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机械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9 阅读:77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设置有供原动机进行配置的发动机室的建设机械。


背景技术:

2.以往,在建设机械的发动机室配置有对发动机冷却水等流体进行冷却的热交换器以及净化向发动机供给的空气的空气滤清器。另外,在构成发动机室的侧壁的外装罩设置有用于将外部空气导入到发动机室的通气口。
3.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建设机械,该建设机械构成为在外装罩的靠近通气口的一侧配置有空气滤清器,并经由配设在与发动机邻接设置的散热器以及油冷却器(热交换器)的上方的空间的吸气配管,将由空气滤清器净化的吸入空气向发动机供给。
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546056号公报
5.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建设机械中,空气滤清器配置成与外装罩的通气口相对。因此,从通气口导入的空气碰到空气滤清器而扰乱空气的流动,导致散热器以及油冷却器的冷却效率降低。另外,经由空气滤清器以及吸气配管使发动机吸入空气时的声音(吸气噪声)从通气口漏出到外部,建设机械进行动作时的噪声成为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点所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将原动机、热交换器以及用于向原动机供给清洁空气的空气滤清器配置于发动机室的结构中,能够使热交换器的冷却效率提高并且降低噪声的建设机械。
7.本发明所涉及的建设机械的特征在于,具备:发动机室,其设置于车身框架上,收容有包含原动机以及热交换器在内的器件;通气部,其设置于形成上述发动机室的侧壁的外装罩,具有将上述发动机室的内部与外部连通起来的多个通气口;以及空气滤清器,其在上述发动机室内配置于上述热交换器与上述通气部之间,向上述原动机供给净化后的空气。
8.本发明的其他形态所涉及的建设机械构成为:上述通气部具有将上述发动机室的内部与外部隔开的遮蔽板部,上述多个通气口以包围上述遮蔽板部的方式设置,上述空气滤清器与上述遮蔽板部邻接配置。
9.本发明的其他形态所涉及的建设机械构成为:上述空气滤清器具有除去外部空气所含有的粉尘的滤清器主体部、和向上述滤清器主体部导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导入部,上述滤清器主体部与上述遮蔽板部邻接配置。
10.本发明的其他形态所涉及的建设机械构成为:上述空气滤清器以使设置于上述外部空气导入部的空气的吸引口与上述遮蔽板部邻接的方式配置。
11.本发明的其他形态所涉及的建设机械构成为:上述空气滤清器的上述外部空气导入部以使上述吸引口朝向上述发动机室的地板面方向的方式配设于上述滤清器主体部。
12.本发明的其他形态所涉及的建设机械构成为:上述空气滤清器的上述外部空气导
入部以从筒状的上述滤清器主体部的侧面朝向下方延伸的方式设置。
13.本发明的其他形态所涉及的建设机械构成为:上述空气滤清器以筒状的上述滤清器主体部的端部为上下端而纵向配置,并且以使上述滤清器主体部的下端部朝向上述通气部而向下倾斜的方式配置。
14.本发明的其他形态所涉及的建设机械构成为:上述空气滤清器具有从上述滤清器主体部的侧面朝向下方突出设置的排尘部。
15.根据本发明,在将原动机、热交换器以及用于向原动机供给清洁空气的空气滤清器配置于发动机室的结构中,能够使热交换器的冷却效率提高并且降低噪声。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掘作业机的立体图。
17.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掘作业机的右视图。
18.图3是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掘作业机的发动机室的结构的配置进行说明的回转框架的俯视概要图。
19.图4是图3的ii向视图。
20.图5是图3的iii向视图。
21.图6是图3的iv向视图。
22.图7是对空气滤清器的配置进行说明的放大立体图。
23.附图标记说明:1...挖掘作业机(建设机械);2...行驶车身;5...行驶部;7...回转框架(车身框架);10...驾驶室;11...发动机室;12...右上罩;14...右外装罩;53...发动机(原动机);57...增压器;58...吸气配管;60...热交换单元(热交换器);65...冷却风扇;70...空气滤清器;71...外壳;72...盖体;73...滤清器主体部;74...外部空气导入部;75...吸引口;76...连接部;77...排尘部;78...帽体;80...通气部;81...中央板部(遮蔽板部);82...前侧通气口;83...后侧通气口;84...上侧通气口;85...下侧通气口;87...加强部;91...第一调整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本发明在将原动机、热交换器以及用于向原动机供给清洁空气的空气滤清器配置于发动机室的结构中,实现配置于发动机室的热交换器的冷却效率的提高和隔音性的提高。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25.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建设机械,以作为回转作业车的挖掘作业机(挖掘机)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建设机械并不局限于挖掘作业机,例如也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推土机、起重机作业机、紧凑型卡车装载机、滑行转向装载机、轮式装载机等其他建设机械。
26.使用图1以及图2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掘作业机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以及图2所示,挖掘作业机1具备:可自动行驶的行驶车身(机体)2、和安装于行驶车身2的作为作业机的挖掘装置3以及推土装置4。
27.行驶车身2具有:左右一对履带式的行驶部5、5、和夹设在左右的行驶部5、5间的作为基台的机体框架6。
28.行驶部5具有在支承于机体框架6的链轮、惰轮以及在多个滚子上卷绕履带而成的结构。行驶部5在其后端部具有作为驱动轮的驱动链轮5a。
29.在机体框架6的前侧安装有推土装置4。推土装置4具备:支承框架40、和支承于支承框架40的作为推土板的铲刀41。包含这些结构的推土装置4在整体上构成为大致左右对称。
30.支承框架40能够相对于行驶车身2上下转动,包括在左右的行驶部5、5间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臂43。左右的臂43相对于将基端部设置于机体框架6的前部的支承托架42以左右方向为转动轴方向被支承。支承框架40通过铲刀缸44的伸缩而上下转动。即,通过铲刀缸44进行伸缩,铲刀41经由支承框架40而上下转动。
31.行驶车身2具有以能够回转方式搭载于行驶部5的回转框架7。回转框架7经由回转轴承8与机体框架6连接,设置成为通过回转马达(未图示)的驱动,能够相对于机体框架6绕上下方向的轴而朝左右任一方向回转。
32.在回转框架7的前侧安装有挖掘装置3。挖掘装置3具有:动臂32,其构成挖掘装置3的基部侧的部分;臂33,其与动臂32的前端侧连结;以及铲斗34,其安装于臂33的前端部。另外,挖掘装置3具有:动臂缸35,其使动臂32进行转动动作;臂缸36,其使臂33进行转动动作;以及铲斗缸37,其使铲斗34进行转动动作。
33.动臂32的基端部由动臂支承托架31支承。动臂支承托架31经由以上下方向为转动轴向的摆动轴而支承于突出地设置在回转框架7的托架安装部28。
34.动臂支承托架31具有:动臂支承部22,其以左右方向为转动轴方向以能够使动臂32的基端转动的方式对其进行支承;动臂缸支承部23,其支承动臂缸35的下端;以及摆动缸连结部25,其连结摆动缸38的杆的前端。动臂支承托架31通过摆动缸38的动作而绕摆动轴转动,由此挖掘装置3左右转动。
35.动臂缸35、臂缸36、铲斗缸37以及摆动缸38都是通过液压泵(未图示)排出的压力油来进行动作的液压缸。此外,在挖掘装置3中,铲斗34作为作业用附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根据作业内容可代替铲斗34而安装夹持机(叉具)或粉碎机(破碎机)等其他附件。
36.在回转框架7设置有驾驶室10和发动机室11,该驾驶室10收容有供操作人员对行驶部5以及作业机进行运转、操作的运转部,该发动机室11收容发动机53、电池54、发动机用的燃料箱以及液压缸用的工作油箱。
37.发动机室11从驾驶室10的右侧直至后方而设置于回转框架7上。配置于回转框架7上的左侧前方的驾驶室10和发动机室11在回转框架7的后方由驾驶室10的以前低后高状的方式倾斜的后部壁19(参照图3以及图4)进行划分。发动机室11由外装罩覆盖。
38.外装罩根据回转框架7的形状以及回转框架7上的结构的配置,由形状以及大小不同的多个部件构成。成为回转框架7的右侧的发动机室11的上方由构成为能够开闭的右上罩12覆盖。发动机室11的后方由后罩13以及用于取得与挖掘装置3的重量平衡的配重件9覆盖。回转框架7的发动机室11的右侧面由右外装罩14覆盖。发动机室11的右侧下部由右下罩15覆盖。发动机室11的右侧前方由右前外装罩16覆盖。驾驶室10的左侧下部由左下外装罩17覆盖。驾驶室10的前侧下部由前盖18覆盖。
39.在驾驶室10内设置有驾驶席,在驾驶席的周边设置有用于使行驶部5行驶的行驶杆、用于进行回转框架7的回转、作业机的操作的多个操作踏板、作业操作杆、以及操作面板
部等。
40.在具备以上那样的结构的挖掘作业机1中,通过由搭乘于驾驶室10的操作人员适当地操作行驶杆和/或作业操作杆等,来进行所希望的动作、作业。例如,通过对行驶杆的操作,来进行行驶部5的前后直线行驶或左右回转行驶,通过对作业操作杆的操作,来进行由挖掘装置3进行的挖掘作业、或者由推土装置4进行的推土作业和/或整地作业。
41.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掘作业机1中,参照图3至图7对回转框架7上的发动机室11内的、特别是空气滤清器70及其周边的结构的配置进行说明。此外,在图3至图6中,省略了驾驶室10、挖掘装置3、挖掘装置3向回转框架7进行安装的安装构造、燃料箱、工作油箱、液压软管以及布线等图示。在图5所示的右视图(iv向视图)中,表示进一步拆除了右外装罩14的状态。并且,图7放大表示从发动机室11的内侧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的空气滤清器70周边的结构。此外,在图7中,省略了右外装罩14的后述的调整板的图示。
42.如图3中虚线所示,发动机室11形成为以回转框架7的底板7a为地板,右侧面由作为回转框架7的侧面罩的右外装罩14覆盖,上部由右上罩12覆盖,后部由后罩13以及配重件9覆盖而成的空间。在发动机室11配置有燃料箱、工作油箱、发动机53、电池54、热交换单元60、冷却风扇65以及空气滤清器70。此外,未图示的燃料箱以及工作油箱配置于回转框架7的右侧前方。
43.发动机53是从燃料箱接受燃料的供给的柴油发动机,且横向配置在回转框架7的后方侧。由后述的空气滤清器70进行了除尘、净化后的外部空气通过吸气配管58被送至增压器57,并供给到发动机53的各气缸。在发动机53的燃烧室中产生的燃烧气体经由排气装置55以及消音器56排出到发动机室11外。
44.热交换单元60以及冷却风扇65配置在发动机53的右侧,且位于回转框架7的右侧后方。如图4所示,在回转框架7从发动机室11的内侧朝向右侧而依次配置有发动机53、冷却风扇65以及热交换单元60。即,在冷却风扇65的风的吸入侧配置有热交换单元60,在冷却风扇65的风的排出侧配置有发动机53。此外,对向搭载于挖掘作业机1的电装品供给的电力进行储存的电池54固定在比热交换单元60靠右侧的、回转框架7的右侧后方的底板7a。
45.热交换单元60由散热器61、油冷却器62、以及冷凝器63构成。
46.散热器61是用于冷却发动机冷却水的热交换器,具备供冷却水流通的流通路和散热部。散热器61与存积从散热器61内的流通路暂时溢出的冷却水的储液箱64连接。油冷却器62是用于冷却使液压缸等动作的工作油的热交换器,具备供工作油流通的流通路和散热部。油冷却器62通过在散热部对来自各液压缸的返油的热进行散热来冷却向工作油箱返回的工作油。另外,冷凝器63是用于对调节驾驶室10内的空气的空调装置(未图示)的高压制冷剂进行冷却的热交换器,与未图示的压缩机连接。
47.散热器61和油冷却器62大致沿前后方向排列设置。冷凝器63配置在比散热器61以及油冷却器62靠右侧、且与散热器61以及油冷却器62对置的位置。
48.冷却风扇65与热交换单元60相对配置。冷却风扇65是在圆筒形的轮毂安装有多个叶片部的轴流式风扇,在轮毂的中央部具有嵌入电动机的旋转轴的突起部。例如,冷却风扇65通过将冷却风扇65的突起部嵌入安装到发动机53的曲轴的一端侧,从而随着曲轴的旋转而旋转。通过使冷却风扇65旋转,从而从形成于右外装罩14的各通气口82、83、84、85、86将冷却用的外部空气引入到发动机室11内,使外部空气流向热交换单元60。
49.另外,在冷却风扇65与热交换单元60之间设置有风扇护罩68。风扇护罩68从热交换单元60的散热器61以及油冷却器62向左侧突出并形成为从外周侧包围冷却风扇65的箱状。
50.空气滤清器70对发动机53吸入的空气进行净化,构成为利用离心力从吸入的空气中除去包含砂砾在内的灰尘的离心分离型的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70由滤清器主体部73和外部空气导入部7构成,该滤清器主体部73具有在内部收容有过滤器滤芯(未图示)的圆筒状的外壳71和设置于外壳71的一端的盖体72,该外部空气导入部74设置于外壳71的外周壁。滤清器主体部73构成为筒状体。在外壳71的与盖体72成为相反侧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76,该连接部76形成有与从发动机53的吸气侧延伸的吸气配管58连接的开口。
51.空气滤清器70使筒状的滤清器主体部73的盖体72侧位于下方而纵向地配设于热交换单元60的右侧。在外壳71的圆筒的中间部设置有连结部69,并经由连结部69固定在立设于回转框架7的底板7a的撑条(未图示)。由此,空气滤清器70配置成位于右外装罩14与热交换单元60之间的空间。
52.盖体72通过止动配件79可开闭或可装卸地安装于外壳71的一端。通过打开盖体72,收容于内部的过滤器滤芯能够相对于外壳71进行插拔。空气滤清器70以使滤清器主体部73的成为盖体72侧的下端靠近右外装罩14的通气部80的方式倾斜朝下配置。这样,通过以筒状的滤清器主体部73的端部作为上下端而纵向配置空气滤清器70,且使滤清器主体部73的下端部朝向通气部80而向下倾斜配置,使得卸下了盖体72时的外壳71的下端开口稍微朝向发动机室11的外侧。因此,在卸下右外装罩14来进行更换过滤器滤芯的作业中,过滤器滤芯相对于外壳71的插拔变得容易。
53.另外,盖体72还作为接受包含砂砾的灰尘的集尘杯而发挥功能。在比盖体72的右外装罩14侧朝下的外周壁设置有排尘部77,该排尘部77用于从盖体72向外部排出包含砂砾的灰尘。在排尘部77的前端安装有帽体78,该帽体78由橡胶等弹性部件构成,并且能够以开口状态和封闭状态变形。
54.外部空气导入部74由弯曲成大致倒l字的筒状的配管构成,朝下突出地设置于外壳71的靠近连接部76侧的侧壁。外部空气导入部74的朝下的端部成为吸入外部空气的吸引口75。也可以在吸引口75安装有例如网状过滤器,以防止吸引小石子等。通过以吸引口75朝向发动机室11的地板面、即回转框架7的底板7a的方式将外部空气导入部74设置于滤清器主体部73,能够防止侵入发动机室11内的水向外部空气导入部74侵入。由此,与例如以使吸引口75朝向侧面或者朝上的方式设置外部空气导入部74的情况相比,能够延缓滤清器主体部73的过滤器滤芯的劣化。
55.空气滤清器70经由吸气配管58与发动机53连接。吸气配管58从空气滤清器70的滤清器主体部73的上端侧延伸,并通过热交换单元60以及冷却风扇65的上方,与发动机53的增压器57连接。即,空气滤清器70将从后述的通气部80的各通气口82、83、84、85、86流入的外部空气经由外部空气导入部74导入滤清器主体部73,将净化后的空气经由吸气配管58供给到发动机53的增压器57。
56.右外装罩14是形成覆盖发动机室11的外装罩中的右侧壁的侧面罩,在机体右侧面观察(参照图2)时,具有上端部从后侧朝向前侧倾斜的四边形状。并且,右外装罩14由通气部80和罩主体部14a构成,该通气部80具有用于使外部空气通过发动机室11内的多个通气
口82、83、84、85、86,该罩主体部14a包围通气部80的周围。右外装罩14具有沿着回转框架7的大致圆形的外形的圆弧状面(参照图3)。在右外装罩14的圆弧状面的规定的区域设置有通气部80。
57.通气部80是在右外装罩14中占据后方侧的大致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面积的区域,设置在与配置于发动机室11的空气滤清器70以及热交换单元60大致对置的位置。在通气部80设置有大致方形的中央板部81、和以围绕中央板部81的方式设置的前侧通气口82、后侧通气口83、上侧通气口84、下侧通气口85以及中间通气口86。
58.中央板部81与右外装罩14的罩主体部14a一体地形成。前侧通气口82以及后侧通气口83作为开口分别形成于中央板部81的前后方向的两侧。上侧通气口84以及下侧通气口85作为开口分别形成于中央板部81的上下方向的两侧。即,在中央板部81的上边缘部、下边缘部、右边缘部、左边缘部分别设置有通气口。
59.中央板部81是如下这样的遮蔽板部,即:在右外装罩14以与配置于发动机室11的热交换单元60大致对置的方式配置,从外部遮挡发动机室11内的结构(例如,空气滤清器70以及热交换单元60)并且遮蔽发动机室11内的噪声。
60.设置于中央板部81的前方侧的前侧通气口82以及设置于中央板部81的后方侧的后侧通气口83是在上下方向上呈长条的纵长开口,具有上下方向成为长边方向的大致矩形的形状。后侧通气口83通过用于对右外装罩14的构造进行加强的加强部87c而被分离成第一后侧通气口83a和第二后侧通气口83b。设置于中央板部81的上方侧的上侧通气口84以及设置于中央板部81的下方侧的下侧通气口83是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呈长条的横长开口,具有前后方向成为长边方向的大致矩形的形状。
61.前侧通气口82和上侧通气口84的短边侧的一端以夹着中间通气口86的方式连续设置。在前侧通气口82与中间通气口86之间设置有加强部87a。另外,在上侧通气口84与中间通气口86之间同样地设置有加强部87b。
62.各通气口82、83、84、85、86分别为不同的开口形状,各通气口82、83、84、85、86的大致矩形的形状包括菱形和/或梯形。即,各通气口82、83、84、85、86的开口面积不必分别为相同的面积。
63.通气部80具有调整流入发动机室11的外部空气的风量或方向的多个调整板。作为调整板,从右外装罩14的内侧分别对上侧通气口84安装第一调整板91、对后侧通气口83安装第二调整板92、以及对下侧通气口85安装第三调整板93。
64.第一调整板91以檐状设置于上侧通气口84的上侧边缘部,具有使该檐延伸至中间通气口86侧为止的形状。另外,第一调整板91为了避免与空气滤清器70的干涉,而形成为具有沿着空气滤清器70的外壳71的形状的缺口的形状。通过调整第一调整板91的设置角度,来主要调整从上侧通气口84以及中间通气口86流入的外部空气的风向。即,第一调整板91作为导风板发挥功能,该导风板将外部空气的流动向空气滤清器70的吸引口75以及热交换单元60引导。
65.第二调整板92为长条的大致矩形的板件,以上下方向为长条方向并以覆盖后侧通气口83的前侧的方式设置于右外装罩14的内侧的中央板部81侧。第二调整板92作为限制板发挥功能,该限制板调整后侧通气口83的开口面积来限制气流,从而调整从后侧通气口83引入的外部空气的风量。
66.第三调整板93为长条的大致矩形的板件,以前后方向为长条方向并以覆盖下侧通气口85的上侧的方式设置于右外装罩14的内侧的中央板部81侧。第三调整板93作为限制板发挥功能,该限制板调整下侧通气口85的开口面积来限制气流,从而调整从下侧通气口85引入的外部空气的风量。
67.另外,第一调整板91、第二调整板92以及第三调整板93也作为隔音板发挥功能,该隔音板遮蔽在发动机室11内由空气滤清器70、发动机53以及冷却风扇65的驱动而产生的噪声。
68.如图5所示,在以通气部80的中央板部81的板面为正面的、回转框架7的右后方进行观察时,空气滤清器70是其大部分被中央板部81隐藏的状态。即,成为空气滤清器70的滤清器主体部73以及外部空气导入部74的从上到下被中央板部81隐藏的状态。空气滤清器70的外部空气导入部74的吸引口75以朝向发动机室11的地板面的方式朝下,配置在比上侧通气口84靠下侧的被中央板部81隐藏的位置。从上侧通气口84流入的外部空气被第一调整板91向斜下方引导,从空气滤清器70的吸引口75高效地朝向滤清器主体部73内吸入。
69.另外,前侧通气口82、后侧通气口83、下侧通气口85都不会被空气滤清器70堵塞。这样的空气滤清器70的配置不会妨碍空气向热交换单元60流动,因此热交换单元60的热交换效率提高。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对发动机53以及工作油的冷却。
70.以滤清器主体部73和外部空气导入部74的吸引口75与中央板部81邻接的方式配置空气滤清器70(参照图3、图4以及图7)。由此,空气滤清器70从吸引口75吸入外部空气时的吸气音被中央板部81遮蔽。因此,能够降低漏出到发动机室11的外部的吸气噪声,并实现挖掘作业机1的低噪声化。
71.可以说具备以上那样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挖掘作业机1具备如下结构。即,挖掘作业机1具备:发动机室11,其设置于车身框架(回转框架7)上,收容有包含原动机(发动机53)以及热交换器(热交换单元60)在内的器件;通气部80,其设置于形成发动机室11的侧壁的外装罩(右外装罩14),具有将发动机室11的内部与外部连通起来的多个通气口82、83、84、85、86;以及空气滤清器70,其在发动机室11内配置于热交换器(热交换单元60)与通气部80之间,向原动机(发动机53)供给净化后的空气。
72.另外,可以说在空气滤清器70与右外装罩14的关系中,具备如下结构。即:右外装罩14的通气部80具有将发动机室11的内部与外部隔开的遮蔽板部(中央板部81),多个通气口82、83、84、85、86以包围中央板部81的方式设置,空气滤清器70与中央板部81邻接设置。
73.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空气滤清器70与中央板部81邻接,从而中央板部81能够遮蔽空气滤清器70的吸气音,从而降低漏出到机体的外部的吸气噪声。
74.并且,空气滤清器70具有除去外部空气所含有的粉尘的滤清器主体部73、和向滤清器主体部73导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导入部74,滤清器主体部73与中央板部81邻接配置。
75.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滤清器主体部73与中央板部81邻接配置,从而通气口82、83、84、85、86的大部分不会被滤清器主体部73堵塞,因此能够将外部空气高效地引导至热交换单元60。因此,热交换单元60能够高效地冷却发动机冷却水、工作油。
76.另外,空气滤清器70使设置于外部空气导入部74的空气的吸引口75与遮蔽板部(中央板部81)邻接配置。
77.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引入至发动机53的空气成为最佳的温度,并且利用中央板部81遮蔽来自空气滤清器70的吸引口75的吸气音。
78.另外,空气滤清器70的外部空气导入部74以使吸引口75朝向发动机室11的地板面(底板7a)方向的方式配设于滤清器主体部73。
79.另外,空气滤清器70的外部空气导入部74以从筒状的滤清器主体部73的侧面朝向下方延伸的方式配置。
80.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从通气口82、83、84、85、86侵入到发动机室11内的水等被吸入空气滤清器70。由此,能够延缓空气滤清器70的滤清器主体部73内的过滤器滤芯的劣化,能够减少过滤器滤芯的更换频率。即,能够在建设机械的运行成本方面实现经济性的提高。
81.另外,空气滤清器70以筒状的滤清器主体部73的端部为上下端而纵向配置,并且以使滤清器主体部73的下端部朝向通气部80而向下倾斜的方式配置。
82.根据上述结构,在取下右外装罩14来进行空气滤清器70的维护作业时,能够顺利地进行内部的过滤器滤芯的更换作业。
83.另外,空气滤清器70具备从滤清器主体部73的侧面朝向下方突出设置的排尘部77。
84.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定期地向空气滤清器70的外部排出由排尘部77分离出的小石块等。由此,能够降低外壳71内的过滤器滤芯等的劣化。
85.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本发明的一个例子,本发明所涉及的建设机械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因此,不言而喻,即使是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外,只要是不脱离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的思想的范围,也能够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变更。另外,本公开所记载的效果仅是例示而不限定于此,并且也可以具有其他效果。
86.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采用柴油发动机来作为原动机,但原动机只要是吸入空气而使燃料燃烧的发动机即可,并不限定于柴油发动机。

技术特征:
1.一种建设机械,其特征在于,具备:发动机室,其设置于车身框架上,收容有包含原动机以及热交换器在内的器件;通气部,其设置于形成所述发动机室的侧壁的外装罩,具有将所述发动机室的内部与外部连通起来的多个通气口;以及空气滤清器,其在所述发动机室内配置于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通气部之间,向所述原动机供给净化后的空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设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部具有将所述发动机室的内部与外部隔开的遮蔽板部,所述多个通气口以包围所述遮蔽板部的方式设置,所述空气滤清器与所述遮蔽板部邻接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设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滤清器具有除去外部空气所含有的粉尘的滤清器主体部、和向所述滤清器主体部导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导入部,所述滤清器主体部与所述遮蔽板部邻接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设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滤清器以使设置于所述外部空气导入部的空气的吸引口与所述遮蔽板部邻接的方式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设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滤清器的所述外部空气导入部以使所述吸引口朝向所述发动机室的地板面方向的方式配设于所述滤清器主体部。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建设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滤清器的所述外部空气导入部以从筒状的所述滤清器主体部的侧面朝向下方延伸的方式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设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滤清器以筒状的所述滤清器主体部的端部为上下端而纵向配置,并且以使所述滤清器主体部的下端部朝向所述通气部而向下倾斜的方式配置。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设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滤清器具有从所述滤清器主体部的侧面朝向下方突出设置的排尘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将原动机、热交换器以及用于向原动机供给清洁空气的空气滤清器配置于发动机室的结构中,能够使热交换器的冷却效率提高并且降低噪声的建设机械。挖掘作业机(1)具备:发动机室(11),其设置于回转框架(7)上,收容有包含发动机(53)以及热交换单元(60)在内的器件;通气部(80),其设置于形成发动机室(11)的侧壁的右外装罩(14),具有将发动机室(11)的内部与外部连通起来的多个通气口;以及空气滤清器(70),其在发动机室(11)内配置于热交换单元(60)与通气部(80)之间,向发动机(53)供给净化后的空气。供给净化后的空气。供给净化后的空气。


技术研发人员:若田健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洋马控股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3.03.22
技术公布日:2023/9/2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