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出装置、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9-29 阅读:67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打印机等液体喷出装置、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那样作为液体喷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液体喷射装置,该液体喷射装置从作为液体喷出头的一个例子的液体喷射部喷射液体来进行印刷。液体喷射装置具备作为第一贮存部的一个例子的液体收纳部、作为第一空气室的一个例子的膨胀收缩部、加压泵、以及流体压力调整部。
3.在液体收纳部中,壁面的一部分由作为可挠壁的一个例子的隔膜部构成。加压泵通过对作为空气的一个例子的流体进行加压并供给至膨胀收缩部,从而使膨胀收缩部膨胀。膨胀后的膨胀收缩部将隔膜部向液体收纳部的容积变小的方向推压。流体压力调整部通过使流体逸出以解除加压。解除了加压的膨胀收缩部进行收缩以解除隔膜部的推压。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061091号公报
5.第一空气室有时例如由于褶皱等的影响而难以变形。因此,在仅从第一空气室使空气逸出的情况下,存在第一空气室未充分地收缩,第一空气室的加压的解除不充分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6.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液体喷出头,能够从喷嘴喷出液体;供给流路,从收纳所述液体的液体供给源向所述液体喷出头供给所述液体;泵,能够进行吸气及排气;吸气流路,与所述泵的吸气侧连通;排气流路,与所述泵的排气侧连通;第一贮存部,设置于所述供给流路,一部分由具有可挠性的可挠壁形成;第一空气室,相对于所述可挠壁设置于所述第一贮存部的相反侧,所述第一空气室的至少与所述可挠壁对置的部分能够位移;以及第一切换部,能够使与所述第一空气室连接的流路在所述吸气流路与所述排气流路之间切换,其中,通过随着从连接有所述吸气流路的所述第一空气室吸气以及向连接有所述排气流路的所述第一空气室排气而引起的所述第一空气室的位移,所述可挠壁进行位移。
7.在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液体喷出头,能够从喷嘴喷出液体;供给流路,从收纳所述液体的液体供给源向所述液体喷出头供给所述液体;泵,能够进行吸气及排气;吸气流路,与所述泵的吸气侧连通;排气流路,与所述泵的排气侧连通;第一贮存部,设置于所述供给流路,一部分由具有可挠性的可挠壁形成;第一空气室,相对于所述可挠壁设置于所述第一贮存部的相反侧,所述第一空气室的至少与所述可挠壁对置的部分能够位移;以及第一切换部,能够使与所述第一空气室连接的流路在所述吸气流路与所述排气流路之间切换,其中,通过随着从连接有所述吸气流路的所述第一空气室吸气以及向连接有所述排气流路的所述第一空气室排气而引起的所述第一空气室的位移,所述可挠壁进行位移,所述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通过
所述第一切换部而使所述排气流路与所述第一空气室连接;通过向所述第一空气室排气而对所述第一空气室内进行加压,从而使所述可挠壁向所述第一贮存部内的容积变小的方向位移,而从所述喷嘴排出所述液体;通过所述第一切换部解除所述排气流路与所述第一空气室的连接并且使所述吸气流路与所述第一空气室连接;以及从所述第一空气室吸气而对所述第一空气室内进行减压。
附图说明
8.图1是液体喷出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9.图2是第一空气室及第二空气室被加压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示意图。
10.图3是第一空气室被加压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示意图。
11.图4是液体喷出装置的变更例的示意图。
12.附图标记说明
13.11

液体喷出装置,12

安装部,13

供给机构,14

滑架,15

液体喷出头,16

控制部,18

液体供给源,19

介质,20

喷嘴,22

供给流路,23

第一单向阀,24

供给泵,25

第二单向阀,26

压力调整机构,27

脱气机构,28

驱动机构,30

液压调整部,31

开放部,33

上游侧过滤室,34

过滤器,35

下游侧过滤室,37

连通孔,38

第一贮存部,39

受压部,40

阀芯,41

上游侧推压部件,42

下游侧推压部件,44

可挠壁,46

第一空气室,47

收纳室,48

可挠部件,50

第二贮存部,51

第二空气室,52

透过部,54

泵,55

吸气流路,56

排气流路,57

第一切换部,58

第二切换部,59

第一连接流路,60

第二连接流路,61

第一调压部,62

第二调压部,63

检测部,64

第三单向阀,66

壳体,ds

供给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14.实施方式
15.下面,参照附图对液体喷出装置、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液体喷出装置例如是对纸张、布帛、乙烯基树脂、塑料部件、金属部件等介质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油墨来进行印刷的喷墨式的打印机。
16.在附图中,设为液体喷出装置11放置于水平面上,以z轴示出重力的方向,以x轴和y轴示出沿着水平面的方向。x轴、y轴、以及z轴彼此正交。
17.液体喷出装置
18.如图1所示,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具备安装部12、供给机构13、滑架14、液体喷出头15、以及控制部16。
19.安装部12也可以可拆装地安装有收纳液体的液体供给源18。在可以对液体供给源18进行液体的补充的情况下,液体供给源18也可以固定于安装部12。
20.滑架14搭载液体喷出头15并可以在扫描方向上移动。扫描方向是沿着介质19的被印刷的面的方向。扫描方向也可以是与y轴平行的方向。滑架14也可以使液体喷出头15以横穿介质19的方式而往复移动。
21.液体喷出头15可以从喷嘴20喷出液体。液体喷出头15从多个喷嘴20喷出液体从而在介质19上进行印刷。液体喷出头15喷出由供给机构13供给的液体。
22.供给机构
23.供给机构13从安装于安装部12的液体供给源18向液体喷出头15供给液体。供给机构13具备供给流路22。供给机构13也可以具备第一单向阀23、供给泵24、第二单向阀25、压力调整机构26、脱气机构27、以及驱动机构28。压力调整机构26和脱气机构27也可以设置在滑架14上。
24.在供给流路22中,上游端也可以设置于安装部12。供给流路22的上游端例如也可以是刺入液体供给源18的中空的针。供给流路22通过上游端与安装于安装部12的液体供给源18连接,从而可以导出液体供给源18中收纳的液体。
25.在供给流路22中,下游端与液体喷出头15连接。供给流路22从液体供给源18向液体喷出头15供给液体。供给流路22以可以进行液体的流动的状态连接液体供给源18与液体喷出头15。在供给流路22中,从设置液体供给源18的上游侧开始依次设置第一单向阀23、供给泵24、第二单向阀25、压力调整机构26、脱气机构27。
26.第一单向阀23设置于比供给泵24更靠上游。第二单向阀25设置于比供给泵24更靠下游。第一单向阀23及第二单向阀25容许液体向供给方向ds的下游侧流动,且限制液体向上游侧流动。
27.供给泵24也可以设置第一单向阀23与第二单向阀25之间。供给泵24例如是隔膜泵。供给泵24通过对液体供给源18中收纳的液体作用负压,从而将液体导出至供给流路22。供给泵24从液体供给源18朝向液体喷出头15在供给方向ds上加压供给液体。
28.压力调整机构
29.压力调整机构26也可以具备液压调整部30、以及开放部31。
30.液压调整部30也可以具备上游侧过滤室33、过滤器34、以及下游侧过滤室35。液压调整部30也可以具备连通孔37、第一贮存部38、受压部39、阀芯40、上游侧推压部件41、以及下游侧推压部件42。
31.上游侧过滤室33位于比过滤器34更靠上游。下游侧过滤室35位于比过滤器34更靠下游。上游侧过滤室33的液体通过过滤器34流入下游侧过滤室35。
32.过滤器34捕获液体中含有的异物。作为过滤器34,例如能够使用网状体、多孔质体、形成有细微的贯通孔的多孔板等。
33.连通孔37使下游侧过滤室35与第一贮存部38连通。连通是指以液体及气体等流体可以流动的状态而连接。即、连通孔37以液体可以的流动的状态连接下游侧过滤室35与第一贮存部38。
34.第一贮存部38设置于供给流路22。第一贮存部38暂时贮存在供给流路22中流动的液体。第一贮存部38也可以设置在滑架14上。在第一贮存部38中,一部分由具有可挠性的可挠壁44形成。可挠壁44形成第一贮存部38的壁面的一部分。可挠壁44由可以挠曲位移的例如隔膜形成。
35.受压部39的基端收纳于下游侧过滤室35,且其前端收纳于第一贮存部38。
36.阀芯40可以开闭连通孔37。阀芯40例如也可以是安装于位于下游侧过滤室35内的受压部39的基端部分的橡胶或树脂等弹性体。
37.上游侧推压部件41收纳于下游侧过滤室35。上游侧推压部件41通过受压部39将阀芯40向封闭连通孔37的方向推压。
38.下游侧推压部件42收纳于第一贮存部38。下游侧推压部件42通过受压部39将可挠壁44向着使第二贮存部50的容积变大的方向推压。
39.压力调整机构26在液体喷出头15内的压力低于预定的负压时开放供给流路22。具体而言,例如当从喷嘴20喷出液体从而液体喷出头15内的压力下降时,第一贮存部38内的压力也下降。在由于第一贮存部38的内压下降从而可挠壁44推压受压部39的力超过上游侧推压部件41及下游侧推压部件42的推压力的情况下,阀芯40开放连通孔37。
40.当连通孔37开放且液体从下游侧过滤室35流入第一贮存部38时,第一贮存部38的内压上升。其结果是,在第一贮存部38的内压上升至正压之前,利用上游侧推压部件41及下游侧推压部件42的推压力,阀芯40封闭连通孔37。这样,第一贮存部38的内压被保持在与上游侧推压部件41及下游侧推压部件42的推压力对应的负压的范围内。
41.第一贮存部38的内压随着从液体喷出头15排出液体而下降。阀芯40根据作为第一贮存部38的外压的大气压与第一贮存部38的内压的压差自主地开闭连通孔37。因此,液压调整部30是压差阀。压差阀也称为减压阀或自密封阀。液压调整部30将供给至液体喷出头15的液体的压力调整为可以从喷嘴20喷出的调整压力。调整压力例如为-1kpa。调整压力是朝向从喷嘴20喷出液体的方向而在喷嘴20形成凹状的液面的压力。液压调整部30通过对加压供给的液体的压力进行调整,从而使供给至喷嘴20的液体的压力稳定。
42.开放部31也可以具备第一空气室46、以及收纳室47。通过强制地开放连通孔37,开放部31成为可以向液体喷出头15加压供给液体的状态。
43.第一空气室46也可以设置在滑架14上。第一空气室46设置在可挠壁44的与第一贮存部38相反的一侧。第一空气室46的至少与可挠壁44对置的部分可以位移。第一空气室46也可以由至少一部分具有可挠性的可挠部件48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空气室46整体由可挠部件48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空气室46由袋状的可挠部件48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空气室46整体具有可挠性。第一空气室46也可以构成为可挠部件48可以与可挠壁44接触。
44.收纳室47通过可挠壁44而与第一贮存部38划分开。收纳室47收纳第一空气室46。即、收纳室47以能够使形成第一空气室46的可挠部件48位移的状态收纳该第一空气室46。
45.脱气机构
46.脱气机构27也可以具备第二贮存部50、第二空气室51、以及透过部52。
47.第二贮存部50设置于供给流路22。第二贮存部50也可以是一部分由透过部52形成。第二贮存部50也可以设置在滑架14上。
48.第二空气室51设置于透过部52的与第二贮存部50相反的一侧。第二空气室51也可以设置在滑架14上。
49.透过部52对第二贮存部50与第二空气室51进行划分。透过部52也可以具有透气性。透过部52也可以是至少一部分具有可挠性。本实施方式的透过部52由整体具有可挠性的薄膜形成。
50.驱动机构
51.驱动机构28具备泵54、吸气流路55、排气流路56、以及第一切换部57。驱动机构28也可以具备第二切换部58、第一连接流路59、第二连接流路60、第一调压部61、第二调压部62、检测部63、以及第三单向阀64。
52.泵54可以进行吸气及排气。本实施方式的泵54是空气泵。泵54例如也可以是隔膜
泵,还可以是管泵。
53.吸气流路55与泵54的吸气侧连通。吸气流路55使泵54与第一切换部57连通。吸气流路55也可以使泵54、第一切换部57、以及第二切换部58连通。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气流路55中,上游侧分支且与第一切换部57及第二切换部58连接,并且,下游端与泵54连接。
54.排气流路56与泵54的排气侧连通。排气流路56使泵54与第一切换部57连通。排气流路56也可以使泵54、第一切换部57、以及第二切换部58连通。在本实施方式的排气流路56中,上游端与泵54连接,并且,下游侧分支且与第一切换部57及第二切换部58连接。
55.第一切换部57可以使与第一空气室46连接的流路在吸气流路55与排气流路56之间切换。第二切换部58可以使与第二空气室51连接的流路在吸气流路55与排气流路56之间切换。即、吸气流路55可以与第一空气室46和第二空气室51连接。排气流路56可以与第一空气室46和第二空气室51连接。第一切换部57和第二切换部58也可以是三通阀。
56.第一连接流路59也可以连接第一切换部57和第一空气室46。
57.第二连接流路60也可以连接第二切换部58和第二空气室51。
58.第一调压部61设置于吸气流路55。第一调压部61可以将吸气流路55内的压力维持为预定的负压。第一调压部61也可以是通过在吸气流路55内的负压大于预定的负压的情况下开阀,从而向吸气流路55内取入空气的调节器。预定的负压也可以是足以使可挠部件48位移从而使第一空气室46的容积变小的压力。预定的负压也可以是比液压调整部30调整的调整压力大的负压。预定的负压也可以是气体可以从第二贮存部50经由透过部52向第二空气室51移动的压力。
59.第二调压部62设置于排气流路56。第二调压部62可以将排气流路56内的压力维持为预定的正压。第二调压部62也可以是通过在排气流路56内的正压变得大于预定的正压的情况下开阀从而使排气流路56内的空气逸出的调节器。预定的正压也可以是如下所述的压力:通过以第一空气室46的容积变大的方式而进行了位移的可挠部件48对可挠壁44进行推压,从而能够使可挠壁44位移以使第一贮存部38的容积变小。预定的正压也可以是比供给泵24供给液体的压力大的压力。
60.检测部63也可以设置于吸气流路55。检测部63也可以检测吸气流路55内的压力。
61.第三单向阀64也可以设置于吸气流路55。第三单向阀64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调压部61与第一切换部57之间。第三单向阀64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调压部61与第二切换部58之间。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单向阀64也可以设置在分支的吸气流路55的分支点与第一调压部61之间。
62.第三单向阀64容许空气从第一空气室46及第二空气室51朝向泵54流动,并且限制空气从泵54朝向第一空气室46及第二空气室51流动。通过设置第三单向阀64,即便是在空气从第一调压部61流入吸气流路55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第一空气室46内及第二空气室51内维持为预定的负压。
63.控制部16总体地控制液体喷出装置11中的各机构的驱动,并控制液体喷出装置11所执行的各种动作。
64.控制部16可以构成为包括:α:根据计算机程序执行各种处理的一个以上的处理器、β:执行各种处理中至少一部分的处理的一个以上的专用的硬件电路、或者γ:它们的组合的电路。硬件电路例如是用于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处理器包括cpu、以及ram和rom等存
储器,存储器保存构成为使cpu执行处理的程序代码或指令。存储器、即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能够由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访问的所有的可读介质。
65.初始填充
66.将在充满空气的状态的供给流路22及液体喷出头15中填充液体称为初始填充。
67.液体喷出装置11的控制方法包括通过第一切换部57将排气流路56与第一空气室46连接。液体喷出装置11的控制方法也可以包括通过第二切换部58将排气流路56与第二空气室51连接。控制部16通过控制第一切换部57及第二切换部58,使第一空气室46和第二空气室51与排气流路56连接。具体而言,第一切换部57通过使排气流路56与第一连接流路59连接,从而经由第一连接流路59使排气流路56与第一空气室46连接。第二切换部58通过使排气流路56与第二连接流路60连接,从而经由第二连接流路60使排气流路56与第二空气室51连接。
68.控制部16使泵54驱动。泵54从吸气流路55吸引空气,并向排气流路56排出空气。吸气流路55的上游端被第一切换部57及第二切换部58封闭,因此,空气从第一调压部61流入吸气流路55。排气流路56与第一空气室46及第二空气室51连接,因此,泵54排出的空气流入第一空气室46及第二空气室51。第一空气室46及第二空气室51被加压。
69.如图2所示,液体喷出装置11的控制方法包括:通过向第一空气室46排气而对第一空气室46内加压,从而使可挠壁44向第一贮存部38内的容积变小的方向位移,从喷嘴20排出液体。被加压的第一空气室46膨胀。即、可挠部件48通过使可挠壁44向第一贮存部38的容积变小的方向挠曲位移,从而强制地开放连通孔37。在连通孔37开放的状态下,控制部16使供给泵24驱动。供给泵24通过在连通孔37开放的状态下进行驱动,从而从液体供给源18向液体喷出头15加压供给液体。
70.液体喷出装置11的控制方法也可以包括:通过向第二空气室51排气而对第二空气室51内加压,从而使透过部52的具有可挠性的部分向第二贮存部50内的容积变小的方向位移。被加压的第二空气室51使透过部52位移以使第二贮存部50的容积变小。与第二贮存部50的容积大的情况相比,在其容积小的情况下,在第二贮存部50中流动的液体的流速更快。因此,通过在使第二贮存部50的容积变小的状态下在第二贮存部50中填充液体,从而能够减少残留于第二贮存部50的空气。
71.液体喷出装置11的控制方法也可以包括在供给流路22内中填充液体。控制部16对第一空气室46及第二空气室51进行加压,并在使供给泵24驱动的状态下待机。当供给流路22及液体喷出头15充满液体时,控制部16使供给泵24的驱动停止。
72.液体喷出装置11的控制方法包括:通过第一切换部57解除排气流路56与第一空气室46的连接并使吸气流路55与第一空气室46连接。液体喷出装置11的控制方法也可以包括:通过第二切换部58解除排气流路56与第二空气室51的连接并使吸气流路55与第二空气室51连接。控制部16通过控制第一切换部57及第二切换部58,解除第一空气室46及第二空气室51与排气流路56的连接,并使吸气流路55与第一空气室46及第二空气室51连接。
73.液体喷出装置11的控制方法包括从第一空气室46吸气而对第一空气室46内减压。液体喷出装置11的控制方法也可以包括从第二空气室51吸气而对第二空气室51内减压。当第一空气室46及第二空气室51与吸气流路55连接时,泵54吸引第一空气室46及第二空气室51内的空气。所吸引的空气从第二调压部62排出。
74.如图1所示,被吸引了空气的第一空气室46收缩。即、可挠部件48从可挠壁44分离。可挠壁44由于隔着受压部39而被上游侧推压部件41及下游侧推压部件42推压,从而向第一贮存部38的容积变大的方向位移。与受压部39一起移动的阀芯40堵塞连通孔37。
75.被吸引了空气的第二空气室51使透过部52向第二空气室51的容积变小的方向位移。通过使第二空气室51内的压力低于第二贮存部50内的压力,能够使残留在第二贮存部50的空气及溶解于液体的空气容易向第二空气室51移动。
76.当初始填充结束时,控制部16使供给泵24和泵54的驱动停止。第一空气室46及第二空气室51连接有吸气流路55,并且,通过第三单向阀64限制来自吸气流路55的空气的流入。因此,第一空气室46内及第二空气室51内维持被减压的状态。
77.印刷及待机
78.在从喷嘴20向介质19喷出液体的印刷时,控制部16使供给泵24驱动。在不从喷嘴20喷出液体的待机时,控制部16也可以使供给泵24的驱动停止。
79.如图1所示,在印刷及待机的期间,控制部16既可以使泵54的驱动停止,也可以定期地使泵54驱动。第一空气室46及第二空气室51与吸气流路55连接。控制部16也可以通过基于检测部63的检测结果驱动泵54,使第一空气室46及第二空气室51减压。例如,控制部16也可以在空气从第二贮存部50向第二空气室51移动从而第二空气室51的压力上升的情况下,使泵54驱动。
80.加压清洁
81.加压清洁是通过对液体喷出头15供给加压后的液体,从而从喷嘴20排出液体的清洁。
82.液体喷出装置11的控制方法包括通过第一切换部57使排气流路56与第一空气室46连接。液体喷出装置11的控制方法也可以包括通过第二切换部58使吸气流路55与第二空气室51连接。控制部16通过控制第一切换部57,使第一空气室46与排气流路56连接。控制部16通过控制第二切换部58,使第二空气室51与吸气流路55连接。
83.如图3所示,控制部16使泵54驱动。泵54经由吸气流路55从第二空气室51吸引空气,并经由排气流路56使空气流入第一空气室46。
84.液体喷出装置11的控制方法包括:通过向第一空气室46排气而对第一空气室46内加压,从而使可挠壁44向第一贮存部38内的容积变小的方向位移,从喷嘴20排出液体。被加压的第一空气室46膨胀。即、可挠部件48通过使可挠壁44向第一贮存部38的容积变小的方向挠曲位移,从而强制地开放连通孔37。从喷嘴20排出对应于第一贮存部38的容积变小的量的液体。
85.在连通孔37开放的状态下,控制部16使供给泵24驱动。供给泵24通过在连通孔37开放的状态下被驱动,从而使加压的液体从喷嘴20排出。
86.液体喷出装置11的控制方法也可以包括从第二空气室51吸气而对第二空气室51内减压。第二空气室51连接有吸气流路55。因此,第二空气室51维持被减压的状态。当从喷嘴20充分地排出液体时,控制部16使供给泵24的驱动停止。
87.液体喷出装置11的控制方法包括:通过第一切换部57解除排气流路56与第一空气室46的连接,并使吸气流路55与第一空气室46连接。控制部16通过控制第一切换部57,使第一空气室46与吸气流路55连接。第二空气室51与吸气流路55连接。
88.液体喷出装置11的控制方法包括从第一空气室46吸气而对第一空气室46内减压。液体喷出装置11的控制方法也可以包括从第二空气室51吸气而对第二空气室51内减压。如果第一空气室46及第二空气室51与吸气流路55连接,则泵54吸引第一空气室46及第二空气室51内的空气。从第二调压部62排出所吸引的空气。
89.如图1所示,被吸引了空气的第一空气室46收缩。即、可挠部件48从可挠壁44分离。可挠壁44通过隔着受压部39而被上游侧推压部件41及下游侧推压部件42推压,从而向第一贮存部38的容积变大的方向位移。与受压部39一起移动的阀芯40堵塞连通孔37。第二空气室51维持透过部52向第二空气室51的容积变小的方向位移的状态。如果加压清洁结束,则控制部16使泵54的驱动停止。
90.实施方式的作用
91.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92.泵54从连接有吸气流路55的第一空气室46吸气。泵54向连接有排气流路56的第一空气室46排气。第一空气室46伴随着泵54吸气、以及排气而位移。可挠壁44由于第一空气室46的位移而位移。
93.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泵54从第一空气室46吸气、以及向第一空气室46排气,从而可挠部件48进行位移。可挠壁44由于可挠部件48的位移而位移。
94.实施方式的效果
95.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96.(1)第一切换部57使吸气流路55或排气流路56与第一空气室46连接。连接有排气流路56的第一空气室46流入泵54排出的空气。连接有吸气流路55的第一空气室46伴随着泵54吸气而被吸出空气。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空气室46的加压解除不充分的可能性。
97.(2)可挠部件48可以与可挠壁44接触。位移后的可挠部件48通过与可挠壁44接触,从而使可挠壁44位移。因此,与对可挠壁44进行直接加压及减压时相比,能够减少可挠壁44受到的损伤。
98.(3)通过在吸气流路55中设置第一调压部61,能够容易地将吸气流路55内的压力维持为合适的压力。通过在排气流路56中设置第二调压部62,能够容易地将排气流路56内的压力维持为合适的压力。
99.(4)吸气流路55可以与第二空气室51连接。因此,泵54通过对第二空气室51内的空气进行吸气,可以对第二空气室51内进行减压。第二空气室51由具有透气性的透过部52而与第二贮存部50隔开。因此,通过对第二空气室51内进行减压,使第二贮存部50内的气泡移动至第二空气室51。
100.(5)第二切换部58使吸气流路55或排气流路56与第二空气室51连接。泵54通过使排出的空气流入至连接有排气流路56的第二空气室51,从而对第二空气室51进行加压。透过部52由于至少一部分具有可挠性,因此,伴随着第二空气室51被加压而向第二空气室51的容积变大的方向位移。换言之,透过部52向第二贮存部50的容积变小的方向位移。因此,例如通过在第二贮存部50中填充液体时对第二空气室51进行加压,从而能够使空气难以残留于第二贮存部50。
101.(6)第一贮存部38及第一空气室46设置在搭载液体喷出头15的滑架14上。因此,能够将第一贮存部38及第一空气室46设置在靠近液体喷出头15的位置。
102.(7)第一贮存部38、第二贮存部50、第一空气室46、以及第二空气室51设置在滑架14上。因此,能够将第一贮存部38、第二贮存部50、第一空气室46、以及第二空气室51设置在靠近液体喷出头15的位置。
103.变更例
104.本实施方式能够如下所述地变更实施。本实施方式及下面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地实施。
105.·
如图4所示,第一空气室46也可以一部分由具有可挠性的可挠部件48形成。第一空气室46也可以由硬质的壳体66、以及可挠部件48构成。可挠部件48也可以通过堵塞壳体66的开口来形成第一空气室46。开放部31也可以配置为可挠部件48与可挠壁44对置或接触。也可以通过泵54从第一空气室46吸气、以及向第一空气室46排气,从而作为第一空气室46的一部分的可挠部件48进行位移。
106.·
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具备多个供给机构13。多个供给机构13也可以供给各自不同种类的液体。种类不同的液体例如是颜色不同的油墨。液体喷出头15也可以通过喷出多种液体,在介质19上进行彩色印刷。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具备多个供给机构13、以及与供给机构13相同数量的驱动机构28。各驱动机构28也可以单独地与供给机构13连接。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具备多个供给机构13、以及比供给机构13少的驱动机构28。一个驱动机构28也可以与多个供给机构13连接。驱动机构28也可以具备多个第一切换部57、以及多个第一连接流路59。多个第一连接流路59也可以分别与多个供给机构13具备的第一空气室46连接。驱动机构28也可以具备多个第二切换部58、以及多个第二连接流路60。多个第二连接流路60也可以分别与多个供给机构13具备的第二空气室51连接。驱动机构28也可以进行多个第一空气室46的加压及减压。驱动机构28也可以进行多个第二空气室51的加压及减压。
107.·
在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多个第一空气室46的情况下,驱动机构28也可以具备一个第一切换部57、以及分支的第一连接流路59。分支的第一连接流路59也可以连接一个第一切换部57以及多个第一空气室46。
108.·
在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多个第二空气室51的情况下,驱动机构28也可以具备一个第二切换部58、以及分支的第二连接流路60。分支的第二连接流路60也可以连接一个第二切换部58以及多个第二空气室51。
109.·
滑架14也可以是将液体喷出头15固定配置在介质19的输送路径上的行式。
110.·
第一贮存部38、第二贮存部50、第一空气室46、以及第二空气室51中的全部或至少一个也可以与滑架14分开设置。
111.·
脱气机构27也可以设置于比第一贮存部38更靠供给方向ds的上游的供给流路22。第二贮存部50也可以贮存被加压供给的液体。脱气机构27也可以是不具备第二空气室51的构成。即、脱气机构27也可以利用第二贮存部50内的压力与大气压的压差经由透过部52排出第二贮存部50内的气泡。
112.·
透过部52也可以整体具有刚性。透过部52也可以一部分具有可挠性,其它部分具有刚性。
113.·
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是不具备第二切换部58及第二连接流路60的构成。第二空气室51也可以直接连接吸气流路55或排气流路56。
114.·
吸气流路55及排气流路56也可以不与第二空气室51连接。
115.·
第一调压部61和第二调压部62也可以是储存空气的罐。第一调压部61和第二调压部62也可以通过变更储存空气的空间的容积来调整吸气流路55及排气流路56的压力。
116.·
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是不具备第一调压部61和第二调压部62中的至少一方的构成。控制部16也可以基于检测部63的检测结果控制泵54的驱动以使吸气流路55内的压力成为预定的负压。控制部16也可以基于检测部63的检测结果控制泵54的驱动以使排气流路56内的压力成为预定的正压。
117.·
第一空气室46也可以整体由硬质部件形成。例如第一空气室46也可以由利用内部的压力从而活塞进行位移的气缸形成。
118.·
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是喷射或喷出油墨之外的其它液体的液体喷出装置。作为从液体喷出装置以微小量的液滴而喷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状、尾部拖拉为线状的状态。这里所述的液体只要是能够从液体喷出装置喷出的材料即可。例如,液体只要是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的液体即可,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它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流状体。液体不仅包括作为物质的状态之一的的液体,还包括将由颜料、金属颗粒等固形物构成的功能材料的颗粒溶解、分散或混合于溶剂而成的液体等。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例子,可以列举出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油墨、液晶等。这里,油墨包括一般的水性油墨和油性油墨以及凝胶油墨、热熔油墨等各种液体组合物。作为液体喷出装置的具体例,例如有喷出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包括用于液晶显示器、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的电极材料或颜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的装置。液体喷出装置可以是喷出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的装置、用作精密移液管而喷出作为试样的液体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型分配器等。液体喷出装置也可以是以突出点向手表、照相机等精密仪器喷出润滑油的装置、为了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将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喷出到基板上的装置。液体喷出装置也可以是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出酸或碱等蚀刻液的装置。
119.定义
120.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至少一个”的表述意指所希望的选项的“一个以上”。作为一个例子,关于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如果选项的数量为两个,则意指“仅一个选项”或“两个选项的双方”。作为其它的例子,关于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如果选项的数量为三个以上,则意指“仅一个选项”或“两个以上的任意的选项的组合”。
121.补充说明
122.下面,对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变更例所掌握的技术方案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123.(a)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液体喷出头,能够从喷嘴喷出液体;供给流路,从收纳所述液体的液体供给源向所述液体喷出头供给所述液体;泵,能够进行吸气及排气;吸气流路,与所述泵的吸气侧连通;排气流路,与所述泵的排气侧连通;第一贮存部,设置于所述供给流路,一部分由具有可挠性的可挠壁形成;第一空气室,相对于所述可挠壁设置于所述第一贮存部的相反侧,至少与所述可挠壁对置的部分能够位移;第一切换部,能够将与所述第一空气室连接的流路在所述吸气流路与所述排气流路之间进行切换,其中,通过随着从连接有所述吸气流路的所述第一空气室吸气、以及向连接有所述排气流路的所述第一空气室排
气而引起的所述第一空气室的位移,所述可挠壁进行位移。
124.根据该构成,第一切换部使吸气流路或排气流路与第一空气室连接。连接有排气流路的第一空气室中流入泵排出的空气。连接有吸气流路的第一空气室伴随着泵进行吸气而被吸出空气。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空气室的加压解除不充分的可能性。
125.(b)也可以是在液体喷出装置中,所述第一空气室由至少一部分具有可挠性的可挠部件形成,且该可挠部件构成为能够与所述可挠壁接触,通过从所述第一空气室吸气、以及向所述第一空气室排气而引起的所述可挠部件的位移,所述可挠壁进行位移。
126.根据该构成,可挠部件可以与可挠壁接触。位移后的可挠部件通过与可挠壁接触从而使可挠壁位移。因此,与对可挠壁进行直接加压及减压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可挠壁受到的损伤。
127.(c)也可以是液体喷出装置还具备:第一调压部,设置于所述吸气流路,能够将所述吸气流路内的压力维持为预定的负压;以及第二调压部,设置于所述排气流路,能够将所述排气流路内的压力维持为预定的正压。
128.根据该构成,通过将第一调压部设置于吸气流路,从而能够容易地将吸气流路内的压力维持为合适的压力。通过将第二调压部设置于排气流路,能够容易地将排气流路内的压力维持为合适的压力。
129.(d)也可以是液体喷出装置还具备:第二贮存部,设置于所述供给流路,一部分由具有透气性的透过部形成;以及第二空气室,相对于所述透过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贮存部的相反侧,其中,所述吸气流路能够与所述第二空气室连接。
130.根据该构成,吸气流路可以与第二空气室连接。因此,泵通过对第二空气室内的空气进行吸气,从而可以对第二空气室内进行减压。第二空气室通过具有透气性的透过部而与第二贮存部隔开。因此,通过对第二空气室内进行减压,从而能够使第二贮存部内的气泡向第二空气室移动。
131.(e)也可以是液体喷出装置还具备:第二切换部,能够使与所述第二空气室连接的流路在所述吸气流路与所述排气流路之间进行切换,其中,所述透过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可挠性。
132.根据该构成,第二切换部使吸气流路或排气流路与第二空气室连接。泵通过使排出至连接有排气流路的第二空气室的空气流入,从而对第二空气室进行加压。透过部由于至少一部分具有可挠性,因此,伴随着第二空气室被加压,透过部向第二空气室的容积变大的方向位移。换言之,透过部向第二贮存部的容积变小的方向位移。因此,例如通过在将液体填充于第二贮存部时对第二空气室进行加压,能够使空气难以残留在第二贮存部中。
133.(f)也可以是液体喷出装置还具备:滑架,搭载所述液体喷出头且能够在扫描方向上移动,其中,所述第一贮存部及所述第一空气室设置在所述滑架上。
134.根据该构成,第一贮存部及第一空气室设置在搭载液体喷出头的滑架上。因此,能够将第一贮存部及第一空气室设置在靠近液体喷出头的位置。
135.(g)也可以是液体喷出装置还具备:滑架,搭载所述液体喷出头且能够在扫描方向上移动,其中,所述第一贮存部、所述第二贮存部、所述第一空气室、以及所述第二空气室设置在所述滑架上。
136.根据该构成,第一贮存部、第二贮存部、第一空气室、以及第二空气室设置在滑架
上。因此,能够将第一贮存部、第二贮存部、第一空气室、以及第二空气室设置在靠近液体喷出头的位置。
137.(h)一种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液体喷出头,能够从喷嘴喷出液体;供给流路,从收纳所述液体的液体供给源向所述液体喷出头供给所述液体;泵,能够进行吸气及排气;吸气流路,与所述泵的吸气侧连通;排气流路,与所述泵的排气侧连通;第一贮存部,设置于所述供给流路,一部分由具有可挠性的可挠壁形成;第一空气室,相对于所述可挠壁设置于所述第一贮存部的相反侧,至少与所述可挠壁对置的部分能够位移;第一切换部,能够将与所述第一空气室连接的流路在所述吸气流路与所述排气流路之间进行切换,其中,通过随着从连接有所述吸气流路的所述第一空气室吸气、以及向连接有所述排气流路的所述第一空气室排气而引起的所述第一空气室的位移,所述可挠壁进行位移,在所述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包括:通过所述第一切换部而使所述排气流路与所述第一空气室连接;通过向所述第一空气室排气而对所述第一空气室内进行加压,从而使所述可挠壁向所述第一贮存部内的容积变小的方向位移,而从所述喷嘴排出所述液体;通过所述第一切换部解除所述排气流路与所述第一空气室的连接并使所述吸气流路与所述第一空气室连接;以及从所述第一空气室吸气而对所述第一空气室内进行减压。
138.根据该方法能够实现与上述液体喷出装置同样的效果。
139.(i)也可以是在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所述液体喷出装置还具备:第二贮存部,设置于所述供给流路,一部分由具有透气性的透过部形成;以及第二空气室,相对于所述透过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贮存部的相反侧,第二切换部,能够使与所述第二空气室连接的流路在所述吸气流路与所述排气流路之间进行切换,其中,所述透过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可挠性,所述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通过所述第二切换部而使所述排气流路与所述第二空气室连接;通过向所述第二空气室排气而对所述第二空气室内进行加压,从而使所述透过部的具有可挠性的部分向所述第二贮存部内的容积变小的方向位移;将所述液体填充于所述供给流路内;通过所述第二切换部解除所述排气流路与所述第二空气室的连接并使所述吸气流路与所述第二空气室连接;以及从所述第二空气室吸气而对所述第二空气室内进行减压。
140.根据该方法能够实现与上述液体喷出装置同样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出头,能够从喷嘴喷出液体;供给流路,从收纳所述液体的液体供给源向所述液体喷出头供给所述液体;泵,能够进行吸气及排气;吸气流路,与所述泵的吸气侧连通;排气流路,与所述泵的排气侧连通;第一贮存部,设置于所述供给流路,一部分由具有可挠性的可挠壁形成;第一空气室,相对于所述可挠壁设置于所述第一贮存部的相反侧,所述第一空气室的至少与所述可挠壁对置的部分能够位移;以及第一切换部,能够使与所述第一空气室连接的流路在所述吸气流路与所述排气流路之间切换,其中,通过随着从连接有所述吸气流路的所述第一空气室吸气以及向连接有所述排气流路的所述第一空气室排气而引起的所述第一空气室的位移,所述可挠壁进行位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室由至少一部分具有可挠性的可挠部件形成,并且该可挠部件构成为能够与所述可挠壁接触,通过从所述第一空气室吸气以及向所述第一空气室排气而引起的所述可挠部件的位移,所述可挠壁进行位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一调压部,设置于所述吸气流路,能够将所述吸气流路内的压力维持为预定的负压;以及第二调压部,设置于所述排气流路,能够将所述排气流路内的压力维持为预定的正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二贮存部,设置于所述供给流路,一部分由具有透气性的透过部形成;以及第二空气室,相对于所述透过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贮存部的相反侧,其中,所述吸气流路能够与所述第二空气室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二切换部,能够使与所述第二空气室连接的流路在所述吸气流路与所述排气流路之间进行切换,其中,所述透过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可挠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滑架,搭载所述液体喷出头且能够在扫描方向上移动,其中,所述第一贮存部及所述第一空气室设置在所述滑架上。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滑架,搭载所述液体喷出头且能够在扫描方向上移动,其中,所述第一贮存部、所述第二贮存部、所述第一空气室、以及所述第二空气室设置在所述滑架上。8.一种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
液体喷出头,能够从喷嘴喷出液体;供给流路,从收纳所述液体的液体供给源向所述液体喷出头供给所述液体;泵,能够进行吸气及排气;吸气流路,与所述泵的吸气侧连通;排气流路,与所述泵的排气侧连通;第一贮存部,设置于所述供给流路,一部分由具有可挠性的可挠壁形成;第一空气室,相对于所述可挠壁设置于所述第一贮存部的相反侧,所述第一空气室的至少与所述可挠壁对置的部分能够位移;以及第一切换部,能够使与所述第一空气室连接的流路在所述吸气流路与所述排气流路之间切换,其中,通过随着从连接有所述吸气流路的所述第一空气室吸气以及向连接有所述排气流路的所述第一空气室排气而引起的所述第一空气室的位移,所述可挠壁进行位移,所述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通过所述第一切换部而使所述排气流路与所述第一空气室连接;通过向所述第一空气室排气而对所述第一空气室内进行加压,从而使所述可挠壁向所述第一贮存部内的容积变小的方向位移,而从所述喷嘴排出所述液体;通过所述第一切换部解除所述排气流路与所述第一空气室的连接并且使所述吸气流路与所述第一空气室连接;以及从所述第一空气室吸气而对所述第一空气室内进行减压。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喷出装置还具备:第二贮存部,设置于所述供给流路,一部分由具有透气性的透过部形成;第二空气室,相对于所述透过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贮存部的相反侧;以及第二切换部,能够使与所述第二空气室连接的流路在所述吸气流路与所述排气流路之间进行切换,其中,所述透过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可挠性,所述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通过所述第二切换部使所述排气流路与所述第二空气室连接;通过向所述第二空气室排气而对所述第二空气室内进行加压,从而使所述透过部的具有可挠性的部分向所述第二贮存部内的容积变小的方向位移;将所述液体填充于所述供给流路内;通过所述第二切换部解除所述排气流路与所述第二空气室的连接并且使所述吸气流路与所述第二空气室连接;以及从所述第二空气室吸气而对所述第二空气室内进行减压。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液体喷出装置、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抑制第一空气室的加压解除不充分的可能性。具备:液体喷出头;供给流路,从液体供给源向液体喷出头供给液体;泵,能够进行吸气及排气;吸气流路,与泵的吸气侧连通;排气流路,与泵的排气侧连通;第一贮存部,一部分由具有可挠性的可挠壁形成;第一空气室,设置于可挠壁的与第一贮存部相反的一侧,至少与可挠壁对置的部分能够进行位移;以及第一切换部,使与第一空气室连接的流路在吸气流路与排气流路之间进行切换,其中,通过随着从连接有吸气流路的第一空气室吸气、以及向连接有排气流路的第一空气室排气而引起的第一空气室的位移,可挠壁进行位移。可挠壁进行位移。可挠壁进行位移。


技术研发人员:筱远晃 井上健 高桥良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3.03.21
技术公布日:2023/9/2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