等。另外,也可以在金属细线上覆盖树脂。网状管54在被施加拉伸应力时直径缩小。
73.通过操作部20的操作杆24的转动动作,线55被牵引。于是,如图13所示,对网状管54施加拉伸应力,网状管54的直径缩小。于是,弹性管52的直径也缩小。当不对网状管54施加拉伸应力时,通过弹性管52的弹性力,不仅弹性管52,网状管54也恢复到变形前的直径。
74.内窥镜1d与内窥镜1c相比,不易产生弹性管52的损伤。
75.<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
76.图14、图15示出本变形例的内窥镜1e的变形单元60e。在内窥镜1e中,在通道管51的内部配设有作为变形区域的网状管54e。网状管54e的前端固定于管53。在网状管54e的后端连接有作为螺旋部件的螺旋弹簧56的前端。贯插于插入部10的螺旋弹簧56的后端与设置于操作部20的插入口h50a的旋转部件57连接。
77.例如,卷绕有由不锈钢构成的细线的螺旋弹簧56在旋转部件57被向卷绕方向旋转操作时,卷绕间距p变短。因此,对网状管54e施加拉伸应力,网状管54e缩径。当旋转部件57向与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旋转操作时,螺旋弹簧56的卷绕间距p变长。因此,对网状管54e施加压缩应力,网状管54e恢复到原来的直径。
78.在内窥镜1e中,螺旋弹簧56是长条部件,旋转部件57是操作部件。
79.在内窥镜1e中,处置器具9被通道管51的内部的网状管54e固定。因此。内窥镜1e能够比内窥镜1等更稳定地固定处置器具9。
80.<第二实施方式>
81.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插入设备的内窥镜系统2f与内窥镜系统2类似。因此,对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82.图16所示的内窥镜系统2f除了内窥镜系统2的结构以外,还具备作为第二管的送气管70和流体供给装置8b。
83.送气管70与作为第一管的通道51平行地配置于插入部10的外表面。送气管70通过带71固定于插入部10的前端部11。贯插于插入部10的通道管51与吸引装置8连接。送气管70与向体内供给流体的流体供给装置8b连接。
84.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吸引装置8从体内吸引流体、例如空气和血液。在产生了大量出血的情况下,需要高效地进行吸引。但是,若吸引量多,则成为负压,观察空间缩小。在内窥镜系统2f中,流体供给装置8b和吸引装置8同时动作,使流体在被检体的内部与外部之间回流。吸引装置8所吸引的血液等液体在回收装置8a中被回收。在内窥镜系统2f中,通过从流体供给装置8b经由送气管70向体内供给流体、例如空气,能够防止观察空间变窄。
85.即,在吸引装置8吸引规定体积的流体时,流体供给装置8b供给与规定体积大致相同体积的流体。因此,内窥镜系统2f的操作性良好。
86.另外,流体供给装置8b和吸引装置8也可以是一体的泵8c。即,内窥镜系统2f也可以具备泵8c,该泵8c的吸引管与通道管51连接,喷出管与送气管70连接。泵8c兼作流体供给装置8b和吸引装置8。
87.<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88.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插入设备的内窥镜系统与内窥镜系统2f类似,具有相同的效果。因此,对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89.<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90.在本变形例的内窥镜系统2g中,如图17所示,作为第二管的送气管70以前端朝向插入部10的中心轴线o方向的方式倾斜配置。例如,送气管70是具有2个管路的双腔管,通过在细径的管路的前端部插入前端弯曲的金属线并使双腔管的前端部变形为弯曲的状态,能够使送气管70的前端向所希望的方向倾斜。
91.内窥镜系统2g能够利用从送气管70喷出的流体除去位于摄像单元40的视野方向
的血液等,因此观察容易。另外,由于除去的血液向开口h50b的方向移动,因此吸引容易。
92.<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93.在本变形例的内窥镜系统2h中,如图18所示,作为第二管的送气管70h是具有3个管路h70a-h70c的多腔管。2个管路h70b、h70c相对于送气管70h的中心轴线配置在旋转对称位置。
94.在管路h70c中插入有作为前端弯曲的弹性金属线的线62c。因此,与内窥镜系统2g相同,送气管70h以前端朝向插入部10的中心轴线o方向的方式倾斜配置。
95.另一方面,在管路h70b中插入有在插入部10的长度轴方向上延伸的作为长条部件的线62b。线62b的前端固定于第二管70h的前端侧。线62b的后端与操作杆24连接,该操作杆24是根据来自外部的操作对线62b赋予牵引力的操作部件。
96.若线62b被牵引,则送气管70h的前端朝向与插入部10的中心轴线o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线62c及操作杆24构成对流体的喷出方向进行操作的喷出操作单元60h。
97.内窥镜系统2h能够改变流体的喷出方向,因此容易利用流体进行清洗。
98.此外,在管路h70c中也可以贯插根据操作部20的操作而被牵引的线。另外,也可以是,第二管具有相对于中心轴线配置在旋转对称位置的4个细径管路,分别贯插有被牵引操作的线。
99.<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100.作为本变形例的插入设备的内窥镜系统2j具有开口变形单元69,该开口变形单元69通过操作部20的操作来改变喷出流体的第二管70j的开口h70的形状。
101.如图19a所示,在第二管70j的开口h70对置配置有2片板簧63a、63b。板簧63a与线62d的第一端连接,板簧63b与线62e的第一端连接。线62d、61d的第二端与作为对线61c、61d赋予牵引力的操作部件的操作杆(未图示)连接。
102.由于板簧63a、63b的弹性力而变窄的开口h70在牵引线62d、61d时如图19b那样扩大。另外,当线62d、61d的牵引力减弱时,扩大后的开口h70如图19a那样变窄。即,板簧63a、63b、线62d、61d、操作杆24构成使喷出流体的开口的形状变化的开口变形单元69。
103.内窥镜系统2j能够改变喷出流体的第二管70j的开口h70的形状,因此能够改变流体的喷出压力以及喷出的流体的扩散状况。因此,内窥镜系统2j的操作性良好。
104.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插入设备,主要考虑内窥镜1,但也可以是具有通道和操作部且用于处置器具的插入的导管等。另外,内窥镜1是在单次使用后被处理的单次使用内窥镜,但也可以是反复使用的再利用方式的内窥镜。内窥镜1是插入部10具有挠性的软性镜,但也可以是具有硬性的直管作为插入部的硬性镜。并且,内窥镜1等不限于医疗用,也可以是工业用。
105.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改变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各种改变、变更等是可能的。
技术特征:
1.一种插入设备,其具备:插入部,其插入到被检体中,所述插入部在前端具有前端结构部;操作部,其配设在所述插入部的基端侧;通道,其贯插于所述插入部并与所述前端结构部连通,所述通道在前端侧具有可变形部件;以及变形单元,其通过所述操作部的操作,使所述可变形部件的形状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设备,其中,所述可变形部件是弹性管,所述变形单元包括:操作部件,其配设于所述操作部;以及长条部件,其将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传递至所述可变形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设备,其中,所述变形单元使所述可变形部件的截面的形状变化。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设备,其中,所述变形单元通过来自所述操作部的操作,对可变形部件的外表面施加应力。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入设备,其中,所述通道包括:刚性的管,其具有切口;以及所述弹性管,其覆盖所述管,所述变形单元对所述弹性管的外表面施加应力。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入设备,其中,所述变形单元包括挂于所述弹性管的环状部件,通过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来牵引所述长条部件,从而所述环状部件对所述弹性管施加应力。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入设备,其中,所述长条部件贯插于在所述前端结构部设置的引导件,朝向所述弹性管并向所述基端侧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环状部件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入设备,其中,所述变形单元包括板状部件,所述长条部件通过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而被牵引,从而所述板状部件转动,所述板状部件对所述弹性管施加应力。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设备,其中,所述变形单元使所述弹性管的内径缩小。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入设备,其中,基于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来牵引所述长条部件,对所述弹性管施加拉伸应力。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入设备,其中,所述弹性管的前端侧与安装于所述前端结构部的管连接,所述长条部件向所述弹性管的基端侧施加所述拉伸应力。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入设备,其中,所述插入设备具有覆盖所述弹性管的网状管,基于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来牵引所述长条部件,所述网状管缩径,由此对所述弹性管施加应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入设备,其中,所述网状管的前端侧与安装于所述前端结构部的管连接,所述长条部件牵引所述网状管的基端侧。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设备,其中,在所述通道中配置有作为所述可变形部件的网状管和作为所述长条部件的螺旋部件,所述螺旋部件与设置于所述操作部的旋转部件连接。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插入设备,其中,所述螺旋部件的前端侧与所述网状管连接,通过基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操作使所述螺旋部件的卷绕间距变化,所述螺旋部件牵引所述网状管。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设备,其中,所述弹性管由具有橡胶弹性的弹性体构成。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设备,其中,所述插入设备是内窥镜。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入设备,其中,所述内窥镜是在单次使用后被废弃的单次使用内窥镜。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插入设备。插入设备具备:插入部,其插入被检体,在前端具有前端结构部;操作部,其配设于所述插入部的基端侧;通道,其贯插于所述插入部并与所述前端结构部连通,在前端侧具有可变形部件;以及变形单元,其通过来自所述操作部的操作,使所述可变形部件的形状变化。化。化。
技术研发人员:岩崎诚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3.03.20
技术公布日:2023/9/2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