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出包装瓶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9 阅读:119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包装技术,进一步地涉及一种双出包装瓶。


背景技术:

2.在包装领域,因为混合物料的不稳定,需要将混合之前的两种物料单独放置,使用时再进行混合。现有的技术中,大多是采用刺破原理,使用前用刺破件刺破密封膜使两种物料混合,但是混合后的物料无法及时用完,混合物料依旧会发生变质,甚至存在两种物料混合后无法挤出或者堵塞的问题。还有就是将两种物料分别采用两个储存仓保存,一个储存仓位于另一储存仓的内部,使用时挤压外侧储存仓并压迫内侧储存仓,使得两种物料同时挤出,但是挤压时无法保证能够将两种物料同时挤出,容易造成混合比例不佳,甚至另一种物料未挤出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出包装瓶,挤压内瓶和外瓶的径向两侧抵接处,能够同时挤压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使得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分别从所述内瓶嘴输出端和所述外瓶嘴输出端同时流出,使用省力方便并能保持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的活性。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双出包装瓶,包括瓶体和瓶嘴,所述瓶体包括外瓶和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外瓶内侧的内瓶,所述内瓶具有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第一物料;所述外瓶具有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第二物料;所述内瓶和所述外瓶同一端均设有开口,另一端径向方向的两侧至少部分抵接;
5.所述瓶嘴包括外瓶嘴和内瓶嘴,所述外瓶嘴进口端安装于所述外瓶的开口,所述内瓶嘴进口端安装于所述内瓶的开口,所述内瓶嘴相对位于所述外瓶嘴内侧且所述外瓶嘴输出端和所述内瓶嘴输出端位置相对应;
6.挤压所述内瓶和所述外瓶的抵接处,能够同时挤压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使得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分别从所述内瓶嘴输出端和所述外瓶嘴输出端同时流出。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瓶包括第一挤压部和第一分离部,所述外瓶包括第二挤压部和第二分离部,所述第一挤压部和所述第二挤压部在所述瓶体的径向方向两侧至少部分抵接;所述第一分离部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挤压部,另一端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分离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挤压部,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分离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分离部内侧且所述第一分离部和所述第二分离部之间留有空隙。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挤压部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二挤压部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第一挤压部抵接于所述第二挤压部横截面的短轴方向两端;
9.所述第一分离部和所述第二分离部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且所述第一分离部和所述第二分离部共轴设置;
10.挤压所述第二挤压部横截面的短轴方向两端能够同时挤压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
二容纳腔。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挤压部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二挤压部的横截面为腰圆形,包括平行段和弧形段,所述平行段位于所述第二挤压部横截面短轴方向两端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挤压部,所述弧形段位于所述第二挤压部横截面的长轴方向两端,且所述弧形段与所述第一挤压部之间留有间隙;
12.挤压所述第二挤压部的所述平行段能够同时挤压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挤压部横截面的长轴方向两端外侧还设有防压板,所述防压板沿着所述第二挤压部横截面的长轴方向向外延伸,且所述防压板远离第二分离部的一端还沿着所述第二挤压部的轴向方向向外延伸,所述防压板还连接至所述第二分离部。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挤压部和所述第二分离部的连接处还设有沿着所述第二挤压部横截面的短轴方向向外扩展的弧形结构,使得所述第一分离部和所述第二分离部分隔开来;
15.所述第一挤压部和所述第一分离部可以为一整体且所述第一分离部远离所述第一挤压部的一侧部分超出所述第二分离部的所述第二开口。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瓶嘴进口端插接于所述内瓶的开口,所述内瓶嘴上还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均沿着所述内瓶嘴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并与所述外瓶嘴内径变化相匹配;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均间隔设置在所述内瓶嘴横截面的周长方向且所述第一挡块的所述第二挡块位置相互错位。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瓶嘴设有抵接件,所述第二分离部对应位置设有抵接槽;抵接件和所述抵接槽相互抵接,使得所述外瓶嘴安装于所述第二分离部;
18.所述外瓶嘴输出端与所述内瓶嘴输出端位于所述包装瓶的同一横截面上。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可移除的瓶盖,所述瓶盖安装于所述瓶嘴远离所述瓶体的一侧,能够关闭所述内瓶嘴输出端和所述外瓶嘴输出端;
20.打开所述瓶盖,挤压所述内瓶和所述外瓶径向抵接的两侧,所述第一物料和所述第二物料在所述瓶嘴处同时流出。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瓶盖上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外瓶嘴输出端的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匹配;
22.所述瓶盖内侧设有朝向所述瓶嘴的瓶塞,所述瓶塞能够插入所述内瓶嘴的输出端。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双出包装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1.双出包装瓶通过挤压内瓶和外瓶的径向两侧抵接处,能够同时挤压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使得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分别从内瓶嘴输出端和外瓶嘴输出端同时流出,使用省力方便并能保持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的活性;
25.2.第一挤压部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二挤压部的横截面为腰圆形,第一挤压部抵接于第二挤压部横截面的短轴方向两端,使得挤压第二挤压部横截面的短轴方向两端的同时能够挤压第一挤压部,结构巧妙,能够同时挤压第一挤压部和第二挤压部,省时省力;
26.3.第二挤压部横截面的长轴方向两端外侧还设有防压板,防止不使用或使用时,挤压到第二挤压部横截面的长轴方向两端,使得未能挤压第一挤压部内的第一容纳腔,避
免出现第二物料挤出而第一物料未挤出;
27.4.第二挤压部和第二分离部的连接处还设有沿着第二挤压部横截面的短轴方向向外扩展的弧形结构,使得第二分离部经过弧形结构后与第一分离部相分离并留有空隙,保证第二物料能够通过;
28.5.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能够保证第一分离部和第二分离部之间留有的空隙保持通畅。
附图说明
29.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30.图1是双出包装瓶的整体图a;
31.图2是双出包装瓶的整体图b;
32.图3是外瓶嘴的结构图;
33.图4是内瓶嘴的安装图;
34.图5是瓶体的整体图a;
35.图6是瓶体的整体图b;
36.图7是瓶体的截面图;
37.图8是瓶盖的结构图。
38.附图标号说明:
39.瓶体1,内瓶11,第一挤压部111,第一分离部112,第一容纳腔113,外瓶12,第二挤压部121,平行段1211,弧形段1212,第二分离部122,抵接槽1221,第二容纳腔123,防压板124,弧形结构125,瓶嘴2,内瓶嘴21,第一挡块211,第二挡块212,外瓶嘴22,抵接件221,第二连接件222,瓶盖3,第一连接件31,瓶塞32。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41.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42.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43.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
的具体含义。
44.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45.参考图2、图5和图7,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出包装瓶,包括瓶体1和瓶嘴2。瓶体1包括外瓶12和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外瓶12内侧的内瓶11,内瓶11具有第一容纳腔113用于容纳第一物料;外瓶12具有第二容纳腔123用于容纳第二物料;内瓶11和外瓶12同一端均设有开口,另一端径向方向的两侧至少部分抵接;瓶嘴2包括外瓶嘴22和内瓶嘴21,外瓶嘴22进口端安装于外瓶12的开口,内瓶嘴21进口端安装于内瓶11的开口,内瓶嘴21相对位于外瓶嘴22内侧且外瓶嘴22输出端和内瓶嘴21输出端位置相对应;挤压内瓶11和外瓶12的抵接处,能够同时挤压第一容纳腔113和第二容纳腔123,使得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分别从内瓶嘴21输出端和外瓶嘴22输出端同时流出。
46.本实施例中,双出包装瓶通过挤压内瓶11和外瓶12的径向两侧抵接处,能够同时挤压第一容纳腔113和第二容纳腔123,使得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分别从内瓶嘴21输出端和外瓶嘴22输出端同时流出,使用省力方便并能保持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的活性,同时相互隔断的第一容纳腔113和第二容纳腔123能够更好地保护敏感药体的保存。
47.具体地,内瓶11包括第一挤压部111和第一分离部112,外瓶12包括第二挤压部121和第二分离部122,第一挤压部111和第二挤压部121在瓶体1的径向方向两侧至少部分抵接;第一分离部112一端连接第一挤压部111,另一端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分离一端连接第二挤压部121,另一端设有与第一开口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开口,第一分离部112设置在第二分离部122内侧且第一分离部112和第二分离部122之间留有空隙。
48.值得注意的是,内瓶11和外瓶12部分抵接且另外部分相互分离,挤压内瓶11和外瓶12的抵接处能够同时挤压第一容纳腔113和第二容纳腔123,使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同时分别挤向内瓶嘴21和外瓶嘴22,并从内瓶嘴21输出端和外瓶嘴22输出端流出瓶体1。
49.进一步地,第一挤压部111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二挤压部121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第一挤压部111抵接于第二挤压部121横截面的短轴方向两端;第一分离部112和第二分离部122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且第一分离部112和第二分离部122共轴设置;挤压第二挤压部121横截面的短轴方向两端能够同时挤压第一容纳腔113和第二容纳腔123。
50.本实施例中,第一挤压部111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二挤压部121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第一挤压部111抵接于第二挤压部121横截面的短轴方向两端,使得挤压第二挤压部121横截面的短轴方向两端的同时能够挤压第一挤压部111,结构巧妙,能够同时挤压第一挤压部111和第二挤压部121,省时省力。同时第二分离部122和第一分离部112均为圆形且第二分离部122的直径大于第一分离部112的直径,更优地第一分离部112和第二分离部122共轴设置,第一分离部112和第二分离部122之间留有等距的间隙。
51.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分离部122应为硬性或半硬性材料,用于防止第二分离部122被挤压变形而导致第二分离部122和第一分离部112之间的间隙被挤压,导致第二物料无法通过。同时第二分离部122和第一分离部112的横截面也为其他形状,只要第一分离部112设置在第二分离部122内侧且第一分离部112和第二分离部122之间留有空隙即可。
52.优选地,参考图5和图7,第一挤压部111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二挤压部121的横截面为腰圆形,包括平行段1211和弧形段1212,平行段1211位于第二挤压部121横截面短轴方向两端并连接于第一挤压部111,弧形段1212位于第二挤压部121横截面的长轴方向两端,且弧形段1212与第一挤压部111之间留有间隙;挤压第二挤压部121横截面的平行段1211能够同时挤压第一容纳腔113和第二容纳腔123。
53.本实施例中,第二挤压部121的横截面为腰圆形,包括平行段1211和弧形段1212,平行段1211位于第二挤压部121横截面短轴方向两端,弧形段1212位于第二挤压部121横截面的长轴方向两端,平行段1211连接第一挤压部111,进一步增大第二挤压部121和第一挤压部111的连接面积,能够更省力更方便地挤压第二挤压部121的同时挤压第一挤压部111。而第二挤压部121分为平行段1211和弧形段1212,也便于开模,同时也便于按压第二挤压部121,使用更省力更方便。具体地,第一挤压部111的横截面和第二挤压部121横截面均还可以是其他形状,比如第一挤压部111的横截面和第二挤压部121横截面均为椭圆形,第一挤压部111横截面的长轴方向两端抵接于第二挤压部121横截面的短轴方向两端等等。
54.值得注意的是,本技术重点保护的是,第一挤压部111和第二挤压部121抵接的形式,即第一挤压部111与第二挤压部121横截面上部分抵接且部分留有间隙,但是第一挤压部111的横截面也不仅局限于为圆形,第二挤压部121的横截面也不仅局限于椭圆形,第一挤压部111的横截面和第二挤压部121的横截面均可为其他规则或不规则形状,只要第一挤压部111和第二挤压部121部分抵接,且第一挤压部111和第二挤压部121另外部分留有间隙,挤压内瓶11和外瓶12的抵接处,能够同时挤压第一容纳腔113和第二容纳腔123即可。
55.进一步地,参考图1,第二挤压部121横截面的长轴方向两端外侧还设有防压板124,防压板124沿着第二挤压部121横截面的长轴方向向外延伸,且防压板124远离第二分离部122的一端还沿着第二挤压部121的轴向方向向外延伸,防压板121还连接至第二分离部122。
56.本实施例中,第二挤压部121横截面的长轴方向两端外侧还设有防压板124,防止不使用或使用时,未挤压第二挤压部121横截面的短轴方向两端,而挤压第二挤压部121横截面的长轴方向两端,使得未能挤压第一挤压部111内的第一容纳腔113,进而避免出现第二物料挤出而第一物料未挤出的情况。同时防压板124也能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增加瓶体1的美观性。
57.具体地,防压板124沿着第二挤压部121横截面的长轴方向向外延伸,防压板124远离第二分离部122的一端还沿着第二挤压部121的轴向方向向外延伸,防压板121还连接至第二分离部122。同时防压板124也应为硬性或半硬性材料,防止防压板121受挤压后变形。防压板121连接至第二分离部122也是为了进一步防止防压板121受挤压后变形,这时候只要第二分离部122不容易变形,就可以对防压板121起到防挤压的作用。
58.值得注意的是,防压板121甚至还可连接第一分离部112,进一步增加防压板121的防压性能。
59.进一步地,参考图6,第二挤压部121和第二分离部122的连接处还设有沿着第二挤压部121横截面的短轴方向向外扩展的弧形结构125,使得第一分离部112和第二分离部122分隔开来;第一挤压部111和第一分离部112可以为一整体且第一分离部112远离第一挤压部111的一侧部分超出第二分离部122的第二开口。
60.本实施例中,第二挤压部121和第二分离部122的连接处还设有沿着第二挤压部121横截面的短轴方向向外扩展的弧形结构125,第一挤压部111和第一分离部112可以为一整体,使得第二分离部122经过弧形结构125后与第一分离部112相分离,第一分离部112和第二分离部122之间留有空隙,保证第二物料能够经过第一分离部112和第二分离部122之间的空隙到达外瓶嘴22和内瓶嘴21之间的间隙并从外瓶嘴22的输出端挤出。
61.具体地,弧形结构125沿着第二挤压部121横截面的短轴方向向外扩展,第二分离端的直径大于第二挤压部121横截面的短轴长度。
62.值得注意的是,本技术也重点保护第二挤压部121上的弧形结构125,弧形结构125沿着第二挤压部121横截面的短轴方向向外扩展并使第二挤压部121的腰圆形或椭圆形横截面转变成第二分离部122的圆形横截面,使得第一分离部112和第二分离部122达到共轴分离的效果。
63.进一步地,参考图3至图5,内瓶嘴21进口端插接于内瓶11的开口,内瓶嘴21上还间隔设置有第一挡块211和第二挡块212,第一挡块211和第二挡块212均沿着内瓶嘴21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并与外瓶嘴22内径变化相匹配;第一挡块211和第二挡块212均间隔设置在内瓶嘴21横截面的周长方向且第一挡块211的第二挡块212位置相互错位。
64.本实施例中,内瓶嘴21进口端插接于内瓶11的开口,使得内瓶嘴21安装于内瓶11。同时第一挡块211和第二挡块212均沿着内瓶嘴21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并与外瓶嘴22内径变化相匹配,能够保持内瓶嘴21和外瓶嘴22之间的间隙,并使第二物料能够到达外瓶嘴22输出端。同时第一挡块211和第二挡块212均间隔设置在内瓶嘴21横截面的周长方向能够进一步保证第一分离部112和第二分离部122之间留有的空隙保持通畅。
65.具体地,内瓶嘴21具有第一流道,第一流道连通内瓶嘴21进口端和内瓶嘴21输出端,使得第一物料能够经过同时第一分离部112和第一流道流出瓶体1。外瓶嘴22具有第二流道,第二流道连通外瓶嘴22进口端和外瓶嘴22输出端,同时内瓶嘴21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挡块211和第二挡块212,第一挡块211和第二挡块212还均间隔设置在内瓶嘴21横截面的周长方向,使得第一挡块211和第二挡块212能够防止内瓶嘴21和外瓶嘴22之间的第二流道因外瓶嘴22的压扁等原因而导致第二流道堵塞,使得第二物料无法到达外瓶嘴22输出端,导致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无法混合。
66.值得注意的是,优选地,第一挡块211和第二挡块212在内瓶嘴21横截面的周长方向上相互错位,即第二挡块212相对设置在相邻第一挡块211之间的间隙处,使得第一挡块211和第二挡块212能够撑起内瓶嘴21和外瓶嘴22之间第二流道的全程,同时还能增加外瓶嘴22的防压扁能力,增强第二流道的通过保护能力。
67.进一步地,外瓶嘴22设有抵接件221,第二分离部122对应位置设有抵接槽1221;抵接件221和抵接槽1221相互抵接,使得外瓶嘴22安装于第二分离部122;外瓶嘴22输出端与内瓶嘴21输出端位于包装瓶的同一横截面上。
68.本实施例中,外瓶嘴22设有抵接件221,第二分离部122对应位置设有抵接槽1221,抵接件221和抵接槽1221相互抵接能够将外瓶嘴22安装于第二分离部122。同时外瓶嘴22输出端与内瓶嘴21输出端位于瓶嘴2的同一横截面上,即外瓶嘴22输出端和内瓶嘴21输出端相互平行,使得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流出外瓶嘴22输出端和内瓶嘴21输出端时,能够快速进行混合。同时使得瓶嘴2的输出端更加平整,使用更舒适。
69.具体地,抵接槽1221设置在第二分离部122的内侧壁,抵接件221设置在外瓶嘴22靠近第二分离部122一端的外侧壁,这样使得第二分离部122和外瓶嘴22视觉效果更整体,不影响包装瓶的整体外观美观性。
70.值得注意的是,本技术的外瓶嘴22和内瓶嘴21安装方式还可以为其他形式,只要外瓶嘴22和内瓶嘴21能够分别安装于第二分离部122和第一分离部112即可。
71.进一步地,参考图8,还包括可移除的瓶盖3,瓶盖3安装于瓶嘴2远离瓶体1的一侧,能够关闭内瓶嘴21输出端和外瓶嘴22输出端;打开瓶盖3,挤压内瓶11和外瓶12径向抵接的两侧,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在瓶嘴2处同时流出。
72.本实施例中,可移除的瓶盖3安装于瓶嘴2远离瓶体1的一侧,能够同时关闭内瓶嘴21输出端和外瓶嘴22输出端,防止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泄露,同时能够使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在未使用状态上相互隔断,防止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相互污染,导致包装瓶失去应有的作用。
73.具体地,瓶盖3上设有第一连接件31,外瓶嘴22输出端的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连接件222,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222相互匹配;瓶盖3内侧设有朝向瓶嘴2的瓶塞32,瓶塞32能够插入内瓶嘴21的输出端。
74.值得注意的是,瓶塞32位于瓶盖3靠近瓶嘴2一侧的中央并与内瓶嘴21输出端位置相对应。
75.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出包装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所述瓶体包括外瓶和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外瓶内侧的内瓶,所述内瓶具有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第一物料;所述外瓶具有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第二物料;所述内瓶和所述外瓶同一端均设有开口,另一端径向方向的两侧至少部分抵接;瓶嘴,所述瓶嘴包括外瓶嘴和内瓶嘴,所述外瓶嘴进口端安装于所述外瓶的开口,所述内瓶嘴进口端安装于所述内瓶的开口,所述内瓶嘴相对位于所述外瓶嘴内侧且所述外瓶嘴输出端和所述内瓶嘴输出端位置相对应;挤压所述内瓶和所述外瓶的抵接处,能够同时挤压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使得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分别从所述内瓶嘴输出端和所述外瓶嘴输出端同时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出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瓶包括第一挤压部和第一分离部,所述外瓶包括第二挤压部和第二分离部,所述第一挤压部和所述第二挤压部在所述瓶体的径向方向两侧至少部分抵接;所述第一分离部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挤压部,另一端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分离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挤压部,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分离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分离部内侧且所述第一分离部和所述第二分离部之间留有空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出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部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二挤压部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第一挤压部抵接于所述第二挤压部横截面的短轴方向两端;所述第一分离部和所述第二分离部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且所述第一分离部和所述第二分离部共轴设置;挤压所述第二挤压部横截面的短轴方向两端能够同时挤压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出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部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二挤压部的横截面为腰圆形,包括平行段和弧形段,所述平行段位于所述第二挤压部横截面短轴方向两端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挤压部,所述弧形段位于所述第二挤压部横截面的长轴方向两端,且所述弧形段与所述第一挤压部之间留有间隙;挤压所述第二挤压部的所述平行段能够同时挤压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出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挤压部横截面的长轴方向两端外侧还设有防压板,所述防压板沿着所述第二挤压部横截面的长轴方向向外延伸,且所述防压板远离所述第二分离部的一端还沿着所述第二挤压部的轴向方向向外延伸,所述防压板还连接至所述第二分离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出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挤压部和所述第二分离部的连接处还设有沿着所述第二挤压部横截面的短轴方向向外扩展的弧形结构,使得所述第一分离部和所述第二分离部分隔开来;所述第一挤压部和所述第一分离部可以为一整体且所述第一分离部远离所述第一挤压部的一侧部分超出所述第二分离部的所述第二开口。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双出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瓶嘴进口端插接于所述内瓶的开口,所述内瓶嘴上还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挡块
和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均沿着所述内瓶嘴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并与所述外瓶嘴内径变化相匹配;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均间隔设置在所述内瓶嘴横截面的周长方向且所述第一挡块的所述第二挡块位置相互错位。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出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瓶嘴设有抵接件,所述第二分离部对应位置设有抵接槽;抵接件和所述抵接槽相互抵接,使得所述外瓶嘴安装于所述第二分离部;所述外瓶嘴输出端与所述内瓶嘴输出端位于所述包装瓶的同一横截面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出包装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移除的瓶盖,所述瓶盖安装于所述瓶嘴远离所述瓶体的一侧,能够关闭所述内瓶嘴输出端和所述外瓶嘴输出端;打开所述瓶盖,挤压所述内瓶和所述外瓶径向抵接的两侧,所述第一物料和所述第二物料在所述瓶嘴处同时流出。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出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上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外瓶嘴输出端的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匹配;所述瓶盖内侧设有朝向所述瓶嘴的瓶塞,所述瓶塞能够插入所述内瓶嘴的输出端。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包装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双出包装瓶,包括瓶体和瓶嘴,瓶体包括外瓶和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外瓶内侧的内瓶,内瓶具有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第一物料;外瓶具有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第二物料;内瓶和外瓶同一端均设有开口,另一端径向方向的两侧至少部分抵接;瓶嘴包括外瓶嘴和内瓶嘴,外瓶嘴进口端安装于外瓶的开口,内瓶嘴进口端安装于内瓶的开口,内瓶嘴相对位于外瓶嘴内侧且外瓶嘴输出端和内瓶嘴输出端位置相对应。本发明的双出包装瓶通过挤压内瓶和外瓶的径向两侧抵接处,能够同时挤压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使得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分别从内瓶嘴输出端和外瓶嘴输出端同时流出,使用省力方便并能保持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的活性。的活性。的活性。


技术研发人员:郗大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郗大伟
技术研发日:2023.06.13
技术公布日:2023/9/2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