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剂补充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9 阅读:62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调色剂补充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复印机和打印机等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调色剂使形成在作为像载体的感光鼓的表面的静电潜影显影,之后形成转印在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装置被广泛利用。并且,关于向显影装置补充调色剂,提出了抑制调色剂向调色剂输送管的内壁面附着、凝聚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色剂补充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抑制调色剂向与两个输送管连接的单一的补充管的内壁面附着、凝聚。
4.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构成,提供一种调色剂补充装置,向显影装置补充第一容器内和第二容器内的调色剂,所述调色剂补充装置包括:单一的补充管,与所述显影装置连接,使所述调色剂流入到所述显影装置内;第一输送管,连接在所述第一容器与所述补充管之间,从所述第一容器侧朝向所述补充管侧输送所述调色剂;第二输送管,连接在所述第二容器与所述补充管之间,从所述第二容器侧朝向所述补充管侧输送所述调色剂;第一输送部件,能够旋转地配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管内,从所述第一容器侧朝向所述补充管侧输送所述调色剂;第二输送部件,能够旋转地配置在所述第二输送管内,从所述第二容器侧朝向所述补充管侧输送所述调色剂;以及疏松部件,以能够沿着所述补充管的延伸方向往返的方式配置在所述补充管内,所述第一输送管和所述第二输送管在与彼此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以在与所述补充管连接的汇合部汇合,所述疏松部件在所述汇合部与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和所述第二输送部件分别连结,并且朝向所述补充管内延伸。
5.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构成,可以在第一输送部件和第二输送部件分别旋转的情况下,使疏松部件在补充管内移动。由此,在连接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的单一的补充管中,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抑制调色剂向内壁面附着、凝聚。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截面图。
7.图2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8.图3是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周边的截面图。
9.图4是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调色剂补充装置周边的立体图。
10.图5是图4的调色剂补充装置周边的主视图。
11.图6是图4的调色剂补充装置周边的侧视图。
12.图7是图4的调色剂补充装置的立体图。
13.图8是图4的调色剂补充装置的俯视图。
14.图9是图7的调色剂补充装置的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的立体图。
15.图10是图7的调色剂补充装置的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的侧视图。
16.图11是图9的调色剂补充装置的第一输送部件和第二输送部件的俯视图。
17.图12是图9的调色剂补充装置的第一输送部件和第二输送部件的立体图。
18.图13是图10的调色剂补充装置的输送驱动部周边的截面后视图。
19.图14是图12的调色剂补充装置的疏松部件周边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20.图15是图1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疏松部件的立体图。
21.图16是图10的调色剂补充装置的旋转检测部的截面后视图。
22.图17是表示图16的第一检测轴和第二检测轴的旋转状态的说明图。
23.图18是表示图16的第一检测轴和第二检测轴的旋转状态的说明图。
24.图19是表示图16的第一检测轴和第二检测轴的旋转状态的说明图。
25.图20是图14的疏松部件的局部主视图。
26.图2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疏松部件的局部主视图。
27.图22是表示图21的疏松部件的位移状态的局部主视图。
28.图2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疏松部件的局部主视图。
29.图24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疏松部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内容。
31.图1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概要截面图。图2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概要结构的框图。图3是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部20周边的截面图。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一例,是使用中间转印带31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s的串列式的彩色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1例如可以是具备印刷、扫描(图像读取)、传真发送等功能的所谓数码复合机。
3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设置于其主体2的供纸部3、送纸部4、曝光部5、图像形成部20、转印部30、定影部6、出纸部7和控制部8。
33.供纸部3配置在主体2的底部。供纸部3收纳印刷前的多张纸张s,在印刷时将纸张s逐张分离并送出。送纸部4沿着主体2的侧壁在上下方向上延伸。送纸部4将从供纸部3送出的纸张s向二次转印部33和定影部6输送,进而将定影后的纸张s从出纸口4a向出纸部7排出。曝光部5配置在供纸部3的上侧。曝光部5朝向图像形成部20照射基于图像数据控制的激光。
34.图像形成部20配置在曝光部5的上侧且中间转印带31的下方。图像形成部20包括黄色用的图像形成部20y、青色用的图像形成部20c、品红色用的图像形成部20m和黑色用的图像形成部20b。这4个图像形成部20的基本结构相同。由此,在以下的说明中,除了需要特别限定的情况之外,省略表示各色的“y”、“c”、“m”、“b”的识别标记。
35.图像形成部20具备被支承为能够向规定的方向(图1和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感光鼓(像载体)21。图像形成部20还在感光鼓21的周围具备沿着其旋转方向配置的带电部22、显影装置40、鼓清洁部23。另外,在显影装置40与鼓清洁部23之间配置有一次转印部
32。
36.感光鼓21在外周面具有感光层。带电部22使感光鼓21的外周面带电为规定电位。曝光部5对通过带电部22带电的感光鼓21的外周面进行曝光,在感光鼓21的外周面形成原稿图像的静电潜影。显影装置40向所述静电潜影供给调色剂进行显影,形成调色剂像。4个图像形成部20分别形成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像。鼓清洁部23在将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的外周面之后,将残留在感光鼓21的外周面的调色剂等除去并进行清洁。这样,图像形成部20形成之后向纸张s转印的图像(调色剂像)。
37.转印部30包括中间转印带31、一次转印部32y、32c、32m、32b、二次转印部33和带清洁部34。中间转印带31配置在4个图像形成部20的上方。中间转印带31是环状的中间转印体,被支承为能够向规定的方向(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将由4个图像形成部20分别形成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并进行一次转印。4个图像形成部20通过从中间转印带31的旋转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排成一列的所谓串列方式配置。
38.一次转印部32y、32c、32m、32b隔着中间转印带31配置在各色的图像形成部20y、20c、20m、20b的上方。二次转印部33配置于在送纸部4的送纸方向上比定影部6靠上游侧且在中间转印带31的旋转方向上比4个图像形成部20y、20c、20m、20b靠下游侧的位置。带清洁部34配置于在中间转印带31的旋转方向上比二次转印部33靠下游侧的位置。
39.一次转印部32将形成在感光鼓21的外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换言之,调色剂像通过各色的一次转印部32y、32c、32m、32b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的外周面。然后,随着中间转印带31的旋转,4个图像形成部20的调色剂像在规定的定时连续重叠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由此,在中间转印带31的外周面形成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这4种颜色的调色剂像重叠而成的彩色调色剂像。
40.中间转印带31的外周面的彩色调色剂像在形成于二次转印部33的二次转印辊缝部转印到通过送纸部4同步输送来的纸张s上。带清洁部34在二次转印后将残留在中间转印带31的外周面的调色剂等附着物除去并进行清洁。这样,转印部30将形成在感光鼓21的外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记录)到纸张s上。
41.定影部6配置在二次转印部33的上方。定影部6通过对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s进行加热、加压而使调色剂像定影到纸张s上。
42.出纸部7配置在转印部30的上方。调色剂像被定影而完成了印刷的纸张s被输送到出纸部7。出纸部7从上侧取出印刷后的纸张(印刷物)。
43.控制部8包括cpu、图像处理部、存储部以及其他电路和电子部件(均未图示)。cpu基于存储在存储部中的控制用的程序和数据,对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构成要素的动作进行控制,进行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功能相关的处理。供纸部3、送纸部4、曝光部5、图像形成部20、转印部30和定影部6分别从控制部8单独地接收指令,联动地进行向纸张s的印刷。存储部通过由例如程序rom(read only memory)、数据rom等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以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易失性的存储装置的组合构成。
44.接下来,使用图3对显影装置40及其周边的构成进行说明。另外,由于各色显影装置40的基本结构相同,所以对于构成要素省略表示各色的识别标记的记载和说明。
45.显影装置40向感光鼓21的外周面供给调色剂。显影装置40包括显影容器41、第一搅拌输送部件42、第二搅拌输送部件43、显影辊44以及限制部件45。
46.显影容器41为沿着感光鼓21的轴线方向(图3的纸面进深方向)延伸的细长形状,以其长边方向水平的方式配置。显影容器41作为显影剂而收纳含有例如磁性调色剂的磁性单组分显影剂。显影剂也可以是例如非磁性单组分显影剂、含有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显影容器41具有分隔部411、第一输送室412和第二输送室413。
47.分隔部411设置在显影容器41的内部的下部。分隔部411设置在显影容器41的下部的与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图3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沿着轴线方向和上下方向延伸。分隔部411在与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图3的左右方向)上划分显影容器41的内部。显影容器41在分隔部411的轴线方向(图3的纸面进深方向)的两端侧分别具备第一输送室412与第二输送室413的连通部(未图示)。
48.第一输送室412和第二输送室413设置在显影容器41的内部。第一输送室412和第二输送室413通过显影容器41的内部被分隔部411划分而形成,并相互并排设置。第二输送室413与显影容器41的内部的显影辊44的配置区域的下方邻接配置。第一输送室412配置在显影容器41的内部的、比第二输送室413远离显影辊44的区域。第一输送室412经由图3所示的补充管连接部412a接受调色剂的补充。
49.第一搅拌输送部件42配置在第一输送室412的内部。第二搅拌输送部件43配置在第二输送室413的内部。第二搅拌输送部件43与显影辊44接近并平行地延伸。第一搅拌输送部件42和第二搅拌输送部件43以能够绕与感光鼓21平行地延伸的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显影容器41。第一搅拌输送部件42和第二搅拌输送部件43通过绕它们的轴线旋转,沿着该旋转的轴线方向相互朝相反方向一边搅拌显影剂一边输送显影剂。
50.通过第一搅拌输送部件42和第二搅拌输送部件43的旋转,显影剂通过分别配置在分隔部411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部的连通部在第一输送室412与第二输送室413之间循环。在第一输送室412和第二输送室413中,从外部补充的调色剂被搅拌并带电。
51.显影辊44配置在显影容器41的内部的、第二搅拌输送部件43的上方。显影辊44以能够绕与感光鼓21的轴线平行地延伸的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显影容器41。显影辊44例如具有在图3中逆时针旋转的圆筒状的显影套筒、以及固定在显影套筒内的显影辊侧磁极(均未图示)。
52.显影辊44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从显影容器41露出,与感光鼓21对置并接近。显影辊44在其外周面上担载要在与感光鼓21的对置区域中向感光鼓21的外周面供给的调色剂。显影辊44使第二输送室413内的调色剂附着在感光鼓21的外周面的静电潜影上,形成调色剂像。
53.限制部件45配置在显影辊44与感光鼓21的对置区域的、显影辊44的旋转方向上游侧。限制部件45与显影辊44接近并对置,以在限制部件45的前端与显影辊44的外周面之间设置规定的间隔的方式配置。限制部件45遍及显影辊44的轴线方向(图3的纸面进深方向)的整个区域延伸。限制部件45限制担载于显影辊44的外周面的显影剂(调色剂)的层厚。
54.显影容器41内的调色剂通过第一搅拌输送部件42和第二搅拌输送部件43搅拌、循环并带电,通过第二搅拌输送部件43交接到显影辊44的外周面。调色剂在被限制部件45限制层厚之后,通过显影辊44的旋转向显影辊44与感光鼓21的对置区域输送。当对显影辊44施加规定的显影电压时,通过该显影辊44与感光鼓21的外周面的电位之间的电位差,担载于显影辊44的外周面的调色剂在显影空间中飞向感光鼓21的外周面,感光鼓21的外周面的
静电潜影被显影。
55.关于向显影装置40补充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第一容器51、第二容器52和调色剂补充装置60(参照图4)。第一容器51、第二容器52和调色剂补充装置60配置在显影装置40的上方。第一容器51、第二容器52和调色剂补充装置60分别与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这4种颜色对应地各设置一个。
56.接下来,使用图4至图12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调色剂补充装置60周边的构成进行说明。图4是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调色剂补充装置60周边的立体图。图5和图6是图4的调色剂补充装置60周边的主视图和侧视图。图7和图8是图4的调色剂补充装置60的立体图和俯视图。图9和图10是图7的调色剂补充装置60的第一输送管66和第二输送管67的立体图和侧视图。图11和图12是图9的调色剂补充装置60的第一输送部件68和第二输送部件69的俯视图和立体图。图13是图10的调色剂补充装置60的输送驱动部70周边的截面后视图。
57.第一容器51、第二容器52和调色剂补充装置60包括:黄色用的第一容器51y、第二容器52y和调色剂补充装置60y;青色用的第一容器51c、第二容器52c和调色剂补充装置60c;品红色用的第一容器51m、第二容器52m和调色剂补充装置60m;以及黑色用的第一容器51b、第二容器52b和调色剂补充装置60b。这些每种颜色的第一容器51、第二容器52和调色剂补充装置60的基本结构相同。由此,在以下的说明中,除了需要特别限定的情况之外,有时省略表示各色的“y”、“c”、“m”、“b”的识别标记。
58.第一容器51配置在比第二容器52靠上方的位置。第二容器52配置在比第一容器51靠下方的位置。从正面观察,第一容器51和第二容器52在图像形成部20和调色剂补充装置60的排列方向上错开配置。第一容器51和第二容器52能够相对于主体2拆装,收纳向显影装置40补充的调色剂。
59.第一容器51和第二容器52为沿着感光鼓21的轴线方向dx延伸的细长的圆筒形状,以其长边方向水平的方式配置。在第一容器51和第二容器52的外壁形成有朝向径向内侧突出且沿着长边方向延伸的螺旋状的突出部51s、52s。
60.第一容器51和第二容器52的轴线方向dx的一端侧(前侧)封闭,在另一端侧(后侧)具有开口部(未图示)。第一容器51和第二容器52在作为开口侧的后侧与调色剂补充装置60的第一容器连接部61和第二容器连接部62连接。第一容器51和第二容器52以能够绕与感光鼓21的轴线方向dx平行地延伸的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调色剂补充装置60。
61.通过驱动部(未图示)使第一容器51和第二容器52绕与感光鼓21的轴线方向dx平行地延伸的轴线旋转。当第一容器51和第二容器52旋转时,内部的调色剂通过螺旋状的突出部51s、52s朝向作为开口侧的后侧输送。由此,第一容器51和第二容器52各自内部的调色剂从开口部流入到调色剂补充装置60内。
62.调色剂补充装置60配置在第一容器51和第二容器52的后侧。4个调色剂补充装置60以与4个图像形成部20相同的顺序并排设置成一列。调色剂补充装置60将第一容器51内和第二容器52内的调色剂向显影装置40补充。
63.调色剂补充装置60具备第一容器连接部61、第二容器连接部62、补充管63、第一垂直管64、第二垂直管65、第一输送管66、第二输送管67、第一输送部件68、第二输送部件69、输送驱动部70、疏松部件79a和旋转检测部80。
64.第一容器连接部61配置在调色剂补充装置60的上部且比第二容器连接部62靠上
方的位置。第一容器连接部61在内部具有调色剂流通路(未图示)。第一容器连接部61与第一容器51的开口部侧连接,将第一容器51支承为能够旋转。第一容器连接部61的调色剂流通方向下游端与第一垂直管64连接。在向显影装置40补充第一容器51内的调色剂时,调色剂从第一容器51流入到第一容器连接部61内,通过第一容器连接部61内朝向第一垂直管64流出。
65.第二容器连接部62配置在调色剂补充装置60的上部且比第一容器连接部61靠下方的位置。第二容器连接部62在内部具有调色剂流通路(未图示)。第二容器连接部62与第二容器52的开口部侧连接,将第二容器52支承为能够旋转。第二容器连接部62的调色剂流通方向下游端与第二垂直管65连接。在向显影装置40补充第二容器52内的调色剂时,调色剂从第二容器52流入到第二容器连接部62内,通过第二容器连接部62内朝向第二垂直管65流出。
66.补充管63配置在调色剂补充装置60的下部。调色剂补充装置60具备单一的补充管63。补充管63形成为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筒形状。补充管63的上端与汇合部60a连接,第一输送管66与第二输送管67在汇合部60a汇合。补充管63的下端与显影装置40的补充管连接部412a连接。在第一容器51内和第二容器52内的调色剂向显影装置40补充时,调色剂从汇合部60a流入到补充管63内,通过补充管63内流入到显影装置40内。
67.第一垂直管64配置在第一容器连接部61与第一输送管66之间。第一垂直管64形成为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筒形状。第一垂直管64的上端与第一容器连接部61连接。第一垂直管64的下端与第一输送管66连接。在第一容器51内的调色剂向显影装置40补充时,调色剂从第一容器连接部61流入到第一垂直管64内,通过第一垂直管64内朝向第一输送管66流出。
68.第二垂直管65配置在第二容器连接部62与第二输送管67之间。第二垂直管65形成为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筒形状。第二垂直管65的上端与第二容器连接部62连接。第二垂直管65的下端与第二输送管67连接。在第二容器52内的调色剂向显影装置40补充时,调色剂从第二容器连接部62流入到第二垂直管65内,通过第二垂直管65内朝向第二输送管67流出。
69.由于第一容器51和第一容器连接部61配置在比第二容器52和第二容器连接部62靠上方的位置,所以第一垂直管64在上下方向上比第二垂直管65长。由于第二容器52和第二容器连接部62配置在比第一容器51和第一容器连接部61靠下方的位置,所以第二垂直管65在上下方向上比第一垂直管64短。第一垂直管64和第二垂直管65在感光鼓21的轴线方向dx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换言之,第一垂直管64和第二垂直管65在与轴线方向dx正交的直线上并排设置。
70.第一输送管66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第一垂直管64与补充管63之间。第一输送管66形成为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筒形状。在第一输送管66的延伸方向的一端侧连接第一垂直管64。第一输送管66的延伸方向的另一端部与汇合部60a连接。在第一容器51内的调色剂向显影装置40补充时,调色剂从第一垂直管64流入到第一输送管66内,通过第一输送管66内朝向汇合部60a流出。换言之,第一输送管66连接在第一容器51与补充管63之间,从第一容器51侧朝向补充管63侧输送调色剂。
71.第二输送管67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第二垂直管65与补充管63之间。第二输送管67
形成为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筒形状。在第二输送管67的延伸方向的一端侧连接第二垂直管65。第二输送管67的延伸方向的另一端部与汇合部60a连接。在第二容器52内的调色剂向显影装置40补充时,调色剂从第二垂直管65流入到第二输送管67内,通过第二输送管67内朝向汇合部60a流出。换言之,第二输送管67连接在第二容器52与补充管63之间,从第二容器52侧朝向补充管63侧输送调色剂。
72.第一输送管66和第二输送管67在与彼此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水平方向)上排列,以在与补充管63连接的汇合部60a汇合。换言之,第一输送管66和第二输送管67配置成,在彼此的延伸方向的汇合部60a侧延长线交叉。第一输送管66和第二输送管67的彼此的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在水平方向上为锐角,从上下方向观察配置成v字形状。
73.第一输送部件68配置在第一输送管66内。第一输送部件68具有:旋转轴681,设置在筒形状的第一输送管66的轴线方向的两端之间;以及第一输送叶片682,沿着形成在旋转轴681的外周面的轴线方向呈螺旋状延伸。第一输送部件68以能够绕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第一输送管66内。另外,第一输送部件68的轴线方向的一端部位于汇合部60a内。
74.第一输送部件68通过绕其轴线旋转,一边沿着与旋转轴线平行的调色剂输送方向f1(参照图8、图9、图11和图12)搅拌一边输送第一输送管66内的调色剂。第一输送部件68将第一输送管66内的调色剂从第一垂直管64侧朝向汇合部60a侧输送。换言之,第一输送部件68将调色剂从第一容器51侧朝向补充管63侧输送。
75.第二输送部件69配置在第二输送管67内。第二输送部件69具有:旋转轴691,设置在筒形状的第二输送管67的轴线方向的两端之间;以及第二输送叶片692,沿着形成在旋转轴691的外周面的轴线方向呈螺旋状延伸。第二输送部件69以能够绕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第二输送管67内。另外,第二输送部件69的轴线方向的一端部位于汇合部60a内。
76.第二输送部件69通过绕其轴线旋转,一边沿着与旋转轴线平行的调色剂输送方向f2(参照图8、图9、图11和图12)搅拌一边输送第二输送管67内的调色剂。第二输送部件69将第二输送管67内的调色剂从第二垂直管65侧朝向汇合部60a侧输送。换言之,第二输送部件69将调色剂从第二容器52侧朝向补充管63侧输送。
77.如上所述,第一输送管66和第二输送管67从上下方向观察呈v字形状配置。即,第一输送部件68的旋转轴681与第二输送部件69的旋转轴691以规定的轴角α配置。
78.输送驱动部70配置在调色剂补充装置60的后部且第一输送管66和第二输送管67的调色剂输送方向上游侧。输送驱动部70具备马达71、第一齿轮72、第二齿轮73、第三齿轮74、摆动齿轮75、空转齿轮76和第四齿轮77。
79.马达71产生使第一输送部件68和第二输送部件69旋转的驱动力。马达71由控制部8控制。在马达71连结有输出轴711。输出轴711配置在第二输送部件69的下方,与第二输送部件69的旋转轴691平行地延伸。
80.第一齿轮72固定于马达71的输出轴711。第一齿轮72位于比第二齿轮73、第三齿轮74和摆动齿轮75靠下方的位置。第一齿轮72通过马达71而旋转。第一齿轮72与摆动齿轮75啮合,并且向摆动齿轮75传递马达71的驱动力。
81.第二齿轮73位于比摆动齿轮75靠上方的位置。第二齿轮73固定在第二输送部件69
的旋转轴691的同轴上。第二齿轮73从摆动齿轮75得到马达71的驱动力,与第二输送部件69一起旋转。
82.第三齿轮74位于比摆动齿轮75靠上方的位置。第三齿轮74相对于第二齿轮73分离且平行地配置。第三齿轮74位于比第二齿轮73靠第一输送部件68侧的位置。第三齿轮74从摆动齿轮75得到马达71的驱动力而旋转。
83.摆动齿轮75位于第一齿轮72的上方且第二齿轮73和第三齿轮74的下方。摆动齿轮75始终与第一齿轮72啮合。摆动齿轮75的旋转轴751能够旋转地支承在弧状导向件78内。弧状导向件78形成为沿着第一齿轮72的周向延伸的弧状。由此,摆动齿轮75与第一齿轮72啮合,并且在第一齿轮72的外周上沿着弧状导向件78摆动。并且,摆动齿轮75通过摆动而选择性地与第二齿轮73和第三齿轮74中的一方啮合。摆动齿轮75将经由第一齿轮72得到的马达71的驱动力向第二齿轮73和第三齿轮74的任一方传递。
84.空转齿轮76配置在第三齿轮74与第四齿轮77之间。空转齿轮76与第三齿轮74和第四齿轮77的双方啮合。空转齿轮76将经由第三齿轮74得到的马达71的驱动力向第四齿轮77传递。
85.第四齿轮77固定在第一输送部件68的旋转轴681的同轴上。第四齿轮77与空转齿轮76啮合。另外,空转齿轮76的旋转轴761与第二齿轮73的旋转轴(第二输送部件69的旋转轴691)平行。即,第四齿轮77是在输入轴(空转齿轮76的旋转轴761)与输出轴(第一输送部件68的旋转轴681)之间具有轴角α的齿轮。
86.当驱动马达71而使第一齿轮72在图13中顺时针旋转时,摆动齿轮75从第一齿轮72得到驱动力而旋转,并且沿着弧状导向件78在第一齿轮72的外周上在图13中顺时针移动。由此,摆动齿轮75与第三齿轮74啮合,将马达71的驱动力向第三齿轮74传递。传递到第三齿轮74的马达71的驱动力经由空转齿轮76向第四齿轮77传递。然后,第一输送部件68经由第四齿轮77通过输送驱动部70旋转,沿着调色剂输送方向f1输送调色剂。另一方面,第二输送部件69停止旋转。
87.当驱动马达71而使第一齿轮72在图13中逆时针旋转时,摆动齿轮75从第一齿轮72得到驱动力而旋转,并且沿着弧状导向件78在第一齿轮72的外周上在图13中逆时针移动。由此,摆动齿轮75与第二齿轮73啮合,将马达71的驱动力向第二齿轮73传递。然后,第二输送部件69经由第二齿轮73通过输送驱动部70旋转,沿着调色剂输送方向f2输送调色剂。另一方面,第一输送部件68停止旋转。
88.这样,输送驱动部70选择性地使第一输送部件68和第二输送部件69中的一方旋转。
89.疏松部件79a配置在补充管63内。疏松部件79a通过由不锈钢等金属制的线材形成。疏松部件79a与第一输送部件68和第二输送部件69分别连结,并且朝向补充管63内延伸。疏松部件79a例如遍及补充管63的上下方向的全长延伸。疏松部件79a被配置成能够在补充管63的延伸方向(上下方向)往返。
90.根据上述构成,随着第一输送部件68和第二输送部件69各自的旋转,能够使疏松部件79a在补充管63内移动。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抑制调色剂向与第一输送管66和第二输送管67连接的单一的补充管63的内壁面附着、凝聚。
91.(第一实施方式)
92.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疏松部件79a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4是图12的调色剂补充装置60的疏松部件79a周边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5是图1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疏松部件79a的立体图。
93.第一输送部件68具有第一曲柄部68a,第二输送部件69具有第二曲柄部69a。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配置在汇合部60a。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与疏松部件79a连结。
94.第一曲柄部68a向与第一输送部件68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换言之,第一曲柄部68a从第一输送部件68的旋转轴681的轴线向径向外侧突出,从与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观察弯曲成大致u字形状。第一曲柄部68a的轴线方向的中央部形成为沿着该轴线方向延伸的圆柱形状。
95.第二曲柄部69a向与第二输送部件69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换言之,第二曲柄部69a从第二输送部件69的旋转轴691的轴线向径向外侧突出,从与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观察弯曲成大致u字形状。第二曲柄部69a的轴线方向的中央部形成为沿着该轴线方向延伸的圆柱形状。
96.疏松部件79a在汇合部60a与第一输送部件68和第二输送部件69分别连结。疏松部件79a具有连结部791a和疏松部792。
97.连结部791a配置在疏松部件79a的上部。连结部791a位于比补充管63的上端部靠上侧的位置,并配置在汇合部60a内。从第一输送部件68和第二输送部件69的轴线方向观察,连结部791a为环状。具体而言,连结部791a例如弯曲成大致c字形状,具有周向的一部分缺损的开口部7911a。开口部7911a位于连结部791a的上部。连结部791a的线材的两端部进一步朝向上侧弯曲。
98.连结部791a跨越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而连结。换言之,连结部791a内包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经由开口部7911a与连结部791a的内侧连结。根据该构成,能够容易地将疏松部件79a与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连结。
99.疏松部792配置在疏松部件79a的下部。疏松部792具有连接部7921、延伸部7922和折曲部7923。
100.连接部7921位于疏松部792的上端部。从与第一输送部件68和第二输送部件69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观察,连接部7921弯曲成圆环形状。连结部791a的下部贯通连接部7921。由此,疏松部792与连结部791a连接。
101.延伸部7922和折曲部7923从连接部7921向下侧延伸。即,疏松部792朝向补充管63内延伸。延伸部7922接着连接部7921向下侧沿着补充管63的延伸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102.折曲部7923接着延伸部7922进一步向下侧延伸。折曲部7923相对于延伸部7922向补充管63的径向弯曲而形成。从与补充管63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观察,折曲部7923例如折弯成大致v字形状。
103.折曲部7923的下端形成有环状部7924。从与补充管63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观察,环状部7924例如弯曲为圆环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部7924例如形成为2圈的圆环形状。
104.根据该构成,能够在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分别旋转的同时,使疏松部
件79a在补充管63内沿着上下方向往返移动。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抑制调色剂向与第一输送管66和第二输送管67连接的单一的补充管63的内壁面附着、凝聚。
105.此外,疏松部件79a为在位于补充管63内的下端具有配重(环状部7924)的构成,通过利用其惯性,能够提高调色剂向补充管63的内壁面附着、凝聚的效果。
106.图16是图10的调色剂补充装置60的旋转检测部80的截面后视图。图17、图18和图19是表示图16的第一检测轴81和第二检测轴82的旋转状态的说明图。旋转检测部80配置在调色剂补充装置60的后部,相对于输送驱动部70配置在第二输送管67的调色剂输送方向上游侧。旋转检测部80具备第一检测轴81、第二检测轴82和光学传感器83。
107.第一检测轴81在第三齿轮74的旋转轴741的同轴上延长连接(参照图12和图13)。第一检测轴81经由第三齿轮74、空转齿轮76和第四齿轮77与第一输送部件68连结,与第一输送部件68一起旋转。第一检测轴81向与第一输送部件68相同的方向以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检测轴81与第二检测轴82邻接,并与第二检测轴82平行地延伸。
108.第一检测轴81例如具有两个第一遮光板811。两个第一遮光板811朝向第一检测轴81的径向外侧延伸,在周向上以180度的角度间隔排列。通过第一检测轴81旋转,第一遮光板811相对于光学传感器83的光路进入、退避。
109.第二检测轴82在第二齿轮73的旋转轴的同轴上延长连接(参照图12和图13)。另外,第二齿轮73固定在第二输送部件69的旋转轴691的同轴上。即,第二检测轴82与第二输送部件69连结,与第二输送部件69一起旋转。第二检测轴82向与第二输送部件69相同的方向以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
110.第二检测轴82例如具有两个第二遮光板821。两个第二遮光板821朝向第二检测轴82的径向外侧延伸,在周向上以180度的角度间隔排列。通过第二检测轴82旋转,第二遮光板821相对于光学传感器83的光路进入、退避。
111.光学传感器83配置在第一检测轴81与第二检测轴82之间的上方。旋转检测部80具备单一的光学传感器83。光学传感器83例如为光透过型的传感器,具备发光部和受光部(均未图示),具有从发光部朝向受光部的光路83a。另外,光路83a与第一检测轴81和第二检测轴82的轴线方向平行地沿着图16的纸面进深方向延伸。图光学传感器83检测光路83a的遮蔽(遮光)和遮蔽解除(透光)。
112.第一检测轴81的第一遮光板811和第二检测轴82的第二遮光板821在光学传感器83的光路83a上进入、退避。由此,光学传感器83检测第一检测轴81和第二检测轴82的旋转。即,光学传感器83检测第二齿轮73和第三齿轮74的旋转。光学传感器83向控制部8输出与第二齿轮73和第三齿轮74的旋转的检测相关的信号。
113.控制部8接收光学传感器83的输出信号。控制部8具有图2所示的剩余量检测部8a。另外,剩余量检测部8a通过按照存储在存储部中的程序的cpu的运算处理,以软件的方式实现功能。此外,剩余量检测部8a也可以由电硬件电路形成。
114.剩余量检测部8a基于光学传感器83的输出信号,检测第一容器51内和第二容器52内的调色剂的剩余量。具体而言,剩余量检测部8a基于来自光学传感器83的输出信号对第二齿轮73和第三齿轮74的转速进行计数,基于该转速检测第一容器51内和第二容器52内的调色剂的剩余量。
115.剩余量检测部8a基于来自光学传感器83的输出信号对第三齿轮74(第一输送部件
68)的转速进行计数,基于该转速检测第一容器51内的调色剂用尽这一情况。控制部8控制马达71而停止第一输送部件68的旋转,停止从第一容器51向显影装置40补充调色剂。接下来,控制部8通过使马达71反转而使第二齿轮73(第二输送部件69)旋转,开始从第二容器52向显影装置40补充调色剂。
116.同样地,剩余量检测部8a基于第二齿轮73(第二输送部件69)的转速检测第二容器52内的调色剂用尽这一情况。接下来,控制部8控制马达71使第三齿轮74(第一输送部件68)旋转,开始从第一容器51向显影装置40补充调色剂。
117.根据上述构成,通过单一的光学传感器83,能够单独检测第二齿轮73(第二输送部件69)和第三齿轮74(第一输送部件68)各自的旋转。由此,通过实现了低成本化、小型化的结构,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向一个显影装置40补充调色剂的两个容器(第一容器51和第二容器52)内各自的调色剂的剩余量。
118.例如,如图17所示,在第一容器51内的调色剂用尽时,有时第一检测轴81停止旋转。根据图17,第一检测轴81的第一遮光板811存在于光学传感器83的光路83a上,遮蔽光路。
119.接下来,控制部8通过控制马达71而开始第二输送部件69的旋转,开始从第二容器52补充调色剂。由此,第二检测轴82与第二输送部件69一起旋转。然后,如图18所示,第二检测轴82的第二遮光板821与光学传感器83的光路83a上的第一遮光板811接触。
120.进而,在第二检测轴82旋转时,如图19所示,第二遮光板821推开第一遮光板811,使第一遮光板811从光学传感器83的光路83a退避。第一遮光板811退避到比第二遮光板821的旋转区域内(图19的双点划线圆的内侧)靠外侧的位置,不被光学传感器83检测到。
121.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例如在第二容器52内的调色剂用尽时,能够从第一容器51向显影装置40补充调色剂。与上述相同,在第二遮光板821存在于光学传感器83的光路83a上时,第一遮光板811与第二遮光板821接触而将其推开,使第二遮光板821从光学传感器83的光路83a上退避。
122.这样,第一遮光板811和第二遮光板821中的一方旋转并与另一方接触,从而使另一方从光学传感器83的光路83a上退避。即,第一遮光板811和第二遮光板821中的一方使另一方强制性地旋转,进而使与该另一方连结的第一输送部件68和第二输送部件69中的一方旋转。
123.图20是图14的疏松部件79a的局部主视图。疏松部件79a的连结部791a与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连结。
124.第一曲柄部68a的中心轴线在图20所示的轨迹cc1上环绕。图20中的轨迹cc1上的双点划线表示环绕的第一曲柄部68a。并且,第一曲柄部68a在轨迹cc1上的位置p11处离第二曲柄部69a最远,在轨迹cc1上的位置p12处离第二曲柄部69a最近。
125.第二曲柄部69a的中心轴线在图20所示的轨迹cc2上环绕。图20中的轨迹cc2上的双点划线表示环绕的第二曲柄部69a。并且,第二曲柄部69a在轨迹cc2上的位置p21处离第一曲柄部68a最远,在轨迹cc2上的位置p22处离第一曲柄部68a最近。
126.关于第一检测轴81,如图17所示,当一方的第一遮光板811位于光路83a上时,第一曲柄部68a例如配置在轨迹cc1上的位置p11。与此相对,当另一方的第一遮光板811位于光路83a上时,第一曲柄部68a例如配置在轨迹cc1上的位置p12。
127.关于第二检测轴82,当一方的第二遮光板821位于光路83a上时,第二曲柄部69a例如配置在轨迹cc2上的位置p21。与此相对,当另一方的第二遮光板821位于光路83a上时,第二曲柄部69a例如配置在轨迹cc2上的位置p22。
128.当第一曲柄部68a处于位置p11、第二曲柄部69a处于位置p21的状态时,第一曲柄部68a与第二曲柄部69a最大程度远离。此外,当第一曲柄部68a处于位置p12、第二曲柄部69a处于位置p22的状态时,第一曲柄部68a与第二曲柄部69a最大程度接近。
129.如上所述,第一遮光板811和第二遮光板821中的一方使另一方从光路83a上退避,使与该另一方连结的第一输送部件68和第二输送部件69中的一方旋转。即,当第一容器51内的调色剂用尽、第一输送部件68停止旋转、第二输送部件69开始旋转时,第二遮光板821使第一遮光板811从光路83a上退避,由此使第一曲柄部68a从位置p11或位置p12移动。此外,当第二容器52内的调色剂用尽、第二输送部件69旋转停止、第一输送部件68开始旋转时,第一遮光板811使第二遮光板821从光路83a上退避,由此使第二曲柄部69a从位置p21或位置p22移动。
130.此处,当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处于最大程度远离的状态时,第一输送部件68和第二输送部件69被疏松部件79a的连结部791a约束而难以旋转。此外,当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处于最大程度接近的状态时,连结部791a的晃动变大,连结部791a容易从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脱离。此外,当处于这些状态时,有可能发生产生异常噪声等不良情况。
131.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上述构成,第一遮光板811和第二遮光板821中的一方使另一方从光路83a上退避,使第一曲柄部68a与第二曲柄部69a之间的距离从最大程度远离的状态变短,或者从最大程度接近的状态变长。根据该构成,能够消除第一曲柄部68a与第二曲柄部69a最大程度远离的状态和最大程度接近的状态。其结果,能够使第一输送部件68和第二输送部件69顺畅地旋转,能够维持疏松部件79a与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的连结,能够抑制异常噪声的产生。
132.(第二实施方式)
133.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疏松部件79b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疏松部件79b的局部主视图。图22是表示图21的疏松部件79b的位移状态的局部主视图。另外,由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基本构成与先前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有时对共同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前述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相同的名称并省略其说明。
134.第二实施方式的疏松部件79b具有连结部791b和疏松部792。从第一输送部件68和第二输送部件69的轴线方向观察,连结部791b例如形成为大致椭圆形状或椭圆形状。连结部791b内包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即,连结部791b跨越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连结。
135.连结部791b具有第一外接触部7911b和第二外接触部7912b。第一外接触部7911b和第二外接触部7912b在第一输送部件68和第二输送部件69排列的并排设置方向(图21的左右横向)db上配置在连结部791b的两端部。第一外接触部7911b和第二外接触部7912b在并排设置方向db,从外侧与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各自的周面接触。
136.在图21中,“l1”是第一外接触部7911b与第二外接触部7912b之间的并排设置方向db上的长度。“c1”是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处于轨迹cc1上的位置p11和轨迹cc2
上的位置p21时的、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各自的并排设置方向db上的最远的外周部之间的距离。即,第一外接触部7911b与第二外接触部7912b之间的并排设置方向db上的长度l1比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最大程度远离的状态下的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各自的并排设置方向db上的最远的外周部之间的距离c1短。
137.根据上述构成,如图22所示,当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在最大程度远离的状态下停止时,利用连结部791b的弹性力,使上述一方从轨迹cc1上的位置p11或轨迹cc2上的位置p21朝向并排设置方向db的内侧移动。即,能够消除第一曲柄部68a与第二曲柄部69a最大程度远离的状态。其结果,在连结部791b与第一输送部件68和第二输送部件69的连结中,消除了约束和晃动,能够使第一输送部件68和第二输送部件69顺畅地旋转。
138.(第三实施方式)
139.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式的疏松部件79c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疏松部件79c的局部主视图。另外,第三实施方式的基本构成与先前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有时对共同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前述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相同的名称并省略其说明。
140.第三实施方式的疏松部件79c具有连结部791c和疏松部792。从第一输送部件68和第二输送部件69的轴线方向观察,连结部791c例如外形形成为大致椭圆形状或椭圆形状。进而,连结部791c具有第一输送部件68和第二输送部件69排列的并排设置方向db的中央部向下侧凹陷的凹部7913c。连结部791c在凹部7913c的外侧内包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即,连结部791c跨越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连结。
141.连结部791c具有第一内接触部7911c和第二内接触部7912c。第一内接触部7911c和第二内接触部7912c在并排设置方向db上配置在凹部7913c的两端部。第一内接触部7911c和第二内接触部7912c在并排设置方向db上从内侧与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各自的周面接触。
142.在图23中,“l2”是第一内接触部7911c与第二内接触部7912c之间的并排设置方向db上的长度。“c2”是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处于轨迹cc1上的位置p12和轨迹cc2上的位置p22时的、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各自在并排设置方向db上最接近的外周部之间的距离。即,第一内接触部7911c与第二内接触部7912c之间的并排设置方向db上的长度l2比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最大程度接近的状态下的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各自在并排设置方向db上最近的外周部之间的距离c2长。
143.根据上述构成,当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在最大程度接近的状态下停止时,利用连结部791c的弹性力,使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中的一方从轨迹cc1上的位置p12或轨迹cc2上的位置p22朝向并排设置方向db的外侧移动。即,能够消除第一曲柄部68a与第二曲柄部69a最大程度接近的状态。其结果,在连结部791c与第一输送部件68和第二输送部件69的连结中,消除了约束和晃动,能够使第一输送部件68和第二输送部件69顺畅地旋转。
144.(第四实施方式)
145.接下来,对第四实施方式的疏松部件79d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4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疏松部件79d的主视图。另外,第四实施方式的基本构成与先前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有时对共同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前述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相同的名称并省略其说明。
146.第四实施方式的疏松部件79d具有连结部791d和疏松部792d。连结部791d具有两
个圆形部7911d和两个直线部7912d。
147.从第一输送部件68和第二输送部件69的轴线方向观察,两个圆形部7911d形成为大致圆形。两个圆形部7911d分别内包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并且遍及周向的整个区域与它们的外周部邻接。
148.两个直线部7912d与两个圆形部7911d各自的第一输送部件68和第二输送部件69排列的并排设置方向db上的内侧连接。两个直线部7912d从与两个圆形部7911d各自的连接部位朝向并排设置方向db的内侧延伸。两个直线部7912d相互配置在同一直线上。
149.疏松部792d在并排设置方向db上配置在疏松部件79d的中央部。疏松部792d与两个直线部7912d各自的并排设置方向db的中央侧的端部连接。疏松部792d相对于两个直线部7912d向下侧突出,从第一输送部件68和第二输送部件69的轴线方向观察,弯曲为大致u字形状。疏松部792d朝向补充管63内延伸。
150.根据上述构成,利用大致u字形状的疏松部792d的弹性力,能够消除第一曲柄部68a与第二曲柄部69a最大程度远离的状态和最大程度接近的状态。其结果,能够使第一输送部件68和第二输送部件69顺畅地旋转,能够维持疏松部件79d与第一曲柄部68a和第二曲柄部69a的连结,能够抑制异常噪声的产生。
151.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施加各种变更来实施。
152.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为依次重叠形成多种颜色的图像的所谓串列式的彩色印刷用的图像形成装置,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机种。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非串列式的彩色印刷用的图像形成装置、黑白印刷用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特征:
1.一种调色剂补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补充装置向显影装置补充第一容器内和第二容器内的调色剂,所述调色剂补充装置包括:单一的补充管,与所述显影装置连接,使所述调色剂流入到所述显影装置内;第一输送管,连接在所述第一容器与所述补充管之间,从所述第一容器侧朝向所述补充管侧输送所述调色剂;第二输送管,连接在所述第二容器与所述补充管之间,从所述第二容器侧朝向所述补充管侧输送所述调色剂;第一输送部件,能够旋转地配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管内,从所述第一容器侧朝向所述补充管侧输送所述调色剂;第二输送部件,能够旋转地配置在所述第二输送管内,从所述第二容器侧朝向所述补充管侧输送所述调色剂;以及疏松部件,以能够沿着所述补充管的延伸方向往返的方式配置在所述补充管内,所述第一输送管和所述第二输送管在与彼此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以在与所述补充管连接的汇合部汇合,所述疏松部件在所述汇合部与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和所述第二输送部件分别连结,并且朝向所述补充管内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补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具有第一曲柄部,所述第一曲柄部向与所述第一输送部件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并与所述疏松部件连结,所述第二输送部件具有第二曲柄部,所述第二曲柄部向与所述第二输送部件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并与所述疏松部件连结,所述疏松部件包括:环状的连结部,跨越所述第一曲柄部和所述第二曲柄部连结;以及疏松部,与所述连结部连接,并朝向所述补充管内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色剂补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具有周向的一部分缺损而形成的开口部,所述第一曲柄部和所述第二曲柄部经由所述开口部与所述连结部的内侧连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色剂补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具有第一外接触部和第二外接触部,所述第一外接触部和所述第二外接触部在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和所述第二输送部件排列的并排设置方向上,从外侧与所述第一曲柄部和所述第二曲柄部各自的周面接触,所述第一外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外接触部之间的所述并排设置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一曲柄部和所述第二曲柄部最大程度远离的状态下的所述第一曲柄部和所述第二曲柄部各自的在所述并排设置方向上最远的外周部之间的距离短。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色剂补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具有第一内接触部和第二内接触部,所述第一内接触部和所述第二内接触部在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和所述第二输送部件排列的并排设置方向上,从内侧与所述第一曲柄部和所述第二曲柄部各自的周面接触,
所述第一内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内接触部之间的所述并排设置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一曲柄部和所述第二曲柄部最大程度接近的状态下的所述第一曲柄部和所述第二曲柄部各自的在所述并排设置方向上最近的外周部之间的距离长。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色剂补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补充装置包括:第一检测轴,与所述第一输送部件连结,并与所述第一输送部件一起旋转;第二检测轴,与所述第二输送部件连结,并与所述第二输送部件一起旋转;单一的光学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检测轴和所述第二检测轴的旋转;以及剩余量检测部,基于来自所述光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对所述第一检测轴和所述第二检测轴的转速进行计数,并基于该转速检测所述第一容器内和所述第二容器内的所述调色剂的剩余量,所述第一检测轴具有相对于所述光学传感器的光路进入、退避的第一遮光板,所述第二检测轴具有相对于所述光学传感器的光路进入、退避的第二遮光板,所述第一遮光板和所述第二遮光板中的一方旋转并与另一方接触,由此使所述另一方从所述光学传感器的所述光路上退避,使与所述另一方连结的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和所述第二输送部件中的一方旋转,使所述第一曲柄部与所述第二曲柄部之间的距离相对于最大程度远离的状态变短或者相对于最大程度接近的状态变长。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显影装置,向像载体供给调色剂;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收纳向所述显影装置补充的所述调色剂;以及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补充装置,向所述显影装置补充所述第一容器内和所述第二容器内的所述调色剂。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调色剂补充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调色剂补充装置包括补充管、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第一输送部件、第二输送部件和疏松部件。疏松部件以能够沿着补充管的延伸方向往返的方式配置在补充管内。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在与彼此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以在与补充管连接的汇合部汇合。疏松部件在汇合部与第一输送部件和第二输送部件分别连结,并且朝向补充管内延伸。并且朝向补充管内延伸。并且朝向补充管内延伸。


技术研发人员:曾田智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3.03.22
技术公布日:2023/9/2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