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设备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9 阅读:62 评论:0


1.本公开涉及一种将调色剂图像定影至记录材料的定影设备。


背景技术:

2.成像设备包括将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定影至记录材料的定影设备。
3.定影设备的已知构造包括加热旋转构件和按压辊,加热旋转构件包括用于加热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加热源,按压辊按压加热旋转构件(专利no.2011-242598)。此外,定影设备包括接触/分离机构,该接触/分离机构可以在接触/分离机构使按压旋转构件与加热旋转构件接触的位置和接触/分离机构使按压旋转构件与加热旋转构件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在按压旋转构件与加热旋转构件接触的情况下,加热旋转构件和按压旋转构件形成夹持部。当承载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被传送到夹持部中时,在夹持部处向记录材料施加用于定影的热量和压力,从而将调色剂定影至记录材料。
4.将形成在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至记录材料的热的量根据记录材料的类型而不同。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1-242598讨论了一种基于记录材料的类型改变加热旋转构件的温度的技术。该技术适当地控制施加至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的热的量。
5.还已知一种基于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的量以及记录材料的类型改变定影温度的技术(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2-138896)。调色剂的量越大,就施加越大量的热来熔化调色剂。
6.基于记录材料的类型和调色剂的量将热量改为合适的量提高了记录材料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质量。同时,针对每种记录材料改变温度降低了生产率。因此,包括图像质量优先模式和生产率优先模式的定影设备允许用户基于预期用途来选择定影模式。
7.包括多种模式的定影设备基于作为定影目标的记录材料的类型改变加热旋转构件的温度。
8.在混合有基重不同的记录材料的作业中进行定影时,每次记录材料的类型发生变化时,定影材料改变加热旋转构件的温度,这可能会降低生产率。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定影设备,该定影设备在混合有基重不同的记录材料的作业中进行定影时防止生产率的降低。
10.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加热旋转构件,所述加热旋转构件构造成向记录材料施加热;按压旋转构件,所述按压旋转构件构造成按压所述加热旋转构件,所述按压旋转构件和所述加热旋转构件形成夹持部,在所述夹持部处向所述记录材料施加热和压力,调色剂图像被定影至所述记录材料;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控制所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量的最大值;以及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构造成获取作为定影目标的所述记录材料的基重信息。混合作业是混合有多种记录材料的作业,所述多种记录材料包括具有第一基重的记录材料和具有第二基重的记录材料,所述第二基重大于所述第一基
重。在混合作业中可以执行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多个模式中的一种模式。在将以第一模式执行混合作业的情况下,具有第二基重的记录材料上的最大值小于具有第一基重的记录材料上的最大值。用于具有第一基重的记录材料的定影温度等于用于具有第二基重的记录材料的定影温度。在将以第二模式执行混合作业的情况下,具有第一基重的记录材料上的最大值等于具有第二基重的记录材料上的最大值。具有第二基重的记录材料上的最大值在第二模式中比在第一模式中大。用于具有第一基重的记录材料的定影温度比用于具有第二基重的记录材料的定影温度低。
11.通过下文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12.图1是示出了成像设备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13.图2是示出了定影设备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14.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框图。
15.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调色剂量与定影温度之间的关系。
16.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控制调色剂总量的处理的流程图。
17.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片材基重与定影温度之间的关系。
18.图7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改变调色剂量的处理的流程图。
19.图8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改变调色剂量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将描述一种将本公开的实施例应用于包括多个感光鼓的电子照相全色成像设备的示例,但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该示例。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其它系统的成像设备和单色成像设备。
21.《成像设备》
22.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全色成像设备。成像设备1包括图像读取单元2和成像设备主体3。图像读取单元2读取放置在压板玻璃21上的文档。从光源22发出的光从文档反射,并通过诸如透镜的光学系统构件23在电荷耦合器件(ccd)传感器24上形成图像。该光学系统单元沿箭头方向扫描文档,从而将文档转换为每行的电信号数据序列。由c cd传感器24获取的图像信号被发送至成像设备主体3,控制单元100对用于下述各成像单元的图像信号进行图像处理。此外,控制单元100从诸如打印服务器的外部主机设备接收外部输入作为图像信号。
23.成像设备主体3包括多个成像单元pa、pb、pc和pd,成像单元pa、pb、pc和pd基于图像信号形成图像。具体地,由控制单元100将图像信号转换成脉宽调制(pwm)激光束。在图1中,多面镜扫描仪31是曝光设备,并且发射与每个图像信号相对应的激光束。激光束照射在作为成像单元pa至pd的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200a至200d上。
24.成像单元pa、pb、pc和pd分别对应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k)成像单元,所述成像单元分别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图像。成像单元pa至pd基本上彼此相同,因此将详细描述与y对应的成像单元pa,而省略对其它成像单元的描述。在与y对应的成像单元pa中,基于图像信号在感光鼓200a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这将在下面进行描
述。
25.一次充电装置201a将感光鼓200a的表面充电至预定电位,以准备形成静电潜像。来自多面镜扫描仪31的激光束在被充电至预定电位的感光鼓200a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202a使感光鼓200a上的静电潜像显影而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辊203a从中间转印带204的背侧执行放电,向调色剂施加极性相反的初次转印偏压而将感光鼓200a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04。在转印之后,感光鼓200a的表面由清洁器207a清洁。
26.进一步地,中间转印带204上的调色剂图像被传送至下一个成像单元。在成像单元pa、pb、pc和pd中分别形成的y、m、c和bk调色剂图像按此顺序依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04,从而在中间转印带204的表面上形成四色图像。在全色调色剂图像经过与bk对应的成像单元pd之后,在由一对二次转印辊205和206形成的二次转印部分处,与中间转印带204上的全色调色剂图像极性相反的二次转印电场被施加至全色调色剂图像,全色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至片材p(记录材料p)。在将进给的片材保持在对齐部分208之后,控制定时以使中间转印带204上的全色调色剂图像与片材对齐,并且从对齐部分208传送片材。之后,通过作为图像加热设备的定影设备f将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至片材。在通过定影设备f后,片材从成像设备1排出。在双面打印作业中,在完成调色剂向片材的第一成像表面(第一表面)的转印和定影后,通过成像设备1内的翻转部分翻转片材。之后,进行调色剂向片材的第二成像表面(第二表面)的转印和定影,然后片材从成像设备1排出并堆叠在片材排出托盘7上。
27.从充电到将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p排出到片材排出托盘7的处理将被称为成像处理(打印作业)。此外,执行成像的时段将被称为“在成像处理期间”(在打印作业期间)。
28.接下来,将参考图2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定影设备f的构造。
29.《定影设备》
30.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带加热型定影设备f的整体构造的示意图。在图2中,从右向左传送记录材料p。定影设备f包括加热单元300,并且加热单元300包括作为环形的可旋转的加热旋转构件的定影带(下文中为“带”)310、作为定影构件的按压垫(下文中为“垫”)320、加热辊351和转向辊340。加热单元300还包括作为面向带310的按压旋转构件的按压辊330。按压辊330和带310形成夹持部n。
31.带310是导热且耐热的,并且具有内径为120mm的薄的圆筒形形状。根据本实施例,带310具有三层结构,包括基层、围绕基层的外周的弹性层和围绕弹性层的外周的脱模层。基层的厚度为60μm,其材料为聚酰亚胺树脂(pi)。弹性层的厚度为300μm,其材料为硅橡胶。脱模层的厚度为30μm,其材料为作为氟树脂的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共聚物树脂(pfa)。此外,带310被垫320、加热辊351和转向辊340拉紧。
32.垫320经由带310压靠在按压辊330上。垫320的材料是液晶聚合物(lcp)树脂。在垫320和带310之间设置有滑动片370。滑动片370是涂覆有聚四氟乙烯(ptfe)的聚酰亚胺(pi)片,其厚度为100μm。p i片具有间隔为1mm的多个100μm的突起,以减小与带310接触的面积,从而减小滑动阻力。润滑剂被施加至带310的内表面,从而允许带310在垫320上平滑地滑动。使用粘度为100cst的硅油作为润滑剂。如上所述,滑动片370和润滑剂用于防止带310的内周边磨损。
33.尽管上面描述了使用垫320作为用于形成夹持部n的构件,但是本实施例不限于上面所描述的。例如,加热旋转构件可以具有辊的形状而不使用带310。
34.加热辊351是具有不锈钢芯金属的中空辊,并且卤素加热器390设置在芯金属内部。卤素加热器390可以产生高达预定温度的热量。通过加热辊351由卤素加热器390加热带310。基于由热敏电阻352检测到的温度来控制卤素加热器390,以使带310的表面温度为针对片材类型的预定目标温度。热敏电阻352被布置成与加热辊351接触,并检测加热辊351的表面温度。尽管根据本实施例的热敏电阻352被设置成检测加热辊351的表面温度,但是本实施例不限于上面所描述的。例如,热敏电阻352可以被设置成检测带310的表面温度。
35.此外,齿轮固定至加热辊351的轴的一个端部,加热辊351经由该齿轮连接至驱动辊的驱动源m1,以进行旋转。加热辊351的旋转向带310提供传送力。
36.按压辊330是包括轴、围绕该轴的外周的弹性层以及围绕该弹性层的外周的脱模层的辊。轴是不锈钢的。弹性层的厚度为5mm,并且是导电的硅橡胶。脱模层的厚度为50μm,是作为氟树脂的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共聚物树脂(pfa)。按压辊330的轴由定影设备f的定影框架380支撑,并且齿轮固定至按压辊330的一个端部。按压辊330经由该齿轮连接至按压辊驱动源m0,以进行旋转。
37.根据本实施例,加热辊351连接至驱动源m1,以通过驱动源m1旋转。此外,按压辊330连接至驱动源m0,以通过驱动源m0旋转。因此,加热辊351和按压辊330各自从彼此不同的驱动源接收驱动力。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上面所描述的。加热辊351和按压辊330可以均从相同的驱动源接收驱动力。用于向加热辊351和按压辊330提供驱动力的单元以及除了齿轮之外的驱动传递单元不限于任何特定的单元。
38.在形成于带310和按压辊330之间的夹持部n处向承载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施加热和压力。如上所述,定影设备f在保持和传送记录材料p的同时将调色剂图像定影至记录材料p。
39.定影框架380包括加热单元定位单元381、按压框架383和按压弹簧384。加热单元300的支架360插入加热单元定位单元381中,并且支架360通过固定单元(未示出)固定至加热单元定位单元381。
40.在支架360被固定之后,通过驱动源(未示出)和凸轮使按压框架383移动,从而经由带310将按压辊330压靠在垫320上。
41.加热单元定位单元381包括按压方向管控表面381a和传送方向管控表面381b。按压方向管控表面381a与按压辊330相对,传送方向管控表面381b是在加热单元300的插入方向上的接触表面。
42.打印速度被设定为630mm/s。定影夹持部中的按压力被设定为1000n。打印期间带310的目标管控温度被设定为约160℃至约200℃。
43.用于保持带310的传送方向的转向辊340设置在夹持部n上游。转向辊340被加热单元300的框架所支撑的弹簧偏压,并且通过向带310施加预定张力的张紧辊而相对于带310被驱动。弹簧具有50n的张力,并从带310的内部向带310施加张力。
44.《框图》
45.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1的构造的示例的框图。如图3所示,成像设备1包括图像输入单元101、图像处理单元102、存储单元103、中央处理单元(cpu)104和图像输出单元105。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可经由网络连接至外部设备,例如管理图像数据的服务器以及发出执行打印的指令的个人计算机(pc)。此外,包括图像处理单元
102、存储单元103和cpu104的设备将被称为“图像处理设备”。
46.图像输入单元101将通过由图1示出的图像读取单元2读取文档图像而获取的图像数据以及外部输入的图像数据输出到图像处理单元102。图像处理单元102将从图像输入单元101输出的打印信息转换成中间信息(以下称为“对象”),并且将该对象存储在存储单元103的对象缓冲区中。此外,图像处理单元102基于缓存的对象生成位图数据,并将生成的位图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103的缓冲区中。此时,图像处理单元102执行颜色转换处理、图像校正处理和/或总调色剂量控制处理。下面将描述其细节。
47.存储单元103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硬盘(hd)。rom存储待由cpu104运行的各种控制程序和图像处理程序。
48.ram用作cpu104存储数据和各种类型的信息的参照区域和工作区域。此外,ram和hd用于缓存对象以及存储下面描述的定影温度的设定值。在ram和hd上,积累图像数据,对页面进行分类,积累多个已分类页面的文档,并打印多份。图像输出单元105在图1所示的成像设备主体3中的诸如记录片材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图像,并且输出其上形成有彩色图像的记录介质。操作单元106接收向成像设备1发出设置图像处理单元102的打印模式的指令的用户操作。
49.关于所进给的记录材料(片材)的尺寸和基重信息从获取单元107发送到控制单元100。
50.此外,加热辊351的温度由热敏电阻352检测,并且检测到的信息被发送到控制单元100。控制单元100基于检测到的温度信息控制卤素加热器390来实现预定的目标温度。
51.《具有混合基重的作业的生产率》
52.近年来,要求成像设备在各种情况下都高产。由于在许多情况下进行装订和打印,因此在混合有基重大的记录材料和基重小的记录材料的作业中要求高生产率。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生产率”是指每单位时间所打印的记录材料的数量。合适的定影温度根据基重的大小而不同,较高的定影温度适合于较大的基重,而较低的定影温度适合于较小的基重。在连续进给基重大的片材和基重小的片材的所谓的混合作业中,已知的技术是每次进给基重不同的记录材料时将温度改变为适合于所进给的记录材料的基重的温度。为了改变温度,中断了成像操作,产生停机时间,这降低了混合作业的生产率。防止混合作业中生产率的降低涉及到减少定影温度的变化。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定影设备f旨在防止混合作业中生产率的降低。
53.根据本实施例的定影设备f通过基于记录材料的基重控制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量来减少定影温度的变化。将描述其细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定影温度”指的是目标温度,并且加热旋转构件的表面温度被控制为预定温度。根据本实施例,加热旋转构件是带310。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上面所描述的,加热辊351可以用作加热旋转构件,从而控制加热辊351的表面温度。
54.《调色剂量与定影温度之间的关系》
55.接下来,将参考图4描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量与定影温度之间的关系。
56.术语“调色剂量”在本文中是指图像上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量,被表示为百分比。具体地,例如,当每一种颜色c、m、y和k的最大值为100%时,最大值的两种颜色的调色剂重叠的区域上的调色剂量被定义为200%。每种颜色具有灰度级,因此每种颜色的调色剂量可
以具有0%至100%的值。
57.术语“定影温度”是指将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至记录材料p的温度。根据本实施例,带310直接将热施加至记录材料p。因此,卤素加热器390被控制成使带310的表面温度为定影温度或更高。
58.全色模式是可以使用四种颜色的调色剂c、m、y和k的模式,并且在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可以再现颜色的范围内再现期望的颜色。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全色模式打印中的最大调色剂量,大约240%的调色剂量是必要和足够的。
59.底色去除(ucr)处理是在全色模式中用单色k代替用三种颜色c、m和y再现的黑色或灰色以减少形成字符和细线的调色剂的扩散而增加字符的易读性的处理。在ucr打印模式中,通过用k代替c、m和y来减小最大调色剂量。
60.图4示出了调色剂量与定影温度之间的关系。将描述其细节。图4示出了当通过ucr处理或下面描述的总调色剂量控制从全色模式下的最大值改变调色剂量时的定影温度。如果以低于图4中的线l1的定影温度进行定影,则可能会向调色剂施加不足的热量,从而导致图像缺陷。
61.如图4所示,随着调色剂量的增加,用于熔化和定影调色剂的热量的量增加。具体地,随着调色剂量的增加,定影温度升高。这意味着在进行定影时,带310的温度将被设定为高于定影温度。那将导致定影温度过高,执行下面描述的总调色剂量控制处理,以将调色剂量控制在预定的极限值以下。
62.《总调色剂量控制处理》
63.根据本实施例,图像处理单元102执行总调色剂量控制,以控制调色剂量的最大值。本实施例特别具有基于操作模式和片材类型来改变调色剂最大值的特征。因此,将参考图5详细描述该处理的详细流程。
64.参照以像素为单位进行了浓度校正后的图像的全部颜色c、m、y和k来进行图5所示的处理流程。在图5中,表示一项处理的每个框被赋予带有字母“s”的附图标记,而表示一项数据的每个框未被赋予字母“s”,以区分各个框。
65.在步骤s502中,图像处理单元102计算输入cmyk(c1、m1、y1、k1)501的总和sum1。这里的cmyk(c1、m1、y1、k1)501是cmyk图像的一个像素单位的数据。
66.在步骤s503中,图像处理单元102读取limit(极限值)504并比较所读取的limit(极限值)504和sum1。limit(极限值)504在本文中是指可定影的调色剂量的极限值,并且对应于最大调色剂量。在上述全色模式中,limit(极限值)504被定义为诸如“240%”的数值。
67.在步骤s503中,如果sum1小于或等于limit(极限值)504(步骤s503中为“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513。在步骤s513中,图像处理单元102输出cmyk(c1、m1、y1、k1)501作为cmyk(c3、m3、y3、k3)514。cmyk(c3、m3、y3、k3)514在本文中是作为总调色剂量控制处理的输出的cmyk图像的一个像素单位的数据。
68.在步骤s503中,如果sum1大于limit(极限值)504(步骤s503中为“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505。在步骤s505中,图像处理单元102计算ucr值。ucr值影响cmy调色剂减少值和k增加值,并且根据本实施例,使用下面的公式(1)来计算ucr值。
69.ucr=min((sum1-limi t)/2,c1,m1,y1)(1).
70.公式(1)表示将超过极限值的量的一半或c1、m1和y1的值中的最小值确定为ucr
值,以使调色剂量减少值最小。
71.在步骤s506中,图像处理单元102计算c2、m2、y2和k2的值(第一次总调色剂量限制之后的值)中的k2的值。基本上使用通过将ucr值与k1相加所获得的值。但是不能为k2单独设置超过100%的值,因此如果上述值超过100%,则为k2设置100%的值。
72.在步骤s507中,图像处理单元102删除c1、m1和y1的值,并计算c2、m2和y2的值。在本文中,在步骤s506中计算出的k2的值与k1的值之间的差被定义为减少值。通过上述处理流程,计算出调色剂最大值减小之后的cmyk(c2、m2、y2、k2)508。
73.在步骤s509中,图像处理单元102计算出sum2作为c2、m2、y2和k2的总和。在步骤s510,图像处理单元102读取limit(极限值)504,并将读取的limit(极限值)504与sum2比较。如果sum2小于或等于li mit(极限值)504(步骤s510中为“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512。在步骤s512中,图像处理单元102输出cmyk(c2、m2、y2、k2)508作为cmyk(c3、m3、y3、k3)514。如果sum2大于limit(极限值)504(步骤s510中为“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511。在步骤s511中,图像处理单元102将k2的值原样设置为k3。此外,图像处理单元102基于通过从limit(极限值)504减去k2所获得的值以及c2、m2和y2的总和来计算系数。然后,图像处理单元102将c2、m2和y2乘以计算出的系数,得到调色剂量减少之后的值c3、m3和y3,并输出cmyk(c3、m3、y3、k3)514。
74.前述处理确保cmyk的总和(即,调色剂最大值)小于或等于与打印模式相对应的最大调色剂量。
75.《关于片材基重和调色剂最大值》
76.图6示出了片材基重与定影温度之间的关系。绘出了调色剂量变为160%、200%和240%的情况。应当理解,对于较大的片材基重,达到较高的定影温度。这是因为基重较大的片材带走较大量的热。
77.在图6中,在定影温度被设定为t1并且记录材料的基重为250g/m2的情况下,在相同的定影温度下,可以对数量高达240%的调色剂进行定影。应当理解,定影温度将会升高至t2以将数量为240%的调色剂定影至基重为350g/m2的记录材料。根据本实施例,t1例如为170℃,t2例如为180℃。如上所述地基于记录材料的基重改变定影温度,允许可靠地对调色剂进行定影,从而即使是在调色剂量较大的情况下也提供高品质图像。然而,改变定影温度需要温度改变的等待时间,输出很多份(例如小册子)要花费较长时间。
78.《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
79.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可以在混合作业中执行包括生产率优先模式(第一模式)和图像质量优先模式(第二模式)的多种模式,在生产率优先模式中,改变定影温度的等待时间短,而在图像质量优先模式中,图像质量优先。这样提供了用户可以基于预期目的进行选择的模式选择。将参考图7描述基于模式和片材类型(片材基重)来确定调色剂最大值的limit(极限值)504的流程。
80.在步骤s101中,确定通过操作单元106选择了生产率优先模式还是图像质量优先模式。如果未选择生产率优先模式而是选择了图像质量优先模式(步骤s101中为“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2。在步骤s102中,控制单元100将调色剂最大值确定为240%。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01中选择了生产率优先模式(步骤s101中为“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3。在步骤s103中,控制单元100基于来自获取单元107的信息确定片材基重是否大于或
等于250g/m2。如果片材基重小于250g/m2(步骤s103中为“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2。在步骤s102中,控制单元100将调色剂最大值确定为240%。在步骤s103中,如果确定片材基重大于或等于250g/m2(步骤s103中为“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4。在步骤s104中,控制单元100将调色剂最大值确定为160%。基于所确定的调色剂最大值的极限值来执行图5所示的总调色剂量控制。
81.现在将参考表1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操作。
82.基于图6所示的定影温度与调色剂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图7中的确定流程,表1针对每种片材基重示出了在每种模式下的定影温度和调色剂量的设定值。
83.[表1]
[0084][0085]
当选择生产率优先模式并且定影目标是基重大于等于100g/m2且小于300g/m2的片材时,片材上的调色剂量的最大值被设定为240%。相反,当定影目标是基重大于等于300g/m2的片材时,片材上的调色剂量的最大值被设定为160%。
[0086]
大于等于100g/m2且小于300g/m2的基重将被称为“第一基重”,而大于等于300g/m2且小于400g/m2的基重将被称为“第二基重”。在混合有具有第一基重的片材和具有第二基重的片材的混合作业中,以生产率优先模式进行定影。具有第一基重的片材上的调色剂量的最大值被设定为240%,而具有第二基重的片材上的调色剂量的最大值被设定为160%。这使得可以在相同的温度t1(根据本实施例为170℃)下对具有第一基重的片材和具有第二基重的片材进行定影。因此,即使在具有第二基重的片材跟在具有第一基重的片材后面时,也在不改变定影温度的情况下进行成像。这防止了混合作业中生产率的降低。
[0087]
此外,大于等于400g/m2的基重将被称为“第三基重”,并且根据本实施例,如果具有第三基重的片材是定影目标,则片材上的调色剂量的最大值被设定为160%。此外,定影温度被设定为比t1高的t2(根据本实施例为180℃),因为基重大。因此,如果在混合有具有第一基重或第二基重的片材和具有第三基重的片材的混合作业中具有第三基重的片材跟在具有第一基重或第二基重的片材后面,则要改变定影温度。这使得能够定影至具有相当大的基重(例如400g/m2)的片材。
[0088]
在图像质量优先模式中,可以在没有温度改变的等待时间的情况下进行定影的基重范围是大于等于100g/m2且小于300g/m2,该范围小于生产率优先模式中的范围。同时,不管基重如何,片材上的调色剂量的最大值都同样被设定为240%。通过在较大片材基重的情况下不减小调色剂量的最大值,提供了较高的图像质量。此外,将定影目标是基重大于等于100g/m2且小于300g/m2(第一基重)的片材时的定影温度设定为t1,而将定影目标是基重大
于等于300g/m2(包括第二基重和第三基重)的片材时的定影温度设定为t2。调色剂量的最大值被设定为相等,并且对于具有较大基重的片材设定较高的定影温度。这使得可以提供高质量图像。尽管根据本实施例图像质量优先模式中的调色剂量的最大值被设定为240%,但是本实施例不限于上面所描述的。图像质量优先模式中的调色剂量的最大值可以是比生产率优先模式中针对第二基重的调色剂量的最大值大的值。与生产率优先模式相比,这样在图像质量优先模式中提高了图像质量。
[0089]
在生产率优先模式中,基于片材基重是大于等于400g/m2还是小于400g/m2来确定定影温度。在图像质量优先模式中,基于片材基重是大于等于300g/m2还是小于300g/m2来确定定影温度。具体地,用于改变定影温度的片材基重的阈值在生产率优先模式中比在图像质量优先模式中大。这样增大了在生产率优先模式中能够在相同的定影温度下进行定影的片材基重的范围,从而防止由于温度改变而导致生产率降低。
[0090]
如上所述,在生产率优先模式中,调色剂量的最大值被控制为随着片材基重的增大而减小。这样增大了能够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定影的片材基重的范围。这样提高了在混合有基重彼此不同的片材的混合作业中的生产率。
[0091]
在图像质量优先模式中,不管片材如何,调色剂量的最大值都被设定为相等,以使图像质量优先。这使得尽管在混合作业中在更多情况下要改变定影温度,但可以提供较高的图像质量。
[0092]
如上所述,用户选择生产率优先模式或图像质量优先模式,由此适当地确定调色剂最大值的极限值,从而减少定影缺陷,并且在较宽的片材基重范围内以减少的等待时间提供打印件。
[0093]
根据本实施例的生产率优先模式中的管控温度t1不必是单个固定温度。具体地,只要管控温度改变的等待时间不会变得过长,管控温度t1可以在约
±
5℃的范围内变化。
[0094]
表1是定影至普通纸的示例。本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除普通纸之外的不同片材类型。例如,本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对有涂层的片材进行定影的情况。在有涂层的片材的情况下,能够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定影的基重范围减小。
[0095]
根据本实施例,在生产率优先模式中,无论片材基重如何,片材通过夹持部的传送速度是恒定的。当较大量的热被施加至基重较大的片材时,可以以降低的传送速度传送基重大的片材,以增加施加至片材的热量。然而,根据本实施例,在无论片材基重如何传送速度恒定的情况下,改变调色剂的最大值,从而在不降低传送速度的情况下进行定影。这防止了生产率的降低。
[0096]
将描述第二实施例。基重较小的片材具有较低的刚度。在这种情况下,在调色剂的总量较大的情况下,由于熔融的调色剂的粘附力,片材可能会粘附至定影带310(下文中称为“分离故障”)。根据第二实施例,将确定调色剂量极限的流程应用于小片材基重侧,以防止分离故障。
[0097]
根据本实施例的流程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7中的确定调色剂总量的流程以及与图7中的流程相关的表1中的操作有部分不同。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项目,将省略对相同项目的冗余描述。
[0098]
将参考图8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确定调色剂最大值的极限值的流程。代替图7中的流程中的步骤s103的确定,控制单元100基于来自获取单元107的信息确定片材基重是否小于
等于75g/m2。如果片材基重大于75g/m2(步骤s103中为“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2。在步骤s102中,控制单元100将调色剂最大值确定为240%。如果片材基重小于等于75g/m2(步骤s101中为“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4。在步骤s104中,控制单元100将调色剂最大值确定为160%。基于所确定的调色剂最大值的极限值来执行图5所示的总调色剂量控制处理。
[0099]
现在将在下面参考表2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操作。
[0100]
基于图8中的确定流程,表2针对每种片材基重示出了在每种模式下的定影温度和调色剂量的设定值。
[0101]
[表2]
[0102][0103]
当选择生产率优先模式并且定影目标是基重大于等于50g/m2且小于100g/m2的片材时,调色剂最大值减小至160%。这使得即使在包括从100g/m2到200g/m2的较宽范围的片材类型的作业中,也可以在没有管控温度改变的等待时间的情况下进行定影,同时防止分离故障和定影缺陷。
[0104]
此外,在图像质量优先模式中,能够在没有管控温度改变的等待时间的情况下进行定影的基重范围减小到100g/m2至200g/m2的范围。但是可以对240%的调色剂最大值进行定影,从而提供高质量图像。
[0105]
如上所述,用户选择生产率优先模式或图像质量优先模式,由此适当地确定调色剂最大值的极限值,从而在没有等待时间的情况下在较宽的片材基重范围内提供打印件,同时防止分离故障。
[0106]
将描述第三实施例。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上述示例中,当选择生产率优先模式并且定影目标是具有第二基重的片材时,调色剂量的最大值被设定为160%,而当选择生产率优先模式并且定影目标是具有第一基重的片材时,调色剂量的最大值被设定为240%。这使得可以在相同的管控温度下对具有第一基重的片材和具有第二基重的片材进行定影,从而防止生产率的降低。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下述示例中,具有第一基重的片材和具有第二基重的片材之间的定影温度差在生产率优先模式下比在图像质量优先模式下小。与图像质量优先模式相比,这样在生产率优先模式中提高了生产率。
[0107]
[表3]
[0108][0109]
如表3所示,用于具有第二基重的片材的定影温度被设定为t4(175℃)。因此,第一基重和第二基重之间的定影温度差在生产率优先模式中比在图像质量优先模式中小。
[0110]
减小的定影温度差减少了改变定影温度的时间。这防止了生产率的降低。
[0111]
尽管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对下列权利要求的范围应作最广义的解释,从而涵盖所有变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技术特征: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加热旋转构件,所述加热旋转构件构造成向记录材料施加热;按压旋转构件,所述按压旋转构件构造成按压所述加热旋转构件,所述按压旋转构件和所述加热旋转构件形成夹持部,在所述夹持部处向所述记录材料施加热和压力,调色剂图像被定影至所述记录材料;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控制所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量的最大值;以及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构造成获取作为定影目标的所述记录材料的基重信息,其中,混合作业是混合有多种记录材料的作业,所述多种记录材料包括具有第一基重的记录材料和具有第二基重的记录材料,所述第二基重大于所述第一基重,其中,在所述混合作业中能够执行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多种模式中的一种模式,其中,在将以所述第一模式执行所述混合作业的情况下,具有所述第二基重的记录材料上的最大值小于具有所述第一基重的记录材料上的最大值,用于具有所述第一基重的记录材料的定影温度等于用于具有所述第二基重的记录材料的定影温度;其中,在将以所述第二模式执行所述混合作业的情况下,具有所述第一基重的记录材料上的最大值等于具有所述第二基重的记录材料上的最大值,并且用于具有所述第一基重的记录材料的定影温度低于用于具有所述第二基重的记录材料的定影温度,并且其中,具有所述第二基重的记录材料上的最大值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比在所述第一模式中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比所述第二基重大的基重被设置为第三基重,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加热旋转构件的定影温度在对具有所述第三基重的记录材料进行定影时比在对具有所述第二基重的记录材料进行定影时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具有所述第三基重的记录材料通过所述夹持部的速度等于具有所述第一基重的记录材料通过所述夹持部的速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具有所述第一基重的记录材料通过所述夹持部的速度等于具有所述第二基重的记录材料通过所述夹持部的速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混合有基重不同的记录材料的作业中,用于改变所述加热旋转构件的温度的基重的阈值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比在所述第一模式中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构造成接收用户操作的操作单元,其中,所述操作单元接收所述多种模式中的一种模式,并且其中,所述成像设备执行由所述操作单元接收的模式。7.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加热旋转构件,所述加热旋转构件构造成向记录材料施加热;按压旋转构件,所述按压旋转构件构造成按压所述加热旋转构件,所述按压旋转构件和所述加热旋转构件形成夹持部,在所述夹持部处向所述记录材料施加热和压力,调色剂图像被定影至所述记录材料;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控制所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量的最大值;以及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构造成获取作为定影目标的所述记录材料的基重信息,
其中,混合作业是混合有多种记录材料的作业,所述多种记录材料包括具有第一基重的记录材料和具有第二基重的记录材料,所述第二基重大于所述第一基重,其中,在所述混合作业中能够执行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多种模式中的一种模式,其中,在将以所述第一模式执行所述混合作业的情况下,具有所述第二基重的记录材料上的最大值小于具有所述第一基重的记录材料上的最大值,其中,在将以所述第二模式执行所述混合作业的情况下,具有所述第一基重的记录材料上的最大值等于具有所述第二基重的记录材料上的最大值,其中,具有所述第二基重的记录材料上的最大值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比在所述第一模式中大,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基重和所述第二基重之间的定影温度差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比在所述第一模式中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比所述第二基重大的基重被设置为第三基重,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加热旋转构件的定影温度在对具有所述第三基重的记录材料进行定影时比在对具有所述第二基重的记录材料进行定影时高。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具有所述第三基重的记录材料通过所述夹持部的速度等于具有所述第一基重的记录材料通过所述夹持部的速度。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具有所述第一基重的记录材料通过所述夹持部的速度等于具有所述第二基重的记录材料通过所述夹持部的速度。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混合有基重不同的记录材料的作业中,用于改变所述加热旋转构件的温度的基重的阈值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比在所述第一模式中小。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构造成接收用户操作的操作单元,其中,所述操作单元接收所述多种模式中的一种模式,并且其中,所述成像设备执行由所述操作单元接收的模式。13.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加热旋转构件,所述加热旋转构件构造成向记录材料施加热;按压旋转构件,所述按压旋转构件构造成按压所述加热旋转构件,所述按压旋转构件和所述加热旋转构件形成夹持部,在所述夹持部处向所述记录材料施加热和压力,调色剂图像被定影至所述记录材料;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控制所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量的最大值;以及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构造成获取作为定影目标的所述记录材料的基重信息,其中,混合作业是混合有多种记录材料的作业,所述多种记录材料包括具有第一基重的记录材料和具有第二基重的记录材料,所述第二基重大于所述第一基重,其中,在所述混合作业中可以执行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多种模式中的一种模式,其中,在所述混合作业中所述多种记录材料是定影目标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模式中,具有所述第一基重的记录材料上的最大值小于具有所述第二基重的记录材料上的最大值,而在所述第二模式中,具有所述第一基重的记录材料上的最大值等于具有所述第二基重的
记录材料上的最大值。

技术总结
一种定影设备包括形成夹持部的加热旋转构件和按压旋转构件,在夹持部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至记录材料,混合作业是混合有记录材料的作业,所述记录材料包括具有第一基重的记录材料和具有第二基重的记录材料,第二基重大于第一基重,在混合作业中可以执行多种模式中的一种模式,其中,在第一模式中,具有第一基重的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量的最大值大于具有第二基重的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量的最大值,而在第二模式中,具有第一基重的记录材料上的最大值等于具有第二基重的记录材料上的最大值。于具有第二基重的记录材料上的最大值。于具有第二基重的记录材料上的最大值。


技术研发人员:松浦大悟 河合宏树 绪方彩乃 虎谷泰靖 川岛美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佳能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3.03.17
技术公布日:2023/9/2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