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多功能电站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9
阅读:89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移动式多功能电站。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光伏产业发展,我国新能源发电系统呈现了一种爆炸式的增长,然而由于部分边远地区如新疆、青海、甘肃、云南等地不具有跨区电能外送的通道,导致出现弃风弃光现象,从而导致宝贵的新能源被大量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式多功能电站,用于避免当前新能源被大量浪费。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5.一种移动式多功能电站,包括移动储能车、固定储能单元和移动储能单元,还包括综合管控中心,其中:
6.所述移动储能车和所述固定储能单元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7.所述移动储能单元分散布置于分散地点,用于为所述分散地点的分布式电源、负荷侧或配电网侧提供充放电服务,所述分散地点安装有充电桩设备,可实时与所述综合管控中心进行通信。
8.可选的,所述移动储能车集成车载电池管理系统和装卸换电专用部件,具备加电、换电和储电功能,其中:
9.所述车载电池管理系统包括整车电池管理系统、固定储能单元电池管理系统和移动储能单元电池管理系统。
10.可选的,所述整车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第一采集信息单元、第一账号信息单元和第一报警信息单元,其中:
11.所述第一采集信息单元用于采集电池总数量、额定总电量、剩余总电量、电池总电压和电池总电流中的部分或全部;
12.所述的第一账号信息单元用于管理个人账号、贡献总电量、电量总收益、使用总电量和余总金额中的部分或全部;
13.所述第一报警信息单元用于实现电压异常汇总、异常编号汇总和/或异常原因汇总。
14.可选的,所述固定储能单元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第二采集信息单元、第二账号信息单元、加电信息单元和第二报警信息单元,其中:
15.所述第二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固定储能电池编号、剩余电量、电池电压、电池电流、电池温度、额定容量;
16.所述加电信息单元用于采集电池加电量、加电位置和加电时间中的部分或全部;
17.所述第二账号信息单元用于管理个人账号、贡献电量、电量收益、使用电量、充值金额、账单明细和剩余金额中的部分或全部;
18.所述第二报警信息单元用于管理电压异常、异常编号和异常原因。
19.可选的,所述移动储能单元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第三采集信息单元、换电信息单元、第三账号信息单元和第三报警信息单元,其中:
20.所述第三采集信息单元用于采集移动电池编号、剩余电量、电池电压、电池电流、电池温度、额定容量中的部分或全部;
21.所述换电信息单元用于采集包括换电次数、换电时间和换电位置;
22.所述第三账号信息单元用于管理个人账号、贡献电量、电量收益、使用电量、充值金额、账单明细和剩余金额中的部分或全部;
23.所述第三报警信息单元用于管理电压异常、异常编号和异常原因信息。
24.可选的,所述移动储能单元基于预设分散方法实现分散部署,其中:
25.所述分散方法依据所述综合管控中心提供的信息、参考负荷侧数据、分布式新能源发电侧数据、电网侧数据、所述移动储能单元的电池管理系统的数据建立分散模型,根据不同场景需求建立目标模型,并基于所述分散模型、所述目标模型和边界约束条件预测分配所述固定储能单元的容量。
26.可选的,所述综合管控中心用于管理所述移动储能车和所述固定储能单元。
27.可选的,所述测控装置为具备通信功能的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负荷侧的用电负荷数据,分布式新能源发电侧的发电数据,电网侧的电表测量的用电情况。
28.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多功能电站,包括移动储能车、固定储能单元和移动储能单元,还包括综合管控中心。移动储能车和固定储能单元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移动储能单元分散布置于分散地点,用于为分散地点的分布式电源、负荷侧或配电网侧提供充放电服务,分散地点安装有充电桩设备,可实时与综合管控中心进行通信。通过本方案,可以使得原本需要丢弃的风力发电设备或光伏发电设备所发的电能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避免了新能源被大量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式储能车的示意图;
31.图2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载电池管理系统分层化管理示意图;
32.图3本技术实施例的分散方法示意图;
33.图4本技术实施例的多方参与结构图;
34.图5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多方参与管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6.实施例一
3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式储能车的示意图。
3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多功能电站包括移动储能车10、移动储能单元和固定储能单元,移动储能车上设置有储能电池,还包括综合管控中心。固定储能单元b
fixed
可对电动汽车进行加电,保障实时供电。移动储能单元b
mobile
分散到各个分布式电源、负荷侧、配电网侧等地点进行充放电,一方面参与配电网侧电能质量的调节、分布式电源发电的波动,另一方面既能满足负荷侧用电需求,又能给负荷侧用户带来收益。所述的分散地点安装有充电桩设备,具备无限通信、电池充放电管理功能,可实时与移动多功能电站监控管理平台进行通信,移动电池单元均为可换电的电动车标准电池。
39.移动储能车具备加、换、储电的多种功能,并集成有车载电池管理系统11和装卸换电专用部件30,车载电池管理系统用于实现分层化管理,具体如图2所示。该车载电池管理系统包括整车电池管理系统bms、固定储能单元电池管理系统bms
fixed
以及移动储能单元电池管理系统bms
mobile
。
40.整车电池管理系统bms包括第一采集信息单元i、第一账号信息单元a、第一报警信息单元。第一采集信息单元i用于采集电池总数量n、额定总电量e、剩余总电量soc、电池总电压u和电池总电流i。第一账号信息单元a用于管理个人账号a
p
、贡献总电量ec、电量总收益e
p
、使用总电量eu、剩余总金额mr。第一报警信息单元g用于实现电压异常汇总gv、异常编号汇总gn、异常原因汇总gr。
41.固定储能单元电池管理系统bms
fixed
包括第二采集信息单元if、第二账号信息单元af、加电信息单元pf和第二报警信息单元gf。第二信息采集单元if用于采集固定储能电池编号n
ifixed
、剩余电量soc
fixed
、电池电压v
fixed
、电池电流i
fixed
、电池温度t
fixed
和额定容量e
fixed
。第二加电信息单元pf包括电池加电量p
efixed
、加电位置p
locfixed
和加电时间p
timefixed
。第二账号信息单元af用于管理个人账号a
pfixed
、贡献电量e
cfixed
、电量收益e
pfixed
、使用电量e
ufixed
、充值金额m
cfixed
、账单明细b
dfixed
、剩余金额m
rfixed
。第二报警信息单元gf用于对电压异常g
vfixed
、异常编号g
nfixed
和异常原因g
rfixed
的管理。
42.移动储能单元电池管理系统bms
mobile
包括第三采集信息单元im、换电信息单元cm、第三账号信息单元am和第三报警信息单元gm。第三采集信息单元im用于采集移动电池编号n
imobile
、剩余电量soc
mobile
、电池电压v
mobile
、电池电流i
mobile
、电池温度t
mobile
和额定容量e
mobile
。换电信息单元cm用于管理换电次数c
num
、换电时间c
time
和换电位置c
loc
。第三账号信息单元am用于管理个人账号a
pmobile
、贡献电量e
cmobile
、电量收益e
pmobile
、使用电量e
umobile
、充值金额m
cmobile
、账单明细b
dmobile
和剩余金额m
rmobile
。第三报警信息单元gm用于对电压异常g
vmobile
、异常编号g
nmobile
和异常原因信息g
rmobile
进行管理。
43.移动储能单元分散方法是依据综合管控中心提供的信息,参考负荷侧数据、分布式新能源发电侧数据、电网侧数据、移动储能单元电池管理系统bms
mobile
的数据,从源网荷储多种角度考虑建立分散模型,根据不同场景需求建立目标模型,结合边界约束条件来预测分配安装移动储能电池的容量。
44.1)上述分散模型分别从源网荷储的不同角度建立,具体包括如下过程:
45.①
对于分布式新能源发电侧,通过移动储能电池单元可以有效抑制新能源发电的
功率波动,因此建立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功率波动最小模型,模型为功率波动,因此建立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功率波动最小模型,模型为为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功率波动量,为t时刻节点i上分布式新能源发出的有功功率,为t时刻节点i上需要的移动储能单元的功率。该公式主要是计算在节点i上连续时刻之间的总功率波动差值,其中总功率是分布式新能源发出的有功功率与移动储能单元发出功率的之和。
46.②
对于电网侧,通过移动储能电池单元可以有效调节电压偏差问题,建立的电网侧电压偏差最小模型为侧电压偏差最小模型为为电压偏差绝对值,u
t,i
为t时刻节点i上的电网电压,δu
t,i
=u
t,imax-u
t,imin
为t时刻节点i上的最大电压偏差值,u
t,i*
为t时刻节点i上的电网电压标称电压值。该公式主要计算在t时刻节点i上电网电压与标称电压值之间的偏差绝对值。
47.③
对于负荷侧,一般负荷侧用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消费型主要是通过购买移动多功能电站的服务给电动汽车、电动二轮车、电动三轮车充电/换电的车主用户u1,另外一类是收益型主要是通过移动多功能电站进行补电从而获得收益的用户u2。
48.对于车主用户u1,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移动多功能电站的充电服务或者换电服务,充电服务为移动多功能电站利用固定储能单元给用户的车进行充电,所充电量由固定储能单元电池管理系统bms
fixed
进行记录,该服务价格低等待时间长,适用于紧急程度低的用户;换电服务是利用附近分散地点的移动储能单元给用户的车进行换电,所换电量由移动储能单元电池管理系统bms
mobile
进行记录,该服务价格高等待时间短,适用于紧急程度高的用户。因此建立负荷侧用户u1成本最小模型为若选择充电服务则c
ufixed
为充电单位电量购买价格,为t时刻节点i上的充电电量,若选择换电服务,c
umobilec
为换电单位电量购买价格,该价格与分散的移动储能单元的距离、运送人员的劳务成正相关,l为相关系数,为t时刻节点i的换电电量。
49.对于收益用户u2来说,通过移动储能电池单元在电网高电价时放电,电网低电价时充电可获得收益,建立负荷侧用户u2收益最大模型为收益最大模型为为负荷侧获得的收益,e
t
为分时电价,为t时刻节点i上需要的移动储能单元充放电的功率,其中时为放电,<0时为充电,δt为充放电时间,该公式主要是计算负荷侧用户利用移动储能单元获取的收益情况。
50.④
对于储能侧,即储能单元侧包括移动储能单元和固定储能单元,以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的储能侧成本最小模型为目标,建立的储能侧成本最小模型为为储能侧最低成本,cp1
为移动储能单元单位功率投资成本,c
p2
为固定储能单元单位功率投资成本,为固定储能单元充放电的功率,为t时刻节点i上需要的移动储能单元充放电的功率,c
l
为移动储能单元单位路线距离成本,为移动储能单元到分散地点节点i的位置距离,ch为移动储能单元的换电单位成本,为移动储能单元的换电量,cc为充电单位成本,为固定储能单元的充电量。
51.2)上述的目标模型为λ1、λ2、λ3、λ4、λ5为源侧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功率波动量、网侧电压偏差绝对值、负荷侧用户u1成本、用户u2获得的收益、储能侧多功能电站成本的权重系数。在不同场景的需求应用中,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在边界约束条件下采用求解算法对各子项的权重进行赋值。
52.3)上述的边界约束条件如下:考虑多功能移动电站的承载范围,保障多功能电站的电池正常使用,移动储能单元和固定储能单元充放电功率约束条件为的电池正常使用,移动储能单元和固定储能单元充放电功率约束条件为为多功能移动电站的最大充放电功率。考虑移动储能单元换电需求,防止频繁充放电造成对寿命的影响,移动储能单元的换电的荷电状态控制范围为为移动储能单元荷电状态换电的最大上下限。考虑多功能移动电站的装载电量及活动范围有限,设置活动范围半径最大上下限。考虑多功能移动电站的装载电量及活动范围有限,设置活动范围半径为移动的最大范围。考虑移动储能单元及固定储能单元的数量有限,分散地点的数量及每个分散地点的最大分散容量有限n
t,i
为分散地点的数量,为分散的最大容量,c
t,i
为分散的移动储能单元的容量,为分散的可移动储能单元的最大的容量。
53.4)本技术的移动储能单元分散方法是依据所建立的模型,根据不同场景需求建立目标模型,结合边界约束条件来寻优预测分配移动储能电池的容量,示意图如图3所示。
54.①
场景需求1:考虑管理运营投资人为源侧分布式电源时,移动储能车主要解决新能源发电不稳定的问题,平滑功率波动,稳定并网。目标是功率波动最小、储能系统费用最低,因此目标模型可以简化为
55.②
场景需求2:考虑管理运营投资人为电网侧配电网运营商时,移动储能车主要解决电能质量如电压偏差、电压越限等以及可以电源应急,目标是储能系统费用最小、电压偏差最小,因此目标模型可以简化为
56.②
场景需求3:移动储能车结合当地的电网峰谷电价政策,节约成本,真正实现快速创收。目标主要是储能系统充放电收益最大、储能系统投资最小,因此目标模型可以简化为
57.④
寻优预测方法:考虑各个场景,依托各个数学模型依据一种非线性规划的求解方法进行求解。
58.综合管控中心依据大数据分析具备调度管理移动加/换/储电站中的储能单元,分别与负荷侧、分布式新能源发电侧、电网侧的测控装置无线通信连接,通过对测控装置提供
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并下达给多功能移动电站对电池容量进行分散分配。
59.负荷侧、分布式新能源发电侧、电网侧的测控装置指的是具备通信功能的数据采集装置,可以采集负荷侧的用电负荷数据,分布式新能源发电侧的发电数据,电网侧的电表测量的用电情况。
60.移动多功能电站需结合多方参与管理运营方法通过综合管控中心进行管控,主要涉及多方参与,多方主要包括生产供应商p、用户使用者u、第三方运营商s、运送人员t。
61.生产供应商p是指移动多功能电站、手机app及其相关设备的生产开发者。
62.用户使用者u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利用移动多功能电站给电动汽车、电动二轮车、电动三轮车充电/换电的车主用户u1,另外一类是给移动多功能电站补电获得的收益用户u2。
63.所述第三方运营商s是指管理运营投资人,调查市场需求,确定分散位置、确定收支费用的标准、对移动多功能电站进行维护管理。
64.本技术的多方参与管理运营方法是一种多方机制,关系如图4所示,主要是通过各方参与使多方满足各自所需。生产供应商通过生产移动多功能电站及手机终端app产品获得利益,与第三方运营商是合作共赢的机制;用户使用者通过使用移动多功能电站获得便利性,也可以通过售电给移动多功能电站补电获得收益,与第三方运营商为买卖关系;第三方管理运营商为三方核心,需要建立管理经营平台设置收支费标准获得利益,通过对车主的收费与支出成本(支出补电费用、管理维护成本、产品购买成本)的差值来赚取中间利益。
65.本技术的多方参与管理运营方法以管理运营投资人为用户侧的用户为例,如图5所示,当用户使用者(车主用户)通过手机终端app发布需求时,app会显示附近的移动多功能电站的地理位置loc以及电站中整车电池管理系统bms的信息,用户使用者(车主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移动多功能电站,并选择加电服务还是换电服务,选择加电服务则固定储能单元电池管理系统bms
fixed
(选择换电服务则移动储能单元电池管理系统bms
mobile
)监测电池的电压、放电电流等信息,并传送给综合管控中心以及用户使用者(车主用户)的手机终端。用户使用者(车主用户)完成服务缴费并结束本次任务,若在任务进行中出现硬件受损、通信问题、意外破坏等导致无法执行任务的问题时,手机终端app会进行报警提示同时进行日志记录并上传到第三方运营商,第三方运营商可以通过定位查询到移动多功能电站并行维护管理。同样用户使用者(收益用户)可以通过对移动多功能电站进行补电来获取收益,用户使用者(收益用户)可以为负荷侧的家庭、学校、医院、政府、工厂,新能源发电侧的光伏电站、风力电站,电网侧的配电单元等。用户使用者(收益用户)通过手机终端app发布补电需求,app会显示附近的移动多功能电站的地理位置loc以及电站中移动储能单元电池管理系统bms
mobile
的信息,用户使用者(收益用户)可依据计算的参数对电池进行补电。移动储能单元电池管理系统bms
mobile
通过监测电池的电压、放电电流等信息,进行补电电费计量,并传送给综合管控中心以及用户使用者的手机终端。用户使用者(收益用户)完成收益并结束本次任务,若在任务进行中出现硬件受损、通信问题、意外破坏等导致无法执行任务的问题时,手机终端app会进行报警提示并开启保护模式,同时进行日志记录并上传到第三方运营商,第三方运营商可以通过定位查询到移动多功能电站并行维护管理,其中保护模式是指此移动多功能电站有问题,暂停任何用户对其进行充放电使用。
66.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多功能电站,包括移动储
能车、移动储能单元和固定储能单元,还包括综合管控中心。移动储能车和固定储能单元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移动储能单元分散布置于分散地点,用于为分散地点的分布式电源、负荷侧或配电网侧提供充放电服务,分散地点安装有充电桩设备,可实时与综合管控中心进行通信。通过本方案,可以使得原本需要丢弃的风力发电设备或光伏发电设备所发的电能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避免了新能源被大量浪费的问题。
67.另外,本技术的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68.1.任意移动,及时响应。多功能电站本身为车载移动形式,分散的电池也可以任意移动,通过综合管控中心可以根据电网及客户需求进行调度。
69.2.碎片回收,节能环保。车载部分的移动储能电池可以追踪定位,身份识别,既可以分散到各家各户,也可以集中管理。形成锂电池生产、使用、回收产业链条,集中进行正规拆卸和回收,彻底改变当前电池随意丢弃,非正规回收的问题。
70.3.需求分析,容量匹配。依据综合管控中心提供的信息,参考用电需求、路线距离、使用频次、电池种类、充电能力来分配各个散户所需移动储能电池的容量,并进行目标优先权排序优化。
71.4.电网侧电能质量治理。多功能电站及其分散的移动电池单元通过控制策略可以解决农村弱电网末端的电能质量问题,如电压越限、瞬时充电导致电网不稳定等问题。
72.5.负荷侧结合当地的电网峰谷电价政策,移动式储能单元分时充放电,可以实现节约成本,真正实现快速创收。
73.6.发电侧平滑波动。解决新能源发电不稳定的问题,平滑功率波动,稳定并网。
74.7.应急电源。如遇到紧急缺电情况,还可以作为应急电源进行使用。
75.8.换电充电一体化。移动多功能电站可依据需求进行充电、换电,智能管理,统一维护,并配备温度、湿度、烟雾等报警装置,提供安全保障,减少火灾发生事故。
76.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77.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78.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79.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
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80.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81.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82.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83.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移动式多功能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储能车、固定储能单元和移动储能单元,还包括综合管控中心,其中:所述移动储能车和所述固定储能单元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所述移动储能单元分散布置于分散地点,用于为所述分散地点的分布式电源、负荷侧或配电网侧提供充放电服务,所述分散地点安装有充电桩设备,可实时与所述综合管控中心进行通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多功能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储能车集成车载电池管理系统和装卸换电专用部件,具备加电、换电和储电功能,其中:所述车载电池管理系统包括整车电池管理系统、固定储能单元电池管理系统和移动储能单元电池管理系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多功能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第一采集信息单元、第一账号信息单元和第一报警信息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采集信息单元用于采集电池总数量、额定总电量、剩余总电量、电池总电压和电池总电流中的部分或全部;所述的第一账号信息单元用于管理个人账号、贡献总电量、电量总收益、使用总电量和余总金额中的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报警信息单元用于实现电压异常汇总、异常编号汇总和/或异常原因汇总。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多功能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储能单元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第二采集信息单元、第二账号信息单元、加电信息单元和第二报警信息单元,其中:所述第二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固定储能电池编号、剩余电量、电池电压、电池电流、电池温度、额定容量;所述加电信息单元用于采集电池加电量、加电位置和加电时间中的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二账号信息单元用于管理个人账号、贡献电量、电量收益、使用电量、充值金额、账单明细和剩余金额中的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二报警信息单元用于管理电压异常、异常编号和异常原因。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多功能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储能单元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第三采集信息单元、换电信息单元、第三账号信息单元和第三报警信息单元,其中:所述第三采集信息单元用于采集移动电池编号、剩余电量、电池电压、电池电流、电池温度、额定容量中的部分或全部;所述换电信息单元用于采集包括换电次数、换电时间和换电位置;所述第三账号信息单元用于管理个人账号、贡献电量、电量收益、使用电量、充值金额、账单明细和剩余金额中的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三报警信息单元用于管理电压异常、异常编号和异常原因信息。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的移动式多功能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储能单元基于预设分散方法实现分散部署,其中:所述分散方法依据所述综合管控中心提供的信息、参考负荷侧数据、分布式新能源发电侧数据、电网侧数据、所述移动储能单元的电池管理系统的数据建立分散模型,根据不同场景需求建立目标模型,并基于所述分散模型、所述目标模型和边界约束条件预测分配所述固定储能单元的容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式多功能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控中心用于管理移动储能车和所述固定储能单元。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式多功能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控装置为具备通信功能的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负荷侧的用电负荷数据,分布式新能源发电侧的发电数据,电网侧的电表测量的用电情况。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多功能电站,包括移动储能车、移动储能单元和固定储能单元,还包括综合管控中心。移动储能车和固定储能单元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移动储能单元分散布置于分散地点,用于为分散地点的分布式电源、负荷侧或配电网侧提供充放电服务,分散地点安装有充电桩设备,可实时与综合管控中心进行通信。通过本方案,可以使得原本需要丢弃的风力发电设备或光伏发电设备所发的电能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避免了新能源被大量浪费的问题。从而避免了新能源被大量浪费的问题。从而避免了新能源被大量浪费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席海阔 方勇 刘忠华 白明辉 马焕均 尹兆磊 张婉明 张新亮 李莉 丁家超 徐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5
技术公布日:2023/9/2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