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聚乳酸复合材料内饰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9
阅读:84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汽车内饰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聚乳酸复合材料内饰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2.汽车内饰主要指汽车车厢内部的产品,包括汽车方向盘套、汽车坐垫,汽车脚垫、汽车香水、汽车挂件、内部摆件、收纳箱等等都是汽车内饰产品,而近年来,汽车厂家多使用聚乳酸等生物降解材料来制造生产汽车内饰,而在进行聚乳酸复合材料生产时,通常会利用开炼机来对材料进行炼合,开炼机有两个水平排列的辊筒,在混炼时胶料会沿着开炼机辊筒转动方向生产周向流动,但是开炼机在混炼时较少有轴向流动,影响混炼效果,并且沿周向流动的物料也仅为层流,因此大约在胶片厚度约1/3处的紧贴前辊筒表面的胶层不能产生流动而成为“死层”或“呆滞层”,需要对开炼机上的胶片进行切割翻炼,这一过程大多由使用人员手动对包在开炼机上的辊筒进行割胶后扒胶进行翻炼,使用人员操作不当手部等处易被辊筒卷入,较为危险且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聚乳酸复合材料内饰生产装置,通过启动一个切割机构切割辊筒上的胶片,而后利用夹持机构将胶片输送到压动机构处,压动机构对胶片第一次压动混合后并将其输送到混合机构内,而后混合机构启动对胶片进行第二次压动混合后,将胶片塑型后缠绕到缠绕机构处,使原本位于辊筒不同位置的胶片缠绕到缠绕机构同一曲面上,而后启动另一个切割机构对缠绕的胶片切割,并启动均摊机构,将缠绕机构上的胶片再一次压动混合,从而提高开炼机炼合效果,并便于使用人员使用。
4.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汽车聚乳酸复合材料内饰生产装置,包括开炼机,且开炼机内部设置有两个平行布置的辊筒,所述开炼机一侧设置有u型架,且u型架两臂之间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一侧设置有压动机构,且压动机构下方设置有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下方设置有缠绕机构,且一个辊筒与缠绕机构一侧均配套设置有切割机构,所述缠绕机构下方设置有均摊机构;
6.所述夹持机构包括l型架,且l型架固定连接于u型架两臂之间,所述l型架长臂顶面滑动卡接有卡接导轨,且卡接导轨内部设置有多个夹杆,其中,位于中部的一个夹杆底端固定卡接于卡接导轨内部,其他夹杆底端均滑动卡接于卡接导轨内部,所述l型架短臂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电动推杆,且多个电动推杆的活动端均与卡接导轨一侧固定连接。
7.进一步在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夹杆底端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回弹弹簧,且多个回弹弹簧均位于卡接导轨内部,位于中部的一个夹杆相对两侧均设置有连接绳,且两个连接绳相背离一端均依次贯穿相邻夹杆,两个所述连接绳相背离一端分别与位于两端处的两个夹
杆底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绳相邻一端均贯穿卡接导轨一侧,所述l型架短臂一侧固定连接有u型座,且u型座两臂之间转动连接有收卷辊,所述u型座一臂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贯穿u型座一臂并与收卷辊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收卷辊外侧壁固定缠绕有收卷绳,且收卷绳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板,两个所述连接绳相邻一端均与导板一侧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在于:所述压动机构包括两个转辊,且两个转辊内部均固定套接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均转动连接于u型架两臂之间,且两个转轴一端均贯穿u型架一臂并固定套接有驱动齿轮,两个所述转辊呈竖向平行布置,所述u型架一臂固定连接有动力电机,且动力电机的电机轴与一个转轴一端固定连接,位于下方的转辊一侧设置有连接板,且连接板滑动连接于u型架两臂之间,所述连接板顶面一侧边固定连接有两个框体,所述u型架两臂相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驱动推杆,且两个驱动推杆的活动端分别与两个框体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框体内部均滑动套接有滑板,两个所述滑板相邻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压板,且两个滑板之间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支杆,且两个支杆一端分别与两个压板顶面转动连接,所述u型架两臂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位于两个压板上方,两个所述框体上方设置有u型板,且u型板两臂一端分别与两个框体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绳,且拉绳一端贯穿u型板一侧顶面并与连接块顶面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在于:所述混合机构包括板体,且板体固定连接于u型架两臂之间,所述板体顶面设置有软质料斗,且软质料斗底端开口处固定连接有硬质管道,所述板体底面固定连接有空心壳,且空心壳内部转动套接有主齿轮,所述硬质管道底端贯穿板体底面与空心壳底面,且硬质管道外侧壁与板体底面与空心壳底面转动连接,所述硬质管道外侧壁与主齿轮内侧壁固定套接,所述板体顶面固定连接有主电机,且主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有副齿轮,所述主齿轮与副齿轮相啮合。
10.进一步在于:所述u型架两臂相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镜像对称布置的l型限位板,且四个l型限位板短臂顶面均开设有卡槽,分别位于u型架两臂并平行的两个卡槽之间均设置有移动板,两个所述移动板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卡槽可拆卸卡接,其中,一个移动板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插杆、另一个移动板一侧两端均开设有插孔,插杆活动插接于相邻插孔内部,两个所述移动板均活动嵌入u型架同一壁的两个l型限位板长臂之间,所述u型架两臂相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副电机,且两个副电机电机轴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两个所述移动板下方设置有两个旋合块,且两个旋合块两端均转动连接联动杆,位于同一个旋合块上的两个联动杆一端分别与两个移动板底面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旋合块顶面均开设有螺纹孔,且两个螺纹孔内侧壁分别与两个螺纹杆外层被相旋合,所述u型架两臂相邻一侧均位于相邻的两个l型限位板上方处固定连接有挡板。
11.进一步在于:所述板体顶面中部开设有两个导向槽,且板体顶面设置有两个托壳,两个所述托壳底端分别滑动卡接于两个导向槽内部,且两个托壳相背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两个所述复位弹簧相背离一端分别与板体相对两侧固定连接。
12.进一步在于:所述缠绕机构包括安装板,且安装板一端固定连接于u型架一侧,所述安装板顶面设置有圆辊,所述u型架相对两侧均开设有贯穿口,且圆辊外侧壁与一个贯穿口内侧壁滑动套接,所述安装板顶面滑动卡接有滑动板,且滑动板顶面固定连接有辅助电机,所述辅助电机的电机轴与圆辊一端固定连接,所述u型架另一臂一侧固定连接有气缸,
且气缸的活动端贯穿另一个贯穿口并与圆辊另一端转动连接。
13.进一步在于:所述切割机构包括卡轨,且卡轨内部滑动卡接有卡接刀座,所述卡轨一侧开设有连通槽,且卡轨一侧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转轮,两个所述转轮外层壁之间转动套接有转动环带,所述卡接刀座一端贯穿连通槽并与转动环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卡轨一侧固定连接有一号电机,且一号电机的电机轴与一个转轮一侧中心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切割机构上的卡轨分别位于一个辊筒一侧处与圆辊一侧处,所述固定板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滑轨,且固定板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气动推杆,所述气动推杆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且连接架滑动连接于两个滑轨之间,所述连接架与位于一个辊筒一侧处的卡轨固定连接,位于圆辊一侧处的卡轨固定连接于u型架两臂之间。
14.进一步在于:所述均摊机构包括两个连接轨道,且两个连接轨道相邻一侧均设置有滑行板,两个所述滑行板相背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卡接于相邻连接轨道内部的旋合卡块,两个所述滑行板相邻一侧之间转动连接有两个挤压辊,且两个挤压辊外侧壁一端均固定套接有齿环,两个所述齿环相互啮合,一个滑行板底面固定连接有二号电机,且二号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一个齿环相啮合,两个所述滑行板相邻一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刮板,且两个刮板分别与两个挤压辊外侧壁相贴靠,两个所述连接轨道内部两端之间均转动连接有螺杆,两个所述旋合卡块一侧均开设有旋接孔,且两个螺杆外侧壁分别与相邻旋接孔内侧壁旋合连接,两个所述螺杆一端均贯穿相邻连接轨道一端并固定套接有皮带轮,且一个连接轨道一端固定连接有三号电机,所述三号电机电机轴与一个螺杆一端固定连接,且两个皮带轮外侧壁之间转动套接有传动皮带,所述u型架相对两侧均开设有弧形槽,且u型架相对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臂,两个所述转臂一端均贯穿相邻弧形槽,且两个转臂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轨道相背离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u型架相对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号摆动缸,且两个一号摆动缸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转臂另一端固定连接。
15.进一步在于:所述均摊机构配套设置有移动机构;
16.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两个固定轨道,且两个固定轨道分别固定连接于u型架两臂顶端,两个所述固定轨道之间设置有移动架,且移动架两端分别滑动卡接于两个固定轨道内部,两个所述固定轨道内部两端之间均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移动架两端均开设有旋合孔,且两个旋合孔内侧壁均与相邻丝杆外侧壁相旋合,两个所述丝杆一端均贯穿相邻固定轨道一端并固定连接有传动轮,且两个传动轮外侧壁之间转动套接有转动皮带,一个固定轨道一端固定连接有五号电机,且五号电机的电机轴与一个丝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架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凸板,且两个凸板之间转动连接有收卷杆,所述收卷杆外侧壁固定缠绕有两个吊绳,且两个吊绳一端均贯穿移动架,两个所述吊绳一端为分叉结构,所述移动架下方设置有吊板,且两个吊绳一端均与吊板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吊板底面相对两侧边均转动连接有夹板,且吊板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二号摆动缸,两个所述二号摆动缸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夹板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架顶面固定连接有四号电机,且四号电机的电机轴贯穿相邻凸板并与收卷杆一端固定连接。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8.1、通过启动一个切割机构切割辊筒上的胶片,而后利用夹持机构将胶片输送到压动机构处,使压动机构对胶片进行第一次压动混合,将胶片压动塑型,提高胶片各处的混合
效果,并将其输送到混合机构内,而后混合机构启动对胶片进行第二次压动混合,使胶片进一步塑型后缠绕到缠绕机构处,使原本位于辊筒不同位置的胶片缠绕到缠绕机构同一曲面上,而后启动另一个切割机构对缠绕的胶片切割,并启动均摊机构,将缠绕机构上的胶片再一次压动混合,并使这些原本位于辊筒不同位置的胶片被压在一起,而后将其投入开炼机继续炼合,从而提高开炼机炼合效果,并便于使用人员使用。
19.2、通过启动靠近辊筒的一号电机通过转动环带带动两个转轮转动,使转动环带拉动卡接刀座移动使其上的刀片切割辊筒上胶片,而后启动多个电动推杆带动多个夹杆贴靠胶片,再启动驱动电机带动收卷辊转动,便可以回拉收卷绳带动导板移动,使导板拉动两个连接绳并带动位于两端的两个夹杆抵触相邻的其他夹杆均向位于中部的夹杆移动,从而使多个夹杆带动胶片端部聚拢,使胶片便于被压动机构卷入,同时可将胶片端部夹皱,而后启动动力电机通过两个驱动齿轮带动两个转辊转动,使两个转动的转辊将变厚的胶片端部卷入压动,使胶片皱缩处经过压动进行混合,启动两个驱动推杆,拉动连接板带动两个压板将两个转辊间的胶片拉出,同时u型板随连接板同步移动,从而使穿过u型板的拉绳一端因u型板移动而上升,使连接块带动两个支杆上移并拉动两个压板相向压动所夹持的胶片,使胶片混合更加均匀,并对胶片进行塑形,使其变为更加细长的状态;
20.3、启动主电机,使副齿轮带动主齿轮转动,使主齿轮通过硬质管道带动软质料斗转动,使细长胶片随着软质料斗的转动而盘在软质料斗内部,从而使软质料斗内部的胶片分布较为均匀,再启动两个副电机带动两个螺纹杆转动,从而控制两个旋合块带动相邻的联动杆转动,并使联动杆拉动两个移动板相向移动,控制两个移动板将软质料斗顶部开口夹起封闭后,随着旋合块的继续移动,使两个移动板压动顶部开口封闭的软质料斗,使其内部的胶片经过挤压而从硬质管道处流出,使胶片堆积后进行压动,提高胶片混合效果,同时启动气缸拉动圆辊移动,并启动辅助电机带动圆辊转动,使经过硬质管道被挤出的胶片绕圆辊呈螺旋状盘绕其上,使原先分别包在辊筒不同处的胶片呈圆柱状缠绕在圆辊不同位置,并使这些胶片处于圆辊的外侧壁处,从而对胶片进行收集和聚合;
21.4、而后启动位于圆辊处的切割机构将其切割,再启动二号电机通过传动齿轮和两个齿环带动两个挤压辊转动,从而将落在两个挤压辊上的胶片重新挤压成片,使原先包在辊筒上不同处的胶片被压动一起成片状,从而提高胶片的混合效果,在胶片被压至末端时,可以启动三号电机通过传动皮带和皮带轮带动两个螺杆同步转动,从而通过两个螺杆带动两个滑行板移动,使两个挤压辊随滑行板移动而使被重新压成片的胶片末端落在圆辊一侧,而后通过启动五号电机带动收卷杆转动便可以控制吊板的高度,通过启动四号电机通过转动皮带和传动轮便可以带动两个丝杆同步转动,从而控制移动架的位置,通过调节移动架的位置和吊板的高度,使吊板先移动到被重新挤压成片的胶片上方,并利用两个二号摆动缸控制两个夹板将重新压片的胶片夹到开炼机两个辊筒处重新炼合。
附图说明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23.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发明中夹持机构与u型架位置关系示意图;
25.图3是本发明中夹持机构与切割机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发明中夹持机构结构爆炸图;
27.图5是本发明中切割机构结构爆炸图;
28.图6是本发明中压动机构、混合机构和缠绕机构位置关系示意图;
29.图7是本发明中压动机构和混合机构结构示意图;
30.图8是本发明中混合机构结构爆炸图;
31.图9是本发明中缠绕机构、均摊机构和移动机构位置关系示意图;
32.图10是本发明中均摊机构和移动机构结构爆炸图;
33.图11是本发明中均摊机构结构示意图;
34.图12是本发明中u型架内部位置关系侧视图。
35.图中:100、开炼机;110、辊筒;200、u型架;201、贯穿口;202、弧形槽;300、夹持机构;310、l型架;320、卡接导轨;321、电动推杆;330、夹杆;331、回弹弹簧;332、连接绳;333、导板;340、u型座;341、收卷辊;342、收卷绳;350、驱动电机;400、压动机构;410、转辊;411、驱动齿轮;420、动力电机;430、连接板;440、框体;441、滑板;442、压板;443、u型板;450、连接块;451、支杆;460、固定板;461、拉绳;462、滑轨;470、驱动推杆;500、混合机构;510、板体;511、导向槽;520、软质料斗;521、硬质管道;530、空心壳;531、主齿轮;540、主电机;541、副齿轮;550、l型限位板;551、卡槽;552、挡板;560、移动板;561、联动杆;562、旋合块;564、插杆;565、插孔;570、副电机;571、螺纹杆;580、托壳;581、复位弹簧;600、缠绕机构;610、安装板;620、圆辊;630、气缸;640、滑动板;641、辅助电机;700、切割机构;710、卡轨;711、连通槽;720、卡接刀座;730、转轮;731、转动环带;740、一号电机;750、气动推杆;751、连接架;800、均摊机构;810、连接轨道;820、滑行板;821、旋合卡块;830、挤压辊;831、齿环;840、二号电机;841、传动齿轮;850、螺杆;851、三号电机;860、转臂;861、一号摆动缸;870、刮板;900、移动机构;910、固定轨道;920、移动架;921、旋合孔;930、丝杆;931、五号电机;940、收卷杆;941、吊绳;942、四号电机;950、吊板;951、夹板;952、二号摆动缸。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7.请参阅图1-12所示,一种汽车聚乳酸复合材料内饰生产装置,包括开炼机100,且开炼机100内部设置有两个平行布置的辊筒110,开炼机100一侧设置有u型架200,且u型架200两臂之间设置有夹持机构300,夹持机构300一侧设置有压动机构400,且压动机构400下方设置有混合机构500,混合机构500下方设置有缠绕机构600,且一个辊筒110与缠绕机构600一侧均配套设置有切割机构700,缠绕机构600下方设置有均摊机构800;
38.夹持机构300包括l型架310,且l型架310固定连接于u型架200两臂之间,l型架310长臂顶面滑动卡接有卡接导轨320,且卡接导轨320内部设置有多个夹杆330,其中,位于中部的一个夹杆330底端固定卡接于卡接导轨320内部,其他夹杆330底端均滑动卡接于卡接导轨320内部,l型架310短臂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电动推杆321,且多个电动推杆321的活动端均与卡接导轨320一侧固定连接,在开炼机100启动后,需要对包在辊筒110上胶片进行包
辊割胶时,可以启动一个辊筒110一侧的切割机构700对辊筒110上的胶片进行切割,而后启动多个电动推杆321,使卡接导轨320靠近辊筒110上被切割的胶片,并使多个夹杆330贴靠辊筒110上的胶片,继而将两端处的夹杆330向位于中部的夹杆330推动,使多个夹杆330均向中部夹杆330处靠拢,使夹杆330移动时同步带动夹杆330与胶片贴靠处同步靠拢,使辊筒110上的胶片自然皱缩,而后启动电动推杆321复位,使多个夹杆330夹住胶片向压动机构400移动即可使皱缩胶片被卷入压动机构400,从而使胶片可以被拢起,经过压动提高其混合效果。
39.任意两个相邻的夹杆330底端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回弹弹簧331,且多个回弹弹簧331均位于卡接导轨320内部,位于中部的一个夹杆330相对两侧均设置有连接绳332,且两个连接绳332相背离一端均依次贯穿相邻夹杆330,两个连接绳332相背离一端分别与位于两端处的两个夹杆330底端固定连接,两个连接绳332相邻一端均贯穿卡接导轨320一侧,l型架310短臂一侧固定连接有u型座340,且u型座340两臂之间转动连接有收卷辊341,u型座340一臂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350,且驱动电机350的电机轴贯穿u型座340一臂并与收卷辊341一端固定连接,收卷辊341外侧壁固定缠绕有收卷绳342,且收卷绳342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板333,两个连接绳332相邻一端均与导板333一侧固定连接,通过启动驱动电机350带动收卷辊341转动,便可以回拉收卷绳342带动导板333移动,使导板333拉动两个连接绳332并带动位于两端的两个夹杆330抵触相邻的其他夹杆330均向位于中部的夹杆330移动,从而使多个夹杆330带动胶片端部聚拢,而后待启动驱动电机350放出收卷绳342后,两个相邻夹杆330之间的回弹弹簧331复位弹力而自动复位,从而可以自动控制夹杆330夹持聚拢胶片,并使胶片皱缩。
40.压动机构400包括两个转辊410,且两个转辊410内部均固定套接有转轴,两个转轴均转动连接于u型架200两臂之间,且两个转轴一端均贯穿u型架200一臂并固定套接有驱动齿轮411,两个转辊410呈竖向平行布置,u型架200一臂固定连接有动力电机420,且动力电机420的电机轴与一个转轴一端固定连接,位于下方的转辊410一侧设置有连接板430,且连接板430滑动连接于u型架200两臂之间,连接板430顶面一侧边固定连接有两个框体440,u型架200两臂相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驱动推杆470,且两个驱动推杆470的活动端分别与两个框体440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框体440内部均滑动套接有滑板441,两个滑板441相邻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压板442,且两个滑板441之间设置有连接块450,连接块450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支杆451,且两个支杆451一端分别与两个压板442顶面转动连接,u型架200两臂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60,且固定板460位于两个压板442上方,两个框体440上方设置有u型板443,且u型板443两臂一端分别与两个框体440顶面固定连接,固定板460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绳461,且拉绳461一端贯穿u型板443一侧顶面并与连接块450顶面固定连接,通过启动动力电机420带动一个转轴转动,使一个转轴通过两个驱动齿轮411带动两个转辊410转动,待电动推杆321带动多个夹杆330靠近两个转辊410后,由于胶片端部皱缩而变厚,从而使两个转动的转辊410将变厚的胶片端部卷入压动,使胶片皱缩处经过压动进行混合,再往复启动夹持机构300向两个转辊410处输料,而后启动两个驱动推杆470,驱动推杆470可为电动或气动的自动推杆,两个压板442的端部有较短的一截位于两个转辊410之间,通过两个驱动推杆470拉动连接板430带动两个框体440和两个压板442同步移动,使两个压板442将两个转辊410间的胶片拉出,同时u型板443随连接板430同步移动,从而使穿过u型板443的拉绳461一
端因u型板443移动而上升,使连接块450带动两个支杆451上移并拉动两个压板442相向压动所夹持的胶片,使胶片混合更加均匀,并对胶片进行塑形,使其变为更加细长的状态。
41.混合机构500包括板体510,且板体510固定连接于u型架200两臂之间,板体510顶面设置有软质料斗520,且软质料斗520底端开口处固定连接有硬质管道521,板体510底面固定连接有空心壳530,且空心壳530内部转动套接有主齿轮531,硬质管道521底端贯穿板体510底面与空心壳530底面,且硬质管道521外侧壁与板体510底面与空心壳530底面转动连接,硬质管道521外侧壁与主齿轮531内侧壁固定套接,板体510顶面固定连接有主电机540,且主电机540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有副齿轮541,主齿轮531与副齿轮541相啮合,经过两个转辊410和两个压板442的压动,使变得更加细长的胶片被两个压板442投入软质料斗520,而后启动主电机540,使副齿轮541带动主齿轮531转动,使主齿轮531通过硬质管道521带动软质料斗520转动,使细长胶片随着软质料斗520的转动而盘在软质料斗520内部,从而使软质料斗520内部的胶片分布较为均匀。
42.u型架200两臂相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镜像对称布置的l型限位板550,且四个l型限位板550短臂顶面均开设有卡槽551,分别位于u型架200两臂并平行的两个卡槽551之间均设置有移动板560,两个移动板560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卡槽551可拆卸卡接,其中,一个移动板560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插杆564、另一个移动板560一侧两端均开设有插孔565,插杆564活动插接于相邻插孔565内部,两个移动板560均活动嵌入u型架200同一壁的两个l型限位板550长臂之间,u型架200两臂相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副电机570,且两个副电机570电机轴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571,两个移动板560下方设置有两个旋合块562,且两个旋合块562两端均转动连接联动杆561,位于同一个旋合块562上的两个联动杆561一端分别与两个移动板560底面转动连接,两个旋合块562顶面均开设有螺纹孔,且两个螺纹孔内侧壁分别与两个螺纹杆571外层被相旋合,u型架200两臂相邻一侧均位于相邻的两个l型限位板550上方处固定连接有挡板552,待软质料斗520内部胶片堆积一定数量后,启动两个副电机570带动两个螺纹杆571转动,从而控制两个旋合块562带动相邻的联动杆561转动,从而使两个旋合块562通过相邻的联动杆561拉动两个移动板560相向移动,使两个移动板560上的插杆564先行插入相邻的插孔565内部保持平行,而后两个旋合块562继续移动带动两个移动板560相贴靠并使两个移动板560将软质料斗520顶部开口夹起封闭,并使两个移动板560移出相邻的卡槽551内部,而后随着旋合块562的继续移动,使两个移动板560压动顶部开口封闭的软质料斗520,使其内部的胶片经过挤压而从硬质管道521处流出,使胶片堆积后进行压动,提高胶片混合效果。
43.板体510顶面中部开设有两个导向槽511,且板体510顶面设置有两个托壳580,两个托壳580底端分别滑动卡接于两个导向槽511内部,且两个托壳580相背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581,两个复位弹簧581相背离一端分别与板体510相对两侧固定连接,托壳580合拢起来为圆台状,且托壳580的边缘为圆角状,而两个移动板560的中部有凸起物,在两个移动板560压动时可以通过凸起物挤开两个托壳580下压软质料斗520,使软质料斗520内部物料进行更充分的压动,使内部物料混合,同时,两个托壳580在两个移动板560复位后可以被相邻复位弹簧581顶动复位,使两个托壳580合拢对软质料斗520进行承托,避免软质料斗520内部被胶片填充而增重倾倒或歪斜。
44.缠绕机构600包括安装板610,且安装板610一端固定连接于u型架200一侧,安装板
610顶面设置有圆辊620,u型架200相对两侧均开设有贯穿口201,且圆辊620外侧壁与一个贯穿口201内侧壁滑动套接,安装板610顶面滑动卡接有滑动板640,且滑动板640顶面固定连接有辅助电机641,辅助电机641的电机轴与圆辊620一端固定连接,u型架200另一臂一侧固定连接有气缸630,且气缸630的活动端贯穿另一个贯穿口201并与圆辊620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胶片通过硬质管道521落下时,胶片被挤压呈均匀的圆柱状,在胶片落下时,启动气缸630拉动圆辊620移动,同时启动辅助电机641带动圆辊620转动,使经过硬质管道521被挤出的胶片绕圆辊620呈螺旋状盘绕其上,使原先分别包在辊筒110不同处的胶片呈圆柱状缠绕在圆辊620不同位置,并使这些胶片处于圆辊620的外侧壁处,从而对胶片进行收集和聚合。
45.切割机构700包括卡轨710,且卡轨710内部滑动卡接有卡接刀座720,卡轨710一侧开设有连通槽711,且卡轨710一侧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转轮730,两个转轮730外层壁之间转动套接有转动环带731,卡接刀座720一端贯穿连通槽711并与转动环带731一侧固定连接,卡轨710一侧固定连接有一号电机740,且一号电机740的电机轴与一个转轮730一侧中心固定连接,两个切割机构700上的卡轨710分别位于一个辊筒110一侧处与圆辊620一侧处,固定板460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滑轨462,且固定板460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气动推杆750,气动推杆750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751,且连接架751滑动连接于两个滑轨462之间,连接架751与位于一个辊筒110一侧处的卡轨710固定连接,位于圆辊620一侧处的卡轨710固定连接于u型架200两臂之间,通过启动一号电机740便可以通过转动环带731同步带动两个转轮730转动,使转动环带731拉动卡接刀座720移动,卡接刀座720的另一端设置有刀片,使刀片移动对辊筒110或圆辊620上胶片进行横向切割,而靠近一个辊筒110上的卡接刀座720可以被气动推杆750带动靠近辊筒110或远离辊筒110,从而使刀片不易影响辊筒110上包辊的胶片。
46.均摊机构800包括两个连接轨道810,且两个连接轨道810相邻一侧均设置有滑行板820,两个滑行板820相背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卡接于相邻连接轨道810内部的旋合卡块821,两个滑行板820相邻一侧之间转动连接有两个挤压辊830,且两个挤压辊830外侧壁一端均固定套接有齿环831,两个齿环831相互啮合,一个滑行板820底面固定连接有二号电机840,且二号电机840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841,传动齿轮841与一个齿环831相啮合,两个滑行板820相邻一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刮板870,且两个刮板870分别与两个挤压辊830外侧壁相贴靠,两个连接轨道810内部两端之间均转动连接有螺杆850,两个旋合卡块821一侧均开设有旋接孔,且两个螺杆850外侧壁分别与相邻旋接孔内侧壁旋合连接,两个螺杆850一端均贯穿相邻连接轨道810一端并固定套接有皮带轮,且一个连接轨道810一端固定连接有三号电机851,三号电机851电机轴与一个螺杆850一端固定连接,且两个皮带轮外侧壁之间转动套接有传动皮带,u型架200相对两侧均开设有弧形槽202,且u型架200相对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臂860,两个转臂860一端均贯穿相邻弧形槽202,且两个转臂860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轨道810相背离一侧固定连接,两个u型架200相对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号摆动缸861,且两个一号摆动缸861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转臂860另一端固定连接,通过启动靠近圆辊620处的切割机构700,使其上的刀片将缠绕在圆辊620上的胶片切断,而后随着圆辊620转动,胶片落向两个挤压辊830之间,而后启动二号电机840带动传动齿轮841转动,使传动齿轮841带动两个齿环831同步异向转动,从而将落在两个挤压辊830上的胶片重新挤压成片,并且胶片因刮板870阻挡而不易包在挤压辊830上,使原先包在辊筒110上不同
处的胶片被压动一起成片状,从而提高胶片的混合效果,在胶片被压至末端时,可以启动三号电机851通过传动皮带和皮带轮带动两个螺杆850同步转动,从而通过两个螺杆850带动两个滑行板820移动,使两个挤压辊830随滑行板820移动而使被重新压成片的胶片末端落在圆辊620一侧。
47.均摊机构800配套设置有移动机构900;
48.移动机构900包括两个固定轨道910,且两个固定轨道910分别固定连接于u型架200两臂顶端,两个固定轨道910之间设置有移动架920,且移动架920两端分别滑动卡接于两个固定轨道910内部,两个固定轨道910内部两端之间均转动连接有丝杆930,移动架920两端均开设有旋合孔921,且两个旋合孔921内侧壁均与相邻丝杆930外侧壁相旋合,两个丝杆930一端均贯穿相邻固定轨道910一端并固定连接有传动轮,且两个传动轮外侧壁之间转动套接有转动皮带,一个固定轨道910一端固定连接有五号电机931,且五号电机931的电机轴与一个丝杆930一端固定连接,移动架920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凸板,且两个凸板之间转动连接有收卷杆940,收卷杆940外侧壁固定缠绕有两个吊绳941,且两个吊绳941一端均贯穿移动架920,两个吊绳941一端为分叉结构,移动架920下方设置有吊板950,且两个吊绳941一端均与吊板950顶面固定连接,吊板950底面相对两侧边均转动连接有夹板951,且吊板950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二号摆动缸952,两个二号摆动缸952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夹板951一端固定连接,移动架920顶面固定连接有四号电机942,且四号电机942的电机轴贯穿相邻凸板并与收卷杆940一端固定连接,通过启动五号电机931带动收卷杆940转动便可以控制吊板950的高度,通过启动四号电机942通过转动皮带和传动轮便可以带动两个丝杆930同步转动,从而控制移动架920的位置,通过调节移动架920的位置和吊板950的高度,使吊板950先移动到被重新挤压成片的胶片上方,两个二号摆动缸952位于两个夹板951一端的顶部,使二号摆动缸952输出端转动时可带动相邻夹板951转动,而后启动两个二号摆动缸952带动两个夹板951相向转动,使两个夹板951夹持被重新挤压成片的胶片,而后通过移动吊板950和移动架920位置,使重新被挤压成片的胶片重新落到开炼机100的两个辊筒110之间,而在物料完成炼合,需要将其落到传送带上时,可启动两个一号摆动缸861带动两个转臂860转动从而带动两个连接轨道810沿弧形槽202转动至压动机构400一侧,并使两个挤压辊830靠近传送带,而后启动靠近辊筒110的切割机构700将包在辊筒110上的胶片切下,继而启动夹持机构300和压动机构400将胶片输送,而后利用移动机构900将胶片端部夹持输送到两个挤压辊830处将胶片重新压成片后使片自然落到传送带上,完成落料作业。
49.工作原理:使用时,在开炼机100启动后,需要对包在辊筒110上胶片进行包辊割胶时,通过启动气动推杆750推动相邻的切割机构700靠近辊筒110,而后启动该切割机构700上的一号电机740便可以通过转动环带731同步带动两个转轮730转动,使转动环带731拉动卡接刀座720移动,卡接刀座720的另一端设置有刀片,使刀片移动对辊筒110或圆辊620上胶片进行横向切割,而后启动多个电动推杆321,使卡接导轨320靠近辊筒110上被切割的胶片,而后启动驱动电机350带动收卷辊341转动,便可以回拉收卷绳342带动导板333移动,使导板333拉动两个连接绳332并带动位于两端的两个夹杆330向位于中部的夹杆330移动,并使位于两端处的两个夹杆330在移动过程中不断抵触与位于中部夹杆330之间的夹杆330向中部夹杆330位置靠拢,从而使多个夹杆330均带动与胶片贴靠处向位于中部的夹杆330方向移动,使辊筒110上的胶片自然皱缩,并使两个相邻夹杆330夹住胶片皱缩处,启动电动推
杆321复位,使多个夹杆330夹住胶片向压动机构400移动,而后启动驱动电机350放出收卷绳342,两个相邻夹杆330之间的回弹弹簧331带动相邻夹杆330复位,从而使两个连接绳332拉动导板333复位,并使多个夹杆330松开夹持的胶片。
50.通过启动动力电机420带动一个转轴转动,使一个转轴通过两个驱动齿轮411带动两个转辊410同步异向转动,待启动多个电动推杆321带动多个夹杆330靠近两个转辊410后,由于胶片端部皱缩而变厚,并且胶片由于有一定粘性而不易随夹杆330松开而被展开,从而使两个转辊410将变厚的胶片端部卷入两个转辊410之间,进行压动,使胶片皱缩处经过压动进行混合,待胶片端部进入两个转辊410之间后,启动驱动电机350放出收卷绳342,使多个夹杆330放开胶片,而后电动推杆321再次启动,将多个夹杆330推动贴靠胶片,而后继续聚拢夹持胶片其他部分往两个转辊410方向移动,使进入两个转辊410之间的胶片始终处于皱缩状态并增厚,从而便于被两个转辊410卷入,而后启动两个驱动推杆470,两个压板442的端部有较短的一截位于两个转辊410之间,通过两个驱动推杆470拉动连接板430移动,使连接板430带动框体440而后两个压板442同步移动,使两个压板442将两个转辊410间的胶片同步拉出,使位于两个转辊410间被压动的胶片不易包在两个转辊410上,两个压板442随连接板430移动时,会带动u型板443移动,从而使穿过u型板443的拉绳461一端因u型板443移动而上升,从而带动连接块450上移,使两个支杆451一端相互靠近,从而使两个支杆451带动两个压板442相向压动所夹持的胶片,使胶片混合更加均匀,并对胶片进行塑形,使其变为更加细长的状态,而后待被两个压板442拉动的胶片移动到混合机构500上方后,两个驱动推杆470逐渐复位,并带动两个压板442逐渐复位,同时使连接块450逐渐复位,从而使两个压板442松开夹持的胶片,使胶片落入混合机构500,而后往复启动两个驱动推杆470拉动连接板430往复移动,使两个压板442重复将两个转辊410间的胶片拉出压动后投入混合机构500这一过程。
51.经过两个转辊410和两个压板442的压动,使变得更加细长的胶片被两个压板442投入软质料斗520,而后启动主电机540,使副齿轮541带动主齿轮531转动,使主齿轮531通过硬质管道521带动软质料斗520转动,使细长胶片随着软质料斗520的转动而盘在软质料斗520内部,从而使软质料斗520内部的胶片分布较为均匀,而胶片流动性较差,不易自然从硬质管道521内部流出。
52.待软质料斗520内部胶片堆积一定数量后,启动两个副电机570,使两个螺纹杆571转动并带动相邻的旋合块562移动,使两个旋合块562带动相邻的联动杆561转动,从而使两个旋合块562通过相邻的联动杆561拉动两个移动板560相向移动,使两个移动板560上的插杆564先行插入相邻的插孔565内部,使两个移动板560保持平行,而后随着两个旋合块562继续移动,带动两个移动板560相贴靠并使两个移动板560将软质料斗520顶部开口夹起封闭,而后在软质料斗520顶部开口封闭时,关闭开炼机100、夹持机构300和压动机构400,暂停对软质料斗520输料,同时两个移动板560移出相邻的卡槽551内部并使两个移动板560位于两个相邻的l型限位板550之间,而后随着旋合块562的继续移动,使两个移动板560压动顶部开口封闭的软质料斗520,使其内部的胶片经过挤压而从硬质管道521处流出,托壳580合拢起来为圆台状,且托壳580的边缘为圆角状,而两个移动板560的中部有凸起物,在两个移动板560压动时可以通过凸起物挤开两个托壳580下压软质料斗520,使软质料斗520内部物料进行更充分的压动,使内部物料混合,两个托壳580内侧壁可设置加热器等加热装置,
便于维持胶片温度,便于胶片塑型,同时,两个托壳580在两个移动板560复位后可以被相邻复位弹簧581顶动复位,使两个托壳580合拢对软质料斗520进行承托,避免软质料斗520内部被胶片填充而增重倾倒或歪斜使胶片堆积后进行压动,提高胶片混合效果,而后从硬质管道521落出的胶片落到缠绕机构600上进行缠绕,而后待软质料斗520被压动后,启动两个副电机570带动两个旋合块562复位,使两个旋合块562通过两个相邻联动杆561拉动两个移动板560上移,使其抵触相邻挡板552,而后随着旋合块562继续上移通过联动杆561带动两个移动板560端部重新卡入卡槽551完成复位,而软质料斗520可为抗热性强的橡胶、硅胶等材质制造,在两个移动板560复位后软质料斗520可自动复原。
53.在胶片通过硬质管道521落下时,胶片被挤压呈均匀的圆柱状,在胶片落下时,启动气缸630拉动圆辊620移动,同时启动辅助电机641带动圆辊620转动,使经过硬质管道521被挤出的胶片绕圆辊620呈螺旋状盘绕其上,使原先分别包在辊筒110不同处的胶片呈圆柱状缠绕在圆辊620不同位置,并使这些胶片处于圆辊620的外侧壁处,从而对胶片进行收集和聚合。
54.通过启动靠近圆辊620处的切割机构700,使其上的刀片沿圆辊620外侧壁横向切割,将缠绕在圆辊620上的胶片切断,而后随着圆辊620转动,胶片落向两个挤压辊830之间,而后启动二号电机840带动传动齿轮841转动,使传动齿轮841带动两个齿环831同步异向转动,从而将落在两个挤压辊830上的胶片重新挤压成片,并且胶片因刮板870阻挡而不易包在挤压辊830上,使原先包在辊筒110上不同处的胶片被压动一起成片状,从而提高胶片的混合效果,并且在胶片被压至末端时,可以启动三号电机851通过传动皮带和皮带轮带动两个螺杆850同步转动,从而通过两个螺杆850带动两个滑行板820移动,使两个挤压辊830随滑行板820移动而使被重新压成片的胶片末端落在圆辊620一侧。
55.通过启动五号电机931带动收卷杆940转动便可以控制吊板950的高度,通过启动四号电机942通过转动皮带和传动轮便可以带动两个丝杆930同步转动,从而控制移动架920的位置,通过调节移动架920的位置和吊板950的高度,使吊板950先移动到被重新挤压成片的胶片上方,两个二号摆动缸952位于两个夹板951一端的顶部,使二号摆动缸952输出端转动时可带动相邻夹板951转动,而后启动两个二号摆动缸952带动两个夹板951相向转动,使两个夹板951夹持被重新挤压成片的胶片,而后通过移动吊板950和移动架920位置,使重新被挤压成片的胶片重新落到开炼机100的两个辊筒110之间,而在物料完成炼合,需要将其落到传送带上时,可启动两个一号摆动缸861带动两个转臂860转动从而带动两个连接轨道810沿弧形槽202转动至压动机构400一侧,并使两个挤压辊830靠近传送带,而后启动靠近辊筒110的切割机构700将包在辊筒110上的胶片切下,继而启动夹持机构300和压动机构400将胶片输送,而后利用移动机构900将胶片端部夹持输送到两个挤压辊830处将胶片重新压成片后使片自然落到传送带上,完成落料作业。
5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7.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聚乳酸复合材料内饰生产装置,包括开炼机(100),且开炼机(100)内部设置有两个平行布置的辊筒(1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炼机(100)一侧设置有u型架(200),且u型架(200)两臂之间设置有夹持机构(300),所述夹持机构(300)一侧设置有压动机构(400),且压动机构(400)下方设置有混合机构(500),所述混合机构(500)下方设置有缠绕机构(600),且一个辊筒(110)与缠绕机构(600)一侧均配套设置有切割机构(700),所述缠绕机构(600)下方设置有均摊机构(800);所述夹持机构(300)包括l型架(310),且l型架(310)固定连接于u型架(200)两臂之间,所述l型架(310)长臂顶面滑动卡接有卡接导轨(320),且卡接导轨(320)内部设置有多个夹杆(330),其中,位于中部的一个夹杆(330)底端固定卡接于卡接导轨(320)内部,其他夹杆(330)底端均滑动卡接于卡接导轨(320)内部,所述l型架(310)短臂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电动推杆(321),且多个电动推杆(321)的活动端均与卡接导轨(320)一侧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聚乳酸复合材料内饰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夹杆(330)底端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回弹弹簧(331),且多个回弹弹簧(331)均位于卡接导轨(320)内部,位于中部的一个夹杆(330)相对两侧均设置有连接绳(332),且两个连接绳(332)相背离一端均依次贯穿相邻夹杆(330),两个所述连接绳(332)相背离一端分别与位于两端处的两个夹杆(330)底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绳(332)相邻一端均贯穿卡接导轨(320)一侧,所述l型架(310)短臂一侧固定连接有u型座(340),且u型座(340)两臂之间转动连接有收卷辊(341),所述u型座(340)一臂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350),且驱动电机(350)的电机轴贯穿u型座(340)一臂并与收卷辊(341)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收卷辊(341)外侧壁固定缠绕有收卷绳(342),且收卷绳(342)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板(333),两个所述连接绳(332)相邻一端均与导板(333)一侧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聚乳酸复合材料内饰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动机构(400)包括两个转辊(410),且两个转辊(410)内部均固定套接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均转动连接于u型架(200)两臂之间,且两个转轴一端均贯穿u型架(200)一臂并固定套接有驱动齿轮(411),两个所述转辊(410)呈竖向平行布置,所述u型架(200)一臂固定连接有动力电机(420),且动力电机(420)的电机轴与一个转轴一端固定连接,位于下方的转辊(410)一侧设置有连接板(430),且连接板(430)滑动连接于u型架(200)两臂之间,所述连接板(430)顶面一侧边固定连接有两个框体(440),所述u型架(200)两臂相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驱动推杆(470),且两个驱动推杆(470)的活动端分别与两个框体(440)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框体(440)内部均滑动套接有滑板(441),两个所述滑板(441)相邻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压板(442),且两个滑板(441)之间设置有连接块(450),所述连接块(450)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支杆(451),且两个支杆(451)一端分别与两个压板(442)顶面转动连接,所述u型架(200)两臂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60),且固定板(460)位于两个压板(442)上方,两个所述框体(440)上方设置有u型板(443),且u型板(443)两臂一端分别与两个框体(440)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60)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绳(461),且拉绳(461)一端贯穿u型板(443)一侧顶面并与连接块(450)顶面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聚乳酸复合材料内饰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机构(500)包括板体(510),且板体(510)固定连接于u型架(200)两臂之间,所述板体(510)顶面设置有软质料斗(520),且软质料斗(520)底端开口处固定连接有硬质管道
(521),所述板体(510)底面固定连接有空心壳(530),且空心壳(530)内部转动套接有主齿轮(531),所述硬质管道(521)底端贯穿板体(510)底面与空心壳(530)底面,且硬质管道(521)外侧壁与板体(510)底面与空心壳(530)底面转动连接,所述硬质管道(521)外侧壁与主齿轮(531)内侧壁固定套接,所述板体(510)顶面固定连接有主电机(540),且主电机(540)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有副齿轮(541),所述主齿轮(531)与副齿轮(541)相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聚乳酸复合材料内饰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架(200)两臂相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镜像对称布置的l型限位板(550),且四个l型限位板(550)短臂顶面均开设有卡槽(551),分别位于u型架(200)两臂并平行的两个卡槽(551)之间均设置有移动板(560),两个所述移动板(560)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卡槽(551)可拆卸卡接,其中,一个移动板(560)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插杆(564)、另一个移动板(560)一侧两端均开设有插孔(565),插杆(564)活动插接于相邻插孔(565)内部,两个所述移动板(560)均活动嵌入u型架(200)同一壁的两个l型限位板(550)长臂之间,所述u型架(200)两臂相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副电机(570),且两个副电机(570)电机轴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571),两个所述移动板(560)下方设置有两个旋合块(562),且两个旋合块(562)两端均转动连接联动杆(561),位于同一个旋合块(562)上的两个联动杆(561)一端分别与两个移动板(560)底面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旋合块(562)顶面均开设有螺纹孔,且两个螺纹孔内侧壁分别与两个螺纹杆(571)外层被相旋合,所述u型架(200)两臂相邻一侧均位于相邻的两个l型限位板(550)上方处固定连接有挡板(552)。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聚乳酸复合材料内饰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510)顶面中部开设有两个导向槽(511),且板体(510)顶面设置有两个托壳(580),两个所述托壳(580)底端分别滑动卡接于两个导向槽(511)内部,且两个托壳(580)相背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581),两个所述复位弹簧(581)相背离一端分别与板体(510)相对两侧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聚乳酸复合材料内饰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机构(600)包括安装板(610),且安装板(610)一端固定连接于u型架(200)一侧,所述安装板(610)顶面设置有圆辊(620),所述u型架(200)相对两侧均开设有贯穿口(201),且圆辊(620)外侧壁与一个贯穿口(201)内侧壁滑动套接,所述安装板(610)顶面滑动卡接有滑动板(640),且滑动板(640)顶面固定连接有辅助电机(641),所述辅助电机(641)的电机轴与圆辊(620)一端固定连接,所述u型架(200)另一臂一侧固定连接有气缸(630),且气缸(630)的活动端贯穿另一个贯穿口(201)并与圆辊(620)另一端转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聚乳酸复合材料内饰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机构(700)包括卡轨(710),且卡轨(710)内部滑动卡接有卡接刀座(720),所述卡轨(710)一侧开设有连通槽(711),且卡轨(710)一侧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转轮(730),两个所述转轮(730)外层壁之间转动套接有转动环带(731),所述卡接刀座(720)一端贯穿连通槽(711)并与转动环带(731)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卡轨(710)一侧固定连接有一号电机(740),且一号电机(740)的电机轴与一个转轮(730)一侧中心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切割机构(700)上的卡轨(710)分别位于一个辊筒(110)一侧处与圆辊(620)一侧处,所述固定板(460)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滑轨(462),且固定板(460)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气动推杆(750),所述气动推杆(750)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751),且连接架(751)滑动连接于两个滑轨(462)之间,
所述连接架(751)与位于一个辊筒(110)一侧处的卡轨(710)固定连接,位于圆辊(620)一侧处的卡轨(710)固定连接于u型架(200)两臂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聚乳酸复合材料内饰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摊机构(800)包括两个连接轨道(810),且两个连接轨道(810)相邻一侧均设置有滑行板(820),两个所述滑行板(820)相背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卡接于相邻连接轨道(810)内部的旋合卡块(821),两个所述滑行板(820)相邻一侧之间转动连接有两个挤压辊(830),且两个挤压辊(830)外侧壁一端均固定套接有齿环(831),两个所述齿环(831)相互啮合,一个滑行板(820)底面固定连接有二号电机(840),且二号电机(840)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841),所述传动齿轮(841)与一个齿环(831)相啮合,两个所述滑行板(820)相邻一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刮板(870),且两个刮板(870)分别与两个挤压辊(830)外侧壁相贴靠,两个所述连接轨道(810)内部两端之间均转动连接有螺杆(850),两个所述旋合卡块(821)一侧均开设有旋接孔,且两个螺杆(850)外侧壁分别与相邻旋接孔内侧壁旋合连接,两个所述螺杆(850)一端均贯穿相邻连接轨道(810)一端并固定套接有皮带轮,且一个连接轨道(810)一端固定连接有三号电机(851),所述三号电机(851)电机轴与一个螺杆(850)一端固定连接,且两个皮带轮外侧壁之间转动套接有传动皮带,所述u型架(200)相对两侧均开设有弧形槽(202),且u型架(200)相对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臂(860),两个所述转臂(860)一端均贯穿相邻弧形槽(202),且两个转臂(860)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轨道(810)相背离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u型架(200)相对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号摆动缸(861),且两个一号摆动缸(861)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转臂(860)另一端固定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汽车聚乳酸复合材料内饰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摊机构(800)配套设置有移动机构(900);所述移动机构(900)包括两个固定轨道(910),且两个固定轨道(910)分别固定连接于u型架(200)两臂顶端,两个所述固定轨道(910)之间设置有移动架(920),且移动架(920)两端分别滑动卡接于两个固定轨道(910)内部,两个所述固定轨道(910)内部两端之间均转动连接有丝杆(930),所述移动架(920)两端均开设有旋合孔(921),且两个旋合孔(921)内侧壁均与相邻丝杆(930)外侧壁相旋合,两个所述丝杆(930)一端均贯穿相邻固定轨道(910)一端并固定连接有传动轮,且两个传动轮外侧壁之间转动套接有转动皮带,一个固定轨道(910)一端固定连接有五号电机(931),且五号电机(931)的电机轴与一个丝杆(930)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架(920)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凸板,且两个凸板之间转动连接有收卷杆(940),所述收卷杆(940)外侧壁固定缠绕有两个吊绳(941),且两个吊绳(941)一端均贯穿移动架(920),两个所述吊绳(941)一端为分叉结构,所述移动架(920)下方设置有吊板(950),且两个吊绳(941)一端均与吊板(950)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吊板(950)底面相对两侧边均转动连接有夹板(951),且吊板(950)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二号摆动缸(952),两个所述二号摆动缸(952)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夹板(951)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架(920)顶面固定连接有四号电机(942),且四号电机(942)的电机轴贯穿相邻凸板并与收卷杆(940)一端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饰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聚乳酸复合材料内饰生产装置,包括开炼机,且开炼机内部设置有两个平行布置的辊筒,所述开炼机一侧设置有U型架,且U型架两臂之间设置有夹持机构。本发明中,通过启动一个切割机构切割辊筒上的胶片,而后利用夹持机构将胶片输送到压动机构处,压动机构对胶片第一次压动混合后并将其输送到混合机构内,而后混合机构启动对胶片进行第二次压动混合后,将胶片塑型后缠绕到缠绕机构处,使原本位于辊筒不同位置的胶片缠绕到缠绕机构同一曲面上,而后启动另一个切割机构对缠绕的胶片切割,并启动均摊机构,将缠绕机构上的胶片再一次压动混合,从而提高开炼机炼合效果,并便于使用人员使用。使用。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卞志良 周鹏 包正清 朱存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丽华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6
技术公布日:2023/9/2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