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索塔横梁收缩裂缝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未命名 09-29 阅读:97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桥梁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索塔横梁收缩裂缝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索塔指的是悬索桥或斜拉桥支承主缆的塔形构造物,索塔结构有多种类型,主要根据拉索的布置要求、桥面宽度以及主梁跨度等因素选用。常用的索塔形式沿桥纵向布置有单柱形、a形和倒y形,沿桥横向布置有单柱形、双柱形、门式、斜腿门式、倒v形、倒y形、a形等。
3.大跨度桥梁索塔通常设置混凝土横梁连接两侧塔柱,由于下塔柱抗弯刚度大,将约束横梁混凝土收缩变形,横梁相应产生约束次内力,当横梁较宽时,其产生的收缩应力较大,结构易产生裂缝。传统的方式是采用索塔横梁设后浇段的施工方案,通过合龙前横梁混凝土完成部分收缩,一定程度改善横梁混凝土收缩变形产生的主塔塔柱及横梁次内力,降低横梁开裂风险。传统的方式存在功效较低、工期较长的缺陷。
4.因此,如何降低索塔宽横梁混泥土收缩变形产生裂缝的风险,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索塔横梁收缩裂缝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通过提前张拉下横梁预应力束来抵消横梁混凝土收缩过程中产生的结构拉应力,降低结构开裂风险,并且减少了结构浇筑次数,有效地减少施工时间,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下横梁施工过程的快速和安全。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索塔横梁收缩裂缝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
7.根据建立的索塔有限元模型,得到索塔横梁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
8.根据所述拉应力确定索塔横梁的预应力控制值,其中所述预应力控制值为所述拉应力的负值;
9.获取索塔横梁实际应力值,并根据所述预应力控制值与所述实际应力值的大小关系,判断是否控制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张拉。
10.结合上述第一方面,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当判断所述实际应力值小于所述预应力控制值时,通过控制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直至实际应力值达到预应力控制值后,停止张拉。
11.结合上述第一方面,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采用分级张拉的方式控制预应力钢绞线,其中所述分级张拉为按照设定拉力使得所述实际应力值缓慢逼近预应力控制值。
12.结合上述第一方面,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根据横梁断面的四个角点上安装的应力传感器,实时获取所有应力传感器测量的应力值;
13.计算所述所有应力传感器测量的应力值的平均值,并将所述平均值作为实际应力
值。
14.结合上述第一方面,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通过无线数据发射器将实时采集应力传感器的原始数据实时传输至服务器;
15.通过所述服务器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显示,以对所述索塔横梁的内力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16.结合上述第一方面,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建立索塔施工阶段有限元模型,并根据索塔施工材料特性及施工进度,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索塔施工过程中横梁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
17.结合上述第一方面,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对施工材料的物理参数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所述有限元模型进行优化。
18.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索塔横梁收缩裂缝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19.建立模块,其用于根据建立的索塔有限元模型,得到索塔横梁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
20.确定模块,其用于根据所述拉应力确定索塔横梁的预应力控制值,其中所述预应力控制值为所述拉应力的负值;
21.判断模块,其用于获取索塔横梁实际应力值,并根据所述预应力控制值与所述实际应力值的大小关系,判断是否控制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张拉。
22.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第四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索塔横梁收缩裂缝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步骤:根据建立的索塔有限元模型,得到索塔横梁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根据所述拉应力确定索塔横梁的预应力控制值,其中所述预应力控制值为所述拉应力的负值;获取索塔横梁实际应力值,并根据所述预应力控制值与所述实际应力值的大小关系,判断是否控制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张拉。本技术能够通过提前张拉下横梁预应力束来抵消横梁混凝土收缩过程中产生的结构拉应力,降低结构开裂风险,并且减少了结构浇筑次数,有效地减少施工时间,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下横梁施工过程的快速和安全。
2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2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索塔横梁收缩裂缝控制方法流程图;
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索塔横梁收缩裂缝控制装置示意图;
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索塔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索塔横梁断面及应力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示意图;
3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程序介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执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34.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附图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
3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索塔横梁收缩裂缝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通过提前张拉下横梁预应力束来抵消横梁混凝土收缩过程中产生的结构拉应力,降低结构开裂风险,并且减少了结构浇筑次数,有效地减少施工时间,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下横梁施工过程的快速和安全。
36.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总思路如下:
37.一种索塔横梁收缩裂缝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
38.s101:根据建立的索塔有限元模型,得到索塔横梁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
39.s102:根据所述拉应力确定索塔横梁的预应力控制值,其中所述预应力控制值为所述拉应力的负值。
40.s103:获取索塔横梁实际应力值,并根据所述预应力控制值与所述实际应力值的大小关系,判断是否控制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张拉。
4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2.参照图1,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索塔横梁收缩裂缝控制方法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
43.步骤s101:根据建立的索塔有限元模型,得到索塔横梁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
44.具体而言,建立索塔施工阶段有限元模型,根据索塔施工材料特性及施工进度安排进行正装分析,得到索塔施工过程中横梁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σ,其对应的压应力即作为预应力控制值σ
控制
,即σ
控制
=-σ。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正装分析为按照施工顺序设置施工阶段进行分析,即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到了横梁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抵消这个拉应力所需要的压应力作为其对应的预应力控制值。
45.一实施例中,为确保模型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应对施工材料的实际物理参数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模型进行优化。
46.步骤s102:根据所述拉应力确定索塔横梁的预应力控制值,其中所述预应力控制值为所述拉应力的负值。
47.具体而言,计算得到了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收缩拉应力,为了避免产生裂缝这个拉应力是需要抵消,抵消的方式就是给结构施加压应力(预应力控制值),所需要施加的这个压应力计算的拉应力的负值。
48.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改善结构服役表现,在施工期间给结构预先施加的压应力(预应力控制值),结构服役期间预加压应力可全部或部分抵消荷载导致的拉应力,避免结构破
坏。
49.步骤s103:获取索塔横梁实际应力值,并根据所述预应力控制值与所述实际应力值的大小关系,判断是否控制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张拉。
50.具体而言,为确保能准确获取横梁结构的应力情况,应在拱肋横梁断面的四个角点上安装应力传感器,实时获取所有应力传感器测量的应力值,计算所述所有应力传感器测量的应力值的平均值,并将所述平均值作为实际应力值。
51.通过实际应力σ
实际
与预应力控制值σ
控制
之间的大小关系反馈指导预应力智能张拉控制系统控制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张拉,若实际应力σ
实际
未达到预应力控制值σ
控制
,则继续张拉预应力钢绞线;否则,停止张拉。
52.可以理解的是,当判断所述实际应力值小于所述预应力控制值时,通过控制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直至实际应力值达到预应力控制值后,停止张拉。
53.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力值是随着张拉过程变化的,预应力控制值是张拉前已经确定的,张拉过程是实际应力值逼近预应力控制值的过程。
54.一实施例中,通过预应力智能张拉控制系统分级张拉横梁预应力束(预应力钢绞线),在预应力束分级张拉过程中,通过自动化应力采集系统获取所有应力传感器测量的应力值,通过内置软件自动计算所有的所述应力传感器的平均值作为实际应力σ
实际
,通过实际应力σ
实际
与预应力控制值σ
控制
之间的大小关系反馈指导预应力智能张拉控制系统进行预应力控制值的张拉,若实际应力σ
实际
未达到预应力控制值σ
控制
,则继续张拉;否则,停止张拉,其中智能张拉控制系统包括智能千斤顶及控制软件。此外预应力智能张拉控制系统是控制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通过张拉预应力钢绞线给横梁施加预应力控制值(预压力)。
55.可以理解的是,预应力束是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束是简化的说法,也可以称预应力钢束,混凝土结构中通过张拉预应力钢绞线来给结构施加预压力。
56.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张拉预应力钢绞线时,采用分级张拉的方式控制预应力钢绞线,其中分级张拉为按照设定拉力使得所述实际应力值缓慢逼近预应力控制值。方便理解举例说明:
57.例如张拉到1000t,分级张拉即不一次张拉到1000t,慢慢的张拉,比如每级张拉100t,张拉到1000t为止。
58.可以理解的是,采用分级张拉的方式,每级张拉5%的设计张拉力,当横梁实测应力σ
实际
达到预压控制应力值σ
控制
时即停止张拉。
59.可选的,在预应力束分级张拉过程中,每张拉一级即需要通过自动化应力采集系统获取所有应力传感器测量的应力值,并计算所有的应力传感器的平均值作为实际应力σ
实际
,若实际应力σ
实际
未达到预应力控制值σ
控制
,则继续张拉;否则,停止张拉。
60.需要说明的是,自动化应力采集系统由应力测试设备、无线数据发射器及接收端服务器组成,其工作流程为:应力测试设备实时采集应力传感器的原始数据;通过无线数据发射器将数据实时传输至服务器接收端;通过内置在服务器中的数据分析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结算分析,以对所述索塔横梁的内力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61.可选的,自动化应力采集系统将采集记录的数据传输至云端,可利用电脑在远程对现场数据的分析显示,实现远程监控,可基本实现无人远程对横梁结构内力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62.参照图2,图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索塔横梁收缩裂缝控制装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
63.建立模块201:其用于根据建立的索塔有限元模型,得到索塔横梁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
64.确定模块202:其用于根据所述拉应力确定索塔横梁的预应力控制值,其中所述预应力控制值为所述拉应力的负值。
65.判断模块203:其用于获取索塔横梁实际应力值,并根据所述预应力控制值与所述实际应力值的大小关系,判断是否控制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张拉。
66.进一步地,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判断模块203还用于,当判断所述实际应力值小于所述预应力控制值时,通过控制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直至实际应力值达到预应力控制值后,停止张拉。
67.进一步地,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控制模块其用于,采用分级张拉的方式控制预应力钢绞线,其中所述分级张拉为按照设定拉力使得所述实际应力值缓慢逼近预应力控制值。
68.进一步地,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获取模块,其用于:根据横梁断面的四个角点上安装的应力传感器,实时获取所有应力传感器测量的应力值;
69.计算所述所有应力传感器测量的应力值的平均值,并将所述平均值作为实际应力值。
70.进一步地,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监测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数据发射器将实时采集应力传感器的原始数据实时传输至服务器;
71.通过所述服务器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显示,以对所述索塔横梁的内力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72.进一步地,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建立模块201还用于,建立索塔施工阶段有限元模型,并根据索塔施工材料特性及施工进度,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索塔施工过程中横梁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
73.进一步地,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分析模块,其用于对施工材料的物理参数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所述有限元模型进行优化。
74.参照图3,图3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索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75.(1)为塔柱,(2)为横梁。
76.参照图4,图4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索塔横梁断面及应力传感器安装示意图,如图4所示:
77.横梁(2)横断面中包括(3)应力传感器,(4)自动化应力采集系统。
78.塔柱(1)施工完成、横梁(2)钢筋绑扎完成后,在横梁(2)跨中截面安装应力传感器(3),横梁浇筑完成后安装调试自动化应力采集系统(4)。
79.其中应力传感器(3)用于实时获取所有应力传感器测量的应力值,自动化应力采集系统(4)用于:通过内置软件自动计算所有的所述应力传感器的平均值作为实际应力σ
实际
。其中,为确保能准确获取横梁结构的应力情况,应在拱肋横梁断面的四个角点上安装应力传感器(3)。
80.自动化应力采集系统(4)由应力测试设备、无线数据发射器及接收端服务器组成,
其工作流程为:应力测试设备实时采集应力传感器的原始数据;通过无线数据发射器将数据实时传输至服务器接收端;通过内置在服务器中的数据分析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结算分析,并输出应力传感器的应力数据。
81.下面参照图5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500。图5显示的电子设备5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82.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5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5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5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5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520和处理单元510)的总线530。
83.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5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5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实施例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84.存储单元5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5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5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523。
85.存储单元5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525的程序/实用工具524,这样的程序模块52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86.总线5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87.电子设备5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5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5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5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5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5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560通过总线530与电子设备5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5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88.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89.根据本公开的方案,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90.参考图6所示,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600,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发明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91.所述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92.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93.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94.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95.此外,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96.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索塔横梁收缩裂缝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步骤:根据建立的索塔有限元模型,得到索塔横梁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根据所述拉应力确定索塔横梁的预应力控制值,其中所述预应力控制值为所述拉应力的负值;获取索塔横梁实际应力值,并根据所述预应力控制值与所述实际应力值的大小关系,判断是否控制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张拉。本技术能够通过提前张拉下横梁预应力束来抵消横梁混凝土收缩过程中产生的结构拉应力,降低结构开裂风险,并且减少了结构浇筑次数,有效地减少施工时间,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下横梁施工过程的快速和安全。
97.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
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98.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技术特征:
1.一种索塔横梁收缩裂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建立的索塔有限元模型,得到索塔横梁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根据所述拉应力确定索塔横梁的预应力控制值,其中所述预应力控制值为所述拉应力的负值;获取索塔横梁实际应力值,并根据所述预应力控制值与所述实际应力值的大小关系,判断是否控制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张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预应力控制值与所述实际应力值的大小关系,判断是否控制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张拉,包括:当判断所述实际应力值小于所述预应力控制值时,通过控制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直至实际应力值达到预应力控制值后,停止张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用分级张拉的方式控制预应力钢绞线,其中所述分级张拉为按照设定拉力使得所述实际应力值缓慢逼近预应力控制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索塔横梁实际应力值,包括:根据横梁断面的四个角点上安装的应力传感器,实时获取所有应力传感器测量的应力值;计算所述所有应力传感器测量的应力值的平均值,并将所述平均值作为实际应力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无线数据发射器将实时采集应力传感器的原始数据实时传输至服务器;通过所述服务器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显示,以对所述索塔横梁的内力情况进行实时监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建立的索塔有限元模型,得到索塔横梁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包括:建立索塔施工阶段有限元模型,并根据索塔施工材料特性及施工进度,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索塔施工过程中横梁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施工材料的物理参数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所述有限元模型进行优化。8.一种索塔横梁收缩裂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模块,其用于根据建立的索塔有限元模型,得到索塔横梁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确定模块,其用于根据所述拉应力确定索塔横梁的预应力控制值,其中所述预应力控制值为所述拉应力的负值;判断模块,其用于获取索塔横梁实际应力值,并根据所述预应力控制值与所述实际应力值的大小关系,判断是否控制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张拉。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索塔横梁收缩裂缝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步骤:根据建立的索塔有限元模型,得到索塔横梁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根据所述拉应力确定索塔横梁的预应力控制值,其中所述预应力控制值为所述拉应力的负值;获取索塔横梁实际应力值,并根据所述预应力控制值与所述实际应力值的大小关系,判断是否控制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张拉。本申请能够通过提前张拉下横梁预应力束来抵消横梁混凝土收缩过程中产生的结构拉应力,降低结构开裂风险,并且减少了结构浇筑次数,有效地减少施工时间,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下横梁施工过程的快速和安全。下横梁施工过程的快速和安全。下横梁施工过程的快速和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宇 鲜荣 王文洋 张家奇 彭旭民 位东升 唐家睿 张美玲 王俊文 王克兵 谢国武 随嘉乐 董海雷 胡显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温工程建设指挥部 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2
技术公布日:2023/9/2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