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带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未命名 09-29 阅读:125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灯光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灯带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感应照明系统中往往采用多种感器感知工作环境的实时变化,从而改变灯光的状态,当使用者在一个传感器范围内并且没有动作的情况下,一定时间后传感器会因未接收到环境变化的信号而将灯光关闭。
3.相关技术中,照明系统中往往需要人为控制灯光的亮灭,照明灯需要人为手动进行开启或关闭,在区域黑暗情况下,不便于人们找到开关开启灯光,有时候因为人为忘记将照明灯关闭的缘故,这样在没有人员的区域也有灯光存在,不仅会造成大量电能的浪费,并且灯光控制效果差。
4.因此,亟需一种灯带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照明系统无法自动控制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灯带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6.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灯带控制方法,应用于总控设备中,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步骤包括:获取用户进入预设第一区域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包括所述用户的位置信息;向第一分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号,以使所述第一分控设备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处于第一灯带中第一灯珠的点亮范围,若所述用户处于所述第一灯珠的点亮范围,则所述第一分控设备向所述总控设备发送点亮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灯带包括第一灯珠和第二灯珠;接收所述第一分控设备的点亮信号,所述点亮信号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灯珠点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灯带划分为多个单独照明区域,并通过总控设备进行每个区域照明状态的单独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用户在各区域中行走时的照明系统的检测灵敏度,并且通过获取用户的实时位置信息来达到灯光自动点亮的效果,进而提升了人性化体验及节能降耗目的。
8.可选的,获取所述用户在行进过程中的第二信号,所述用户位于所述预设第一区域和预设第二区域的交界处;向所述第一分控设备发送第二信号,以使所述第一分控设备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处于所述第一灯带中第二灯珠的点亮范围,若所述用户处于所述第二灯珠发光范围后,则所述第一分控设备向所述总控设备发送熄灭信号,所述熄灭信号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灯珠和所述第二灯珠熄灭;向所述第二分控模块发送第三信号,以便于所述第二分控模块点亮第二灯带的第一灯珠。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灯带中灯珠的检测范围对用户实时位置进行检测,同时在用户处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交界处时,根据人员是否离开第一区域的照明范围或进入第二区域照明范围的情况判定点亮区域,能够有效提升灯带检测照明的灵敏度,并且能够达到节能降耗目的。
10.可选的,向所述第一分控设备发送第四信号,以使所述第一分控设备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处于间接照明区,所述第一灯珠的点亮范围包括核心照明区和所述间接照明区;若所述用户处于所述间接照明区,则所述第一分控设备向所述总控设备发送延迟熄灭信号,以使所述第一灯珠在预设时间段后熄灭。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延时关闭的方式,实现了用户离开灯珠照明范围后延时关灯的智能控制,同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12.在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灯带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分控设备中,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步骤包括:接收总控设发送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包括所述人员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判断所述第一灯带中第一灯珠的点亮范围内是否存在所述用户,其中,所述第一灯带包括第一灯珠和第二灯珠;若所述用户进入所述第一灯珠点亮范围,则点亮所述第一灯珠并向延迟点亮第二灯珠,并向所述总控设备发送点亮信号。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分控设备单独管控第一区域内的灯带照明情况,能够自行判断用户在当前区域内的运动状态,进而实现灯光随人动的效果,同时使得总控设备无需实时判断各区域内的用户运动状态,能够有效减轻总控设备的信息处理压力,使得灯带反应效能提升,进而提升整个照明系统的灵敏度。
14.可选的,接收所述总控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所述用户位于所述预设第一区域和预设第二区域的交界处;根据所述第二信号判断所述第一灯带中第二灯珠的点亮范围内是否存在所述用户;若所述用户离开所述第二灯珠点亮范围,则熄灭所述第一灯珠和所述第二灯珠,并向所述总控设备发送熄灭信号。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分控设备实时获取灯带中各灯珠点亮范围内时否存在用户,以实现灯光随人动的效果,同时在用户位于预设第一区域和预设第二区域的交界处,根据第二信息判断用户是否离开预设第一区域,进而实现第一灯带的熄灭,达到节能减耗的目的。
16.可选的,接收所述总控设备发送的第四信号;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处于间接照明区,所述第一灯珠的照明范围包括核心照明区和所述间接照明区;若所述用户处于间接照明区,则向所述总控设备发送延迟熄灭信号,以使所述第一灯珠在预设时间段后熄灭。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延时关闭的方式,实现了用户离开灯珠照明范围后延时关灯的智能控制,同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18.在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灯带控制装置,第一灯带控制装置包括第一采集
单元、第一处理单元以及第一发送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采集单元用于获取人员进入预设第一区域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包括所述人员的行进方向和行进速度;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分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号,以使所述第一分控设备判断所述人员是否进入第一灯带中第一灯珠点亮范围,若所述人员进入所述第一灯珠点亮范围,则所述第一分控设备向所述总控设备发送点亮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灯带包括第一灯珠和第二灯珠;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分控设备的点亮信号,所述点亮信号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灯珠点亮并延迟点亮所述第二灯珠。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灯带划分为多个单独照明区域,并通过总控设备进行每个区域照明状态的单独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用户在各区域中行走时的照明系统的检测灵敏度,并且通过获取用户的行进方向和行进速度来达到人动灯光跟随的效果,进而提升了人性化体验及节能降耗目的。
20.在本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灯带控制装置,第二灯带控制装置包括第二采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以及第二发送单元,其中,所述第二采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总控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所述用户位于所述预设第一区域和预设第二区域的交界处;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号判断所述第一灯带中第二灯珠的点亮范围内是否存在所述用户,若所述用户离开所述第二灯珠点亮范围,则熄灭所述第二灯珠;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总控设备发送熄灭信号。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分控设备单独管控第一区域内的灯带照明情况,能够自行判断用户在当前区域内的运动状态,进而实现灯光随人动的效果,同时使得总控设备无需实时判断各区域内的用户运动状态,能够有效减轻总控设备的信息处理压力,使得灯带反应效能提升,进而提升整个照明系统的灵敏度。
22.在本技术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存储器、第一用户接口及第一网络接口,所述第一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第一用户接口和第一网络接口用于给其他设备通信,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
23.在本技术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存储器、第二用户接口及第二网络接口,所述第二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第二用户接口和第二网络接口用于给其他设备通信,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第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将灯带划分为多个单独照明区域,并通过总控设备进行每个区域照明状态的单独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用户在各区域中行走时的照明系统的检测灵敏度,并且通过获取用户的实时位置信息来达到灯光自动点亮的效果,进而提升了人性化体验及节能降耗目的;2、利用灯带中灯珠的检测范围对用户实时位置进行检测,同时在用户处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交界处时,根据人员是否离开第一区域的照明范围或进入第二区域照明范围的情况判定点亮区域,能够有效提升灯带检测照明的灵敏度,并且能够达到节能降耗目的。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应用于总控设备的一种灯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户处于区域交界处的灯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分控设备的一种灯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户未进入预设第一区域的场景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进入预设第一区域的场景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户未处于预设第一区域和预设第二区域交界处的场景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灯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灯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1、总控设备;2、第一分控设备;3、第二分控设备;4、雷达传感器;7、第一灯带控制装置;71、第一采集单元;72、第一处理单元;73、第一发送单元;8、第二灯带控制装置;81、第二采集单元;82、第二处理单元;83、第二发送单元;9、电子设备;91、第一处理器;92、第一通信总线;93、第一用户接口;94、第一网络接口;95、第一存储器;10、电子设备;101、第二处理器;102、第二通信总线;103、第二用户接口;104、第二网络接口;105、第二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用户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多个屏幕终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屏幕终端。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29.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灯带控制方法,应用于总控设备1中,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s103。
31.步骤s101,获取用户进入预设第一区域的第一信号,第一信号包括用户的行进方向和行进速度。
32.在本步骤中,可以在预设第一区域中安装雷达传感器4,雷达传感器4实时接收环境变化信号,将行进方向和行进速度传递给总控设备1,总控设备1将环境变化信号转换为在处于当前区域内用户的行进方向和行进速度。雷达传感器4发出5.8ghz无线信号,当无线信号接触到空间物体或者人体时,会形成信号反射,雷达传感器4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将信号传递给总控设备1。总控设备1接收到返回信号后,通过返回信号的强弱、时间,等信息,判
定是否时人体移动或人体静止产生的信号。
33.步骤s102,向第一分控设备2发送第一信号,以使第一分控设备2判断用户是否进入第一灯带中第一灯珠的点亮范围,若用户进入第一灯珠的点亮范围,则第一分控设备2向总控设备1发送点亮信号,其中,第一灯带包括第一灯珠和第二灯珠。
34.在本步骤中,总控设备1将雷达传感器4获取的环境变化信号转换为行进方向和行进速度后,向第一分控设备2发送第一信号使得第一分控设备2判断用户是否在第一灯带的点亮范围内,其中,也可以是上述第一灯带中每颗灯珠的点亮范围,例如第一灯带包括第一灯珠和第二灯珠,若第一分控设备2获取到的用户行进方向为第一灯珠向第二灯珠移动,则第一分控设备2先判断第一灯珠的点亮范围内是否存在用户,在对第二灯珠的点亮范围进行判断,反之亦然。
35.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多个分控设备将对应的预设区域的尺寸进行设定,并将对应的尺寸数据发送至总控设备1,确然雷达传感器4与灯带位于预设区域的安装位置,并在分控设备中配置雷达传感器4的探测角度和距离,自动计算灯带中每个灯珠的点亮范围与雷达传感器4之间距离,通过雷达传感器4探测到用户在预设区域进行移动时、用户处于两个预设区域交界处时以及用户处于静止状态时的灯带中各灯珠的相应状态,并通过对应的分控设备将配置信息无线发送至总控设备1进行储存,雷达传感器4对灯带中各灯珠进行控制,并通过设置雷达传感器4的探测角度和距离,自动计算灯带中各灯珠与雷达传感器4之间的距离。
3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控芯片将第一信号转换成dmx协议信号(灯带中内置dmx芯片并且每一灯珠对应一个dmx芯片,例如第一dmx芯片对应第一灯珠,第二dmx芯片对应第二灯珠),将转换后的dmx协议信号发送给dmx芯片,对应的dmx芯片将信号转换为灯带中内置mos的开和关的信号,即对应信号转换为控制对应灯珠打开、关闭和延时启动的信号。
37.其中,接收第一分控设备2的点亮信号之后,继续向第一分控设备2发送延迟点亮信号,延迟点亮信号用于表示延迟点亮第二灯珠。
38.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dmx芯片接收到信号后执行灯珠控制程序,同时将点亮信号传递给第二dmx芯片,第二dmx芯片继续执行灯珠控制程序,开灯或者关灯同时,继续将信号传递到后面的dmx芯片,第一分控设备2发送的信号以如此方式执行和传递,形成了一个完整的dmx信号传递链。其中,可以在第二dmx芯片接收到第一dmx芯片传递的信号时,延时打开第二dmx芯片控制的第二灯珠段落,后续dmx芯片在接收到第二dmx芯片开启相应的灯珠信号后,再执行延时开启命令。
39.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若存在dmx芯片为接收到信号的情况,即信号出现丢包情况,此时对应dmx芯片将信号丢失指令的经过第一分控设备2发送至总控设备1,总控设备1接收到信号丢失指令后,重新向第一分控设备2发送对应的数据报,直到对应灯带正确执行点亮/熄灭/延时点亮/延时熄灭的指令。
40.步骤s103,接收第一分控设备2的点亮信号,点亮信号用于表示第一灯珠点亮。
41.在本步骤中,总控设备1通过雷达传感器4或无线连接的方式接收第一分控设备2的点亮信号。
42.将灯带划分为多个单独照明区域,并通过总控设备1进行每个区域照明状态的单独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用户在各区域中行走时的照明系统的检测灵敏度,并且通过获取用
户的行进方向和行进速度来达到人动灯光跟随的效果,进而提升了人性化体验及节能降耗目的。
43.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用户处于区域交界处的灯带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201~s203。
44.步骤s201,获取用户在行进过程中的第二信号,用户位于预设第一区域和预设第二区域的交界处。
45.步骤s202,向第一分控设备2发送第二信号,以使第一分控设备2判断用户是否离开第一灯带中第二灯珠的点亮范围,若用户离开第二灯珠发光范围后,则第一分控设备2向总控设备1发送熄灭信号,熄灭信号用于表示第一灯珠和第二灯珠熄灭。
46.在本步骤中,当用户位于预设第一区域和预设第二区域的交界处,并且用户的运动方向是由预设第一区域向预设第二区域移动时,先判断当前用户是否在第一灯带中的第二灯珠的点亮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灯珠指代第一灯带中最后一颗灯珠)。
47.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获取用户已离开第二灯珠的点亮范围后的信息后,总控设备1接收第一分控设备2发送的第一熄灭信号和第二熄灭信号,第一熄灭信号用于表示立即熄灭第一灯珠,第二熄灭信号用于表示延迟熄灭第二灯珠,通过延迟点亮的方式为移动的用户提供照明,能够缓解总控设备1的信息处理压力,避免因处理信息过多时总控设备1无法为移动的用户提供及时照明。
48.步骤s203,向第二分控模块发送第三信号,以便于第二分控模块点亮第二灯带的第一灯珠。
49.在本步骤中,在获取用户已离开第二灯珠的点亮范围后的信息后,总控设备1向与预设第一区域相邻的预设第二区域内的第二分控模块发送第三信号,第三信号用于表示点亮预设第二区域内的第二灯带中的第一灯珠,同时也可向总控模块发送关闭第一分控模块的指令,以使第一分控模块关闭,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目的。
50.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灯带包括第一灯珠和第二灯珠,并且第一灯珠和第二灯珠中均设置有人体感应器,第一灯珠的人体感应器检测到对应点亮范围存在用户时,则向第一灯珠的dmx芯片发送点亮信号,并点亮第一灯珠;由第一灯珠的dmx芯片将第一灯珠对应的编号和点亮信号传输至第二灯珠的dmx芯片;第二灯珠的dmx芯片直接将第二灯珠对应的编号和点亮信号传递至下一个第二灯珠的dmx芯片。
51.若灯带中包括多个灯珠,则灯带的dmx芯片直接将对应灯珠的编号和点亮信号依次发送,直至将点亮信号传递至灯带中最后一个灯珠。
5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体的点亮信号传递方法,能够实现第一信号的逐级传递和精准传递,便于总控设备1对相应的灯带中的对应灯珠进行控制。
53.具体的,第i个灯珠的人体感应器未检测到对应点亮范围存在用户时,则向该灯珠的dmx芯片发送点亮信号;第i个灯珠的dmx芯片将编号i和点亮信号发送至第i+1个灯珠的dmx芯片;第i+1个灯珠的dmx芯片及后续的dmx芯片依次将编号i和点亮信号向前传递,直至传递至灯带中最后一个灯珠。
54.总控设备1向包含第i个灯珠的第一分控设备2发送控制命令,使第i个灯珠的熄灭/变暗/变色;第i+1个灯珠的人体感应器检测到对应点亮范围存在用户时,重复上述在相邻灯珠中传递点亮信号的步骤,使第i+1个灯珠点亮。该实施例能够实现灯带中灯珠随人体
移动而调节,从而增强用户体验。
55.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灯带中存在n个灯珠时,若第i+1个灯珠的亮度为100%,则将第i个灯珠的亮度调节为50%。
56.例如,用户位于第i个灯珠的人体感应器处时,第i个灯珠的亮度为100%,第i-1个灯珠的亮度为50%,第i-2个灯珠的亮度为25%,当用户移动至第i+1个灯珠的传感器处时,第i-1个灯珠的亮度调整为25%,第i个灯珠的亮度调整为50%,第i-2个灯珠熄灭。
57.该实施例具体给出了灯珠熄灭及不同亮度灯珠的控制模式,以及随人体移动时的控制方法,利用灯带中灯珠的检测范围对用户实时位置进行检测,同时在用户处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交界处时,根据人员是否离开第一区域的照明范围或进入第二区域照明范围的情况判定点亮区域,从而提高用户体验的同时又能节约能耗。
58.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灯珠的延迟熄灭的控制方法:总控设备1向第一分控设备2发送第四信号,以使第一分控设备2判断用户是否处于间接照明区,第一灯珠的点亮范围包括核心照明区和间接照明区。
59.在本步骤中,灯珠的核心照明区域可以定义为灯光亮度为50%-100%的照亮区域,而间接照明区为灯光亮度为0%-50%的照亮区域。
60.若用户处于间接照明区,则第一分控设备2向总控设备1发送延迟熄灭信号,以使第一灯珠在预设时间段后熄灭。
61.在本步骤中,当用户行进至间接照明区时,对应的灯珠在预设时间段后熄灭。其中预设时间段可以是1分钟或5分钟等,可以自行设置熄灭时间。
62.通过利用延时关闭的方式,实现了用户离开灯珠照明范围后延时关灯的智能控制,同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63.参照图4,此时用户未进入预设第一区域中,第一灯带中的灯珠均熄灭。参照图5,此时用户已进入预设第一区域中,位于用户两侧的灯珠点亮,灯珠并随着用户移动而移动。参照图6,用户处于预设第一区域和预设第二区域交界处时,位于预设第一区域中第一灯带的最后一个灯珠亮起,位于预设第二区域中第二灯带的第一灯珠亮起。
6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灯带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分控设备2中,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301-s303。
65.步骤s301,接收总控设备1发送的第一信号,第一信号包括人员的行进方向和行进速度。
66.步骤s302,根据第一信号判断第一灯带中第一灯珠的点亮范围内是否存在用户,其中,第一灯带包括第一灯珠和第二灯珠。
67.步骤s303,若用户进入第一灯珠点亮范围,则点亮第一灯珠并向延迟点亮第二灯珠,并向总控设备1发送点亮信号。接收总控设备1发送的延迟点亮信号,延迟点亮信号用于表示延迟点亮第二灯珠,通过延迟点亮的方式为移动的用户提供照明,能够缓解总控设备1的信息处理压力,避免因处理信息过多时总控设备1无法为移动的用户提供及时照明。
68.第一分控设备2单独管控第一区域内的灯带照明情况,能够自行判断用户在当前区域内的运动状态,进而实现灯光随人动的效果,同时使得总控设备1无需实时判断各区域内的用户运动状态,能够有效减轻总控设备1的信息处理压力,使得灯带反应效能提升,进而提升整个照明系统的灵敏度。
69.应用于第一分控设备2中时,用户处于区域交界处的灯带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401-s403。
70.步骤s401,接收总控设备1发送的第二信号,用户位于预设第一区域和预设第二区域的交界处。
71.步骤s402,根据第二信号判断第一灯带中第二灯珠的点亮范围内是否存在用户。
72.步骤s403,若用户离开第二灯珠点亮范围,则熄灭第一灯珠和第二灯珠,并向总控设备1发送熄灭信号。
73.在本步骤中,在第一分控设备2发送用户已离开第二灯珠的点亮范围后的信息后,向总控设备1发送第一熄灭信号和第二熄灭信号,第一熄灭信号用于表示立即熄灭第一灯珠,第二熄灭信号用于表示延迟熄灭第二灯珠,利用延时关闭的方式,实现了用户离开灯珠照明范围后延时关灯的智能控制,同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74.基于应用于总控设备1中的灯带控制方法,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灯带控制装置,参考图7,第一灯带控制装置7包括第一采集单元71、第一处理单元72以及第一发送单元73,其中,第一采集单元71用于获取人员进入预设第一区域的第一信号,第一信号包括人员的行进方向和行进速度;第一发送单元73用于向第一分控设备2发送第一信号,以使第一分控设备2判断人员是否进入第一灯带中第一灯珠点亮范围,若人员进入第一灯珠点亮范围,则第一分控设备2向总控设备1发送点亮信号,其中,第一灯带包括第一灯珠和第二灯珠;第一处理单元72用于接收第一分控设备2的点亮信号,点亮信号用于表示第一灯珠点亮并延迟点亮第二灯珠。
75.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第一采集单元71用于获取用户在行进过程中的第二信号,用户位于预设第一区域和预设第二区域的交界处;第一发送单元73向第一分控设备2发送第二信号,以使第一分控设备2判断用户是否离开第一灯带中第二灯珠的点亮范围,若用户离开第二灯珠发光范围后,则第一分控设备2向总控设备1发送熄灭信号,熄灭信号用于表示第一灯珠和第二灯珠熄灭;第一发送单元73用于向第二分控模块发送第三信号,以便于第二分控模块点亮第二灯带的第一灯珠。
76.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第一发送单元73用于向第一分控设备2发送第四信号,以使第一分控设备2判断用户是否处于间接照明区,第一灯珠的点亮范围包括核心照明区和间接照明区,若用户处于间接照明区,则第一分控设备2向总控设备1发送延迟熄灭信号,以使第一灯珠在预设时间段后熄灭。
77.基于应用于第一分控设备2中的灯带控制方法,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灯带控制装置,参考图8,第二灯带控制装置8包括第二采集单元81、第二处理单元82以及第二发送单元83,其中,第二采集单元81用于接收总控设备1发送的第二信号,用户位于预设第一区域和预设第二区域的交界处;第二处理单元82用于根据第二信号判断第一灯带中第二灯珠的点亮范围内是否存在用户,若用户离开第二灯珠点亮范围,则熄灭第二灯珠;第二发送单元83用于向总控设备1发送熄灭信号。
78.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第二采集单元81用于接收总控设备1发送的第二信号,用户位于预设第一区域和预设第二区域的交界处;第二处理单元82用于根据第二信号判断第一灯带中第二灯珠的点亮范围内是否存在用户;若用户离开第二灯珠点亮范围,则熄灭第一灯珠和第二灯珠,第二发送单元83用于向总控设备1发送熄灭信号。
79.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第二采集单元81用于接述总控设备1发送的第二信号,用户位于预设第一区域和预设第二区域的交界处,第二处理单元82用于根据第二信号判断第一灯带中第二灯珠的点亮范围内是否存在用户,若用户离开第二灯珠点亮范围,则熄灭第一灯珠和第二灯珠,第二发送单元83用于向总控设备1发送熄灭信号。
80.请参见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电子设备9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处理器91,至少一个第一网络接口94,第一用户接口93,第一存储器95,至少一个第一通信总线92。
81.其中,第一通信总线9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82.其中,第一用户接口9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摄像头(camera),可选第一用户接口9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
83.其中,第一网络接口9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
84.其中,第一处理器9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第一处理器91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服务器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第一存储器95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第一存储器95内的数据,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第一处理器9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signal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第一处理器91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第一处理器91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85.其中,第一存储器95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可选的,该第一存储器95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computer-readablestoragemedium)。第一存储器95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第一存储器95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上面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的数据等。第一存储器9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第一处理器91的存储装置。如图9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第一存储器9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一种灯带控制方法的应用程序。
86.在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9中,第一用户接口9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而第一处理器91可以用于调用第一存储器95中存储一种灯带控制方法的应用程序,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方法。
87.请参见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处理器101,至少一个第二网络接口104,第二用户接口103,第二存储器105,至少一个第二通信总线102。
88.其中,第二通信总线1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89.其中,第二用户接口1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摄像头(camera),可选第二用户接口1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
90.其中,第二网络接口1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
91.其中,第二处理器10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第二处理器101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服务器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第二存储器105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第二存储器105内的数据,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第二处理器10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signal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第二处理器101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第二处理器101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92.其中,第二存储器105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可选的,该第二存储器105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computer-readablestoragemedium)。第二存储器105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第二存储器105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上面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的数据等。第二存储器1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第二处理器101的存储装置。如图10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第二存储器1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一种灯带控制方法的应用程序。
93.在图10所示的电子设备10中,第二用户接口1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而第二处理器101可以用于调用第二存储器105中存储一种灯带控制方法的应用程序,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方法。
9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实上述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方法。
95.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用户应该知悉,本技术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技术,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用户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技术所必需的。
96.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97.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披露的装置,可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服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他的形式。
98.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99.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100.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101.以上,仅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公开的范围。即但凡依本公开教导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公开涵盖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用户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真理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记载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灯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总控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进入预设第一区域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包括所述用户的位置信息;向第一分控设备(2)发送所述第一信号,以使所述第一分控设备(2)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处于第一灯带中第一灯珠的点亮范围,若所述用户处于所述第一灯珠的点亮范围,则所述第一分控设备(2)向所述总控设备(1)发送点亮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灯带包括第一灯珠和第二灯珠;接收所述第一分控设备(2)的点亮信号,所述点亮信号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灯珠点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用户在行进过程中的第二信号,所述用户位于所述预设第一区域和预设第二区域的交界处;向所述第一分控设备(2)发送第二信号,以使所述第一分控设备(2)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处于所述第一灯带中第二灯珠的点亮范围,若所述用户处于所述第二灯珠发光范围后,则所述第一分控设备(2)向所述总控设备(1)发送熄灭信号,所述熄灭信号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灯珠和所述第二灯珠熄灭;向所述第二分控模块发送第三信号,以便于所述第二分控模块点亮第二灯带的第一灯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第一分控设备发送第四信号,以使所述第一分控设备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处于间接照明区,所述第一灯珠的点亮范围包括核心照明区和所述间接照明区;若所述用户处于所述间接照明区,则所述第一分控设备向所述总控设备发送延迟熄灭信号,以使所述第一灯珠在预设时间段后熄灭。4.一种灯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分控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总控设备(1)发送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包括所述人员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判断所述第一灯带中第一灯珠的点亮范围内是否存在所述用户,其中,所述第一灯带包括第一灯珠和第二灯珠;若所述用户进入所述第一灯珠点亮范围,则点亮所述第一灯珠并向延迟点亮第二灯珠,并向所述总控设备(1)发送点亮信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总控设备(1)发送的第二信号,所述用户位于所述预设第一区域和预设第二区域的交界处;根据所述第二信号判断所述第一灯带中第二灯珠的点亮范围内是否存在所述用户;若所述用户离开所述第二灯珠点亮范围,则熄灭所述第一灯珠和所述第二灯珠,并向所述总控设备(1)发送熄灭信号。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总控设备(1)发送的第四信号;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处于间接照明区,所述第一灯珠的照明范围包括核心照明区和所述间接照明区;若所述用户处于间接照明区,则向所述总控设备发送延迟熄灭信号,以使所述第一灯珠在预设时间段后熄灭。
7.一种灯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灯带控制方法,第一灯带控制装置(7)包括第一采集单元(71)、第一处理单元(72)以及第一发送单元(73),其中,所述第一采集单元(71)用于获取人员进入预设第一区域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包括所述人员的行进方向和行进速度;所述第一发送单元(73)用于向第一分控设备(2)发送所述第一信号,以使所述第一分控设备(2)判断所述人员是否进入第一灯带中第一灯珠点亮范围,若所述人员进入所述第一灯珠点亮范围,则所述第一分控设备(2)向所述总控设备(1)发送点亮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灯带包括第一灯珠和第二灯珠;所述第一处理单元(72)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分控设备(2)的点亮信号,所述点亮信号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灯珠点亮并延迟点亮所述第二灯珠。8.一种灯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4-6任意一项所述的灯带控制方法,第二灯带控制装置(8)包括第二采集单元(81)、第二处理单元(82)以及第二发送单元(83),其中,所述第二采集单元(81)用于接收所述总控设备(1)发送的第二信号,所述用户位于所述预设第一区域和预设第二区域的交界处;所述第二处理单元(8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号判断所述第一灯带中第二灯珠的点亮范围内是否存在所述用户,若所述用户离开所述第二灯珠点亮范围,则熄灭所述第二灯珠;所述第二发送单元(83)用于向所述总控设备(1)发送熄灭信号。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器(91)、第一存储器(95)、第一用户接口(93)及第一网络接口(94),所述第一存储器(95)用于存储指令,所述第一用户接口(93)和第一网络接口(94)用于给其他设备通信,所述第一处理器(91)用于执行所述第一存储器(95)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电子设备(9)执行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处理器(101)、第二存储器(105)、第二用户接口(103)及第二网络接口(104),所述第二存储器(105)用于存储指令,所述第二用户接口(103)和第二网络接口(104)用于给其他设备通信,所述第二处理器(101)用于执行所述第二存储器(105)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电子设备(10)执行如权利要求4-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灯光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灯带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上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进入预设第一区域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包括所述用户的行进方向和行进速度;向第一分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号,以使所述第一分控设备判断所述用户是否进入第一灯带中第一灯珠点亮范围,若所述用户进入所述第一灯珠点亮范围,则所述第一分控设备向所述总控设备发送点亮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灯带包括第一灯珠和第二灯珠;接收所述第一分控设备的点亮信号,所述点亮信号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灯珠点亮。本申请能够使灯带实现自动控制,并且能够有效节约电能。够有效节约电能。够有效节约电能。


技术研发人员:梁勇 陈应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好兵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1
技术公布日:2023/9/2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