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雷达支架及多雷达探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9
阅读:70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人体健康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雷达支架及多雷达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的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居家健康检测设备由于其便利性和实时检测的优点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应用。
3.在诸多居家健康检测设备中,毫米波雷达可实现高精度的微动检测,可以应用于人体微小生命体征监测(例如心脏活动引起的微小振动等),可对人员实施非接触长期健康监控,具有无感、隐私性强等优点。
4.但是,传统的毫米波雷达,其辐射角度较宽,回波角度的分辨率低,难以针对局部空间内的特定物体进行高精度检测,从而难以对视野内的多人生命体征信号进行区分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多雷达支架及多雷达探测装置,能够对不同区域的目标人员进行准确的生命体征监测。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雷达支架,包括:
8.基座;
9.至少两个旋转支架,所述至少两个旋转支架包括
10.第一旋转支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被配置为带动第一雷达转动,以将所述第一雷达的探测范围调整至第一探测范围,以及
11.第二旋转支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被配置为带动第二雷达转动,以将所述第二雷达的探测范围调整至第二探测范围,且所述第一探测范围和所述第二探测范围在预设探测距离内不重合。
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雷达支架,由于第一旋转支架可带动第一雷达转动,第二旋转支架可带动第二雷达转动。当使用场景中有多个探测目标且多个探测目标的活动范围相对固定时,可旋转第一旋转支架以调整第一雷达的探测范围至第一探测范围,并使第一探测范围与其中一个探测目标的活动范围对应。同时,旋转第二旋转支架以调整第二雷达的探测范围至第二探测范围,并使第二探测范围与另一个探测目标的活动范围对应。由于第一探测范围和第二探测范围在预设探测距离内不重合,则可在预设探测距离内对不同活动范围内的探测目标进行区分检测。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并且不需要使用复杂的算法。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旋转支架带动所述第一雷达在第一平面内转动,所述第二旋转支架带动所述第二雷达在第二平面内转动,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
面平行或共面。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座包括基座本体和支撑轴,所述支撑轴设置于所述基座本体上,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旋转支架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旋转支架绕所述支撑轴转动,且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旋转支架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旋转支架绕所述支撑轴转动。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旋转支架包括:第一雷达安装部,被配置为安装所述第一雷达;第一套接部,配合套设于所述支撑轴外,以与所述支撑轴转动连接;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所述第一雷达安装部和所述第一套接部;以及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旋转支架转动至任一位置时将所述第一旋转支架与所述支撑轴相互锁紧。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套接部设有螺纹通孔;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紧定螺钉;以及所述紧定螺钉与所述螺纹通孔螺纹配合,转动所述紧定螺钉使所述紧定螺钉的端部顶住所述支撑轴,以将所述第一旋转支架与所述支撑轴锁紧。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旋转支架包括:第二雷达安装部,被配置为安装所述第二雷达;第二套接部,配合套设于所述支撑轴外,以与所述支撑轴转动连接;第二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所述第二雷达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套接部;以及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旋转支架转动至任一位置时将所述第二旋转支架与所述支撑轴相互锁紧。
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套接部设有螺纹通孔;所述第二锁紧件包括紧定螺钉;以及所述紧定螺钉与所述螺纹通孔螺纹配合,转动所述紧定螺钉使所述紧定螺钉的端部顶住所述支撑轴,以将所述第二旋转支架与所述支撑轴锁紧。
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基座本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支撑轴相对于所述基座本体在第三平面内转动,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
2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基座本体之间通过铰接结构转动连接,所述铰接结构包括:第一铰接凸起,设置于所述基座本体上,所述第一铰接凸起上设有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凸起,设置于所述基座本体上,且与所述第一铰接凸起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铰接凸起设有第二铰接孔;连接孔,设置于所述支撑轴上;第一铰接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铰接孔、所述连接孔以及所述第二铰接孔以将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基座本体转动连接。
2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铰接轴为螺栓,所述第二铰接孔为螺纹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铰接孔、所述连接孔后与所述第二铰接孔螺纹配合,当所述支撑轴绕所述第一铰接轴转动至任一位置时,拧紧所述螺栓可使所述第一铰接凸起和所述第二铰接凸起相互靠近,以夹紧所述支撑轴。
2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铰接轴为螺栓,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铰接孔、所述连接孔以及所述第二铰接孔后与螺母配合,当所述支撑轴绕所述第一铰接轴转动至任一位置时,拧紧所述螺栓可使所述第一铰接凸起和所述第二铰接凸起相互靠近,以夹紧所述支撑轴。
2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基座本体之间通过万向节转动连接。
2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万向节包括球头,设置于所述支撑轴的一端;球关节座,设置于所述基座本体,所述球关节座包括第一凹腔,所述球头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凹腔内;以及锁紧盖,活动套设于所述支撑轴上,且与所述球关节座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锁紧盖包括第二凹腔,所述球头的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凹腔内,当拧紧所述锁紧盖时,所述球头被所述锁紧盖压紧,以锁止所述支撑轴。
2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座本体包括:第一吸盘,包括相背设置的吸附面和非吸附面;第一压盖,扣合于所述第一吸盘的非吸附面;第一负压拉杆,所述第一负压拉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吸盘的非吸附面,所述第一负压拉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压盖;以及提手,所述提手包括手持端和铰接端,所述铰接端与所述第一负压拉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且所述铰接端的转动中心偏心设置,以使所述提手转动至预设角度区间时,所述铰接端能够挤压所述第一压盖并向远离所述第一吸盘的方向提起所述第一负压拉杆,使所述第一吸盘的吸附面形成负压。
2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座还包括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基座本体上,所述固定结构被配置为将所述基座本体固定。
2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二吸盘,包括相背设置的吸附面和非吸附面;第二压盖,扣合于所述第二吸盘的非吸附面;第二负压拉杆,所述第二负压拉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吸盘的非吸附面,所述第二负压拉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压盖和所述基座本体;以及凸轮部,设置于所述支撑轴的一端,所述凸轮部与所述第二负压拉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凸轮部被配置为当所述支撑轴转动至预设角度区间时,所述凸轮部能够挤压所述基座本体并向远离所述第二吸盘的方向提起所述第二负压拉杆,使所述第二吸盘的吸附面形成负压。
2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轮部包括:挤压部,所述挤压部的半径不变;以及非挤压部,所述非挤压部的外周面与所述挤压部的外周面平滑过渡,且所述非挤压部的半径相对于所述挤压部的半径逐渐缩小;所述凸轮部被配置为当所述支撑轴转动至第一角度区间时,所述挤压部与所述基座本体抵接,所述挤压部的外周面挤压所述基座本体并向远离所述第二吸盘的方向提起所述第二负压拉杆;当所述支撑轴转动至第二角度区间时,所述非挤压部与所述基座本体相对,所述凸轮部与所述基座本体之间的挤压力逐渐变小,所述第二负压拉杆逐渐被放下。
2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轮部与所述第二负压拉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铰接轴转动连接,所述凸轮部包括:第一凸轮部,所述第一凸轮部的转动中心设有第一安装孔,以及第二凸轮部,与所述第一凸轮部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二凸轮部的转动中心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负压拉杆上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铰接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以将所述凸轮部与所述第二负压拉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3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铰接轴为螺栓,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后与螺母配合,当所述支撑轴绕所述第二铰接轴转动至任一位置时,拧紧所述螺栓可使所述第一凸轮部和所述第二凸轮部相互靠近,以夹紧所述第二负压拉杆。
3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铰接轴为螺栓,所述第二安装孔为螺纹孔,所
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螺纹配合,当所述支撑轴绕所述第二铰接轴转动至任一位置时,拧紧所述螺栓可使所述第一凸轮部和所述第二凸轮部相互靠近,以夹紧所述第二负压拉杆。
3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座本体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被配置为容纳雷达的电子器件。
3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旋转支架上围绕所述第一雷达设有第一电磁隔离罩壳,所述第一电磁隔离罩壳具有第一探测口;所述第二旋转支架上围绕所述第二雷达设有第二电磁隔离罩壳,所述第二电磁隔离罩壳具有第二探测口;以及所述第一探测口和所述第二探测口的朝向不同。
3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多雷达支架还包括驱动装置,被配置为带动所述多个旋转支架分别独立转动。
35.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雷达探测装置,包括:
36.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多雷达支架;
37.第一雷达,设置于所述多雷达支架的第一旋转支架;以及
38.第二雷达,设置于所述多雷达支架的第二旋转支架。
3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雷达探测装置,由于采用了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多雷达支架,因此可在不使用复杂的算法的前提下,对不同活动范围内的探测目标进行区分检测。
附图说明
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雷达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4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雷达探测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一;
4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雷达探测装置的探测范围说明图;
4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雷达支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雷达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46.图6为图5的正视图;
4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雷达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48.图8为图7中多雷达支架的爆炸图;
49.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雷达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50.图10为图9中多雷达支架的爆炸图;
51.图11为图10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52.以下描述提供了本说明书的特定应用场景和要求,目的是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制造和使用本说明书中的内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各种局部
修改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在不脱离本说明书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这里定义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其他实施例和应用。因此,本说明书不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权利要求一致的最宽范围。
53.这里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比如,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包含”和/或“含有”意思是指所关联的整数,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组的存在或在该系统/方法中可以添加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组。
54.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55.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6.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7.考虑到以下描述,本说明书的这些特征和其他特征、以及结构的相关元件的操作和功能、以及部件的组合和制造的经济性可以得到明显提高。参考附图,所有这些形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然而,应该清楚地理解,附图仅用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不旨在限制本说明书的范围。还应理解,附图未按比例绘制。
58.毫米波雷达通过发射电磁波,电磁波接触到探测目标后会将信号反射回来形成回波信号,毫米波雷达通过捕获和处理回波信号来获取探测目标的距离、速度等信息,因此可用于对处于动态或静态的人体进行检测。另外毫米波雷达在探测过程中可以达到毫米波级别的精度,因此可检测到人体的细微运动参数,例如呼吸时胸腔的起伏运动,从而实现对人体呼吸和心率的监测功能。
59.现有的检测生命体征的雷达产品,主要针对单人场景设计。主要原因在于,首先,雷达的天线通道少,难以在信号的层面,对雷达信号进行空间分离。其次,对于多通道天线,需要使用复杂的算法,对信号进行空间分离和提取,硬件成本高,软件实现难度大。
60.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多雷达支架,可承载多个雷达,并且能够分别调整各个雷达的探测角度,从而实现简单的级联效果,可有效约束雷达的探测范围,以实现对不同区域的目标人员进行准确的生命体征监测。
61.为了达到以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雷达支架,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多个旋转支架,每个旋转支架上均设有雷达,每个旋转支架都可相对于基座独立转动。
62.以下以两个旋转支架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图2所示,基座1上设有第一旋转支架2和第二旋转支架3,第一旋转支架2上用于安装第一雷达100,第二旋转支架3上用于安装设有第二雷达200。其中,第一旋转支架2可带动第一雷达100转动,以调整第一雷达100的探测
范围;第二旋转支架3可带动第二雷达200转动,以调整第二雷达200的探测范围。并且,在调整第一雷达100和第二雷达200的探测范围时,第一旋转支架2可将第一雷达100的探测范围调整至第一探测范围;第二旋转支架3可将第二雷达200的探测范围调整至第二探测范围,并且上述第一探测范围和第二探测范围在预设探测距离内不重合。
63.当使用场景中有多个探测目标且多个探测目标的活动范围相对固定时,可旋转第一旋转支架2以调整第一雷达100的探测范围至第一探测范围,并使第一探测范围与其中一个探测目标的活动范围对应。同时,旋转第二旋转支架3以调整第二雷达200的探测范围至第二探测范围,并使第二探测范围与另一个探测目标的活动范围对应。由于第一探测范围和第二探测范围在预设探测距离内不重合,则可在预设探测距离内对不同活动范围内的探测目标进行区分检测。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并且不需要使用复杂的算法。
64.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雷达发射的探测光束具有一定的发散角,因此距离雷达越远则雷达的探测光束覆盖的范围越大,如图3所示,上述在预设探测距离内不重合是指在预设探测距离l内,可确保第一雷达100的探测光束101和第二雷达200的探测光束201不会互相交叠,从而在该预设探测距离内,实现对不同区域的目标人员进行准确的生命体征监测,具体可通过分别转动第一旋转支架2和第二旋转支架3来调整预设探测距离。例如,可将预设探测距离调整为1米、1.5米、2米、2.5米、3米等。从而满足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不同需求,比如在面积较大的使用空间中可以将预设探测距离调整的较大,或者在面积较小的使用空间中可以将预设探测距离调整的较小。
65.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是以一个基座1上设置两个旋转支架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一个基座1上还可以设置三个旋转支架、四个旋转支架、五个旋转支架等等,对应的可将使用场景分成相应的探测区域即可,从而实现对两个以上的探测目标进行区分检测。
66.将上述第一旋转支架2转动时所在的转动平面定义为第一平面,将上述第二旋转支架3转动时所在的转动平面定义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的位置关系可以是相互平行或共面。例如,若第一旋转支架2和第二旋转支架3并排设置,此时第一旋转支架2和第二旋转支架3在同一平面内转动,即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共面。另外,图1所示的结构中,第一旋转支架2和第二旋转支架3在高度上错开设置,则第一旋转支架2和第二旋转支架3在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内转动,即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互平行。在实际安装多雷达支架时,可将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调整为与水平面平行,从而在转动旋转支架时可调整雷达在水平方向的扫描区域。
67.为了实现旋转支架与基座1的转动连接,上述基座1可以采用图1所示的结构,即包括基座本体11和支撑轴12,其中基座本体11作为基础支撑体,支撑轴12设置于基座本体11上用于安装第一旋转支架2和第二旋转支架3,并且第一旋转支架2和第二旋转支架3均能够绕所述支撑轴12转动。
68.其中,基座本体11可以设置为实心结构,也可以设置为空心结构,当设置为空心结构时,可将基座本体11设计为电子元件的容纳盒,基座本体11内部具有容纳腔,以容纳雷达所需的电子原件,比如电路板、芯片、电源等。
69.其中,第一旋转支架2与支撑轴12的转动连接方式如图4所示,第一旋转支架2包括第一雷达安装部21、第一套接部22、第一连接部23以及第一锁紧件24,其中,第一雷达安装
部21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雷达100,第一套接部22配合套设于支撑轴12外,以实现与所述支撑轴12的转动连接,第一连接部23连接于所述第一雷达安装部21和所述第一套接部22之间,第一锁紧件24起到位置锁紧的作用,当所述第一旋转支架2转动至某一位置时,第一锁紧件24可将所述第一旋转支架2与所述支撑轴12相互锁紧,从而实现第一雷达100位置的固定。
70.以上通过第一套接部22与支撑轴12的轴孔配合实现了第一旋转支架2与支撑轴12的转动连接,上述轴孔配合可以是间隙配合。另外,为了减小转动时第一套接部22与支撑轴12之间的摩擦力,还可在第一套接部22与支撑轴12之间设置轴承,从而使第一旋转支架2的转动更顺滑,噪音更小。
7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套接部22可以是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也可以是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上述支撑轴12可以是实心轴,也可以是空心轴,上述支撑轴12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多边形、椭圆形等,在此不作限定。
72.第一旋转支架2与支撑轴12的锁紧方式有多种,例如,可将第一套接部22与支撑轴12之间的配合设置的较紧,从而通过第一套接部22与支撑轴12之间的摩擦力实现第一旋转支架2的锁紧。又比如,还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结构实现第一旋转支架2与支撑轴12的锁紧,即在第一套接部22的侧壁上设置螺纹通孔,螺纹通孔连通第一套接部22的外表面和内孔,上述第一锁紧件24可以为紧定螺钉,紧定螺钉与所述螺纹通孔螺纹配合,当需要锁紧第一旋转支架2时,可旋转紧定螺钉,使紧定螺钉的端部顶住所述支撑轴12,以将所述第一旋转支架2与所述支撑轴12锁紧。当需要解锁第一旋转支架2时,可反方向旋转紧定螺钉,使紧定螺钉的端部与支撑轴12分离即可。
73.类似地,第二旋转支架3与支撑轴12的转动连接方式如图4所示,第二旋转支架3包括第二雷达安装部31、第二套接部32、第二连接部33以及第二锁紧件34,其中,第二雷达安装部31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雷达200,第二套接部32配合套设于支撑轴12外,以实现与所述支撑轴12的转动连接,第二连接部33连接于所述第二雷达安装部31和所述第二套接部32之间,第二锁紧件34起到位置锁紧的作用,当所述第二旋转支架3转动至某一位置时,第二锁紧件34可将所述第二旋转支架3与所述支撑轴12相互锁紧,从而实现第二雷达200位置的固定。
74.第二旋转支架3与支撑轴12的锁紧方式有多种,例如,可将第二套接部32与支撑轴12之间的配合设置的较紧,从而通过第二套接部32与支撑轴12之间的摩擦力实现第二旋转支架3的锁紧。又比如,还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结构实现第二旋转支架3与支撑轴12的锁紧,即在第二套接部32的侧壁上设置螺纹通孔,螺纹通孔连通第二套接部32的外表面和内孔,上述第二锁紧件34可以为紧定螺钉,紧定螺钉与所述螺纹通孔螺纹配合,当需要锁紧第二旋转支架3时,可旋转紧定螺钉,使紧定螺钉的端部顶住所述支撑轴12,以将所述第二旋转支架3与所述支撑轴12锁紧。当需要解锁第二旋转支架3时,可反方向旋转紧定螺钉,使紧定螺钉的端部与支撑轴12分离即可。
7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雷达支架,除了可以调节雷达的水平角度外,还可调节雷达的俯仰角,即在竖直平面上调节雷达的方向。如图1、图5、图7、图9所示,可将支撑轴12与所述基座本体11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支撑轴12相对于所述基座本体11在第三平面内转动,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由此,当第一平面平行于水平面时,第三平面则垂直于水平面,从而实现雷达俯仰角的调节。
76.支撑轴12与基座本体11之间可以通过图5和图6所示的铰接结构4实现转动连接,所述铰接结构4包括第一铰接轴41、设置于基座本体11上的第一铰接凸起42和第二铰接凸起43、以及设置于支撑轴12上的连接孔44。其中,第一铰接凸起42和第二铰接凸起43相对设置,第一铰接凸起42上设有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凸起43上设有第二铰接孔,支撑轴12设置于第一铰接凸起42和第二铰接凸起43之间,且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以及连接孔44同轴线设置。第一铰接轴41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铰接孔、所述连接孔44以及所述第二铰接孔以将所述支撑轴12与所述基座本体11转动连接。
77.支撑轴12与基座本体11之间的锁紧方式有多种,例如,可将连接孔44与第一铰接轴41之间的配合设置的较紧,从而通过连接孔44与第一铰接轴41之间的摩擦力实现对支撑轴12的锁紧。又比如,还可以通过图6所示的结构实现支撑轴12与基座本体11的锁紧,此时,可将第一铰接轴41设计为螺栓,将第二铰接孔设置为螺纹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铰接孔、所述连接孔44后与所述第二铰接孔螺纹配合。当需要锁紧支撑轴12时,拧紧所述螺栓可使所述第一铰接凸起42和所述第二铰接凸起43相互靠近,以夹紧所述支撑轴12。
78.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铰接凸起42和所述第二铰接凸起43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形变性能的材料,从而在拧紧所述螺栓时可使第一铰接凸起42和所述第二铰接凸起43相互靠近。
79.在支撑轴12与所述基座本体11转动连接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7、图8所示,可将支撑轴12与基座本体11之间通过万向节5转动连接。万向节5可使支撑轴12在多个方向上转动,比如可以使支撑轴12能够在水平方向、俯仰方向以及其他方向上转动,以在多个维度上调整雷达的朝向。
80.如图8所示,上述万向节5可以包括球头51和球关节座52,其中,球头51可设置于所述支撑轴12的一端;球关节座52可设置于所述基座本体11,所述球关节座52包括第一凹腔,所述球头51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凹腔内,从而在球头51和球关节座52之间形成球面配合,以使支撑轴12能够相对于基座本体11转动。
81.为了实现支撑轴12与基座本体11之间的锁紧,支撑轴12上还套设有锁紧盖53,锁紧盖53与球关节座52通过螺纹连接,锁紧盖53包括第二凹腔,所述球头51的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凹腔内,当拧紧所述锁紧盖53时,所述球头51能够被所述锁紧盖53压紧,阻止所述球头51在第一凹腔和第二凹腔内转动,以锁止所述支撑轴12;当松开所述锁紧盖53时,所述球头51能够在第一凹腔和第二凹腔内转动,从而带动支撑轴12转动。
82.所述基座本体11可以为吸盘结构。例如可以选择普通吸盘,即向下按压普通吸盘即可将吸盘吸附固定在安装的位置。又比如,还可以选择图8所示的结构,此时的基座本体11包括第一吸盘111、第一负压拉杆112、第一压盖113、以及提手114,其中第一吸盘111包括相背设置的吸附面和非吸附面;第一压盖113扣合于所述第一吸盘111的非吸附面;所述第一负压拉杆112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吸盘111的非吸附面,所述第一负压拉杆112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压盖113设置。所述提手114包括手持端1141和铰接端1142,所述铰接端1142与所述第一负压拉杆112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且所述铰接端1142的转动中心偏心设置,由此,当所述提手114转动至预设角度区间时,所述铰接端1142能够挤压所述第一压盖113并向远离所述第一吸盘111的方向提起所述第一负压拉杆112,从而使所述第一吸盘111的吸附面形成负压,将吸盘吸附固定在安装的位置。当需要取下基座本体11时,只需转动提手
114至预设角度区间以外,铰接端1142则不再挤压第一压盖113,第一负压拉杆112逐渐被放下,不再提拉第一吸盘111,以解除第一吸盘111的负压状态,从而便于将第一吸盘111取下。该结构相比于普通吸盘的结构,吸附力更强且安装和拆卸多雷达支架时更方便。
83.当基座本体11为电子元件的容纳盒时,为了保留基座本体11的容纳功能,还可额外设置一个固定结构,以便于将多雷达支架固定在应用环境中的承载基体上。所述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基座本体11上,用于将所述基座本体11固定在承载基体上。上述承载基体可以是床头、书桌、衣柜等家具设施,也可以是墙壁、窗户等建筑结构,还可以是户外的设施等,在此不作限定。
84.上述固定结构可以采用多种实现方式,例如,可以采用吸附固定、粘接固定、螺纹固定、固定夹夹紧固定、卡接固定等。以下以吸附固定为例进行说明:
85.如图9、图10所示,所述固定结构6包括第二吸盘61、第二压盖62、第二负压拉杆63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轴12的一端的凸轮部64。其中第二吸盘61包括相背设置的吸附面和非吸附面,第二压盖62扣合于第二吸盘61的非吸附面,第二负压拉杆63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吸盘61的非吸附面,第二负压拉杆63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压盖62和所述基座本体11并与凸轮部64转动连接。当需要安装多雷达支架时,可转动支撑轴12至预设角度区间内,此时凸轮部64能够挤压所述基座本体11并向远离所述第二吸盘61的方向提起所述第二负压拉杆63,以使所述第二吸盘61的吸附面形成负压,从而使第二吸盘61吸附在应用环境中的承载基体上,实现多雷达支架的固定。当需要拆卸多雷达支架时,只需转动支撑轴12至预设角度区间以外,凸轮部64则不再挤压基座本体11,第二负压拉杆63逐渐被放下,不再提拉第二吸盘61,以解除第二吸盘61的负压状态。该结构简单,且安装和拆卸多雷达支架方便。
86.凸轮部64的具体结构如图11所示,包括挤压部641和非挤压部642,非挤压部642的外周面与所述挤压部641的外周面平滑过渡。其中,挤压部641的半径不变,非挤压部642的半径相对于所述挤压部641的半径逐渐缩小,即沿着远离挤压部641的方向,非挤压部642的半径逐渐缩小。上述预设角度区间即第一角度区间,也就是挤压部641与所述基座本体11抵接时支撑轴12所处的位置区间,此时挤压部641的外周面挤压所述基座本体11并向远离所述第二吸盘61的方向提起所述第二负压拉杆63。当所述支撑轴12转动至第二角度区间时,所述非挤压部642与所述基座本体11相对,此时所述凸轮部64与所述基座本体11之间的挤压力逐渐变小,所述第二负压拉杆63逐渐被放下,不再提拉第二吸盘61,以解除第二吸盘61的负压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当挤压部641的外周面挤压所述基座本体11时,可通过挤压部641和基座本体11之间的挤压力和摩擦力来使支撑轴12保持在当前位置。
87.在上述结构中,为了实现支撑轴12与基座本体11之间的转动连接,可将凸轮部64设置为两个,并与第二负压拉杆63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铰接轴65转动连接。如图10所示,凸轮部64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凸轮部64a和第二凸轮部64b,第一凸轮部64a的转动中心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凸轮部64b的转动中心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负压拉杆63上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铰接轴65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以将所述凸轮部64与所述第二负压拉杆63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88.为了进一步加强支撑轴12与基座本体11之间的锁紧稳定性,所述第二铰接轴65可以选择为螺栓,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后与螺母配合,当所述支撑轴12绕所述第二铰接轴65转动至任一位置需要锁紧时,拧紧所
述螺栓可使所述第一凸轮部64a和所述第二凸轮部64b相互靠近,以夹紧所述第二负压拉杆63。当需要解锁支撑轴12时,只需反方向转动螺栓使第一凸轮部64a和所述第二凸轮松开所述第二负压拉杆63即可。
89.另外,还可以不采用螺母,即直接将第二安装孔设置为螺纹孔,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螺纹配合,当所述支撑轴12绕所述第二铰接轴65转动至任一位置需要锁紧时,拧紧所述螺栓可使所述第一凸轮部64a和所述第二凸轮部64b相互靠近,以夹紧所述第二负压拉杆63。当需要解锁支撑轴12时,只需反方向转动螺栓使第一凸轮部64a和所述第二凸轮松开所述第二负压拉杆63即可。
90.另外,还可以将支撑轴12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以用于雷达的走线。
91.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支撑轴12的转动、第一旋转支架2的转动以及第二旋转支架3的转动均可以采用手动操作来实现,也可以采用驱动装置(比如电机等)来实现。
92.为了防止多个雷达在发射电磁波时互相干扰,如图7所示,可在每个雷达的外周设置电磁隔离罩壳7,例如在第一旋转支架2上围绕所述第一雷达100设置第一电磁隔离罩壳71,第一电磁隔离罩壳71具有第一探测口;在第二旋转支架3上围绕所述第二雷达200设置第二电磁隔离罩壳72,第二电磁隔离罩壳72具有第二探测口,且第一探测口和第二探测口的朝向不同。电磁隔离罩壳7的存在可增强出射的电磁波的方向性,从而避免多个雷达发射的电磁波互相干扰。
93.另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雷达探测装置,如图2、图5、图7、图9所示,包括上述多雷达支架以及第一雷达100、第二雷达200。其中,第一雷达100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支架2上;第二雷达200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支架3上。
9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雷达探测装置,由于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多雷达支架,则可在不使用复杂的算法的前提下,对不同活动范围内的探测目标进行区分检测。
95.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他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是可能有利的。
96.综上所述,在阅读本详细公开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白,前述详细公开内容可以仅以示例的方式呈现,并且可以不是限制性的。尽管这里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说明书需求囊括对实施例的各种合理改变,改进和修改。这些改变,改进和修改旨在由本说明书提出,并且在本说明书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97.此外,本说明书中的某些术语已被用于描述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例如,“一个实施例”,“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括在本说明书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可以强调并且应当理解,在本说明书的各个部分中对“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替代实施例”的两个或更多个引用不一定都指代相同的实施例。此外,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在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适当地组合。
98.应当理解,在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的前述描述中,为了帮助理解一个特征,出于简化本说明书的目的,本说明书将各种特征组合在单个实施例、附图或其描述中。然而,这并不
是说这些特征的组合是必须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的时候完全有可能将其中一部分特征提取出来作为单独的实施例来理解。也就是说,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也可以理解为多个次级实施例的整合。而每个次级实施例的内容在于少于单个前述公开实施例的所有特征的时候也是成立的。
99.本文引用的每个专利,专利申请,专利申请的出版物和其他材料,例如文章,书籍,说明书,出版物,文件,物品等,可以通过引用结合于此。用于所有目的的全部内容,除了与其相关的任何起诉文件历史,可能与本文件不一致或相冲突的任何相同的,或者任何可能对权利要求的最宽范围具有限制性影响的任何相同的起诉文件历史。现在或以后与本文件相关联。举例来说,如果在与任何所包含的材料相关联的术语的描述、定义和/或使用与本文档相关的术语、描述、定义和/或之间存在任何不一致或冲突时,使用本文件中的术语为准。
100.最后,应理解,本文公开的申请的实施方案是对本说明书的实施方案的原理的说明。其他修改后的实施例也在本说明书的范围内。因此,本说明书披露的实施例仅仅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采取替代配置来实现本说明书中的申请。因此,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不限于申请中被精确地描述过的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多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至少两个旋转支架,所述至少两个旋转支架包括:第一旋转支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被配置为带动第一雷达转动,以将所述第一雷达的探测范围调整至第一探测范围,以及第二旋转支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被配置为带动第二雷达转动,以将所述第二雷达的探测范围调整至第二探测范围,且所述第一探测范围和所述第二探测范围在预设探测距离内不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支架带动所述第一雷达在第一平面内转动,所述第二旋转支架带动所述第二雷达在第二平面内转动,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或共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基座本体;支撑轴,设置于所述基座本体上,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旋转支架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旋转支架绕所述支撑轴转动,且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旋转支架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旋转支架绕所述支撑轴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支架包括:第一雷达安装部,被配置为安装所述第一雷达;第一套接部,配合套设于所述支撑轴外,以与所述支撑轴转动连接;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所述第一雷达安装部和所述第一套接部;以及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旋转支架转动至任一位置时将所述第一旋转支架与所述支撑轴相互锁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接部设有螺纹通孔;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紧定螺钉;以及所述紧定螺钉与所述螺纹通孔螺纹配合,转动所述紧定螺钉使所述紧定螺钉的端部顶住所述支撑轴,以将所述第一旋转支架与所述支撑轴锁紧。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支架包括:第二雷达安装部,被配置为安装所述第二雷达;第二套接部,配合套设于所述支撑轴外,以与所述支撑轴转动连接;第二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所述第二雷达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套接部;以及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旋转支架转动至任一位置时将所述第二旋转支架与所述支撑轴相互锁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接部设有螺纹通孔;所述第二锁紧件包括紧定螺钉;以及所述紧定螺钉与所述螺纹通孔螺纹配合,转动所述紧定螺钉使所述紧定螺钉的端部顶住所述支撑轴,以将所述第二旋转支架与所述支撑轴锁紧。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基座本体转动连
接,以使所述支撑轴相对于所述基座本体在第三平面内转动,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基座本体之间通过铰接结构转动连接,所述铰接结构包括:第一铰接凸起,设置于所述基座本体上,所述第一铰接凸起上设有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凸起,设置于所述基座本体上,且与所述第一铰接凸起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铰接凸起设有第二铰接孔;连接孔,设置于所述支撑轴上;第一铰接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铰接孔、所述连接孔以及所述第二铰接孔以将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基座本体转动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轴为螺栓,所述第二铰接孔为螺纹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铰接孔、所述连接孔后与所述第二铰接孔螺纹配合,当所述支撑轴绕所述第一铰接轴转动至任一位置时,拧紧所述螺栓可使所述第一铰接凸起和所述第二铰接凸起相互靠近,以夹紧所述支撑轴。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轴为螺栓,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铰接孔、所述连接孔以及所述第二铰接孔后与螺母配合,当所述支撑轴绕所述第一铰接轴转动至任一位置时,拧紧所述螺栓可使所述第一铰接凸起和所述第二铰接凸起相互靠近,以夹紧所述支撑轴。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基座本体之间通过万向节转动连接。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节包括:球头,设置于所述支撑轴的一端;球关节座,设置于所述基座本体,所述球关节座包括第一凹腔,所述球头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凹腔内;以及锁紧盖,活动套设于所述支撑轴上,且与所述球关节座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锁紧盖包括第二凹腔,所述球头的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凹腔内,当拧紧所述锁紧盖时,所述球头被所述锁紧盖压紧,以锁止所述支撑轴。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本体包括:第一吸盘,包括相背设置的吸附面和非吸附面;第一压盖,扣合于所述第一吸盘的非吸附面;第一负压拉杆,所述第一负压拉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吸盘的非吸附面,所述第一负压拉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压盖;以及提手,所述提手包括手持端和铰接端,所述铰接端与所述第一负压拉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且所述铰接端的转动中心偏心设置,以使所述提手转动至预设角度区间时,所述铰接端能够挤压所述第一压盖并向远离所述第一吸盘的方向提起所述第一负压拉杆,使所述第一吸盘的吸附面形成负压。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基座本体上,所述固定结构被配置为将所述基座本体固定。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
第二吸盘,包括相背设置的吸附面和非吸附面;第二压盖,扣合于所述第二吸盘的非吸附面;第二负压拉杆,所述第二负压拉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吸盘的非吸附面,所述第二负压拉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压盖和所述基座本体;以及凸轮部,设置于所述支撑轴的一端,所述凸轮部与所述第二负压拉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凸轮部被配置为当所述支撑轴转动至预设角度区间时,所述凸轮部能够挤压所述基座本体并向远离所述第二吸盘的方向提起所述第二负压拉杆,使所述第二吸盘的吸附面形成负压。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部包括:挤压部,所述挤压部的半径不变;以及非挤压部,所述非挤压部的外周面与所述挤压部的外周面平滑过渡,且所述非挤压部的半径相对于所述挤压部的半径逐渐缩小;所述凸轮部被配置为当所述支撑轴转动至第一角度区间时,所述挤压部与所述基座本体抵接,所述挤压部的外周面挤压所述基座本体并向远离所述第二吸盘的方向提起所述第二负压拉杆;当所述支撑轴转动至第二角度区间时,所述非挤压部与所述基座本体相对,所述凸轮部与所述基座本体之间的挤压力逐渐变小,所述第二负压拉杆逐渐被放下。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部与所述第二负压拉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铰接轴转动连接,所述凸轮部包括:第一凸轮部,所述第一凸轮部的转动中心设有第一安装孔,以及第二凸轮部,与所述第一凸轮部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二凸轮部的转动中心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负压拉杆上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铰接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以将所述凸轮部与所述第二负压拉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接轴为螺栓,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后与螺母配合,当所述支撑轴绕所述第二铰接轴转动至任一位置时,拧紧所述螺栓可使所述第一凸轮部和所述第二凸轮部相互靠近,以夹紧所述第二负压拉杆。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接轴为螺栓,所述第二安装孔为螺纹孔,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螺纹配合,当所述支撑轴绕所述第二铰接轴转动至任一位置时,拧紧所述螺栓可使所述第一凸轮部和所述第二凸轮部相互靠近,以夹紧所述第二负压拉杆。2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本体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被配置为容纳雷达的电子器件。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支架上围绕所述第一雷达设有第一电磁隔离罩壳,所述第一电磁隔离罩壳具有第一探测口;所述第二旋转支架上围绕所述第二雷达设有第二电磁隔离罩壳,所述第二电磁隔离罩
壳具有第二探测口;以及所述第一探测口和所述第二探测口的朝向不同。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雷达支架还包括:驱动装置,被配置为带动所述多个旋转支架分别独立转动。24.一种多雷达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雷达支架;第一雷达,设置于所述多雷达支架的第一旋转支架;以及第二雷达,设置于所述多雷达支架的第二旋转支架。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雷达支架及多雷达探测装置,涉及人体健康监测技术领域,该多雷达支架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第一旋转支架和第二旋转支架,第一旋转支架上用于安装第一雷达,第二旋转支架上用于安装设有第二雷达。其中,第一旋转支架可将第一雷达的探测范围调整至第一探测范围,第二旋转支架可将第二雷达的探测范围调整至第二探测范围,并且上述第一探测范围和第二探测范围在预设探测距离内不重合。该多雷达支架能够在不使用复杂的算法的前提下对不同活动范围内的探测目标进行区分检测。测。测。
技术研发人员:杨波 黄立 段侪杰 龚龑 林华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华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5
技术公布日:2023/9/2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