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猪场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9
阅读:119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猪场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猪场废水主要来源于猪粪、猪尿和饲养场地冲洗水。废水中富含氮磷、有机物、高悬浮物,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直接排放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3.目前对于猪场废水较为有效的处理工艺有直接sbr工艺和anarwia工艺,anarwia工艺从运行成本和出水效果优于直接sbr工艺。两工艺处理水质中的cod和nh4
+-n水均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但仍不能满足现在日益提高的环保要求,仍存在设施复杂、能耗高、产生淤泥量大、后继淤泥处理成本高、需专业人员管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清洁高效、绿色环保、易于控制且方便快捷的猪场废水处理系统。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其包括:
6.气浮机,所述气浮机通过过滤的方式去除所述废水中粪便及杂质,得到一级处理后废水;
7.完全混合式反应器,所述完全混合式反应器的进水口与所述气浮机的废水出口连通,通过厌氧消化技术使所述一级处理后废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水解、酸化反应得到二级处理后废水,所述完全混合式反应器包括与所述气浮机的出水口连通的反应罐、收容于所述反应罐内的搅拌器、及收容于所述反应罐内且位于所述搅拌器的搅拌浆上方的三相分离组件;
8.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所述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的进液口与所述完全混合式反应器的出水口连通,通过厌氧消化技术使所述二级处理后废水发生甲烷化反应得到三级处理后废水;
9.内外分区反应器,所述内外分区反应器用于对所述三级处理后废水进行脱氮处理,其包括外壳、收容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外壳间隔设置的第一分隔筒、收容于所述第一分隔筒内且与所述第一分隔筒间隔设置的第二分隔筒、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分隔筒正下方的曝气盘、及一端与所述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液口连通且另一端从所述曝气盘中伸出至所述第二分隔筒下方的进水管,所述曝气盘用于提供氧气以使所述第二分隔筒内的空间形成好氧区,所述第二分隔筒与所述第一分隔筒之间的区域为缺氧区,所述第一分隔筒与所述外壳之间的区域为厌氧区,在所述曝气盘提供的上升力的作用下,经所述进水管流入的废水首先流入所述好氧区,然后流入缺氧区和厌氧区,并进行循环流动。
1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隔筒包括呈中空圆柱状的第一筒体主体部、及自所述第一筒体主体部的下端向靠近所述外壳的中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筒体延伸部,所述第一筒体延伸部呈中空圆台状。
1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分隔筒包括呈中空圆柱状的第二筒体主体部、及自所述第二筒体主体部的下端向远离所述外壳的中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筒体延伸部,所述第二筒体延伸部呈中空圆台状。
1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筒体延伸部远离所述第二筒体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主体部靠近所述第一筒体延伸部的一端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第二筒体延伸部的底端与所述第一筒体主体部之间具有废水流通的间隙。
1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筒体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筒体延伸部的顶端位于所述第二筒体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二筒体延伸部的顶端的上方。
1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包括圆柱形状的外壳主体部、自所述外壳主体部的一端延伸的半球状的外壳延伸部、开设于所述外壳延伸部下端的排泥口、及一端与所述厌氧区连通且另一端伸出所述外壳主体部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伸入所述厌氧区的一端略低于所述第一筒体主体部的顶端所在平面。
1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管穿过所述外壳延伸部和所述曝气盘伸出至所述第二筒体延伸部的正下方,且所述进水管的中轴线、所述曝气盘的中轴线、所述第二分隔筒的中轴线、所述第一分隔筒的中轴线、所述外壳的中轴线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1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外分区反应器还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和所述第一分隔筒的外壁连接的多个连接杆、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隔筒的内壁和所述第二分隔筒的外壁连接的多个连接柱。
1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三相分离组件包括与所述罐体间隔设置的内筒、两端分别与所述内筒和所述罐体连接的连接板、及位于所述内筒内且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导流筒,所述内筒和所述导流筒均为中空结构,所述搅拌器的搅拌轴穿过所述导流筒伸入所述罐体内,其中,所述导流筒包括上端伸出所述内筒的第一部分、自所述第一部分的下端向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中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1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壳体、开设于所述反应器壳体下端的进液口、开设于所述反应器壳体上端的出液口、开设于所述反应器壳体下端的活性污泥出口、收容于所述反应器壳体内的陶瓷平板膜、及曝气组件,所述活性污泥出口与所述反应罐的活性污泥进口连通,所述曝气组件用于使所述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处于厌氧状态。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20.一、本发明中,所述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气浮机、完全混合式反应器、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和内外分区反应器,所述气浮机用于通过过滤方式去除废水的粪便及杂质得到一级处理后废水;所述完全混合式反应器用于使厌氧消化活性污泥与一级处理后废水废水进行完全混合后发生水解、酸化反应,得到二级处理后废水;所述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使所述厌氧消化活性污泥与二级处理后废水发生甲烷化反应,以得到三级处理后废水,并通过膜分离截留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所述内外分区反应器用于通过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两种方式对三级处理后废水进行脱氮;这样,完全混合式反应器+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通过厌氧消化技术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内外分区反应器通过区域分隔形成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使废水中的氮通过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
短程硝化-反硝化两种方式进行脱除,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率均超过95%以上,使处理后的废水符合排放标准。
21.二、本发明提供的完全混合式反应器包括反应罐、收容于所述反应罐内的搅拌器、及收容于所述反应罐内且位于所述搅拌器的搅拌浆上方的三相分离组件;通过设置三相分离组件能够实现固气液分离,可以大大减少进入后端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中的污泥,大幅减缓膜污染。
22.三、本发明提供的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中通过设置陶瓷平板膜,能够截留消化污泥,使进入后端内外分区反应器的都为滤液,大大节省污泥沉淀要投加的化学药剂使用量;且陶瓷平板膜具有抗污染性好、高渗透性、可回收性好、化学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23.四、本发明提供的内外分区反应器包括外壳、收容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外壳间隔设置的第一分隔筒、收容于所述第一分隔筒内且与所述第一分隔筒间隔设置的第二分隔筒、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分隔筒正下方的曝气盘、及一端与所述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液口连通且另一端从所述曝气盘中伸出至所述第二分隔筒下方的进水管,所述曝气盘用于提供氧气以使所述第二分隔筒内的空间形成好氧区,所述第二分隔筒与所述第一分隔筒之间的区域为缺氧区,所述第一分隔筒与所述外壳之间的区域为厌氧区,在所述曝气盘提供的上升力的作用下,经所述进水管流入的废水首先流入所述好氧区,然后流入缺氧区和厌氧区,并进行循环流动;这样,内外分区反应器的反应室分区设置,为硝化污泥、反硝化污泥和厌氧氨氧化污泥提供了生存空间,可实现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2种脱氮过程,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脱氮效果好的优点。
24.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猪场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所示猪场废水处理系统中的完全混合式反应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图2所示完全混合式反应器的立体分解图;
28.图4为图2所示完全混合式反应器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图1所示猪场废水处理系统中的内外分区反应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图5所示内外分区反应器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图1所示猪场废水处理系统中的内外分区反应器中的废水流向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0034]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多种不同实施方式。
[0036]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猪场废水处理系统100,猪场废水悬浮物浓度高、污染物种类多、且对水体污染严重,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处理系统100对猪场废水进行处理,可以大大降低有机物和氨氮的浓度,得到较好的水质,且具有结构紧凑、处理效率高等优点。
[0037]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处理系统通过厌氧消化处理去除所述猪场废水中的有机物、及进行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两种方式脱除所述猪场废水中的氮,而磷则沉淀后随污泥排出。
[0038]
沿废水的流动方向,所述猪场废水处理系统100包括依次连通的气浮机10、完全混
合式反应器20、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30和内外分区反应器40,所述气浮机10用于通过过滤方式去除废水的粪便及杂质得到一级处理后废水;所述完全混合式反应器20用于使厌氧消化活性污泥与一级处理后废水废水进行完全混合后发生水解、酸化反应,得到二级处理后废水;所述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30使所述厌氧消化活性污泥与二级处理后废水发生甲烷化反应,以得到三级处理后废水,并通过膜分离截留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所述内外分区反应器40用于通过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两种方式对三级处理后废水进行脱氮。
[0039]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完全混合式反应器20以水解、酸化反应为主,但同时也会发生甲烷化反应,生成少量沼气。
[0040]
请结合参阅图2至图4,所述完全混合式反应器20包括反应罐21、收容于所述反应罐21内的搅拌器22、及安装于所述反应罐21内的三相分离组件23。
[0041]
所述反应罐21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罐体211、开设于所述罐体211下端的进水口212、开设于所述罐体211上端的出水口213、及开设于所述罐体211下端的活性污泥进口214。
[004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罐体211为圆柱形罐体,所述进水口212、所述出水口213开设于所述罐体211的侧壁,且两者相对设置;所述活性污泥进口214开设于所述罐体211的下底面。
[004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212与所述气浮机10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出水口213与所述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30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活性污泥进口214与所述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30的活性污泥出口连通。
[0044]
经所述气浮机10固液分离得到的一级处理后废水经所述进水口212流入所述完全混合式反应器20中,所述罐体211内接种有厌氧消化活性污泥,通过搅拌器22使厌氧消化活性污泥与废水发生完全混合,进行充分的厌氧消化反应以去除废水中的大量有机物,并产生沼气和氢气;当所述罐体211内的厌氧消化活性污泥的污泥浓度低于15g/l时,通过自动开启供泥泵抽取所述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30中的活性污泥进行补充。
[0045]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罐体211上还开设有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出口与水封瓶连通,以保证所述完全混合式反应器20中不会进入空气。
[0046]
所述搅拌器22安装于所述罐体211内,其包括搅拌轴221、安装于所述搅拌轴221下端的搅拌浆222、及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221的驱动电机。
[004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轴221位于所述罐体211的中心轴所在位置。
[004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浆222包括多组浆叶,位于最下端的一组浆叶其与所述罐体211的下底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罐体高度的1/5,位于最下端的一组浆叶其与所述罐体211的下底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罐体高度的3/5。
[0049]
所述三相分离组件23位于所述搅拌器22的搅拌浆222的上方。
[0050]
所述三相分离组件23包括与所述罐体211间隔设置的内筒231、两端分别与所述内筒231和所述罐体211连接的连接板232、位于所述内筒231内且与所述连接板232连接的导流筒233、及用于连接所述连接板232和所述导流筒233的多个立柱234。
[0051]
优选地,所述罐体211的中轴线、所述内筒231的中轴线、所述导流筒233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005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筒231呈中空圆柱形。
[005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213略低于所述内筒231的顶端。
[0054]
在本实施列中,所述连接板232为圆环状结构,且所述连接板23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2321。
[0055]
优选地,所述通孔2321为圆形通孔,且其孔径小于3mm。
[0056]
在其他实施例列中,所述通孔232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通孔,但其等效孔径均小于3mm。
[0057]
优选地,多个所述通孔2321按照一定的规律均匀分布。
[005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筒233朝向所述进水口212的一端为喇叭状,具体地,所述导流筒233包括上端伸出所述内筒231的第一部分2331、自所述第一部分2331的下端向远离所述第一部分2331的中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2332,所述第二部分2332与所述连接板232连接。
[005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2331呈中空圆柱状,所述第二部分2332呈中空的圆台状,且所述第二部分2332顶端的口径小于底端的口径。
[0060]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部分2332顶端是指与第一部分2331连接的一端,第二部分2332底端是指第二部分2332远离第一部分2331的一端。
[0061]
优选地,所述第二部分2332伸出所述内筒231,所述立柱234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2332远离所述第一部分2331的一端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232连接。
[0062]
优选地,所述导流筒233与所述搅拌浆222间隔设置,且所述导流筒233与所述搅拌浆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罐体211高度的3/20~1/4。
[0063]
更为优选地,所述导流筒233的高度等于或小于所述罐体211高度的1/4,具体地,所述导流筒233的高度可以为所述罐体211高度的1/4,也可以为所述罐体211高度的1/5等。
[0064]
优选地,多个所述立柱234均匀分布。
[006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234的数量为6~8个。
[0066]
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导流筒233设计为喇叭状,这样,在罐体211的下部分反应生成的气体会带动罐体10内的污泥上浮,导流筒233可以把上浮的这些杂质隔挡下来,而气体又能够从导流筒233上面流出,导流筒233和内筒231共同组成的隔档能够实现固液气的分离,且连接板232上的通孔2321能保证内外气压差不过大,同时溢出的污泥在气体被排出后能够沉降下来回落到罐体211的底部。
[0067]
本发明通过增加三相分离组件对反应器进行改进,可实现泥水分离,同时还可以将难以水解的食物残渣截留在罐体内,大大减少进入后端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30中的污泥和杂质,大幅减缓膜污染。通常废水中的食物残渣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类多糖有机物,水解周期长(30d左右),若未被截留,则会对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30中的膜造成不可逆污染,降低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30的使用寿命。
[0068]
所述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30用于使二级处理后废水发酵生成甲烷,这样,所述完全混合式反应器20和所述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30,在结构上构成前端水解酸化,中端发酵,大大提高反应效率。
[0069]
所述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30包括反应器壳体31、开设于所述反应器壳体31下端的进液口32、开设于所述反应器壳体31上端的出液口33、开设于所述反应器壳体下端的活
性污泥出口34、收容于所述反应器壳体31内的陶瓷平板膜35、及曝气组件36,所述曝气组件36用于使所述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30处于厌氧状态。
[0070]
所述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30中接种的污泥为厌氧消化活性污泥,具体为经过清水漂洗去除杂质后的中上层污泥,接种的厌氧消化活性污泥浓度控制为10g/l,当经过长期连续运行后厌氧消化活性污泥浓度达到50g/l后,直接排出。
[007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器壳体31为圆柱形壳体,所述进液口32开设于所述反应器外壳体31的侧壁,其与所述完全混合式反应器20的出水口213连通,经所述完全混合式反应器处理后的废水经所述进液口32流入所述反应器壳体31内;所述出液口33开设于所述反应器壳体31的上底面,与所述陶瓷平板膜35的滤液出口连通;所述活性污泥出口34开设于所述反应器壳体31的下底面,与所述完全混合式反应器20的活性污泥进口连通。
[0072]
当完全混合式反应器20中污泥浓度低于15g/l,自动开启并抽取所述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30中的活性污泥进入所述完全混合式反应器20。
[0073]
所述陶瓷平板膜35浸没于废水中,通过膜的过滤作用,极大的增强了出水水质,使前端流入的厌氧消化活性污泥被截留,进入后端的内外分区反应器40的都为滤液,这大大节省为污泥沉淀要投加的化学药剂使用量。
[0074]
本发明将陶瓷平板膜35应用于猪场废水处理,借助陶瓷平板膜其抗污染性好、高渗透性、可回收性好、化学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大大延长膜的使用寿命。
[0075]
所述曝气组件36包括多个条形曝气管361、开设于所述反应器壳体31的下底面的沼气进口362、开设于所述反应器壳体31的上底面的沼气出口363、及进气端与所述沼气出口363且出气端与所述沼气进口362连通的气泵,经所述气泵抽取的沼气通入多个条形曝气管361中。
[0076]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条形曝气管361位于所述陶瓷平板膜35的下方。
[0077]
废水与厌氧消化活性污泥发生厌氧反应生成沼气,通过气泵从所述反应器壳体31上部抽取沼气,并通入至多个条形曝气管361以冲击陶瓷平板膜35表面。
[0078]
请结合参阅图5至图7,所述内外分区反应器40包括外壳41、收容于所述外壳41内且与所述外壳41间隔设置的第一分隔筒42、收容于所述第一分隔筒42内且与所述第一分隔筒42间隔设置的第二分隔筒43、一端与所述外壳41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分隔筒42连接的多个连接杆44、一端与所述第一分隔筒42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隔筒43连接的多个连接柱45、以及安装于所述外壳41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分隔筒43正下方的曝气盘46,所述曝气盘46用于提供氧气以使所述第二分隔筒43内的空间形成好氧区。
[0079]
所述外壳41包括圆柱形状的外壳主体部411、自所述外壳主体部411的一端延伸的半球状的外壳延伸部412、一端与所述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30的出液口33连通且另一端穿过所述外壳延伸部412的底端伸出所述曝气盘46的进水管413、开设于所述外壳延伸部412下端的排泥口414、及一端与厌氧区连通且另一端伸出所述外壳体主体部411的出水管415。
[0080]
所述外壳主体部411和所述外壳延伸部412共同围成所述内外分区反应器40的反应式;所述进水管413伸出所述曝气盘46以使进入的废水能够在曝气盘46提供的上升力的作用下首先进行所述第二分隔筒内;所述排泥口414用于排出底部沉积的磷酸钙镁的沉淀;经所述出水管415排出的水为符合排放标准的水,可以直接排出,也可以作为其他用途使
用。
[0081]
所述第一分隔筒42包括呈中空圆柱状的第一筒体主体部421、及自所述第一筒体主体部421的下端向靠近所述外壳41的中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筒体延伸部422;其中,所述第一筒体延伸部422呈中空圆台状,且所述第一筒体延伸部422的顶端口径大于底端口径。
[0082]
所述第二分隔筒43包括呈中空圆柱状的第二筒体主体部431、及自所述第二筒体主体部431的下端向远离所述外壳41的中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筒体延伸部432;其中,所述第二筒体延伸部432呈中空圆台状,且所述第二筒体延伸部432的顶端口径小于底端口径。
[008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筒体延伸部432远离所述第二筒体主体部4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主体部421靠近所述第一筒体延伸部422的一端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第二筒体延伸部432的底端与所述第一筒体主体部421之间具有废水流通的间隙。
[008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体主体部421的最顶端高于所述第二筒体主体部431的最顶端,所述出水管415伸入所述厌氧区的一端略低于所述所述第一筒体主体部421的最顶端设置。
[0085]
所述第一分隔筒42夹设于所述第二分隔筒43与所述外壳41之间,三者将所述外壳41内的空间分隔为好氧区40a、缺氧区40b和厌氧区40c,其中,所述第二分隔筒43围成的空间为好氧区40a,所述第二分隔筒43与所述第一分隔筒42之间的区域为缺氧区40b,所述第一分隔筒42与所述外壳41之间区域为厌氧区40c,经所述进水管413流入的废水,在所述曝气盘46曝出的空气提供的上升力的作用下,直接进入好氧区40a,然后再从所述第二分隔筒43的顶端流出流入所述缺氧区40b或者所述厌氧区40c,所述缺氧区的水再流入所述好氧区或者所述厌氧区40c,所述厌氧区的水再流入所述好氧区或者直接流出,废水在所述内外分区反应器中发生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2种脱氮工艺,以脱除氮。
[0086]
优选地,所述好氧区的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3~1.0mg/l。
[0087]
在进行废水处理时,所述内外分区反应器40中接种有硝化污泥和厌氧氨氧化污泥,在本实施例中,接种的硝化污泥和厌氧氨氧化污泥总浓度为8g/l,经过长期连续运行后,通过排泥口414排出底部沉淀的磷酸钙镁沉淀。
[0088]
优选地,所述内外分区反应器40接种的硝化污泥和厌氧氨氧化污泥要先进行破壁机打碎,再经过清水淘洗去除钙化物质后,取中上层污泥进行接种。
[0089]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连接杆44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延伸部422的下端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外壳延伸部412的底部连接的多个第一连接杆441、及一端与所述外壳主体部411的内壁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主体部421的外壁连接的多个第二连接杆442,通过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杆441和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杆442以将所述第一分隔筒42进行固定。
[009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441的数量为6~8个,均匀间隔设置。
[009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杆442的数量为4个,均匀间隔设置。
[0092]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连接柱45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主体部421的内壁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筒体主体部431的外壁连接,所述连接柱45的数量为6~8个,均匀间隔设置。通过多个所述连接柱45以将所述第二分隔筒43固定。
[009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曝气盘46通过支架安装于所述外壳延伸部412,所述曝气盘46通入的气体为空气或者氧气。
[0094]
优选地,所述曝气盘46的直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分隔筒43下端的口径。
[0095]
优选地,所述进水管413的中轴线、所述曝气盘46的中轴线、所述第二分隔筒43的中轴线、所述第一分隔筒42的中轴线、所述外壳41的中轴线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0096]
在本发明中,经气浮机10过滤去除粪便及杂质的一级处理废水自所述完全混合式反应器的进水口212进入所述罐体211内,与所述罐体211内的厌氧消化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发生水解、酸化反应,得到二级处理废水,并通过所述三相分离组件23实现固液气充分分离,其中,气体直接罐体211上方排出,污泥回落到罐体211的底部,液体通过所述出水口213流出并被输送到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30;在所述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30中,通过厌氧消化技术使所述二级处理废水发生甲烷化反应得到三级处理废水,并同时通过陶瓷平板膜35将厌氧消化活性污泥截留在反应器内,仅有滤液(废水)经所述出液口流出并被输送到内外分区反应器40,所述内外分区反应器40通过第一分隔筒42和第二分隔筒43将反应室分隔为好氧区40a、缺氧区40b和厌氧区40c,通过曝气盘提高上升力,使经进水管流入的水首先直接进入好氧区40a,然后再流入缺氧区40b和厌氧区40c,且废水在好氧区40a、缺氧区40b和厌氧区40c中进行循环流动,从而使三级处理废水在所述内外分区反应器中发生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2种脱氮工艺,以脱除氮,得到符合排放标准的净水。
[0097]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和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浮机,所述气浮机通过过滤的方式去除所述废水中粪便及杂质,得到一级处理后废水;完全混合式反应器,所述完全混合式反应器的进水口与所述气浮机的废水出口连通,通过厌氧消化技术使所述一级处理后废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水解、酸化反应得到二级处理后废水,所述完全混合式反应器包括与所述气浮机的出水口连通的反应罐、收容于所述反应罐内的搅拌器、及收容于所述反应罐内且位于所述搅拌器的搅拌浆上方的三相分离组件;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所述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的进液口与所述完全混合式反应器的出水口连通,通过厌氧消化技术使所述二级处理后废水发生甲烷化反应得到三级处理后废水;内外分区反应器,所述内外分区反应器用于对所述三级处理后废水进行脱氮处理,其包括外壳、收容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外壳间隔设置的第一分隔筒、收容于所述第一分隔筒内且与所述第一分隔筒间隔设置的第二分隔筒、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分隔筒正下方的曝气盘、及一端与所述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液口连通且另一端从所述曝气盘中伸出至所述第二分隔筒下方的进水管,所述曝气盘用于提供氧气以使所述第二分隔筒内的空间形成好氧区,所述第二分隔筒与所述第一分隔筒之间的区域为缺氧区,所述第一分隔筒与所述外壳之间的区域为厌氧区,在所述曝气盘提供的上升力的作用下,经所述进水管流入的废水首先流入所述好氧区,然后流入缺氧区和厌氧区,并进行循环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筒包括呈中空圆柱状的第一筒体主体部、及自所述第一筒体主体部的下端向靠近所述外壳的中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筒体延伸部,所述第一筒体延伸部呈中空圆台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隔筒包括呈中空圆柱状的第二筒体主体部、及自所述第二筒体主体部的下端向远离所述外壳的中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筒体延伸部,所述第二筒体延伸部呈中空圆台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延伸部远离所述第二筒体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主体部靠近所述第一筒体延伸部的一端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第二筒体延伸部的底端与所述第一筒体主体部之间具有废水流通的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筒体延伸部的顶端位于所述第二筒体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二筒体延伸部的顶端的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圆柱形状的外壳主体部、自所述外壳主体部的一端延伸的半球状的外壳延伸部、开设于所述外壳延伸部下端的排泥口、及一端与所述厌氧区连通且另一端伸出所述外壳主体部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伸入所述厌氧区的一端略低于所述第一筒体主体部的顶端所在平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穿过所述外壳延伸部和所述曝气盘伸出至所述第二筒体延伸部的正下方,且所述进水管的中轴线、所述曝气盘的中轴线、所述第二分隔筒的中轴线、所述第一分隔筒的中轴线、所述外壳的中轴线均位于同一直线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分区反应器还包括
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和所述第一分隔筒的外壁连接的多个连接杆、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隔筒的内壁和所述第二分隔筒的外壁连接的多个连接柱。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分离组件包括与所述罐体间隔设置的内筒、两端分别与所述内筒和所述罐体连接的连接板、及位于所述内筒内且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导流筒,所述内筒和所述导流筒均为中空结构,所述搅拌器的搅拌轴穿过所述导流筒伸入所述罐体内,其中,所述导流筒包括上端伸出所述内筒的第一部分、自所述第一部分的下端向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中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壳体、开设于所述反应器壳体下端的进液口、开设于所述反应器壳体上端的出液口、开设于所述反应器壳体下端的活性污泥出口、收容于所述反应器壳体内的陶瓷平板膜、及曝气组件,所述活性污泥出口与所述反应罐的活性污泥进口连通,所述曝气组件用于使所述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处于厌氧状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猪场废水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气浮机、完全混合式反应器、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及内外分区反应器;其中,完全混合式反应器和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通过厌氧消化技术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内外分区反应器包括外壳、第二分隔筒、夹设于外壳与第二分隔筒之间的第一分隔筒、位于第二分隔筒正下方曝氧气的曝气盘、及从曝气盘中伸出的进水管,外壳围成的反应室被分隔为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在曝气盘提供的上升力的作用下,经进水管流入的废水首先流入所述好氧区,然后流入缺氧区和厌氧区,并进行循环流动。本发明提供的废水处理系统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易于控制且处理效率高的优点。于控制且处理效率高的优点。于控制且处理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唐琳 李芳 杨方文 何志鹏 李梦洁 易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4
技术公布日:2023/9/2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