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冷却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冷却总成与流程

未命名 09-29 阅读:91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变速箱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箱冷却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冷却总成。


背景技术:

2.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汽车,汽车需要适应寒带环境条件的同时还必须得适应热带条件。所以汽车的变速箱必须配有变速箱冷却系统,对变速箱进行冷却。
3.相关技术中,采用的冷却形式基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设置有风冷油冷器和水冷油冷器,根据变速箱的油温进行切换。另一种是,通过单独的风冷油冷器对变速箱进行冷却:自动变速箱开始工作,自动变速箱油便经过风冷油冷器冷却后返回变速箱。相关技术中存在无法在低温环境下保证冷却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变速箱冷却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冷却总成,以解决无法在低温环境下保证冷却效果的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速箱冷却的控制阀方法,包括:
6.获取变速箱的外部环境的环境温度;
7.确定所述环境温度小于第一切换温度,将变速箱与第一冷却器导通,所述第一冷却器与所述外部环境之间的散热能力小于第二冷却器与所述外部环境之间的散热能力。
8.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9.确定所述环境温度大于第二切换温度,将所述变速箱与所述第一冷却器断开。
10.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变速箱的循环油泵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所述第一切换温度和所述第二切换温度相等。
11.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环境温度为目标温度,所述变速箱在任一工况下的第一散热量和在对应工况下的第二散热量相等,所述第一散热量为所述变速箱在与所述第一冷却器导通的状态下的最大散热量,所述第二散热量为所述变速箱在与所述第二冷却器断开的状态下的最大散热量;当所述变速箱的循环油泵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所述第一切换温度和所述第二切换温度均为目标温度。
12.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变速箱的循环油泵处于开启状态,当所述环境温度为目标温度,所述变速箱在任一工况下的第一散热量和在对应工况下的第二散热量相等,所述第一散热量为所述变速箱在与所述第一冷却器导通的状态下的最大散热量,所述第二散热量为所述变速箱在与所述第二冷却器断开的状态下的最大散热量;当所述变速箱的循环泵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所述第一切换温度和所述第二切换温度均与所述目标温度相等;当所述变速箱的循环油泵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一切换温度小于所述第二切换温度。
13.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变速箱的循环油泵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一切换温度小于所述目标温度,所述第二切换温度大于所述目标温度,当所述环境温度为所述目标温度,所述
第一散热量大于所述变速箱的最大需求散热量。
14.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变速箱的循环油泵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一切换温度可以为所述目标温度与波动温度之差,所述第二切换温度为所述目标温度与所述波动温度之和。
1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能够被计算机读取,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变速箱冷却的控制方法。
1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冷却总成,包括:
17.变速箱,包括变速箱本体、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和循环油泵,所述变速箱具有连通所述变速箱的出口和入口,所述循环油泵安装于所述变速箱本体,所述循环油泵能够将润滑油泵向所述出口,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均与所述变速箱本体连接;
18.第二冷却器,安装于所述汽车主体,所述第二冷却器具有连通所述第二冷却器的出液口和进液口,所述第二冷却器用于冷却润滑油,所述第二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出口和所述进液口,所述第三管路分别连通所述入口和所述进液口,所述循环油泵能够将润滑油从所述出口经过所述第二管路进入所述进液口;
19.第一冷却器,安装于所述变速箱,所述第一冷却器包括第一管路和控制装置,所述第一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变速箱连通,控制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管路和/或所述变速箱,控制装置能够导通或截止所述第一管路;
20.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计算机程序;
21.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变速箱冷却的控制方法。
22.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为电子控制阀。
2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速箱冷却的控制方法,根据环境温度对第一冷却器的导通或截止进行控制。因为第一冷却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散热能力小于第二冷却器,所以,当环境温度处于小于第一切换温度的情况下,一部分润滑油会通过第一冷却器回到变速箱,因为第一冷却器的散热能力小于第二冷却器,通过第一冷却器的润滑油的运动粘度相较于通过第二冷却器的润滑油的运动粘度小。避免润滑油因为环境温度较低运动粘度增大从而导致流回到变速箱的润滑油过少,回流变速箱的润滑油过少将致使变速箱内的零件因为高温而造成损坏。本技术的实施方案能够解决无法在低温环境下保证冷却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变速箱冷却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5.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变速箱冷却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6.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冷却总成的结构示意简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变速箱1;出口1a;入口1b,变速箱本体10;第二管路11;第三管路12;循环油泵13;第二冷却器2;进液口2a;出液口2b;第一冷却器3;第一管路30;控制装置31。
具体实施方式
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
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技术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制。
30.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再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1.作为本技术创造性构思的一部分,在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之前,需对相关技术中,存在无法兼顾结构简单以及适应在低温环境下保证冷却效果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合理的分析得到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32.相关技术中,通常设置有风冷油冷器对变速箱中流出的润滑油进行冷却,但是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润滑油在经过油冷器后,润滑油的运动粘性会突然增大,从而导致回流到变速箱的油量减少,以使变速箱中的零件过热。相关技术中,还会设置有风冷油冷器和水冷油冷器,在变速箱中的油温大于某一阈值,使用风冷油冷器,低于阈值的情况下则切换至水冷油冷器。这种方案同样存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润滑油的运动粘性较大的问题。
3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速箱1冷却的控制方法,请参阅图1,控制方法包括:
34.步骤s1:获取变速箱1的外部环境的环境温度;
35.步骤s2:确定环境温度小于第一切换温度,将变速箱1与第一冷却器3导通,第一冷却器3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散热能力小于第二冷却器2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散热能力。
36.该实施例中,根据环境温度对第一冷却器3的导通或截止进行控制。因为第一冷却器3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散热能力小于第二冷却器2,所以,当环境温度处于小于第一切换温度的情况下,一部分润滑油会通过第一冷却器3回到变速箱1,因为第一冷却器3的散热能力小于第二冷却器2,通过第一冷却器3的润滑油的运动粘度相较于通过第二冷却器2的润滑油的运动粘度小。避免润滑油因为环境温度较低运动粘度增大从而导致流回到变速箱1的润滑油过少,回流变速箱1的润滑油过少将致使变速箱1内的零件因为高温而造成损坏。本技术的实施方案能够解决无法在低温环境下保证冷却效果的问题。
37.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冷却器3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散热能力小于第二冷却器2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散热能力指的是,第一冷却器3和第二冷却器2在相同条件下,第一散热器使润滑油的热量降低的能力小于第二冷却器2使润滑油的热量降低的能力。相同条件指的是除第一冷却器3和第二冷却器2本身结构以外的其它散热条件相同,例如,润滑油的流量相同或润滑油处于静止、环境温度相同,散热工作时间相同。
38.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控制方法还包括:
39.步骤s3:确定所述环境温度大于第二切换温度,将变速箱1与第一冷却器3断开。
40.该实施例中,当环境温度大于第二切换温度,将变速箱1与第一冷却器3断开。当环境温度尚未处于较低温度时,润滑油的运动粘度相较于低温较小。将变速箱1与第一冷却器3断开,使得润滑油通过散热能力更大的第二冷却器2重新回到变速箱1。
41.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和步骤s3没有明确的先后关系。
42.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变速箱1的循环油泵13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所述第一切换温度和所述第二切换温度相等。
43.该实施例中,当变速箱1的循环油泵13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第一切换温度和第二切换温度相等。当环境温度大于第一切换温度,断开第一冷却器3与变速箱1之间的
连接,当环境温度小于第一切换温度,导通第一冷却器3与变速箱1之间的连接,控制方法简单。
44.一实施例中,当环境温度为目标温度,变速箱1在任一工况下的第一散热量和在对应工况下的第二散热量相等,第一散热量为变速箱1在与第一冷却器3导通的状态下的最大散热量,第二散热量为变速箱1在与第二冷却器2断开的状态下的最大散热量。
4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散热量为变速箱1在与第一冷却器3导通的状态下,将变速箱1的循环泵的功率调至最大时的散热量。第二散热量为变速箱1在与第一冷却器3断开的状态下,将变速箱1的循环泵的功率调至最大时的散热量。
46.一实施例中,当变速箱1的循环油泵13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第一切换温度和第二切换温度均与目标温度相等。
47.该实施例中,第一切换温度和第二切换温度均为目标温度。当环境温度大于目标温度,断开第一冷却器3与变速箱1之间的连接,当环境温度小于目标温度,导通第一冷却器3与变速箱1之间的连接。以目标温度为界对第一冷却器3的启闭进行控制,使得变速箱1的冷却能够在多种环境温度下选择散热量余量较大的模式,以避免变速箱1内的零件轻易过热。
48.一实施例中,变速箱1的工况由驱动电机的扭矩、驱动电机的转速、发电机的扭矩和发电机的转速确定。
49.可以理解的是,在确定的工况下,变速箱1的最大需求散热量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50.一实施例中,当变速箱1的循环泵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第一切换温度与第二切换温度均与目标温度相等。
51.该实施例中,当变速箱1的循环泵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能够准确控制变速箱1与第一冷却器3的导通或截止状态,以保证变速箱1的零件不会过热。
52.一实施例中,当变速箱1的循环油泵13处于开启状态,第一切换温度小于第二切换温度。
53.该实施例中,第一切换温度小于第二切换温度。第一切换温度和第二切换温度不同,当环境温度在第一切换温度和第二切换温度之间波动,第一冷却器3与变速箱1的导通或截止状态保持不变,能够避免频繁反复切换,以避免第一冷却器3的使用寿命因为状态切换频繁而降低。
54.一实施例中,当变速箱1的循环油泵13处于开启状态,第一切换温度小于目标温度,第二切换温度大于目标温度,当环境温度为目标温度,第一散热量大于变速箱1的最大需求散热量。
55.该实施例中,第一切换温度小于目标温度,第二切换温度大于目标温度,当环境温度为目标温度,第一散热量大于变速箱1的最大需求散热量。能够保证变速箱1在冷却过程中,在任意一个环境温度下,在第一冷却器3与变速箱1导通或截止的状态中至少其中之一能够大于变速箱1的最大需求量。
56.需要说明的是,当变速箱1的循环泵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将环境温度与目标温度进行比较,当环境温度大于目标温度,将第一冷却器3与变速箱1截止,当环境温度小于目标温度,将第一冷却器3与变速箱1导通。当变速箱1的循环泵处于开启状态,环境温度
在第一切换温度和第二切换温度波动的情况下,第一冷却器3与变速箱1的导通或截止状态保持不变;环境温度在小于第一切换温度的情况下,切换至第一冷却器3与变速箱1导通状态;环境温度在大于第二切换温度的情况下,切换至第一冷却器3与变速箱1截止状态。
57.一实施例中,当变速箱1的循环油泵13处于开启状态,第一切换温度可以为目标温度与波动温度之差,第二切换温度为目标温度与波动温度之和。
58.该实施例中,当环境温度小于目标温度与波动温度之差,将第一冷却器3与变速箱1导通,当环境温度大于目标温度与波动温度之和,将第一冷却器3与变速箱1截止。环境温度以目标温度为中心点,以波动温度为波动范围,保持第一冷却器3的启闭状态。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逻辑简单,能够保证变速箱1的散热量需求。
59.示例性地,波动温度为2℃。
60.一实施例中,当变速箱1的循环泵处于开启状态,获取当前工况下变速箱1的需求散热量,当需求散热量小于当前的目标散热量,降低变速箱1的循环泵的功率,使当前实际散热量下降至需求散热量。
61.需要说明的是,目标散热量是指,当第一冷却器3处于导通状态,目标散热量等于第一散热量;当第一冷却器3处于截止状态,目标散热量等于第二散热量。
6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骑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变速箱1冷却的控制方法。
63.一实施例中,存储介质可以为fram、rom、prom、eprom、eeprom、闪存、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也可以包括上述存储器之一或任意组合的各种设备。
64.一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可以采用程序、软件、软件模块、脚本或代码的形式,按任意形式的编程语言(包括编译或解释语言,或者声明性或过程性语言)来编写,并且其可按任意形式部署,包括被部署为独立的程序或者被部署为模块、组件、子例程或者适合在计算机环境中使用的其它单元。
65.示例性地,计算机程序可以但不一定对应于文件系统中的文件,可以被存储在保存其它程序或数据的文件的一部分,例如,存储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文档中的一个或多个脚本中,存储在专用于所讨论的程序的单个文件中,或存储在多个协同文件中。
66.示例性地,计算机程序可被部署为在一个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在位于一个地点的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又或者,在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网络互连的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
67.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冷却总成,请参阅图3,冷却总成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变速箱1、第二冷却器2和第一冷却器3。变速箱1包括变速箱本体10、第二管路11、第三管路12和循环油泵13,变速箱1具有连通变速箱1的出口1a和入口1b,循环油泵13安装于变速箱本体10,循环油泵13能够将润滑油泵向出口1a,第二管路11和第三管路12均与变速箱本体10连接。第二冷却器2具有连通第二冷却器2的出液口2b和进液口2a,第二冷却器2用于冷却润滑油,第二管路11的两端分别连通出口1a和进液口2a,第三管路12分别连通入口1b和进液口2a,循环油泵13能够将润滑油从出口1a经过第二管路11进入进液口2a。第一冷却器3安装于变速箱1,第一冷却器3包括第一管路30和控制装置31,第一管路30的两端分别与变速箱1连通,控制装置31安装于第一管路30和/或变速箱1,控制装置31能够导通或截止第一管路
30。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任意一种变速箱1冷却的控制方法。
68.一实施例中,第二冷却器2为风冷油冷器。
69.可以理解的是,当控制装置31导通第一管路30,即第一冷却器3与变速箱1处于导通状态,润滑油从变速箱1的出口1a泵出,润滑油可以经第二管路11通过进液口2a进入第二冷却器2,然后从第二冷却器2的出液口2b经第三管路12通过入口1b回到变速箱1;润滑油也可以经第一管路30从入口1b回到变速箱1。当控制装置31截止第一管路30,即第一冷却与变速箱1处于截止状态,润滑油无法通过第一管路30回到变速箱1。
70.一实施例中,控制装置31为电子控制阀。
71.该实施例中,控制装置31为电子控制阀,电子控制阀能够根据环境温度,以及处理器的设定对第一冷却器3的导通和截止进行控制。
72.一实施例中,第一管路3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管路11和第三管路12连通。
73.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并不局限与第一管路3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管路11和第三管路12连通。一实施例中,第一管路30的两端分别与变速箱1的入口1b和出口1a连通。
74.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冷却器3与变速箱1导通,润滑油能够通过变速箱1的壳体表面和第一管路30与冷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实现散热。
7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汽车包括汽车主体和上述任意一种冷却总成,冷却总成安装于汽车主体。
7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一具体实施例中”、或“示例性”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技术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技术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
7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有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变速箱冷却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变速箱的外部环境的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环境温度小于第一切换温度,将变速箱与第一冷却器导通,所述第一冷却器与所述外部环境之间的散热能力小于第二冷却器与所述外部环境之间的散热能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环境温度大于第二切换温度,将所述变速箱与所述第一冷却器断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变速箱的循环油泵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所述第一切换温度和所述第二切换温度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环境温度为目标温度,所述变速箱在任一工况下的第一散热量和在对应工况下的第二散热量相等,所述第一散热量为所述变速箱在与所述第一冷却器导通的状态下的最大散热量,所述第二散热量为所述变速箱在与所述第二冷却器断开的状态下的最大散热量;当所述变速箱的循环油泵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所述第一切换温度和所述第二切换温度均为目标温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环境温度为目标温度,所述变速箱在任一工况下的第一散热量和在对应工况下的第二散热量相等,所述第一散热量为所述变速箱在与所述第一冷却器导通的状态下的最大散热量,所述第二散热量为所述变速箱在与所述第二冷却器断开的状态下的最大散热量;当所述变速箱的循环泵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所述第一切换温度和所述第二切换温度均与所述目标温度相等;当所述变速箱的循环油泵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一切换温度小于所述第二切换温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变速箱的循环油泵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一切换温度小于所述目标温度,所述第二切换温度大于所述目标温度,当所述环境温度为所述目标温度,所述第一散热量大于所述变速箱的最大需求散热量。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变速箱的循环油泵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一切换温度可以为所述目标温度与波动温度之差,所述第二切换温度为所述目标温度与所述波动温度之和。8.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能够被计算机读取,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冷却的控制方法。9.一种冷却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箱,包括变速箱本体、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和循环油泵,所述变速箱具有连通所述变速箱的出口和入口,所述循环油泵安装于所述变速箱本体,所述循环油泵能够将润滑油泵向所述出口,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均与所述变速箱本体连接,所述出口和所述入口形成于所述变速箱本体;第二冷却器,所述第二冷却器具有连通所述第二冷却器的出液口和进液口,所述第二冷却器用于冷却润滑油,所述第二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出口和所述进液口,所述第三管路分别连通所述入口和所述进液口,所述循环油泵能够将润滑油从所述出口经过所述第二管路进入所述进液口;第一冷却器,安装于所述变速箱,所述第一冷却器包括第一管路和控制装置,所述第一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变速箱连通,控制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管路和/或所述变速箱,控制
装置能够导通或截止所述第一管路;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冷却的控制方法。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为电子控制阀。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速箱冷却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冷却总成,涉及变速箱冷却技术领域。变速箱冷却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变速箱的外部环境的环境温度;确定环境温度小于第一切换温度,将变速箱与第一冷却器导通,第一冷却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散热能力小于第二冷却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散热能力。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变速箱冷却的控制方法,根据环境温度对第一冷却器的导通或截止进行控制。避免润滑油因为环境温度较低运动粘度增大从而导致流回到变速箱的润滑油过少,回流变速箱的润滑油过少将致使变速箱内的零件因为高温而造成损坏。本申请的实施方案能够解决无法在低温环境下保证冷却效果的问题。保证冷却效果的问题。保证冷却效果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邓强 王江涛 亢华骏 周志 蔡文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6
技术公布日:2023/9/2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